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中國教育之本在哪裡
擴展閱讀
復策國際教育是什麼 2024-11-18 17:42:17
如何請同學們吃飯 2024-11-18 17:38:12

中國教育之本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4-14 06:00:52

Ⅰ 發聲:中國教育的根本問題出在哪兒

恕我直言,我曾經也是個學生,所以作為學生的立場回答,只不過被這種教育摧毀了許多理想,現在過著混日子的生活,但是我不願在中國教育制度下埋沒自己,我應該有更好前途,我失去的太多了。如果你有一雙慧眼,看透了教育的本質,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推動這場革命,就當為了我們的下一代孩子能有一個快樂的童年,讓他們的身心不再飽受摧殘,讓他們的心靈自由飛翔,讓他們有著一個完整的人格。
學習效率低下,在自然環境下,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的認知是混沌的,對於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還未掌握,每天應學多少為宜,什麼時間復習最為有效,如何只學習尚未掌握的知識等等的認識是模糊的,無法做到精準。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常常掌握的東西還在花時間學習,未學會的知識不能及時復習,很多時間花在重復學習、無效或低效學習上,造成學習效率低下。
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在中國現行教育體制下,我國中小學生的學業壓力過大。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不低於6節課,初三、高三更是基本沒有周末,加上大量的考試和課外作業,給人的印象是中國學生普遍是上不完的課、考不完的考試和做不完的作業,造成學生學業負擔過重。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日韓美四國高中生學習意識與狀況比較研究調查報告顯示,中國學生的學習時間最長,課堂學習行為最積極,不良學習行為最少,但對自己成績的滿意度最低。 同時,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公布的2009年「中國家庭動態跟蹤調查」跟蹤調查了北京、上海、廣東三地的1995個家庭。調查顯示,發現三地在校學生每天平均用於學習的時間為12小時,其中,北京的學生學習的時間最長,為12.7小時。
首先,學習,我固然覺得沒有什麼卵用,很簡單,因為這個社會是現實的,不會因為你學習好,你將來就會生存的很好。相反,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人,就早早地混入了社會,動手創業,白手起家,最終還不成了一個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而對於學習,,舉個例子:
考試考再高分有什麼用?不就是一個老師給的十位數或者百位數嗎,傻子都會寫了,把卷子拿給家長看又有什麼用,不就是得到家長幾句敷衍式的表揚,結果還是一無所有,什麼都得不到。
但是打王者,CF,LOL,逆戰,使命召喚等3D大作網路游戲就完全不同,至少打這些網游事情,也算專注的干著,總好過一事無成,畢竟玩這些游戲,玩多了,你就可以在這裡面見識到現實的殘酷,再舉個例子,別人不會因為你的血低,就不搶你人頭,相反,他還會拚命的追著你,要你的人頭,所以,這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你越是弱者,越強大的人就越想欺負你。所以,在游戲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在現實生活中做不到的東西,那就是當一回或多回強者。
那些什麼新聞?什麼頭條?什麼民生日報?都說不要沉迷游戲,我就真的忍不住罵人了,游戲肯定是用來沉迷的,那些游戲設定豐富,玩法多樣,就不用說了。一部好的游戲就相當於一部好的電影,值得觀眾一看再看,甚至投入一點點小小的資金,總之,你不可能在人家玩游戲的時候,說一句,「不要沉迷游戲啊」,這個時候,要是我,我會說一句「你他媽腦子是不是進地溝油了?我就快五殺
,你他媽給我來一句這樣的話,想死是吧?那下一個要搶人頭就是你了。」
現在的教學制度個人認為非常的差...有時候我甚至會懷疑人生...父母經常對我講:「學好習你才有出路」,然而看到現在的大學畢業生我不想說話,他們再高的學歷也找不到好工作,而且獎學金甚至不夠在深圳租一套房!學得好有什麼用...讓家長炫耀自己的子女成績多麼的好?然後在其他人面前把自己的鼻子吹上天去?
很多家長老師都說要學雷鋒...好榜樣..是的..很好的榜樣,23歲就死了,連個官都沒當...而希特勒呢,幾乎沒接受過正常教育,還不是當上了元首?
家長天天都在說小孩子就知道玩! 可你們了解過我們聊的什麼嗎? 我們討論的是你們口中容易想多的白日夢。我們都是純潔的小孩,我們有心,有肺,有肝,有四肢,也有思想!再說了,貪玩本就是小孩的天性,而中國的小孩卻要全天關在「監獄式」的學校學習!
考試很好嗎...你覺得好? 好你個死人頭啊!這跟毒品有什麼區別..不..甚至跟毒品都不值一提,最起碼毒品還能讓人開心一段時間,而試卷呢..花了家長多少錢買的?花了多少木材做出的?浪費了多少資源?結果呢?學生被迫自殺,鬧得家庭沒有血緣關系,這到底有什麼意思?
八國聯軍給中國打了一聲那麼響的耳光難道就沒有打醒中國人嗎?照這么下去,類似當年的「五四運動」一定還要再開啟一次,只不過都是震驚中外的學生起義,只不過只是時間問題,只不過我們都在等待!
你給我們指明了一座牢房,卻老是說那是我們未來的希望。你打著教書育人的幌子,為自己搞著特權牟取利益,你口口聲聲說這是學習知識的學校,殊不知這是一個關押中國兒童的監獄。學習只是為了儲存實力,不是根本的能力,你能幹什麼取決於你會干什麼,你喜歡干什麼,而不是一天到晚不聽地寫,背,有意義嗎?
不...沒有任何意義。是的,接受教育本應該是積極的,樂觀的,可是中國式教育卻正好相反,現在,中國式教育把家長和老師們磨練出了一顆變態的心,成為了家長和老師們以及學校追名逐利的工具,這也許不是教育本身的錯,只是家長和老師們,自私自利,拜金拜權,口是心非,油腔滑調的享樂主義罷了。
如果說1949年以前的教育是奴化教育,那麼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教育則是毒化教育,兩者相結合,形成了把富人變成野獸,把窮人變成牲口的教育。是的,這就是如何理解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來,可是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逐到野獸里去的現實啊!
本來,教育是引導人們由原始的動物性感官享受向崇高的精神追求飛躍的學習過程,但是目前中國教育則完全相反,是排斥人們對真善美的崇高精神追求,引導青少年單純追求動物性的感官享受,從而把擁有5000年文明的當今中國,完全變成了弱肉強食的叢林世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倫理盡失、道德崩潰的時代,成為當今世界唯一全民性偽劣假冒、坑蒙拐騙的社會。無一人敢相信,無一食沒有毒,當今中國這一特點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邪惡現象。當今中國空前未有的這種墮落,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種獸性化教育的結果。

Ⅱ 民邦之本 教育之本是什麼意思

「教育為立國之本」,這個說法今天我們已經很熟悉了,甚至會被當作口號來喊。然而,當一個古老民族尚未從科舉制邁出來時,要說出這句話,不僅要有超前的眼光,還要有辭舊迎新的大勇氣。1904年6月18日,才華堪比李清照的女詞人呂碧城在天津《大公報》發表了《教育為立國之本》一文。
在上個世紀之初,面對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她意識到中國已進入充滿競爭的世界,從兵戰、商戰到學戰,她分析,如以為兵戰可恃,當亞歷山大、拿破崙鼎盛時期,威震全歐,誰能與之爭鋒?然而一旦戰敗,驚駭一時的武略也就隨之湮滅。如以為商戰可恃,上古埃及、波斯等國的工藝商業也不可謂不盛,如今早已散為流亡之種族。世界上真正有持久競爭力的還是學術,在她當時有限的了解中,想到了培根、笛卡爾、孟德斯鳩、盧梭等人,認為他們掌握著轉移世界的大權,這不是世上眼見的那種權勢,卻是19世紀文明的原動力。「文明的原動力」——這個說法很精彩,是包括她在內的那一代中國讀書人對此難得的認知。一個民族要產生自己的培根、笛卡爾、孟德斯鳩、盧梭,需要「興學校、隆教育」,她認為這是「當今之急務」。
當時新教育初興,與千年浸染的舊式教育相比,無疑是一顆幼苗,尚不大為國人理解,國人念茲在茲的還是秀才、舉人、進士的功名。所以,她要大聲疾呼,為新教育張目,闡明「教育為立國之本」之理,她說:「教育者國家之基礎,社會之樞紐也,先明教育,然後內政外交,文修武備;工藝商業諸端,始能運轉自由,操縱如意。若教育一日不講,則民智一日不開;民智不開,則冥頑愚蠢,是非不辨,利害不知。所知者,獨自私自利而已。」
從舊式教育出來、在舊體詩詞上有卓越表現的呂碧城,卻熱衷於新教育,在舉世矚目於富國強兵之際,把目光投向了迂緩的教育,認為富強的根本,「非興學校為普通強迫教育不可」。相距一百一十年, 我們的外部環境早已發生變化,教育已然普及,問題也隨之轉換,今天要追問的不是教育是否為立國之本,而是怎麼樣的教育才能成為立國之本?怎麼樣的教育才有可能產生「文明的原動力」?怎麼樣的教育才能真正開啟民智,而不是培養只知道自私自利的人?呂碧城當年還用不著思考、來不及面對的這些問號就在我們的面前。說穿了,就是要認清教育的目標,如果把富強作為目標,教育不過是手段,教師和學生充其量也只是作為機器上的零件,終究還不是主體。如教育是以開民智為目標,也就是以造就具備健全心智、有明辨是非能力的人為目標,教師和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就是第一位的,沒有獨立思考,一切不過是原地打轉,做做習題,背背標准答案,練練應試技巧,教教答題訣竅,這樣的教育能不能成為立國之本,我相信答案是不言自明的。這樣的教育最多也只能造成一代又一代精明的自私自利者,卻不會產生出文明的原動力。
作為立國之本的教育是需要有理想主義底色的,而不是日復一日總是苟全於現實主義的泥潭當中。無論追溯孔子的傳統,還是古希臘的傳統,從本質上說,教育的真諦都蘊含在獨立和自由當中,教師憑著獨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識和精神世界裡馳騁,學生同樣要憑著獨立、自由之精神,在知識和精神世界裡求索,老師與學生,老師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他們的生命相互碰撞,相互連接,在課堂內外彼此啟迪,彼此建造,彼此成全。通過教育每個人的思想天空進一步拓寬,每個人精神的翅膀進一步展開,這樣的教育才是令人嚮往的,也是教育的現實中所匱乏的。一旦失去獨立與自由的精神,教育絕不可能成為立國之本,在一個教育普及的時代里,我們到底要什麼樣的教育,尤其值得深思。很多人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往往從現實的條件出發,這誠然沒有什麼不對,但是任何時候我們千萬都不能喪失底線,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分清楚「是什麼」和「要什麼」,不能不斷地降低標准,不斷地承認既成事實,最終連方向和目標都找不到了。重新找回方向和目標,需要向教育的真諦回顧,那是呂碧城時代還無須直面的問題。

Ⅲ 為何說教育是立國之本

教育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建設教育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應有之義,是基礎工程,是我國從人力資源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的關鍵。

報道稱,專家表示,整個國家的現代化支撐是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的核心是人才,人才需要靠教育去培養。中國的大多數人才還是要靠自己培養、為自己服務,如果全部是借來的或者是西方培養出來的,只能跟在別人後面,永遠成為不了第一梯隊,你永遠要亦步亦趨、沒有自己的東西。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其中,人民滿意是最高目標,要實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目標,核心在於建設教育強國,在於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這個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上,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這是時代賦予教育的重要歷史使命,成為今後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引領。

Ⅳ 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裡為什麼

個人感覺,中國教育最大的成功有在於: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大家都知道這次疫情美國的情況很嚴重,很多人不願意戴口罩,不願意放棄聚會。在人文層面來看,有著另外一個原因,很多美國人並不是唯物主義者,不是無神論者,他們相信這次疫情是很自然的事情,甚至有人相信是神的旨意。但中國人則完全不同。因為我們從小接受的是唯物主義教育,所以我們都相信那就是病毒,是可控的,採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就一定能控制住,避免傳染。所以在唯物主義教育方面,中國是非常成功的。


Ⅳ 蘇興談教育孩子成大器的根本在哪裡

在如今這個都盯著現代教育和西式教育的時代,這是極為稀有、難得的,幾近於絕唱。所以尤其值得中國家長們重視,並認真領會。更重要的,是按照這種經過中國幾千年歷史證明有效的教育智慧,為自己的孩子樹立高大深厚的人格和志趣基礎。

教育孩子,先教做人
我常說我們這一百年來教育沒有方向,沒有目的,究竟想要我們國家的孩子學成什麼樣子?教育方法也有問題,所以我們要重新思考。

《大學》講的內容,就是觸動中國教育的一個方法。什麼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從什麼開始啊?從心性修養開始。

身心修養是做一個人的根本。不論你是什麼職業,什麼地位,只要你做人,都是以此為基本修養的。這是中國的教育根本。《大學》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如果要問中華民族,中國人一直以來教育的目的是什麼?讓我們再重復一句:是為了「做人」,而不是為了「生活」。

只要孩子做個好人、有門手藝
孩子成長要靠自己,不要過分要求,讓他自由發展。教育不在於他將來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長大做個好人。
尤其是現代化的學校和課外補習等的教育方法,簡直是「竭澤而漁」的辦法,使一般還未成年童子們的腦力健康,受到過分負荷的傷害,最為嚴重。
古語說「良田千頃,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將來能有自我謀生的技術,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學問、身份、地位沒有關系,這是起碼的。學問歸學問,吃飯歸吃飯。中國原來有很多有學問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來做「仕」的,因為他有謀生的本事。
我只吩咐孩子們,不要一定想陞官發財,一定想做什麼大事業,一定想讀什麼名大學,只要好好學個謀生技術,可以生活糊口,一輩子規規矩矩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就好了。發財做官,都是過眼雲煙的事。我對孩子的教育是這樣,一切要他們自立發展,這就是古人所說「人貴自立」的道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害孩子
我認為古今中外的教育,大部分都犯一個錯誤,父母往往把自己一生做不到的願望,下意識地寄託在孩子身上,可是卻忘記了自己子女的性向與本質。
做父母的應當思考,如何正確地培養與輔導孩子,讓他們成人立業。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讀書、考試、上進,希望出人頭地,是極大的錯誤觀念。這樣愛孩子,其實只會害了他們。
教育文化的目的,教育文化的偉大,就在要改變人的缺陷,而補充圓滿他的遺憾。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秉性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個孩子的性情方向。……教育只是一個增上緣,老師盡量幫他,培養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稟賦站起來,這是教育的目的。
很可惜,現代人所認識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為了「謀生」。我們要孩子們去學習,讀書受教育,就是為了孩子們將來的前途,有好的職業、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夠賺很多的錢,過得很好的「生活」。
甚之,有的人,還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託希望在孩子們身上,拚命迫他去上學讀書。完全不考慮孩子們的「性向」個性的所好和興趣,也不了解孩子們的腦力和健康,一味地迫孩子們讀書學習,不知道「愛之反而害之」,因此,(導致)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後果。
我簡單明了告訴大家,《大學》上說「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父母對兒女有偏愛,所以只看到他的優點,而不曉得他的缺點。我們做父母的,要注意這兩句古聖先賢的告誡。但是古人有另一面的說法,叫做「知子莫若父」,指出很重要的教育重點,是父母須要懂得自己子女的稟賦性向,因為老師和別人不見得真正全盤了解每一個學生。現在父母對孩子們的教育,只是過份寵愛關心,反而對子女的稟賦性向都沒有深切關注。

讓孩子從做好小事開始
兒童開始讀書是一件事,但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說,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小學,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小學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你不要看掃地、抹桌子、端碗沒什麼了不起,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但現在人卻與古人相反,現在小孩子進幼稚園也好,受小學乃至受大學教育,學的都是知識,而對於做人、處事的根本道理,都是不懂,所以社會一片混亂。

千萬不可溺愛,讓孩子自己站起來
古代的孩子是這樣,父母對孩子用心培養,忍心把十二、三歲的孩子送出來當學徒,絕沒有像我們現在父母對孩子這樣溺愛。……一個孩子要自立,只要希望他有一口飯吃,不要做壞事,出來做什麼事業是他的本事與命運。
我也是十八九歲自己混出來的,我不是偉人,你看那些偉人們都是自己站起來的,沒有什麼教育,都是自學出來的。我再一次跟你們講,不要只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現在講愛的教育,中國古文有一句話,「恩里生害」,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恩情,可是「恩里生害」,愛孩子愛得太多了,反過來是害他不能自立了,站不起來了。
譬如父母教育孩子、罵孩子很痛苦,但是等他長大了,才知道你這打、你這罵對他多有用處。用痛苦磨煉人的教育,雖然當時他恨得要命,過後他會越想越對,就是「害里生恩」。現在你們教育孩子用西洋化的教育方法,我絕對不贊成,處處將就孩子,統統把青年人害了。所以現在青年人沒有幾個有用處的,都是在溫室里養的,「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女子之手」,終究很難有大用處。

教育要從胎教開始
傳統上,中國的教育是從胎教開始,從懷胎就開始教育了,都有規定的,夫妻分房,然後家裡掛的畫、用的東西都要改變,胎兒會知道。生出來以後重要的是家教,不是靠學校的。
《禮記》里早有記載,依照中國上古的道理,女性一懷胎,習慣就要改,看的書也不同了。其實胎兒在娘胎里三個月,已經知道了,五六個月以後,父母吵架等種種行為,好事、壞事,他都清楚知道,這是知性,意識已經成長,不過他出生就忘記了,可是那個影響染污得很深。
所以中國文化教育是從胎教開始,父母兩個的意見,一切言談、行為,不斷地影響孩子,這種影響就是教育。

母親的教育尤其重要
中國文化得以保持三千年,很大程度上有賴於女性,這個很重要了。一個家庭有個好主婦、有個好媽媽,才可以講齊家之道。……中國歷代都有好的主婦,所以講到中國的教育,齊家之道,母教最重要,有個好的女性很重要。……現代女性教育很普及,可是女性反而很難做好賢妻良母,將來就更難了。
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儒家理想中的「齊家」,只有在過去朴實無華的農村家庭里,每每可以看見那種「滿眼兒孫滿檐日,飯香時節午雞啼」的情況。不過,這樣的殷實家庭,一定是有一個有德而有持家之道的老祖母或主婦,作為真正幕後的主持者,並不一定是當家的男人或老祖父的成果。
母教,才是天下文化教育的大教化事業。大至國家、民族,小至一個兒女,沒有優良傳統賢妻良母的教育基礎,那就什麼都免淡了!
做女性,最難的是做一個賢妻良母。現在女性受了教育以後,出去做事了,孩子不會帶,飯不會做,菜不會煮,衣服不會縫,家管不好。譬如生個孩子,第一流的家庭,受的卻是末等的家教,把孩子交給傭人們去帶,然後再把孩子送到學校里頭,責任推給學校;要是犯了法,還推說這是社會問題。
我們有一位同學,她說想辦女子大學,這更要注意《禮記》里頭的《內則》一篇,還有《列女傳》,是我們傳統上關於女性的教育,包含對子女的教育。

一定要讓孩子背經典
我這幾年提倡小孩子們要讀書,要背書。現在的教育演變很有趣,小學讀的書,到了中學沒有多少用了;中學的書,到了大學沒多少用了;大學的書,留學又沒有多少用處了,不曉得讀的什麼東西。人家說我有學問,我就笑,實際上一輩子在外面賣弄的,就是十三歲以前的東西。
一般人不懂,這是中國人已喪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說,西方人也忘記了。人類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背誦。尤其是讀中國書,更要高聲朗誦。高聲朗誦,有什麼道理呢?
這個含意很多,朗讀多了,自然懂得言語與文字的音韻學。換句話,也懂得文字和語言之間拼音的學問。不管中文、外文,高聲朗誦,慢慢悟進去,等長大了,音韻學懂了以後,將來的學問就廣博了,假使學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統統會悟到音韻的拼法,一學就會。
不管四書五經,或是古書,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樣,很輕松愉快地背誦,不給他講解,偶然稍稍帶講解一點。這樣背下去以後,一輩子都有用,一輩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國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背書非專一、安定不能背起來。小孩子背東西是不痛苦,是很快樂的。因為專一唱歌、專一背書,腦筋就更寧定。思想行為都要變的。這個就要講到腦波的問題,是使腦神經專一思維,專一思維,就寧定,使身體生理機能改變,健康起來。腦子變健康,那麼思想行為也變健康了。
背書有很多很多好處的,現在一般醫學,尤其腦科醫學,還沒有作詳細研究。關於腦科醫學這點,我也不是專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誦的作用可增加一個人的智力、記憶力、思考能力,使頭腦就更細膩、更精詳。
孩子們背誦古書,真的把古文背好,智能開發以後,讀現在學校的教科書,一看就懂了,這效益已經出來了。我們看到現在的教育方法,每個孩子從小學到中學,書包越背越重,眼鏡越戴越厚,晚上做功課到九、十點,天天考、年年考,考了高中,初中讀的東西不要了,考了大學,前面的東西都不要了,這都是浪費。

教育一定要循序漸進,千萬不可太過
我經常告訴朋友們,你的孩子太聰明了,教育上要小心。現在許多家庭的父母,看見自己的孩子聰明,便高興得很,拚命去培養。實際上,教育孩子和種一棵好花一樣,一棵好的花苗,如果肥料用得太多,澆水過勤,反而害了這個好花苗。
不要把孩子弄壞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使用過度了,可能很快就有問題了,而且長大不一定聰明,這是一定的道理。
如果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那樣就壞了。由此我們也要懂得教育的問題,孩子又聰明又能幹,功課樣樣好,注意!不一定好。尤其老師和父母一寵,前途就斷送了。你看歷史上的人物,失敗的英雄都很聰明,文的武的樣樣好,因為太聰明,遭遇太好,寵壞了,結果都變成失敗英雄。

尊重孩子的愛好,支持並培養
我們中國人過去讀書,的確有大部分人還保持了傳統的作風。這一傳統的作風,類似於現代大學中最新的教育,或者西方最新的小學教育,所謂注重「性向教育」,就是依照個性的趨向,就個人所愛好的,加以培養教育,不必勉強。
一個喜歡工程的人,硬要他去學文學,是做不到的。有許多孩子,自小喜歡玩破表、拆玩具,作父母的一定責罰他不該破壞東西。在教育家的眼光中,這孩子是有機械的天才,應該在這方面培養他。

Ⅵ 在你看來,中國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總目標。說到底,通過教育,將人類知識傳遞下去,發掘人才,服務社會,這大概是教育的目的。而干係到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話,中國封建社會教育需要的是明人倫的士大夫。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接觸到教育的。唐宋以前,教育資源壟斷在世家門閥手裡,唐宋以後耕讀傳家,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是沒辦法接受教育的。中國古代的教育,本質上市儒家的精英教育,一種倫理道德教育。

儒家文化教育,史古代社會最重要的名片,它是一個人躋身上層社會的敲門磚,是凌駕於律法之上的保護傘,是實現個人或政治野心的墊腳石。當然,如今的教育,其實……以上個人淺見、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點個贊或者關注一下也是極好的!

Ⅶ 中國教育的本質問題在哪

中國教育問題的核心出在
一、中國學生沒有明確而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動力(這個主要是觀念所引起的問題);
二、中國的教育把人腦打造成電腦(這個是體制所導致的)。

中國教育開始於中國古典著作,而不是宗教組織。早期中國任用受教育的官員管理國家,用來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制度建立於隋朝,唐朝的唐太宗完善科舉制。直到清朝末期的1905年廢除,代之以中西方結合的特色教育方式。

Ⅷ 中國的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裡相比於國外還有哪些不足

我們國內的教育,我們的教育則是以實用為本。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小就給孩子綁上了巨大的壓力。從幼兒園開始,有的家庭好的,都會給孩子報個補習班。把孩子的時間安排滿滿的。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考個好分數,有好的教育資源,強調競爭與趕超等。殊不知這是否是孩子嚮往的。導致很多孩子成了書獃子。只會讀書,人情、社交方面處理得很不好。我感覺我們應該吸取國外教育好的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糠。

學校

Ⅸ 中國教育成功的地方在哪失敗的地方在哪

我國教育成功的地方在哪裡?而失敗的地方又在哪裡?

導語:我們國家自改革開放重新開考後距今已經有43年的歷史了,而在這43年的歷史當中我們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敗的地方,那麼成功的地方在哪裡?失敗的地方又在哪裡?

結束語:我們應該向西方學習,更加註重於孩子的個性發展,不要完全將孩子放置於我們自己給孩子規劃的道路,這樣對於他們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而且要關注一下他們內心所想的事情,知道他們內心的想法,不要一味的去否定他們,要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失敗還是成功。

Ⅹ 中國教育的根本問題出在哪兒

中國教育的根本問題出在「沒有傳承」。過去,封建的禮教,已經被打碎了,而社會主義的文明、道德,有沒有發展起來。
我總是認為,整個社會的文化體系,是一艘大船,或者是一輛大車,說著說是一個操作系統。各類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都是應用的一部分或者是軟體。在體系的承載下,各個部分有序的、協調的運行,才能使一個體系或者社會,最大化的得益或發展。
傳承的核心在於一個「信」字。這個字,我認同,你認同,他認同,就好辦了。咱們都在一個規則下辦事,就好對接,就和諧,就好發展。商鞅變法,就是取信於民,是秦國的戰爭潛力,一下子就釋放出來了。其他列國,沒有變法或者變法不徹底,就跟不上歷史的腳步,被淘汰了。
現在的老師很鬼,重點學校的教師,待遇好,掙得多,好好教,學生資源也好,相得益彰;一般學校老師本身就不咋地,還不好好叫,然後,動員學生、家長,去報補習班(估計有利益勾結),在補習班,學生一聽就懂,一學就會。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這樣的老師,默默地影響了很多的學生,交出了很多不守規矩的人。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就是說,生養孩子,不讓孩子接受教育,是父親的過失;教育學生沒教好,沒成才,沒成為好人,是老師的過失。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
過去還說「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等.......
貌似現在的老師大多數都是殘次品,殘次品能教出什麼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