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擴展閱讀
動漫設計類是什麼專業 2024-11-17 23:13:02

如何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4-12 04:22:36

A. 如何加強對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習慣決定命運,好的習慣讓孩子終身受益」。這樣的道理我們明白,學生更懂。我覺得對於學生的習慣養成,不能只喊口號,沒有行動,因為好的習慣是學生通過自身「做」出來的。抓學生的常規養成自身的好習慣,就是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從日常學生每天要做的事情做起,讓學生做好自己應該做到的,明白好的做法、好的習慣給大家、給自己所帶來的好處。同時我也想到,若是想讓我的課堂輕松、想讓每節課堂有成效、想讓班級工作井然有序,做個省心、省事的班主任,我就得一開始做到讓學生形成規矩,養成習慣。要做到這些,不是一句空話。所以,我在抓好學生的常規養成教育中,我注重做到三點1、用心 2、 方法 3、堅持
也就是:用心去觀察學生所犯錯誤的原因、用心去觀察學生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習慣;用心去想一想,班級哪些工作需要為學生講道理、哪些工作需要帶著學生做一做、學一學,哪些工作需要為學生定下規章制度。用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學生存在的不良習慣與行為對於不同年級的孩子是可行的。最後要堅持抓,直到形成規矩、見成效為止。
1、用心
每年的開學初,我都會提前用心去想,開學的第一天,面對我的學生,我要說什麼?因為我覺得新學期第一天老師說的話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學生玩了一個暑假,回來之後,也會聽得很認真。其實想想,我們不外乎說得最多的還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注意安全,迎接新學期。我覺得,我們要把一些話說到學生做的前面,讓學生心中提前有數。特別是面對一年級的小學生,他們走進校園,一切都是新的,你的開學第一課,你對他所提的要求說過的話,對他今後的校園生活都起很大的作用。比如:面對一年級的新生,我以前都是這樣說:同學們,你們現在是一名一年級的小學生了。在學校里,就有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如早晨幾點到校,晚上什麼時候放學,鈴聲響了,要趕緊閉上嘴巴,走進教室坐好,這些都是規章制度,誰都不許違反。其實光說這些不行,有些學生他不太明白,什麼規章制度,為什麼要遵守、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時候,我會接著說:就像老師和媽媽爸爸,每天我要按時到學校,你的爸爸媽媽要按時去上班,每一節課我要給你上課,上課的時候,我不接電話、不喝水、不能想吃自己想吃的東西,你的媽媽在工廠里,不到下班的時間不能離開工廠,這就是制度,誰都不許違反……。而對於今年三年級的學生,我就不可能向面對一年
級的小學生那樣,去強調鈴聲、課前擺放,或者音樂響了,督促學生做操。因為這些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同學已經形成習慣,只能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醒大家。並且,我還要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為三年級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在一二年級學生沒有經歷的,而上三年級要注意的。本學期開學前我就想:今年學生上三年級了,我首先讓孩子要注意什麼?我首先想到的是安全。如:開學的第一天,我就下了這樣一條制度:我們由低年級進入高年級,從一樓上了二樓。二樓的活動空間很小,規定任何同學,在走廊里不許你追我趕,不許趴在欄桿上,上下樓梯一定靠右行。講完之後,我就帶領學生一一進行了示範,並對學生講了他所帶存在的危險性,當然也說了,如果違反、我會懲罰他的。並讓全班同學互相監督,發現違反規定的趕緊告訴班長,班長通知老師,這時作為教師的我,會一定馬上處理。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有制度就的實行,不是說說而已。教師一定要堅持這個原則,才能讓學生真正重視,形成規矩。
其實,在我們班級工作中有很多細節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想。如:上三年級了,學生開始用鋼筆寫字,我發現有的孩子鋼筆不下水的時候,他想使勁甩一下,看看能不能出來。我就教給學生,千萬不要甩,如果有水,會甩的到處都是,你可以輕輕的捏一下鋼筆的肚子,讓鋼筆水慢慢的出現在筆尖上,就能寫出字來。如苗老師曾經教給學生的為什麼不能踩門檻,教給學生怎樣注意不要碰到桌子角,這些細節都體現了做一名班主任一定要用心。
2、方法
班級很多工作,不要盲目的去干,有時候,同樣的工作,出現的效果卻不同,原因就在於方法。比如;我認為,一個班級的環境,會直接影響學生以及老師上課的心情。所以我們首先要讓學生養成桌椅以及課前擺放的常規習慣,讓學生為自己提供一個干凈、整齊的學習環境。在接受新生的第一天,我先教給學生,每一排桌子該怎樣擺放,每一行都有規定的點,你的桌子不能超過這個點,教給學生一起放凳子,放凳子時,要輕,同學要面對面,以免屁股碰屁股。並規定凳子在桌箱下面的位置。再教給學生擺放學慣用品的方法。這些做完之後,我會把全班同學請到講台前,請到每一行,讓學生從教室不同的角度來欣賞自己整理過的教室,欣賞過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有了親身的感受,從中懂得了教室的整齊美觀、給大家帶的一些好處,他就會記住。但有時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孩子知道了這些規矩,但是還有的小同學會忘,或者做的不標准,我會選出班級小督察,進行檢查,忘記的同學,要從返教室把它做好。

B. 如何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如何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我雖然擔任班主任工作時間不長,但我深深地體會到:學生的養成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門藝術,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重要內容之一,這門藝術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為主線,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工程,只有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為祖國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
那麼,如何才能抓好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呢?下面就談幾點體會:
一、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
小學生的模仿性是最強的。在學校,教師是學生最崇拜的人,所以,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們起表率作用。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不是靠教師吼出來的,必須有師生情感的共鳴,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良品德。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我培養孩子們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每門課程未學之前都要先預習,會的要記好,不會的葯標記。有待於研究的上課時一定要重點聽,認真思考,這樣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認識自己、解剖自己、不斷完善自己。
其次,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新課要集中注意力去聽,抓學習重點,並且要養成互相學習,勤學好問的好習慣。課上要多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好自己的潛能。
再次,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使學生意識到作業是自己學習提高的重要一環,不可忽視。做到:字跡工整,正確率高。養成規范書寫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做題的習慣,及時反饋認真改錯的習慣。
三、學校、社會齊抓共管
首先,教師和家長應密切配合,讓孩子在良好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老師和家長應經常溝通,家長也要積極參加學校安排的一切教育活動,家、校協調一致,才能達到良好效果。
其次,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加義務勞動,走訪軍烈屬,讓學生在實踐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總之,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點滴做起,切記: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C. 如何做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是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學生在活動中吸取教訓,從而在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真切的體會到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認為班級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形不成優秀的班集體;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不會有似錦的前程。下面我就談談我自己粗淺的認識。
養成教育在小學德育工作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習慣的形成是我們品德教育的結果,它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認識而沒有養成行為習慣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質」的指標。看一個學校辦得好壞,只要看看學生的行為習慣,看看校風,基本情況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視抓學生的養成教育,使之成為品行優秀、表裡如一的人。
總而言之,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D. 如何抓好養成教育

小學階段是實施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各種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錯過了關鍵期,養成教育可能事倍功半,甚至終身難補.
一、通過榜樣感召
小學生具有富於幻想、主動活潑、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情感外露、易於沖動,善於模仿,易受暗示和感染,可塑性和依賴性強等特點,其行為的獨立性和自覺性比較差,對他們進行養成教育時,可以利用直觀、形象的榜樣來感召。榜樣感召是以榜樣人物的高尚思想、模範行為、優異成績教育影響受教育者。我班學生原來做作業寫字很潦草,很不認真,全班能把字寫工整的沒有幾個。在發作業時,我並沒有直接批評哪些寫字寫得不好的同學,而是在全班表揚那些寫字寫得好的同學。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原來寫字寫得好的同學這時寫得更好了,那些寫字不好的同學也比前好了許多。榜樣感召促使學生不知不覺養成了寫字認真的習慣。
二、創設情境陶冶
情境陶冶是指通過教育者有意識創設的教育環境,使受教育者在道德和思鄉情操方面受到熏陶。在行為習慣養成中,情境陶冶能起到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在養成教育中要有意識的創設良好的育人情境,因為小學生容易受情境的暗示。我班的學生由於在二年級是養成了早晚讀不想讀書的壞習慣,所以到了三年級還是老樣子,早晚讀根本不想讀書。面度這種情況,我把所有的班乾和一些平時比較聽老師話的同學找來談話,給他們講早晚讀的重要性,並要求他們在早晚讀時一定要起到模範帶頭的作用。隨後,在個別學生的帶頭示範和我的督促下,全班學生在早晚讀時都能夠積極地讀書,教室里出現了書聲琅琅的景象。即使有時老師不在教室,學生們也能夠自覺地讀書。
三、利用集體育人
培根說:「一種集體的習慣,其力量便大於個人的習慣,因此如果我有一個良好道德風氣的社會環境,是最有利於培養好的社會公民的。」因此,班主任在養成教育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班集體意識,培養班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學生形成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文明習慣。我班有一位女生,她父親好吃懶做,整天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今天到這一家騙吃,明天到那一家騙吃。時間長了,村裡的人都不理他,都瞧不起他,甚至也瞧不起他的孩子。班裡的同學們都瞧不起這位女生,孤立了這位女生。看到這種情況,我在班會課上反復對學生們講:「我們因為有緣分才在一起學習,我們要珍惜著難得的機會。在一個班集體里我們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千萬不能一個瞧不起一個,如果養成這種不良的習慣,對我們今後的成長和發展是沒有好處的。」堅持這樣的教育工作後,同學們漸漸改變了對這個女生的態度,能夠主動關心、幫助她,甚至班裡打人罵人的現象也極少發生了。
四、協調家庭和社會教育
在養成教育中,學校應協調家庭和社會的教育力量,主動宣傳學校的教育要求,爭取家庭和社會多方面的理解和配合,使他們都參加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活動中來,並與學校在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方面達成共識。尤其要得到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請他們為其子女改變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習慣提供幫助。上學期我教的學生當中有兩個非常調皮搗蛋;上課不專心聽講,從來不做作業;經常和同學打架……不管我怎麼教育,他們都聽不進去。為了使他們改掉不良的行為習慣,我只有打電話給他們的父母,向他們反映情況,並請他們協助教育。經過家長的協助教育,這兩名學生漸漸改掉了調皮搗蛋的壞習慣,在期末考試中考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
五、加強實踐鍛煉
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最簡單的途徑就是將培養教育與活生生的現實結合起來,在實踐中加深學生對道德認識的理解,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後,再實現有理性認識到實踐的飛躍,達到踐行的目的,這是養成教育的終極目標。為了使學生養成熱愛勞動、孝敬父母的習慣,我就要求學生放學回家、節假日要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並用日記或周記把參加勞動感受最深的議會記錄下來。其中一位學生在周記里寫了雙休日幫助父母剝甘蔗葉,因為不熟練,剝得很慢,很辛苦,於是體會到了父母養育自己有多麼的不容易,於是決定今後努力讀書,考出好成績來報答父母。實踐鍛煉讓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明白了眼孝敬父母的道理,學會了生活自理的本領。
六、加強檢查督促
小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差,在其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中,需要外力的約束和調控,因此,越是年齡小的,就越是需要檢查和督促,以免學生形成了不良的習慣,矯正困難。學校可健全值周檢查和班級考核評比制度,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監督、檢查、記載,從側面督促學生良好日常行為的養成。
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我們要有耐心、細心、恆心,這樣養成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E. 如何抓好中學生的養成教育

抓好中學生的養成教育的技巧:
一、要端正學生的認識態度,進行內在的激勵

人的行為受認識、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調節,這三種心理活動構成人的態度整體,而態度整體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人對外界影響的選擇和人的行為方向。因此,讓學生明白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道理就是為了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行為規范,獲得正確的情感體驗,形成符合規范的行為意向,進而達到端正行為態度,產生良好的行為動機的目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達到「明理」這一目的,我校從分利用集體集隊,班會、黑板報、宣傳欄等形成,通過不斷地宣傳,教育,使學生逐漸明白了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產生積極的心理動機,從而自覺配合學校的養成教育開展。
二、建立切實可行的養成教育的目標體系
因為建立適當的目標體系,既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又能使養成教育工作科學化和規范化。因此,為了煮好我校的養成教育,我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目標體系,即縱向目標體系,橫向目標體系和交錯目標體系。
縱向目標體系就是根據初中七、八、九年級各個階段學生的特點,分別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同時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和教育目標,設立不同階段的教育方法。這樣以達到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效果。
橫向目標體系就是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內容分成德、智、體、美、勞五大教育塊,分塊實施,整體組合。
交叉目標體系就是在學科活動和教育活動,學校活動和家庭、社會活動中,建立養成教育目標,互相補充,互相滲透,保證教育活動的全力開展。
三、樹立示範班級和示範學生
在實施過程中,我們根據目標的階段性特點,分年級樹立不同目標層次的示範班級,其他班級則派學生代表到示範班級觀摩學習,並按訓練要求回本班進行示範,全面推廣,使全體學生有榜樣,趕有目標。這種以點帶面的方法,積極地推動了養成教育的進程。
四、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對學生實施養成教育,以「導之以行」是最為重要的一環。為此我們強化了學生的行為訓練,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強化訓練中,我們採取了三種訓練方法:
一是寓《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訓練於各學科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勞動習慣結合起來。
二是寓《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訓練於社會、家庭教育中。我們將學生的養成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多次開展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建立了家庭聯系卡,並制定了《好家長條例》、《學生在家庭、社會行為規范評估表》和《學生成長檔案》等,使學生的行為習慣在家庭和社會上都能得到嚴格的監管和訓練。
五、從分利用《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對學生的行為結果進行評定,進行反饋激勵
反饋分正反饋和負反饋。正反饋是對良好行為養成的評定。它是給學生以鼓勵和信心,從而產生新的行為動機,具體強化作用;負反饋是對不良行為養成的評定,它可以調節和控制養成教育的操作過程,使其符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具有矯正的作用。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特點制定評比的,用「大雁」表示守紀,用「公雞」表示昔時,用「蜜蜂」表示勤勞,用「小白鴿」表示講衛生,用「春風」表示助人為樂等等來進行正反饋。同時設立「小喜鵲」「小刺蝟」評議台來進行負反饋,不定期地對學生中的不良典型事例開展一事一評,讓每個學生置於集體輿論之中。這種正、負反饋相結合的方法,促使學生產生新的行為動因,並使行為路線周而復始,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也隨之得到鞏固,並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養成教育是一項長期,復雜而艱巨的工作,但只要我們確立明確的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採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咬定青松不放鬆」,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一定會有所成效。

F. 淺談怎樣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淺談怎樣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學生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手段,是以德育工作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為主線,滲透於學生的學習、生活、活動的每個領域之中,在其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社會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需要依靠全體教職員工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一個教育網路,齊抓共管,使學生得到健康成長。
要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必須構建一個網路體系,開辟兩塊陣地,利用三條渠道,通過四個途徑,開展「五小」活動,採取四項措施,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一)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教育網路體系
1、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體系。即:學校——德育教育機構網路;家庭——學生家長和家長學校;社會——各級關工委組織和相關執法部門。
2、構建校內教育網路。①黨支部——團支部;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思品課教師——少先隊輔導員;③工會——關工委。
通過構建校內、校外教育網路,橫向與縱向、內部與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個雙重的、全方位、多層面的養成教育結構體系,達到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
(二)開辟兩塊陣地,即:學校、家庭
1、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地方,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教育培養。
2、經常召開家長會,同家長溝通,要求學生在家裡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要求在家中的行為也要象在校內一樣 ,保持文明行為習慣。
(三)充分利用三條渠道、通過四個途徑。即:學校要利用課堂教育、班級管理、實踐勞動三條渠道,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文明禮儀教育訓練四個途徑,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老師與家長共同聯手,學校與社會齊抓共管。
1、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德育課堂及各學科課堂教育,滲透德育教育,潛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從小懂得該做什麼樣的事,該做什麼樣的人,學會怎樣做好事,做好人,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利用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對照進行教育訓練,使其言行舉止受到約束,逐步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①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要求學生遵守校紀班規,禮貌待人,尊敬老師,尊老愛幼,團結友愛,幫助同學,誠實守信,提倡師生用文明語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紀班風。
②對學生進行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教育。一是講究個人衛生習慣,要做到「勤」,勤洗手腳,勤洗臉,衣服臟了要勤換,勤洗澡,勤洗頭,勤剪指甲,勤刷牙。通過這些自我服務勞動,收到衣著干凈整潔、面貌精神煥發的效果。二是講究公共環境衛生,要做到「全」。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校園內的衛生是我們大家的衛生,需要我們師生全部共同參與,經常全面清理打掃,隨時隨地打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通過參加這些公益勞動,達到全面清潔環保,使學校既是校園又是樂園。
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小愛護公物;從小接受「八榮八恥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別假惡丑,達到愛憎分明。從愛我寢室、教室——愛我學校——愛我家園——進而達到熱愛祖國。
3、利用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訓練。良好的行為習慣又來自於反復實踐,長期保持。除了上述對學生的講究衛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務勞動外,一是要求學生在家中要幫助家裡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寄宿生的學校,要加強對寄宿學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訓練,如不睡懶覺,自已穿衣,洗臉,洗頭,洗腳,刷牙,自己疊被,自己盛飯洗碗,自己布置寢室等,同時要求他們講究美觀、干凈、整齊。二是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如帶領學生開展敬老助殘活動,幫孤寡老人、殘疾人、軍人家屬幹家務活,參加有益環保的打掃衛生和維護交通秩序等社會 公益活動。
(四)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活動
針對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共建文明和諧社會的大局,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動。
在家做「好小幫手」;在社會做「好小標兵」;在校做「好小夥伴」;在社區做「好小衛士」;獨處時做「好小主人」。
(五)採取四項措施
1、學習觀摩,榜樣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學習外面的先進經驗,同時要善於挖掘內部典型,樹立榜樣,以典帶面,典型引路。
2、教師示範、指導。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可忽視,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時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訓練,要做到耐心、細心、誠心、關心,以達到滿意效果,且長期保持,養成習慣。
3、制度制約。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勵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來約束激勵學生的言行,如學校制定班級考核評分細則、學生就寢制度、就餐制度、學習制度、衛生檢查制度等,班級對學生進行操作評定等。
4、考核評比。對平時的工作進行檢查登記,每月進行月評,學期進行綜合評比,人與人比,組與組比,班與班比,校與校比,獎優罰劣,獎懲分明,形成比學趕幫超,爭做文明人,共創和諧校園的氛圍。
(六)達到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目的
通過網路化的管理體系、社會化的參與、規范化的操作、制度化的約束、經常化的保持,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一定能夠養成,為共同構建文明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G. 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主要是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它是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學生在活動中吸取教訓,從而在生活中自覺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這幾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真切的體會到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的重要性。我認為班級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就形不成優秀的班集體;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不會有似錦的前程。下面我就談談我自己粗淺的認識。
養成教育在小學德育工作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德育習慣的形成是我們品德教育的結果,它在小學德育教育工作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只有認識而沒有養成行為習慣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養成教育雖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卻是德育中最「實」的部分,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它是德育教育的「質」的指標。看一個學校辦得好壞,只要看看學生的行為習慣,看看校風,基本情況就掌握了。因此,在小學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重視抓學生的養成教育,使之成為品行優秀、表裡如一的人。
總而言之,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多年的教學工作,讓作為一線教師的我,深深感受到:學校是培養學生能力,進行養成教育的有利環境。那麼,如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呢?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思考的問題!
首先,教育教學活動是抓好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良好的教學習慣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著重抓了:聽、看、疑、想、講、做的習慣,做到具體要求具體抓,扎實有效促提高。
1、認真聽講。我在上課時,要求學生認真聽,讓學生聽講時要邊聽邊記,抓住重點。不但要聽老師講課,還要認真聽同學們的發言,並隨時准備補充,糾正別人的回答,踴躍爭辯,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不會分散,並且使學生在急辯中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2.勇於質疑。常言道,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課堂上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質疑提問,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又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養成敢於提問題的好習慣。
3.善於思考。在開放式的課堂教學中,我注意培養學生善於思考和解決問題,並能注意提高學生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為創新思維提供了條件。課堂上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筋去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肯動腦筋去想問題。這除了靠老師的啟發外,還要靠「促」,促使他們動腦子,使學生對老師的問題人人都動腦去想。
4、積極發言。語言是表達思維的重要方式,要說就要去想。在課堂上我盡量讓學生多說,並促進學生多想。學生要會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認真聽、仔細看。抓住了會說就能促進其它三會,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我十分重視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和訓練。我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踴躍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做到舉手發言,聲音響亮清晰,講完整話。

H. 如何抓好學生學習習慣養成教育

習慣養成教育首先要注意循序漸進,其次要目標實施,第三要細化落實監管,第四要完善考核評價。

I. 如何做好養成教育方面

養成教育是終身的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葉聖陶老先生曾這樣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是養成教育的具體體現,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孩子年齡小,具有很強的可塑性,他們知道學校的規章制度,懂得一些行為常規,但從總體上說,對常規的認識和領會不深刻、不徹底;動作行為不到位、不規范,所以更是培養學生養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
一、 提高認識,強化校規校紀,規范養成教育
所謂「知為先、行為後」。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好習慣成就美好人生的道理,也就是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我校把開學的第一周定為常規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或解讀《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校規、校紀,提出新學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標。並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班紀、班規。如:上下樓梯靠右側通行;不在樓道內大聲說話;不在校園內奔跑、追逐;堅持課前一首歌;按要求做好課前准備;上課積極參加討論;作業要及時完成、不欠帳;課余多看課外書籍;拓寬知識面等。注意讓學生明確怎樣做,為什麼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們更清楚地知道什麼對,什麼不對。
二、 強化訓練,反復抓、抓反復,勤督促,形成習慣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行為習慣的培養不能只停留有內容上、宣傳上,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百說不如一練,百煉成鋼。有些行為習慣必須在強制性的訓練下才能得以養成,也就是說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訓練。我校為了讓學生真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反復進行行為的訓練,從頭抓起、從小事抓起。如:行隊禮的訓練、整理書包的訓練、讀寫姿勢的訓練、上放學站排進出校園的訓練、培養學生在樓道里右側行走不大聲說話等訓練。
俗話說:「養成一種壞習慣只要一天,而形成一種好的習慣需要一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持之以恆的過程,像滴水穿石一樣,一點一滴、積年累月才能達到目的。我校為了使學生真正的養成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斷強化,反復抓、抓反復,要求教師勤於督促並嚴格按照《中小學生的行為准則》規范學生的行為。平時發現表現不好的學生、經常被值周生扣分的學生,我們的教師都會用一種正確的態度指出他們的不足,幫助他們及時糾正。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時,都表現出了極大的耐心,反復督促、絕不放鬆的態勢,即使遇到學生出現了反復的情況也沒有放棄和氣餒,孜孜不倦的、不厭其煩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化外來的強制性的行為轉化為內在的自覺的一種行為習慣。
三、 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引領養成教育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父親習慣在每天工作之前,到酒館里喝上一杯酒,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個習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早晨,他依然在吻別了妻兒後,又徑直走向酒館。沒有走多遠,他感覺有人跟在他的後面,當他轉身時,發現他不滿8歲的兒子正踩著他留在雪地上的腳印,並且興奮地說:「爸爸,你看,我正踩著你的腳印!」孩子的話使他為之一振,心想:「我要到酒館喝酒,兒子卻在跟隨我的腳印!」從那天起,他改掉了每天早晨喝酒的壞習慣,再也不光顧酒館了。
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教師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著學生,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因為在小學生眼裡,自己的老師是神聖的,永遠是學生模仿和學習的對象,老師的舉止經常滲透於學生的言行。比如,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操場上有了垃圾,同學們卻視而不見。那麼我校的教師們身體立行,從自身做起,伸伸手、彎彎腰,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在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同時,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亂丟垃圾的害處:不但影響校容、校貌,而且還容易滋長寄生蟲、病菌,漫延、傳播傳染病等,會給同學們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使學生們在認識上有所改變,進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逐漸養成無論在操場上、還是教室里、還是在大街上,看到地面上的垃圾就隨手把它揀起來的良好衛生習慣。久而久之,同學們就會感受到保護環境和愛護環境的快樂,也就是伸伸手、彎彎腰,舉手之勞而已。同時還會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帶動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使全社會的公民都能養成一個良好的衛生習慣,從身邊做起,保護環境、愛我家鄉,提高和增強全社會公民的環保意識。
四、 建立家、校、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
在養成教育工作中,可以說,學校是養成教育的主陣地,家庭教育是養成教育的第一課堂,社會是養成教育的第二課堂,更是養成教育成果的展演舞台。
首先是學校與家庭的結合,溝通家長和學校的情感。通過家訪、家長學校、家校互動卡及家長座談會等對家長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家庭教育我校提出明確的要求和作法:如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勞動、不讓孩子沉溺於游戲和進游藝廳、讓孩子學會自理、對來客要有禮貌、不亂花錢、不亂吃小食品等,在學校里老師嚴格要求和規范學生,學生放學回家後,明確告訴家長也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督促和強化中,防止他們壞習慣的滋長。這樣,家長和學校在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就達成了共識、達到了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進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學校與社會的結合,我校積極協調與社會的關系,定期邀請相關的領導、模範人物來校做報告,開展幫教活動;同時聘請校外輔導員做法律知識講座和交通安全教育講座。進而要求學生:在校爭做好學生、在家爭做好孩子、在社會爭做好公民;讓學生逐步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並在此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到社會上去參觀、去實踐、去體驗,使學生在實際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如組織學生參觀農民畫館、南照山烈士陵園、北大營軍營,到社區、到街道參加公益事業勞動等,使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但增強了社會的責任感,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公共道德觀。
五、 樹立先進典型,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在養成教育中,樹立先進典型,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意或無意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暗示,促使同學們產生強烈的榮譽感,進而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自覺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統一。比如:開展「優秀少先隊員」評選、「文明守紀好少年」評選、「班級紀律衛生流動紅旗」的評選、「爭當安全小衛士」、「爭當衛生小標兵」等活動,以這樣的方式促進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在榜樣的感召下,促進了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然,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還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和規范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力求做到:了解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賞識每一位學生。對於犯錯的學生,不妨給他一把椅子,聽他一次傾訴、給他一份關愛、送他一份寬容、給他一點理解、送他一份期待。讓我們共同努力,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學生的成功人生鋪路

J. 如何抓好學生的養成教育

從小事做起,從儀容儀表,從文明禮貌,從勤儉節約和理想前途教育做起,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