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通識學院
美國的一類學院名稱,現在中國有很多新興的相同規劃的學校。
通識學院在有關職能部門和各專業學院的參與支持下,積極開展通識課程的規劃和建設,設計並實行學生在不同學科門類之間優化知識結構的選課機制。實行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生工作公寓社區化管理和運行方式;實施優秀專業老師擔任導師的"導師領航工程"和優秀高年級學生擔任學長的"學長導航工程"。開展立足學校、放眼全球的"通識博雅工程"、"博雅論壇"和"博雅沙龍"等系列活動,整合各種資源與力量,優化學生知識結構,開闊學生眼界思維,提升學生修養情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通識學院的教學與管理注重專業基礎和通識教育,積極促進學校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融合,為實現學校經、管、文、工、法、理等學科的協調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學院秉承"高情遠致、和諧自由、博雅信達、經邦濟世"的辦學理念,努力將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復合型優秀人才。
『貳』 什麼是大學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課程是實現通識教育理念和目標的關鍵因素。一般而言,通識教育課程是指除專業教育之外的基礎教育課程。如果說專業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在某一知識領域的專業技能和謀生手段,那麼通識課程則要通過知識的基礎性、整體性、綜合性、廣博性,使學生拓寬視野、避免偏狹,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社會責任感和健全人格,也就是教化他們學會做人。一般而言,我國大學的本科課程體系主要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專業課」三部分構成。其中,「公共基礎課」部分均應視作「通識課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兩課」)、英語、軍訓與體育、通識教育選修課等,理工科大學還包括數理化等自然科學基礎課 。
『叄』 什麼是通識教育
什麼是「通識教育」呢,通識教育是相對於專業教育而言的。不同於專業教育培養某一領域的專門人才,通識教育致力於培養健全人格的人。具有這種健全人格的人,有著深厚人文底蘊和開闊的社會視野,善於自省和批判性的思考,能以充分的價值反思安排自己的人生方案,積極參與推動公共生活的改善
通識教育著力培養的是「有高度的人「,以人為目標,讓人有高度——具備廣博的視野和宏觀的價值觀,給孩子更深厚的知識底蘊,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遠,有更好的大局觀。
在中國最初的教育就是「通識教育「,孔子教育他的學生」君子不器「。意思是」作為君子,不能囿於一技之長,不能只求學到一兩門或多門手藝,不能只求職業發財發富。
通識教育可以慢慢地幫助孩子搭建一個完整全面的知識體系,幫助孩子了解各類學科,應用學習過的知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去解決,構建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
通識教育還可以幫助孩子打通各學科的壁壘,打開孩子的眼界,幫助孩子更快的成長。更重要的是真正培養一個全身心發展的孩子,而不是一個只掌握幾門「技術」沒有靈魂的孩子。
『肆』 通識教育是什麼意思
通識教育在中國不是一個新概念,卻因為施行的效果不甚理想,仍然停留在新事物的位置上。通識教育的淵源、流變、背景、定義、理解等都很復雜,目前我國教育界通常提到的通識教育一般是以美國的通識教育理念為藍本的,其英文名稱是general ecation,意思就是不分專業,讓一個國家的大學生能有一個共同的知識體系、文化背景。
『伍』 通識是什麼意思
通識釋義:學識淵博的人。學識淵博。指廣博的知識。
拼音:tōng shí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可以說,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
(5)什麼是通識教育擴展閱讀:
近義詞:學識
讀音:xué shí
意思是:學識即學問,其與學歷不同,學術上,它指知識和修養及對事物的准確判斷能力。
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它也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理解和運用知識的方面。學識豐富的人被稱為學識淵博。
出處:
郁達夫 《沉淪》:「受盡了千辛萬苦,積了十數年的學識,我回國去,難道定能比他們來胡鬧的留學生更強么?」
巴金《家》三九:你到下面去,在學識和見聞兩方面,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陸』 什麼是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本身源於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於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於是創造出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自從20世紀,通識教育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
(6)什麼是通識教育擴展閱讀:
通識教育的性質決定了通識教育存在的合理性。而現今教育制度的漠視通識教育及其所導致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愈發表明了通識教育的必要性所在。高等教育中通識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全球化趨勢所帶來的多元文化之間的沖突碰撞,迫切需要大學的通識教育。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整個世界日趨一體化。在此一體化的過程中,首先即會碰到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便是不同文化之間沖突碰撞的問題。
2、我國高校長期實行的專業化教育模式迫切呼喚大學通識教育的出現。專業化教育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在特定時期、特定社會背景中的選擇。這個選擇盡管在當時有合理性,對我國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不過缺陷也是明顯的。過分強調專業劃分,把學生的學習限制在一個狹窄知識領域,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
『柒』 通識教育的意義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 ecation」或"liberal Study"的譯名,也有學者把它譯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
教育理念
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可以說,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學問家、大思想家」為榜樣,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而這正是通識教育的終極追求。因為,教育不是車間里的生產流水線,製造出來的都是同一個模式、同一樣的思維。而是開發、挖掘出不同個體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因為通識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產品」。
『捌』 大學通識教育是什麼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自19世紀初美國博德學院的帕卡德教授第一次將它與大學教育聯系起來後,有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對它進行研究和討論,所以又叫大學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最重要的功能是凝聚社會共識,克服專業教育的狹隘,無論是凝聚社會共識、辨別判斷價值觀,還是表達與交流、終身學習,亦或是豐富人生,這些通識教育的目標很難或基本上不可能通過專業教育實現。
大學的通識教育與中學教育的重大不同不在於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而在於通識教育是一個忘記迷惑和再定位的過程,通識教育是「三位一體」,即融合價值塑造、能力培養、人類核心知識獲取為一體的教育體系。
(8)什麼是通識教育擴展閱讀;
通識教育是二戰之後西方興起的新教育模式,主要針對西方大學教育過度專業化,它的發展可以簡單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二戰結束前後,哥倫比亞大學質疑和批判大學的專業教育,大家知道,大學的學科分得很細。
第二個階段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為代表,對專業教育造成的人的道德、倫理和人格問題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反省和批判性建設。
第三個階段就是21世紀互聯網、人工智慧高新科技興起之後,人類對於什麼是知識、知識的傳播和學習有了新認識,我們可以看到理工學科和人文學科的交互、融合逐漸越來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