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育局有哪些部門
辦公室 政策法規處 發展規劃處 財物基建處 基礎教育處 職業與成人教育處 科研處 體育衛生與藝術處 高等教育處 教育督導室 思想政治教育處 保衛處 組織人事處 機關黨委辦公室 紀委辦公室(監察室、審計室) 離退休幹部管理處
Ⅱ 有誰知道縣級的一個局(如教育局、反貪局)有多少人啊
這個和縣的規模,經濟發展水平,縣所分管的業務有關相關的,向我們縣大概140w人口(屬於比較大的縣),傳統的大局,如公安局,人數是400到500,而小局,如林業局就只有100多
Ⅲ 每個縣有教育局嗎
每個縣都有教育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機構編制委員會規定。國家教育部是主管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的政府工作部門。
內設機構
辦公室
負責綜合協調局機關重要黨務、政務、事務工作;負責起草教育局工作計劃、總結及有關文字材料的綜合;負責黨委會、局務會、局長辦公會及局級重要會議的組織安排和會議議定事項的督辦;負責上級部門及局領導交辦重要事項的督辦工作;組織協調國家目標辦下達的各項目標督辦及總結匯報工作;負責 文秘、 機要、 檔案、 信訪、 保密、保衛、信息、後勤管理工作;負責協調全局綜合治理,對外宣傳、政務公開工作;負責組織編寫教育年鑒和教育志;負責人大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負責科教興國家工作。
政策法規科研管理處
負責全國教育綜合改革與發展戰略的研究並就重大問題進行政策調研;規劃並起草地方性教育法規、規章制度和政策;負責全國教育系法制宣傳、 教育行政執法監督和行政復議工作。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在政策法規科研管理處,負責全國教育科研工作;負責學會管理工作。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的辦事機構,設在國家教育局,與政策法規科研管理處合署辦公。主要職責是:貫徹執行國家關於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法規,擬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規劃和實施辦法,宏觀管理和指導全國各行各業語言文字工作。
人事處
負責全國教育系統人事管理、教師輪換、表彰獎懲工作、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負責教師資格認定工作;負責局機關及直屬單位 科級幹部的任免和備案;負責國家直中小學機構編制的調整和管理;負責師范院校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直接管理教育局機關和直屬中小學教職工錄聘、流動手續;負責管理教師獎勵基金會工作;負責教育系統知識分子工作和專家管理工作。
財務處
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教育經費管理、籌措的有關政策規定;統計並監測全國教育經費投入和計劃執行情況;管理監督國家及省、國家下撥的各種專項經費及教育貸款、教育集資、捐款、教師獎勵基金等項目的使用情況;管理使用國家財政部門下達的各項專項資金;統籌管理教育費
附加;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教育事業性收費標准,協同有關部門加強收費管理工作;負責編制局機關和局屬事業單位的年度經費預決算;負責對局屬單位財務和國有資產的管理、監督和檢查。
高等成人職業教育處負責管理、指導全國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及協調國家屬高等教育工作。擬定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發展規劃,並組織指導實施;負責職業教育學校招生及就業指導、學籍管理、專業設置和技能考核驗收;與國家教研院職成教研部共同指導職成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指導並組織實施全國社區教育工作;負責民辦非學歷教育的政策制定、審批和管理;制定職成教育及民辦非學歷教育評估標准,並負責對上述學校進行評估和質 量監測。
Ⅳ 請問是不是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教育局
是的,每個縣級行政區都有一個教育局,如果是地級市以上的城市就不止一個,除了市轄區教育局還要再加上一個是市教育局。
Ⅳ 一個市有幾個教育局
一個教育局
可能有區分局
比如 蘇州市教育局(地級市) 下面有 相城區教育局(區) 常熟。崑山教育局(縣級市)
Ⅵ 教育局只有一個嗎還是每個省都有一個
各省各地都有,但教育廳只有國家級別的一個
Ⅶ 武功縣教育局投訴電話是多少
武功縣教育局
地址: 西寶公路附近
電話:(029)37292425
Ⅷ 武功縣教育局
2013年武功縣崔田坤實驗班成績
Ⅸ 武功縣的教育
幼兒園
1958年秋,縣政府機關單位在縣城內(今武功鎮)聯辦了一所臨時幼兒園,入園幼兒3590人。1961年縣政府遷普集後,在文教局院內開辦縣級機關幼兒園一所,設保育員3人,入園幼兒多則20名,少則15名。1976年駐縣5702廠、省地質區測隊、省農科分院、省水利所等先後建起幼兒園。同年底,全縣幼兒園已發展到9所,入園幼兒1221名,保育員111人。1979年全縣有幼兒園10所,入園幼兒758名,保育員273人。1990年經整頓,幼兒園縮減到5所,入園幼兒682名,保育員215人。
學前班
1975年9月,武功縣革命委員會召開學前教育工作會議,決定各生產大隊的小學一律附設學前班。當時一陣風,有的剛辦就散,有的根本沒動,最後全縣農村留下的只有6所小學附設學前班,吸收5~6周歲的兒童入學。由所在學校和生產大隊商定聘用當地知識青年擔任教師,報酬由生產大隊籌集。1981年學前班發展到202個,入學兒童9117名。1990年,經整頓縮減到167個,入學前班兒童5389名。 民國初年,改縣立高等小學堂為縣立全日制高等小學校。民國8年(1919)。民國13年(1924),全縣學齡兒童8435名,入學5310名,占學齡兒童63%。民國18年(1929)上半年,全縣正式小學發展到44所,完全小學3所,學生880名,其中女生50名。民國22年(1933)大災過後,全縣各類小學有所恢復,有縣立小學26所,區、鄉小學39所,共有學生2227名。又改縣立第一高小為南關小學。民國23年(1934),縣政府在縣城大北街創建縣立初級模範小學一所(教師1名,學生30餘名)。
民國26年(1937)初,縣政府將全縣170餘處私塾改為保學(屬公立)。民國28年(1939),全縣小學發展到194所,其中縣立完全小學6所、初級小學2所,鄉(鎮)立初小7所,保立初小175所,私立完、初小4所,共328班,學生7822名。其中高級班22個,學生524名。全縣適齡兒童24134名,入學率為32%。民國29年(1940)初,將私立小學一律改為鄉鎮小學,同年7月改建楊陵鄉第三保龍岩寺保學為完全小學。民國36年(1947)11月,普集火車站成立鐵路員工子弟小學一所,學生75名。民國37年(1948)上半年,全縣共有中心國民學校(高級)小學16所,國民學校(初小)156所,學生10105名,教職工312名。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下半年經過整頓、調整,全縣有各類學校111所,學生7769人,教職工328人。三年經濟恢復後,小學教育得到迅速發展。1952年,全縣有完全小學16所,初級小學127所,在校學生16467人,其中女生2927人,教職工407人。1957年小學發展到158所,在校學生23069人,其中女生11324人。1961年有226所,1962年調整學校布局,全縣各類小學壓縮到182所,在校學生23952人。自1964年開始,辦耕讀小學224班,入學兒童8550人,到1966年底發展到307班。1980年全縣有完全小學157所,初級小學26所,在校學生62677人(其中女生28914人);有教職工2039人,其中民辦教師1495人。1990年全縣有完全小學165所,初級小學30所,在校學生47899人。 民國29年(1940)2月,在原南關小學舊址籌建縣立初級中學,7月建成,聘請蔣友尊為校長,學生2個班。第二年設3個班,有180名學生,13名教職工。民國31年(1942),該校附設一個簡易師范班,學生35名,四年制。民國32年(1943),該校又招收一個初中先修班,學生32名。民國33年(1944),學校有三個年級6個班,學生232名,教職工32名。民國34年(1945),接納民生中學一個班,學生20名(民生中學建於1944年,位於河道村民生小學內)。民國38年(1949)上半年,全校有7個教學班,學生298名,其中女生4名,有教、職工36名。
1949年5月武功縣解放後,武功縣人民政府接收了縣立初級中學。同年8月25日撤銷簡易師范班,將學生編入中學班上課。1954年9月在普集鎮成立縣立第二中學(今普集中學),初為五個班,學生313名,教職工10名。1956年改縣立第二中學為陝西省武功中學,新建縣立第二中學(今楊陵中學)和第三中學(今長寧中學)。
1958年,縣立第一中學增設高中班,成為一所完全中學。縣立第五中學(今薛固中學)和第六中學(今鳳安中學)成立,改陝西省武功中學為縣立第四中學。1959年8月,縣立第三中學增設高中班,成為全縣第3所完全中學。1961年全縣有初級中學5所,完全中學2所,學生5245名,其中高中學生753人,教職工274人(含民辦教師10人)。1965年全縣有完全中學3所,初級中學7所,民辦中學3所。在各中學附設民辦班共17個,有學生4857人(高中生681人,民中生1033人),民辦教師25人。
1976年全縣有完全中學17所,初級中學39所,小學戴初中班帽子26所,教學班460個,在校學生23369名(高中生5083名),教、職工1199名(其中民辦教師519名)。與1965年相比,學校數增長5.5倍,在校學生數增長5倍。體制因校而易,四年制(初中2年、高中2年),七年制(小學5年,初中2年),八年制(小學5年,初中3年),九年制(小學6年,初中3年)等。
從1980年起,將高級中學由原來17所壓縮為6所,即普集、綠野、楊陵、長寧、薛固和鳳安中學,共有學生5344名。1981年成立縣辦普集二中,同時統一了學制,恢復歷史、地理、生物、音樂等基礎課程。1990年全縣有各級中學31所,學生17011名,教、職工1431名。其中高級中學5所(未含楊陵中學),學生4879名,鄉辦初級中學26所(未含楊陵3所),學生12132名。
基礎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全面推進,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2007年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初中升學率達100%,高中升學率達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