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大學,捐款制度,是怎麼回事是大部分大學,捐款就能上還是基本所有大學,都如此
想進美國名校,正規手段無非四種方式:
第一種,直接砸錢,砸出一個基金會,然後由基金會出面,給學校蓋樓,買教學儀器,提供獎學金啥的。這樣的話,孩子穩進。
第二種,雖然不是世襲,但也差不多了。老子是學校校友,並且在社會上也有一定名氣,那麼孩子進去問題不大,也基本上不需要花錢。這種也是穩的。
第三種,還是砸錢,但沒第一種多。這種叫砸錢買保險。之後你會進入贊助委員會,你的孩子會在同等情況下被優先考慮的。所以這需要孩子爭點氣。
第四種,依然是砸錢,不過是砸錢讓孩子學各種各樣的技能,增強競爭力。這也需要孩子爭氣。
說完了正規手段,自然還有偏門手段。先想辦法聯繫上美國名校里的體育教練,然後偽造自己孩子體育特長生的身份,在花一筆錢,就可以把自己孩子送進名校。不過自從這條新聞被爆出後,美國對這方面的審查可能會比較嚴,現在不一定能走得通了。
㈡ 美國向我們國家捐款多少啊
昨天下午4點,美國駐華大使雷德代表美國政府和人民向中國地震災區捐款50萬美元,這是中國紅十字會向國際求援獲得的第一筆捐款。在捐款儀式上,50萬美元捐款通過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卡爾·羅克勒之手轉交給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蘇菊香。蘇菊香表示,由於四川救災物資緊張,中國紅十字會將用國際捐款到四川鄰近省市購買救災物資,並迅速運往災區。
㈢ 一位富豪給美國大學捐款70億,面對質疑,為何放言中國缺錢不是他的錯
德行善舉是唯一不敗和值得的投資,梭洛曾經這樣說過。對世界抱有善意,對社會懷有愛心,不單單為了他人也是給自己積善行德。
如今的社會,造就了很多創業成功的富豪以及中產階級,而這些商人也常會回報社會回報幫助過自己的人,但同時也有一些「一毛不拔」的富豪,對自己的祖國絲毫沒付出。有一個富豪向美國捐款了70個億,並且回答到:中國科學缺錢又不怪我。
這個對祖國沒有情義沒有愛國情懷的人就是有著「中國最年輕的首富」之稱的陳天橋。
富豪成長之路
陳天橋出生於1973年的五月,生長在浙江的他天生就接受了經濟銷售等相關的知識,並且有著優異的成績和出色的能力。
面對這種的評論,大言不慚的他竟然說道:「中國缺錢不是我的錯。」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是別人的私有財產,怎麼分配是他自己的事情。但是更多人,認為在國家需要時,就要付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企業家才值得尊重,顯然陳天橋只是利益熏心的商人而已。
人民不能沒有麵包而生活,人民也不能沒有祖國而生活。只有愛國懂道義講感恩,方能走得長久,走得踏實。
㈣ 美國有關教育的機構,最好是完整的詳細的介紹!
聯邦教育部(Department of Ecation)成立於1867年,1980年升格為內閣一級的教育部。現任教育部長(Secretary of Ecation)為阿恩·鄧肯(Arne Duncan)。目前,教育部還設有常務副部長(Deputy Secretary)一名,副部長(Under Secretary)一名,助理部長(Assistant Secretary)八名。 美國教育部現有4700多雇員,其中大約3600人在首都華盛頓,分布在四個不同的辦公地點。另有1000多人在教育部十個地區辦事處辦公。 教育部全年總經費420億美元,管理200多個項目。教育部的行政運作費用占教育部總經費的1.9%。
全美有多種類型的公、私立大專院校,它們有不同的教學焦點。有些為職業訓練或理工技術為本,另一些則重視人文教育,也有很多是結合上述各類別的學術領域,為綜合型高校。
在美國,「學院」(Colleges)主要有三種。一是指隸屬於大學的本科教育機構(如:哈佛學院 Harvard College 及耶魯學院 Yale College);第二類為只重視本科教育的文理學院;而第三類則為社區學院。在上述學院中,大學本科學院與文理學院的課程主要為四年制,畢業生亦會獲賦予學士學位證明(Bachelor's degree),而社區學院的課程卻主要(但非一定)為兩年制,修讀的學生最終會獲副學士證明(Associate's degree)。這些都是美國主要的本科教育,惟副學士的學歷要比學士的低。[6] 另外在少數情況下,「College」一字亦指大學里的學術學院(如普渡大學的農業學院 College of Agriculture)。
美國的社區學院(Community colleges)主要提供兩年制的課程。它們的學生通常也稱為副學士學生。學生需在校期間有良好成績,方可接駁轉上四年制的大學本科學院或文理學院的課程,多數只需再多花兩三年的時間修畢相關學士課程。其他的學生則會踏入職場。
聖安瑟倫學院,一所位於新英格蘭地區的文理學院。
那些四年制、重視博雅教育(人文思想為本教育)亦不遞屬任何大學的本科教育機構,在美國稱之為「文理學院」(Liberal Arts Colleges)。這些學院以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為主,且亦沒有任何研究院及相關課程(此特點也是它們與研究型大學的最大分別),但會將一部分的資源投放在教育研究項目里。它們的班別規模也相對較小,因此有較高的住宿率及師生比。大多數文理院的課程均由院方教師自己親自教授,而絕少依賴高年級學生等助教。全美文理學院以私立為主,只有一小部分的為公立。
美國的綜合型大學」(Universities)則是泛指那些擁有本科生與研究生學院的研究型高校。不過,因歷史因素,某些美國「大學」仍保留了「學院」一詞作為其名字(如威廉與瑪麗學院);另一些採用了歐洲理工大學辦學模式的美國技術性大學則稱為「Institute」,在中文翻譯上也是「學院」(如麻省理工學院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和 加州理工學院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剩餘的大多都已經稱之為「大學」。它們除了學士課程,還會提供碩士及博士研究生課程。卡內基高等教育組織分類系統將碩士課程的提供列作「大學」的基本准則。[7] 大學的本科教育與文理院所提供的課程一樣,大致上都停留在文學及理學層面,這是因為美國很多專業學科(如大部分醫學院的課程)均只接受本科畢業生報讀。
不少大學也擁有專業學術學院(Professional Schools),為想從事某專業領域的學生提供各類課程。典型例子包括醫學院、法學院等。美國不少的專業學院課程均只接受學士畢業生報讀,而非高中畢業生(故它們亦被稱之為研究生院 Graate Schools)。在美國,區分大學里的本科生部及這些專業學院的方法為命名方式:前者通常叫 Colleges 而後者則為 Schools,但它們在中文上的稱呼則都是「學院」(Colleges有時亦被譯作「書院」)。再者,美國的大學大多都以「School」來命名其學術學院,而很少採用其他國家的「Faculty」一字。
不過,正如上述曾提及,有一小部分的大學仍將這些學術學院命名為「Colleges」。例子包括前面提及的普渡大學。普渡的農業學院及工程學院均以「Colleges」為名。前者再細分多個部門(「Departments」)而後者卻分拆成不同的小學院(「Schools」),在這情況下,「Colleges」為一所大學術學院而「Schools」卻成為了遞屬於前者的一部分。
除此,某些仿照歐洲書院聯邦制模式的美國大學,也將「Colleges」作為其本科生住宿院的名稱。例子包括現有12所住宿書院(或叫住宿學院;Residential Colleges)的耶魯大學。
為公立的伯克萊加州大學的中央建築物——薩瑟塔鍾樓。
美國的大學採用權力分散制度。公立大學只遞屬於其所在的州份,該州份的學生所需要繳納的學費也較非本州生的要低。2002年本州生念公立大學的學費平均為每年 $4081 美元,而非本州生則為 $18,273 美元。[8] 除了某些官方學術成員,美國聯邦政府沒有權利直接管治公立大學,但可以給予聯邦補助。[9] 這些大學均為州際學校網路的一員,每個州至少開辦一所公立學校。如加州的公立學校就包括:共有11個校區的加州大學、23個校區的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及109個校區的加州社區學院。
美國的私立大學數量亦頗多。有些與某些宗教組織(如基督教、天主教)有聯系,故會向其學生提供該宗教課程。相反,有些則為宗教自由學府,不硬性要求學生修讀宗教課程。神學院則旨在為教會培訓新一代的聖職人員。
幾乎所有的美國大學均需它們的學生繳納學費。不過這里也有兩個例外:一是美國的五所聯邦補助國立軍校;二是某些學校自己將免費課程作其教學理念之一(如柯柏聯盟學院)。[10]公立大學的學費因有州政府及當地居民補助而一般比私立的少。大學生可以透過參加獎學金計劃來減輕學費的負擔。某些州政府也有設立州際獎學金計劃供學生選擇,例子有喬治亞州的希望獎學金資助及佛羅里達州的光明未來獎學金計劃。
許多美國大學每年均會收到捐款回贈。這些回贈大多都由該校的校友提供。一份由美國國家學院及大學經濟研究部於2007年所發表的報告顯示,在2006年全年收到的回贈金額位列首765位的院校,合共有三千四百億美元的資金。當中,哈佛大學所獲得的金額長期位列第一。[11]
除此,美國各地區的學院或大學也會組成不同的高校聯盟或建立共同的大學評核組織。高校聯盟的例子包括常春藤盟校,而評核組織則有新英格蘭學校聯會。聯盟組織旨在加強相關學校的學術及體育競賽交流,而評核組織的目的則為審核有關地區各學校的教育質素。
㈤ 美國有哪些慈善機構
沃爾瑪基金會 美洲銀行 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Alzheimer's Association 美國猶太人世界服務/American Jewish World Service
㈥ 美國大學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捐款
美國的大學所接受的捐贈,一直就是他們主要活下去的「理由」。美國大學接受校友的捐贈率也是衡量其辦學是否成功的指標之一。據悉,一般的美國名校的校友捐贈率都在30%~40%,像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捐贈率更是高達61%。
美國的大學之所以能接收到如此之多的捐款,首先,這部分原因,可能還是源自美國人對於慈善的理解。美國人愛捐款是出了名的,其長期以來形成的捐贈文化,可謂是源遠流長。有統計稱,在美國,參加捐贈者比行使公民投票權者多的多。另外他們的法律也鼓勵捐贈,捐贈可以免稅什麼的,那都是老黃歷了。
其次,是美國學校的捐款安全有嚴格的制度保障。捐款用哪裡、怎麼用,都有明確的規定。
另外,美國大學所接受的捐款,也不是就放那裡貶值的,它有一整套保值、增值的方式方法。有專業的人員進行操作。
當然,捐款最根本的,還是源自捐贈者的那份善心,而善心的形成,最重要的一點,當然還是源自對學校的「感激」。
當然,還有部分富豪為子女獲得優先錄取權而向學校捐款。
㈦ 美國一共給中國捐了多少錢
昨天下午4點,美國駐華大使雷德代表美國政府和人民向中國地震災區捐款50萬美元,這是中國紅十字會向國際求援獲得的第一筆捐款。在捐款儀式上,50萬美元捐款通過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東亞地區代表處主任卡爾·羅克勒之手轉交給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蘇菊香。蘇菊香表示,由於四川救災物資緊張,中國紅十字會將用國際捐款到四川鄰近省市購買救災物資,並迅速運往災區。 ...
㈧ 曾經給美國名校捐款6個億的鐵公雞富豪,如今怎樣了
潘石屹夫婦在國家遇到困難時一毛不拔,被網友們拔出以前許多醜陋的行為,讓大家唾棄,相信這種惡人終有一天會得到他應有的報應。
今年是一個特殊的一年,世界各地災難頻繁發生,人心的善惡也是從危難中體現出來的,許多富豪有錢人、明星紛紛獻出自己一份力,共同抗擊災難。當然也有一些知名人士因為捐款較少被大家批評。其實,大家這么做從好的來講,是為了國家,要從壞的來講,有一點道德綁架的成分,不過大家都是為了我們共同的大家庭。
網名們又對他進行深挖,發現潘石屹曾經為了賺錢,居然動了自己家的祖墳,真是忘本,這種人令人發指,網友們都唾棄他,讓他離開,如果沒有祖國,他算個屁。潘石屹夫妻兩人的行為與那些令人感動的捐出自己血汗錢的人們,產生了鮮明的對比,我們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㈨ 卡內基捐贈了自己財富的多少
他首先拿出500萬美元為煉鋼工人設立了救濟和養老基金,以向幫助他取得事業成功的員工們表示感謝。接著,為幫助有志上進而家境貧窮的年輕人,他當年在紐約市捐款建立了68座圖書館。這個圖書館建設事業持續了16年,他總共捐資1200萬美元,興辦圖書館3500座。
第二年,卡內基在他的第二故鄉匹茲堡創辦了「卡內基大學」。後來,又在美、英各地捐資創辦了各種學校和教育機構。這類用於建造教育設施的捐款,達9000萬美元之巨。
在隨後的幾年中,卡內基又設立了若干項基金。他捐資500萬美元,設立「捨己救人者基金」,他捐資3900萬美元,設立「大學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還設立了「總統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對美國總統或作家的晚年給予資助。此外,他向11個國家提供了「卡內基名人基金」,並以1000萬美元設立「卡內基國際和平財團」,專門資助為世界和平做出貢獻的人們。
1911年,年邁的卡內基夫婦由於10年來一直直接參與捐獻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憊,因而,卡內基決定再以僅余的1億5千萬美元設立了「卡內基公司」,讓公司人員代理他們的捐獻工作。
㈩ 兩兄弟在中國賺百億,為何要給美國大學捐款25億
中國企業家做慈善一直是人們比較關心的事,而這些企業家為國外捐款也引來強烈的反響,尤其是最近有一些企業家資助美國大學的事情,更是備受關注。地產大亨潘石屹就是個例子,他曾經給美國哈佛大學捐了6個億。
除此之外,陳啟宗的兒子陳文博當時也在美國讀書,本以為也能夠跟父親一樣考上哈佛,但最終卻沒能如願以償。如今陳博文已經回到國內加入到父親的恆隆集團,成為了公司董事。
兩兄弟在中國賺百億,卻給美國大學捐款25億,還送兒子去美國讀書。其實我們並不反對中國人給外國捐款,因為那是每個人的自由,只不過中國目前還有很多地方仍然很窮,也依然還有很多中國孩子上不起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