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自教育總結怎麼寫
主要寫一下工作內容,取得的成績,以及不足,最後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轉載: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的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檢查、總評價、總分析、總研究,分析成績、不足、經驗等。總結是應用寫作的一種,是對已經做過的工作進行理性的思考。總結與計劃是相輔相成的,要以計劃為依據,制定計劃總是在個人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工作的主客觀條件、有利和不利條件以及工作的環境和基礎等進行分析。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中心。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什麼性質的,怎樣產生的,都應講清楚。
3.經驗和教訓。做過一件事,總會有經驗和教訓。為便於今後的工作,須對以往工作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並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來認識。
今後的打算。根據今後的工作任務和要求,吸取前一時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明確努力方向,提出改進措施等
總結的注意事項
1.一定要實事求是,成績不誇大,缺點不縮小,更不能弄虛作假。這是分析、得出教訓的基礎。
2.條理要清楚。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
3.要剪裁得體,詳略適宜。材料有本質的,有現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寫作時要去蕪存精。總結中的問題要有主次、詳略之分,該詳的要詳,該略的要略。
總結的基本格式
1、標題
2、正文
開頭:概述情況,總體評價;提綱挈領,總括全文。
主體:分析成績缺憾,總結經驗教訓。
結尾:分析問題,明確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② 有關三自教育內容的句子
1、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伯克
2、沒有一種禮貌會在外表上叫人一眼就看出教養的不足,正確的教育在於使外表上的彬彬有禮和人的高尚的教養同時表現出來。——歌德
3、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這樣一個信念在我們的教師集體的創造性勞動中起著重大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
4、每個人在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有段時間確信:嫉妒是愚昧的,模仿只會毀了自己;每個人的好與壞,都是自身的一部分;縱使宇宙間充滿了好東西,不努力你什麼也得不到;你內在的力量是獨一無二的,只有你知道能做什麼,但是除非你真的去做,否則連你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能做。——愛默森
5、每一個決心獻身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6、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蔡元培
7、年輕人把受教育求進步的責任和對恩人及支持者所負的義務聯結起來,是最適宜不過的事,我對我的雙親做到了這一點。——貝多芬
8、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9、朋友是寶貴的,但敵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會告訴我,我可以做什麼,敵人將教育我,我應當怎樣做。——席勒
10、貧農特別吃沒有文化的虧,特別需要受教育。——列寧
③ 三自教育的感想
洗腦、封建、主觀。禁錮思想
④ 什麼是三自教育
讓學生做自己能做的事;讓學生管自己能管的事;讓學生服務自己可以服務的事。 「三自教育」活動是指在學生中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良好的禮儀意識、紀律意識、勞動觀念和團隊精神,達到學生自我約束的目的,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校風校貌和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⑤ 三自教育的心得感想
新時代賦予新時代同學們新的使命,現代的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得中堅力量,應該與時俱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時代給予的新的使命與要求。著名教育家魏書生說:「民主象一座搭在師生心靈之間的橋,學校工作和班級工作應最大限度地依靠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少一些人治,少一些無效勞動。」這一教育思想告訴我們:自我教- 育是學生個性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離開了這一環節,任何教育都無法奏效。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還要靠自己,因為學生是自我鍛煉、自我教育的主體。所以,規章制度應當通過民主決策,制定適合校園情況、學生年齡特徵的。引導他們獨立解決班級自主管理中的一些問題,不斷肯定學生的成績和進步,增強他們學習、生活習慣養成的自信心。「三自」教育管理工作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培養的高級人才,必須以人才素質的全面提高為前提,包括深厚的文化底蘊,堅實的專業基礎,一定的美學、文化修養,良好的政治思想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優秀的人格氣質等。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顯然不能在課堂、實驗室里全部完成,還須通過大量的、豐富的課外教育活動來完成。學生們的自我管理,就是對學生的認識、情感、行為等全方位的自控要求。在認識方面,要引導學生自我觀察,自我分析,自我評價,學會全面認識自己。理想與現實,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矛盾。在正確引導學生的同時,要以寬容的胸懷對待他們的不同認識和看法。給他們時間,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思維,在逐步認識社會的過程中,端正自己的位置。在情感方面,要啟發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激勵,達到自我感悟,自我調整的目的。對「對抗型」學生,學校領導要放下架子,與他們交朋友,以誠懇地談心代替粗暴逆耳的訓斥。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激發他們內心從善向上的願望。而對於「主動型」的學生,則引導他們關心集體,多幫助同學,開拓創新。在行動上,要學生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訓練,自我調節的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中常見的問題要通過民主討論的方式制訂公約,還可以通過各種興趣小組,調動學 生的積極性,在管理系統中發揮盡可能大的作用,使整個管理系統取得最佳的管理效益。另外,現代學生需要不斷學習,全面提高自身素質,這其中不僅包括科學文化素質還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格心理素質。他們需要學習自己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基本技能,要學習那些發人深省的先哲經典,學習人類取得的燦爛的文明成果,學習當今前沿的科學知識。只有擁有了知識的力量才能在發揮「三自」作用時克服困難不斷前進。還應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優秀的品質,做到「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有了道德光輝的照耀走在發揮「三自」作用的道路上就不至於如在黑暗中摸索,不至於迷失方向。既然要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就應該培養學生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引導他們充分發揮自我才能,挖掘個人潛力,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手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指導學生做到人格上的獨立,我們才能發揮「三自」作用。想必人人都會記得江 澤 民同志說過的那句「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之於國家如此,對於大學生發揮「三自」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參與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過程中,需要有創新意識,不要循規蹈矩只靠經驗辦事,要有「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膽突破精神,做到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用時代的精神武裝頭腦,用創新性的思維解決問題。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是學校,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讀書。我們要讓學生形成一個意識--既然有幸走進大學校門,何不好好把握機會為自己充電呢?人們都說校園是一方凈土,同時它也是一個知識的海洋,這里有百萬的圖書,齊全的設備可以讓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能。在高中大部分學生是以一種被動的態度在學習,而大學則是得靠自己管理自己,主動學習才能學好。我們要培養學生能根據專業選擇有針對性的自己安排時間,自己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去學習有用的知識!指導學生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管理自己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要靠學生自己。作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只有進行學生「三自」教育,才能成功引導他們在校園里養成良好習慣、學出一番精彩,進而真正為成功步入社會打好基礎。
⑥ 三自教會是什麼意思
意指脫離西方教會的管轄,中國人獨立自主辦中國教會,這一政策被很多的中國教會或多或少地採用。
「三自」一詞在十九世紀末就己經被使用,以說明基督教宣教運動的一個重要政策。這個詞的早期中文全名是「自立、自養、自傳」,很多的中國教會都或多或少地使用這一政策。
1、自治,指教會內部事務獨立於國外宗教團體之外;
2、自養,指教會的經濟事務獨立於國外政府財政和國外宗教團體之外;
3、自傳,指完全由本國教會的傳道人傳教和由本國教會的傳道人負責解釋教義。
歷史溯源:
最早提出三自原則的是十九世紀中期的英國基督徒亨利范恩(Henry Venn, 1796-1873)和美國基督徒盧夫安德生,他們最早提出了本色教會一詞,提出了本色教會原則:自養,自治,自傳,。他們二人沒有在宣教工場實地服事過,但都長期在本國的宣教機構工作,最後擔任重要的領導職務,在組織管理和思想上對宣教工作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提出的這種三自原則是對當時的傳統的宣教思想的一個突破。
⑦ 三自的目的是什麼
1.什麼是研究:
簡單地說,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探求事物的性質、規律等的過程就是研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兩個方面:發現新知和解決問題。
2.什麼是學習
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習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學習的這種廣義概念,包括人的行走、言語、知識、技能、習慣和道德品質等學習。從狹義上說,學習是專指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是學習的一種特殊形式。即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學習過程一般要經歷感知、理解、記憶、應用等階段。一般而言,學習包括:
1.知識的學習。其中包括學習知識時的感知和理解等。
2.技能和熟練動作的學習。
3.智能的學習。
4.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習。
學習的途徑
1.從書本中學習;
2.從大自然中學習;
3.從社會中學習;
3.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1) 什麼是研究性學習
廣義的理解:指一種學習方式。
指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即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的探究性學習方式,它區別於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的接受性學習方式,適用於學生對各類課程的學習。
狹義的理解:指一門獨立的課程(必修課程)。
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課題並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得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簡而言之,就是象科學家一樣做研究,在研究中學習。
二、研究性學習的步驟:
你將開始這樣一個學習過程:
1.選題、分組、選定指導教師;
2.課題論證(答辯);
3.制定研究計劃(方案);
4.開展研究;
5.撰寫結題報告;
6.結題答辯;
7.總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