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學校教育方式對學生性格的形成有哪些影響
擴展閱讀
同學聚會遇到情況怎麼辦 2025-01-25 08:48:11

學校教育方式對學生性格的形成有哪些影響

發布時間: 2022-02-23 22:35:27

Ⅰ 談談影響性格形成和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人的性格形成與發展要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生理、家庭、社會、自然、教育等方面的因素。一個人從小開始,經受什麼樣的風雨洗禮,經受什麼的磨難歷練,經受什麼樣的環境熏陶,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性格和品格。那麼,究竟哪些因素在一個人的性格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發揮作用呢?我們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考察:
一、生理因素與性格。有很多人認為,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性格是生就的,甚至是不可改變的。其實,人的性格與人的生理基礎有一定的關系,但與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關系更大。巴甫洛夫的高級神經活動學說認為,「人一面有著先天的品質,另一面也有著為生活情況所養成的品質。」「這就是說,如果說到那些先天的品質時,這就是指神經系統類型而言,如果說到性格的話,那就是指那些先天的傾向、意向與那些生活期間受生活印象的影響所養成的東西之間的混合物了。」有一位思想家說過:「人的性格是先天組織與人在自己的一生中,特別是在發育時期所處的環境這兩方面的產物。」這種見解與巴甫洛夫關於性格是先天的神經類型與後天形成的暫時神經聯系之間的『合金』的思想相一致。
二、環境因素與性格。環境包括家庭、自然、社會因素,對人的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只是對不同的人起著不同的作用罷了。人的體態、成熟程度和氣質是性格形成的生理條件,而家庭、學校和社會是性格形成的社會條件。這些生理條件和社會條件因個體內在心理活動的差異而對性格形成發揮著不同的功效,致使人們形成獨特的性格特徵。同樣處於逆境,為什麼消極者消沉、悲觀、退縮,而積極者堅強、奮發、進取,就在於兩者內在心理活動的不同。由此看來,外部因素對性格形成的影響首先取決於個體對自己與外部因素之間的認識,而這正是個體自我意識和動機等內在心理因素的問題。因此,自我意識和動機等內在心理因素與外部因素的深度整合構成了某個人的性格特徵。
三、自然因素與性格。南北方因為氣候不同,高原、平原、海岸地帶由於地勢不同,對人的性格形成也有很大的影響。北方人往往粗獷、豪邁、外向,南方人往往細膩、含蓄、內向,高山地帶的人意志堅毅,海岸地帶的人心開闊,平原地帶的人多克制。自然因素對人的性格的影響帶有普遍性。人們在現實生活、社會交往中也會感覺得到這種影響。但是,這是就一般情況而言的,並不是絕對的。比如,不論是高原、平原、海岸、北方、南方都有意志堅毅、善於克制、含蓄內向、粗獷豪爽的人。否定自然因素對人的性格的影響是不對的,而自然決定論也是不對的。任何事物都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與個別。自然因素對人的性格的影響也是這樣,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既有一般也有個別。
四、社會因素與性格。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具體的文化特徵,比如不同的語言、不同的道德理想、不同的價值觀念、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會在人的性格上打上不同的烙印。比如,中國人含蓄、內傾的偏多,沉靜,三思而後行,善於節制;西方人直率、外傾的偏多,好動,情緒波動強烈,容易沖動。這種情況與中國歷來倡導的禮儀、節制、忍讓、和諧,與西方主張競爭、冒險、強調個人願望的滿足有一定的關系。不同國家也有各自民族的性格特徵。比如,俄羅斯人的堅忍與淡淡的憂郁情調,英國人的紳士風度、聰明、保守,法國人的浪漫、激情澎湃,美國人的求實、幽默,德國人的嚴謹、深沉,如此等等。每個民族的性格都與其文化傳統、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有一定的關系。
五、家庭因素與性格。影響人的性格的家庭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父母的觀念、思想、職業、性格、文化水平,父母對子女的態度,即對子女的哪些行為給予鼓勵,哪些行為予以批評,希望子女成為怎樣的人,如此等等,集中地表現為父母的養育態度、方式。不同的養育態度會直接影響子女不同性格特徵的形成。父母對子女採取嚴厲型態度,子女容易容易形成執行拗、冷淡、粗暴、依賴、自卑等不良性格特徵;採取放任型的態度,子女容易形成冷酷、攻擊、情緒不安或消極、與世無爭和玩世不恭的性格特徵;採取溺愛型的態度,子女容易形成任性、幼稚、以自我為中心、撒嬌放肆、缺乏獨立性、膽小怕事、對人沒有禮貌等消極的性格特徵;採取民主型的態度,子女容易形成獨立、直率、積極、協作社會適應性強等積極的性格特徵。由此可見,父母的態度如何對子女性格形成至關重要。
六、教育因素與性格。學校教育對人的性格的形成,特別是人對社會、事業、人的看法和態度的形成,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理想、奮斗目標的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對人的影響不同於家庭和一般社會環境,不是偶然的、零碎的,而是系統、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的,包括學校領導、老師提出的要求、方向,加上必要的獎懲措施,課堂上傳授的知識內容,學校環境和班集體的影響,有同學之間的相互交往,還有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如此等等。學校德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而品德包含在性格之中,是性格的有機組成部分,與性格的其他部分緊密相聯。品德不可能離開其他性格成分而單獨發揮作用,因而學校也不可能離開良好性格的培養而孤立地培養品德。因此,學校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
我們研究影響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旨在尋找培養良好性格的方法,因為性格如何對人一生的成敗影響極其重大,性格如何往往決定一個人的成敗。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又決定每個人不同的做事風格和做事領域。當一個人做了與性格相宜的事情的時候,往往就能夠成功,因為他的性格給他這樣的能力;當一個人蔑視他的性格和天賦,執意做別的事情的時候,往往容易失敗。因此,一個人在人生路上的失敗往往從他違背他的性格時就開始了。

Ⅱ 學校教育對孩子個性的影響,具體是什麼

一篇作文中有這樣的描寫。「學校就像修剪角落的工廠。一個學生進去磨煉了幾年後出來,他身上的稜角已經磨破了。很小的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前有很多獨特的想法。你漫不經心地說自己的認識,讓大人們目瞪口呆,讓他們哭,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觀念。但是,當他們進入學校時,那些孩子獨特的想法往往被學校老師扼殺,畢業時,已經很難聽到自己獨特的思想了。學校教育會對孩子的個性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要給孩子留下自己的空間。

這是用成年人的審美觀點和眼光來審視今天的孩子,把自己的審美觀強加給孩子是不合理的。對待孩子的時候要集中在內心。因為其外在言行是其內在狀態的外延和體現,所以能及時發現其內在是否存在真正值得注意的問題,以及能否合理解決。但是一般的家長和教師只是關注孩子的外在表現,至於內在心理,什麼都看不見,也沒想到會看到什麼。對此,家長和老師:如果真的缺乏這種能力,對「不順眼」的現象最好通過細心的耐心掌握情況,然後從孩子的內在心理原因著手解決。不要用棍子打死,最好給孩子留下自己的空間。

Ⅲ 學校教育對孩子個性的影響,具體有哪些

引言:學校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學校教育有受過專門訓練的教師,可以有效的控制孩子身心發展。很多家長都會選擇把孩子送去學校接受教育小編今天就來跟你說一說學校教育對孩子的個性影響具體有哪些?

三、家長不要過分期望

家長對待孩子教育千萬不要過分期望,如果過分期望還在學校裡面都得不到個性發展,沒有自己的創造力。學校教育最最主要的就是注重孩子的成績,如果學校教育過分注重自己的成績,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叛逆,甚至不願意學習學校教育,對孩子是沒有促進作用的,讓孩子的個性得到發揮,家長就不要對孩子期望太高,要讓他們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才有利於他們的身心發展。

Ⅳ 論述性格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一、來自生理因素的影響

性格的形成與發展有其生物學的根源。遺傳素質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礎,它為性格形成與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一個人的相貌、身高、體重等生理特徵,會因社會文化的評價與自我意識的作用,影響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徵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會影響性格的形成。一般地,早熟的學生愛社交,責任感強,較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容易給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學生往往憑借自我態度和感情行事,責任感較差,小太遵守校規,很少考慮社會准則。第三,某些神經系統的遺傳特性也會影響特定性格的形成,這種影響表現為或起加速作用或起延緩作用。這從氣質與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證:活潑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熱情大方的性格;在不利的客觀情況下,抑制型的人比活潑型的人更容易形成膽怯和懦弱的性格特徵,而在順利的條件下,活潑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成為勇敢者。第四,性別差異對人類性格的影響也有明顯的作用。一般認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獨立性、自主性、攻擊性、支配性,並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敢於冒險;女性則比男性更具依賴性,較易被說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較強的忍耐性。

二、來自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因素對性格形成與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家庭是兒童出生後接觸到的最初的教育場所,家庭所處的經濟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水平、家長的教育態度與教育方式、家庭的氣氛、兒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與所處的地位等等,都對兒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家庭是製造性格的工廠」。
1.家庭氣氛與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兒童性格的影響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的相互關系處理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一般來講,家庭成員之間和睦、寧靜、愉快的關系所營造的家庭氣氛對兒童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猜疑、爭吵、極不和睦的關系所造成的家庭緊張氣氛,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對兒童性格有消極的影響。大量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兒童比完整家庭的兒童更多地表現出孤僻、冷淡、沖動、好說謊、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研究發現,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兒童的性格發展會產生很大影響。父母的文化程度對兒童的自製力、靈活性有顯著影響;母親的文化程度則對兒童性格的果斷性、思維水平、求知慾、靈活性四項行為特徵產生顯著影響,父親的文化程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兒童的意志特徵上,母親的文化程度除了在性格的情緒特徵、意志特徵上有某些影響外,對兒童性格的理智特徵有較大的影響。
2.家長的教育觀念、教育態度與方式的影響
家長的教育觀念具體表現為:家長對家庭教育的作用與在家教問題上所承擔的角色與職能之認識的教育觀,家長對兒童的權利與義務、地位及對子女發展規律之看法的兒童觀,家長在子女成才問題上之價值取向的人才觀,以及家長對自己同子女有什麼樣的關系之看法的親子觀。研究發現,家長教育觀念的正確與否,決定家長對兒童採取何種教育態度與方式,而家長的教育態度與方式又直接影響著兒童的發展,特別是性格的形成與發展。有許多心理學家對父母的教養態度與方式對子女性格的影響進行了研究,其結果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態度與方式下成長的兒童,其性格特點有明顯的差異,現概括為表13-1。

表13-1 父母的教養態度對子女性格的影響

3.兒童在家庭中的地位與角色的影響
兒童在家庭中所處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會影響其性格的形成與發展。如父母對子女不公平時,受偏愛的一方可能有洋洋自得、高傲的表現,受冷落的一方則容易嫉妒、自卑。
艾森伯格(P.Eisenberg)研究認為,長子或獨生子比中間的孩子或最小的孩子具有更多的優越感。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視,其性格發展越傾向自信、獨立、優越感強。如果其地位發生變化,原有的性格特徵往往會隨之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蘇聯一位心理學家對同卵雙生子的姐妹進行研究,發現姐姐處事果斷、主動勇敢,妹妹較為順從、被動。經了解,在這對雙生子出生後,她們的祖母指定一個為姐姐,一個為妹妹。從童年時起,姐姐就擔當起保護、照顧妹妹的責任,所以形成了前面所說的性格特徵,而妹妹由於被照顧和保護,就形成了依賴、順從的性格特徵。
目前,我國獨生子女在兒童總數中佔主要成分,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家長在教育態度與方式上稍有放縱或不一致就很容易造成子女性格上的不良後果。現在,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已引起教育界的關注,並成為人們探討的熱門話題。

三、來自學校教育環境的影響

學校的教育對兒童性格的形成起主導作用。因為學校教育是教師根據教育目的對學生施加有目的、有系統、有計劃的影響,而且是在學生的生活、學習的集體中,通過各種活動進行的。
首先是班集體的影響:學校的基本組織是班集體,班集體的特點、要求、輿論、評價對學生都是一種無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在教師的指導下,優秀的班集體會以它正確而又明確的目的、對班集體成員嚴格而又合理的要求、自身強大的吸引力感染著集體成員,充分調動所有成員的主動性、自覺性,從而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與此同時,學生在集體中通過參加學習、勞動及各種文藝、體育及興趣小組等活動,通過同學之間的交往,增強了責任感、義務感、集體主義感,學會了互相幫助、團結友愛、尊重他人、遵守紀律,也培養了樂觀、堅強、勇敢、向上等優秀品質。優秀的班集體不僅可以促進學生良好性格的形成,還可以使學生一些不良的性格特徵得以改變。日本心理學家島真夫曾挑選出在班集體里地位較低的八名學生擔任班級幹部,並指導他們工作。一學期後,發現他們在學生中的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表現得自尊、有責任心,整個班級的風氣也有所改變。
其次是教師的性格、態度與師生關系的影響:教師在學生性格的形成與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其影響更為顯著。教師的性格往往在他們的性格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師的性格是暴躁還是安靜,興趣是廣泛還是狹窄,意志堅強還是薄弱,情緒高昂還是悲觀低落,辦事果斷還是優柔寡斷等,教師的這些心理品質對學生性格都會產生積極與消極的影響。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師生關系也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性格。有人曾把教師的態度分為三種,即放任型、專制型、民主型。
放任型:表現為不控制學生的行為,不指導學生學習。學生則表現為無集體意識、五團體目標、紀律性差、不合作。
專制型:表現為包辦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全憑個人的好惡對學生贊譽、貶損。學生則表現為情緒緊張、冷漠、具有攻擊性、自製力差。
民主型:表現為尊重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學生則表現為情緒穩定、態度積極友好、開朗坦誠、有領導能力。
可見,教師在學生中是很具有權威性的,教師是學生學習、效仿的榜樣,其言傳身教對學生性格特徵的發展是潛移默化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從另一方面看,學校如忽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或採取一些違反教育原則的教育方式與方法,如體罰、不尊重學生等,或學校與家長的教育不一致,就會使學生形成不良的性格。現實生活中是不乏其例的,對此必須引起重視。
總之,學校教育對學生性格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是通過學校的傳統與校風,教師的性格、態度與行為,師生關系,學生所在班集體,同學之間的關系,學校組織的團隊活動、體育活動、課外活動等渠道實現的。
四、來自社會因素的影響

社會因素對學生性格的影響主要通過社會的風尚、大眾傳媒等得以實現,如電腦、電視、電影、報刊雜志、文學作品等等。電視對兒童性格的影響是巨大的。美國的心理學家在1971年進行的實驗證明,電視節目里的許多攻擊性行為對年幼無知的孩子的行為發展影響很大。其實驗是這樣的:讓一組八九歲的兒童每天花一些時間看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卡通節目;而另一組小孩則在同樣長的時間里觀看沒有攻擊性行為的卡通節目。在實驗中,同時對這兩組兒童所表現出的攻擊性行為加以細致的觀察記錄。結果發現,觀看含攻擊性行為的卡通節目的兒童,其攻擊性行為增多;但是,那些看不含攻擊性行為的卡通節目的兒童,在行為上卻沒有改變。經過十年後的追蹤研究發現,以前參與觀看含攻擊性行為節目的兒童,即使到了19歲,仍然比較具有攻擊性,只是女性沒有這種相關現象存在。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通過網際網路傳播的各種信息會對小學兒童性格形成產生正面和負面影響,而且其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這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課題,即如何引導、教育學生正確選擇、利用網上信息,提高抵制不健康信息的能力。
此外,報刊雜志、文藝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英雄榜樣也會激起學生豐富情感和想像,引起效仿的意象,從而影響性格的形成與發展。

五、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與發展的內在動力。人與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就是人有主觀能動性,有自我調控能力,因此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我教育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俄國偉大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人的自我教育是性格形成的基本條件之一,因為一切外來的影響都要通過自我調節而起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人都在自己塑造自己的性格。
在兒童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明顯影響著性格的形成。兒童把自己從客觀環境中區分出來是性格形成的開始。從此,就開始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的努力,當然,這種努力是在成人的指導、幫助下實現的。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這種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力量越來越強。兒童的性格形成也就從被控者變為自我控制者,而且也就能產生一種「自我鍛煉」的獨特動機。因此,教育者要鼓勵和指導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創造各種機會,加強他們自身性格的鍛煉與修養。

Ⅳ 論述教育對學生性格形成哪些影響

1、性格是個性最核心,最本質的表現,是個人對自己、對他人、對現實環境所採取的態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具有穩定性、可塑性和獨特性等特點。性格健全,沒有缺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准。健全的性格表現為對自己、對外界的態度、行為方式都符合社會規范且協調穩定,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性,有一定的自控性。

2、 性格培養,是小學生心理素質形成的需要;是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是培養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對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和個性進行了解和培養。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個人的性格不僅表現在他在做什麼?而且表現在他怎麼做。」因此,針對個人的不同性格特徵,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Ⅵ 學校教育對中學生成長的影響大

應試教育導致學生身心疲憊,腦子不發達,甚至呆滯,在生活中不實用,沒有開放性題目開發大腦,影響中國發展道路的方向。

Ⅶ 校園教育對小孩個性的影響,你認為有哪些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孩子的教育無非就是學校教育和校園教育了,學校教育和校園教育對於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有著一定的影響,尤其是校園教育對於孩子個性的影響非常大,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校園教育對小孩個性的影響都有哪些?

Ⅷ 談談學校教育對你的個性發展具有怎樣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一)學校教育的特殊性
學校教育是由承擔教育責任的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共同參與和進行的。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極大的人為性,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和活動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學校彌漫著科學、文化和道德規范的氣息。這些構成了學校教育環境的特殊性。從個體活動的角度看,學校中的個體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區別在於有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結果還要接受檢查。這種特殊性使學校在影響人的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功能。
(二)學校教育的獨特功能
1.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作出社會性規范
社會對個體的要求或期望有體質、思想道德、知識、能力等多方面,並提出一系列規范。學校根據這些要求,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的培養目標而作相應的調整,並有意識地以教育目的和目標的形式去規范學校的其他工作,通過各種教育活動促使學生達到規范的目標。
2.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學校教育目標明確,時間相對集中,有專人指導並進行專門組織的教育活動。此外,學校教育使個體處於一定的學習群體中,個體之間發展水平有差異,這也有助於個體的發展。如果學校教育能正確判斷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種加速作用將更明顯、更富有成效。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能夠獨立解決的智力任務;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兒童還不能獨立解決的任務,但在成人的幫助下,在集體活動中,通過摹仿,卻能夠解決這些任務」。這兩種水平之間就是「最近發展區」。把握好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
3.學校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學校教育的內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礎性,即使是專門學校的教育內容,也屬該領域普遍和基礎的部分,因而對人今後的進一步學習具有長遠的價值。此外,學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這對人的發展來說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4.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在開發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學校教育內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學生集體中學生間表現出的差異性,有助於個體特殊才能的表現與發現。在個性發展方面,學校教師和領導具有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知識素養,這有助於他們發現學生的個性,並尊重和注意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同時,學生在群體中的生活也有助於從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閃光點,豐富自己的個性。請採納

Ⅸ 學校教育對人個性發現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人個性發現的影響:
學校教育對學生性格發展的影響以往經常講到「知識改變命運」,但是現代社會高速發展,知識膨脹,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張,單憑知識已經不足以改變命運。成功往往對我們的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謂是「性格決定命運」。
美國心理學家J.L霍蘭對性格特徵與職業選擇的關系進行研究,發現不同性格在職業選擇上具有明顯的差異,每種性格都有其相匹配的職業。由此可見性格對一個人的發展至關重要。中學生階段生理、心理發展迅速,是性格形成的最重要階段,影響性格形成發展的因素十分復雜,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有客觀因素、主觀因素,其中後天的諸因素中尤其是學校教育在性格的形成發展中起決定作用。學校是系統傳授知識的場所,也是形成學生世界觀的重要場所。學生通過學習系統的知識,了解了自然界和社會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這對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重要的意義,知識的不斷豐富,見識的不斷增長,促進了科學的世界觀的形成。優良的道德
觀念的樹立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對性格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學校教育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校園文化影響

正所謂「近諸者赤,近墨者黑」,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性格形成既可起到直接的知道作用,也可以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有精神氛圍層面,行為層面和物質層面三方面組成。精神方面是核心,例如價值觀念,行為表現所影響。學校如果單純強調應試教育,只認分數為導向,學生則會出現高分低能現象,性格上也會有所影響,不擅交往、不會溝通等現象,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為學生提供了發現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有利於學生形成堅強、自信、積極、樂觀等諸多良好性格特徵。行為層麵包括教師的品德風范,學生的素質和日常行為表現,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品德風范回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典範,直接影響學生的發展。這種影響對越小的學生影響會越大,小學生甚至會模仿老師的言談舉止,穿著打扮。對於中學生來說這種影響的方式會內在一些,象教師的價值取向,處理問題方式方法。對學生產生潛
移默化的影響。

物質層面主要是指學校的硬體設施環境。良好的環境、完善的教育設施回對人的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而促進性格良性發展。美國加州的一所知名大學與貧民區一牆之隔,經常有不良少年到學校騷擾、破壞,學校加高圍牆、增加保安,但還是於事無補,而且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後來有人提議將校園的圍牆拆除,並且給貧民區的青年提供免費的閱讀學習的機會。結果校園周邊的環境大為改觀。學校負責人面對記者時說:我們是從事工作,卻忽略了教育的重要作用,那就是對人性格發展的影響。

二、教師的教育影響

在學校里,教師是學生最親近最尊重的人,教師往往成為學生最直接的榜樣。教師的崇高人格,就會像一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是學生道德行為的榜樣,因此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是教學的基礎。我們說教師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所謂育人,就是不僅要讓學生學到課本知識,更要學會做人。作為一名教師,必須要崇高的敬業精神,要熱愛本職、忠於職守。「教師首先必須有對教育事業的敬愛與熱誠之心,由此才能體會到教師職業的歡樂」。能夠愉快的心情進行教學,才能讓學生也愉快地參與學習。同時,教師還必須對學生有高度負責的責任心,要熱愛學生,以滿腔熱情的工作態度投入教學。「
愛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基本需要,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學生是教育中的主體,教師如同學生的父母。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用真心去對待教學和學生,這樣學生感受到被愛,才能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去。「教育無小事,教師無小節,教師要嚴於律己,言行一致,處處用道德規范要求自己」。教師自身的言行、自身的修養,就是學生明日言行修養的寫照,教師自身的職業道德素質對學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負責、認真的教師能夠教出認真、刻苦的學生。相反,對工作不負責任、散慢的教師就會造成學生懶惰、散慢、隨心所欲的學習作風。因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學生要向教師吸取文化的養料。因此,教師的文化素質是教學的必要保證。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文化知識,要能夠有「講得出、講得好」的本領。時代的步伐在不斷往前邁,知識也更多樣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同時應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
不斷學習,加強知識的積累。教師知識豐富,才能讓學生信服。一名教師是否有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其教學的肯定。教師知識面廣、教學能力強,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很好吸收所學內容,很好理解所學內容。如果教師知識面窄,在教學中就不能多方面連貫的傳授知識,讓教學變得枯

Ⅹ 學校教育對孩子個性的影響,具體有什麼

我本人聽了朋友的敘述後曾暗自慶幸,因為兒子小升初時曾考過這個學校,差三分沒考上。現在想來沒上這個學校是正確的。

孩子上初中時只有十二三歲,三觀都未成型,再加三年的高中,在這種封閉的管理中,他的三觀會在這種環境中成形、固化。長期的被強化的沉默與不同他人交流,讓他認為在日常生活中就該如此。那麼當他脫離了這個環境,到了大學或踏入社會,他很有可能會不適應甚至不會與其他人交流。記得以前看到過一篇文章,講的就是從這種軍事化管理學校出來的很多學霸,到了名牌大學後不與同學交流而被孤立,無法融入同學當中。這就是學校的管理方式造成的弊端。

所以,我認為不要為了升學率而把孩子們培養成了學習的機器。有健全的人格才是最重要的。個人觀點,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