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教育學教學理論有哪些
擴展閱讀
暑假經典名句有哪些 2024-09-30 05:27:14
不是同學群怎麼找群 2024-09-30 05:09:57

教育學教學理論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01 20:41:34

㈠ 教育學經典理論有哪些

教師資格考試中教育心理學理論大多來自西方,考生在理解方面比較費力,每年因為教育心理學成績不達標而無法取得教師資格證的考生有很多,所以考生在復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復習的方法和策略。華圖招教考試輔導專家提出幾種在教育心理學考試中常考的經典理論。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動機理論是依據人類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層次,由下而上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實現是高層次的需要。

需要的出現遵循著層次排列的先後順序,一般來講,人在低級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才會產生對高一級需要的追求。如果一個人的衣、食、住條件尚未得到保障,那麼他會全力以赴工作,以獲得最基本的物質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他才會考慮如何進一步學習,如何獲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實現等等。

二、奧蘇貝爾的動機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提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包括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三個方面的內容。

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圍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識的需要,以及系統地闡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需要。在學習活動中,認知內驅力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為了獲得知識),是一種重要的和穩定的動機。由於需要的滿足(知識的獲得)是由學習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稱為內部動機。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個體因自己的勝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這種需要從兒童入學時起,成為成就動機的組成部分。自我提高內驅力與認知內驅力不同,它把成就作為贏得地位與自尊心的根源,顯然是一種外部動機。

附屬內驅力,是指為了保持長者們(如教師、家長)或集體的贊許或認可,表現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這種動機特徵在年幼兒童的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表現為追求良好的學習成績,目的就是要得到贊揚和認可。

三、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愈強烈,工作積極性愈高,潛能發揮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與此相反,動機的強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隨著動機的增強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學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證實,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並不是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的曲線關系。具體體現在:動機處於適宜強度時,工作效率最佳;動機強度過低時,缺乏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工作效率不可能提高;動機強度超過頂峰時,工作效率會隨強度增加而不斷下降,因為過強的動機使個體處於過度焦慮和緊張的心理狀態,干擾記憶、思維等心理過程的正常活動。

上述研究還表明:動機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據任務的不同性質會有所改變。在完成簡單的任務中,動機強度高,效率可達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難度適中的任務中.中等的動機強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復雜和困難的任務中,偏低動機強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心理學研究證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先對遺忘現象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他選用無意義音節作為學習材料,為了盡量避免已有的經驗對學習和記憶的影響。實驗時先讓受試者將材料記熟,之後再分別按不同的時間間隔重新學習這些材料,將重學時所節省的時間或次數作為指標,用以測量遺忘的進程。結果表明,學習材料記熟後,經過l/3小時再重新學習,可以節省58.2%左右誦讀時間;經過一天之後再學習,可節省33.7%左右誦讀時間;六天後再學習,節省時間就緩緩地下降到25.4%左右。艾賓浩斯依據這些數據資料繪制了著名的遺忘曲線。之後,一些心理學家選用無意義材料或有意義材料對遺忘的進程進行重復實驗,結果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從遺忘曲線中可以看出遺忘的進程:(1)遺忘是先快後設的。識記材料後在頭腦中保持材料的數量隨時間的延長而遞減,在識記後的短時間內特別迅速,遺忘最多;(2)遺忘是不平衡的。保持數量隨著時間的延長漸趨穩定,遺忘的速度逐漸緩慢;(3)總的趨勢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後忘得慢,忘得少。

五、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規律

兒童的道德性是從他律漸向自律按階段發展的,即從服從他人的規定逐漸向服從自己

內心規定發展。所謂他律道德亦稱「強制道德」,在5-10歲之間出現。它具有5個特徵:1)服從規則,認為規則是神聖不可改變的;2)從行為的物質後果來判斷是非,而不是從動機來判斷好壞;3)單方面尊敬權威,有一種遵守成人標准和服從成人規則的義務感;4)看待行為有絕對化傾向(或全對,或全錯),不能設身處地看問題;5)贊成嚴懲,認為受懲罰的行為本身就說明是壞的。把自然法則與道德法則相混沼,以為不端行為會受到自然力量(上帝)的懲罰,所以認為人們生病受災乃是自己行為不端的結果。

自律道德亦稱「互惠道德」或「道德相對論」,在10歲以後出現。其特徵是:1)認為規則或法則是經協商制定的,可懷疑,可改變;2)判斷行為好壞,不只看後果,還應考慮行為的動機;3)與權威和同伴相處彼此尊重,不僅能較高地評價自己的觀點與能力,也能較現實地評判他人;4)能設身處地對他人行為進行判斷,不絕對化,看到可能存在幾種觀點;5)主張對犯錯誤者的懲罰較溫和和貼切,幫助他們認識犯錯誤的原因,以利改正。

㈡ 教育學基礎,教學理論概述有哪些

《教育學基礎》引介紹了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學院)根據教育部高教司有關高師課程改革的精神,結合公共課教育學的調查研究情況,於2000年底開始策劃組織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課教材的編寫工作。2001年6月,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的教育學專家、教師在北京召開了「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課教育學教材」研討會。會上,大家認真交流了各校教育學公共課教材的使用現狀,深刻分析了現有高等師范院校公共課教育學教材的特色與不足,在充分汲取現有一些優秀教材營養的基礎上,初步擬訂了《教育學基礎》的編寫提綱和編寫體例。

教學理論是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既是一門理論科學,也是一門應用科學;它既要研究教學的現象、問題,揭示教學的一般規律,也要研究利用和遵循規律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技術。它既是描述性的理論,也是一種處方性和規范性的理論。

㈢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包括什麼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主要包括教育學基礎知識、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和教育法規三個部分。

教育學基礎知識
考試內容主要有:教育學概論、教育與人的發展、教育與社會的發展、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途徑、學校以及教師與學生。
1.教育學概論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的起源、發展、本質和基本規律,教育勞動的特點及教育思想的歷史演進。
2.教育與人的發展包括人的發展的理論構建基礎、人的身心發展及其規律、人的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
3.教育與社會發展包括現代教育的功能、教育優先發展、教育現代化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與教育等。
4.教育目的包括我國和國外的教育目的。
5.教育內容包括我國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內容的科學規范。
6.教育途徑包括教學過程、教學環境、綜合實踐活動等八方面內容。
7.學校包括學校的教育制度。
8.教師與學生包括教師的職業、角色、特點、心理品質、威信、基本素質,教師職業專業化,教師教育,學生和班主任。
教育心理學基礎知識

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學概論、學習心理、品德心理、教學心理和差異心理的基本知識。
1.心理學概論包括心理學與教育的結合、教育心理學的任務與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學發展簡況。
2.學習心理包括學習概論、學習動機、知識的掌握、技能的形成等八方面內容。
3.品德心理包括品德形成的心理學理論、品德形成過程的心理成分、學生品德培養的心理分析、優秀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育、品德不良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矯正五方面內容。
4.教學心理包括課堂教學概述、課堂教學的人際交往。
5.差異心理包括智力差異、人格差異。
教育法規
主要包括:教育法概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1.教育法概論包括教育法及教育法的基本涵義、教育法的體系和教育法律的規范。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㈣ 教育教學理論基礎知識都哪些

濰坊中小學教育理論知識包括哪些內容?網頁鏈接

中小學教育理論知識考試范圍主要涉及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政策法規、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教學能力等;其中主要考查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㈤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有哪些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現代教學觀:
教學觀支配著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決定著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採取的態度和方法。由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轉化是現代教學觀。現代教學觀要求使用發展的觀點看待學生,著眼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即著眼於培養學生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一、教學以及教學觀的含義
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實踐活動。
教學觀就是教師對教學的認識或對教學的主張,具體地說,就是教師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對象等基本問題的認識。教師從這一認識出發,確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程,並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對教育對象所採取的態度。因此,有什麼樣的教學觀就有什麼樣的教學行為,不同的教學行為必然導致不同的教學效果。
二、現代教學觀基本主張
1、學科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
教學的基本價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務都決定了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全面育人。
在教學過程中以誘發學生的「主動性」為出發點,滲透「教育性」,著眼「創造性」,貫穿「實踐性」。從而達到學生主動參與,在學習中受到教育,發展能力等教學的根本目的。

2、從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1)在教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應正確認識:1.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2.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3.學生是具有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
(2)創建全新的教學方法。
從四方面轉變:1.從注重學生的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的內外變化。2.從強調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3.從單純的教師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4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3、從「教學生學」轉向「教學生自己學」。
現代教師觀
教師觀是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特點、責任,教師的角色以及科學履行教師職責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等方面的認識。
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一、關於教師
教師定義廣義:凡是增進他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他人思想品德形成的人,都可以稱作老師。
狹義:指學校教育活到中的教師。
1、教師的作用
(1)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傳遞和傳播人類的文化科學技術知識,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著橋梁作用。2.培養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
(2)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這是因為:第一,教師是代表社會要求的施教者。第二,教師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師是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的發揮相輔相成。教育的過程的客觀規律是:教師主導作用的正確的、完全的實現。其結果必然是學生主動性的充分發揮。
2、教師在社會中的地位
教師既然在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的社會地位自然應該是崇高的。在我國,一直存在著尊師的優良傳統。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的進步,教師必將成為讓人羨慕和受人尊敬的職業。
二、現代教師觀念的基本內容
教師的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形成的對相關教育現象、特別是對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所教學生的主體性認識,它直接影響著教師的知覺、判斷,進而影響其教學行為。
1、現代教師的使命
(1)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2)擔起「重塑中國人」的重擔,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民族素質。
(3)勇於創新,並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學風格。
2、現代教師的勞動特點:
復雜性、示範性、創造性、長期性、前瞻性
3、現代教師應具備的素質
(1)正確的教育觀念
(2)良好的職業形象
(3)多元的知識結構
(4)多向的教育交往
(5)完善的能力結構
(6)健康的心理素質
4、現代教師應具有的專業精神
(1)敬業樂業精神
(2)勤學進取精神
(3)開拓創新精神
(4)無私奉獻精神
(5)負責、參考精神
現在學生觀
學生觀即人們對學生的基本認識和根本態度,是直接影響教育活動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學生是發展的人
1、學生是具有生命意義的人
2、用發展的觀點認識學生
(1)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
(2)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
(3)學生是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人。
(4)學生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

㈥ 教育學有哪些著名理論

分析如下:

一、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1)馬斯洛的動機理論是依據人類的基本需要提出的。馬斯洛提出,基本需要有不同的層次,由下而上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自我實現是高層次的需要。

(2)需要的出現遵循著層次排列的先後順序,一般來講,人在低級需要得到滿足的基礎上才會產生對高一級需要的追求。

(3)如果一個人的衣、食、住條件尚未得到保障,那麼他會全力以赴工作,以獲得最基本的物質保障;在基本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之後,他才會考慮如何進一步學習,如何獲得成就,如何得到他人的尊重,如何自我實現等等。

二、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在一般情況下,動機愈強烈,工作積極性愈高,潛能發揮的愈好,取得的效率也愈大;與此相反,動機的強度愈低,效率也愈差。因此,工作效率是隨著動機的增強而提高的。然而,心理學家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證實,動機強度與工作效率之間並不是線性關系,而是倒u形的曲線關系。

(2)上述研究還表明:動機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的,依據任務的不同性質會有所改變。在完成簡單的任務中,動機強度高,效率可達到最佳水平;在完成難度適中的任務中.中等的動機強度效率最高;在完成復雜和困難的任務中,偏低動機強度的工作效率最佳。

四、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1)心理學研究證明,遺忘是有規律的。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最先對遺忘現象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他選用無意義音節作為學習材料,為了盡量避免已有的經驗對學習和記憶的影響。

(2)實驗時先讓受試者將材料記熟,之後再分別按不同的時間間隔重新學習這些材料,將重學時所節省的時間或次數作為指標,用以測量遺忘的進程。

(3)結果表明,學習材料記熟後,經過l/3小時再重新學習,可以節省58.2%左右誦讀時間;經過一天之後再學習,可節省33.7%左右誦讀時間;六天後再學習,節省時間就緩緩地下降到25.4%左右。艾賓浩斯依據這些數據資料繪制了著名的遺忘曲線。

(4)之後,一些心理學家選用無意義材料或有意義材料對遺忘的進程進行重復實驗,結果與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

五、從遺忘曲線中可以看出遺忘的進程:

(1)遺忘是先快後設的。識記材料後在頭腦中保持材料的數量隨時間的延長而遞減,在識記後的短時間內特別迅速,遺忘最多。

(2)遺忘是不平衡的。保持數量隨著時間的延長漸趨穩定,遺忘的速度逐漸緩慢。

(3)總的趨勢是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後忘得慢,忘得少。

六、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規律:

(1)服從規則,認為規則是神聖不可改變的。

(2)從行為的物質後果來判斷是非,而不是從動機來判斷好壞。

(3)單方面尊敬權威,有一種遵守成人標准和服從成人規則的義務感。

(4)看待行為有絕對化傾向(或全對,或全錯),不能設身處地看問題。

(5)贊成嚴懲,認為受懲罰的行為本身就說明是壞的。把自然法則與道德法則相混沼,以為不端行為會受到自然力量(上帝)的懲罰,所以認為人們生病受災乃是自己行為不端的結果。

(6)教育學教學理論有哪些擴展閱讀

1、教育學是一門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它廣泛存在於人類生活中。通過對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的研究來揭示教育的一般規律。

2、19世紀中葉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近代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化教育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

3、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

4、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

5、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

6、基本觀點:

(1)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存在脫離社會影響的教育。

(2)教育起源於社會性生產勞動,勞動方式和性質的變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內容的改變。

(3)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

(4)現代教育與現代大生產勞動的結合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5)在與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繫上,教育一方面受它們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並反作用與它們,對於促進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6)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辨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即要看到教育現象的復雜性,不能用簡單化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教育研究,又要堅信教育現象是有規律可循的,否則就會陷入不可知論和相對論的泥坑中去。

(7)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為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科學的方法論基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實際教育學研究過程中,許多人沒能很好地理解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往往犯一些簡單化、機械化的毛病,這是我們在學習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時應當特別注意的。

7、批判教育類

(1)20世紀70年代後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也是當前在西方教育理論界佔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有美國的鮑爾斯、金蒂斯、阿普爾、吉魯,法國的布厄迪爾等。

(2)代表性著作有鮑爾斯與金蒂斯的《資本主義美國的學校教育》(1976)、布厄迪爾的《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1979)、阿普爾的《教育中的文化與經濟再生產》(1982)、吉魯的《教育中的理論與抵制》(1983)等。

8、基本觀點是:

(1)當代資本主義的學校教育不是一種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維護現實社會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會差別、社會歧視和社會對立的根源;

(2)教育是與社會相對應的,有什麼樣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就有什麼樣的學校教育機構,社會的政治意識形態、文化樣態、經濟結構都強烈低制約著學校的目的、課程、師生關系、評價

(3)批判教育學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實背後的利益關系,幫助教師和學生對自己所處的教育環境及形成教育環境的諸多因素敏感起來,即對他們進行「啟蒙」,以達到意識「解放」目的,從而積極地尋找克服教育及社會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㈦ 教育學理論有哪些

教育學基本原理,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的本質與定義
對教育到底是什麼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說教育是生產力,也有人認為教育是上層建築,有說教育是一種文明延續的本能產物就像動物對於基因得到延續的沖動一樣,也有人認為教育是一種歷史產物,是社會或集體利益的產物,還有人認為教育是神的要求等等,各家有各家的說法。當然在我國,大家都知道應該相信那個了,老馬和老毛已經明確的告訴我們了,勞動養育了一切。
這本質是確定下來了(對於不同的信仰者來說,當然是不一樣的,但對一個體來說是肯定的),定義又遇到了一個大麻煩——就如一切的人文學科和部分的自然學科的概念一個境況,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家有根據只說所處的不同的情景得出了不同的定義,還誰也說服不了誰,然後由此產生了一大堆的理論分枝,自己網路去,關鍵詞「教育 定義」
二、教育與社會的關系
教育萬能論,教育無用論,勞動力市場理論,篩選假設理論,人力資本理論,教育獨立論,文憑理論,勞動分割理論等等。
三、教育與人的關系
外鑠論,環境決定論,遺傳決定論,內因與外因交互論等等。
三、教育目的
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人的全面發展說,教育無目的論,教育適應生活說,教育准備生活說,教育改造生活說,教育超越生活說,內在目的論,外在目的論等等,五花八門,當然我們這兒應該選什麼你應該在小學背中小學生學生守則的時候就很熟悉了。
四、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就是學校教育制度
單軌制,雙軌制,分支型學制——現代的學校教育制度好像就這三種,古代的就不說了,那是教育史的內容
其他的教育機構(比如我們當下盛行的各種中小學補習機構,學前班,成人教育成人考試補習培訓機構)更多的是參照公司法規定的,管理的並不很嚴格。
五、課程論
這個部分的內容是近十來年才在我國的到重視的東西,理論有很多,都是國外的,我們現在學校里實行的課程論基本都是泰勒的課程模式——傳統模式或傳統主義課程論。此外還有經驗主義課程論,結構主義課程論,存在主義課程論,社會改造主義課程論,學科中心主義課程論(泰勒模式就是屬於這一種),學生中心主義課程論,社會中心主義課程論,後現代主義課程論等等,還有很多其他的理論。
六、教學
有以下幾個主要的教學理論:
行為主義教學理論:代表是斯金納的程序教育理論;
認知主義教學理論:代表是布魯納的認知結構教學理論;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代表是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

㈧ 教育理論必讀書籍有哪些

《愛的教育》

教育部推薦書目,新課標同步課外閱讀

暢銷一百三十年

每年銷量超過600萬冊的教育經典!

朱光潛、豐子愷、茅盾等學者推薦

每位父母、老師、兒童必讀的教育經典

㈨ 考編中教育教學理論包括什麼

(1)課程計劃、課程標准

課程計劃, 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類型學校的教育任務, 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 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課程標准, 是課程計劃的具體化, 是課程計劃中每門學科以綱要的形式編定的、 有關學科教 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方法】在考察概念選擇題時,我們往往通過概念的落腳點來進行辨析,但對於課程計劃、 課程標准這對概念的備課, 這種方法則不適用, 各位考生需要通過兩個概念的定語部分來進 行區分, 課程計劃是一個總的指導性文件, 而課程標準是每門學科的指導性文件, 各位考生 若在考試時,看到是針對每門學科的,那考察的這個概念是課程標准,反之則是課程計劃。
(2)直線式教科書結構、螺旋式教科書結構

直線式教科書結構, 就是指把一門學科的課程內容或其中一個課題的內容按照知識本身的邏 輯結構來展開呈現在教科書中,使各種知識在內容上均不重復的編排形式。

螺旋式教科書結構, 就是把同一課題內容按深度、 廣度的不同層次安排在教科書的不同階段 重復出現,使得每一次重復都將原有的知識、方法、經驗進一步加深拓廣,逐級深化。
【方法】 直線式教科書結構與螺旋式教科書結構最根本的區別是, 前面內容在後面的學習過 程中有沒有重復出現, 若重復出現了則是螺旋式教科書結構, 若沒有重復出現則是直線式教 科書結構。

(3)形式教育、實質教育

形式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發展學生的智力,至於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 實質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傳授給學生對生活有用的知識, 至於學生的智力則無需進行特別的 培養和訓練。

【方法】形式教育重能力,輕知識 ; 而實質教育重知識,而輕能力。

(4)班級、班集體

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 將年齡和只是程度相近的學生編班分級而形成的, 有固 定人數的基本教育單位。

班集體是按照班級授課制的培養目標和教育規范組織起來的, 以共同學習活動和直接性人際 交往為特徵的社會心理共同體。

【方法】 對於班級和班集體這兩個概念的掌握, 各位考生可以通過概念的落腳點來進行辨析, 班級是一個基本的教育單位,而班集體是一個社會心理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