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提高素質教育
擴展閱讀
尋找婉約的歌詞有哪些 2024-11-16 00:46:31
兒童如何防止癲癇 2024-11-16 00:45:44

如何提高素質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3-31 19:24:42

1. 如何更好地提高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作為我國教育轉型期的一種主導的教育理念,它立足於教育的目的性價值標准,兼顧教育的工具性價值標准,具有穩固的社會合理性。我們要突破傳統知識論的研究方法,摒棄形而上學的思辨研究,在具體的教育活動和行為中領悟素質教育的本真意義,合理地把握教育者價值引導與受教育者自主構建的內在動力,使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建立在堅實的基點之上。
關鍵詞:素質教育;應試教育;教育工作者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就成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培養高素質人才也成了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對的新的課題。
一、素質教育的內涵
關於素質教育的內涵,早在1995年就有十多種說法,到今天就更多了。這些說法各有側重,各有特色,但可以概括為:素質教育是一種理想的、完善的、無缺陷的教育的代名詞,它既包納了傳統教育之精華,又吸收了現代教育之長處,而把一切缺陷都留給了非素質教育或應試教育。
原國家教委出台的《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也對素質教育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2. 怎樣提高全民素質教育

發展經濟。等都有錢了。人們就願意注意自己的言行了

3. 如何提高素質教育

這是一個很籠統的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責任心的老師對孩子的素質教育也至關重要。還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是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4. 學校如何提高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本質不同。其一,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應試教育只顧抓升學率。其二,素質教育重視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應試教育只按考試要求向學生傳授知識。其三,素質教育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只注重向學生傳授考試技能。其四,素質教育重視引導學生把知識內化成自身素質,應試教育只要求學生在考試時能完整復述所學內容。素質教育內涵十分豐富。從素質教育的定位看,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靈魂是思想道德教育,重點是提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素質教育的功能看,素質教育充分考慮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精神和個性差異,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從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看,素質教育關注「人的發展」,並以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核心價值。就素質教育的根本而言,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人的素質是一個有機整體,素質教育也是一個有機整體。素質教育不是針對部分學生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全體學生、為了全體學生的「大眾教育」;不是壓抑學生發展的「片面教育」,而是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全面教育」;不是追求升學率的「被動教育」,而是鼓勵學生熱愛學習、創新思考和樂觀生活的「主動教育」。

5. 怎樣提高孩子的素質教育

首先父母身體力行,潛移默化的培養孩子良好的體育意識,為孩子營造一個健身的家庭環境。其次為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家庭體育鍛煉計劃,指導孩子利用零散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早晨起床後的擴胸、體轉等基本體操;讓孩子徒步上學;晚飯前踢毽子、跳繩等;晚睡前的仰卧起坐、搖呼啦圈等;假日爬山、疾走等;雙休日依據孩子的愛好而進行的專業舞蹈訓練。同時還教給孩子一些體育鍛煉的常識,指導孩子進行合理、科學的鍛煉。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練就一副好身體。
能力的話要看孩子哪方面比較感興趣或者比較有天份,注重培養就可以了素質的話不但要孩子周圍的人的熏陶還要看他自己的領悟,多讀書對素質提高很有幫助!提高自信,提高自理能力。放手讓孩子做能所能及的事,不要包辦代替太多。

6. 小學生素質教育怎麼提高

一、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加強小學生素質教育工作,必須首先開展好德育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期間需要保持人格平等、師生關系和諧,以及接受教育的主動和自覺。具體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開展好情感教育。教師要與學生做好溝通,以情感人,從而創造良好的教育氛圍,這種情感教育十分重要。為此,需要教師用真心、誠心、愛心來關心呵護學生,保持人格上的平等、師生關系的和諧,從而為開展情感教育提供和諧的教育氛圍。
2.開展好點化教育。德育教育中需要充分發揮點化教育的「點睛」作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現,有時教師的一個動作、眼神、手勢或者一句鼓勵的話語,都能夠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也即點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行為,認真細致地觀察學生的表現。如果不必要當面說透,就可以點到為止。
3.開展好自我意志教育。要培養小學生的意志力,使其能夠實現自我教育的目的。所謂意志,是指人們在踐履思想政治品德原則規范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覺克服一切困難的毅力。人必須具備深刻的品德認識以及頑強的品德意志才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道德認識以及判斷方法,通過各種德育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意志。
4.開展好行為教育。要讓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方面學會自我管理和發展,教師必須首先在行為教育中做好「定位」,明確自身角色作用,做到為人師表、依法治教、以德治教,並且嚴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通過自身行為來影響和教育學生,對學生的不良行為加以糾正。此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行為教育時,需要結合每名學生的自身實際對其在學習、生活中的行為適度提高要求。

7. 如何加強素質教育

不可否認,在經濟全球化、信息網路化的今天,大學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大學生價值困惑的實質是理想信念的疑惑、道德的迷失與存在的迷失。既表現為學校人文素質教育的薄弱、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又表現為他們對人文精神的渴求。大學生的價值困惑正是我們加強人文素質教育的「問題意識」。它呼喚大學精神的提升,要求我們亟待加強人文素質教育。

大學是人文精神的創造源和傳播源。面對大學生價值困惑,大學應通過人文素質教育引導學生科學正確地理解世界、理解動態發展的時代與社會、理解他人與自己的位置,不斷在消除困惑中成長,不斷在超越自我中成熟。加強人文教育,解決大學生的價值困惑,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必不可少的一環。

高校人文教育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包括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學科與課程體系的改革,第二課堂、社團建設、校園文化建設、人文講座以及教育教學的方法、手段途徑等一系列問題的系統工程。

了解傳統,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大學教師不了解自己的傳統文化可以說是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最大的絆腳石。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教人堂堂正正做一個人。大學教師應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了解本民族文化與他國文化的關系,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懂得成為中國人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在全球化進程中應做出什麼貢獻。如果我們不知道中國文化是怎樣來的,它有什麼優長和缺失及發展趨勢,不知道它在全球文化中的地位,不把中國文化當作世界文化的組成部分,那麼,中國文化就會失去其創造的活力與對話的權利。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努力促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類精神中最珍貴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科學精神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精神,其要點是客觀的理性原則、求實精神、不斷求知、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不斷追求真理,不盲從潮流、不迷信權威的懷疑精神。在求知創新中富有團隊精神,民主作風和主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也是科學精神的組成部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價值和尊嚴,重視對人類處境的無限關懷。

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並非二者合而為一,更不是用一種精神去消解另一種精神。融合是指人類在認識、協調、變革自然的科學技術活動中,或者是在探索人類世界、處理人文社會活動中,都能夠受到兩種精神指引,使得科學技術同人文社會協調發展。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建議,如能在占據學生60%以上的專業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養,則可在師生共同追求真善美的過程中提升人文精神,而這取決於教師的人品與素養。

確立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培養模式。一個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絕不僅僅只是一個技術精良的專家,而是一個還要在胸襟氣度、價值取向、審美情趣上都有與眾不同表現的人;他不僅有完備的知識、見識和謀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遠大的宇宙眼光。這樣的人應該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根據上述培養目標,高校教育教學應進一步研究學生的認知、抒情、審美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方法,研究通過哪些有效途徑來培養學生感情、意志、智力和能力的發揮,通過什麼手段和形式來培養學生享受生活、發展獨立人格與不斷完善自身的自律能力。對此,一個有效的途徑是要注意培養學生在自己的行為實踐中努力遵循中華民族的「十大傳統美德」:仁愛孝悌,謙和好禮,誠信知報,精忠報國,克己奉公,修己慎獨,見利思義,勤儉廉政,篤實寬厚,勇毅力行。真正建立起具有中國特色、全面發展的培養模式。上述諸方面稍加細化還包含了以下人文內涵:(1)開發學生追求和諧、公正、博愛、仁愛與自由的傾向;(2)培養學生為人處事的理性能力和善良的心地;(3)培養批判、反思又不失同情心、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態度;(4)培養學生致力於自我實現與整體和諧共同富裕的價值取向;(5)培養與人相處的善意和諒解能力。

提升理工科大學設置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質量。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英、法、德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高教改革,一改60年代提出的「學問中心論」,進一步提出「人的教育」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根據學生的心理結構所具有的知、情、意三大維度的特點,在注重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綜合化的同時,重視情感教育和個人心理品質教育。

眼下我國理工科院校開設人文社會科學課已經引起普遍的關注,各類課程的門數越來越多。但在開設的人文社會科學課程中涉及中華文明、中國文化、傳統文化、傳統道德類課程仍比較少,特別是能夠深入淺出、比較全面系統、深受大學生歡迎的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人文課程數量更少。這是因為缺乏稱職的師資。現在高校中能把西方哲學課程講得好的教師比較多,相對而言,能把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講得好的教師不多,應採取措施加以改進。

8. 如何提高孩子的素質教育

1、開闊孩子的眼界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代社會由於互聯網的發展,人們減少了戶外活動,特別是孩子,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整天沉迷於電子產品很不利於身心發展。

長此以往會引起智力的下降,身體素質的下滑,所以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多接觸新鮮事物很是關鍵。
2、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是用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方式,是一種對智商影響極大的思維方式。

家長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可以全面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潛力,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力。
3、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質
想要讓孩子全面發展,沒有好的心理素質怎麼行?

家長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不要沖動地採取打罵等粗暴方式,應該多鼓勵孩子,從正面引導和教育孩子,幫助他們認識錯誤和改正錯誤。

當然也有很多專門針對孩子素質教育的培訓機構,可以減少家長的負擔,讓專業的人教育孩子。

9. 如何促進素質教育發展

一、努力營造適合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學校環境
學校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兩個方面。從物質環境來講,學校的一草一木,每一個角落都應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學校要創造出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物質環境。學校心理環境包括良好的校風、班風以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優美的校園環境,良好的校風、班風催人上進,使人際關系和諧,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得到改善和提高,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快樂的學習中去。
二、改革教學方法,減輕學生負擔
以往的「應試教育」扭曲了課堂教學的初衷,引導學生為分數而拼搏,使學生成為讀書的機器,加大了學生心理負擔,影響了學生的正常發展。因此提倡素質教育勢在必行。改革教學方法,減輕作業負擔是減輕學生心理負擔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讓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把教師新教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從而主動、愉快地完成必要的作業。逐步變成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從課本、作業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高素質的教師在教育中,能給學生創造一種和諧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心情舒暢。教師無聲的語言悄悄打動學生的心,達到效仿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思想、學習、生活等方面健康地成長。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廣大教師應運用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去指導、解決學生中存在的各種錯綜復雜的心理現象。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人格,要熱愛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三、大力實施素質教育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施素質教育,是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和方法。基礎教育必須為人的全面發展夯實基礎,人體具有全面發展的能力,許多優秀的人才就是全面發展的個體。但是人體的潛能的發揮,素質的發展具有階段性,最佳階段是幼兒至青少年時期,心理學上稱「關鍵期」,如果錯過這一階段,某些素質的發展將成為不可能。因此,對於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刻不容緩。社會正在呼喚全面發展的新型人才,隨著社會的發展,更加需要各種全面發展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工作者,也應有健康的身體,有與人溝通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辨別是非的能力等等。培養素質全面的人才是社會的需要,也是人類自身的需要。我們一定要堅持不懈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21世紀高素質的人才。
四、正確處理好全面發展和個性特長的關系,構建新的評價標准
每個人的先天素質不同,發展就不一。因此,全面發展是特長發現的'基礎,學校在努力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應注意觀察發現有特長的學生,並加以指導和培養。給學生一個充分發揮、展現自我的空間,讓其在寬松、快樂的氛圍下接受教育,增強自信。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勇於探索,大膽實踐和開拓精神。充分發揮評價的積極作用,建立個人評價、班級評價、社會評價等多種評價的形式,讓全體教師、學生、家長都來參加評價。對於學生的評價要從平時進行考察,從而全面、正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質量。把對學生的考查分散到臨時的課堂教學,語言和作業等常規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採取補救措施,會使學生重視平時學習,挖掘自身潛力,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另外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鼓勵性評語」。從德智體等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發展,充分發揮促進發展的功能。

10. 如何提高素質教育

讓小孩子從小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