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育教學 » 如何改革教育
擴展閱讀
小愛同學天貓精靈哪個蠢 2024-09-29 13:20:39
浙教版初中英語知識點 2024-09-29 13:18:59
肝病知識講座活動 2024-09-29 13:17:33

如何改革教育

發布時間: 2022-03-30 11:40:43

Ⅰ 中國教育如何改革

不改革只有高考才能成才的教育觀念能改革教育嗎?不改革高考制度能搞好教育改革嗎?不改革重視死記硬背灌輸死教育的高考試題能搞好教育改革嗎?不改變國家的致富最光榮的主流思想,人們就會只重視學習陞官發財的技能,不會重視追求探索科學真理學習知識。那是頭痛一腳的笨蛋改革,是書獃子學霸的教條主義僵化思維。 中國的文科教育主要好處是用灌輸死教育毒害學生的思維能力,哈哈!學文科的學生大多是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差的學生,不得已依靠記憶力死讀書死記硬背考大學成為書獃子人才。文科學生大多缺少邏輯思維能力,也缺少科學精神,所以最容易成為書獃子教條主義,這是灌輸死教育毒害的結果。不合理的文科高考考試總是重視死記硬背,這就是逼迫教育變成灌輸死教育的根本原因。我不知道死記硬背有那麼重要嗎?那些古文為什麼非要死記硬背?作者自己能全部記憶自己寫的文章嗎?我看如果是作者自己考試自己背誦自己的文章也要用很長時間背誦下來自己所有的作品,否則考試肯定會不及格。我寫文章寫完就會忘記一大半,要我重寫肯定會與原文差很多,考試會不及格。 用大量的死記硬背學習文科只能把學生的科學思維毒害了,文理分科更是耽誤了學生的科學思維鍛煉發展。理科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強,科學精神強,不容易迷信任何權威,喜歡獨立思考問題,善於在實踐中思考理解那些科學道理。理科生不喜歡重復學習,喜歡探索新的知識新的未知。學文科的學生喜歡互相相輕,又對權威喜歡生搬硬套的迷信,他們對權威的崇拜迷信就像各種粉絲崇拜偶像一樣。哈哈!他們不是迷信古代權威聖人就是迷信外國洋權威,往往是一群一群的從眾的瘋狂崇拜迷信。我們看學文科的學生大多喜歡說某某權威,引用某某權威的語言名句證明自己學問多。而理科生說話寫文章是用科學思維邏輯思維獨立思考問題,他們對權威對名人名句不感興趣,他們喜歡用科學思維質疑權威。而學文科的往往喜歡用口號挑戰權威,其實他們只是挑戰自己不喜歡的權威,而去迷信自己崇拜的權威,文科生大多用感性思維思考問題,好壞美醜對錯都是從表面的局部的暫時的現象分析問題,不善於用科學思維整體的歷史性的思考問題,最容易迷信。 文科生讀書喜歡從文字中理解道理,總是查字典查詞典用字義詞義去理解解釋文章里的思想,讀古書就去查古漢語詞典,反正就是用書中的道理理解書中的道理就是教條主義書獃子。我管這種學者叫思想的乞丐精神的奴才。 所以我主張文理不分科,我主張文科教育必須廢除重視死記硬背考試,絕不能再用古代儒生成天搖頭晃腦的死記硬背讀死書的灌輸死教育了,我總是喜歡用灌輸死教育說現在的教育,因為灌輸教育就是把人的科學思維能力教育死亡了。當代那些洋奴才經濟學家和洋奴才學者都是被灌輸死教育毒害得科學思維能力死亡了的書獃子,所以他們喜歡生搬硬套。看看他們那些洋奴才大多是學文科的,科學思維能力強的理科生沒有迷信洋權威生搬硬套洋理論的。科學思維能力強的理科生有更強烈的獨立自主精神,創新精神,創造力。書獃子成為國家主流只能是奴才思想成為國家主流思想,是毒害國家。 可惜的是,我們國家的理科教育也是重視灌輸死教育,用做大量的習題准備高考,從小學到高中都是用大量的做習題灌輸學習,把鍛煉科學思維能力的時間耽誤了,這種灌輸死教育是禍國殃民的教育。 這種被灌輸死教育毒害的文科生只能成為思想的乞丐精神的奴才。尤其是學經濟學的洋奴才最多。 人與動物的最大區別是人能創造,知識最重要的作用是創造,知識就是創造的工具,我們在選擇人才的時候首先應該看這個人的創造力,看他是否把知識當作了創造工具。但是現在實際上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是比較人的獲得知識的多少,喜歡別人說自己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中國人什麼都喜歡比獲得多少,比錢獲得多少,比知識獲得多少,就沒有比創造多少的概念。 我們國家的中考高考都是在考核學生獲得的知識多少,不重視人的創造力,總是重視對知識的死記硬背,我不知道死記硬背那些古文那些古詩那些名人名著有什麼用?完全是在浪費真正學習的寶貴時間。我們國家要建立創新型國家就必須培養創新型人才,但是,我們國家現在的教育現狀不是在培養創新型人才,起碼在小學中學高中都是如此,他們只重視升學率。學生的學習成績是他們最關心的,把孩子都教育成了考試的機器了。靠題海戰術灌輸標准答案來提高考試成績,中學生每天起早貪黑的學習,連睡眠時間都不夠用。問題是這樣的學習方法能把孩子教育成才嗎?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思維能力不高的孩子能成才嗎? 人的創造力來源於人的思維能力,人的思維能力跟人的其他能力一樣需要從小鍛煉,人有兩種思維能力。 第一種思維能力是對書本知識的理解思考能力,這種思考能力不用一字不差的背誦下來知識,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是不用一字不差的背誦知識的,人的思維是靠邏輯性記憶,對知識的理解是思維的基礎。就是專門學習文學寫作也是最重要的是理解那些所學過的文章,根本就用不著一字不差的背誦,我不知道為什麼我國的考試總是重視死記硬背要求一字不差的背誦。老師在教學學生學習文章的時候完全可以讓所有同學對一篇文章發表自己的思考見解,讓所有同學都接受一下很多同學的思考見解,這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是一種最好的鍛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興趣是最好的教育,我不明白現代人為什麼還像古人那樣用逼迫孩子背誦古詩古文經書來教育孩子,復興傳統文化就是死記硬背傳統文化嗎?不過就是想用孩子的背誦成績為做父母的爭得一點虛榮而已。死記硬背只能獲得虛榮,把鍛煉思維能力的時間大量的浪費在死記硬背上面是愚蠢的學習方式。 第二種思維能力是實踐性思維能力,這種實踐性思維能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特點,有的人有體育方面的實踐性思維能力特長,有的人有音樂方面的實踐性思維能力特長,有的人有繪畫方面的實踐性思維特長,有的人有社會活動方面的實踐性思維特長,人的實踐性思維能力有很多不同的特點,人們可以在很多方面發揮自己獨特的思維能力去發展創造, 人的這兩種思維能力是互相相生的,書本上的知識都是在實踐中思考總結出來的,書本上的知識是幫助在實踐中思考的,在實踐中再發展書本上的知識。毛澤東在實踐論中說:「通過實踐而發現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地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 毛澤東說人應該學會看兩種書,一本是有字書,一本是無字書。無字書就是實踐。兩種書都學習好的就是大師,只會看書本不會實踐的人是最無用的書獃子,還不如那些不會看有字書但是無字書學的非常好的人呢。

Ⅱ 中國教育制度如何改革

中國的教育體制改革應該根據中國的國情,即不能向西方發達國家照抄照搬,也不能墨守陳規,小打小鬧,脫離中國的實際而應付差事,走走形式而已。
近兩年,中國素質教育的口號喊的很響,但收效甚微,其原因是: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中國現行的教育太死板,學生死摳書本,缺乏靈活性。其主要問題是:高考試題出的太死,太偏,初、高中的知識學的太寬,有特長的學生不能充分發揮其特長,因為考大學分數線不夠,你再有特長也不管用。所以,就放棄了特長,學一些與考大學有關而自己並不願意學的全方位課程去應付高考,其結果是高考落榜,特長也沒有發揮出來,培養了很多隻拿到了文憑而沒有能力的廢材。
我認為,要想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學制和教學內容必須改革,高考的制度必須徹底改革。
一是學制必須縮短。取消小學到初中的界線,改為初級文化學校,學制為7年。高中改為高級文化學校。初級文化學校是公民必須接受的最普通教育,學雜費國家給予全免。從初級文化學校升到高級文化學校必須經過嚴格的考試。高級文化學校學制為3年。大專和本科的學制可以不變。
二是教學內容必須壓縮。現行小學到初中由9年完成的課程壓縮到7年,在全國統一初級學校的教材。學習課程的面可以廣些,但內容必須簡明扼要,抓住重點。有一些課程可以編些詩句、順口溜,學完能記住,能會用。學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常用知識,書本與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初級文化學校畢業後,在社會上能把學到的知識很好地與實踐結合起來,能了解社會上的一般常識,能夠在社會上生存。
高級文化學校學制可以不變,仍設為3年。按人才的特長分為幾類,分類並進。可在從初級學校報考高級學校時實施分類報考。比如全面類、美術類、文學類、天文類、歷史類、地理類、生物類、科研類、外語類、數學類、聲樂類等。課程安排以專業為主,專業課程佔90%,輔助課程佔10%。全面類基本按以前高中的課程安排不便。真正把有專業特長的人才挖掘出來,不埋沒人才。高級文化學校畢業後可以按專業報考大專或本科,經過3年高級文化學校和4-5年專科或本科的培養,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獨立工作,不需實習。

Ⅲ 如何改革學校教育

學校教育改革還應該從學校形態的角度來思考未來教育的發展問題。未來學校要變成學習中心,每個學校都可以辦出特色,提供某方面的優秀課程資源。

Ⅳ 中國教育制度該如何改革

教育體制的改革,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樣化,原舊有的教育方法已不適合現代的教學過程。像以前經常採用的「滿堂灌」的填鴨式的方法越來越不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使用,更多地在課堂上增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作用。啟發式、目標教學、自學與輔導相結合等多種教學手段出現在課堂上。其中最經常、使用最方便的就是問答模式,即通過課堂提問來加強學生對教學過程的參與和促進作用。
數學課堂教學離不開「問」,「問題是數學的心臟」.一方面是老師問學生,另一方面是啟發學生問老師,前者是提問,後者是所謂激「問」.而激「問」又常常需要教師先用提問的方式去激活學生思維.因此,數學教師的提問藝術顯得比其他任何學科教師更為重要.
當前,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不少「徒勞的提問」.表現在:(1)目的不明確;(2)零碎不系統;(3)忽視對學生思維過程的考查;(4)無視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和能力大小;(5)不給學生思考的餘地,沒有間隔停頓;(6)用語不妥,意思不明,甚至隨口而發不計後果.最典型的莫過於那種滿堂充斥的脫口而出的「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問題,學生也只是簡單地答「是──」、「不對──」.課堂貌似熱鬧非凡,氣氛活躍,實則提問和思維的質量低下,流於形式.
1我認為,採用以下幾種方式可望實現有效的提問.
1.1 激趣性提問
這是為了創造生動愉悅的情境,令學生由於心生疑竇而造成懸念,產生學習的內驅力,形成理想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開始積極探索思考的提問.這類提問在實踐中涌現甚多,舉不勝舉.如:
(1)△ABC原是一個等腰三角形,AB=AC,不幸被墨水塗沒了一部分,只留下底邊BC和腰AB的一段(用紙板遮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可以畫出原來的三角形?並列出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為什麼射擊時用手托住槍桿(槍桿、手臂與胸部構成三角形)能保持穩定,而銀行的鐵柵門多用多條窄鋼板交叉成許多平行四邊形就能拉開與關閉?——說明三角形的穩定性.
如此種種,聽似閑言,卻能使課堂氣氛活躍.
1.2 遷移性提問
不少數學知識在內容和形式上有類似之處,其間有密切聯系.教師可在提問或學生回顧舊知識的基礎上過渡到對新知識的提問,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思維方法遷移到新內容中去.
比如在講「分式的約分」這一內容時,可直接出示題目由學生約分,目的是讓學生將小學關於分數約分的概念和方法遷移到分式.在學生根據獨立練習所悟,對比分數約分,嘗試性地對知識和方法進行遷移後,再回答教師的遷移性提問:
(1)什麼叫分式約分?(2)分式約分的依據是什麼?(3)對約分的最終結果有什麼要求?(4)對分子、分母不含公因式的分式可以怎樣取名?
1.3 鋪墊性提問
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為了降低思維難度,並給學生解決問題指出方向,可以鋪墊性地提問道出轉化的途徑或指向.如講梯形中位線定理時可先提問:「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內容是什麼?」當提出梯形中位線定理後再問:「從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中能得到什麼啟迪?」這樣一來,怎樣引輔助淺的難點就很容易被突破.在提問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內容後即可問:「梯形的中位線又有什麼性質呢?」問題就象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學生急於探究奧秘的好奇和好勝心理的漣漪.問題也同時隱含著與三角形中位線的類比,引起聯想或猜測——(1)與底邊有關;(2)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線性質.這類問題如放開讓學生探索,課堂將呈現勃勃生機.
1.4 發散性提問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提出激發學生發散思維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正面、反面、側面多途徑思考,縱橫聯想所學知識方法,以溝通不同部分教學內容的聯系,對於提高探索能力、培養思維能力頗有好處.這類提問難度較大,必須考慮和較准確地把握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一題多解、題目引伸推廣等都屬於這一類型.
題分別改編成關於一元二次方程的無解問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問題,二次三項式的恆等問題,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問題,從而溝通它們之間的聯系.
1.5 激疑性提問
宋代理學家朱熹說:「於無疑處生疑,方是進矣」,「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教師若能在其似通非通,似懂非懂時及時提出問題,然後與學生共同釋疑,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平行線的定義學生不難理解,學生也提不出什麼問題.教師可反過來問學生:「為什麼要限定在同一平面內呢?」學生的思維就會向空間擴展,搜尋或想像出反例,從而加強空間觀念和對平行線的理解.
又如,在復習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時不妨提出問題:
若兩個三角形各有5個元素(邊、角)分別相等,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嗎?
起初,幾乎所有學生會認為5個元素中必然含有邊的相等,所以兩個三角形全等.這時教師可提出「對應相等」與「分別相等」有無區別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於是,學生開始「無疑處生疑」,動腦筋思索,直至構造出反例:
△ABC中,a=27,b=36,c=48
△A′B′C′中,a′=36,b′=48,c′=64
由於對應邊成比例,兩三角形相似,且A=A′,B=B′,C=C′,然而,a≠a′,b≠b′,c≠c′.顯然,兩三角形不全等,但各有5個元素分別相等.
從而,學生對於「對應」會有更深的了解.
2提問的技巧
為了啟發學生獨立思維,既學會知識,又學會學習,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問有答,善於啟發引導,掌握啟導的技巧。
2.1定向點撥、啟發思維
「定向」,確定的方向、目標;「點撥」,指點、啟發、開導。定向點撥就是教師作為「指路人」、「引導人」,讓學生的思路、回答朝教師要求的目標發展。教師的要求、確定的方向,就是提問前已設計好的該問題的答案,或者叫正確結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應事先預測學生可能有幾種回答,怎樣給予引導評價。對學生出現東拉西、節外生枝、離題較遠的回答,應定向引導、及時點撥,誘發學生的思路步步觸及問題的實質,得到正確的答案。
例如在引出「圓」的定義時,有教師作了如下啟導:
師:車輪是什麼形狀的?——生:圓形。
師:是三角形、四邊形行嗎?——生:不行,無法滾動。
師:這種形狀(畫橢圓)行嗎?——生:不行,會忽高忽低。
師:怎樣的圖形才不會忽高忽低呢?——生:輪上的點到軸心等距。
到此,自然引出了「圓」的定義。
2.2轉換點撥、舉一反三
「轉換」即改變、改換,換一個話題,從另一個角度。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對較難的問題遲遲不能回答。這時教師不要急於講解,全盤托出,可以提出具體的、有啟發性的問題,或舉與其類似的問題作比

較,舉一反三,幫助學生得出正確答案。
例如在引導學生得出多邊形的外角和為360°時,我設計了以下問題:
圖1 圖2 圖3
教師:如上三個圖,圖1的三個外角和為S3,圖2的四個外角和為S4,圖3的五個外角和為S5,請問S3,S4,S5三個量中,哪一個量最大?
學生:S5最大(脫口而出),不一定(有人反對)。
教師:究竟哪一個最大?

學生:很難肯定。
教師:如果你站在圖4的A點,視線沿著AP方向(圖4),每一次轉一個角(∠1),使你的視線方向為AB,第二次轉一個角(∠4),使你的視線AE與BC平行……
學生:我轉了兩次,正好是兩個外角1和2。
教師:你再轉第三次,使得你的視線回到原來的AP。 圖4
學生:我轉了一圈,正好是三個外角的和。
教師:那麼,S3有多大呢?
學生:360°
教師:我們用同樣的方法來研究S4的大小。(引導學生轉一圈)
學生:也是360°
教師:S5呢?
學生:360°(學生搶著回答)
教師:那麼六邊形、七邊形呢?
學生:都是360°,n邊形的n個外角和都是360°。
經教師的巧妙啟導,學生自己發現「n邊形的n個外角和都是360°」。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想像時間和空間,正是把數學教學做為思維過程的結果。
2.3由此及彼、聯系遷移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教師的提問,常常會出現答非所問的現象。這表明學生對所提問還不明白,要求教師善用由此及彼、聯系遷移的方式,通過架橋鋪路,誘使學生把解決問題的知識、方法和思路,用於解決此問題,使學生溫故知新,觸類旁通。
例如,在學習了根式方程的概念後,提問學生:
是分式方程還是根式方程?
學生中出現了爭論,說明由於學生對方程的分類依據不清楚,概念比較混淆。
「這個不是方程!」驚訝的回答。
於是我問這位學生:為什麼這個不是方程?
「這個方程(等式)是錯的。」
於是我故意說:無解的方程不是方程。
「不對!」
「剛才我說錯了。……剛才我說的是一句話嗎?」我及時糾正,並啟問學生。
「當然是一句話!?」學生對此問頗感凝惑。
「我說錯的話也是話,那麼錯誤的等式是不是等式?無解的方程是不是方程?」
「當然是。」學生異口同聲。
對第一問,我又問學生: 是分數還是無理數,一比較,學生明白了。
又如有位教師講了「最簡分數」的概念後,問學生:「3/2是最簡分數嗎?」學生有了爭論,有的說:「3/2是假分數,不是最簡分數。」也有的說:「3/2的分子、分母是互質數,應該是最簡分數。」於是,這位教師便拿出一支紅粉筆和一支白粉筆,一張紅紙和一張白紙。先把紅色的東西放在一起,白色的東西放在一起;後又把粉筆放在一起,紙放在一起,問學生:「同是一支粉筆,一張紙,為什麼前後兩次的放法不同呢?」這位教師巧妙地用了由此及彼、聯系遷移的方式,把學生的思路遷移到了當前的知識上。
2.4分解問題、化整為零
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提出的綜合性問題,或因含義深奧,或因包容量大,往往一下子摸不著頭腦,「老虎吃天,無從下口」。這需要教師把大問題,以大引小,從小到大,讓學生回答諸多小問題,再綜合探索大問題。
例如在學習「圓周角定理」時,為了引導學生得出「在同一條弧上的圓周角與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之間有什麼關系」,可以設計以下提問進行鋪墊:
① 在同一弧上的圓周角有多少個?可以分幾種情況?請畫出圖形。

根據學生的答案與圖形歸納為三種:(如下三圖)
圖5 圖6 圖7
② 觀察特殊情況(如圖6),你得到什麼結論?
學生容易得出:圓周角是圓心角的一半。
③ 這個結論在一般情況下能成立嗎?
學生一般認為能成立,但說不出成立的理由。教師進一步啟導:
④ 能不能把一般情況轉化為特殊情況?
在教師的層層啟導下,學生終於探索出了「在同一條弧上的圓周角是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2.5直觀提示、表情示意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遇到障礙,想說說不出,有時說出來的又不是自己想回答的。教師針對這種情況,運用直觀手段提示,也可用眼神、手勢、動作、比喻等進行必要的提示,這樣可以充分展開學生的想像。
在學生掌握了有理數大小的比較後,有學生提問:「老師,在小學里老師教我們說0是最小的數,是否小學老師講錯了?」此問題提得很有挑戰性,也很有意義。由於我知道該學生有個妹妹,於是我反問:
「在你家中誰最小?」——「我妹妹。」
「在你妹妹還沒出生前呢?」——「應該是我。」
「在小學時你們學過負數嗎?」——「噢,我明白了。」
不僅是他,全班同學都恍然大悟,「老師,是不是還有一些我們還沒學過的數呢?」又一問題提了出來,「你們認為呢?」,學生沉默,我繼續啟發:
「你們最先學了什麼數?」——「1、2、3……」「整數」
「為了表示你完成了一半,出現了什麼數?」——「分數」
「為了區別向兩個不同的方向行走,我們引入了什麼」——「負數」
「現在我們把學過的數統稱為什麼?」——「有理數」
「老師,是否還有無理數呢?」在老師的啟導下,學生不僅找到了答案,更了解了數的發展情況。
又如「數學歸納法」的學習需要學生具有相當程度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在剛接觸數學歸納法時學生總感到難以理解。採用「多米諾骨牌」可以幫助我們揭示數學歸納法原理的直觀背景與抽象原理:為了保證已排列好的一列骨牌全部倒下,只需兩個條件:①第一張骨牌要倒下;②當某一張骨牌倒下時,後面緊跟著的一張骨牌也倒下。這種直觀類比的方法,使「數學歸納法」形象易懂了。
我國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詩中提出「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對課堂提問給予充分的肯定,眾所周知,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是在他們本身的「生疑——質疑——釋疑」的矛盾運動中進行的。這種矛盾運動過程,就是思維過程,是從教師的高質量提問開始的。有效的提問方式與技巧能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智能。巧妙的課堂提問能充分體現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還可以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信息,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探求知識,使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思考的方法.

Ⅳ 中國的教育將怎樣改革

中國教育制度所有的弊端都源於一種罪惡--------教育產業化。學校變成了獲取巨大剩餘價值的工廠,學生是賺錢的產品。由此派生出來的----
忽視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沒利潤),導致學生視生命如兒戲,傷人、殺人、自殺事件屢屢發生。
片面重視升學率,導致教師自身的道德水準滑坡,為錢,可以坑害、欺騙學生和家長。巧立名目開辦各種課外補習班,使得可憐的家長們都成了學校、老師的奴隸,辛苦賺錢送給了他們。辛苦接送孩子耽擱了大量的工作生活的時間,幾乎整個社會都被「教育」這頭怪獸侵蝕的體無完膚。家長累、學生累、社會累、整個民族都在為此而喘息!
五千年了,就沒聽說過讓孩子們常年學習到深夜甚至凌晨的事,現在有了~他們被剝奪了孩子們應該享有的童年和少年的歡樂,對生活沒有任何希望,對一切都沒有精力去感興趣。一個被扼殺了童年的民族,他的成年還是健康的嗎?
教育產業化,絕對是歷史上最大的混蛋出的主意,歷史上最該殺一夥人配合著執行。
改革他,只有一個辦法----------教育神聖化!

Ⅵ 中國教育以後將如何改革

雅學雲-優化教育結構改革
一、學校組織形態面臨深刻變革,線上與線下教育融合發展至為關鍵
疫情發生以來,如此大規模地讓學生在家通過在線學習接受系統教育,還是第一次,對在線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線教育行業再次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同時在線教育所帶來的利和弊,也引發大家對在線教育行業未來發展的討論與思考。
在線教育的核心問題是教學資源開發和教育教學質量,真正實現網路空間帶來的個性化、智能化教育模式。但是,目前的線上教學距此目標還差得很遠,很多隻是將網路當成日常教學的工具,從傳統的「黑板+粉筆」轉換到「網路+講授」,沒有發揮網路空間的優勢。未來需要把學校教育的資源轉化為線上教育的優勢,線下與線上教育相融合成為變革的關鍵。學校不但要重視線下教育,同時也要重視線上教育,把二者的特點和優勢充分結合起來。改變目前學校辦線下教育,各類公司辦線上教育的局面,學校應當成為開展在線教學的主陣地,而各類在線教育形態與機構應發揮網路技術和服務優勢,幫助學校構建「智慧課堂」,幫助教師擁有線上教學的手段,服務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
線上教育的個性化、智能化也必然催發學校組織和教育教學形態的變化。由於人類獲取知識的通道變得平等而開放,教師不再擁有「知識霸權」地位,教師與學生都是「學習者」。未來學校不再只是固定的、標准化的教室、教材和教師,而應該是活動的、個性化的、自主選擇的教學設計、課程設計、活動設計,學校是豐富多彩的、自主發展的、個性化、多樣化的空間。學校的任務不再是一味傳授知識,而是給學生的發展提供動力、方法和能力。教師由學科專家成長為教育者,從關注知識點轉向學生發展,從關注「教什麼」轉向學生「如何學」和「學到了什麼」。
二、提升教育治理專業化水平和能力變得更為重要
教育與醫療衛生等都是專業性極強的行業,教育行政機構和學校領導需要有專業知識背景且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型領導任職。這次湖北重大疫情的關鍵時刻,臨陣撤換了幾個地市的衛健委主任,改由專家型領導擔任,反映了醫療衛生行業的行業特徵和組織特點。教育一樣需要專家型領導。並且,未來隨著人民群眾對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的需求,教育在政府治理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
提升教育治理的水平和能力、配備強有力的行政領導力量至關重要,否則教育與醫療衛生等部門的聲音就弱一些,尤其涉及多部門聯動配合的時候,協調統籌的能力就相對不足。作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深圳,在2019年初的機構改革中,將市教育局排在市政府機構的第三位,僅次於辦公廳和發改委,並由常務副市長分管教育。這樣在涉及教育重大問題的改革創新和教育資源配置等方面,就會加大跨部門統籌協調力度。深圳的經驗和做法體現了教育治理改革的方向,值得借鑒和學習。
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出路
 
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目前存在的問題,一些是發展基礎落後導致的,一些是認識不到位影響的。只要認清問題,對症下葯,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就能夠事半功倍。因此北京雅學雲智能科技教育有限公司推出了全面建設智慧校園項目,包括智慧教室搭建、電子監考、人臉識別考勤、數字化校園廣播、校園一卡通等,以「智能、融合、便捷」的品牌形象,專註解決全國區/縣教育局及學校師生的痛點,為全國區/縣教育局及學校量身打造最優的「互聯網+教育」大平台解決方案。
 
以完善的研學旅行、營地教育、冬令營、夏令營、戶外拓展、森林學校等校外教育服務體系,為3-18歲兒童青少年提供社會能力教育整體解決方案,以培養學生素質興趣愛好為己任,傾力打造完善的青少年科學科普實驗基地。
 
集學生營養、集體用餐原料供應與半成品冷鏈系統物流供應為一體,將現代科技應用服務於學生智慧食堂管理,嚴格按照視頻安全法的要求進行規范化經營,以集團公司+基地+農戶三體一鏈的原材料采購模式進行分揀、包裝、保險、冷鏈、配送,從源頭上精密把關,在配送中使用智慧食堂系統追檔,提供安全可靠學生膳食的供應服務。
 
為教育工程實施項目提供基礎工程實施、場地建築、裝修裝飾等方面建設支持、服務。為智慧校園、校園信息化項目提供技術環境搭建方案並實施配套,結合校園文化進行設計,打造符合學校發展規劃、尊重教學人文的良好學區環境。
 
(侵刪)

Ⅶ 中國的教育將如何改革

要看你想從哪個層面進行改革,教育部?地市級教育主管部門?學校?還是你自己的課堂?不同的層面遇到的阻力和要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從共同的規律來說,首先要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就目前的現狀來看,教師對自身的職業認同感很低);其次,要提升教師的教育理念,課改以來的培訓基本上是失敗的,很多教師的課堂還停留在傳統教學理念的層次;第三,從學生需要的角度審視現有的課程設置、培養目標以及教學方式,探索實踐。。。。。。

Ⅷ 中國教育該怎樣改革

現在國家出台一個延時輔導,初衷是好的,由於家長上班不能准時接孩子,根據孩子家長自由選擇學校延時輔導,讓孩子在校寫作業等,但每個學校執行出來就變了,學校都是一刀切不是你家長自願選擇,自孩子從一年級開始所有孩子都是6點放學,有的三年級就是6:30放學,延時輔導期間,老師同樣要上課,延時這么久孩子回到家基本就晚上6:30或者7:00才開始吃晚飯,孩子是中午12:00吃的飯,音響孩子成長不??孩子吃完飯基本就7:00或者7:30開始寫作業,而且作業很多,然後寫到晚上10:00或者11點,這個延時輔導,更增加孩子與家長壓力。

Ⅸ 教育需要怎樣改革

中國的學生已經名副其實的成為了考試機器,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分數而學習。結合這個思路自己想。

Ⅹ 怎麼才能將中國教育改革

改不了的。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改革也好,改變也罷,都需要很長時間的。幾千年的沉積不能短時間看出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