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盛開的花的名字,這部動漫的製作費用和收入是
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盛開的花的名字分為動畫版和劇場版,我們拆成兩部分來看
首先是動畫版
這是日本做一部動畫大概需要的費用,考慮到未聞花名製作比較精美聲優比較強大,我們算其製作成本是1500萬日元。一張動畫BD大概能賺至少4000日元,未聞花名的BD一共賣出了19萬張,單單BD這一項就賺了190000*4000日元的錢,還賣出了8000張BD-BOX,一張BD-BOX大概能賺15000日元,也就是15000*8000日元的錢。BD和BD-BOX總收入相加減去1500萬日元,這是最顯性的收入,還有贊助商什麼的那些就不知道了。
再來看劇場版,劇場版考慮到電影長度外加畫面精美等因素,我們算它劇場版製作成本是8000萬日元。未聞花名劇場版上映後成為了日本電影的一匹黑馬,總票房據說達到了10億日元,劇場版的BD好像銷售出了7000張的樣子,一張賺5000日元,又是7000*5000日元的錢加上10億日元-8000萬日元的錢。
由此可見一部成功的動畫公司是能賺不少的,但是並不是每部都能成功,就這樣。
② 日本的動漫聲優一年能掙多少錢折算成人民幣多少錢
一個已經成名聲優的工作大致分布如下:
從新人開始、乃至於二線聲優、一線甚至是天王級聲優(現在聲優界僅有3人,哪三人我就沒查到了)都有基本的演出費等級,這個等級代表聲優的身價。新人的價格是一集15000日圓,有點名氣了就可以拿到20000日圓...依此類推直到45000日圓,再上去就是天王級價錢不便公開了。
一般動畫配音是以「基本等級+基本等級x0.8」來計算(上一次寫過了)。而替外語片配日語聲軌則可拿到相當於前述的2~3倍收入,只是錄外語片的工作時間也較長,一般動畫30分的作品約花2~3小時,錄外語片則可長達4小時以上。
電視旁白、活動司儀的工作薪水更高,可以到動畫配音的4~10倍,這包括了電視節目里的旁白以至於街頭活動司儀,還有廣告的旁白等。廣告如果是地區電視台一支可以拿數萬日圓,全國性的廣告可拿數十萬日圓。
另外還有柏青哥(パチンコ)機配音的收入,4小時工作可收入20~30萬日圓。
但如果只靠以上這些,年收入是不可能太多的,大概300-500萬日圓差不多吧?以東京的物價來說是非常普通的收入。所以聲優副業收入就相當重要
以虛構人物水樹○○來考慮的話,每年出3張單曲、1張專輯、1張DVD時:
單曲CD(300萬)
:1000円×歌唱印稅0.01×100,000枚=100萬円
專輯CD / DVD(780萬)
:3000円×歌唱印稅0.01×50,000枚=150萬円
:3000円×(作詞印稅0.02)*10曲中2曲作詞0.8×50,000枚=240萬円
會員俱樂部(220萬)
:會費3000円×會員5000人×著作権10%=150萬円
:會員5000人×一人辺りのグッズ購入2000円×印稅0.07=70萬円
演唱會(150萬)
:年間50公演×日當3萬円=150萬円
一般聲優配音廣播主持工作(300萬)
:年間300萬円
司儀(600萬)
:日テレの30分番組年間400萬円+NHKの1時間番組年間200萬円=600萬円
手機下載鈴聲的版稅(40萬)
:情報料の7.7%(無料の場合でも7.7円)
:作詞25%+作曲25%+音楽出版社50%
自己作詞的歌曲,一首210日圓,10萬次下載時,可得到210円×100,000×0.077×0.25=404,250円的版稅
一年的收入大約可到達2400萬日圓。
盡管如此,放眼聲優界也只有極少數女性聲優能有這麼大的動員力,大概不外乎:水樹奈々、田村ゆかり、堀江由衣、坂本真綾這四人吧?
另外,能登麻美子、川澄綾子和釘宮理恵,應該也有略少於2000萬的實力,這幾位主要差別在沒有發展歌唱事業的收入。再稍少一些的渡辺明乃、大原さやか、斎藤千和、伊藤靜、沢城みゆき、桑島法子、植田佳奈、雪野五月、名冢佳織、佐藤利奈...等人因為工作量大,如果有1500萬上下應該是妥當的數字。
男性聲優方面,像子安武人這類的資深大牌大概勉強有1500萬上下?至於櫻井孝宏或杉田智和...這些新一代的聲優可能就只有1000萬左右了。
結論在聲優界還是女性吃香,Fan就像是替女王蜂工作到死一般的進貢哪!XD
轉自http://lordmi.memory-off.org/wordpress/(翻牆再點擊)
另外2樓的找的第二篇文章是出自一個電視節目<聲優的生活與收入>,其中也是以水書奈奈等人的真實經歷來描述聲優的世界
視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VgB5HnR66w/
③ 國內十大動畫製作公司
國內十大動畫製作公司有:方特動漫(深圳)、奧飛娛樂(廣州)、彩條屋影業(北京)、玄機科技(杭州)、追光動畫(北京)、視美影業(北京)、若森數字(北京)、繪夢動畫(上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幻維數碼(上海)。
1、方特動漫(深圳)
主要代表作品有《熊出沒》、《熊熊樂園》、《小蟲蟲有大智慧》、《小雞不好惹》、《十二生肖總動員》等,《熊出沒》系列電影穩居國產合家歡動畫電影榜首。
④ 做一部日本動漫要花多少錢
1,電視動畫的平均成本約10000元RMB/一分鍾在市場上能夠有效率的產生經濟效益的動畫作品,按照播出渠道可分為兩種
一種是供電視台播出的動畫系列片,又稱電視版動畫;一種是供影院上映的動畫電影,又稱劇場版動畫片
根據調研的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進行原創型生產製作的電視版動畫片,成本區間在7000到20000元,平均為10000元左右
比如在多家電視太播出的動化片《神探威威貓》,有廣東愛威公司投資一億元製作,公600集,每集13分鍾,平均成本是12800元左右
由武漢江通動畫公司製作的《天下掉下個豬八戒》,前26集公投資800萬元,按每集25分鍾計算,其平均成本也在12300元左右
而一部動畫版動畫片,要遠遠高於這個數字,而且隨著影片的題材,故事,形象等元素的不同有很到的差別
比如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和台灣中影公司聯合製作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共投資1000萬元RMB,安時長90分鍾算,每分鍾的製作成本達10萬元以上
2,「全畫」動畫的製作成本最高國際上習慣使用動畫片的每分鍾的張數,作為衡量一部動畫片的畫面質量的主要指標
一般來說,對於一部25分鍾的電視版動畫片來說,質量最好的作品繪畫張數為18000張,一秒鍾繪制12幅,一幅拍2幀,這種作品成為全動畫
全動畫中人物動作流暢,線條柔和,當然全動畫的製作成本最高
25分鍾12000張左右的動畫片畫面次之,1秒中繪制8幅畫螞緩侍,每幅畫拍3幀,製作成本居中,
25分鍾9000張或者更少的動畫片質量最底,製作成本也就最底
當然,決定一個動畫片綜合質量的因素是多種的
日本的絕大多數劇場版動畫片如果從畫面質量上來說,屬於最低水平
25分鍾內張數低於9000,有的甚至低到3000,一秒鍾只繪制6張以下的圖,但這類動畫片在故事內容上下的工夫很大,作品對觀眾同樣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比如《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等
這類動畫片通過減少中間畫的張數,大幅的壓底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加快了製作速度,從這些年日本動畫大量出口佔領國際市場的形式來看,這種做法也有他一定的借鑒價值
動畫的成本還取決於製作技術,二維動畫的製作成本要低於三維動畫,目前國內流行二維加三維的製作方式,使用這中方式製作的產品,成本界於兩著之間
近幾年,國內開始採用純計算機方式生產動畫,行內稱為「無紙化作業」
在一定的規模上使用這中技術生產動畫,比使用傳統的方式生產動畫,能夠降低成本10%到30%
通常情況下,劇場版動畫片全動畫的標准更高,是一秒鍾要畫夠24張,達到普通電影片的標准,這中動畫人物的動作最流暢柔和,畫面精美,但製作成本也會成倍的提高,這也是劇場版動畫片之所以成本高昂的一個重要原因
3,付出創造性勞動最多的創作者消耗的成本最多動畫製作作為創意工業的一個典型的類別,其內容悶吵主要來源於人的大腦,所以這哪岩也就決定了動畫製作的主要成本是支付給創作人員的費用
據估算,人員工資約佔一部動畫作品總成本的60%到80%
各種工作人員的工資差別也有較大的差別,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創作者消耗的成本最多,形象設計人員,編劇,導演和原畫對一部作品付出的創造性勞動最多,所以工資也就最高,而從事中間畫,上色,合成等工種的人員工資則較低
4,與世界相比我國國產動畫片的成本遠低於國際水平我國國產動畫片,無論是電視版的還是劇場版的動畫作品,雖然我們認為其成功非常高昂,但是和國外動畫製作業發達的國家相比,還處在一個非常底的水平,比如國內電視版動畫片平均製作成本約為每分鍾10000元,投資一部30集,每集25分鍾的動畫系列片需要700萬的投資,質量好的可達到1000萬元,比如前面提到的《神探威威貓》《天上掉下個豬八戒》兩例,這在國內已經算是較高的製作投入了/但據業內人介紹,這一數字只有日本動畫平均成本的三分只之一,是歐洲的四分之一,是美國動畫製作成本的八分之一
即便將這些地區的人力成本高於國內等等因素計算在內,我國動畫製作成本仍然處於一個較低的水平
動畫製作的一個需要高投入的行業,充足的資金是保證作品質量的第一前提
國內動畫製作投入相對較少,這也是我過動畫水平較底的一個重要原因
⑤ 製作一集動畫片需要多少錢
片長為24分鍾的日本動畫,平均單集製作費為1000~2000萬日元。其中「親子動畫」或者對作畫強度要求很低的動畫,製作費標准值為1100萬日元。面向青年的深夜動畫製作費基準為1400萬日元,相當於80萬人民幣。
動畫是指採用逐幀拍攝對象並連續播放而形成運動的影像技術。動畫片是在這一技術基礎上,由製作者賦予藝術內涵與思想內涵,所產生的一系列涵括文化、歷史、社會、情感、自然等主題的藝術作品。與其他形式的藝術創作,如文學和美術相比,動畫片最大的魅力在於運動。
動漫一詞來源:
「動漫=動畫+漫畫」,即動畫和漫畫的合稱,指動畫與漫畫的集合,取這兩個詞的第一個字合二為一稱之為「動漫」,並非專業術語。在台灣也常被稱為「動漫畫」。
「動漫」一詞最早在正式場合被使用,是1998年11月大陸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的創刊。這一詞語後經由《漫友》雜志傳開,因概括性強在中國大陸地區的使用開始普及起來。
「動漫」這一名稱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日本的動畫和漫畫產業聯系緊密,所以日本動畫和漫畫在中國傳播的過程中,出現了《動漫時代》這樣綜合了日本動畫和漫畫咨詢的雜志。因此,「動漫」最早主要在日本動漫的愛好者中使用,用來指日本的動畫和漫畫。
但隨著中國動畫和漫畫產業的發展,用來指中國的動畫和漫畫的場合也多了起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動畫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動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