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動畫 » 做動漫為什麼好費錢

做動漫為什麼好費錢

發布時間: 2023-07-09 01:52:09

① 一部動漫電影真的需要幾億成本嗎為什麼這么貴

是的,因為他需要很多步驟。

動漫電影又分為3D版和普通版,動漫電影的製作需要很多階段,比如前期製作,製作和後期製作。前期製作又包括作品的設定,初步企劃和資金的籌集。製作又包括上色,動畫,原畫,分鏡,背景,動畫,攝影,配音,錄音等,後期製作就是剪輯,合成等。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可以請點贊關注,謝謝。

日本動漫製作為什麼那麼花錢

片長為24分鍾的日本動畫,平均單集製作費為1000~2000萬日元。其中「親子動畫」或者對作畫強度要求很低的動畫,製作費標准值為1100萬日元。面向青年的深夜動畫製作費基準為1400萬日元,相當於80萬人民幣。(數據來自增田弘道的《日本動漫產業的商業運作模式》)

另外多嘴一句嘴,中國引進一部熱門獨家新番,每集需要的授權費也是80萬左右,所以光靠網路播放授權就能賺回成本的說法也是有幾分可信度的。

上圖是《竹之少女》動畫的製作預算。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更直觀的了解,哪些項目要花錢,該花多少錢。總之原畫和動畫,這兩項肯定是最費錢的,想省錢也得從這入手。

③ 電影、動畫特效為什麼那麼燒錢

‍‍

燒錢主要就是因為人工費啊,電影動畫製作都是按秒收費的,打個比方,比如說一秒鍾收費一千。這個電影我給A公司做一分鍾的特效,那麼就是六萬。一部電影90分鍾,就算需要60分鍾的特效,那也就是三百六十萬。看起來的確很多。 但是再分析一下。因為不同格式不同數據,我們假設電影是一秒鍾24幀。逐幀處理的話由於畫面簡單。一幀花半個小時就行了。那麼,一秒鍾,需要十二個小時做,前面說了一秒電影一千塊,那麼平均時薪是一百塊不到,然而這一百塊的時薪,要分給公司+若干個特效師+公司的運營開銷。所以實際上分到一個人的工資並不是很高。當然這只是為了好理解簡化了工作,具體情況不一樣,有的場景做一個背景模型就能拍若干秒,有的場景每一幀都得重新製作模型那也沒辦法

‍‍

④ 為什麼製作動漫需要大量資金

首先要說一下,製作人員的工資不能除去。為什麼?看我下面給你算一下。
其實動畫最燒錢的地方不是大家想的那樣,特效什麼的不是最燒錢的,因為特效佔用的是電腦資源。而電腦資源就存在於電腦上,在一次性購買電腦之後就不用再花費太多錢了。
大部分的錢都是花在製作人員的工資上,這時候大家可能會覺得一億多都分給製作人員,那製作人員肯定都超級有錢吧!其實不然,給大家科普一下製作一部動畫電影的流程。電影製作需要經過前期劇本設計、人物形象設計、場景設計、分鏡頭設計,中期模型製作、綁定製作、三維分鏡製作、動畫動作設計與製作,後期特效製作、合成渲染、剪輯、配音、音樂製作等流程。以上每一個頓號都代表一個工種,每個工種都需要大量的製作人員,而且動畫製作還是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
就拿最近爆火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來說,《哪吒》從前期到後期製作一共用了大約3年時間,參與製作的人員約1600人。假設每個製作人員的平均工資為4000/月(注:動畫製作人員工作普遍偏低,動畫電影這種高質量的項目需要經驗很豐富的從業人員),製作時間3年,光工資就要發1600×4000×12×3=230,400,000(2億3000萬)。
可能有人會說這1600人不會3年都參與製作,比如前期設計完成之後,前期的這些人就不會再參與中期和後期製作了。那咱們再重新細算一下,《哪吒》前期設計(一個項目前期設計人員不會太多)約100人(實際比這要少)用了大約半年時間。後期配音約50人就算也用半年時間,咱們把這150人的一年時間都去掉。那麼中期製作1450人用時兩年(電影項目在中期製作時都是多流程同時進行),在按照上面4000/人/月 算一下。這1450人兩年一共需要發工資:1450×4000×12×2=139,200,000(1億3千900萬元)。這還只是工資的錢,除此之外還有公司租房子的場地費用,購買電腦等相關設備的費用,,,上億的製作費用真的不多。
而《哪吒》的製作費用只有6000萬,這意味著什麼?這代表中國動畫行業從業人員人均收入根本就遠遠低於4000元/月。很多人的月工資根本就只有2-3k,這些人都是在用對動畫熱情和愛工作,沒有這些可敬的動畫從業者根本就不會有《哪吒》《白蛇》《大聖》這樣優秀的電影。說這段話不是為了哭慘,只是覺得這些幕後默默努力的人不應該被人忘記。

⑤ 製作動畫電視劇和動畫電影的成本為什麼很高都在哪些地方耗費了大量資金

主要是工資
一部動畫有了劇本首先按照分鏡故事板的製作動畫預演
分鏡故事板是把劇本視覺化,非常重要的一步,首先需要原畫師設計角色,3D部門用簡單的三維模型做好完整的動畫,配好音,最後才是精確的3D製作

要知道做3D動畫一連串下來用五、六個軟體很正常,這些軟體往往都是專業級的少則幾千美元多則幾千美元,不是迪士尼這種級別的根本用不起。其次要跑得起這些軟體的硬體也是很貴的,我曾聽說過國內的特效公司為了跑smoke就專門有台蘋果工作站,上面在原生系統上就裝了smoke,以保證不卡不崩潰不死機。但是這兩個其實都是小頭,真正大頭是人工,純CG很消耗時間~~~ 有些一、2分鍾就要做幾個月,行界給這種三維空間動畫算錢是一秒一秒算的,美國干這一行的普通員工年薪在10萬美圓左右,做影戲就更多,一個公司幾百人,電影要耗費幾年才出片,你想一想看好了,還有請大牌配置聲音什麼的,消耗時間吃力當然要費錢,雖然世界上有很多很多能幹這個活的人,但是要幹得這么漂亮的人屈指可數,就是你把人家工作室里的人請過來手把手教你做你也做不了那種水平的,這就是差距。而且3D動畫除了建模之外還有大量時間是花在動作設計和渲染上面的,像好萊塢這種製作水平的,一個專業動畫師每周均下來能夠做3秒的鏡頭,還是細節的問題,同一個動作,一點點微小的變化就能讓整個動畫由牛叉變傻叉,這就是為什麼國產3D和好萊塢就這么大差別,不是我們做不到,而是我們沒那個資本去做這些細節至極的工作。後面還有後期渲染,合成,有些原創大製作還需要原創音樂團隊,這么一來成本就比不知道多少真人電影高了。

⑥ 動漫製作燒錢燒在哪裡

3D動畫製作,究竟有多貴?
而「三維動畫」,是當下最主流的製作形式,也是最費錢的。


上世紀80年代,計算機開始被應用到電影製作中,稱為「CGI Animation」,意思就是計算機生成圖像而成的動畫。1995年,第一部純CG製作的3D動畫片誕生了,就是皮克斯工作室出品的《玩具總動員》。


後來,3D動畫成為業界的主流,著名廠牌有迪士尼、皮克斯、夢工廠、照明娛樂、藍天工作室、索尼動畫等,幾大廠各有特色,競爭極為激烈。


從這張圖里,大家會對3D動畫的燒錢能力會有個直觀印象。這是截止到2015年全球預算最高的動畫片排行榜數據,注意看,這是每一秒的成本。


3萬多一秒,還是美金!「經費每一秒鍾都在燃燒」,說的就是3D動畫


《玩具總動員3》每秒的成本高達3萬2千美金,如果以這個價格,《白蛇:緣起》的8000萬人民幣預算,只夠製作400秒的戲,也就6分半鍾,這時候男女主角還沒碰面呢。


動畫角色又不用付片酬 為啥成本那麼高?
《復聯4》的製作成本是4億美金,其中超過一半用來支付演員片酬。


而動畫片費錢,主要是因為周期與工序。與真人電影相比,3D動畫片的製作周期平均要長3倍。


真人電影前期准備完成後,拍攝一般花不了太長時間,常規來說三、四個月肯定夠了,鼎盛時期的香港電影甚至可以不到一周拍完。


然後進入後期製作,只要不牽扯太多特效,非動畫電影通常半年以內能打住。


而CGl動畫電影則大到每個場景,小到每個道具,甚至角色的每根毛發都是要通過電腦從無到有的製作,比如《冰雪奇緣》里的艾莎,光頭發就有幾萬根。


動畫電影也可以說是一項令人驚嘆的人類協作行為藝術,動畫長片普遍都有3年左右的製作期,像皮克斯這種王牌工作室,一部電影做個五六年也是常規操作。


中外動畫製作工序一樣 為啥效果差那麼多?
動畫製作工序分為前、中、後期。前期包括故事創作,劇本,角色、場景和道具設計,分鏡、色彩設定;


中期開始進行場景道具的電腦建模,角色及道具綁定、動畫測試,角色動畫,角色場景及道具材質;


後期的主要工作是材質光線的渲染,特效製作,合成校色,剪輯配樂等等。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產動畫的最大短板,主要存在於製作前期。這是一部動畫電影的「鑄魂」階段,在好菜塢,「故事是王道」並不止是一句口號,成熟的動畫長片前期工序經常佔到預算的40%還多。


皮克斯的元老約翰·拉塞特在製作《玩具總動員》的時候說:「技術不是動畫電影的駆動力,故事才是」。新鮮的視覺中擊力只能吸引觀眾10分鍾,而接下來要靠90分鍾的精彩劇情抓住觀眾。


前期的劇本創作、角色、風格、色彩設定是一家動畫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最具創造力的環節,這些都要絕對保密,一般只在總公司完成。眼下,國產動畫在前期的投入普遍不足,人才儲備也相對薄弱。業界對原創故事的忽視,甚至還催生了一些奇葩動畫,如「碰瓷」皮克斯《汽車總動員》的《汽車人總動員》。


接下來是中期的建模、動作綁定、角色動畫等,美國本土人力成本太貴,這個工序經常外包出去,知名大廠都有海外代工點,這樣可以降低成本。而在這方面,國內的動畫人有著世界一流的競爭力。


中期最重要的是「角色動畫」,動畫師在製作前往往還要親身體會和表演角色的情感,平均每一個鏡頭要耗費動畫師1周甚至一個月的時間。


前面兩步完成後,就到了後期將光效、材質最終表現出來,這就主要是拼設備了。


3D動畫的渲染非常耗時間,皮克斷內部有一個超大數據中心,2000台計算機組成的渲染陣列,擁有超過24000個CPU,數據中心是3D動畫電影背後的心臟。即使用有如此強大的計算能力,渲染一幀電影級別的鏡頭,每秒24幀往往也要耗費數個小時。不算設備,光電費就是一大筆錢。


下面我們來看個實戰案例,中國女導演張文麗的短片作品:《許願盒》。
這部短片雖然是處女作,但頗具水準,在國際上已經獲得14個獎項,還入圍過2018年的奧斯卡大名單,這也是中國動畫導演首次沖擊奧斯卡。4分鍾半的《許願盒》一共花費了60多萬美元製作費用,這還是在很多朋友幫忙,導演又完成了絕大部分前期工作的情況下,如果是皮克斯來做,4分鍾大概得花500萬美元。


那這4分鍾的片子做了多長時間呢
答案是22個月,主要原因是人數少,前後共動用了37個人。


而一部3D動畫長片往往需要200人左右的團隊製作3-4年,從之前那張圖上能看出,好菜塢動畫片的平均預算在1.2億美元左右,這還只是2015年的數據,現在肯定更高了。
所以說,《白蛇:緣起》8000萬人民幣能做出這種效果,真是很不容易了。其實在過去,還真的出現過一些動畫因為做得太好、消耗了太多經費,愣是把動畫公司做破產的案例。


你能明白經費都燃燒在哪裡了吧,一部品質上乘的3D動畫,值得幾個億的投資。現在,中國動畫也越來越重視前期的故事創意,市場在呼喚精緻的原創作品,《白蛇:緣起》等作品只是起了個頭,「用技術激發藝術」的舞台上,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面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