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動畫 » 為什麼現在沒人做動漫
擴展閱讀
動漫中二病怎麼找 2024-11-07 10:28:34
喜來健知識視頻講座 2024-11-07 10:18:52

為什麼現在沒人做動漫

發布時間: 2023-02-24 10:05:38

『壹』 現在中國動漫人物能製作出日本動漫人物那樣好看嗎要能為什麼不做呢說的詳細點 謝謝了

日本的是2維動畫,做起來比較辛苦,可是3D動畫,做起來沒有2維的辛苦,所以中國做出來的人物非常的丑,還有就是中國的一些笨蛋動畫製作商要面子不去學日本的製作方法,其實要說人物許多人都可以畫出來,可是中國法律有規定動畫只能給3--12歲的小孩子看,你想想,給小孩子看的動漫,人物會好看到哪裡去,而且中國的動畫喜歡以那些貓貓狗狗為主角,中國就有一部關於愛情的動畫片叫做<雲端的日子>這部作品就是學習了日本的技術,人物看起來也不錯,可是被禁播了

『貳』 為什麼動漫在國內比較少

中日動漫差距
其實我們國家和日本的起跑線是一樣的,如果大家看過50年代我們國家投拍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動畫片叫做《美猴王》的就知道了,而和《美猴王》同時代的日本動畫片代表是《白蛇》,無論從畫風和技巧上來看,我們都比日本的優秀!!!可是為什麼從60年代之後,我們的差距卻越拉越大了呢?當然,我個人觀點是這不排除政治因素,在那文革動盪的歲月里,不可能有很優秀的動畫片出現,(電影都沒有,何況動畫片,試想一下,我們現在在cctv-6裡面看到的老電影有幾部是文革的時候拍的,《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之外就很少了),大部分都是50年代投拍的戰爭片!!!),而同時代的日本動畫業又怎麼樣了呢?60年代的日本正好是經濟發展的啟動期,政治經濟都在飛速發展,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很強烈,就如我們80年代一樣!!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日本的動畫業飛速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動畫高手,其中以手冢治蟲為代表的高手,創立了獨特的日本漫畫風格!!並培養了一大批的動畫從業者,今天我們看到的宮崎俊,高田薰等身上都能看到手冢的影子!!!

可以不客氣地說,60年代到80年代這20年是我們動畫發展的停滯期,可想而知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動畫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距,這是沒有辦法的客觀原因,如果只是這種因為政治的原因造成我們的落後,我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畢竟動畫只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經濟倒退20年我們都不再悲哀,而改革開放奮起直追!!!動畫落後又有什麼好抱怨,悲哀的呢?

可是,果真只有政治原因么?答案未必!!!!想想當年8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的有些動畫廠出了一批像《黑貓警長》等既有故事性,又有趣味性,而且美術還相當不錯的動畫片,可以說是我們動畫的復甦,可是以後90年代這十年出了什麼呢?可以說-------沒有!!!

為什麼?就如上面幻蒼狼所說,我們的動畫業者的定位有問題,為什麼非的定位於5-10歲呢?
我們已經成年也很愛看動畫片么!!!看動畫片並不代表幼稚。並且日本美國的動畫片定位,雖然也主要是孩子,但是也兼顧了成年人的欣賞水平,宮崎俊的吉比利工作室出產的動畫片國內的孩子看過的有幾個呢?大部分的觀眾都是我們這些成年人!!!

而且中國其實並不缺乏動畫製作者,可是由於沒有合理而有效的把他們利用起來,而使他們流失到日本或美國在中國的動畫部里去了,具體什麼情況我也不太清楚,好像從一篇報道上說,深圳有一大批的我國優秀的青年漫畫家在替日本公司畫畫!!他們畫出的漫畫冠以日本的名義再打到中國來!!!!可悲呀!!!!為什麼不加以組織利用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出現像日本吉比利這樣的工作室呢?可能與經濟環境與人的意識有關。何其悲哀呀!!!!

今年可稱作漫畫年,國內漫畫重地上海、廣州漫展不斷,本年度最大的一次漫展,也是新卡通發展15年來首次舉辦的大型漫展《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即將於國慶期間(10.1—10.7)在北京首都圖書館開展。日本漫畫在亞洲乃至世界享有盛譽,已形成巨大且成熟的產業鏈機制,每年給日本創造的巨大利潤使其成為日本的主流產業。但被稱作日本漫畫最大消費地的中國讀者讀到的大部分日本漫畫亦屬盜版,中國讀者在盜版中認識並喜愛著日本漫畫,而中國的原創漫畫卻在產業機制和盜版擠壓的雙重夾縫中艱難的前行,因創作資源、市場潛力和受眾資源的巨大,令作者、商家誰也不想放棄,因此中國漫畫產業化進程成為漫畫人和漫畫讀者最關心的話題。為此記者采訪到本次展覽主要策劃人漫畫作者涼。

張:日本漫畫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實際發展如何?

涼:日本的漫畫市場很大,形成也很早,他們第一批漫畫讀者到現在已六七十歲了。這種閱讀趣味一直保留,是一種全民看漫畫的形勢,日本漫畫家是全日本納稅人中收入最高的,在日本被通常認為最有錢的知名流行歌手還排在漫畫家之後。

張:為什麼會這樣?

涼:這是因為日本漫畫業完全產業化了,有很成熟的產業鏈和商業市場。在日本,一套新漫畫創作出來,會先在雜志連載,反響好立刻會發行單本,之後會改編動畫片,在收視不錯的情景下,連帶起周邊產品如漫畫人像貼片、電話卡、杯子、玩具等。緊接著,就會有廣告來用這些漫畫人物形象,不僅如此,在下一部新漫畫還沒出來時,這一部漫畫還會做成OVA(原創漫畫家影片或光碟)和DRAMA—CD(劇場CD)來補充這時期的市場空缺,這兩種後續產品因相對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形式也會有很好的市場。此外,還會有電子游戲版,動畫影片,而上面這一系列的收入將分攤進入產業鏈。

張:依你看,國內漫畫與日本漫畫的差距在哪兒?

涼:最大的差距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國內的漫畫沒有產業化、市場化,沒有一個合理的產業鏈,使市場運營相當艱難。比如國內漫畫雜志中很多沒有直接的運營權,一套好漫畫如果出單行本就涉及書號,一套卡通本有時甚至要幾個書號;出動畫片的報批又是跨行業的,因利潤的走向不一,使報批極為復雜和漫長,這又是作為卡通漫畫這個產品特質不能承受的,更不要說製作動畫影片,OVA和DRAMA—CD了。這種機制下,國內漫畫雜志社被很大程度地局限住了。

張:事實上,漫畫家製造出來的偶像明星比真實的明星還具有更穩定的商業回報,比如明星包裝出來,還有可能因「隱退」、「毀約」、「變故」等危險使回收利潤不能完全保證,而漫畫形象會永遠忠於作者和承銷商家,而且每一個漫畫家都可能製造多個偶像,比如日本最暢銷的漫畫里的F4。

涼:對呀!像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的《七龍珠》、富義博的《幽游白書》和武內直子的《美少女戰士》,不僅作品靠成熟的市場化運作衍生出巨大商業利潤,而且作者也成為全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

張:但有人反映,日本還有很多不良漫畫正給國內青少年讀者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涼:這種現象出現,完全是唯利是圖、不負責的盜版書商造成的。在日本,漫畫有嚴格的限制級,按年齡、性別取向分類,劃分很細,還分12歲以下、18歲至20歲、成人等閱讀限制,在書店裡必須在不同區域擺放,有專人監督。因為日本漫畫不是像國內漫畫,題材還限制在諷刺、幽默或一些淺顯的兒童故事,他們的漫畫創作涉及到很深刻的主題,比如這次隨展來訪的日本有名的漫畫家裡中滿智子的作品就是根據名著《紅與黑》改編。國內盜版商不但不管限制級別,還專門將一些不適合兒童的讀物以兒童讀物面目出版,這對中國青少年的成長是很不負責任的。

張:你能從技術上評價一下中日漫畫作者的差距嗎?

涼:從最高水準上看,日本漫畫的技術不是遙不可及的。國內有很多很棒的漫畫作者,比如《北京卡通》的姚非拉原來在武大學計算機,現在很多漫畫讀者把他當偶像,那情景和一些歌星fans(歌迷)的感覺差不多。

張:但這些作者隊伍的整體是不是還不成型,為什麼這樣?

涼:其實隊型還是有的,陣容也不小,由於產業化程度太低,使做這一行的人要先有很多選擇,比如當漫畫作者一個月只能有3000元收入,去一個好的廣告公司就會是8000—10000元的收入;在人才競爭上,目前能留下來的,是一群憑著激情來做的,他們有很多無償的投入,比如一種愛國熱情,不願中國市場只有日本漫畫存在。事實上,國內原創漫畫市場發展到今天,幾乎是由於這些人存在。但激情不能當飯吃。

張:這次《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據說有1100幅日本漫畫、600幅中國漫畫,還安排了flash動畫電影欣賞、漫畫人物模仿秀劇場、中日漫畫大師簽名、漫畫評獎、社團交流、漫畫講座等多項活動,對國內卡通漫畫的推進會有很大的影響吧?

涼:這次《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可能對北方漫畫的直接影響更大,幾屆延續下來才會對國內漫畫最火的上海、廣州等城市影響更大。現在看上海漫畫產業化進程較快,他們的《卡通王》雜志已有了獨立運營權。這次展覽可以說是試圖激活北京一直沉寂的漫畫市場,因為這樣大型的展覽就像一個行業的標志物,會帶進很多商業投入。雖然在最初的投入中會「死傷無數」,但是對漫畫產業化推進肯定有好處。因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應該是漫畫產業推進巨變的惟一出發城市。

張:希望是個好結果。

大家對中日動畫差距的評價有多種多樣,人才,技術,資金。。等等。不一而足。。
其實中日的動畫,我覺得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新中國建立50年了。能放到檯面上的
動畫有幾個?一個《�\貓警長》一個《葫蘆娃》再加一個《大鬧天宮》這個就已經是我們動畫事業的全部代表了。。。你們覺得以這幾部動畫(而且還都是10幾年前的作品),我們就能說我們也有自己的動畫?我們的動畫也不比日本的差。。甚至要比他們好了???那不是在說笑嘛???
如果真的要找差距,希望以此來有所覺悟,以至於有所發展的話,我覺得日本動畫比中國好的原因很簡單:
他們是把動畫真正當作一個事業,一個產業來做的!而中國對待動畫的態度還只是一個教育幼兒的工具!
就是那麼簡單!如果不從觀念上扭轉過來,即使將來經濟再發達,作出的動畫依然還是現在的這個水平,最多畫的精細一點而已!
打個比方,這個就好像,你向一個貧困農村放救濟款,沒有致富觀念的農民,就是開個大會,大家把錢都分了;而有經濟頭腦的村民會大家一起討論,如果利用這筆錢來賺取更多的錢,直至走上小康。這裡面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事實上,在目前的中國,還是處於那個農民分救濟款的階段。沒有人,(也許有)打算把動畫當作一個事業來作。看看前不久的中央台的那個什麼計劃千集動畫。。fanit...根本就是在浪費錢和精力胡搞嘛!!!
事實上,我們還依然沒有看到我們的主流的社會中(當局者)有什麼改變的趨向。誠如中央台哪些沒完沒了的大頭大眼目光呆滯的動畫片!
所以中國的動畫最大問題,不是資金,(錢少也可以拍出高質量的動畫),也不是人才(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動畫人才),而是一個的觀念。。。我們的當局者,對動畫的態度問題,直接制約著動畫的發展。這個反映在動畫的製作思路,以及與之直接相關的動畫劇本寫作上。
如果主流的當局無法有所改變,那麼真正想作一些真正動畫的中國人也是無從著手的。(聽說前不久北京的首屆獨立映像節上,有部一個深圳人作的10分鍾的動畫《TALK》 獲得了一等獎。據說那個動畫是真正反應目前中國的動畫發展水平)
如果我們的所有的動畫都是本著教育人為根本出發點的時候,這個動畫在開始就已經毀了。。。而這個恰恰是我們的當局者所最願意乾的事情。。所謂的「思想把關」!
在這里,我想談談我所看到的宮崎峻的最新片《千尋》的製作花絮的觀後感。撇開吉卜力他們一絲不苟的嚴謹工作作風不談,裡面宮崎峻的一句話給我影響很深:他說,我作這個片子,就是為了那些即將10歲,或者現在是10歲,或者已經10歲的人看的。希望大家都能想起那個時候(大意如此)。他的動畫是要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嗎? 不是。。他的動畫更多的是一種回憶,一種敘述。一種對美好,純真時光的描寫。 好的動畫,感動人是在不經意間的。。。。那麼在這樣的感動中,大家也能學到什麼是真正我們需要的。。。。。。
最後,我想說一個很早很早以前看到的,我所唯一喜歡的國產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濃濃的中國特色的水墨小動畫。很短,但是很有意境。中國人自己的特色!~比起現在的國產動畫要好上百倍!
我再想如果當時我們能堅持這種中國山水似的動畫風格。好好發展,是不是就擁有有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動畫那?試想,如果三國演義,這樣的題材,用這樣的風格演繹出來,是不是更有味道那?!也許這個只是假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國產動畫,更多的是偽日似風格。什麼都不是。。。

據日本有關方面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04年,日本國內電影院上映的動漫片約為81部,日本的電視台每周播放動漫節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動漫作品節目接近4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畫讀物就佔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畫單行本問世。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2002年日本動畫片在美國的銷售額達43.6億美元,是美國進口的日本鋼鐵產品價值的三倍多。而去年,中國的動漫產業總收入也不過100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費。
根據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的播出應當占動畫片播出總量的60%,實際上,2004年,我國國內動畫片生產總量只有2.9萬分鍾,市場需卻在26.8萬分鍾,電視台動畫片資源嚴重不足;2005年是動畫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春天,但僅有的幾個動畫頻道幾乎都出現了片荒,一部動畫片被翻來復去地播放,預示著中國動畫尚不能自給自足。

眾所周知,中日動漫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具體有多明顯我就不說了,說出來徒增傷悲。但是中日動漫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差距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有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由於中國漫畫起步晚造成的,誠然,中國的漫畫的確在進入商業化上要比日本晚很多,但這並不是問題之所在,中國的足球起步很早吧,中國的乒乓球起步不早吧;還有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因為中國漫畫家的畫工問題,這也不是問題的所在——《三毛流浪記》的畫風決不是像日本的卡通漫畫那樣,但是它確是經典的漫畫。我個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由於中國的漫畫家對動漫的認識和態度的問題,一直以來卡通漫畫的閱讀對象都認為是4—8歲的兒童,因此看看我們市面上所有的中國卡通吧:《藍貓淘氣3000問》、《怪城》、《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熊貓京京》、《封神榜》、《灰豆兒》(大概是這個名字吧)還有一些我實在是懶得記住它們的名字了,這些無疑例外的把觀眾范圍定在4—8歲上!更說明問題的是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引進上,對於這件事我本不想提的,但是不得不提!這是中國引進的外國漫畫的最大的敗筆!不僅配音的人物語氣、性格與原作格格不入,而且對原作的台詞、劇情枉加改編,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那些人只把EVA定為只面向青少年的卡通。因此原作中對生活,對自我存在,對人際之間的那些深刻的思考避而不談,只把EVA中的戰斗一格不少的放了出來。再看看國人漫畫家顏開畫的《雪椰》這可以說是中國漫畫的成功的代表作了,雖然有人認為顏開的畫風極像日本的漫畫,沒有中國的特色,但是我要問,什麼才是中國自己的特色?特色這玩意這是個很抽象的東西,甚至是很不實際的東西。為了「與別人不一樣而不一樣」和「因為不一樣而受人喜歡」是不同的,現在的中國漫畫的愛好者除了孩子還有什麼,而現在中國的動漫作家還為了他國的孩子喜歡而沾沾自喜,慚愧啊。另外一個影響中國動漫的則是中國動漫製作者對動漫製作的態度問題了。中國的漫畫倒還算不錯,但中國動畫製作上就十分的明顯了。中國現在的動畫還存在著遠近的大小比例不一致(如《藍貓淘氣3000問》),顏色前後不一致甚至溢出邊框(如《灰豆兒》)等低級的錯誤,這些問題只要在監制過程中很容易就能發現。當我第一次看我國和加拿大合作的《鴨子偵探》,雖然從畫風上一眼就能認出是中國作品(前面說到的中國特色頗有收效),但在整部影片中卻沒有一處類似的毛病,甚至我敢說那是一部很好的動畫,於是我懷疑它是否是國產動畫,但監制中的外國人名似乎可以給我一個答案。沒有國外朋友的監督的話,那麼《寶蓮燈》的成功說明了什麼?中國是可以出好游戲的,但是就是要看製作者的工作態度。
再說說日本的動漫,詳細的介紹就免了,大家知道的可能比我還多。我要說的是日本人對動漫的認識和態度。日本的動畫有專門的聲優——我們也有,但是寥寥無幾;日本有專業製作動漫的工作室——我們也有,但規模、人員上都不如日本(經費問題很嚴重);日本的漫畫家有很多,而且許多孩子也都志願做一名漫畫家、日本有完整的動漫運作體系——我們也……。
總的來說,中國與日本的動漫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拋開這個那個的外界原因,中日動漫的差距就是對動漫認識、態度上的差距,想想我們現在還在為看動漫會不會影響學習而爭論,又怎麼能讓我們的動漫有所發展呢?

這是我以前做研究的時候的資料,相關網址忘了。

『叄』 中國動漫為什麼如此不受歡迎

第一。國人對動漫態度不夠重視。尤其是那些家長,都還認為動漫就是給小孩子看的,這也是國漫為什麼很難得到發展的重大原因
第二。畫風很多都很差
第三。劇情幼稚而腦殘,尤其是宣傳玩具的,特別是陀螺,純粹是賺孩子的錢,劇情幾乎都一模一樣。
第四。很多主角都是動物,就算是人類也基本都是小學生。而且主角開掛過度嚴重。
第五。若是有孩子模仿動畫學壞或出事,很多家長都只會把責任推卸給動畫。
以上只是我純粹的觀點,請勿噴。

『肆』 中國的動漫市場為什麼這么狹窄

國漫為什麼沒有受到大眾的歡迎?

關於這個問題我特別想說,我是一個國漫愛好者,我喜歡中國風的動漫,但是它的發展屢屢受阻,很多好的動畫,明明很受大家的喜歡,卻總是被廣電局叫停,一是很多家長都認為動畫僅僅止步於是少兒動畫,並越過成人動畫這個門檻,所有人認為動畫片裡面不應該出現暴力,不應該出現血腥,殘忍,更不應該出現一些成人鏡頭,但是動畫文化怎麼可能止步不前,它必須包含世間百態,怎麼可能動畫片一直天真無邪、完美無瑕。

『伍』 為什麼現在的日漫迷越來越少了很多人都轉回國漫了

這是因為國產動漫的製作已經超過了日本動漫,所以人們不再迷日本動漫,都轉回國漫了。

『陸』 中國人為什麼製作不出象日本那樣的動漫

首先,日本人的漫畫幾乎都有腳本.所為腳本,就是已經畫好的漫畫.這樣子,原創的故事和人物造型就已經出爐了,動畫只要在漫畫的基礎上晚上情節就好了.日本漫畫產業發達,原創作品層出不窮,動漫的素材自然很多.反觀中國動漫,動不動就搬出老祖宗那些東西,什麼西遊記\三國演義反反復復,說到底,沒有創意.
另外,中日兩國對動畫片的定位不同.中國人老認為動畫片只是給孩子們看的,最好還能教育他們,結果做出來的都很幼稚,小學沒畢業都不愛看了.中國也沒有電影分級制度,更不用說動畫片了,很多東西不是不敢想就是被...,缺乏創意.而很多日本動畫片製作者是抱著對藝術的追求來創作的,比如宮崎駿(這種藝術家中國也曾有過).他們的動畫電影已經提升到了一種人文學的高度,從中可看出對人生哲理的探索,對戰爭的憎惡,對環境保護的呼籲.(不是中國這種說教式的)
第三,日本動畫產業化發展完善,動畫市場需求量大,而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次要的方面,動畫片內容空乏才是中國動畫最大的差距所在.

『柒』 為何很多動漫之前很流行,現如今卻銷聲匿跡

你平常是喜歡看電視劇還是動漫呢,還是電影呢?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娛樂方式。有的人喜歡漫步野外,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好。有的人喜歡逛街,和朋友嘻嘻鬧鬧。而有的人喜歡獨自一個人看看自己喜歡的動畫片,品品生活的味道。我也是一個很喜歡看動漫的人。因為我覺得這些動漫可以讓我保持一顆童心,充滿著幻想。而且動漫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可以實現所有想像的世界。



但是這些動漫能夠成為經典,本身還是有他受歡迎的地方呢,我想對於那些曾經看過他們喜歡他們的來說,一定還可以留在他們的回憶中,成為他們難以忘懷的回憶。就像我也會在日常生活中翻出一些自己曾經喜歡的動漫。雖然說這些動漫在現在看來有些人已經不知道了,但這一依然無法改變我對它的喜歡。只要有人喜歡它,它依然在。


『捌』 國漫為何難發展

國內漫畫之所以發展艱難原因如下

首先:過多的資本干擾。中國國內漫畫的發展根本就不缺錢,大把的投資商願意將錢投向動漫。而動漫製作方為了討好投資商,一般對投資商所有合理的不合理的要求全部追加到漫畫中,比如強制性的植入廣告、暗示性的企業宣傳都讓人心生反感。

其次:漫畫已經淪為牟利的工具而不是藝術。現在的動漫普遍大量上馬,粗製濫造程度簡直讓人不忍直視,比如喜羊羊與灰太狼這種近乎腦殘的動漫大量上馬,內容空洞毫無意義,而且多涉及到不適與兒童的你情我愛場景讓人崩潰。

最後:國內沒有動漫發展的氛圍。與日本人不同的是,中國的動漫只有孩子愛看,成年人基本上對這些不屑一顧,兒童比較低的消費能力不能為動漫商提供後續來資金創作更好的作品。因此國內的動漫發展雖然有強力的政策支持卻沒有內部發展的動力。

『玖』 傳統動畫為什麼被現在社會淘汰

沒有吸引力,劇情不能打動大眾,滿足不了不了現在人們的需求,當今我國動漫製作的重點單位,無非還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台動畫部等國有單位。雖然現在已面臨轉型的局面,但是長期形成的「國有」陰影依然很難擺脫。自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之後,除少數幾家企業外,針對創作方的計劃包干沒有了,但創作的輸出即發行一方仍牢牢地掌握在計劃經濟手上,這導致創作方自給之後無法自足。中國動漫產業播出渠道上的壟斷和大量的非市場行為,嚴重製約了動漫發展。與此同時,國外動漫勢力沒有了諸多限制,大量進入中國,對民族動漫產業形成巨大沖擊,並造成優秀人才外流,形成動漫產業的落魄局面。
在政府的強力行政干預下,沒有市場競爭力的國產動漫作品,就算國內收視率達到了百分之百,也還是會被國際市場淘汰。「干預」的另外一種形式是縮手縮腳,乃至極端控制。如今,在新的文化產業宏觀調控進程中,我們的政府總擔心這樣那樣的問題,認為還是要靠原來的行政控制機制才能放心。這種嚴加管制的做法使很多動漫資源閑置,動漫製作機構失去發展機會。其實,在動漫市場環境中,動漫企業雖非直接聽命於政府,但是必須接受法律和市場規則的約束,同時還會接受動漫產業發展規劃和有關經濟政策的引導。而完善的法治環境、規范的市場秩序及產業發展規劃和經濟政策則是由政府提供的,所以政府的意志仍然體現於其中。在我們動漫產業發展中,政府能否追求一種無限控制權,要求動漫企業無條件地服從政府行政指令?說到底,改革傳統的文化產業管理方式是動漫體制改革的題中之意,政府應該主動確定自己的活動邊界,創新對動漫文化產業的管理體制,從行政控制向依法行政轉變,真正把解決動漫產業問題的根本方法提上議事日程。
由於動漫產業內容豐富,跨度相當大,涉及影視、出版、製造業等行業,因此國家並未明確它專屬於哪一個部委領導。今年在上海舉辦動漫展覽中有一家動漫展的主辦單位就有國家20個部委,這種誇張、壯觀的管理景象實在罕見。很多行政系統隨意配置動漫資源,擾亂了整個公平競爭的動漫市場,致使動漫產業難以形成完整的規劃,產業結構不能得到及時改善,調節動漫產業的杠桿機制難以發揮作用。特別是在動漫產品的生產審批、製作、銷售與發行等環節,因歸屬不同部門管理,產業鏈被人為割裂,有限資金得不到合理使用,造成人力、物力、財力巨大浪費。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中國動漫發展也逃脫不了這個歷史潛規律。中國動漫水平的明顯下降從上個世紀90年代初就已開始,時至今日仍不能止住頹勢。
目前,我國的動漫內容與形式都相對單薄和孱弱,呈現出極端「低幼化」的特點,大人不愛看,孩子更不愛看。把動漫消費者定位於低幼群體,是國內動漫界的一貫作風。再者,在我們動漫市場上,至今還沒有一部像樣的,能夠吸引成人看的動漫作品。動漫產業從本質上看是一種文化娛樂業,青少年作為主要消費群體,涉及購買力不足與耽誤學業等問題。而我國大部分動漫製作和播出企業並沒有抓住國際上動漫產業成人化的趨勢帶來的產業機遇,沒有將成人作為目標消費者,創作適合成人的動漫產品,因而極大地制約了動漫購買力的上升。而我們的學校教育模式化幾乎到了「直接傳授,不問原因」的地步。在這種教育拷貝中出來的動漫人才自然是不能適應這個社會,創作的動漫作品枯燥無味,沒有新鮮感,缺少足夠的市場競爭力。
(二)有關動漫展的分析
2005年7月份,上海出現了3個重量級的動漫展覽。國家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和廣電總局都踴躍承辦全國各地動漫展覽。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政府管理部門的賺錢意識已經越來越強烈,很多辦展說到底就是為了資金。但是,所有這些漫展很難有什麼實際效果,產生動漫產業鏈各環節間的交流乃至國際間的合作也是微乎其微。在一定程度上,雨後春筍般的漫展反而變相抑制了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林林總總的動漫展將販賣動漫衍生品作為主要參展目的。盡管觀眾多達數萬,人氣一直居高不下,但對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卻無實際意義。據觀察,在嘰嘰喳喳的少兒觀眾之外,真正前來洽談業務的動漫從業者鮮有到場。
而世界動漫大國是這樣舉辦動漫展的。每年3月底,日本都會在東京舉辦國際卡通博覽會,這是全日本一年一度唯一的一個大而全的動漫展。主辦者把展覽分為兩個階段:前2天是企業展,只向行業內人士開放;後3天是公眾展,向大眾開放。如此專業化的動漫展,可以讓參與者實現參展的最大收獲。韓國漢城卡通形象展由韓國文化觀光部、文化產業振興院舉辦,其目的在於通過開發卡通形象的商業價值使之成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使韓國最終成為亞洲卡通形象產品市場中最大的卡通形象輸出國。
目前,中國的動漫產業發展需要以真誠踏實的態度,靜下心來做品牌原創、機制構建以及產業鏈的經營,切忌急於求成的浮躁之風,避免把動漫宣傳異化為展會形式。
(三)有關掛牌動漫基地的探討
所謂的「基地」,應該是能夠為動漫產業真正做點實事的機構。國家級的基地,就應該為全國的動漫產業整體規劃服務;區域性的,就應該為某個具體地區服務,制定出該地區動漫發展的五年短期目標、十年長遠計劃等,或以優勢的人才、創意、策劃、組織、技術、設備、資金以及經營方式,製作出更多的思想深刻、藝術精湛的國產動漫精品,帶動我國動漫產業健康快速發展。2004年12月經國家廣電總局宣布授牌,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等9家單位成為首批國家動畫產業基地。2005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為第二批6家國家動畫產業基地授牌。可我們現在的基地究竟存在多少實質性的內容,恐怕有待進一步探討。
在國產動漫仍然停滯不前的背景下,我們的基地變相體現兩種「功用」:一是一些政府部門為了顯示本部門對發展動漫產業的重視;二是被一些企業扯作大旗,倚仗政府背景獲取企業利益。全國上下大批的基地都有顯著特點:建立的時候匆忙審批,幾乎所有基地都缺乏足夠的資質。按照國家廣電總局明文規定,基地的投資規模必須達到一億元人民幣,資金究竟從哪裡來?在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姑且還能寄望於實力強大的公司投資;但在經濟欠發達或不發達地區,溫飽都未徹底解決,哪來那麼多資金隨意揮霍在一個看不到太大投資前景的產業上?要求基地動漫年產量達3千分鍾,這種條件又怎麼符合實際生產狀態?
(四)圈錢意識與浮躁心態影響了動漫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等4所高等院校現在已經成為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也就是說這些教育基地承擔了培養動漫專業人才的責任。但是就目前形勢看,教育基地並未起到教育的作用,反倒是銅臭味十足,很難培養出擁有創新能力、掌握高新技術、具備藝術修養的綜合性動漫人才。
目前,我國的動漫產業現象可以歸納為「浮躁」二字。雖然有一部分人在全力投資動漫產業,但是他們並不清楚究竟應該怎麼做動漫,跟風的大有人在。非預知的動漫投入模式,反映了各方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促進動漫產業發展不能靠花架子,要靠出作品、出人才、出好的運營機制的「真功夫」。只有帶著做事業的心來做動漫產業,多一分「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心和定力,少一分「一夜暴富」、「快速領先」的頭腦發熱,中國的動漫業才能在扎實的基礎上逐步發展。
(五)政策是把雙刃劍
從1996年,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聯合啟動「中國兒童動畫出版工程」,建立起華東、華北等5個動畫出版基地,到2005年1月20日起,實行國產電視動畫片發行許可制度。這些政策措施的相繼出台對中國動漫業來說是利好消息,然而卻沒有得到動漫企業的熱烈反應,反而招致業界的怨聲四起。究其主要原因,這些措施規定得比較模糊,多是「支持」、「允許」、「要適當增加」之類模稜兩可的詞語,難免給執行政策留下許多可鑽的空子,從而導致政策形同「空中樓閣」。鑒於這些實際情況,國家又再下力度,開始制定動漫政策的具體細則。
2005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提出了《關於促進我國動畫創作發展的具體措施》草案,所涉內容共18條(簡稱為「18條」)。其中引人注目的內容是:黃金時段(17:00至21:00)必須播出國產動畫片;製作機構引進境外動畫片數量與原創數量比例應為1:1等。這將標志著中國動漫產業具體政策的正式出爐,它滿載著政府高層對中國動漫產業快速發展的無限期望。
政策除了展示其自身內容外,它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而現在中國動漫產業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真正懂動漫的人沒有權力去制定動漫政策,而由對動漫認識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或根本不懂動漫創作規律的人在制定動漫政策,這樣的政策到頭來只能是一紙空文。
[編輯] 傳統動畫的製作過程
[編輯] 分鏡
在動畫實際製作拍攝前,通常會先製做故事板(分鏡頭)(storyboard)對劇本進行畫面及影像上的設計。故事板是用圖畫來來描繪故事情節以及說明影像構成的故事草圖(story sketches),風格類似於連環畫。它將作品中的某個鏡頭的畫面進行分解,並且標注台詞,所需時間,攝像角度和推移位置,聲音效果等等。將劇本視覺化,方便製作者討論修改,避免實際製作時金錢和時間的浪費,以及各個部門,特別是動畫師和導演間的參考協調。大部分的故事板都由導演親自繪制,也可以由專業的藝術家來完成,但需要和導演之間經常性溝通。而故事板在作品最終製作之間,往往要修改許多次才能最終定稿。故事板經常用於各種影像作品的製作,因此不僅傳統動畫,其他的動畫形式,以及電影,電視,廣告的拍攝之前,都會先製作故事板。

[編輯] 錄音
傳統的動畫的製作中,特別是迪士尼的動畫製作中。因為考慮到用動畫去同步影片中出現的各種音樂聲音等效果總是比用聲音去同步動畫來得容易,所以在動畫製作之前,會先將動畫中所用到的部分聲音音樂進行臨時錄音(scratch track)。以便於在製作動畫時,動作能和聲音更加的協調。完整的動畫聲軌包括了音樂,音響效果以及對白。不過用來同步動畫動作的臨時錄音軌上一般只需要聲音,角色所唱的歌以及一些臨時音樂。最終的聲音音樂效果會在後期製作中添加上去。

另一種製作方式則是先製作動畫,然後再後期製作時再加上動畫中所使用的各種聲音效果,在早期的有聲動畫中這種製作方式也有出現。絕大多數的美國動畫至今仍然使用先錄音再製作動畫的方式,而日本動畫則完全相反的幾乎全部使用先製作動畫而後錄音的方式。先期錄音的製作方式在早期的動畫中非常適合聲音效果和動畫的同步,但隨著後期製作技術的發展,後期錄音的製作方式也可以使動畫和音效達到比較好的同步。

[編輯] 動畫影像分鏡
動畫影像分鏡(animatics)或故事軸(story reel),類似的稱呼還包括為故事影帶,動樣帶。這是將故事板的畫面配上對白基礎的音效,配樂後,按真實作品的時間分配及畫面順序對故事板進行影像化,這樣可以看出成品的大概樣子。以便導演和動畫師能夠對劇本以及情節,時間設定進行審查,找出和正確的故事板不符的地方以做修改。通過這樣的影像分鏡,也可以較方便的對故事本身進行審查以再製作之前找出問題並解決。影像分鏡一般是在故事板和音效之後,在真正的動畫製作開始之前做為一個初步的影像草稿。由於傳統動畫的製作非常的費時費力,所以要盡量的避免在最終完成作品後再進行修改。

動畫影像分鏡雖然在動畫製作之前就被提前完成,但其中使用的草圖,會隨著動畫製作的進度被已經製作完成的場景取代,逐步的變成成品,製作者可以通過此來對作品不斷地進行檢查和修改以達到滿意的效果。

製作完成的影像分鏡一般會讓主要的製作者一起觀看,來進行審查。也會播放給一些非製作者觀看,用來測試觀眾對作品的感受是否達到了製作方所期待效果。在70年代中期,動畫影像分鏡和其他的影像化的故事板被統稱為影像分鏡(videomatics),除了用於對動畫作品的預覽,主要用來測試一些商業影像的可行性或者是表現方式。

早期動畫製作時,在正式拍攝動畫時,使用較昂貴地Oxberry攝像機。而一般的圖稿或者動畫影像分鏡時,則使用較便宜的萊卡機,所以動畫影像分鏡在早期時也被稱為萊卡帶(Leica reel)。

[編輯] 設計和時間設定
動畫影像分鏡獲得通過後,故事板將會分發到設計部門按故事內容進行具體設計。在一些情況下,設計工作是和故事板同時進行的。設計師會按劇本要求進行人物或道具的設計,並製作出設計圖(造型表,示範表,model sheet)。 設計圖上各種角色或者是物體需要畫出他們的體形比例,各角度的造型。如果是人物設計還需畫出各種臉部表情(高興,生氣等),以及他們使用物品等。動畫師將根據設計圖來繪制統一的角色或者是物品。同時為了便於動畫的繪制,設計圖需要盡量簡化的線條以及統一的美術風格。一般人物的設計圖分服飾設計圖,臉部表情設計圖及局部裝飾設計圖三種。角度通常分為正面,側面,背面。有時為了能更好的觀察和繪制,部分角色或者是物品將被雕塑成實體的模型。設計圖製作完後,主要的角色將被並肩站立排例地繪制在一張圖上,以便區分角色的大小及高矮。在角色設計進行的同時,美術指導(art directors)會和色彩設計師(color stylists)一起決定作品的藝術風格以及色彩使用方案。

在設計進行的同時,時間設定導演(timing director)將會通過分析動畫影像分鏡(animatic)來決定繪畫,角色的姿勢和嘴型將被具體分配到哪一幀,然後製作"曝光表"(exposure sheet) , 或者稱為X表(X-sheet)。曝光表格上逐幀記錄了連續畫面的動作,對話,以及使用地音效背景音樂等,做為具體地參考來幫助動畫師繪制動畫。如果一部作品裡中包括了大量的音樂,或者作品本身就是音樂形式的動畫時,則可能會使用音樂的小節表(bar sheet)來代替曝光表,使動作以及台詞和音樂更好的同步。小節表上往往會標上樂譜。

[編輯] 構圖
構圖(layout),或者稱布局,一般在各種設計完成並得到導演認可通過後進行。布局的過程類似於一個電影攝像師用攝像機進行攝像。背景構圖師需要分析某一場景如何運鏡取景,透視角度,背景的所需的大小尺寸,以及畫面所需的光線和陰影。角色構圖師則需要設計並繪制出角色的比例,位置,動向,以及該場景中角色所需要表現的姿勢造型,並依對白增加角色姿勢,通常這些姿勢都有一些代表性,可以較清楚的表達出場景的內容。在一些短片動畫中,角色構圖師往往由導演來擔當。

一般,構圖師所做的是分為多層的黑白圖稿,包括人物,特效及背景。人物和特效需要標出在背景中的大小比例,位置及關鍵的動態。背景層中需要空間場景,道具布置,前景,需要多大的畫面(畫出鏡頭的安全框)以外,會再繪制一張光線陰影的示意圖,提示背景師背景所需的氣氛,光影,質感以及光源的位置。如果該場景中的角色有縱深的動作,則還需繪制出動畫師所需的背景透視表(透視網格),並且視鏡頭需要,背景將按透視遠近繪製成數層。

構圖完成後,會根據「X表」(x-sheet)將其再次的製作成影像鏡分鏡,讓製作者對作品進行再次審核。

[編輯] 動畫
動畫的製作在由構圖製作的影像分鏡通過後進行。動畫師在紙上畫出場景所需的每一幀。繪畫所使用的紙上通常會帶有孔,用來將其固定在定位尺上(peg bar)。關鍵幀動畫師(key animator)或者主動畫師(lead animator)通過構圖來繪制場景中的關鍵幀。關鍵幀是繪有動畫重點動作的畫面。比如一個角色跳過池塘的場景中,關鍵幀動畫師將繪出角色起跳,躍過池塘和著陸的這些主要的畫面,同時並決定關鍵幀之間需要多少其他一般幀。

對於前期配音的動畫來說,動畫師在繪制動畫幀時需要注意所繪幀要和已經錄制的音效保持同步。所以精確的校正動畫幀的時間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幀和音效間沒有很好的吻合,最終會影響到觀眾的觀看。在一些高成本的動畫作品中,動畫師需要花大量的精力讓角色在說話時,嘴型能和他所發出的聲音吻合。

在製作場景動畫時,動畫師(原畫師)(animator)通常會對該場景中的動畫進行一次鉛筆稿的試拍(線拍,線稿檢查)(Pencil test),線拍是一個動畫場景最終形態的初期形式,類似於一個樣片。通過是將該場景動畫的關鍵幀製作成簡單的影像,然後配上基本的音效。用來測試該場景中的動畫的動作是否流暢,角色是否產生了變形,音效是否合拍。一般動畫師通過線拍來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審查並做出相應的修改,然後再將該場景動畫的完善工作交給助理動畫師(assistant animators),由他們來添加細節或補充遺漏的幀。在助理動畫師完成這一工作後,將再對該場景的動畫進行線拍審查並做相應的修改。在通過審查和修改後,主動畫師(lead animator)會將線拍的樣片交由導演或者製片以及其他的創造人員一起進行審查。這個階段有點類似於故事板(Storyboard)階段。動畫師通常會對一個場景做出數次修改,直到導演滿意。

鉛筆稿的審查也被稱為"Sweatbox",這個詞通常認為起源於迪士尼,因為迪士尼公司的創始人華特·迪士尼在一個被稱為「汗屋」(Sweat box)的房間里和動畫師一起觀看鉛筆稿的樣片並提出修改建議。一種說法是認為,觀看樣片的房間窄小悶熱,所以被稱為「汗屋」。也有說法認為動畫師擔心華特.迪士尼對樣片的反應而緊張地流汗。如今這個詞的意思則是動畫的樣片或是完成清稿上色的半成品准備提交導演審查通過。

在一些成本較高的動畫作品中,主要角色的動畫將會有專門的動畫師,或是由動畫師組成的專門小組來完成。小組由一個動畫監制(supervising animator),幾個主動畫師(lead animator),和若干助理動畫師(assistant animators)組成。如果一個動畫場景中需要兩個或多個角色進行互動,那麼負責各角色的主動畫師會先在一起討論該場景中哪個角色擔當主角(leading),然後先完成擔當主要戲份角色的動畫。較為次要角色的動畫將配合「主角」的動作來繪制。

當鉛筆稿試拍審查通過後,主動畫師( lead animator )將會把該動畫交由清稿部門(clean-up department)重新整理。這個部門主要對已製做的動畫進行畫面上的清理,修形和重整,以及繪制間隔幀。這個部門主要是由清稿動畫師(clean-up animators)和間隔幀(補間)動畫師 (inbetweeners)組成。前者主要對通過鉛筆稿審查的動畫進行清理和重新臨摹,使畫面更為統一,讓整部作品的角色和場景在最終放映時給人有如出自一人之手繪制的感覺。後者間隔幀動畫師則繪制動畫中需要的間隔動畫幀,也就是兩個關鍵幀(key frame)中間的幀。使其成為真正的動畫。這個過程被稱為補間(間隔補完)(tweening)。當清稿部門對場景重新整理完成後,會再次進行鉛筆試拍審查(penceil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