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動畫 » 外國如何評論中國玲瓏動漫
擴展閱讀
孩子總挨同學欺負怎麼辦 2025-01-13 19:54:17
山東教育什麼水平考本科 2025-01-13 19:41:35

外國如何評論中國玲瓏動漫

發布時間: 2023-02-16 20:06:46

① 如何看待中國動畫與外國動畫的區別

這個差別是在是天與地的差距,不是我說,畢竟咱們中國沒有潛心研究這個動畫的專業人員,也根本就沒有把重點放在過這個位置!


現在,導致了大批的國產動漫都「臭了街」,沒有人再去看什麼喜洋洋、熊出沒、小魔仙之類的。現在的80後很喜歡說一句話,「幸好我們的童年不是喜洋洋!」

只不過到現在為止,無論從音效還是配音或者是劇情中,都無法撥出成作者原先想要的那種畫面感。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謾罵,和談國產色變等原因,試問,誰能一出生就變成大人呢?誰不是在磕磕絆絆中長大的呢?


國產動漫和外國動漫最大的本質區別就在於熟練,你們仔細想想,日本算得上動漫之都吧!全世界文明的動漫,動漫的發祥地。可是他們在100年前的動漫是啥樣子的呢?簡直是連咱們現在的國產都不如啊!希望國產動漫盡早的熟能生巧,變成中國造動漫!

② 如何評價中國動漫的發展

我覺得咱們中國的動漫在崛起,因為最近看了幾部不錯的國產動漫,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的,比如《白蛇緣起》我覺得真的很不錯,看著特別的帶勁,有時候我總覺得大家過份的誇大了他國的動漫 ,而過份的貶低自己國產的動漫。

還有動漫的短片《相思》看過以後就特別的想自己能傳越回到過去,去擁有那種書生與小姐的愛情,而且動畫畫質不錯節奏感不錯,我個人是非常喜歡看的,至少這《相思》這短片我都看了好多遍了,每看一遍就更喜歡一分,所以不要用太過苛刻的眼光看自己國家產出的東西,而用寬容的眼光看別人的。

③ 中國有哪些出口外國的動漫

其實中國出口的動漫還是很多的,只是受歡迎程度不同而已……像以前的《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也是,現在有《秦時明月》,《風雲1.2》,《寶蓮燈》等等,漫畫方面比動畫受歡迎些,特別是最近很紅的金龍獲獎的那些漫畫家,像美女漫畫家夏達的《子不語》,在日本很收歡迎,還有別的人的,如《黑蟲》,《玲瓏》,客心的《未成年》,CHARY的《美味關系》都在國外反響不錯…

④ 如何形容中國動漫(盡量詳細!)

動畫片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節目之一。但是,我們卻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人們大都對外國的動畫片感興趣,尤其是對日本的動畫片,冷落了國產的動畫片。那麼,我們的動畫片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日本動畫片會受中國孩子的歡迎?為什麼我們的動畫片沒有人家的好?作為一個動畫愛好者,我想我們最有發言權。
一部好的動畫片會受歡迎,那麼怎麼樣才算是一部好的動畫片呢?一部好的動漫作品首先它是要打動觀眾的,能引起觀眾共鳴的。第二作品要給人以美的享受,給人以思考,給人以回味。第三它能夠留傳。

要做到這幾點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故事情節。無論是什麼題材,情節都是最關鍵的。只有故事內容吸引大家,別人才會去想看你的節目。名偵探科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的故事內容完整有序,情節引人入勝。每一次都會給大家留下一個很大的懸念,令人費解。給人一個自我想像的空間,讓每個人都過一回偵探癮。當迷底揭開後,你會發現一切都是那麼的簡單、那麼精細。令你不得不配服主人公的機智過人,使你也產生了那種想破案的情緒,期待著下一集。其次就是人物。在選擇看一部動畫片時,我們大都是依據人物的造型和特點。劇中的每一個人都要有自已的特點,有自已獨特的性格。人物性格要突出,造型要美觀、優雅,有時尚氣息。比如《美少女戰士》中的月野兔、《魔卡少女櫻》中有小櫻、《浪客劍心》中的劍心等等,作者刻畫的人物性格鮮明、特點突出使得人物在我們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他們獨特的精神會成為我們前進的動力。

然後就是場面。場面是對動畫的一個修飾。是體現動畫片水平高低的一個關鍵問題。有些動畫片的場景做的非常華麗,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使人感覺置身其中。比如月野兔在變身的時候的華麗的效果,就好像是有無限的力量要釋放。更讓人體會到了正義是戰無不勝的。讓人充滿了力量,給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其實只是在製做方面只是加了一點的背景,點綴了一下周圍的環境,就有了不同的效果,場面也變的壯觀起來了。

最後就是一些小的細節了。像配音、主題曲和細節的處理。日本動畫片的主題曲也是一大特色。它們創作的音樂時尚、充滿朝氣,很有欣賞價值。體現了新一代人的朝氣、活力和積極向上的精神。我們在觀看精彩動畫的同時也欣賞了一首優美的歌曲。日本動畫的最大特點是眼睛。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劇中人物眉頭一動我們就知道了他內心的想法,似乎他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已融為一體。再有就是格鬥類的動畫。在雙方即將出招的那一刻,一陣風吹過一片樹葉飄落在地上。這個微小的細節就足以烘托出大戰將至那種緊張的氣氛和激烈的場面。日本人把這些小的細節描寫的細膩、傳神有聲有色,給動畫增色不少

日本的動畫片不僅是小孩子愛看就連大人也喜歡,它是以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而做的。它會考慮到各個年齡段的人的需求。而在中國,動畫片只是小孩子的專利。在中國95%以上20歲以下的人都看動畫片。大都是看日本的,佔了90%,歐美佔了7%,而國產動畫只佔了3%。95%以上的成年人均把動畫片當作兒童的片子來看待。經常會看到一些中學生在看動畫片時,家長幾乎全是持反對派的意見。被父母指責,這么大了,還看兒童節目?尤其是在校的學生,家長們都認為會耽誤學習,都認為是大孩子了,不應該看這些幼稚的東西。只有極少數的家長同意或陪孩子看動畫片。在這些看動畫片的人中,有將近100%的人都對中國的動畫不滿意,認為日本的動畫更有時代氣息,合他們的品味。跟一些2x歲的朋友提起動畫片時,經常回答,我不看小孩的玩藝。他們只是以為動畫永遠是為小孩子看的,給那些沒有成熟的思想的孩子看的。90%的家長都是覺得稍小點的孩子還能看看,上了中學後幾本就不讓看了,認為很耽誤時間,耽誤學習,不務正業。他們還認為有的動畫片在教孩子們早戀,太暴力。平時都不願意讓孩子看動畫片了,更不要說是在家長們看電視劇的時候了。中國的動畫片,一直被安排在什麼七色光,大風車之類的少兒節目里,從主持人以及設計等方面看,針對面都六七歲小孩。這就是中國動畫的一個弊端,它之所以發展不起來就是因為它只能滿足小孩子的需要。

中國動畫片的故事內容沒有創新,劇情簡單,大都是乏味的傳說。一個《西遊記》就不知道拍了多少次了。《封神榜》、《寶蓮燈》等古典色彩的動畫層出不窮。似乎就是在古人留下的模子里行走,沒有自己的創新。沒有創新就好像是一個人失去了內心,空有一具軀殼。盡管外表在漂亮,卻沒有內容觀眾看完後什麼也沒有得到,心靈是空虛的。現在是新的時代了,我們不再需要那些早已耳熟能詳的故事,新一代喜歡幻想、喜歡憧憬、喜歡那些永遠不可能的實現的東西,而動畫正好能實現我們的這個夢想。主人公每一個魔法都讓我們羨慕不已,那是我們一直都在追求的,但永遠都不可能得到。所以不附合現實的動畫更會受我們的歡迎。

再說人物。我國動畫片中的人物造型簡單、幼稚卻是滿口的大道理,失去了孩子的天真可愛。人物表情單調呆板,而且過於真實並沒有多少的修飾。給人一種單薄的感覺。當然並不是說不加以修飾的人物就是不好的,像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人物也很單一,但它並不給人一種單薄的感覺,反而人們更喜歡這個。就是因為人物性格特點更為突出。像五歲的小新,每天就是上幼兒園和小朋友玩,戲弄媽媽、看美女、看動感超人、睡懶覺。該片畫風簡明童稚,其「無厘頭」的誇張和惡俗搞笑方式很迎合都市人的胃口。我們設計出的人物太標准,太形象,缺乏想像力。而日本動畫的人物很青春、時尚,賦有朝氣且具有想像力,比如給貓賦予人性化,使它長成人的模樣;或者在人的後面加上一條尾巴。

再說說場面效果。環境的單一是最大的問題。我們很少在周圍環境上下功夫。氣氛渲染的不夠,往往會造成畫面單調、枯燥,有些效果做出來讓人覺得很假沒有很大的欣賞性。

在細節上,配音人員的聲音略顯幼稚,沒有把感情投入到故事中。我想各位都知道《火影忍者》這部動畫片吧,我看過幾集中文的配音,結果令我大失所望。人物的聲音呆板,沒有感情。就好像是在背書一樣。到了該情緒激昂的時候聲音仍然平淡。一點也表現不出主人公的鬥志和正義感。我們的配音演員就好像是一個還沒有長大的孩子,一點也放不開,妞妞捏捏的。他們沒有完全的融入到故事情節當中,沒有和主人公和為一體。沒有真正體會到主人公的感覺。只是按著自己的意願去配音。結果使得這部很精典的動畫片失去了它了風采。我們的音樂做的也比較沉悶,沒有時代的氣息。讓人感覺是兒歌,只是在給兒童聽的。並不能太滿足青少年的需求。相比之下,日本動畫的主題曲更有活力、更青春、更有朝氣。

我們總結了大家對中國動畫的意見,大都是覺得中國對話做的太假,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全是大道理。沒有理解觀眾的真正需要。番來覆去都是那點事,沒有新意。人物做的太簡單,看過之後沒有深刻的印象。覺得幾本上是在糊弄小孩子,全是在哄小孩玩

這就是中國動畫片為何很長時間以來沒有大突破的根本原因!中國的動畫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那就是幼稚。中國人在製作動畫片的時候(是指那些真正做這個工作的人),思想大部分都局限於兒童節目這個圈子裡,同時還要教育教育孩子。當有一天中國的所有人意識到動畫不在是小孩子的節目時,國產動畫才會真正向前邁進。

我們總結了以上中國動畫的不足,並不是想要一味的否認它。而是在幫助它成長、為它導航。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我們忠心的希望我們的動畫也能向日本一樣風靡世界。

⑤ 被吹上天的國產動畫《靈籠》你喜歡嗎

我覺得被吹上天的國產動畫《靈籠》我個人是挺喜歡的。《靈籠》跟大家見面真的可以說是一波三折了。從2017年就放出了第一個PV,這個PV里只是講述了一下故事發生的大背景,甚至時長都沒超過3分鍾。而7月13日在B站上放出的2話(第2話會員專享)正式動畫,也確確實實給看慣了辣眼睛國產動畫的觀眾們一針興奮劑。角色的3D建模,動作的流暢程度,宏大的世界觀和不禁會豎起大拇指的音樂等等,都可以說成是精製、良心。

我知道一部網路放送動畫,跟一個動畫電影比,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但如果與14年前的電影比又如何呢?其實還是有些差距的。

其實要我來說,真正要吹爆的,並不是《靈籠》的角色真實感,或者3D建模如何優秀。反而是劇中的音樂。

是的!如果說《靈籠》的畫質能打8分,那音樂絕對是9分以上的。不論是過場時候的呼麥,還是華語天後張靚穎的獻唱,全都是可以與世界最佳較量的,以上均為個人觀點。

⑥ 中國卡通這個梗在外國是什麼意思

梗原寫作「哏gén」, 日語ギャグ,英語Gag。哏是相聲中的的一種術語,指接話的切入點(如笑點、漏洞、典故等)。
如今,梗更常見的意思指動畫好里喜聞樂見的橋段成為的典故。

老梗
指的是用了很多遍、很多年以至於大家都厭煩了的橋段。
成語就是古人用的梗,古人稱之為「典故」。

梗番
梗番即ギャグアニメ, 這類番組通常是Neta一些其他經典動漫大家熟知的經典橋段(或人物、要素)來套用到自己的故事中引發網友廣泛吐槽和考據。 這類動漫十分考察觀看者的博學宅的深度和廣度。 對梗番的了解程度已經成為判斷一個合格的宅的標准。

⑦ 在外國人眼中有哪些中國女性經典的動漫角色形象

我感覺在外國人眼中,對中國人的形象總是有一種思維定式,而這種思維定式,今天我就通過動漫角色形象來詮釋。

日本素來有「動漫王國」之稱,世界上眾多經典動漫作品許多都來自日本,而外國動漫中出現中國人物角色也來自日本動漫作品居多,對中國人物形象描述也大多出自日本動畫師之手。其實,我們不難看出特別是中國女性動漫角色形象,大多是以「丸子頭」、「旗袍衣」或者中式「武道服」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表。那麼,我就帶各位小夥伴來盤點下幾部經典動漫中的「中國風」女性角色:


《聖鬥士星矢 聖斗少女翔》——小熊座曉玲

作為最近更新的聖鬥士外傳動畫新作《聖斗少女翔》,劇中出現了歷部聖鬥士作品中少有的女性中國風聖鬥士,小熊座聖斗少女算是填補該空白。喜歡的小夥伴可以去追番哦。

以上純屬我個人觀點。

⑧ 外國動漫對中國動漫的影響

中日動漫差距
其實我們國家和日本的起跑線是一樣的,如果大家看過50年代我們國家投拍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動畫片叫做《美猴王》的就知道了,而和《美猴王》同時代的日本動畫片代表是《白蛇》,無論從畫風和技巧上來看,我們都比日本的優秀!!!可是為什麼從60年代之後,我們的差距卻越拉越大了呢?當然,我個人觀點是這不排除政治因素,在那文革動盪的歲月里,不可能有很優秀的動畫片出現,(電影都沒有,何況動畫片,試想一下,我們現在在cctv-6裡面看到的老電影有幾部是文革的時候拍的,《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之外就很少了),大部分都是50年代投拍的戰爭片!!!),而同時代的日本動畫業又怎麼樣了呢?60年代的日本正好是經濟發展的啟動期,政治經濟都在飛速發展,人民對物質文化的需要很強烈,就如我們80年代一樣!!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日本的動畫業飛速發展,出現了大批的動畫高手,其中以手冢治蟲為代表的高手,創立了獨特的日本漫畫風格!!並培養了一大批的動畫從業者,今天我們看到的宮崎俊,高田薰等身上都能看到手冢的影子!!!

可以不客氣地說,60年代到80年代這20年是我們動畫發展的停滯期,可想而知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動畫為什麼有這么大的差距,這是沒有辦法的客觀原因,如果只是這種因為政治的原因造成我們的落後,我們沒有什麼好抱怨的,畢竟動畫只是精神生活方面的。經濟倒退20年我們都不再悲哀,而改革開放奮起直追!!!動畫落後又有什麼好抱怨,悲哀的呢?

可是,果真只有政治原因么?答案未必!!!!想想當年80年代中期的時候,我們的有些動畫廠出了一批像《黑貓警長》等既有故事性,又有趣味性,而且美術還相當不錯的動畫片,可以說是我們動畫的復甦,可是以後90年代這十年出了什麼呢?可以說-------沒有!!!

為什麼?就如上面幻蒼狼所說,我們的動畫業者的定位有問題,為什麼非的定位於5-10歲呢?
我們已經成年也很愛看動畫片么!!!看動畫片並不代表幼稚。並且日本美國的動畫片定位,雖然也主要是孩子,但是也兼顧了成年人的欣賞水平,宮崎俊的吉比利工作室出產的動畫片國內的孩子看過的有幾個呢?大部分的觀眾都是我們這些成年人!!!

而且中國其實並不缺乏動畫製作者,可是由於沒有合理而有效的把他們利用起來,而使他們流失到日本或美國在中國的動畫部里去了,具體什麼情況我也不太清楚,好像從一篇報道上說,深圳有一大批的我國優秀的青年漫畫家在替日本公司畫畫!!他們畫出的漫畫冠以日本的名義再打到中國來!!!!可悲呀!!!!為什麼不加以組織利用呢?

為什麼我們不能出現像日本吉比利這樣的工作室呢?可能與經濟環境與人的意識有關。何其悲哀呀!!!!

今年可稱作漫畫年,國內漫畫重地上海、廣州漫展不斷,本年度最大的一次漫展,也是新卡通發展15年來首次舉辦的大型漫展《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即將於國慶期間(10.1—10.7)在北京首都圖書館開展。日本漫畫在亞洲乃至世界享有盛譽,已形成巨大且成熟的產業鏈機制,每年給日本創造的巨大利潤使其成為日本的主流產業。但被稱作日本漫畫最大消費地的中國讀者讀到的大部分日本漫畫亦屬盜版,中國讀者在盜版中認識並喜愛著日本漫畫,而中國的原創漫畫卻在產業機制和盜版擠壓的雙重夾縫中艱難的前行,因創作資源、市場潛力和受眾資源的巨大,令作者、商家誰也不想放棄,因此中國漫畫產業化進程成為漫畫人和漫畫讀者最關心的話題。為此記者采訪到本次展覽主要策劃人漫畫作者涼。

張:日本漫畫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實際發展如何?

涼:日本的漫畫市場很大,形成也很早,他們第一批漫畫讀者到現在已六七十歲了。這種閱讀趣味一直保留,是一種全民看漫畫的形勢,日本漫畫家是全日本納稅人中收入最高的,在日本被通常認為最有錢的知名流行歌手還排在漫畫家之後。

張:為什麼會這樣?

涼:這是因為日本漫畫業完全產業化了,有很成熟的產業鏈和商業市場。在日本,一套新漫畫創作出來,會先在雜志連載,反響好立刻會發行單本,之後會改編動畫片,在收視不錯的情景下,連帶起周邊產品如漫畫人像貼片、電話卡、杯子、玩具等。緊接著,就會有廣告來用這些漫畫人物形象,不僅如此,在下一部新漫畫還沒出來時,這一部漫畫還會做成OVA(原創漫畫家影片或光碟)和DRAMA—CD(劇場CD)來補充這時期的市場空缺,這兩種後續產品因相對較低的成本和便捷的形式也會有很好的市場。此外,還會有電子游戲版,動畫影片,而上面這一系列的收入將分攤進入產業鏈。

張:依你看,國內漫畫與日本漫畫的差距在哪兒?

涼:最大的差距不在於技術,而在於國內的漫畫沒有產業化、市場化,沒有一個合理的產業鏈,使市場運營相當艱難。比如國內漫畫雜志中很多沒有直接的運營權,一套好漫畫如果出單行本就涉及書號,一套卡通本有時甚至要幾個書號;出動畫片的報批又是跨行業的,因利潤的走向不一,使報批極為復雜和漫長,這又是作為卡通漫畫這個產品特質不能承受的,更不要說製作動畫影片,OVA和DRAMA—CD了。這種機制下,國內漫畫雜志社被很大程度地局限住了。

張:事實上,漫畫家製造出來的偶像明星比真實的明星還具有更穩定的商業回報,比如明星包裝出來,還有可能因「隱退」、「毀約」、「變故」等危險使回收利潤不能完全保證,而漫畫形象會永遠忠於作者和承銷商家,而且每一個漫畫家都可能製造多個偶像,比如日本最暢銷的漫畫里的F4。

涼:對呀!像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的《七龍珠》、富義博的《幽游白書》和武內直子的《美少女戰士》,不僅作品靠成熟的市場化運作衍生出巨大商業利潤,而且作者也成為全日本最富有的人之一。

張:但有人反映,日本還有很多不良漫畫正給國內青少年讀者帶來很多負面影響?

涼:這種現象出現,完全是唯利是圖、不負責的盜版書商造成的。在日本,漫畫有嚴格的限制級,按年齡、性別取向分類,劃分很細,還分12歲以下、18歲至20歲、成人等閱讀限制,在書店裡必須在不同區域擺放,有專人監督。因為日本漫畫不是像國內漫畫,題材還限制在諷刺、幽默或一些淺顯的兒童故事,他們的漫畫創作涉及到很深刻的主題,比如這次隨展來訪的日本有名的漫畫家裡中滿智子的作品就是根據名著《紅與黑》改編。國內盜版商不但不管限制級別,還專門將一些不適合兒童的讀物以兒童讀物面目出版,這對中國青少年的成長是很不負責任的。

張:你能從技術上評價一下中日漫畫作者的差距嗎?

涼:從最高水準上看,日本漫畫的技術不是遙不可及的。國內有很多很棒的漫畫作者,比如《北京卡通》的姚非拉原來在武大學計算機,現在很多漫畫讀者把他當偶像,那情景和一些歌星fans(歌迷)的感覺差不多。

張:但這些作者隊伍的整體是不是還不成型,為什麼這樣?

涼:其實隊型還是有的,陣容也不小,由於產業化程度太低,使做這一行的人要先有很多選擇,比如當漫畫作者一個月只能有3000元收入,去一個好的廣告公司就會是8000—10000元的收入;在人才競爭上,目前能留下來的,是一群憑著激情來做的,他們有很多無償的投入,比如一種愛國熱情,不願中國市場只有日本漫畫存在。事實上,國內原創漫畫市場發展到今天,幾乎是由於這些人存在。但激情不能當飯吃。

張:這次《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據說有1100幅日本漫畫、600幅中國漫畫,還安排了flash動畫電影欣賞、漫畫人物模仿秀劇場、中日漫畫大師簽名、漫畫評獎、社團交流、漫畫講座等多項活動,對國內卡通漫畫的推進會有很大的影響吧?

涼:這次《中日青少年漫畫交流展》可能對北方漫畫的直接影響更大,幾屆延續下來才會對國內漫畫最火的上海、廣州等城市影響更大。現在看上海漫畫產業化進程較快,他們的《卡通王》雜志已有了獨立運營權。這次展覽可以說是試圖激活北京一直沉寂的漫畫市場,因為這樣大型的展覽就像一個行業的標志物,會帶進很多商業投入。雖然在最初的投入中會「死傷無數」,但是對漫畫產業化推進肯定有好處。因為北京是政治、文化中心,因此應該是漫畫產業推進巨變的惟一出發城市。

張:希望是個好結果。

大家對中日動畫差距的評價有多種多樣,人才,技術,資金。。等等。不一而足。。
其實中日的動畫,我覺得根本就沒有什麼可比性。。新中國建立50年了。能放到檯面上的
動畫有幾個?一個《黒貓警長》一個《葫蘆娃》再加一個《大鬧天宮》這個就已經是我們動畫事業的全部代表了。。。你們覺得以這幾部動畫(而且還都是10幾年前的作品),我們就能說我們也有自己的動畫?我們的動畫也不比日本的差。。甚至要比他們好了???那不是在說笑嘛???
如果真的要找差距,希望以此來有所覺悟,以至於有所發展的話,我覺得日本動畫比中國好的原因很簡單:
他們是把動畫真正當作一個事業,一個產業來做的!而中國對待動畫的態度還只是一個教育幼兒的工具!
就是那麼簡單!如果不從觀念上扭轉過來,即使將來經濟再發達,作出的動畫依然還是現在的這個水平,最多畫的精細一點而已!
打個比方,這個就好像,你向一個貧困農村放救濟款,沒有致富觀念的農民,就是開個大會,大家把錢都分了;而有經濟頭腦的村民會大家一起討論,如果利用這筆錢來賺取更多的錢,直至走上小康。這裡面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事實上,在目前的中國,還是處於那個農民分救濟款的階段。沒有人,(也許有)打算把動畫當作一個事業來作。看看前不久的中央台的那個什麼計劃千集動畫。。fanit...根本就是在浪費錢和精力胡搞嘛!!!
事實上,我們還依然沒有看到我們的主流的社會中(當局者)有什麼改變的趨向。誠如中央台哪些沒完沒了的大頭大眼目光呆滯的動畫片!
所以中國的動畫最大問題,不是資金,(錢少也可以拍出高質量的動畫),也不是人才(中國有很多優秀的動畫人才),而是一個的觀念。。。我們的當局者,對動畫的態度問題,直接制約著動畫的發展。這個反映在動畫的製作思路,以及與之直接相關的動畫劇本寫作上。
如果主流的當局無法有所改變,那麼真正想作一些真正動畫的中國人也是無從著手的。(聽說前不久北京的首屆獨立映像節上,有部一個深圳人作的10分鍾的動畫《TALK》 獲得了一等獎。據說那個動畫是真正反應目前中國的動畫發展水平)
如果我們的所有的動畫都是本著教育人為根本出發點的時候,這個動畫在開始就已經毀了。。。而這個恰恰是我們的當局者所最願意乾的事情。。所謂的「思想把關」!
在這里,我想談談我所看到的宮崎峻的最新片《千尋》的製作花絮的觀後感。撇開吉卜力他們一絲不苟的嚴謹工作作風不談,裡面宮崎峻的一句話給我影響很深:他說,我作這個片子,就是為了那些即將10歲,或者現在是10歲,或者已經10歲的人看的。希望大家都能想起那個時候(大意如此)。他的動畫是要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嗎? 不是。。他的動畫更多的是一種回憶,一種敘述。一種對美好,純真時光的描寫。 好的動畫,感動人是在不經意間的。。。。那麼在這樣的感動中,大家也能學到什麼是真正我們需要的。。。。。。
最後,我想說一個很早很早以前看到的,我所唯一喜歡的國產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濃濃的中國特色的水墨小動畫。很短,但是很有意境。中國人自己的特色!~比起現在的國產動畫要好上百倍!
我再想如果當時我們能堅持這種中國山水似的動畫風格。好好發展,是不是就擁有有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動畫那?試想,如果三國演義,這樣的題材,用這樣的風格演繹出來,是不是更有味道那?!也許這個只是假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國產動畫,更多的是偽日似風格。什麼都不是。。。

據日本有關方面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04年,日本國內電影院上映的動漫片約為81部,日本的電視台每周播放動漫節目80多集,一年播放的動漫作品節目接近4000集。在日本所有的出版物中,漫畫讀物就佔了40%,平均每天有25本漫畫單行本問世。
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統計,2002年日本動畫片在美國的銷售額達43.6億美元,是美國進口的日本鋼鐵產品價值的三倍多。而去年,中國的動漫產業總收入也不過100億元人民幣�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外商支付的加工費。
根據中國國家廣電總局要求,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的播出應當占動畫片播出總量的60%,實際上,2004年,我國國內動畫片生產總量只有2.9萬分鍾,市場需卻在26.8萬分鍾,電視台動畫片資源嚴重不足;2005年是動畫產業進一步發展的春天,但僅有的幾個動畫頻道幾乎都出現了片荒,一部動畫片被翻來復去地播放,預示著中國動畫尚不能自給自足。

眾所周知,中日動漫的差距是十分明顯的,具體有多明顯我就不說了,說出來徒增傷悲。但是中日動漫為什麼會有如此之差距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有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由於中國漫畫起步晚造成的,誠然,中國的漫畫的確在進入商業化上要比日本晚很多,但這並不是問題之所在,中國的足球起步很早吧,中國的乒乓球起步不早吧;還有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因為中國漫畫家的畫工問題,這也不是問題的所在——《三毛流浪記》的畫風決不是像日本的卡通漫畫那樣,但是它確是經典的漫畫。我個人認為,中日動漫差距是由於中國的漫畫家對動漫的認識和態度的問題,一直以來卡通漫畫的閱讀對象都認為是4—8歲的兒童,因此看看我們市面上所有的中國卡通吧:《藍貓淘氣3000問》、《怪城》、《大頭兒子小頭爸爸》、《熊貓京京》、《封神榜》、《灰豆兒》(大概是這個名字吧)還有一些我實在是懶得記住它們的名字了,這些無疑例外的把觀眾范圍定在4—8歲上!更說明問題的是在《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引進上,對於這件事我本不想提的,但是不得不提!這是中國引進的外國漫畫的最大的敗筆!不僅配音的人物語氣、性格與原作格格不入,而且對原作的台詞、劇情枉加改編,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那些人只把EVA定為只面向青少年的卡通。因此原作中對生活,對自我存在,對人際之間的那些深刻的思考避而不談,只把EVA中的戰斗一格不少的放了出來。再看看國人漫畫家顏開畫的《雪椰》這可以說是中國漫畫的成功的代表作了,雖然有人認為顏開的畫風極像日本的漫畫,沒有中國的特色,但是我要問,什麼才是中國自己的特色?特色這玩意這是個很抽象的東西,甚至是很不實際的東西。為了「與別人不一樣而不一樣」和「因為不一樣而受人喜歡」是不同的,現在的中國漫畫的愛好者除了孩子還有什麼,而現在中國的動漫作家還為了他國的孩子喜歡而沾沾自喜,慚愧啊。另外一個影響中國動漫的則是中國動漫製作者對動漫製作的態度問題了。中國的漫畫倒還算不錯,但中國動畫製作上就十分的明顯了。中國現在的動畫還存在著遠近的大小比例不一致(如《藍貓淘氣3000問》),顏色前後不一致甚至溢出邊框(如《灰豆兒》)等低級的錯誤,這些問題只要在監制過程中很容易就能發現。當我第一次看我國和加拿大合作的《鴨子偵探》,雖然從畫風上一眼就能認出是中國作品(前面說到的中國特色頗有收效),但在整部影片中卻沒有一處類似的毛病,甚至我敢說那是一部很好的動畫,於是我懷疑它是否是國產動畫,但監制中的外國人名似乎可以給我一個答案。沒有國外朋友的監督的話,那麼《寶蓮燈》的成功說明了什麼?中國是可以出好游戲的,但是就是要看製作者的工作態度。
再說說日本的動漫,詳細的介紹就免了,大家知道的可能比我還多。我要說的是日本人對動漫的認識和態度。日本的動畫有專門的聲優——我們也有,但是寥寥無幾;日本有專業製作動漫的工作室——我們也有,但規模、人員上都不如日本(經費問題很嚴重);日本的漫畫家有很多,而且許多孩子也都志願做一名漫畫家、日本有完整的動漫運作體系——我們也……。
總的來說,中國與日本的動漫差距是顯而易見的,拋開這個那個的外界原因,中日動漫的差距就是對動漫認識、態度上的差距,想想我們現在還在為看動漫會不會影響學習而爭論,又怎麼能讓我們的動漫有所發展呢?

這是我以前做研究的時候的資料,相關網址忘了。

⑨ 《玲瓏》講述什麼

《玲瓏》主要講述了在一塊神秘未知,名為「宿川」的大陸上,流傳著許多神話時代的美麗傳說。一場天降浩劫,導致眾神隕落,宿川進入了分裂的混亂紀元。

《玲瓏》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o-m6DKDykyqqPPlD5Y4p_w

?pwd=57df 提取碼:57df

在一塊神秘未知,名為「宿川」的大陸上,流傳著許多神話時代的美麗傳說。一場天降浩劫,導致眾神隕落,宿川進入了分裂的混亂紀元。多年後,少年君主元一即位,誓要結束亂世。元一認為混亂之源是神靈的隕落,他微服逃離皇城,找到了蘊藏神靈之力的少女玲瓏。玲瓏與父親火屠辛在偏遠的村落中相依為命,雖然幼年喪母,但獨立優秀。在元一的請求下,火屠辛同玲瓏、元一一起離開村落,踏上拯救宿川的冒險之旅。邪惡永遠無法匹敵正義,玲瓏父女和他們的朋友們,最終擊敗了邪惡的力量,帶領宿川走向了美好的新時代。

⑩ 簡要介紹 中國動漫

20世紀40年代:中國動畫第一部長片《鐵扇公主》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
[編輯本段]回眸中國動畫八十年
中國動畫曾無比地輝煌過,這也證明中國動畫是有實力的,有適合它發展的藝術規律。對中國動畫發展脈絡有一個了解,對今天的動畫創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從中借鑒吸收優良傳統,又可發現總結中國動畫的不足之處,找到一條在新的社會發展時期的發展道路。
要說中國動畫,其實歷史實在不短了,大夥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見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聲動畫《威利汽船》。而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是誕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動畫誕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經有80年的歷程了。
1926年——1949年的中國動畫
要說中國動畫的起源,就必須提到萬氏四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嘿,要說真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啊,這萬氏兄弟都是從小熱愛繪畫。在1919年,他們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來》等幾部美國動畫,從此是一發而不可收,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製作動畫的嘗試中。咱們開始提到的《大鬧畫室》,就是他們1926年製作的。在那之後,他們又製作了多部動畫,其中還有一部也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就是1935年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不過,這些動畫都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亞洲甚至世界都產生了影響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這部動畫光膠片就有9700英尺長,放映時間長達80分鍾,天哪,一秒24幀,80分鍾……,即使現在,做這么長的動畫,要花費的人力和物力也是當可觀的,更何況是那個戰亂的時期,唉,我們對萬氏兄弟真是又崇拜,又感激啊——另外要說的就是,萬氏兄弟的這些動畫,都加入了咱們中國的美術元素,比如工筆畫、水墨畫,在我國,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動畫片,更多人說的都是「美術片」,就是因為那個時期的動畫,都是通過剪紙、木偶、皮影、繪畫等獨特的手法製作的電影,具有濃厚的藝術美感——唉,其實,這動畫片,從開始,就不是只做給孩子看的啊。總而言之,咱們中國動畫的起步,其實一點也不晚,那時甚至在亞洲都是比較先進的。特別是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在亞洲產生了極大的轟動,就連日本動畫巨人手冢治蟲,當年都是受到《鐵扇公主》的影響才開始決定投身動畫的!
1950年——1977年的中國動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的動畫片,也就是通常說的美術片,迎來了第一個高潮,可以說是黃金時期啊——除了萬氏兄弟投入了新中國的動畫製作,一大批技術和藝術方面的人才也在這個時候涌現出來。咱們先給大家說說咱們中國動畫另外的幾個第一:1953年,我們拍攝出了中國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在1954年的木偶片《小梅的夢》里,真人和木偶第一次同時出現在了一部片子里。而1956年的木偶片《神筆》,在國際上獲得了兒童娛樂片一等獎,這是中國美術片第一次在國際上獲獎。到1955年,第一部彩色動畫片《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問世,1958年,出現了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這為我國的美術片增加了一個新的品種。之後,在1960年,令全世界驚嘆的「水墨動畫」橫空出世啦。代表作品就是《小蝌蚪找媽媽》還有《牧笛》,這兩部動畫都在國外獲得了極高的評價,而且獲得了多個國內外獎項。值得一提的是,《小蝌蚪找媽媽》使用的可是齊白石大師的原畫,而《牧笛》里的水牛,那也是李可染大師的作品,你想想,這樣的兩部動畫,能不藝術嗎?最後隆重介紹的,就是中國動畫的巔峰之作——《大鬧天宮》,這部動畫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由萬氏兄弟中的萬籟鳴導演的,片長長達120分鍾,分上下兩集。這部片子的製作,在當時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那可真是要錢給錢,要人有人啊——這么下本兒,結果當然錯不了,這部片子在倫敦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影片獎。現在已發行到了40多個國家和地區。看看,這優美凝練的人物造型,行雲流水的動作設計,還有戲曲音樂的完美結合,充滿浪漫想像的細節處理,啊,真不愧是中國動畫的頂峰啊……另外,這個時期著名的動畫還有《小鯉魚跳龍門》,《驕傲的將軍》,《漁童》、《孔雀公主》等等等等……估計大夥都記得「漁童」里那個大鼻子洋人吧?但是,文革的十年動亂,使黃金時期的中國動畫落進了低谷,雖然後期也出了幾部作品,但題材比較受限制。而且,這段時期對中國動畫造成的最大沖擊,是對人才的摧殘,這場劫難使中國動畫在未來的發展,整整缺失了一代人……甚至可以推測,現在動畫的低潮狀態,除了受外來動畫的影響,也有那個時候造成的人才缺失的原因。
1977年——1985年的中國動畫
文革之後,中國動畫又迎來了一個復興時期,被稱為中國動畫的白銀時代。在這個新的創作高潮時期,我們的動畫製作,不但數量上增加很快,而且形式和題材也不斷的創新,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動畫片《哪吒鬧海》。《哪吒鬧海》是一部大型的寬銀幕動畫,故事情節呢,眾所周知,是根據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改編的。在動畫里,哪吒不畏強權,勇斗龍王的氣魄讓人痛快,而結局處,哪吒看到生靈塗炭,引劍自刎的場面,讓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除了它之外,像充滿智慧的《阿凡提》,簡潔幽默的《三個和尚》,還有水墨動畫《鹿鈴》,風格古雅的《南郭先生》,毛茸茸的剪紙片《猴子撈月》,水墨風格剪紙片《鷸蚌相爭》,幽默有哲理的《嶗山道士》,還有《孔雀的焰火》、《小熊貓學木匠》《假如我是武松》《天書奇譚》《除夕的故事》《水鹿》《女媧補天》,還有優美感人的《雪孩子》都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1985年——1995年的中國動畫
時光機進入了85年,在85年到95年這十年間,也是80後接觸國產動畫最多的時間,這十年,應該說是咱們中國動畫的一個轉折時期,可惜不是好的轉折。這段時間呢,咱們的國產動畫也出現了一些好作品,這裡面,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些動畫系列片,比如《葫蘆兄弟》,這部動畫不論情節、色彩,還有明顯的中國風格,都給80後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啊。另外還有《邋遢大王奇遇記》、《舒克和貝塔》,到現在還是經典。這段時間的單集動畫里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情》和《不射之射》,這些動畫就不像剛才那些系列片普及面那麼廣了……這些非著名的優秀動畫里,《山水情》在國內外獲得了多項大獎,但是,它也被稱為中國水墨動畫的絕唱,因為這個時候,這種精工細作的電影動畫已經開始走向衰落,慢慢地開始走向了後來的學院派,而產業化模式製作的外國動畫片已經開始沖擊國產動畫市場。從85年開始,有很多中外合資的動畫公司進入了中國,大批動畫人才都被這些公司挖角了。而相對的,還有很多外國動畫卻在這個時候低價賣入了中國市場。《變形金剛》、《花仙子》、《OZ國歷險記》《鐵臂阿童木》,這些動畫大多題材新穎,想像奇特,色彩鮮明,受到了中國觀眾的歡迎——
1995年——1995年的中國動畫
說起這95年以後的動畫,唉,確實很難讓人驕傲啊,這段時間里,國產動畫開始有了粗製濫造,內容幼稚這些問題,而相比之下,進口動畫可以說是勢不可擋啊,什麼聖鬥士、忍者神龜、加上後來網路的發達,國外的動畫幾乎可以同步地進入國內——在這種四面楚歌的形勢下,我們的國產動畫也開始了反思。這里有幾部片子值得一提。首先是1999年的《寶蓮燈》,製作這部動畫用了4年,投資1200萬,它的特點是製作方式與國際接軌,並且,大量的使用了二維動畫和三維動畫結合,這在當時的中國還是創舉。另外它面向的觀眾年齡,也比同時期其它的動畫提高了,比如邀請了徐帆、姜文、陳佩斯這些名人為動畫配音,還有李玟、張信哲、劉歡為它演唱主題歌,製作非常大氣,獲得了很好的市場收益。但這部動畫也有缺點,比如有模仿美國動畫的痕跡,還有,它內容的定位仍然有低齡的嫌疑。另外一部應該提到的動畫就是2002年的《我為歌狂》,這部動畫在當時可是被動漫迷們看成是中國動畫的希望啊,因為它的定位是一部青春題材動畫,不管人物設計,還是劇情設定,都非常時尚,甚至有點叛逆。但是,轟轟烈烈的前期宣傳過後,好像卻沒什麼動靜了,這部片子沒有真的大紅大紫的原因,就是大家看到的動畫成品,並沒有達到想像中的水平,很多地方都顯得很不精細,好多不該用Q版的地方莫名其妙地用了Q版人物,這讓動漫迷們都非常失望。先別失望得太早,因為我們並沒有停止嘗試,這些年,動漫愛好者的熱情、努力,加上國家的重視和支持,使得越來越多的動漫產業基地和動畫公司在國內建立起來,這些公司也製作出了大量精美的動畫片作品。而且這其中,仍然有很多人在堅持進行青少年動畫的嘗試,比如動畫《隋唐英雄傳》,電影動畫《梁祝》、我們之前介紹的《雨石》、《風雲決》也都是很優秀的作品。通過五天的回顧,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動畫雖然有低潮期,但還是復興起來了,我們並不缺少技術,也不匱乏藝術,我們完全有能力做到世界一流水平。所以,讓我們,動畫製作者和動畫愛好者,共同相信,中國動畫一定會迎來它再一次的輝煌。
[編輯本段]一、艱難的創始期
談到中國動畫,不能不提及萬氏兄弟(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萬滌寰),他們可謂中國動畫片的鼻祖。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他們於1926年攝制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揭開了中國動畫史的一頁。緊接著在1930年又攝制出《紙人搗亂記》。此後,萬氏兄弟便不辭勞苦、堅持不懈地致力於中國動畫的創作。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和左翼文化運動的影響下,萬氏兄弟拍攝了大量的抗日作品如《血錢》、《航空救國》、《民族痛史》、《新潮》,和提倡國貨的《國貨年》、《漏洞》,以及一些兒童寓言片《鼠與蛙》、《飛來禍》、《龜兔賽跑》等20餘部黑白動畫短片。直至20世紀40年代,萬氏兄弟創作了第一部中國動畫長片《鐵扇公主》,發行到東南亞和日本地區,並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為中國動畫走向國際作了很好的鋪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萬氏兄弟被迫中斷了動畫創作。而以錢家駿為中心的當時的一批動畫人也繪制了以抗日為內容的動畫短片《農家樂》,隨後又繪制兩部短片。中國動畫片在創作初期就時刻與時代氣息緊密相聯。同時最早一批的動畫人也顯示了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具有強烈的民族使命感。
[編輯本段]二、民族風格的探尋之路
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動畫片開始了它更為廣闊的發展。早在1947年,人民藝術家陳波兒和日本動畫專家方明(持永只仁)等創作了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和動畫片《瓮中捉鱉》。他們在人員不足、設備簡陋的艱難條件下完成攝制工作,為新中國動畫片的發展揭開了序幕。
中國的動畫片在此後的發展中便自覺開始了民族風格的道路的探尋,這是時代和世界環境使然。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建立,特偉任廠長,此時中國動畫人已發展到兩百多人。有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錢家駿、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馬國良、包蕾等一大批著名藝術家、文學家先後加入到這一行列當中,為中國的動畫事業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建國初期是中國動畫片蹣跚學步的時期,中國動畫人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動畫技術和藝術,主要是蘇聯和南斯拉夫,在動畫技藝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時在動畫風格上不免受到這些國家動畫的影響,如《小貓釣魚》(1952)、《小梅的夢》(1954)、《野外的遭遇》(1955)等影片便留有蘇聯動畫的影子。特別是1956年《烏鴉為什麼是黑的》在國際動畫節上獲獎,令人沮喪的是與會者以為這部影片是蘇聯的影片。這個誤會使中國動畫人深刻意識到:「對他國動畫亦步亦趨的模仿是不會利於中國動畫電影發展的。」 只能導致中國動畫的消減。「只有搞民族化,才是中國動畫電影的出路。」 其實中國早期的動畫電影也有這個傾向,萬氏兄弟的《紙人搗亂記》便是模仿美國的動畫製作,追求的是逗樂搞笑,僅是一部簡單的噱頭鬧劇而已。事實上這也是動畫娛樂本性體現,影片給人們以娛樂消遣,才會有觀眾,才會有市場。同時它在人物的造型設計上仍具有民族特點。
在1957年,上海美術電影廠廠長特偉提出了「探民族風格之路」的口號,從此開始了中國動畫的民族風格建設。中國動畫藝術家從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當中汲取營養,為己所用,力求表現出中國獨有的風格,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在動畫片《驕傲的將軍》當中,民族特色十足,將軍的京劇臉譜化便借鑒了京戲人物造型,在動作的設計上也採取了京戲的風格。影片的背景音樂恰到好處地運用民樂,在將軍彷徨無助時,琵琶古曲「十面埋伏」響起,畫面與音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烘雲托月的效果。這部僅30分鍾的動畫片充溢著濃郁的民族化氣息,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對當時的民族化探索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同時,中國的動畫藝術家們積極地致力於新的動畫藝術手法的探索和動畫技藝的提高。在發展中國動畫的一大片種木偶動畫時,著名的木偶片導演靳夕、錢遠達,曾在20世紀50年代遠赴捷克學習,師從德恩卡。靳夕的第一部代表作《孔雀公主》,故事情節動人。後來,靳夕拍攝的《誰唱的最好》在技術上非常完美,但在意識形態上卻受到了局限。當時的文藝政策較為教條,由於過分強調了「政治掛帥」、「革命傳統」、「主題至上」,限制了木偶片的進一步發展。錢家駿在1957年導演的《拔蘿卜》和1958年導演的《古博士的新發現》就注意開掘動畫片的童趣、童心。在1958年中國動畫人研製了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中國動畫增添一個新品種且富有鮮明的民間藝術特色。接著又拍攝了剪紙動畫《漁童》(1959)、《濟公鬥蟋蟀》、《金色的海螺》(1963)等影片,吸收了中國皮影戲和民間窗花的藝術特色,將動畫形象塑造得生動豐滿,也使中國的民間傳統藝術得到發揚。到了20世紀80年代,剪紙片技術日益成熟,在此基礎上,美影廠又研製成功剪紙「拉毛」新工藝,拍出了水墨風格的剪紙片《鷸蚌相爭》,該片榮獲第十三屆柏林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第六屆薩格勒布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多倫多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和文化部1984年度優秀美術片獎。1985年出品的《草人》也獲得好評,在日本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電影節獲兒童片一等獎和國內文化部1985年度優秀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二等獎。這一片種在國際國內都得到認可,且受到廣大觀眾歡迎。此外,在1960年又攝制了折紙動畫《聰明的鴨子》,情趣盎然,活潑生動。同一時期又發明創造了水墨動畫片,可謂是最具中國風格的動畫片,它將中國的水墨畫與動畫電影相結合,使中國特有的筆墨情趣完美地再現於銀幕,形成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風格,震驚了整個世界影壇。《小蝌蚪找媽媽》(1960)、《牧笛》(1964)可以說是其中的代表作。富於韻律的畫面、詩的意境,給人以美的享受,動畫藝術也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
此時的動畫創作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說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是中國動畫的一個高潮。也是民族風格成熟的階段。動畫片《大鬧天宮》上下集(1961、1964)在造型、設景、用色等方面借鑒了古代繪畫、廟堂藝術、民間年畫的特色,又將中國傳統戲曲的表演藝術融入,描述了家喻戶曉的孫悟空,使這一形象躍然銀幕,化無形為有形,「挖掘各種藝術表現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國外評論說:「《大鬧天宮》不但具有一般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式的美術片所做不到的,即它完全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是動畫片的真正傑作。」
中國動畫片所達到的藝術水準不僅得到國際的首肯,而且使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深入到世界民眾當中去。中國動畫片因為它獨到的民族特色而獨立於世界動畫之林,散發著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中國動畫片在海內外獲得越來越高的聲譽。
可是由於「文革」的影響,中國的動畫事業受到了阻礙,發展緩慢。「文革」結束後,百花開放,我國的動畫事業也迎來了它的第二個春天。中國的動畫人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動畫創作當中,秉承以往的「民族風格」的道路,在題材內容、藝術形式和製作技巧等方面,進行新的開拓,並取得可喜的成績。同時由於實行開放政策,擴大對外交流,中國的動畫業也更多地與國際接軌,呼吸更多的新鮮空氣,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
1979年中國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問世,這部被譽為「色彩鮮艷、風格雅緻、想像豐富」的作品,深受國內外好評。民族風格在它的身上的到了很好的延續。動畫片《三個和尚》是繼承了傳統的藝術形式,又吸收了外國現代的表現手法,在發展民族風格中做了一次新的嘗試。動畫片《雪孩子》畫面優美富有詩意;《南郭先生》表現了漢代的藝術風格、格調古雅;《火童》結合了裝飾性造型和民族藝術特點。同一時期的影片中,還有《兩只小孔雀》、《畫廊一夜》、《狐狸打獵人》、《好貓咪咪》、《愚人買鞋》、《黑公雞》、《小鴨呷呷》、《人參果》、《淘氣的金絲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書奇譚》、《兔送信》、《三十六個字》等也延續這一創作思想。1984年的大型動畫片《金猴降妖》,又一次將孫悟空搬上了動畫銀幕,塑造了一個感人的孫悟空形象;在表現手法上通過將傳統的民族風格和抽象繪畫的手法和現代音樂融合,探索民族藝術的新發展。動畫片《夾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畫的古樸風格。剪紙片《草人》模擬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形式。此外,《女媧補天》,《搶枕頭》、《海力布》、《水鹿》、《大掃除》、《網》、《偷東西的驢》、《巫婆、鱷魚和小姑娘》等,也都富於民族風情。
[編輯本段]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的新發展
在動畫發展到20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動畫創作相對於世界動畫發展出現緩慢趨勢。在美國動畫和日本動畫的沖擊下,同時也由於缺乏市場化操作,動畫的回收相對較慢,中國動畫以往是純國家投資,私人不願投資,從而導致動畫者的流失和中國動畫業的發展緩慢。中國動畫要改變以往的操作方式。為重振國產動畫,美影廠歷時四年攝制了動畫片《寶蓮燈》,這是中國迄今投資最大的一部影院動畫長片,故事取材於中國的民間傳說,在畫面、人物造型上都精心設計,音樂製作極為考究,同時現代高科技的運用也為影片增色不少,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時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馬可波羅回香都》、《哎喲,媽媽》等一批優良的動畫片誕生,給動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動畫片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
綜觀中國動畫這幾十年的發展,可以看到中國動畫始終致力於一條本國特色的道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世界動畫的大潮中也未放棄這一宗旨。動畫片中洋溢著活潑清新的氣息,給人以美的啟迪。同時又十分注重教化意義,在動畫片的創作中秉承「寓教於樂」,使動畫片不致流於膚淺的純娛樂搞笑。中國動畫片經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營建了一個動畫王國。
中國第一部剪紙片
1958年萬古蟾導演我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為美術影片增添了一個新品種。
中國第一部動畫片
1926年,萬氏兄弟克服了資金、場地、資料等多方面的困難,終於研製成功了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它也是中國美術片的開始。
國產動畫步入21世紀所存在的問題: 國產動畫得不到國人支持
原因
(一) 國產動畫被國人認為「單純」、「幼稚」、「無聊」,國產動畫教育青少年怎麼做人的,十分純潔,相對適合低年齡兒童,定位過底,跟不上時代潮流。相比之下國外動漫更受到國人的歡迎。
(二)中國動畫相對國外較為粗糙,一直被識為動畫而不是動漫。配音缺少優秀的聲優。
(三)國家對國產動畫保護過嚴, 缺少真正的發展政策。
(四)國產動漫缺少創意,無法真正其到教育的作用。
(五)動畫製作沒有商業化、市場化,無法真正得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