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漫動畫 » 不周山一詞來自哪個動漫
擴展閱讀
法律知識講座的策劃書 2024-11-18 10:04:18

不周山一詞來自哪個動漫

發布時間: 2023-01-07 05:45:08

『壹』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山海經》中的「不周山」指的是昆侖山西北部的帕米爾。

不周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意思是在西北海以外,大荒的一個角落,有座山斷裂而合不攏,名叫不周山,有兩頭黃色的野獸守護著它。

楚國大詩人屈原在他的不朽著作《離騷》中就有「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意思是經過不周山向左轉去啊,我的目的地已指定西海。

同期成書的《淮南子·天文訓》則對不周山之「不周」,作了更為神奇的描述:「昔共工與顓瑣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意思是從前,共工與顓頊爭奪部落首領,共工在大戰中慘敗,共工憤怒地用頭撞擊不周山,支撐著天的柱子折斷了,拴系著大地的繩索也斷了。結果天向西北方向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動了;大地的東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積水泥沙都朝東南角流去了。

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這個不周山即今日昆侖山西北部的帕米爾。

(1)不周山一詞來自哪個動漫擴展閱讀:

「不周山」相關故事:

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之後,水神共工一向與火神祝融不合,他向火神發動進攻。擔當先鋒的大將相柳、浮游,猛撲火神祝融氏居住的光明宮,把光明宮四周長年不熄的神火弄滅了。大地頓時一片漆黑。火神祝融駕著遍身冒著烈焰的火龍出來迎戰。

所到之處,雲霧廓清,雨水齊收;黑暗悄悄退去,大地重現光明。水神共工惱羞成怒,命令相柳和浮游將三江五海的水汲上來,往祝融他們那裡傾去。剎時間長空中濁浪飛瀉,黑濤翻騰,白雲被淹沒,神火又被澆熄了。

可是大水一退,神火又燒了起來,加上祝融請來風神幫忙,風助火威,火乘風勢,熾熾烈烈地直撲共工。共工他們想留住大水來御火,可是水瀉千里,哪裡留得住。火焰又長舌般地卷來,共工他們被燒得焦頭爛額,東倒西歪。共工率領水軍且戰且退,逃回大海。

他滿以為祝融遇到大水,肯定會知難而退。因此立在水宮,得意起來。不料祝融這次下了必勝的決心,他全速追擊。火龍所到之處,海水不由滾滾向兩旁翻轉,讓開了一條大路。祝融直逼水宮,水神共工他們只好硬著頭皮出來迎戰。代表光明的火神祝融獲得了全勝。

浮游活活氣死,相柳逃之夭夭,共工心力交瘁,無法再戰,狼狽地向天邊逃去。共工一直逃到不周山,回頭一看,追兵已近。共工又羞又憤,就一頭向山腰撞去,「嘩啦啦」一聲巨響,不周山竟給共工撞折了。不周山一倒,大災難降臨了。

原來不周山是根撐天的大柱,柱子一斷,半邊天空就坍塌下來,露出石骨嶙峋的大窟窿,頓時天河傾瀉,洪水泛濫。著名的「水火不相容」典故即源於這場大戰。

『貳』 為什麼這座山叫『不周山』有什麼特別用意嗎

不周山為古代傳說中的山名,最早見於《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負子。」據王逸注《離騷》,高周注《淮南子·道原訓》均考不周山在昆侖山西北。這個不周山即今日昆侖山西北部的帕米爾。相傳不周山是人界唯一能夠到達天界的路徑,只可惜不周山終年寒冷,長年飄雪,非凡夫俗子所能徒步到達。也在游戲中作為名稱來使用。
不周山
不,表否定;周,周全,完整;山,高於地平面的自然隆起。不周山,就是不完整的山。這山一有名字,就不完整。共工氏怒觸不周山,怒觸的時候,這山就叫不周了。
編輯本段2 上古傳說

不周山因何命名,是否與「周山」對立存在,不得而知。但是不周山象徵著不完整、災難。或者說,它本身就是不完整、災難的集合體。 這個神秘的不周山在什麼地方,今天的人不知道。因此,所有的山都成了不周山,人對土地產生了泛敬畏。在農村,有一詞名為:動土。動土,是有著極嚴格的講究。什麼時候動、什麼季節動、什麼年份動,都有嚴格要求。農村裡每要動土,總要請教陰陽風水先生。一旦動錯了,就不得了,最主要的表現是腰、腿疼。

共工怒觸不周山,據傳說,顓頊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 共工怒觸不周山
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地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傾項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但是顓頊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么一條律令就是他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已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 與顓頊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他的坐騎是兩條龍。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蓄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 共工有個兒子叫後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的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把下窪地墊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以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顓頊利用鬼神的說法,煽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的當,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霧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後土在上",就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叄』 傳說中的不周山在哪裡,不周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很多人小時候我都學過《共工怒觸不周山》這篇文章。所以說很多人對於不周山這座山是否真正存在以及它在哪裡都很好奇。下面我們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不周山這個名字的由來。在《山海經》當中關於不周山的記錄這樣寫道,山海經說不周山是一座地處非常偏遠的山,在十分遙遠的海外。而且不周山這座山非常荒蕪,可謂是寸草不生,而且不周山的山體有缺少一角,故此取名為不周山。
當然《山海經》中很多東西的描寫都是我們現在無法解釋的,我們也不知道究竟是否是真的存在,還是古人想像中編寫出來的。所以說到現在關於不周山具體的位置以及不周山是否存在,都沒有一個十分確定的說法。想來這個答案也許在將來的某一天可能會被人們解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