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同學友情 » 怎麼調動同學們的動力
擴展閱讀
歌詞無論經過多少時間 2025-02-24 14:38:28

怎麼調動同學們的動力

發布時間: 2025-02-24 11:30:57

A. 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一、 進行情感交流,增強學習興趣 ,激發學習動機。
「感人心者莫先乎於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那麼學生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喜愛你所教的學科上了,達到好的效果。
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的另一個方面是:教師通過學科的故事等,來讓學生了解學科的發展、演變及其作用。起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之以悟,導之以行」的作用。
要通過參與式的交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能夠為自己行為負責的人。教師的角色作用在於引導學生,選擇有用的信息,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同時,營造師生共同學習、探索和研究問題的環境氛圍,建立對話式、互動式、融合式的教學模式,正在成為教師從業的必備素質。
二、創設問題情境,實施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習動機。
啟發式教學與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相比,具有極大的優越性。而要想實施啟發式教學,關鍵在於創設問題情境。所謂問題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學習情境。簡言之,問題情境就是一種適度的疑難情境。作業難度是構成問題情境的重要因素。
在現實的學習活動中,存在著兩類學習者,即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敗者。由於絕大部分大學生屬於追求成功的學習者,因此我們主要探討如何到達成功。當問題的難度系數為很低時,學生的學習動機一般;當問題的難度系數為很高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弱;當問題的難度系數適中時,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強。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僅僅讓學生簡單地重復已經學過的東西,或者是去學習力不能及的過難的東西,學生都不會感興趣。只有在學習那些「半生不熟」、「似懂非懂」、「似會非會」的東西時,學生才感興趣而迫切希望掌握它。因此,能否成為問題情境,主要看學習任務與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適合度如何。如果完全適合(太易)或完全不適合(太難),均不能構成問題情境;只有在既適應又不適應(中等難度)的情況下,才能構成問題情境。
那麼,教師應怎樣去創設難度適宜的問題情境呢?要想創設問題情境,首先要求教師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結構,了解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此外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狀態,使新的學習內容與學生已有發展水平構成一個適當的跨度。這樣,才能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它既可以用教師設問的方式提出,也可用作業的方式提出;它既可以從新舊教材的聯系方面引進,也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經驗引進。
三、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動機。
多媒體的發展體現了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需要,優化教學環境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優化教學環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根據由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通過直觀手段以圖象、動畫、影象、聲音等多種媒體來反映事物本質,逼真地表現事物的存在和動態變化,吸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誘發學生思維,達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目的。
四、正確、妥善組織競賽,激發學習動機。
雖然大量研究表明,競爭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存在一定的消極影響,但完全取消競爭也是不現實的,關鍵是如何正確使用競爭手段。學習競賽以競賽中的名次或勝負為誘因,可以滿足學生的附屬和自我提高的需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影響其學習效果。當然,學習競賽對於不同水平的學習者的影響不同。對於成績中上的學生影響最大,因為這種人通過努力可以不斷提高名次。而對成績極優或極差者,學習競賽的影響甚微。因為優等生每次都取得好名次,從而認為自己無須努力也能成功,故激勵作用不大;而差等生從來沒取得過好名次,認為自己根本沒有成功的希望,故競賽對他們也沒有什麼作用。並且,學習競賽往往是對不合作的一種無形的鼓勵,不利於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的建立。總之,學習競賽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我們既不能簡單的全盤肯定,也不能簡單的全盤否定。如果在競賽中不注意思想教育,把競賽僅作為激勵學生個人自尊心與榮譽感的措施,勢必會產生消極影響;相反,如果能在競賽中結合思想教育,使競賽成為激勵學生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的手段,則是可取的。當然,要想發揮其積極作用,在競賽標准上應體現出鼓勵進步和團結互助,盡量多用集體或小組競賽,而少用個人競賽,並鼓勵學生開展「自我競賽」。這樣,有利於使先進更先進,後進變先進,團結友愛向前進;有利於防止自卑心理、驕傲情緒和個人主義等不良傾向。
五、利用外界誘因,強化學習動機。
在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還應注意到高漲的學習動機是不穩定的,它會因不同的情況而發生變化。那麼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後還要強化學習動機。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使學生知道自己的學習結果,會對學習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學生知道自己的進度、成績,可以增強學習動機,提高學習熱情;同時,通過反饋,能看到自己的錯誤與不足,不僅知道該從哪方面努力,還能激發克服困難、力求成功的動機。
教師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行為,表揚、鼓勵比批評、指責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表揚與批評都要根據具體情況及學生的個性而有針對性地採用。如對較優秀的學生,適當的批評可能會更有效,而對一貫受訓的學生,贊許則更有顯著作用。對自信心差的學生則應多鼓勵、表揚,而對過於自負的學生,則應提出更多的要求。
總之,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方式和手段多種多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哪種教學手段、哪種教學設備,這一切都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只要教師們有效地利用上述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就有可能學得積極主動,並學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