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實施課堂有效提問,教師該注意什麼
一、課堂有效提問應注意的問題一是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難易程度以多數學生經過思考之後能正確答出為宜。若問題難度較大,可先安排學生討論,然後再要求作答。切忌設計那些不經思考便能回答的無效問題。問題題意應該明確、具體,且范圍不能過大,用詞要准確,以避免學生產生誤解和疑惑。
二是充分估計學生:對每一個問題要估計出哪些學生能正確回答,哪些學生經過提示、幫助才能正確回答,哪些學生回答確有困難,會出現怎樣的錯誤答案,並應做好相應對策。
三是正確誘導學生:在學生作答時,教師要集中注意力,敏銳地捕捉學生不確切的表述,並給予及時糾正。對答案錯誤和思維方法的欠缺,要通過誘導的方式給予啟發,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形成正確答案。
四是恰當選擇對象:教師提問後要善於察顏觀色,根據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特別要調動學習有困難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五是面向全體學生:一般情況下,每節課的提問應盡量涉及全班所有學生。應讓大部分學生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教師要調動全體學生參與,避免老是由相同的幾個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要注意以各種方式提問,以適合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教師不能因學生成績的差異而忽視部分學生,也不能因個人習慣而無意識遺忘成績較差的學生。
六是提問應具有探究性: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所提問題應有一定的探究性。通過問題的設置,引導學生多角度、多途徑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和靈活性。在學生解答完自己提出的問題後,教師還應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賦有探究性的空間,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一步去探究。如「為什麼」、「能舉個例子加以解釋嗎?」、「你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等等。以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度思考,使學生認識到思維的過程和答案同樣重要。
七是提問反饋的及時性:有的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對錯與否,不作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叫學生如墜雲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在學生經過思考、回答後,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或必要的引導。
八是要端正提問態度:切忌利用提問懲罰學生、譏諷學生 二、教學提問藝術的基本原則與要求 (一) 精心設計,注意目的性 課堂教學提問不應是隨意的,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中心來進行。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內容與形式,所提內容應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種多樣,否則就會偏離課堂教學中心,達不到提問應有的效果。 (二) 難易適度,注意科學性 提問前,教師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學生。要掌握准提問的難易程度,既不能讓學生答不出,也不能簡單的答"對"與"不對",要使學生"跳一跳才摸得著"。難度過大的問題要注意設計鋪墊性提問。 (三) 新穎別致,注意趣味性 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內容的新穎別致,使學生聽後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積極思考。一些學生熟知的內容,要注意變換角度,使學生聽後有新鮮感。 (四) 循循善誘,注意啟發性 啟發性使課堂提問的靈魂。缺少啟發性的提問,是蹩腳的提問。《學記》中指出"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不善問者反之。"不僅要善問,還要善待問。善待問者,"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可見,不論是提出問題,還是解答問題,既要認真仔細,又要隨機應變。最後還要做好小結,給提出的問題以明確的結論。為此要避免那種不分巨細、處處皆問的做法。要盡量避免單純的判斷形提問(如"對不對"、"是不是"等),多用疑問性提問,還要注意運用發散性提問、開拓性提問,使學生在提問中受到啟迪。 (五) 因勢利導,注意靈活性 課堂教學是千變萬化的。學生答問中也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如答非所問,或乾脆答不出等。因而教師在提問時要注意運用教育機智,根據變化了的情況,有針對性地發問。不能不顧課堂情況的變化生硬的照搬照用課前設計好的問題,也不能在學生答不出時一個勁的追問學生。要多運用疏導形提問、鋪墊性提問,以適應變化了的情況。 (六) 正確評價,注意鼓勵性 學生答完問題,教師要給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時要指出不足,指出希望。切不可對答錯的同學白眼相待、諷刺挖苦,也不能無原則的贊美。教師應給每個學生以成功的體驗,又指明努力的方向。 (七) 面向全體,注意廣泛性 教師提問應面向全體學生,然後根據教學目的、要求與問題的難易程度,有目的地選擇提問對象。這樣可以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加思維活動,促使每一個學生用心回答問題。現在有不少教師往往愛提問少數"尖子"學生,而對那些學習較差的學生,總是怕他們答不出、答不準確而避開他們。這就使大部分學生在教師提問時不是積極參與,而是消極等待,甚至把自己當作局外人,最終導致他們思維能力愈來愈差,學習成績每況愈下。因此,教師在提問個別同學時,也應該注意讓其他同學認真聽。如有經驗的教師常這樣說:"現在請某某同學來回答,其他同學注意聽他們回答得對不對,然後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就照顧到了大多數學生,使回答的、旁聽的都積極動腦。 (八) 因材施問,注意針對性 課堂提問時要考慮提問內容的難易,事先要根據提問對象的年齡、性格、知識基礎與能力水平來設計問題。不同的年級、專業要採取不同的提問形式。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鑒於彼此間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有差異,所提問的內容和方式也應有所區別。提問難度過大,學生思維基礎跟不上,認為反正動腦不動腦都答不出,就不願動腦;反之,學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來,也不能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作用。課堂教學時,教師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提問,但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並根據提問的難易提問不同程度的學生,還是能夠辦到的。 三、課堂提問中,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 優選問點,問在知識關鍵處 所謂問點,就是指講授教材時提出問題的切入點。一般地說,問點應選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之處,如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轉化處,以及容易產生矛盾或疑難的地方。 (二) 選准時機,問在教學當問處 時機,對於課堂提問很重要,時機選得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則效果就不大。提問的時機,從教學內容的角度來說,應選在知識的重點、難點、關鍵處;從教學的進程來說,課始,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時要及時提問,通過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課堂教學中來;課中,當學生的思維發生障礙,產生偏差,或受到思維定勢干擾時,要及時提問,以便及時排除故障,使課堂教學按計劃順利進行;課尾,當講授時間較長,學生產生麻痹、倦怠心理時,也應及時提問,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積極投入學習;從教學的靈活性來說,課堂教學千變萬化,學生回答無奇不有,教師要依據具體情況及時進行反問、疏問或追問。 (三) 掌握分寸,問在難易適中處 課堂提問要面向全體,照顧大多數,設計課堂提問時要難易適中,不能過難,只面向少數尖子生;也不能過易,連差生不動腦筋都能回答。要從大多數考慮,使大部分學生想一想都能回答得出。 (四) 注意對象,問在學生需要處 課堂教學中,由於每個學生具體情況不同,他們需要的問題也不同。作為教師,應盡量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要求,多設計一些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如要求回答"是什麼"的判別型、回答"怎麼樣"的描述型、回答"為什麼"的分析型、回答"有什麼異同"的比較型、回答"有哪些不同意見"的創造型,其中第一種主要針對差等生,二、三種針對中等生,四、五種主要用來提問優等生。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層次的提問,可使各類學生都能積極思考,各有新獲。另外,提出問題後選擇答問對象時也應注意根據不同對象區別對待。一般地說,平時舉手少者先,多次舉手而一次未得者先,欲舉不舉者,為激勵其發言,先。當然這幾先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要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掌握。 最後還應根據不同層次的提問選擇不同的提問用語,以使提問規范化,利於思考和回答。例如,知識水平的提問要用"說出"、"什麼是"、"是什麼"等,理解水平的提問要用"用你自己的話來敘述"、"請說明"等,運用水平的提問要用"舉例說明"、"運用…做…"等,分析水平的提問要用"請分析"、"請證明"、"為什麼"等,綜合水平的提問要用"請總結一下"、"綜合說明"等。提問不能模稜兩可,讓人不得要領,無法回答。 四、提問的方法要靈活 恰當地選用提問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著積極作用。教師一要掌握問的時機,抓住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去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二要掌握問的藝術,充分利用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調節自己的教學活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較常用的提問的方法有: (一)開門見山法。新課開始,學生的注意和思維都處於較鬆弛的狀態,教師應精心設計新課導入,盡可能在較短時間內,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知識上來。教師直截了當的提問在於檢查已學過的基礎知識,了解學生掌握的程度,同時也可調動學生溫故知新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我在講"發動機工作原理" 一節時,提問發動機由哪幾大部分構成?各部分的安裝關系如何,在工作過程中都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通過提問,教師能快速了解學生掌握這些知識的程度,以便加強新舊知識的聯系,很自然地進入所講內容的角色。 (二)曲問法。例如:我想了解學生在實習當中是否掌握缸蓋拆裝這一實際操作技能,就設問:缸蓋拆裝時,螺栓的擰緊沒什麼次序上的要求,由於螺栓數量較多,可根據自己的方便,隨意設定擰緊順序。故意讓學生聽到非彼即此的語氣,讓他們在旁敲側擊中開拓思路,激發興趣。這樣,有助於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 (三)層次剖析法。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層次發問,理清問題的來龍去脈。例如我在講授"氣門間隙的調整"時,設置了系列的問題,並與實際操作緊密結合。首先問什麼是氣門間隙,為什麼要有氣門間隙,氣門間隙過大或過小會有什麼後果,氣門間隙的正常值應為多少?這樣提問把氣門間隙調整的前因後果,表象本質層層理清,實現知識的遷移,從而使學生思維靈活,雙基落實,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四)綜合分析法。圍繞同一性質或類別標准提問,讓學生將相關、相似、相類的概念進行清理羅列,達到表現全貌的目的。例如在講完"發動機工作原理"一節,進行復習檢查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汽油機和柴油機的區別,設置問題:從基本結構、所用燃料、混合氣形成、著火方式、工作循環等幾個方面總結汽油機和柴油機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運用啟發式提問,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培養融會貫通的能力,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 (五)對比區別法。即將相類似構件進行比較,找出異同,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掌握。例如我在講授"潤滑系主要部件"一節時,設置了"前面我們學習了燃料供給系中的汽油濾清器的結構及工作原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機油粗濾器與汽油濾清器有什麼不同之處嗎?"這樣一問就使學生在對比中弄清楚了機油粗濾器與汽油濾清器在原理和結構上的異同,達到教學的目標。 (六)特問法。由於教學對象是技校學生,有的同學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經常出現聽課時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採用特問方式,如果發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較多,可先提出問題,接著點名回答,如果一個同學沒能說出正確答案或所說答案不完整,可接著提問其他同學,以作更正和補充。如果注意力不集中的是個別同學,可先提名,再發問。通過特問可有效進行課堂調控,充分發揮同學的參與作用。 (七)設問法。這也是教學過程中常用的提問方法。教師的本意是由自己來說清某個問題,但為引起學生的主意,故意使用提問的形式,這種形式叫設問。如:"柴油機燃料系中低壓油路的油壓是由輸油泵建立的,那麼高壓油路的壓力是由誰建立的呢?--是由高壓油泵即噴油泵建立的。用這樣的方式主要是喚醒學生的主意,而不是讓學生回答。但要注意設問不可使用過多,否則教師再提問題,學生就不注意動腦了。 (八)反問法。是一種有效的提問方法。教師首先提問,當學生回答後教師再就學生回答中的問題進行發問,這種形式叫反問。反問的目的,主要是當學生回答出現錯誤時,抓住錯誤的症結進行反問,以引起學生自我反省,及時發現錯誤,找出錯因。有時學生回答不正確,但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或堅定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教師也可進行反問。如問道:"汽油泵是由凸輪軸的哪部分驅動的?"有的同學回答:"螺旋齒輪。"老師接著問:"那機油泵呢?"如此可以加深學生印象,掌握所學知識。 (九)激問法。為鼓勵學生積極思維而進行的激勵性發問。如"發動機怠速時可燃混合氣的濃度問題,某同學說了他的答案,這樣的回答對嗎?你們怎麼看?還有別的看法嗎?" (十)疏問法。當學生回答問題一時回答不上來,或回答問題出現偏差時,教師可隨機進行一些啟發性、疏導性的提問。如有的同學在回答發動機結構的兩大機構五大系統時忘記了冷卻系,教師可疏導他:"想想發動機工作時需要水嗎?"這一"搭橋",學生就可順利說出答案。 五、答問的評價。為使提問取得最好的效果,還應注意答問的評價。 "目標、教學和評價"是現代教學觀的三要素.在提問時,教師要自始至終細心觀察學生的反應,慎重處理學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評價學生的回答,及時矯正其認識缺陷.評價的方式包括:重復學生的回答,表示予以確認;從不同角度轉換敘述方式,強調學生的觀點和例證,使表達的意思更明確;歸納學生回答的要點,對學生所答的內容加以評論,對學生的思考和語言表達以示範;依據學生的回答,聯系其材料,對某一問題進行延伸或追問,促使學生理解和深入思考;對學生的回答補充新信息,提出新見解;對回答中的錯誤傾向、模糊認識,引導其他學生參與評價、矯正和擴展.因為學生回答的不正確,不僅表明學生沒有掌握這個內容,也反映了他們在學習上的具體困難,要盡量讓學生"吃一塹,長一智".在評價學生的回答時,要堅持表揚為主,時刻給學生以鼓勵,即使回答完全錯誤,也應聽他說完,再給予評價,或許他的這種思路在全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要努力去發現其中的積極因素,給予某一方向、某種程度的肯定.尤其對基礎較差的學生更要特別鼓勵,消除他們思想上的惰性和心理上的障礙.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公正、熱情,恰如其分.在評價學生回答時,教師也要有民主作風,讓學生有插話、提問和發表不同意見的機會,形成一種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 總之,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融注情感,把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融合貫通,把純知識的教學結合提問這一教學方法,很自然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之中,將死板的知識,灌注於具體的語境中,易記而又有助於對課程的理解和深化,使教學顯得自然、流暢、貼切和實在。這樣的教學,知識與能力融合統一,相得益彰,學習不死板,不枯燥,能力訓練有依託,能培養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激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他們從應試型向素質型方向轉變。
Ⅱ 怎樣和老師說想要和同學估坐一起,但老師問為什麼
和老師說想要和同學一起坐,可以像下面這樣回答:
「老師,我希望和同學坐在一起,因為他/她是我的好朋友,和他/她一起上課可以讓我更加專注,聽講也更有動力。而且我認為同學之間交流互動更加自然輕松,有利於我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學習中的疑問,也有助於促進大家之間的友誼。」
在回答時要注意語氣禮貌,表達出自己的誠摯心意,讓老師明白你的想法和需求,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矛盾。同時,也要考慮班級管理和課堂秩序,遵循老師的安排和要求。
Ⅲ 小孩生病老師應該怎麼去問候家長
小孩生病了老師沒有義務去問候家長,但是在學校的時候有義務多關心一下生病的孩子,所以你不用去問候家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照顧好孩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