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同學友情 » 為什麼現在人都不願加同學群了
擴展閱讀
看動漫看得入迷了怎麼辦 2024-11-27 08:19:09

為什麼現在人都不願加同學群了

發布時間: 2024-06-17 20:08:32

㈠ 什麼人才會退出同學群

利弊權利之後覺得不需要這個同學群社交的人就會退出同學群,退出原因總體來說可歸類為以下幾點:

原因一、信息太多且沒有意義

剛加入同學群的時候,往往都會新鮮那麼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面,幾乎都是99+的狀態。若你沒有打開消息免打擾的話,手機鈴聲就一直沒停下來過。但是裡面大家所聊到的那些信息,大多都是沒有意義的拍馬屁話,更多的是吹捧別人。真正有意義的話,是少之又少。所以有人便乾脆選擇退出。

原因二、經常有人在群里發廣告

往往同學群在一段時間過後,消息便會變得沒有那麼的頻繁。但是這個時候,往往那些喜歡發廣告的同學便出現了。若是沒有人說話的話,基本上都是那些所謂的廣告信息。

對於一個把同學群這樣利用的同學,其實他壓根就沒有在乎所謂的同學友誼,在他眼裡面更加重要的不過就是同學群能夠給他帶來的利益而已。對於這樣的群,退出似乎也沒有什麼損失。

原因三、不想見到的人也在群里

提到同學,總會有一些人關系比較好,但是有些人卻永遠也不希望再有任何交集。也有一些曾經在感情裡面傷害過自己的人,這個時候,最不希望的就是看見這個人。就算自己在群裡面不說話,只要看到這個人說話,自己的心裏面的舊傷依然會隱隱作痛。所以這個時候,還不如之間退出同學群,眼不見為凈。

原因四、同學群太多

前面也有提到,同學群真的有很多。明明有了班級群還會有年紀群,甚至還有校友群之類的。其實一個人真正在乎的同學也不外乎是那麼幾個已經加為好友的。

其他沒有加好友的,其實感情往往都是一般般的。就算真的在同學群裡面,最多也就是打打招呼的關系而已。這個時候,有些人會選擇刪除一些真的八竿子都聯系不上的同學群,因為這樣的群對於他來說真的沒有任何的意義。

原因五、有人在群里喜歡炫耀

無論是什麼時候,看到有人沒腦子在群裡面炫耀,看到了之後會覺得為什以前會認識這樣的同學。雖然同學群裡面的炫耀比不上同學聚會上面的炫耀。

但是這樣一個時不時就有人喜歡在裡面炫耀的群,其實留不留真的沒有太大的意義。成日的為生活奔波已經是很有壓力了,再面對這樣一個同學群,根本就是讓自己的心更加感到累。

原因六、本身就和同學沒話可說

前面也有提到,真正好的同學其實不外乎就那麼幾個人,而且一般來說這樣的同學已經是加了好友的。平常雖然不會經常聊天,但是只要是想對方的時候,兩個人之間的話便能夠越聊越多。大多數其實是沒有什麼話可以說的,甚至更多的是不想要搭理的。

因為人是會變,當初無話不談的同學,如今大多數已經不是曾經的模樣了。有些人甚至和你的三觀已經是完全不一樣了。就拿初中群來說,有些人沒有經歷過高中或者大學的教育,往往在對人對事上面和你是差別巨大的。

㈡ 同學微信群從當初的活躍,到如今的沉默,該怎麼辦

越長大越孤單,生活是一把無情刻刀改變了我們模樣,其實從畢業之後每個人生活的軌跡已然發生變化,悄無聲息之間,大家或讀書,或工作,或結婚,或生意,諸如這些不勝枚舉。隨著年齡帶來的閱歷,每個人生活小環境不同,大家能聊的那些學生時代的回憶,早已經在一次次聚會觥籌交錯之間磨滅殆盡,一個同學群你會發現經常聯系,隨時就聚的是一個個小圈子,這些是在曾經的曾經打下的基礎,在經歷的經歷處下的關系。所以一個群大家不說話這都正常,私下裡關系好的照樣玩樂,只是小圈子。

我的同學微信群有倆個,一個是高中同學的,一個是大學同學的,都是一樣,由一開始的激動,高興,「終於找到組織了」,到後來的平靜,安穩,「加了微信而死於一聲不吭」。

也沒啥,大家都一樣,一開始很開心,想起同學來也很高興,有時候誰突然回憶起以前的往事,大家你應我和的,彼此都感覺很親切,「哎呀你好我好!」「哎呀,好久不見!」好像乎,回到了少年時代。

後來,畢竟大家已經都不在同一個生活區域里了,各自也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圈子,慢慢平靜下來也很正常。有時候,節假日互相記得問候一聲,也就足夠了。

你要找我說話,我就跟你聊天。不找,還真沒功夫,在群里瞎嘚嘚呢

比如剛剛過去的三八節,男同學熱情地祝女同學們節日快樂,紅包送上,女同學嘻嘻哈哈一搶,表示下感謝,就挺好的呀!

沒 有必要糾結,也沒必要感嘆大家為什麼都不說話,畢竟,人在慢慢長大,過程稍縱即逝,有個群,有什麼事,互相說一聲,就很好了。

因為,你想把同學群刺激起來,估計效果也就是那麼一陣子。所以,保持原樣就得啦,平常心對待

萬物由盛而衰,有生有息,這是自然規律。微信群也不例外。想當初QQ群是多麼的熱鬧,微信出來後,QQ只剩下中小學生在玩了。微信群剛出現時,大家熱衷拉群,熱衷在裡面聊天。紅包剛推出時,大家熱衷於搶紅包。現在發紅包、搶紅包都有潛規則了。

未曾謀面的同學,第一次聚會前後,大家在群里聊得不亦樂乎,似乎都回到了少男少女時代。這有點像剛熱戀的兩個人,有說不完的話,表不完的情。可生活終歸是生活,現實終歸是現實。當回歸現實生活之後,還是不得不面對一地雞毛。最終,群裡面說話的永遠是那幾個,沉默的永遠是大多數。

作為群主,大可不必為此煩憂。即使群里靜悄悄的,大家依然都還在這里。靜默之後,是為下一次的活躍做准備。散會之後,是為下一次的聚會做准備。聚散有時,順應自然即可。

同學在微信群沉默不是壞事,沒有必要大驚小怪的。說實話,如果一群人整天在微信上嘰嘰喳喳,那才奇怪呢!

理由如下:

第一,工作生活家庭都要兼顧,沒有太多閑工夫整天扯淡

上班八小時加上路上時間,加上吃飯睡覺照顧家庭孩子大人老的小的,油鹽醬醋鍋碗瓢盆,各種洗洗刷刷,一天下來還有多少時間屬於中年婦女?

忙完工作家庭生活各種事物,差不多晚上八九點了。有時間散步沒時間溜一會,洗洗躺在床上看看電視看看書,差不多十一二點該睡了。

您說,還有那麼多時間閑扯嗎?

第二 有事說事,紀念日小聚

微信群方便,找人說事留個言@所有人大家都看得到,實在說不清就語聊,完事各忙各的,互不幹擾。這樣難道不好嗎?

有時間的可以三五成群或茶或咖啡或火鍋,吐吐心事嘮嘮嗑,解解悶,抱團取暖也好,打打麻將下下圍棋斗鬥嘴也罷,各取所需。

第三 活到老學到了,別把時間浪費在無聊乏味的閑扯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要學的東西很多,有時間各種看看書報個班學點啥,一則不會無聊二則學有所得。離開大學了,也要抱著終身學習的思想,否則同學在一起沒話聊了,因為大家隔行如隔山,能聊啥?

您說我說的有道理不?

曾今年幼無知,沒有生活的壓力,沒有子女的負擔,沒有老人的的遠慮,沒有……有的只是一顆未免的童心,而現在呢?以為人父以為人母,肩膀上擔起了自己必須去擔待的幾份責任,是這些無形的責任讓自己慢慢懂得必須要有責任心,而不是曾今你想去哪玩就去哪玩的那個年紀了,時過境遷,歲月如梭,是責任讓我們一天天變得沉默,而不是自己想去沉默,你每一分鍾每一秒得考慮或者決定都是因為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妻子老公兒女,他們不是你的累贅,而是你生活中前進的動力。

生活是需要沉澱的,因為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不可能一直專注於群里。

或許你可以隔一段時間就試著調節一下氣氛,如果反應不大,那就自己也學會接受這種平靜,專注於自己的生活。

如果有什麼煩惱,也可以和一些關系親近的同學私聊。

總之就是學會不要依賴群里的熱鬧,鬧的時候可以一起鬧,靜的時候可以獨自靜,用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過好自己的生活。

同學微信群剛開始很是熱鬧活躍!巴不得天天就這樣聊下去!聊不完的同學情!其實當初誰也沒料到如今成這個樣子!潛水的佔一大半,隅爾出來說二句話也很不多。剩下的就那麼幾個同學在裡面湊熱鬧!首先說說那些潛水的,其實是多種原因,有工作忙家裡事多的!有些怕影響夫妻關系家庭和睦的。也有因為剛建群不久和某個同學鬧矛盾,乾脆選擇濳水,以免帶來煩惱。還有自卑心裡起作用的。生怕自己說錯了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總之錯綜復雜!畢竟幾十年了!每個人的成長經歷和所處環境都不一樣。過去的同學不代表就是今天的他她。我認為唯一的辦法,就是群主可以解決一部分!但也有他的局限性!我們不難發現一個好的群主,這個好字就是綜合素質較高,包括文化,情商,責任感,還有奉獻精神,有一定組織能力!群主還需要了解每位同學的基本情況,多交流,發現問題多作自我批評並及時溝通,最好有二三位同學是群主的得力助手。當然也要靠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群主相當於就是班長的角色吧!事實上這群主活一般人真還搞不下來!誰願意整費力不討好的事。也要體諒他們作出的奉獻精神。我們不難發現群主一般不作為的,這個群一般死氣沉沉!明存實亡。但他還把位置就佔到那裡還不下課也!這種群可以說基本無任何希望!我倒覺得遇到這種情況!幾個要好的同學可以私下聯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的同學群只有初中群里比較熱鬧,每天都會有人出來說話,發一些小視頻,或者是男同學們發發紅包,還是比較可以的啦!

小學群可能是當年歲數太小了,沒有太多的回憶,同學們之間分開的時間太長了,沒有什麼感情的。

高中同學之間,大家的思想,行為處事可能都有自己的想法,同學感情不是特別的融洽,互相之間都比較虛,以至於平時沒有幾個人在群里出聲,也是靜悄悄的。

同學聚會四歩曲,第一次聚人人興奮期盼熱情,群主成立大群,第二次人性若顯,顯富,顯成功,第三次聚建立若干個小群(所謂性格合的籠者),笫四次聚純碎成立小幫派,在酒桌上在小群中講他人壞話開始!

這很正常!「夫物芸芸,各復其根。」就是說,世間萬物的運動規律,總要趨向於相對靜止的狀態;因為,一切事物的天性,都是喜靜惡動的,群聊又豈能例外?

此處我不得不補充一句:一切運動的東西,全是外力推動的結果!

㈢ 退出同學群意味著什麼

前些天,一個初中同學從班群里加我微信,來源也沒顯示備注。

靠她朋友圈裡的幾張老照片,我才確定對方的身份。

通過以後,照例客套了幾句,就說了再見。

斷了很久聯系的人,再見面,除去不必要的客套,我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語言。

而這樣的微信好友,除了在朋友圈乾瞪眼感到別扭以外,其實也在給我們的生活做加法。

回到問題,畢業以後,退出大學班群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01.

我的班群,是由一個個小團體組成的。

每天炸在群里的,只有那幾個人。

因為小團體的各種冷漠,所以根本沒人在意你。

所以大多數人寧願做「潛水魚」,也不願自己成為「話題終結者」。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所以當班群把所有人強制起來,建立起了兩兩關系,這時候說話是有顧忌的。

02.

大學同學擁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話題,無非就這么幾個:考試、作業、上課。

而這些話題,在畢業後,都不復存在了。

再加上大學同學之間的凝聚力的不同,讓我們的話題再難集中到一起。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周圍的同學看似目標一致,其實不是。

想要畢業工作的你,目標是努力實習,提高自己的技能。

而准備考研的他,卻是打算好好學習,為自己的學歷再加一塊磚。

除去關系好的,會一直聯系。

剩下的當畢業斷了聯系以後,再見面的你們自然只剩下了客套,更甚者,可能連三觀都不合。

所以此時班群的存在的價值,毫無意義。

03.

在家自我隔離的這段日子,初中群少見的活躍了起來,雖然早就把群屏蔽了,可新消息的出現還是讓他位居榜首。

點進去一看,才知道是某位同學手裡有口罩,打算在群里低價出售。

打著同學情的幌子,做著微商應該乾的事。

這一點,他們利用得很好。

04.

寫在最後。

其實很多人不退出班群,無非是慣性思維作祟。

一邊告訴自己,畢竟是同一個專業的人,以後說不定就能用上。

而另一邊告訴自己,同學一場,相逢都是緣分,說不定以後還能再見。

㈣ 「有些人發現:同學群,同事群,親戚群,很快變成了死群」怎麼看

這不是有些人發現而是一個事實的真相,幾乎所有的同學群、同事群、親戚群,隨著時間流逝,最後的走向都是一個死群。我所有的同學群,除個別拉贊票外幾乎都是潛身高手[笑哭]。公司微信群只有在每年的元旦、除夕兩天,公司一把出來丟個紅包,在線的沸騰幾下,餘下的363天靜悄悄的。公司女神群只有在每年的三.八節活躍幾天,餘下的360天靜悄悄的[淚奔]。自從企業微信把打卡、學習、觀看、培訓、傳達、通知、公告等做到一氣呵成,現在連辦公都可以放棄工作微信群。

現在的微信朋友圈已經被廣告、代購、商業信息和各種公眾號佔領,而且官方投放的廣告越來越密集。如果不是需要微信的支付、掃碼,轉賬和紅包,誰還會用微信?

大家各忙各業,各在各自的壓力下生活。一群沒有共同目標沒有共同利益也沒有深層次的溝通更沒有共同的語言的群體呆在一起,連句虛情假意的問候、客套話都顯得多餘[捂臉]。各種各樣的微信群,如果彼此不能為對方提供有利益價值的東西,時間久了是很維持下去的。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人際關系,本質都是利益關系,是價值的交換,是需求的滿足。 不管是同事、朋友、親戚,認知不在一個層面,連最起碼的同學情、同事情又或者是親戚之間的感情都懶得去敷衍,最後都是陌路[呲牙]。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其實怎麼說呢,之所以會變成死群,沒人說話,大多是因為,大家不是一個圈層的,沒有公共的利益關系,這話,說的有點直白、但是卻是比較客觀的,仔細想想搜櫻、是不是?

首先,我們要明薯漏笑白為什麼以前有同學群,同事群,親戚群呢?三個原因:

一,幾年前,人們都沒有那麼豐富的生活內容(包括手機,電視, 旅遊 ——特別是自駕游,加班加點,做兼職,接送孩子上各種各樣的輔導課,興趣班等。)有空閑時間,能加入各種群體活動活動,也是一個寄託和一種快樂活動。

二,而發展到當下,連發起人自己也忙起來了(我們原來的同學聚匯——包括小學和初高中的;以及文藝宣傳隊聚匯),因沒有人發動,那就更加沒有人過問了。

三,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原因,就是當下 社會 已明顯地出現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因各人的思想,觀點和生活模式,消費狀態等都不盡相同,而形成了另外的各種社交圈子了。

因此,原來的那些群體,自自然然就不斷消失,而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什麼什麼圈了。

現在客觀的事實存在,同學群,同事群,親戚群,人越來越少在群里發話,雖然沒有變成死群,只不過保存著聯系方式罷了。

追其原因,建群時的熱情和新鮮感已經過去,群里的人親疏漸漸地分得很清楚。因此,他們或許組成更好的聯系方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網路發達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隱私傾訴的地方不同了。在大群里總有這樣那樣不盡人意的地方。人們都在小心數含翼翼的說話,真怕口無遮攔,禍起蕭牆。

另一個原因,大部分的人都在忙於生計,擔憂的時候比閑著的時候多了,群里的銷售廣告也多了,貴賤難分,真假難辨。要買東西嗎?又怕上當。答白嗎?又怕有賬分。乾脆別發言,什麼也不知道。

在群里留下聯系方式也不錯啦,但凡有事,單獨聊。

網路的高度發達,讓互聯互通極為方便。哪怕是遠隔千山萬水,遠在大洋彼岸,指尖一點就能輕輕光速到達。微信,朋友圈,就是其中的一種形式,一個平台。但坦率的說,我對這種形式平台,從一開始就不感興趣不參加。總覺得沒有多大用。二O一九年秋天,籍貫上海的戰友,首先在微信上建了個戰友群,當時我也不知道,自然也就沒有參加。到了年底,他們又發起了戰友浦江聚會的倡議。就是在這次聚會上,我也被無一例外的拉進了戰友群。剛開始還很熱鬧。平時問個早,節日問個好,發個小視頻,鼓勵快樂行。但半年後,群里的聲音就越來越少了,有的幾乎一年到頭也不在群里露個臉,冒個泡。到現在幾乎無人問津了。我們家族也有個親友群。但因為在實際生活中發生過矛盾和隔閡,大家都心照不宣,心存糾結。所以,一年到頭也沒有多少人在群里發聲,更沒有人去發紅包了。如果讓我說,通過這個群,那個群,溝通信息,加深感情全是假的。戰友,同事,同學,親人之間,最好的溝通感情的方式就是見面,握手,擁抱。哪怕是一兩個月打個電話,發個簡訊,也比建立個有名無實,虛情假意的這群那群強。

前段時間,有個戰友建了個戰友群,好傢伙,一下子拉進了二百多人,真有點奇怪呀,都什麼年代了還建這么大的一個群。

當時我就想,用不了多久必成一個死群,這樣的例子已經不少了。

其實我們並不認識,只是一個團的,是其它戰友把我拉進去的,在這樣的群里,我能說什麼呢。

剛有微信時,對新鮮事物大家都挺感興趣,於是各種各樣的群紛紛建了起來,其中最多的就是戰友群和同學群,現在再看,經過這幾年的變化,除了工作群還算活躍外,大部分群都是半死不活的。

挺可笑的一個群是我老家的一個親戚建的,群的名字叫「*氏集團」,他把我們一大家子都拉了進來。我們這些親戚都是平民百姓,叫這樣高大尚的名是不是有些不知道扒幾碗干飯的嫌疑,是不是進了這個群就搖身一變土雞變鳳凰,一個個都成了董事長、總經理了。

做夢去吧!

果然,活躍了沒幾天,老家的這幫「老總」們潛水的潛水,閉嘴的閉嘴,一直到現在也沒人冒泡了。

這群、那群,很快變成了死群,道理也很簡單,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會在這樣的群里聊私房話的。





除了家族群,我的其它群基本都不去互動了。偶爾會去瞅瞅裡面的信息,但已經沒興趣去發表言論,說不出什麼理由,慢慢的就成了這種狀態。

您呢,也和我一樣嗎?


也和我一樣嗎?

微信群作為新興的事物,它已成為人們相互之間進行交流的便捷工具。無論是親戚、同學、朋友,還是老鄉、同事、以及單位、團體、團隊和群組之間,都在利用微信群進行對話、聯系和勾通。

微信群在便利了人們交流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的煩惱和矛盾。其實有些煩惱和不快,我認為完全是庸人自擾,復雜的群體,復雜的人們,湊合到一起,要是沒矛盾沒問題,那才是怪事呢。

今天拋開以單位組織建立的各種群體工作群,先來談談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同學群、各類好友群,以及物業建立的鄰里間的小區群。

關於以小區物業為主建立的鄰里業主群,雖然經常有故事發生,但因為也算是物業工作群,所以是目前所有群當中最活躍的群,是久經沙場而不死的群。想必大夥兒也都經歷了、看到了、聽到過,特別是近幾年來在微信群里轉發的,各種音視頻截圖,可以說精彩至極,各種國罵,各色人性,把祖宗十八代都翻出來還不解氣,把下九流職業數了個遍,甚至還有因對罵發生了嚴重後果的視頻傳至網上,而這些事件的起因,無非是你家動靜大了,他家小孩跑了,等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聽著有的甚至與其無關而故意接話找茬,萬一不幸矛盾激化,你老公家是否後悔娶了你這個伏星。小區群應該是鄰里溝通的一個橋梁和手段,是 社會 發展進步的一種體現,雖然小區里的業主成份復雜,天南地北,四面八方,什麼素質什麼階層的都有,但是現在的城市小區相比許多年之前的居民大雜院,居住的業主與過去的居民相比,最其碼多數業主應該是比過去有文化的,受過教育的,文化層次要比過去稱謂的居民高多了。可是自從近兩年看了群里轉發的眾多視頻,截屏,給我的感覺,雖然當事人她們有文化,但真的沒有教養,相比之前大雜院多數沒有文化的居民來講,好像眾生顛倒了,最其碼那一代人知道羞恥,懂得好惡。而新生代的人以為在罵別人,聽的我一個大老爺們都渾身發冷,我聽著感覺好像她把自己扒光了一樣,簡直舊 社會 的妓女不如,也可能是新生代所謂的小姐散落在了民間,藏匿在小區里了。

接下來咱再談談同學群,現在的各種同學群也是五花八門,有大范圍的,有小圈子的。為什麼如今很多變成了死群,我想無外乎這幾種情況。

一是大學同學群,本就是來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而畢業後有的回家鄉,有的奔赴各自心儀的城市發展。有的發展好一些,有的差一點,層次拉開了距離感。還有的空閑有的忙碌,閑的在群里或者朋友圈發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或喜好的,忙碌的可能沒看到,閑暇的可能不喜歡,漸漸的意識漸行漸遠,又不在同一個地方工作生活,本就無法相聚溝通言歡,對語言的不同理解,對事物的不同喜好和認知,沒有當面溝通解釋的機會,所以慢慢的失去了興趣。還有的同學間上學時就有些曖昧,青春的萌動,多年以後借同學聚會發生了一些問題,有的被家屬嚴管嚴控,有的想逃避,所以這類群也就慢慢變成了死群。

再一個就是中小學同學群,上學時就三個一幫,五個一夥,臭味相投的圈子,畢業後一直來往不斷。往往由這些小圈子建立的同學群,後來逐漸擴大,甚至把相互能聯繫到的同學都拽進群里。更有甚者,把其它班的同學也拽進群里。由於這些同學相互本就不是很了解,有的甚至畢業後一直沒有聯系,說明上學時關系就不是很近,性格品味等基本就不是一個調兒上的,沒有感情基礎,缺少共同語言。既便走的很近的同學難免會產生攀比,所謂的羨慕嫉妒恨,何況互相無交集的一些人。你條件好一些太活躍,可能有的嫌你太張狂,你條件差一些可能感覺別人瞧不起你,所以這類群慢慢的就變成了死群。

正常,曾經一起的同學畢業後各奔東西,天南海北,由於之前沒有手機,靠書信來往,大家天差地遠的,都在忙各自的生活,漸漸的也就斷了聯系。



兩年前,多年不見的男同學突然就加上我微信,我們是同學也是一個村的,他建了一個群,拉了一些同班同學,由於多年不見,突然聚在一個群里大家都驚喜異常,一開始都非常熱情,每天下班聊的熱火朝天。



可是這份熱鬧持續一段時間後,群里靜悄悄的,就沒有人說話了,無話可聊,一開始都是問在哪工作,過得怎麼樣,聊的都是日常話題。至於有心裡話自然不會透露。時過境遷,童年的純真已不復存在,終究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哪怕走在大街上碰到也是禮貌打招呼寒暄幾句,不會說太多。



人有時就是這樣,有心事會跟陌生人說心裡話,跟身邊太過熟悉的人不會說太多,人有時渴望被理解,但又怕被看穿,都有一種自我保護欲。


和陌生人傾訴從心理上來說覺的是安全的,比如自己信得過的朋友知己,真正懂你且理解你的人,總之一般來說不會隨意向別人透露心事,所以同學群,同事群,親戚群,也就聊聊日常,等話題聊完無話可說的時候,變成死群也是很正常的。

㈤ 為什麼當初熱鬧的同學群,在工作幾年後卻冷冷清清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在學校的時候大家還有一些話可以說,然後就對於那些話,還有同學之間的感情消租就很深厚,所以也就有很多話說,而且剛開始離開那個集體,大家就還是一家人,然後對於新的工作環境的一些問題,還斗胡有一些不滿意的地方都可以放在同學群裡面去吐槽。
但是隨著這個時間的推移,大家的聯系就越來越少,沒有人知道為什麼,當初熱熱鬧鬧的同空橋攔學群就漸漸冷清了,因為還有家庭要操心,還有工作要忙碌,還有新的朋友圈子要融合,還有新的上司需要討好,還有新的同事要去斗爭,人就是越活越困難的,沒多大辦法去解決。
這也就是原因,當我們離開了那個圈子以後,我們的很多事情就變了,這種變化在一天一天的改變了我們,使我們越來越無奈,但是也必須接受。


㈥ 為什麼我不想加同學群

我兩次被加入中專同學群,實在不想每天面對同學們的閑聊,又不想委曲求全地在裡面敷衍,所以,兩次退出中專同學群。

高中同學群,我也是二進二出。第一次退出後,被一個閨蜜拉了進去。因為這個群是另一個閨蜜建的,第二個拉我進來的閨蜜勸我還是留在裡面,所以,現在就保留了這唯一一個同學群。不過也屏蔽了群信息,很少看同學們的聊天內容。

後來,還被拉入高中同級校友在省城工作的校友群、小部分同學群等,都因為對聊天不感興趣,退了出來。

前幾天,我第二次被拉入初中同學群。進群之後,看到有的同學很激動,在群里問誰誰誰、誰誰誰聯繫上了嗎,大有「一個都不能少」的激情。我浮光掠影地觀察了兩天,所聊內容還是停留在極表面的日常瑣碎,淡而無味。

㈦ 為什麼同學群越來越冷

第一,沒有了初建群的新奇。本來大家天南海北的難得見一次,偶爾聚個會當然都熱情挺高,但天天聚在一起自然沒有了新奇感。

第二,沒有精力和同學們聊天。自從大家畢業各奔東西後,每個人從校園的無憂無慮,到在生活中艱難前行。在年輕打拚的時候,人們的圈子大多更在意,對自己有直接關系的身邊同事,再加上平時又忙,也沒什麼時間和同學交流了。

即使同樣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人,也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不同的背景,不同的類型的環境,不同的處世觀念,造成了人和人之間的隔閡,這種隔閡讓人覺得真的是難以理解。

我現在還保留著一個微信群,但是這個微信群很少有人聊天,越來越冷淡,聊幾句就沒有下文了,最後變得死氣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