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北方大學里不同年級同學之間叫學長學姐學妹學弟
不是南方北方的問題,同一導師(或同一實驗室)的學生才以師兄弟相稱,而僅是同校的校友則互稱學長學弟。師兄弟的關系是建立在同「師」的基礎上,學長學弟是建立在同「學」的基礎上。所以如果不考慮其他的關系,單純的師兄弟比學長學弟的關系更親密一些。
Ⅱ 大學里如何稱呼比自己大一年級的同學
稱為學長或學姐。學長,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ué zhǎng,是對學齡較長(zhǎng)或高年級的學生的敬稱。對於年齡上比較長的學生也可洞差前以使用。學長未必是校友,學業上甚至早已畢業進入工作的前輩都可以叫做學長。
在納清大陸,初中和高中這個詞並不普遍,而在大學中卻經常使用,大學生會感覺這個詞文雅而富於浪漫的氣質而常被提及,但是就其來歷卻是一知半解,多數以為來自日本,由台灣地區和韓國所引用,其實這是誤解,學長這個詞原原本本是中國創造。
(2)大學里的同學叫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就有學長這個詞,是指主持學習事務的人,宋朝吳曾撰寫的《能改齋漫話錄》卷十三有寫:「乃命耆(張耆)為學長,張景宗觀察為副學長。」現代的學長這個詞主要是源自康有為所實行的學長制,清末康有為創辦萬木草堂;
吸收學習了當時新式學校的學生管理方法,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為目的,在萬木草堂實行學長制,起用優秀學生做學長,負責指導學生,並分工管理各項工作。平時學長負責協助康有為管理和維持萬木草堂的學習和生活秩序。
康有為外出時,由學長負責講學,並批閱學生的慶早功課簿,因而萬木草堂在康有為外出時,一切教學活動照常進行。
至民國時期學長制衍變為高年級學生以平等、友愛的精神引導和幫助低年級學生,以實現良性互動和交流,學長也成為了低年級學生對高年級學生的尊敬稱呼,至今學長制在中國的台灣和港澳地區仍然有推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學長
Ⅲ 學生之間應怎麼稱呼
學生之間一般就稱呼同學,如果知道對方的年級比自己大就可以叫師哥師姐或學姐學長,若對方比自己年級小,就可以叫師弟師妹或學弟學妹。除此以外,還可以成對方為校友,同桌。
Ⅳ 學生與同學怎麼區分
學生與同學的區分:
從概念上講:
學生,也叫學子;一般指正在學校、學堂或其他學習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扒岩滑醫院、研究所)學習的人也稱學生,根據學習的不同階段,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為:幼兒園學生、小學生、中學生、高等院校學生(大學生、 碩士研究生 、 博士研究生 )等等。學生是一種身份的名詞,具有學籍的人都統稱學生。
同學,是一種社會 人際關系 ,指就讀於同一個學校的兩人,或者多人之間的關系。
現如今,隨著經濟與科技的發展,同學不僅局限於學校之間相互問候的人際關系,更成為了一種特定的社交圈。
同學圈內會通過聊天,用各種社交平台來聯系,或者不定期舉辦見面會等方式,來維護春臘這種感情關系。
從生活上講:學生棗衡主要以學習為主要責任
同學主要由外力決定,比如就讀於某學校,就可以成其他本學校人為同學。
下面是我的學校,分享給你
Ⅳ 大學生之間如何稱呼
在大學校園中,到底該不該叫高年級的同學為學長學姐?大學里,大學生使用什麼樣的稱呼比較合適呢?
小編在之前的一篇,講到「罰抄50次名字」的文章中,提到了「新生交社團報名表的時候,放下報名表就走了」。然後小編表示,交報名表本來就不需要做什麼多餘的事,一位讀者評論認為,應該詢問「學長學姐,我可以走了嗎?」。意見由此產生分歧。
熱心學長才會被發自內心的叫學長
又正好有另一位讀者希望小編能多說一些自己的看法,因此,這篇文章我們討論,「學長」真的那麼重要嗎?
先把小編的意見放在這里:
對於稱呼人的一方:
學長的稱呼,禮貌,應用性廣,容錯率大,在大學校園確實是一種萬金油般的做法。如果是謹小慎微的人,害怕惹麻煩的人,講究規矩的人,無所謂的人,叫學長學姐,都很合適。當然,可以替代的稱呼也有許多,如「同學」、「你好」「請」「您」等通用的,比較禮貌的稱呼。
對於被稱呼的一方
如果覺得只有叫學長學姐,才是對自己的禮貌,或者說,感覺其他人必須要對自己禮貌到某種程度,那麼就陷入誤區了。因為你本就不應該要求別人對你禮貌到什麼地步,只要不是冒犯你,你就不應當要求別人更多的東西。如果你把對方什麼也沒有做,當成對你的冒犯,那麼只能說,你的面子也太大了。
學長這個稱呼,有人當做是日韓來的,有人覺得是由台灣而來。事實上,學長定義在大陸的古代就已經誕生。最早的學長定義類似於校長。近代的學長來自於康有為實行的學長制。起用優秀學生做學長,負責指導學生,並分工管理各項工作。學長的作用類似於校長+老師+同學。民國之後的學長,是指高年級學生以平等、友愛的精神引導和幫助低年級學生,以實現良性互動和交流,低年級學生才尊敬得稱高年級學生為學長。
學長熱心幫助同學,才被叫學長
而現代校園的學長,已經變成很多人自認為的一種身份。只要是入學早一屆的學生,就被第一屆的人稱呼為「學姐」、「學長」。在校園中,很多人把這種,本應只是一個稱呼,不帶有任何附加屬性的東西,當做身份的象徵,當做欺壓低年級學生的一種必然。
學長幫助同學
或許他們本意不是去欺壓學生,不是去帶壞一種風氣。事實上,如果大家都是彬彬有禮,都能發自內心得去叫對方一聲學長學姐,那必然是極好的。但是很多人強行要求別人叫自己學長,如果不叫學長,就是一種沒有禮貌的行為。如同文章最早說的,交報名表,要詢問學長學姐可以走了嗎,這與之前微博上爆出來的,必須要向學姐打招呼有什麼區別?
新生軍訓
如果非要說,學長是禮貌的話,那那位楊學長必須讓人叫他的職務,不也是一種禮貌了嗎?因為人家本身確實是有職務的。只能說很多人雖然嘴上說著,什麼世風日下,什麼耍威風太惡心,但其實自己內心,還是想耍威風的,只是他會把這種情節較輕的行為,美其名曰「禮貌」而已。
學妹
小編注意到這個問題其實有兩個原因,一是上學期間,同社團,同一屆的朋友,到了大二,開始覺得大一的一些學生不叫自己學長,直接叫自己的名字不講禮貌;二是在微博上,看到網友在說,現在的新生一屆不如一屆的時候,舉的例子,其實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強行說人家不禮貌。
禮貌的界限要怎麼定義呢?不是對你卑躬屈膝,奴顏婢色才叫禮貌,不是滿足你對禮貌的一切幻想才叫禮貌。禮貌中有尊重,但是你不能說你不被重視就是不被尊重。禮貌要自覺自願,還要適度得體。沒有冒犯你就足夠了。
因此,學長這個稱呼,想叫就叫,不想叫也沒什麼。只要不是「喂」、「誒」這樣的稱呼就可以。如果關系熟了,彼此叫昵稱,不是更加能拉近彼此的關系嗎?小編在上學期間,也是被學弟們叫外號過來的,也沒有覺得人家哪裡不禮貌啊。
我們,不應該總是盯著兩個字,判定一個人的態度。他的態度,你應該從更多的行為中看到
Ⅵ 同學的雅稱叫什麼
同窗、同硯、同窓、窗友、同門
一、同窗
同時在一個學校學習的人。
沙汀 《闖關》一:「當其同窗的時候,他們是很少交往的。」
二、同硯
稱同學為同硯。
《恨海》第四回:「我與他若是向不相識的,倒也罷了;偏又是從小同居同硯過的。」
三、同窓
一同學習的人。
王西彥 《靜水裡的魚》:「信是一個大學時代的老同窗寫來的。」
四、窗友
舊時指同學;同窗。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小弟與 撰之 同為 俊卿 窗友,論起相與意氣,還覺小弟勝他一分。」
五、同門
受業於同一個老師的人。
呂澄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第六講:「他的同門慧均著《四論玄義》,也講到各家對佛性不同的主張。」
Ⅶ 在大學里大四的學生會怎麼稱呼大一的學生
會叫學弟或者是學妹,還會比較親切,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馬上就要離開學校了,而我們就是他們的接班人,他們會很熱情的把他們呆了4年的大學介紹給我們,讓我們了解學校的歷史,也讓我們把他們的優秀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