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同學之間攀比現象好不好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青少年問題研究專家孫雲曉研究員認為,首先,成年人必須認識到,孩子之間存在的攀比是正常、自然的。對於在攀比過程中一直處於「落後」、「追趕」地位的孩子來說,這種攀比行為肯定會構成心理壓力,如果沒有成年人,主要是老師和家長的引導,這種壓力在長期累積下的爆發,很可能會產生類似小靚做出的過激行為。
而對於深圳這樣的移民城市來說,外來子女可能會面對更大的心宏模理落差。這就需要家長和當地教育系統,有針對性地為孩子提供一些適應性教育。父母在孩子到一個差異較大的新環境之前,應該事先就讓孩子對自己將來面對的環境有正確的了解認識。包括對自己家庭實際情況的認識、接納和控制。
孫雲曉建議,學校應該在平時的教育中多一些「差異性」意識的灌輸。今年聯合國制定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核心價值觀就是「尊重」。作為教育機構的學校,應該告訴學生,貧富差異是目前社會存在的現實,貧和富本身並不會決定人的高低貴賤。尊重社會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尊重生活在這個差異性和多樣性世界的每個個體,應該成為目前青少年價值觀教育的重點。
此外,學會感恩,理解父母生活的艱辛,告訴孩子,金錢之外,愛與人格等精神財富同樣、甚至更為寶貴,也應該是在和孩子的日常接觸中,潛移默化灌輸給他們的。
窮孩子不能瞧不起自己
瞎絕擾深圳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副主任、深圳教育科學研究所王鑒教授認為,從心理學角度,窮孩子和富孩子在交往時很可能存在一種自然「劃片兒」意識。對於這種隔閡,對窮孩子應該強調「勵志」教育,讓他們知道,在未來的發展平台上,他們和富孩子擁有平等的機會。對於富孩子來說,片面採取強制個性化消費的方式,其實並不可行,允許孩子展現個性的慾望,但對奢侈浪費行為應嚴格杜絕。
他表示,深圳現有在校的外來子女佔了一半以上,目前教育部門在教師培訓時,也強化了老師弱化孩子對物質差異的在意。比如,有意識地要求老師在態度上,平等對待暫住人口子女等。同時,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個人興趣和個人能力磨旦的培養上。
學校在對孩子的這種攀比心理的糾正方面,對於窮孩子和富孩子的和諧相處,完全可以通過多增加一些課外心理輔導課程來完成。比如學校讓窮孩子和富孩子坐到一起,給他們提供一個坐下來交流自己想法的機會,並安排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在一旁引導。家長和老師完全可以首先引導孩子,在校內的心理輔導機構進行專業疏導,專業老師能夠根據實際情況,給出進一步的建議。完全不用等發展到離家出走這種階段再來處理。搜狐聯合南都調查:過半網民家法管教孩子攀比
㈡ 同學之間相互攀比。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攀比? 要看攀比什麼了,攀比學習,修養,這類攀比是應該的,但是不能太過激,會導致性格偏離!如果是攀比穿著,物質,家庭,我認為,小學生的攀比心理是一種狹隘的片面的心理現象。這種心理促使學生在物質享受方面向高檔次看齊。當這種心理需求無法得到滿足時,便會有一種挫折感、自卑感。這種心理的存在,必然會給學生的生活、學習及身心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長期下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既扭曲小學生幼小的心靈,又給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更主要的是攀比心理的存在,會影響學生的學習。
㈢ 我參加的同學會,大家各種攀比,你怎麼看這種情況
我覺得這是一種特別不好的情況,讓同學會失去了意義,並且讓在場的所有人感覺都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