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為什麼感覺一些同學群很無聊,十幾年沒人發過言
為什麼感覺一些同學群很無聊,十幾年沒人發言。一,是同學間的友誼淡化了。二,或者幾個玩的好的同學自立了一個圈子。三,各自有自己的家庭,事業了,沒那麼多精力去聊天。
⑵ 請問同學群不說話的同學都是什麼樣的一種存在
同學群里不說話,呵呵說的就是我吧。
我的高中同學之前拉了個QQ群,沒有人發言。後來群主又拉了一個微信群,拉我進去時一臉蒙好嗎?至於不說話,談談個人看差如輪法吧。
1.當初跟群里的人關系一般,以後一直也沒有交集。談的來的,一直在聯系的肯定有更多聯系方式,溝通不會在群里。2.時間長了,有些人沒什麼印象。如果聊天認錯了人,那會更加尷尬,還不如不說。
3.由於工作性質不同,工作學習時間安排不一樣,別人在聊天,自己在工作。或者自己想利用空閑時間學點東西橡數,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聊天上。如果在群里說,我要學習什麼的,恐怕會有各種話題出來,貶褒不一,那還不如在群里虛信保持沉默,做自己的事情。
4.不可免俗的,群里其實吹牛的多,對這種話題一直不感興趣。
5.我的同學群幾乎是沒有人發言的,也沒有人發紅包。可能大家都忙。
⑶ 同學群中有人幾年一條信息不發也從不點贊,這是什麼心理為什麼
哦哦!不好意思,我就是你說的那種類型。我在我的初中同學群中,自從一個同學把我拉進去之後,就剛開始時和大家打了個招呼,之後幾年都沒有發過信息。
不過說實話,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這會給別的同學帶來困擾[思考][思考][思考]!!!
廢話扯遠了,說說自己為什麼不發信息的原因吧!
1)自畢業之後,和絕大部份同學都沒有了交集,共同話題太少。
我初中在縣城一個還算不錯的中學,後來升到了重點中學上高中,之後上大學....當時絕大部份初中同學都選擇中專或技校,大家的聯系慢慢就淡了,好多人都幾乎名字和人對不上[翻白眼]。
2)和群里的同學地域相隔太遠,群里就經常是那幾個同學發言,不是約麻將就是約茶或相互調侃,十幾二十年不見了,想加入也沒法?我在國外,咋個約啊?[擦汗]
3)無共同話題可以拿到群里分享,也就節假日發個節日快樂……
建群的目的,我覺得就是給大家提供一個分享和交流的平台。隨著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差異性逐漸顯現,同學群的功能單一性就顯現出來了。大家畢業之後可能分布大江南北,工作可以上至市長,下到普通工人,話題的共性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縮小,發言也會相對變少。但我覺得只要心裡還在乎那份同學情,發言與否並不重要!
同學群中有人幾年一條信息不發也從不點贊,哈哈,我就是這一類人,本人在群里不光是潛水,而且是深潛,連冒泡的時候都沒有!
記得剛加同學群時也非常活躍,發發紅包,聊一聊天,開開玩笑,同學們也小聚一下。
後來發現大家在一起很尷尬,僅存的記憶都在上學時期,只和個別同學有些交集,能談上兩句話,還不如和同事間聊的開心,可能是性格原因吧,和同學們有點格格不入。
後來我也就不參加聚會了,慢慢的就疏遠了,也就真正的潛了起來!
我們叫她小A,她和男朋友戀愛了四個多月,感情進展順利,對他這個人也算滿意,工作和家世都不錯,人看著也清爽干凈,雖然不是愛得轟轟烈烈,但我是很認真地想跟他走下去的,但總感覺哪裡不對勁兒……有時候我們出去玩,大家自拍一下發朋友圈是很正常的事,可他從來不發,我發他也不點贊,還說「 我從來不看朋友圈 」。前兩天他生日,我主動自拍發到自己的圈子裡,我的朋友都來祝福他,可他竟然依然沒點動靜,我問他看到照片沒有,他還反問我「 發什麼發,有意思嗎 ?」我真的不能理解,當下年輕人有幾個不玩朋友圈的?他不發不看也不點贊,究竟是種什麼心理?難道是不愛我嗎?
其實這就是每個人的處事和做事方法不一樣,每個人只需要根據自己內心想法來,才能做到知足常樂。
像我目前來說的話嗯,我是先退的學沒有畢業,現在人家那也畢業了,偶爾也見面也說話,也把我拉進了那個畢業的群里,可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當然嗯,人家的話,那就是說嗯但是我感覺就是同學聚會啊,或者什麼的,沒有多大意義,可能出發方面不一樣我不太想去參與另外的話呢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我比較排斥這方面的事情,
同學群就是同學間相互聯系交流的一個平台。
現在網路暢通發達,交流很方便,想找一個老同學,似乎是分分鍾的事兒。以前畢業分手後,多年都無音訊的,突然都被一個個拉進同學群。剛進群的時候,個個懷舊,有說不完的話題。可是,過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的就又歸於沉寂了。偶爾有人想出來聊個天,或者發幾個紅包,才能換來幾聲謝謝。甚至有人潛水,連謝謝都不說了。本人就有2個同學群,存在這種現象很普遍。
40人的同學群,平時出來說話的也不到10個人。總有一些同學外向積極,也有一部分同學,內向沉默。所以,在同學群里,有人從來不說話。當然,這不僅僅是性格的原因,也許還有很多更為復雜的因素存在吧。總結起來,大致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有些同學不是自己主動進群的,可能是被同學多次邀請才進群的。他們剛進群的時候,可能被歡迎,互相打個招呼,了解下近況,然後就不積極了,也從不聊天了。
二是有些同學感覺沒共同語言。他們經過多年的磨練,變化很大。當年內向的可能變得外向了。當年優秀的,可能如今生活不是太如意,當年不被看好的,如今春風得意。所以,性格不同的人,就有那麼幾個同學喜歡在群里瞎說,胡亂吹牛,曬各種 旅遊 美食 照片,換來一些點贊。
三是沒了當年的激情和感覺。有些人初進群,是懷念曾經一起讀書的時光,有時候,很多當年沒有怎麼交流過,不怎麼熟悉的,多年以後,回想起來,還覺得是遺憾,所以想進群找找當年的激情和感覺,彌補下那種遺憾。結果發現進群後也找不到當年的感覺了,於是就有點失落而靜默。
四,也有些人可能說話不方便。他們平時可能不喜歡玩手機或對微信不熟悉,沒有養成微信聊天的習慣。
關於為什麼有人在同學在群里不說話,其實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卑,或者有著某些顧忌等等。
能成為同學就是一生之中的緣分,能夠在一個群里相聚,就是曾經緣分的再續,聊不聊天不要緊,重要的是,你在群里,曾經的同學能夠湊齊,就很有意義了。
珍惜吧,同學們!
有時候我們會很奇怪,離校多年當年的那些同學情誼,恐怕是早已淡薄了,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不退群,也從來不在群里說話,這是種什麼心態呢?有人說著是沉默寡言,不說話不代表不想知道別人的想法,只是在暗中觀察著,也有人說著是因為自己的自卑心理所以不敢社交,還有人說著是因為群里本身的消息太浪費時間,完全沒有興趣所以才不想說話,還有的就可能是因為單純的沒有時間,或者是很少用這個軟體等等。
1.那麼到底是什麼呢?只有大家自己知道原因,我在這里只是分析總結看法,你可以參考分析。有人說是因為很多人聊到一個話題,如果自己貿然插話進去卻沒有人回,即使說了也會被忽略,這樣的結果很讓人失落,或者會有尷尬的情緒,這一點就是自身缺乏安全感,害怕被忽略拒絕。
2.並且同學群中說話的來來去去都是極少數人,如果自己和哪些人不是很熟,剛好又是她在說話,可能自己也不會主動搭話,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圈子,有討厭的也有喜歡的,班級群把所有人都聚集在一起,說話多少也會有些顧忌,不管怎樣這種現象都不能一概而論,同學群原本就是為了保持同學之間的聯系。
3.還有些可能是因為興趣愛好不一樣,也很難有共同的話題,以前在班上還可以說一些課程安排、作業考試等相關話題,但畢業之後這些東西都不存在了,那還能講什麼呢?同樣的,群剛建立時的活躍到最後的沉浸這也是一個自然現象,時間會拉長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這是一個正常的現象,也有人表示理解。
4.當然也是有人認為,同學群被有些成就的人利用,成為彰顯自己身份炫富的工具,這樣一來那些發展一般卻又不善於交流的人就不會太熱衷了,即便是在群裡面也不會輕易表達自己的看法,只不過依然留在群里是出於禮貌,這樣下來不會有什麼大起大落,完全平淡又祥和。
5.也有人認為敢在同學群里說話,那是要有底氣的,腰桿硬不硬就看你最近在忙什麼了,如果一事業青年說最近在找工作?還是在群里找存在感,嫌不夠刺激么?要是群里在談聚會那你敢接么?你開個寶馬他騎個摩托,停在酒店門口保安能放他進去么,這還真沒個底......
6.當然,還有可能是因為不是在同一個圈子裡,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每個人的看法見解不一樣,不必要為了爭執而傷了同學情誼,不如保持沉默,同樣這也不代表同學情誼淺,在有求於人時這些人會比群里那些活躍分子更活躍,這都是正常現象可以給予理解,其他的就不必要太過計較了。
很多人有了空閑就喜歡在同學群里待著,說說這,聊聊那,和同學之間交流的不亦樂乎,很是愜意。可同時,細心的人也會發現,也有一些同學自從進群後就很少發言,有的甚至就從來沒有說過話,但他們也都沒有退群,只是在群里的一隅默默地待著,就像沒有存在過一樣。
那麼,為什麼很多人在同學群里從不說話,也不退群?他們的心裡是怎麼想的?
1,很多同學多年未見,都不熟悉了,感覺無話可說
2,自己混得不好,說話沒底氣,只好選擇沉默
3,如今群里到處是推銷產品的,自己很反感,所以不說話
相信人們建立同學群的初衷都是美好的,就是為了能讓已經多年未見,遍布各地的同學們有個能繼續交流感情的地方,把大家在學校里建立起的美好情誼能夠繼續長久的延續下去。
可有時,有些人卻在同學群里感受不到同學情誼的存在,甚至覺得同學群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所以只好一言不發,保持自己的安靜與沉默,彷彿從來沒有進來過。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隨著時光的流逝,大家身處在不同的環境,經歷了不同的際遇,再加上缺少了相互交集,時過境遷後,彼此的心態都出現了變化,才會產生了不一樣的想法。
但不管怎樣,能夠擁有一個同學群的人還是幸福和讓人羨慕的,畢竟你們多年的同學情誼還存在著。也相信每個人只要在群里奉獻出自己的真誠,同學間的情誼也就能夠長長久久的延續下去。
謝謝平台邀請:
同學群同學情,聽起來非常親切,溫暖。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平心而論,同學們聚會,見面互相寒暄幾句還是有的,不過這僅僅限於「客套」話罷了!人類有個很奇怪的現象;特別是我們「國人」尤甚。就是喜歡搞「小圈子」「小幫派」。幾個人經常扎堆,好像是「親如兄弟」。什麼話在「同學群」里從來不講,其他同學也是一樣,三厚兩薄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同學群平時幾乎沒有人發言,當然;通知某某家要辦什麼事,過年過節發個祝福圖片;或搶紅包除外!久而久之,這種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當然,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願因,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經濟壓力大,人情味淡薄!總而言之:在同學群,不發言,不講話,也就很正常了!
建個同學群都能幹些什麼呢?!
1.回憶從前,情節再現,沒用幾天,廢話連篇。
2.成家立業,家在何方,結婚離婚,兒女情長。
3.學歷高低,職業孬好,工作幾年,什麼領導?
4.房產有無,豪車牌照,收入幾何,發個紅包!
其實同學群越來越冷清也是必然,同學相處,剛開始問這問那噓寒問暖,竹筒倒完那幾顆豆子之後,再無相知共識的內容可聊,總是話題越來越少,自然而然就逐漸淡寞冷清下來了。
大多同學也只是在一起共同經歷學習三四年,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平常生活中既無交集也無多大聯系,只是個熟悉的陌生人而已,都不怎麼熟,難免生疏,又國人都比較內斂,不喜歡在大庭廣眾下說話,在群里,你想和誰聊天,你要艾特他,不然就沒人會接話,這樣久而久之,那些活躍的人也自討沒趣,不再活躍了。一些同學在學習期間投緣能夠成為朋友的人,早就私下往來,相互聊天聯系了,這類人私聊或結成小群體另聊和小范圍常聚,就不會在群里說話了。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生活壓力很大,大家也都在為生活努力去賺錢努力去奮斗,哪有那麼多的空閑時間上同學群來聊天,加入同學群大都懷揣兩個目的,一是出於好奇,都想看看大家變啥樣了混得怎麼樣了?二是幻想從這些失聯已久的同學群中挖掘一些人脈資源和機會。當這個謎底揭開之後,新鮮感過後很自然地就興味索然了,當然群里說話就少了,就冷清了。
盡管不說話,但是留個念想也不錯!
各位朋友你們怎麼看?!
可能的原因有:
1、不喜歡熱鬧,喜歡安靜;
2、為人低調,不喜高調;
3、朝中為官,不願與爾等為伍;
4、做生意失敗,羞愧見人,不敢與爾等為伍;
5、悶聲發大財或者中了大獎,怕大家套的太近乎就問他借錢;
6、每天為柴米油鹽奔波,實在沒有多餘精力;
⑷ 為什麼在同學群中,大部分人都保持「沉默」
我們畢業之後總會留下一定的聯系方式,一個班級的人最好的聯系方式當然就是班級群了,無論通過何種信息平台,大家總會留到這樣一個共同交流的地方,雖然說大家都很少說話,因為大家總覺得在班級群裡面是一個公共的地方,有些話題不適合聊。
我們畢業之前總是會留下很多看似有用但實際沒用的東西,比如說紀念相冊回憶錄,還有班級群這些東西,其實本質上都沒有太大的用處,關系好的不留這些東西,畢業之後該聯系一樣聯系,關系平淡的留這些東西,只不過是走一個表面的過程,隨著時間的延長還是會逐漸變淡。
⑸ 為什麼同學群里的人,都不願意說話
我認為是時間長了感情變淡了。在每個人的qq列表中,一定有一些同學。至少,必須有三個,初中,高中和大學。最初,組成這個小組聊天的目的是希望每個人都能在小組里有所作為,無話可說,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在一起。但是現在有一個普遍的現象:這些學生喜歡沉入海底,靜靜地躺在名單上。那麼,為什麼小組中很少學生會說話,而大多數學生不會呢?
第四個原因是我已經分開太久了,總是覺得不好意思在裡面說話。有時只是想和他以前的同學談談,但是當他看到那些同學很久以前沒有回應別人的話時,他覺得也沒有人會回應他,所以他乾脆停止說話,以免尷尬。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人都覺得這個群體沒有任何意義,於是就封鎖了它,再也沒有開始過群體聊天。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同學群里的人,都不願意說話。
⑹ 微信同學群,大家沒了共同話題,活躍度越來越低,都是什麼心理
就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微信群:
我研究生同學群一年也沒人說話;
大學同學群就像死火山偶爾爆發,某個話題一出,班級一半同學(共35人)都會來插一嘴,然後迅速消聲匿跡,歸於沉寂;
高中同學群每天總有聊天,然而說話的老是那七八個,二級活躍十來個,從不發言的五六個。
初中同學群最活躍,每天圖片語音不斷,因為不喜歡語音交流,因此我基本不發言。
01 發言少的原因是物理距離拉開了心理距離,對原班級的歸屬感越來越弱 。
畢業後,開始時大家對原來班級的感情都比較濃,因為有幾年共同生活的經歷絕,以及對這段經歷的美好回憶,因此對原班級的歸屬感也很強。
而且剛剛工作, 工作上的人脈拓展不寬,有什麼苦惱都想在群里跟原來的同學說一說以得到慰藉。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過去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人脈拓展更寬,與同學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 物理距離拉開了心理距離,你的世界我不懂,我的世界跟你說了你也沒法理解, 在這個繁忙打拚的時代,誰又還有那麼多閑工夫浪費呢?
%
一是高中學歷以下的同學群
初高中時代是最讓人難忘的,同學感情比較深, 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地域歸屬,家鄉是一個人心中的安全島,出門在外都想聽到自己家鄉發生的有趣軼事,可以讓人工作之餘放鬆心神,減緩焦慮 ,而微信群總有在家鄉工作的同學,經常在群里發家鄉發生的新鮮事兒。
二 是微信群的 活躍度跟群里有沒有三四位逗比非常重要 ,如果只有一兩位也很難把氣氛搞起來,我高中同學群,每天話題不斷,炒菜,房子,孩子,認親家認得不亦樂乎,神奇的是,這么多年這個群就沒冷清過,那幾個逗比真是居功至偉。
不單單是微信,QQ也是。很多的同學群都這樣,剛開始我以為只是我自己的同學群會這樣,後面發現好多朋友的同學群也都這樣。
不知道聊什麼
這些同學群無一例外的都是剛建群的時候都還挺熱鬧,過個幾天就開始沒有人說話了。就我個人來說,我不在群里聊天是因為大家都很久沒有聯系了,在群里也不知道說什麼。相信大多數人不說話的人都和我一樣,就是不知道說些什麼。
同學們已經出現不同的層級了
相信大多數班級都會出現所謂的「優、中、差」的層級。不管你的班級有多優秀肯定會出現成績相對有好有壞的,這也將會是每個未來發展的不同方向。有人繼續深造、有人出來工作、有人從政當兵、有人做生意。大家都是在不同的領域工作生活,共同話語不再像學生時代,大家都是同學都很聊得開。
只是班群不活躍而已
相信很多的同學都是這樣有班級同學群、宿舍群,幾個好的又有一個群。大家也只是班群偶爾說一下話,但各自的小群小圈子還是很活躍的。就像我自己的宿舍群還是每天都有聊各自的生活、經歷和將來的打算的。
其實,不聊也不意味著感情關系變差。我自己遇到幾年不見的同學依舊很親切、對話語氣還是和從前一樣。我也更喜歡這種方式,「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大家平時沒事可以不怎麼聯系,但是相見相遇相聚時依舊可以向從前一樣親切
人們之所以會相互走到一起,其心理學的根源是相互依賴。 何謂「依賴」?這既可以指物質層面的,也可以指精神層面的。說得庸俗一點,就是如果你想擁有朋友,你就必須擁有被別人「利用」的價值,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人是不會獲得友誼的。
人們常說,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最無私的,這其實是人們對於親情的一種美化和神話。 嚴格說來,父母與子女之間之所以是世上最親密的關系,就是因為他們之間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密切的利害關系。 想想看,如果孩子不利用自己的父母就能自己獨立生存,父母不指望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基因,延續自己的生命,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還會是親密無間的嗎?如果我們還不相信,那我們不妨看看新聞報道上那些從小就被父母拋棄的孤兒,當他們被別人領養在養父母的家庭裡面長大成人之後,他們有幾個會反過頭來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呢?
以這種經濟人的視角來看微信群里的同學關系,大家之所以有共同的話題,有話可說,不外乎這兩種可能: 第一, 情感 羈絆 。畢竟,同窗的那些年,正值大家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同學們之間的關系純潔友愛,少受世俗的污染。正是由於這一點,這種關系才被許多人所珍惜。人們總有念舊情的時候,當我們撫今追昔,有時心中難免柔情似水,真的會和有幾個同窗好友把酒言歡,共同追憶似水流年的沖動。
但當我們真的在網上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發現大家早已經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我們的模樣也許依稀還有舊時的影子,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心理狀態,卻早已經是昨日黃花,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了。 同學之間有的是農民,有的是工人,有的經商,有的當官,有的撿破爛,有的做學問,有的還在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有的卻已經在大西洋的彼岸悠哉游哉。大家的生活圈子各不相同,所關注的事情,包括對事情的見解千差萬別,如何說得到一起去呢?如何有共同語言呢?又如何會產生感情的共鳴呢?
第二,把微信同學群里的同學看作一種人脈資源,相互利用,相互扶持。但利益的交往總是相互的,當利益相關的一方只是單純的付出,另一方只是單純的索取,這種關系肯定是會分崩離析的。 比如張三畢業之後成為一個打工仔,李四畢業之後卻成為一個官員,他倆之間的能力和資源是如此的不對稱,以至於從人際關繫上來說張三對李四毫無價值,李四對張三卻也是高不可攀。
最後,成人之間都是要面子的,特別是同學之間,因為以前的關系,現實中的落差會加倍的令人難堪和失落。 比如在學校里的時候,張三的學習成績不錯,那個時候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目空一切。但走向 社會 之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生活和工作並不如意,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灰頭土臉。反觀李四,在學校里的成績雖然不好,被老師和同學看不起,但到 社會 上之後,因為會來事,左右逢源,如魚得水,賺得萬貫家財。這個時候張三和李四還能不能愉快的坐在一起,朝花夕拾,舊事重提,那就絕對是一個問題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也是我想問的,我也是同學群的群主,我有時候真的想解散掉算了, 但是想想呢,太情緒化傷感情。
我的同學群也就為數不多的幾位同學能夠有效互動,大多數一年能有一次互動就不錯了,還有幾個是從來不互動的。我相信多數的同學群是這樣的。
為什麼熱度會直線下降呢?我想:
一、同學群剛建的時候,大家相互熱情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久別「重逢」,年少時的一幕幕湧上心頭,不停地寒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說的說了,蜜月期過了,新鮮度下降,「同學群」也就是個普通群了。 二、理性的人多於感性的、戀舊的人。我人個覺得活躍的,經常希望和同學溝通的,都是相對感性的人,也是戀舊的人。像這樣的人,把一切的美好都記在心中,認為大家的感情還是原來那樣的,認為記憶深處存在的美好其他人也一樣存在。然而事實是,很多人的記憶功能沒那麼強,也許也沒覺得多美好。
三、相對成熟。有些人很成熟,深知沉默是金,言多必失。所以呢,盡量不說話,只是保持圍觀。
四、相對不成熟。有些人覺得群里有不喜歡的人就不想說話,把年少時候的「仇恨」帶過來,區別於那些記住美好的人。
個人感受,供您參考。
不僅是微信,QQ也是這樣的。現在的群裡面發的都是廣告的多,真正交流的沒幾個。我自己在各種群裡面基本都是從不發言論,頂多就是看看,好像不想去參與那些跟我沒關系的人事物的話題,估計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吧。
很簡單,這就是人生啊
人生如旅程,你的列車上,有人上來,有人下去,他們有的陪伴你幾年,有的跟你擦肩而過
同學也是如此,因為大部分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很難再有交集,所有的同學群都難免沉寂的命運
我們沒必要去哀傷,人生就是在不斷失去和獲得中慢慢到老
雖然不再聯系,但只希望再見時,能脫口而出:人生軌跡中,能擁有過共同的時間和歡笑,真好。
謝謝!可能是各自忙各自,沒有時間。
同學群就像個家,雖然不活躍了,時不時地都看一下。感覺不遙遠,息息相通,都有個相互的存在感,這就是同學群的真實體驗。
1.有「共同話題」的前提是,得先有共同的環境,經歷共同或相似的事及人,或者做著同樣或類似的事,才能產生的出共同的話題;
2.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和責任,以及要照顧的人,很難在分出精力來維持這個圈子;
3.大家都忙於眼前的苟且,沒有時間顧及和互相問安和互動;
4.大家都開始不在主動維系這些關系了,彼此也就漸行漸遠了。
還是心裡的問題吧。同學一場,大家相互了解。走出校門M年後再相聚,才發現,彼此之間已經相差甚遠,不由得內心五味雜陳,漸漸的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⑺ 為什麼同學群有些人一直不說話
為什麼同學群有些人一直不說話?答案就在這里
1、經濟原因:說白了就是太富有或者太窮。不說話是因為經濟超出同學群或者是遠低於同學群。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人處於不同階級的時候是很難交流的,其實不同階級的人活在不同的世界裡。
不要懷疑。同學群不說話的同學無外乎這幾點,歡迎關注我。
為你答疑解惑,相互切磋人生經驗。
⑻ 為什麼同學群里說話的,永遠是那幾個人,大部分人會選擇沉默
自從畢業之後,同學群說話的就越來越少,宿舍群甚至完全安靜了下來。好幾次我都忘了,自己原來還有一個宿舍群。其實出現這種現象,是正常的。畢業之後大家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話題越來越少。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忙碌,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聊天。休息的時候更希望能多睡會,根本懶得去看手機。
3、只想看不想動說實話我偶爾會看群里聊天,自己也很想說話,可是輸入了幾個字,最後還是刪掉了。覺得還是看大家聊天比較好,自己插一嘴可能又要說很多話。這個時候自己並不是懶,而是感覺說的話毫無意義。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睡一會,讓自己放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