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同學友情 » 弘一同學在哪裡

弘一同學在哪裡

發布時間: 2023-12-28 18:49:41

㈠ 豐子愷簡介

豐子愷(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緒二十四年生,散文家、畫家、文學家、美術家與音樂教育家,原名潤,又名仁、仍,小名慈玉,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又被稱為「圓通大師」、「 有德行的人」。

師從弘一法師(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及散文而著名。

1898年11月9日(清德宗光緒24年9月26日)豐子愷在浙江省石門縣石門灣(今桐鄉市)出生。

1919年,豐子愷自浙江第一師范畢業,出國深造學習美術是他的理想。於是他賣祖產,並向姐夫借了四百元錢,並到東京展開他的留學生涯。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1925年,《文學周報》開始連續刊載豐子愷的畫作,鄭振鐸給這些畫定了「子愷漫畫」的標題。

1930年,母親去世後,豐子愷住到了嘉興。1932年秋天,豐子愷用版稅和開明書店的分紅,得以在家鄉石門灣建造真正的緣緣堂。後往返於石門灣和杭州之間。

1937年抗戰爆發,從江西一路逃到桂林,後居重慶,至1946年9月15日才返回上海,輾轉多地,先暫居杭州西湖招賢寺。

1947年3月11日遷入杭州靜江路(今北山路)85號小平房,稱「湖畔小屋」。1948年9月27日訪問台灣,11月23日在廈門住四個月,畫《護生畫集》。1949年4月底回到上海,同年在香港舉辦畫展。

1954年,首屈一指的上海市中國日語學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和唯一一位教師。

1960年,上海市中國畫院成立,他擔任首任院長。1961年到1965年,他翻譯日本古典名著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幼女豐一吟協助。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他蒙受屈辱;背著莫須有的罪名,遭批鬥、迫害,摧折他的身心。

1975年8月,癌症病發(9月診斷為右葉尖肺癌);並得知胞姐逝世噩耗令病情惡化,同年9月15日12時8分在上海華山醫院急診觀察室逝世,享年76歲。直到1978年6月5日才平反,書面通知送交長子豐華瞻。

(1)弘一同學在哪裡擴展閱讀:

豐子愷家裡開染坊之故,豐子愷從小就對線條和色彩敏感,《千家詩》里的黑白人物,都被他塗成了彩色。豐子愷的藝術才華,盡情顯露。

豐子愷以第三名的好成績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求學師范名校,得力名師指導,正因為導師李叔同的鼓勵:「你是我見過畫的最好、進步最快的學生」。豐子愷從此走向專業繪畫之路。「打定主意,專心學畫,把一生奉獻給藝術,永不變志」。

從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校畢業後,豐子愷創辦了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藝術學校——上海專科師范學校,組建了「五四」時期最有影響的藝術教育社團之——中華美育會。

豐子愷在讀師范時期,有兩位恩師。一位是藝術家李叔同,一位是教育家夏丏尊。在預科班二年級時,上李叔同教授畫石膏像課,豐子愷沉迷其中,畫藝進步很快。在李叔同的指點與鼓勵下,豐子愷一方面努力寫生,一方面觀摩西洋名畫,並學習繪畫理論。

也向李叔同學習音樂,苦練鋼琴。夏丏尊當時在浙江第一師範本任舍監一職,後改任為國文老師。夏丏尊以教授新文藝寫作聞名,對學生教導甚嚴,寫作文時要求「不準講空話,要老實寫」。

青年豐子愷的抱負,不僅僅只做一個教員,他想繼續深造。1921年春,23歲的豐子愷,在家境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向親朋好友借了2000元經費,赴日本留學。

在日本期間,豐子愷的日語是向兩位曾留日的老師──李叔同、夏丏尊學習的。他在東京做短期進修。4個月後,他拉完了三冊提琴練習本和幾個輕歌劇曲子。美術方面,豐子愷專攻炭筆畫。

學油畫出身的豐子愷,面對國外大師們的作品,意識到自己的差距,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他開始懷疑:在油畫這條路上,到底能夠走多遠。苦悶的他,在一個偶然的機會,遭遇到了一位日本畫家。

但某日,他在舊書攤上看到《夢二畫集·春之卷》。竹久夢二是日本一位自學成功的畫家,專攻簡筆漫畫,在當時可謂自成一家。竹久夢二的畫構圖技巧來自西方,但畫趣卻是東洋味。豐子愷認為,這些畫作簡直就是「無聲的詩」。從竹久夢二的作品中,豐子愷找到了日後美術的途徑。

回國後在浙江上虞春暉中學執教的豐子愷,仿效日本畫家竹久夢二,結合文人情趣、佛家理念,描繪出世相百態,也將古詩句意,化成畫境。

被人忽視的日常生活,在他筆下意趣盎然。發表的第一幅畫作《人散後,一鉤新月天如水》,讓讀者眼睛一亮。豐子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始了六十餘年的繪畫生涯。前後出版了《護生畫集》共六冊,多年來深受廣大讀者喜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豐子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