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生的別稱是什麼
莫待閑時再說愛,志貫日月上九重。
2. 同學在古代稱什麼
古稱:硯席、同窗、同門、同塾、塾友、同師、同堂、同門友等。古代也有同學的稱呼。
古代的讀書人的朋友是在科場結下的,古代的科場取得功名後的聯誼是很重要的,這也是將來一種重要的關系紐帶,對於秀才沒有拔貢的,每三年還要在縣里進行考試,這也是交友和交流的機會。
最早的同學的來源是指同一個府學出來的,也就是在縣里共同考試,而同一個私塾認同一個教書先生稱作同窗,但是目前同學和同窗的含義變成同義詞了。
而讀書人的壯游訪友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這樣的訪友不但是游歷,也是互相學習切磋和聯絡感情的機會,在古代通訊不利,交流的機會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讀書人,在古代普通人是文盲的環境,讀書人在自己的鄉間是曲高和寡的。
(2)同學尊稱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詳解
1、同師受業。《莊子·知北游》:「妸荷甘與神農同學於老龍吉。」
《周書·宇文孝伯傳》:「及長,又與高祖同學。」
清·吳熾昌《客窗閑話初集·雙縊廟》:「審勘得白雲娥與任宜男者,居本比鄰,幼而同學。」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六章:「此曰同學,蓋謂同學於鳩摩羅什也。」
2、同師受業的人。
東漢·班固《漢書·蕭望之傳》:「復事同學博士白奇,又從夏侯勝問《論語》、《禮服》。」
唐·司空曙《題暕上人院》詩:「更說本師同學在,幾時攜手見衡陽?」
清·孫枝蔚《寄鄉中舊游》詩:「混跡魚鹽別草萊,寄言同學莫相哀。」鬼穀子謂李斯曰:「廷尉師事荀卿,學同韓非,亦是大道。」
4、同伴。「嘗與同學數十人於田中刈稻」「與同學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法顯(宋江陵辛寺)[《高僧傳》卷三]】
5、清代嚴禁文人結社,禁用社兄、盟弟等稱呼,於是文人之間改稱同學。
清·王應奎《柳南續筆·刺稱同學》:「自前明崇禎初,至本朝 順治 末,東南社事甚盛,士人往來投刺,無不稱『社』『盟』者;後忽改稱同學,其名較雅,而實自黃太沖 始之。
3. 對同學的稱呼有哪些
學子
春秋時代,學生就被稱為「學子」。《詩經·鄭風·子衿》中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玄注曰:「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學子而俱在學校之中。」 宋代林景熙《酬謝皋父見寄》有詩雲:「風雅一手提,學子屨滿戶。」
弟子
對於老師,學生就是弟子。《論語·雍也》中有「 弟子孰為好學?」宋代歐陽修 《後漢孔宙碑陰題名》:「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
學童
年幼的學生。《漢書·藝文志》:「 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為史。」 魯迅《吶喊·白光》:「他剛到自己的房門口,七個學童便一齊放開喉嚨,吱的念起書來。」
門人
門,意為師門,門人即使弟子。《禮記·擅弓下》:「子思哭於廟,門人至。」鄭玄註:「門人,弟子也。」
門生
東漢時「門生」則指再傳弟子,後世也指親授業的學生。歐陽修在《集古錄·跋尾·後漢孔廟碑陰題名》中說:「其親授業者為弟子,轉相傳授者為門生。」
門下
指門生、弟子。《淮南子·道應訓》:「 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乎?』」 胡適《白居易時代的禪宗世系》:「 懷暉 也是 道一 的門下,其書今不傳了。」
門下士、門下生、門下客
指學生、弟子。清劉大櫆《贈大夫閔府君墓誌銘》:「遂以授徒為生,教授宗黨及前溪、洵川間。其門下士數十百人」。郭沫若《我的童年》:「他是張之洞、王壬秋的門下生,聽說張之洞的有些學說是剽竊他的。」明唐順之《送鄒東郭掌南院》詩:「此去談經門下客,幾人相對坐春風。」
4. 學生的別稱是什麼
莘莘學子、同窗、書生、桃李、高足、上足、同筆研、門下、門人、門生。
學生一般指正在學校、學堂或其他學習地方受教育的人,而在研究機構或工作單位(如醫院、研究所)學習的人也稱學生。
根據學習的不同階段,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為:幼兒園學生、小學生、中學生、高等院校學生(大學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等。學生是一種身份的名詞,具有學籍的人都統稱學生。
學習方式
中國人口眾多的現實,使得我們的教育對學生個性的關注度不夠。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個性,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不足。隨著中國人口發展的逐步趨於合理,這種狀況會慢慢改變。合理的教學模式是,既注重學生共性的培養,又關注學生個性的提升。
更為合理的模式是,針對每一個學生特點,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於是個性化教育就成為教育發展的趨勢。當然,這種趨勢得以實現的條件是中國人口的合理發展,並且有相當的經濟支撐。
5. 同學的別稱
舊時稱同學為「硯席」,也稱「同硯席」、「同硯」、「硯台」、「窗友」、「同門」、「同窗」。共一方硯台,同一張坐席,同一位教師上課,當然是同學了。古代科舉中同科考中的稱為「同年」,頗有同學的味道。 當然還有以平輩劃分的「師兄,師姐,師弟,師妹」一樣,看古裝劇應該不會陌生,現也有這一說法,還多了「學友」,「學長」等
學子:春秋時代,學生就被稱為「學子」,《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鄭玄注曰:「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是故「衿」字現在應該讀入「今」。《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 漢?鄭玄箋:「學子而俱在學校之中。」 宋?林景熙《酬謝皋父見寄》詩:「風雅一手提,學子屨滿戶。」 蕭三《他……》詩:「他是青年學子最敬愛的教授。
6. 對同學的尊稱是什麼啊
同窗:也寫作「同窓」。在一起讀書的人,同學。清 李漁《比目魚·入班》:「這等說,是敝同窓了。」郭沫若《女神·光海》:「我有個心愛的同窗,聽說今年死了。」窗友:是在一起讀書的友人。書友:猶同學。繆敏《弋橫農民暴動》:「志敏同志到藍子坂先找花春山同志,說是書友。」學友:即在一起共同學習、讀書的人,是指學習上的朋友。在同學中感情較深的並建立了友誼的學生、學員對同伴的稱呼。它不同於一般的同學。它的圈子是在學生和學員中,有學習情感交往的人。校友:就是曾經在同一個學校學習、工作的人,就成為校友,以學校為標准,並不以班級等為標准。校友的定義很廣泛,有老校友新校友等。同門:同師受業。亦指同師受業者。《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漢 鄭玄 註:「羣,謂同門朋友也。」《漢書·儒林傳·孟喜》「同門梁丘賀疏通證明之。」顏師古 註:「同門,同師學者也。」
7. 同學的稱呼有哪些
莘莘學子、同窗、書生、桃李、高足、上足、同筆研、門下、門人、門生、門徒、門下士、門下生、門下客、門弟子。
晚學、晚學生、後學、後進等是學子們在前輩、老師面前表現謙虛謹慎的自稱。
門下晚生:清代時門生對老師的老師、父親的老師或老師的父親稱為「太老師」,而自稱為「兄伏段門下晚生」以示恭敬。
同捨生、同硯席、同筆硯、同學、同窗、同門、同席、同門生、同門友、書友、學友、硯友:都是指在同一老師門下學習的學生。這些我們均能從字面領會其意義,並在古書中時常見到。如《古羨譽詩十九首》中有「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題」。「同捨生」,舍意為學舍。宋陶谷《清異錄·五窟》:「老拙幼學時,同捨生劉垂尤有口才。」「同硯席」,意為同一硯台和坐席,指在一起研論詩文或同學。劉禹錫詩:「常時同硯席,寄此感群離。」「同筆硯」,也作「同筆廳拆研」,指在一起學習的人,即同學。宋代陳亮《與勾熙載提舉書》:「今之君子,或少同筆硯,或二十年游從之舊,一旦貴賤少異,便如路人。」
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學姐、學兄、學長、年兄等是同窗之間彼此的稱呼。對那些年長才高者,敬稱為「大師兄」。通常大師兄的地位僅次於老師。「年兄」,原是那些科舉考試同榜登科的人相互之間的稱呼,後來逐漸成了同學之間的尊稱。
8. 對同學的稱呼有哪些
同學:同師受業的人。《漢書·蕭望之傳》:「復事同學博士白奇,又從夏侯勝問《論語》、《禮服》。」唐司空曙《題暕上人院》詩:「更說本師同學在,幾時攜手見衡陽?」清孫枝蔚《寄鄉中舊游》詩:「混跡魚鹽別草萊,寄言同學莫相哀。」鬼穀子謂李斯曰:「廷尉師事荀卿,學同韓非,亦是大道。」現在多指在同一時段同一學校學習過的人都是「同學」,再細分就是同班同學、同級同學,同院(系)同學、同校同學。冰心《悼念林巧稚大夫》:「在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和社會服務部里,都有我的同學。」
同窗:也寫作「同窓」。在一起讀書的人,同學。清李漁《比目魚·入班》:「這等說,是敝同窓了。」郭沫若《女神·光海》:「我有個心愛的同窗,聽說今年死了。」
窗友:是在一起讀書的友人。
書友:猶同學。繆敏《弋橫農民暴動》:「志敏同志到藍子坂先找花春山同志,說是書友。」
學友:即在一起共同學習、讀書的人,是指學習上的朋友。在同學中感情較深的並建立了友誼的學生、學員對同伴的稱呼。它不同於一般的同學。它的圈子是在學生和學員中,有學習情感交往的人。
校友:就是曾經在同一個學校學習、工作的人,就成為校友,以學校為標准,並不以班級等為標准。校友的定義很廣泛,有老校友新校友等。
同門:同師受業。亦指同師受業者。《禮記·檀弓上》:「吾離羣而索居。」漢鄭玄註:「羣,謂同門朋友也。」《漢書·儒林傳·孟喜》「同門梁丘賀疏通證明之。」顏師古註:「同門,同師學者也。」
同科:科舉時代稱同榜考中。宋王安石《酬沖卿見別》詩:「同官同齒復同科,朋友婚姻分最多。」清葉廷琯《鷗陂漁話·葛蒼公傳》:「初,湻燿避兵石岡,有同科孝廉丹陽葛麟,與二力士至。」也指同榜考中者。《儒林外史》第二回回目:「王孝廉村學識同科,周蒙師暮年登上第。」
同舉:
同門友:同師受業之友,猶今之學友。《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同捨生:舍意為學舍。宋陶谷《清異錄·五窟》:「老拙幼學時,同捨生劉垂尤有口才。」
舊時稱同學為「同硯」、「硯台」、「窗友」、「同門」、「同窗」。共一方硯台,同一張坐席,同一位教師上課,當然是同學了。
硯友、硯兄:取意於兩人一起學習,常共用筆硯的現象。都是指在同一老師門下學習的學生。
同席:同一席子,或同坐一席。古人席地而坐,故雲。後泛指同坐一處。《莊子·德充符》:「其明日,又與合堂同席而坐。」
同硯:語本《漢書·張安世傳》:「彭祖又小與上同席研書。」研,通「硯」。後因稱同學為同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好在我們同硯,彼此不必客氣。」《恨海》第四回:「我與他若是向不相識的,倒也罷了;偏又是從小同居同硯過的。」
硯席:硯台與坐席。借指學習或同學。元暉《北史·魏陳留王虔傳》:「好涉獵書記,少得美名於京下。周文禮之,命與諸子游處,每同硯席,情契甚厚。」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甲與乙鄰居世好,幼同嬉戲,長同硯席,相契如兄弟。」
同硯席:意為同一硯台和坐席,指在一起研論詩文或同學。劉禹錫詩:「常時同硯席,寄此感群離。」
同筆硯,也作「同筆研」,指在一起學習的人,即同學。宋代陳亮《與勾熙載提舉書》:「今之君子,或少同筆硯,或二十年游從之舊,一旦貴賤少異,便如路人。」
年兄:原是那些科舉考試同榜登科的人相互之間的稱呼,後來逐漸成了同學之間的尊稱。
同年:古代科舉中同科考中的稱為「同年」,頗有同學的味道。
師兄、師弟、師姐、師妹、學姐、學兄、學弟、學妹、學長等是同窗之間彼此的稱呼,是以平輩劃分的。對那些年長才高者,敬稱為「大師兄」。通常大師兄的地位僅次於老師。
學長:本義是無論是比自己年長的高年級的男性還是女性都要以「學長」這一詞來稱呼,用來表示對高年級同學的尊重,而並不單單是指高年級男性,也就是「學哥」。一般指對比自己學齡長的同學的尊敬稱呼,意思與廣義使用的「師兄、師姐」相同。由學長還衍生出了學兄、學姐、學弟、學妹等稱呼。學長還可以理解為對比自己早畢業的且年級比自己高的同學的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