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麼才能讓小孩學好語文,記住生字
怎樣才能讓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認為,只有在教學中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作用,才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辦法。 想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是關鍵,教給學生科學的識字方法是手段,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只要堅持兩手抓,相信學生一定會樂學、會學、想學。為此,在教學中,我採用各種方法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做到了三動: 一、眼動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比較持久的知覺。人信息的獲取60%~80%來自視覺。培養仔細觀察的習慣是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國的漢字淵遠流長,形體優美,一字就是一幅畫。在教學生字「**、月、水、火」時,學生已經通過對比象形字和現代漢字記住了它們。我告訴學生:許多漢字都是由事物本身形態演變而來的。在教學生字「鳥」時,我並不是逐筆劃地范寫,而讓學生觀察「鳥」字,在學生觀察的同時,我用簡筆畫勾勒出一隻停棲在樹枝上的小鳥。學生恍然大悟:那一撇就是鳥頭上的羽毛,豎折折鉤是鳥的身體,那一鉤就是爪子,橫折鉤和一點自然是鳥的腦袋和眼睛了,而最後一橫就是樹枝。後來,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很快就記住了「明」、「叫」等字。 二、口動。 兒歌、口訣是兒童喜愛的文體。它們琅琅上口,易念易記。在生字教學中,給一些生字編兒歌或口訣是學生喜愛的識記方法之一。在教學生字「時」,我編了口訣:田裡長草了。學生很快就記住了「苗」字。我鼓勵學生大膽發揮想像,自己創作,學生為自己能編兒歌、編口訣而感到十分自豪,特別是編出的兒歌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肯定時,更是得意萬分。如學習「告」字,一位學生說:一口咬去牛尾巴。在認識「溪」字時,我教學生念兒歌:三點水,爪字頭,一扭一扭碰石頭,溪水直往大河流。學生舉一反三,在學習「孩」字時,學生編了一首兒歌,異曲同工:子字旁,點橫頭,扭一扭,撇一撇,下藏一人是小孩。 三、手動 眼、口、手都是人體主要器官,它們對大腦的記憶起著重要的作用。邊動手操作邊識記生字,也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漢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形聲字。在形聲字歸類識字教學中,我製作了活動卡片。如教學「清、請」時,我用活動卡片「氵」、「訁」和「青」自由組合,讓學生識記,其餘的生字如「竿」、「趕」就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活動卡片,在小組中演示、變化,比一比,看誰記得快又牢。不是形聲字的形近字,如「刀」和「習」字,也可以使用活動卡片,把橫折鉤「肚」里的筆劃進行變換演示,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很快就記住了。在復習生字時,復習方法枯燥無味,學生缺少復習興趣時,還可以利用活動卡片玩打紙牌的游戲,邊玩邊復習。方法是:把偏旁卡片和常用字卡片打混,平均分給玩游戲的人(兩人以上)。如其中一個學生打出偏旁「亻」口中念「單人旁」 ,另一個學生打出「主」字,口中念「單人旁和主字組成住,記住的住」,就可以把兩張牌都收來,游戲玩到最後,手中牌最多的人獲勝。 當然,在生字教學過程中,不僅僅做到眼動、口動、手動,還有耳動、心動……不管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都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希望能幫你,祝孩子學有的成 學好語文建議 http://www.qhe.net/wsf/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