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誰有三年級環境教育教案,急求!(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認識小朋友的家 2、它們住在哪裡 。。。。。
三年級環境教育
教案設計
課例名稱
它們住在哪裡
課時
第1課時
教學對象
3年級
執教者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首先通過「鉛筆鉛筆轉起來」的猜謎游戲形式呈現,將大家都興趣吸引到小動物身上來,讓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動物,引導學生嘗試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提出問題;然後以「圈出隱藏在圖中的小動物」這種活動形式激趣,大大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接著設計了一個「環保小講座」,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小動物為了適應環境能改變自身顏色的知識;
;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動物常識,初步了解動物變色與環境的關系,知道動物為了適應環境,會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了解一些動物適應環境的事實。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用多種方法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環境。能用簡單的器材做模擬動物生活環境的實驗,並堅持觀察動物和環境的關系。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知識,知道動物與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喜歡動物、願意和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小動物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了解動物生活與環境的關系。
學習難點:
知道動物都生活在它適應的環境里。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進行本活動教學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一段時間,親自在易於發現身邊動物的地方觀察各種各樣的動物,或搜集各種動物的圖片或繪制一些動物的圖片(這些圖片,是為課上交流時出示給同學們觀察和了解用的)。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准備
教學之前用網路在網上搜索小動物的相關教學材料,了解到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確定課堂教學形式和方法。准備好知識講座內容、搜集一些動物適應環境而改變膚色的圖片,製作成課件准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活動一:
「鉛筆鉛筆轉起來」的猜謎游戲(課件出示)
(一)、老師出謎,學生猜
1、肚子里沒有一點學問,可開口閉口喊知道,瞧瞧這個小傢伙,實在是無知又驕傲。(打一飛行動物)
2、渾身是盔甲,走路橫著來,高舉兩把剪,張牙又舞爪。(打一水中動物)
3、活動地盤在牆壁,專門收拾飛蚊蟲,尾段無礙會再生,醫學名稱是守宮。(打一陸上動物)
4、似鳥又非鳥,有翅身無毛,一臉丑模樣,專愛夜遊遨。(打一空中動物)
5、錐子尾,橄欖頭,最愛最愛頭尾殼內收,走起路來慢悠悠,有誰比他更長壽?(打一水中動物)
6、個子雖不大,渾身是武器,見敵縮成團,看你奈我何。(打一陸上動物)
7、全身片片銀甲亮,看看神氣又威武,有翅寸步飛不起,無腳五湖四海行(打一水中動物)
(二)學生們自己說說知道的謎語,孩子們互相猜。
活動二:
火眼金睛——圈出藏在途中的小動物
將課本中的圖片,以及網上搜集的圖片做成幻燈片,讓學生上台指出小動物的藏身之所。
蟾蜍 變色龍 竹節蟲 蝦蟹 枯葉蝶
海蟑螂 章魚 烏賊 變色鳥 變色蛇
提問: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很多動物能隨周圍的環境改變自己身體的顏色。
活動三:
(一)環保知識小講座
1、介紹鰩,常常棲息在海底,體色同海底相似,因而我的敵人就很難發現我。
2、枯葉蝶,能夠隨著環境色澤的變化而不斷變換顏色。
3、蜥蜴,無論走到哪兒,顏色都能很快地變得和周圍環境變得相似。
4、尺蠖,形態接近於樹干,可以迷惑它的天敵,也可以隨環境改變自己的顏色。
(二)學生互相說說了解到變色動物知識。
(三)觀看會變色的海洋生物視頻
活動四:
1、猜一猜:
知道了這么多小動物變色的知識,你是不是還想了解這些動物都住在哪兒呀?猜一猜,我們校園里哪些地方有小動物生活呢?
2、小組討論:為了觀察小動物住在哪兒,我們應到哪兒考察?考察什麼呢?我們要做哪些准備?應注意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從工具准備,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注意事項三個方面思考。)
教師小結:
六、教學總結
三年級環境教育
教案設計
課例名稱
他們住在哪裡
課時
第2課時
教學對象
3年級
執教者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課時,教材專門設計了一個孩子們的活動:動手調查或親自觀察,校園里那些地方有小動物生活,並讓學生著手做好記錄,做成動物檔案。教材不僅顧及到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活動豐富,而且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實踐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自行得出結果,這樣能較好的達到關注動物,關注周圍任何生命,關注動物與他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
1. 知識與能力目標:
了解動物住所與生活習性的關系,知道動物都生活在它適應的環境里,不同的環境生活著不同的動物。培養學生實實踐動手能力,及團結協作能力。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能夠小組內制定觀察計劃,能小組合作完成觀察任務。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知識,知道動物與環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喜歡動物、願意和動物交朋友的情感;意識到保護生態環境,愛護小動物的重要性。
學習重點:
了解動物變色與環境的關系。
學習難點:
初步知道動物都生活在它適應的環境里,而且不惜改變身體顏色來適應環境。
三、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在進行本活動教學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一段時間,親自在易於發現身邊動物的地方觀察各種各樣的動物,或搜集各種動物的圖片或繪制一些動物的圖片(這些圖片,是為課上交流時出示給同學們觀察和了解用的)。
四、教學環境及資源准備
然後根據課堂教學需要,利用網路搜索關的視頻,課堂放給學生觀看,加深印象。通過網路在網上搜索一些關於的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做成PPT課堂給同學們演示,給學生了解的直觀感受。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我們知道,家是個溫馨幸福的港灣,其實不只我們人類有家,小動物們也有家。無論在哪裡,都能發現小動物,這些小動物都住在哪裡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找一找,看看它們都住在什麼地方。(板書課題)
二.討論探究活動計劃。
(1)繼續小組討論:為了觀察小動物住在哪兒,我們應到哪兒考察?考察什麼呢?我們要做哪些准備?應注意哪些問題呢?(引導學生從工具准備,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注意事項三個方面思考。)
(2)小結觀察准備及應注意的問題。(課件展示)
熱身准備:
①、商議考察活動的內容
②、明確考察活動的目的
③、選擇考察活動的地點和路線
④、推選好組長,分好工
⑤、准備好活動需要的東西
活動提示:
①、選一個有能力的人當組長,其他同學服從指揮
②、考察活動時,要輕聲慢步,不要打擾小動物生活
(3)指導做觀察記錄的方法。(制定並填好觀察記錄表)
三.小組活動:觀察小動物都住在什麼地方。
(課外小組觀察探究,填好觀察記錄表)
活動材料:透明玻璃瓶、鏟子、放大鏡……
四.交流觀察結果,製作動物小檔案。
(1)小組匯報:我們觀察了……動物的「家」,它的「家」在……,它的「家」周圍是……,它的「家」的特點是……,我們還觀察了……。(課件展示給學生一個描述的句式,幫助學生把表格上的內容變成有條理的描述性語言。)
(2)比較:這些小動物住的地方相同嗎?形狀相同嗎?建造材料相同嗎?都有哪些成員?
(3)交流總結 :(課件展示)小動物的「家」也就是它們的棲息地,是它們生活、躲藏、休息的地方,雖然不同的動物的「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隱蔽性的特點。
(4)小組合作製作動物小檔案:
小檔案:
動物名稱:
家庭住址:
家的形狀:
建造材料:
家庭成員:
(5)小結:每一種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住所,不同生活生活住所,與它們的生活習性緊密相關。
五.課外拓展:收集動物們充滿智慧的生活方式把那個匯編成冊,給身邊人閱讀。
板書設計:
2、它們住在哪兒
所有的動物都有一個自己的住所,不同的住所,與它們的生活習性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