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解決學生不積極打掃衛生的問題
首先,打掃衛生是每個學生的職責,教室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應該共同維護他,可以設立獎罰措施,對衛生維護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對不積極打掃衛生的同學可以進行教育,叫家長等
其次,可以讓班裡遲到的同學打掃衛生
我們還可以男女生一起值日,男女搭配幹活不累,女生會催促男生打掃衛生
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知道,衛生對於我們生活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改變他們的思想,讓他們積極值日
教室是我們共同家園,要從小培養講衛生,愛勞動的好習慣,老師家長要做正確的引導
老師可以在家長會上對家長朋友們進行交流,讓家長重視這方面的教育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② 班上同學都在盡心盡力打掃衛生,小華同學卻懶得打掃,應該怎麼勸小華同學
你可以對他說,搞好衛生提供一個干凈清潔的環境對每個人都好,現在搞衛生要有人人有責的思想才行啊!
③ 如何培養學生良好衛生行為習慣
學生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是小學校園文化和小學生精神風貌的縮影,衛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對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能起積極的作用。
剛接到這個班的班主任,每天都會給學生強調衛生,但班級衛生工作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分工不明確,存在「有事無人做,有人無事做」的現象。(2)打掃不到位,部分同學打掃衛生滿足於應付;(3)地面上星星點點的紙片較多,牆角里擺放的是橫七豎八的掃把和垃圾桶,教室里的桌椅不整齊,特別是垃圾桶周圍的衛生狀況最差,不是垃圾落於垃圾桶四周,就是垃圾爆滿。
為使我們班擁有一個干凈、衛生、整潔、宜人的學習生活環境,為同學們的學習提供有力的環境保障。下面我就談談對學生進行衛生養成教育的粗淺做法。
一、深化意識,規范約束。
為讓學生講衛生、為讓班級衛生整潔,不是安排幾個人負責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同學們加深對講衛生的認識,讓學生明白講衛生的重要性和好處,自覺做到「我要講衛生」。如,我每次一進教室就喜歡巡視教室地面,如果發現有垃圾不是自己揀就是提醒學生揀,時間一長,學生看見我進教室低頭巡視時都會彎下腰檢查自己的課桌附近是否有雜物、桌子是否整齊。其次,實施規范約束,發揮規范的督促制約作用。要想讓班級衛生管理規范化、精細化,那就需要把常規細化,讓學生的常規更具有操作性、檢查性。實行了合理分工,62個學生分成15個小組,一天輪兩個組,分別負責清潔區衛生和教室衛生,遇到周二學校大檢查,再細化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這樣人員到位、分工具體、責任明確的衛生管理運行機制,嚴格規范學生行為,嚴格按章辦事,不留衛生死角。
我們班實行值日班長制,值日班長要督促並檢查值日生作好當天的勞動工作、課間要檢查教室和清潔區的環境衛生,放學後要協助勞動委員做值日,督促值日生按時完成勞動任務。每天早晨、下午、放學,值日班長親自督促、親自檢查,做好記錄。
二、優化環境,感染熏陶。
良好的衛生習慣養成,一方面靠思想教育,規范約束,實踐提高,另一方面是靠優化環境和班級的感染熏陶。因此我很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在環境布置上,注重創建優美、健康、和諧的育人氛圍,讓學生隨時隨地、深入持久地得到感染熏陶。學生生活在一個干凈而溫馨的教室里,感到的是快樂、幸福與溫暖,促進學生養成衛生習慣,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作用。
「正人先正己。」教師的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讓學生明白不講衛生是不文明的行為,這些都對小學生進行直接的或間接的、公開的或潛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和熏陶,而且比說教的效果更好、更快。比如:看見地上有垃圾,我自己彎腰撿起,一句話也不用說,學生看見了,對我肅然起敬,而且會將這種習慣模仿成自己的習慣。
在工作中,我發現一些女同學打掃衛生比較積極、比較負責,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時,還不忘督促本組的同學認真打掃。因此,我常常表揚這部分學生,把孩子們身邊的同學作為典型,以典型引路,抑制不良行為,學生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三、實踐指導,持之以恆。
我們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衛生養成習慣,就得教會學生打掃衛生的方法和技巧,讓他們有所知而為知。比如,教室清掃後用拖把拖地,我就手把手地教他們拖地應該「先掃後拖,半干濕退步拖,拖豎不拖橫」;工具箱內外用抹布擦洗干凈,箱內工具擺放整齊;講台、窗檯、門要用抹布擦洗干凈,教室電器、鏡框要用雞毛撣拭去灰層等等勞動方法我都一一指導。
環境衛生重在保持,而不是在於打掃,要讓學生養成這種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不是在短短幾天、幾個月中就能夠紮根的,需要老師持之以恆地引導、督促,需要學生們長期努力堅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保持環境清潔,讓我們的校園變得更美,讓我們校園中的人們也變得更美。
我相信,我們會不負眾望,加強衛生習慣養成教育,為孩子們一生的幸福健康生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