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全面觀察學生課堂學習狀態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這是每一位教師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但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及認知水平的不同,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注意觀察每一位學生,並力求做到「察其言而知其行,觀其色而會其意」,調動盡可能的積極因素,讓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以便提高學習效率,更好地駕馭課堂。那麼,我們應該具體地從哪些方面觀察學生的課堂學習狀態呢?大體來說,可從如下幾個方面來把握:
第一,從學生的參與狀態來觀察。
參與狀態是指課堂上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探索和思考。包括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在認真參與;是不是所有的人自始至終地在認真參與。也即我們說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具體來說,全員參與就是學習者——包括學習個人、小組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所支配的時間去思考、交流、練習。並按自己的認知水平,學習習慣去參與。與此同時,要跟著老師的步伐,隨著課堂的動態發展而進行。而全程參與則是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各個環節來。無論是反饋、評價、總結,都應當在老師的指導下去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及知識內容。當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進程,他們就會產生一種自主學習的責任感和愉悅感,並由此產生學習的動力,真正做到「我要學」。這樣,課堂學習就會更加積極有效。
第二,從學生的交往狀態來觀察。
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能使學生的身心處於一種愉悅、放鬆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學生感到安全融洽,可以自主放鬆地和老師、同學交流。所謂「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黃河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一方面,師生間通過設疑——解答——反饋的方式,互勉共進。達到教學相長的最佳效果;另一方面,同學之間可以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汲取經驗,共同進步。所以,要想使課堂效率達到理想狀態,必須創設民主、寬松、愉悅的課堂環境,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豐富知識和提高能力。
第三,從學生的思維狀態來觀察。
積極的思維狀態是提高課堂教與學效率的有效途徑。那麼,我們可以通過兩方面來觀察學生的思維狀態。一是看他們能否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獨立的思考,對已解決的問題是否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因為只有學生認真思考,積極參與,才能對所學知識做到理解、消化和吸收,並使所學知識很好的納入到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小疑問。二是看他們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否具有獨創性。科學的、獨樹一幟的東西往往是創造思維的開始,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就要時刻注意從小問題著手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
第四,從學生的情緒狀態來觀察。
實踐證明,不同的情緒狀態對課堂注意力可以產生不同的影響。有一位心理學家曾這樣說:「在人的成功因素中,智商的作用只佔百分之二十,而情商的作用為百分之八十」。還有人說「情感是唯一的變數」可見,情緒、情感是影響人的生活、學習質量的重要因素。所以,老師在課堂一定要注意觀察學生的情緒狀態,並想方設法讓學生始終興趣盎然,充滿激情地上好每一節課。以保證一節課的效率達到盡可能的高。這樣就會為學生的「樂學「打下基礎。當然,每一位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還應適時加以正確的引導、調節。以便讓學生以樂觀豁達的積極心理狀態完成高質量的學習。
第五,從學生問題的生成狀態來觀察。
我們所盡的種種努力都是為了讓學生能高效率地完成每一節課的學習任務。也就是說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落實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上來。那麼如何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呢?首先,看學生能否做到融會貫通。所謂效果,並不是說是不是這節課的內容懂了、會了,而是說不但本節課內容掌握了,而且要把本節課所學新知合理、系統的納入自己原有的知識體系,並做到融會貫通,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認知水平是否盡可能大、盡可能全面的發展。然後,要看學生是否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即將探索的新問題、新知識產生了一種求知慾,並在這種求知若渴的心理支配下,產生自覺的學習動力。
當然,僅憑這些外在的觀察,我們也難以完全掌握學生學習心理狀態。所以,要做到對學生仔細、全面的了解,以便更好的駕馭課堂、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我們必須要付出千分的耐心萬倍的努力,用愛去與每一位學生真心的交流,想學生之所想,真正的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盡可能的調動一切手段來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