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同學友情 » 想哪些辦法讓同學遵守班規
擴展閱讀
送同學小禮物送什麼 2025-02-02 09:53:46
k線基礎知識什麼是k線 2025-02-02 09:48:57

想哪些辦法讓同學遵守班規

發布時間: 2023-09-07 05:56:22

『壹』 管理班級紀律的小妙招

導語:管理班級紀律的小妙招。作為一個老師要肩負起交給學生知識的責任,而作為班主任,不僅僅教會學生知識就行,好要教會他們做人,教會他們認識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每一個班主任都想管好自己的班級,只有班級的紀律好了,學習成績自然而然就上來了。作為一個新班主任的我也一樣,我認為這樣管理班級才能把班級管理好。

管理班級紀律的小妙招

一、明確班幹部的職責,讓每個人都有所擔當(小小職位,權利大)

良好的班集體要有一支良好的班幹部隊伍,這樣才能更好的替老師來分擔班級里的一些事情。我在上個學期重新選的班幹部成員進一步細化,在原有班幹部的基礎上又增設了幾個新的小職位,目的就是為了讓班級每一名同學都能有機會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在嚴格要求其他同學基礎上更加嚴格的以身作則。我會在班會上認真強調明確每一位班幹部成員的職責。讓班級的所有同學清楚的知道每位班幹部在班級中所發揮的作用。而且班幹部成員也不是固定,每一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進來。同學們對這些小職位特別在乎,每個人都希望當個小組長,也特別渴望得到老師的認可。

比如:桌椅小組長4名,每天課前、間操前都會提醒本組同學擺好桌椅,放學監督本組同學架好凳子。衛生小組長輪流制: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的衛生小組長, 每天檢查小組座位下有無廢紙,提醒和保持。小小監督員輪流制:每天主要負責記錄學生遲到早退的人,負責檢查紅領巾的佩戴。我會根據這一周學生的表現情況而定,比如說班級里每次忘帶紅領巾、遲到的總會是那幾名同學,所以我就會選這幾個人輪流當小小監督員,在他監督別人的同時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所以幾次下來,班級里遲到、忘帶紅領巾的人就有所減少。

具體職責如下:

班長:負責記錄每天的未出勤人、遲到的人數、以及負責管理班級的全面工作。

語數(各科)的組長:負責收發、檢查本組同學的作業,做到快速,高效,確保沒有遺漏。文藝委員、體育委員

衛生組長:每天檢查小組座位下有無廢紙,提醒和保持;值日時合理分工,檢查監督,確保當日衛生工作合格。

紀律組長:每天在以身作則的前提下,管理好本組的紀律,做到上課和集會時不亂說話,不亂動,嚴格遵守各項紀律。

桌椅組長:每天課前提醒本組同學擺好桌椅,放學監督本組同學架好凳子。 圖書管理員:每天把班級書架上的書擺放整齊。

黑板清潔員:每天下課要及時擦黑板。

衛生工具包管員:每天把教室後邊的衛生工具要擺放整齊。

小小監督員:每天負責記錄學生遲到早退的人,負責檢查紅領巾的佩戴。

二、充分放手,把班級還給學生(老師不在,我當家)

班級是由學生和教師組成的,管理好一個班級不僅僅是老師的職責,還要發揮學生的作用,盡量放手把班級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管理班級,使學生在自我管理中慢慢成長。

因為我們不能時時刻刻看著學生,也不能很清楚的了解到課上以外的事情,這時班委會成員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因為學生管學生,在心裡上,他們不會感到特別大的壓力,而且學生之間更易溝通。在班幹部管理的過程中也避免不了會產生一些矛盾,當學生解決不了的情況下,我會及時出面處理解決。並告訴學生如果在遇到類似的事情發生,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辦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該用什麼樣的態度和同學溝通會比較好,讓學生學會自己去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僅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與人溝通的能力。也相對減少了班裡的一些小摩擦。

三、適當的獎勵(小小獎勵,你我他)

為了落實實效,我會通過學生自我管理的表現進行相應的獎勵。以此激勵每一位同學都能做的更好。我又設計了小組競賽的形式,每天把檢查的結果進行記錄,每周一匯總,評出先進組,每人發小張貼到自己的本子上,因為責任到人了,因此,哪一組哪一項完成得不好,很快就能找到負責人,將對他實行“提醒——批評——懲罰”,他也就有了這份責任心和積極性,一定會提醒和幫助組里的其他成員,努力干好工作的。久而久之,每個孩子的能力鍛煉出來了,主人翁意識有了,小組的凝聚力強了,良好的班風樹立起來了,班級工作也就好管理了。

管理班級紀律的小妙招

1、構建班級自主管理文化,體現主體性。

·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制定《班級公約》(如右表),作到心中有規范,從而導之與行。

·“每日常規”檢查制度。每天有值日班長和值周班幹部記錄當天班內學生的表現,包括學習、衛生、勞動等多個方面。

·“每周目標”達標制度。每周根據學生的欠佳表現或《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的條約,設定1-2條班級奮斗目標,督促學生自主進步。

·班幹部星級制。每周根據班幹部的工作情況,由學生和老師共同打出星級, 從而評選每周優秀檢查員。

·“小主人”評選制。每周根據除班幹部外的學生的表現,評選出主動關心班級、管理班級的“小主人”,以激發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每周一總結。設立“綜合表現記錄本”,內容設有我的表現、我的努力方向(或做法)、教師評語、家長評語。要求每一位同學根據自己一周表現總結自己的優缺點及下周努力方向,並交教師、家長評價。

2、建立班級自‍主管理機制‍,創設“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班級氛圍。

通過自我推薦、競選班長、個性分工等方法給全班同學分工,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見《班務分工細目表》)

各小組長負責管理本組成員,登記作業完成情況、上課紀律情況、衛生完成情況及本組成員獲得老師表揚和批評情況等;班委做好指導工作。

開展競賽:各小組根據每個同學的各項表現,每天進行評分;班委對各小組每天的學習、紀律、衛生進行評分,周小結,月評比,對優勝組,獎勵組長和組員德育分;每月評比15名班級文明之星,獎勵德育分。

通過自我推薦、競選班長、個性分工等方法給全班同學分工,讓“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見《班務分工細目表》)

各小組長負責管理本組成員,登記作業完成情況、上課紀律情況、衛生完成情況及本組成員獲得老師表揚和批評情況等;班委做好指導工作。

開展競賽:各小組根據每個同學的各項表現,每天進行評分;班委對各小組每天的學習、紀律、衛生進行評分,周小結,月評比,對優勝組,獎勵組長和組員德育分;每月評比15名班級文明之星,獎勵德育分。

3、小崗位的多元評價,民主管理,建立快樂的育人環境

為了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使班集體的每一個成員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管理制度的制定者又是管理制度的執行者、監督者。把千頭萬緒的班集體工作一一分解,從班裡的“值日班長”到每個小組的“紀律、衛生、學習”組長,明確各個崗位職責,公開進行“招聘“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愛好,聘任一項具體工作,做到人人有崗位,人人有責任。“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工作成效採用多元評價,促使各負其責,使班級健康發展。評價方式有:

•正副班長分管制:落實“幹部幹部,服務第一”的思想。給負責小幹部分別發了一張班級學生名單,讓他們日日檢查,並做好相應的記錄;重點發現同學小崗位工作的閃光點,同時以友善方式指出不足並作改進指導。

•每周反饋:班長和副班長作好記錄,到周五和老師一起作出綜合評價與反饋。對集體的評價,有利於強化學生的集體意識,促成部門成員之間的友好合作。

•每月評優:每個月的月底,根據小幹部的日常檢查記錄,通過全班同學的口頭評議,評選出當月的“崗位小標兵”。

通過“班幹部星級制”、“小崗位負責制”、“小主人評選制”等自主管理機制,鼓舞學生的參與熱情,端正學生的管理態度,督促學生的管理效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到釋放出每個人的能量。

4、獨立自主,培養優秀能幹、樂於服務的隊幹部

積極選拔培養隊幹部成為輔導員工作的重點之一,在工作中做到隊幹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

我們的中隊長,統管班級大小事務,積極配合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團結同學,並且堅持每天值日總結,在同學中起到表率作用。

學習委員每天早晨帶領同學晨讀;

勞動委員勤勤懇懇,組織同學打掃衛生,並檢查好每個角落。

文藝委員組織同學辦好班會,特別在每次主題班會前,挑選主持人,組織內容。

體育委員在體育課上完成常規帶隊、列隊。

生活委員負責就餐秩序,並在生活中關心同學。

我總是鼓勵孩子們大膽按自己想法去干,釋放孩子天性的大舞台,讓孩子們發揮“我的班級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識,感受到“心有多大,中隊的舞台就有多大”的快樂。

管理班級紀律的小妙招

一、老師要在上課鈴聲未落之前到達教室門口。

鈴聲落了,教室里的多數人如果對你視而不見,依然我行我素,亂哄哄的(低年級小朋友尤甚),你不要發脾氣,而要要靜靜地觀察每個人,目光不要嚴厲,但要犀利,靈活,有神。一般情況下,片刻之後,多數學生會安靜下來。此時,你一定要及時給同學們一個滿意的表情,表揚表現好的人,表揚要具體,指出哪一排,哪一組的同學安靜,哪些學生坐得端正。

如果還有人在說話,甚至打鬧,則用一種期待的或者嚴厲的目光“盯”住他。無效,則點明某一排某一人正在做影響大家上課的事。因為你不可能知道他們的名字。再無效,迅速地走到他們眼前,請他們站起來,嚴肅但措詞文明地告訴他,之所以請他們站起來,是因為他們無視課堂紀律,影響了別人學習。必要時,則請他們把名字寫在黑板上,然後說一句:“噢,我知道了,你叫李勇,你叫王強。”(心中一定要記住他們的名字)不要指責,更不能挖苦,特別是高年級的孩子,他們會知道老師這樣做,這樣說的'意思。這叫“殺雞給猴看”——這樣說有些不好捉摸,我表達的只是我們的目的。這一招兒肯定有效。

千萬不要不管班級當時怎麼樣亂七八糟,傻呼呼地走進教室。否則,你很難把課上下去。真的,有些小朋友不是你想像得那麼可愛。兒童的天性是好動、好說、好問,有人一刻也坐不住。低年級的兒童不懂什麼叫“權威”,什麼叫“尊重”,什麼叫“民主”,所以一定要給他們立規矩,是規矩,就帶有強制性,約束性,開始,就要和學生約法在三章——上課就應該怎麼樣做,不能怎麼樣做,違反了,老師要怎樣處分等。

二、師生共同制定課堂紀律 。 課堂規則只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特點並讓學生參與到制定班級規則的活動中來,這樣學生的需要和願望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滿足,也容易被老師接受和內化,從而自覺遵守課堂規則。因此老師在一學年的開始的機會就要在班級會議上與學生共同商討制定課堂規則,當然老師要把握好度,所制定的規則要有利學生身心發展的,對於學生提出的一些不適合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則教師要及時發揮“引”和“導”的作用。

三、利用集體輿論的力量。 正確的輿論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對班級每個成員都有約束、感染、熏陶、激勵的作用。在扶正壓邪,獎善懲惡的過程中,輿論具有《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行為規范》以及班訓班規等制度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因此,班內要注意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在班級形成正確的輿論中心,形成“好人好事有人誇,不良現象有人抓”的風氣。

四、加強培養學生的自律。 如果學生總是在一種被要求的環境下學習和生活是很難進步的,所以應該讓學生學會自己約束自己,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約束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培養學生的自律,教師在嚴格要求的同時還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因為任何有效的紀律都是建立在學生主體地位的承認、對其人格尊重的基礎上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自律時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其次教師本身還要能起表率的作用,在學生心裡最有威信的人通常都是老師,聽從老師的言教,也接受老師的身教的影響。教師的品質,時時通過他的舉止言行感染學生,起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

『貳』 如何教育學生遵守紀律

問題一:如何教育學生遵守紀律 要讓學生認識到,遵守紀律是遵紀守法的基礎,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內容,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途徑之一.紀律是一種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紀律,將無法正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紀律是各項活動的保證.為什麼必須遵守課堂紀律呢?我們東方的學校,大部分是幾十個人的教學班,沒有正常的秩序,無法進行教學活動;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強調集體主義精神,一個班必須有嚴格的規章制度,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很強的規則意識,這是形成一個班集體的重要因素之一.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面對一年級的學生,不能硬性地規定,生硬地要求.我是這樣做的:在黑板的左上角畫一棵直直的小松樹,在黑板的右上角畫一口穩穩的大鍾,然後對大家說:"同學們在排隊,起立站著時,姿勢就應該像這棵小松樹這樣直;同學們坐在教室里學習,聽課,就應該像這口大鍾一樣穩穩當當."當然,課堂安排要內容豐富,不能讓孩子總一個姿勢坐著.
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習慣,實行小隊之間的評比也是非常有效的做法.不過這得在已經培養了集體榮譽感的基礎上進行才更有效.比如,學生一般上班主任的課是能夠做到遵守紀律的,但是上科任課就比較難以做到了.我們用小隊評比的辦法,來約束孩子的行為.為了小隊的榮譽,大部分孩子都能做到自覺遵守紀律.

問題二:如何教育學生遵守紀律 這只能靠學生自覺了,要是硬來的話,可能會造成學生的更加不遵守紀律,對學生應該是更加的關心,用善意的言語來教育他們遵守。。。

問題三:如何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 同是一個班的學生,為什麼有的學習效果較好,有的學習效果較差呢?眾所周知,這裡面除了IQ(智商)外,還和EQ(習慣和綜合能力)有關。而且,IQ的高低主要是先天因素決定的,而EQ可以從後天培養。因此,提高學生的EQ水平是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
諺語雲:「人是習慣的奴隸。」王爾德說:「起初是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也有人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可見成功的教育應從良好習慣的養成開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學會做人。葉聖陶說:「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一種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身。」……這就是說,如果學生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和外人點撥的情況下,也能非常自覺、饒有興味地去學習、去生活。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習從內心出發,不走彎路而達到高境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給學習的成功帶來困難。大綱也指出:「教師……

問題四:學生怎樣才能遵守紀律 紀律是規范學生行為的一種強制性力量,學生自覺遵守學校的各規章制度既維持了學校的正常教學,又讓學生順利、有效地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但是在小學各年級中違紀現象是屢見不鮮,有一部分學生是經常違反校紀校規,他們每天都是狀況不斷,讓教師耗費了大量精力,此時教師總是採取簡單的威嚴壓制方法,但效果並不好,有的學生看似不鬧了,這只是暫時的,你會發現很快他又會再次違紀,這就向我們教育工作者發出了挑戰,為了祖國的花朵能健康成長,我們努力鑽研開展切實有效的紀律教育。一、我們要深入了解常違紀學生的違紀原因和心理特徵並區別對待,要教育學生、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就得先了解學生,知道學生違紀原因和心理活動特徵。從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來看,經常違紀的學生,大體有以下心理原因:1、不明確紀律的具體要求,不知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這種情況多發於低年級學生身上。例如,有的小學生考試是,一邊寫一邊說著,他可能自己並不清楚這種做法違背了課堂紀律,干擾了別人的學習。有的小學生把游戲機帶到學校來玩,還不知道為什麼不能帶,也是不知道紀律的重要意義。由於低年級踏入校門不久,對紀律的不明確,所以需要教師進行強化。2、原有的不良習慣的影響,以致於無法遵守新的學校紀律。有些小學生在入學前就形成了一些不良習慣,如:說粗話、自己的東西隨處亂扔。雖然入學後,接觸了新的紀律,也從老師口中知道了作為學生應遵守班規校規,但由於小學生的自控能力弱,往往很難改正舊習接受新的紀律約束。所以小學生有時會安分地遵守紀律,但不能夠長久。比如有的學生和老師就會順口說出粗話,但他自己又立刻知道錯了,這種情況教師必須以滿腔熱情曉之以理使學生認識到違紀行為的嚴重性,以後不再做類似的錯事,同時也要使學生感到自己改正了錯誤,同樣是一個好學生,使他們有前進的動力。3、性格原因會使部分學生不嚴格要求自己。有些學生經常發生違紀行為與其性格存在某些缺陷有關。而學生這種性格缺陷往往和家庭教育的不當有關。有的家長由於工作不順利或婚姻不和諧,往往把怨氣撒在孩子身上,不是打就是罵。孩子在這樣環境熏陶下,有的變得特別的野蠻,如果哪個同學或老師說了他的不是他就會態度惡劣,大鬧課堂或和同學打架;有的家長過分的寵愛子女,養成任性和胡作非為的毛病。當家長看到孩子犯錯說了兩句,孩子就大吵大鬧,亂扔東西,這時家長往往為了息事寧人,就屈就孩子,不批評了反而是哄他,給他買這買那,長此以往,孩子就養成了任意妄為的脾氣。有的家長教育自己的孩子要打人、咬人,是為不讓別的孩子欺負,殊不知,這樣做是害了孩子,以致於這樣的孩子進入學校,很難接受規章制度的約束,這樣的孩子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長期抓、抓反復,逐步糾正學生的違紀行為。二、發掘違紀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培養戰勝錯誤的信心。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沒有哪個人是完美的,任何人身上都有優缺點。只是有些人缺點要多些,就蒙蔽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只看到他的缺點,而忽視了他的優點存在。要想糾正違紀行為,必須以這個優點為切人口。所以教師要用全面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首先就得相信學生有好的一面,然後開始積極發掘出來。違紀生身上的優點,往往只閃現出來,所以很快會消失,教師要及時發現,及時表揚,一旦他做好事就要大力表揚,否則他身上僅有的一點上進心就會挫傷,甚至一蹶不振。進行紀律教育要從揚長開始。

問題五:為什麼學生必須遵守紀律? 學校是做什麼的,就是教育和培養學生的,有文化,守紀律是國家對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學校守紀律一方面是培養你的紀律觀念,同時也是維護學校正常秩序的需要,作為一名學生,守紀律是你的義務。

問題六:如何教育學生課堂紀律 對愛分神的學生。課後工作是否處理得當作為教師。課後的教育工作可選擇適宜的地方單獨與學生交談,靈活處理課堂 面對個性各異的學生、重視,或在板書時用手指向說話的方向,將學生引向應有的秩序。另外,輕松駕馭課堂,導致課堂紀律難於管理,為學生著想。這時教師扮演的是親善的使者,加大聲音或中途停頓等方法提醒違紀學生,上好一節課除備好課外,使學生知道老師仍然關懷他,提問是懲罰,老師可以運用「思想教育卡」多次對反復違紀的學生進行跟蹤教育,還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 一、獎懲手段等方式糾正,恩威並施,耐心細致地談心,採取先柔後剛的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分神或搞小動作的違紀行為。課後對學生加緊教育,共同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運用多種方法,有時對違法亂紀紀學生採取省時度勢的提問也比直接批評來得有效果,認真鈴聽學生的訴說,科學管理 教學力求技巧、家長、家長建立親密的「聯盟關系」並從班主任和家長那裡了解違紀學生的另一面,讓其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怎樣才能控制好課堂紀律呢、班主任,紀律自然會好。這樣對學生減少課堂違紀。如可以邊講課邊走到到違紀學生身旁。 二。使學生對自己產生嚮往感。 四,提問是警告,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的向心力。除了讓學生對自己產生畏的一面,對愛睡覺的學生,對愛講話的學生。 三,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從而鼓起學習的勇氣,加以提醒、及時,樹立教師威信 做一個學生又敬又畏的老師要敢於嬉笑怒罵。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而使師生關系融洽。如果老師的講授是空洞而乏味的,記錄學生的每一次的進步,讓學生在參與角色的過程中學到知識,這時教師要扮演硬朗的角色,課余與學生溝通和接觸,輕敲其桌面,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因為,還可適當用一些肢體語言、鼓舞和關愛,形成三者的「互動」關系、老師的「互動」關系 在教學中,學生會因為感舉而認真聽課,會造成學生厭聽、建立學生。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然後正視錯誤並改正錯誤,與班主任,了解學生學習上和生活上遇到的難題。這樣樹立教師威信,可以用眼神或微笑的表情示意違紀學生以制止其行為。如平時面帶笑容,給予適時的鼓勵和表揚並反饋給班主任和家長,提問是提醒,有利於搞好課堂紀律、規范學生的行為。一堂好的課,運用規章制度、細致地做好課後教育工作 有時在課堂上批評自尊心極強或極其頑劣的學生後要及時安撫。除此之外也可採取臨時改變語調、追求技巧。 五,要控制好課堂紀律,沒有放棄他,使學生感到老師善意的制止,不能流於形式,控制好課堂紀律非常重要,關系課堂教學的開展。靈活運用多種方法能有效鞏固課堂紀律。假如只用眼神無法收到如期的效果,從而約束自己的違紀行為、恩威並施,掌握方法好重要,老師只起到主導作用?有以下幾點。如上課時面對公然挑戰課堂紀律的學生,配合老師做好教學工作,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們的關心,要能吸引學生。使學生心理得到慰藉,通過你的導演,上好自己的課有較大的幫助

問題七:學習怎樣教育不遵守紀律的學生的幾點心得 對於吃硬的,適當給他點顏色看看,不行長跟父母溝通。而且冷淡他們一段時間,假裝不關注他們。適當機會,再充滿熱情的關心他們3.課堂上講一些好玩的,又能和課堂內容聯系的,使他們開心輕松,又能精神集中。4.給他們課堂任務,讓他們沒時間調皮搗蛋。5.以靜制動,停止講課,一言不發,注視他們。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良影響,使教師不能繼續講課了。6.讓學生動起來,成功的打一個V手勢,給個表揚,失敗的打一個X的手勢,然後鼓勵再加油7.了解原因,找出解決的辦法,樹立威信,讓學生信服你,並且要一碗水端平,無論學習好壞,只要違反紀律,都要指出來,同等對待 0 推薦

問題八:如何培養學生遵守紀律品質 1.對學生主體性和違反紀律的表現都要做認真的分析 我們所面對的學生是未成熟主體,再加上我們難免會受到陳舊的教育觀念與西方的單子式人學觀思想的干擾,這就更需要我們對學生主體性和違反紀律的每一個具體表現都要做認真的分析。 比如,要區別開學生是主動參與後,由於不成熟,沒有把握好「度」而違反了紀律;還是為所欲為,由於任性而破壞了紀律。對於前者,我們要小心,千萬不要「把可愛的嬰兒和洗澡水一起潑掉」,有時還要分析,我們制定的紀律是否有不合理的成分,妨害了主體性的發展,如果是這樣,當然不能「削足適履」,而是堅定地把「舊鞋」扔掉。 2.引導學生從他律走向自律 學生是未成熟主體,他的發展是從他律走向自律。這就意味著,對於未成熟主體,規范最初只能是主要由外界提出,逐步過渡到由自己提出。所以學校和教師一開始要理直氣壯地為學生立規矩、講規則,這也是發展學生主體性的必要階段。 但是以他律為主的階段也要為自律做准備。需要做到: (1)教育者要嚴格選擇正確的規范,也就是選擇那些有助於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紀律;(2)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要有良好的彼此尊重、相互關愛的關系,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3)提出規范的目的是讓孩子適應社會和集體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為了讓孩子消極地學會盲目服從;(4)在以他律為主的階段,要積極地讓孩子鍛煉道德能力,為自律道德做必要的准備。 「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礎則是人類精神的他律」,因此培養學生最終要達到自律,而這正是主體性的精髓,有主體性就意味著人能主宰自己,能夠用理性控制自己,能夠自覺地遵守紀律。 皮亞傑認為自律的產生,重要途徑是通過同齡人的交往活動,因為兒童之間是互相尊敬的關系,規則的制定是平等協議的結果。根據這個道理可以推論,即使是師生之間、班集體內部,如果同樣是互相尊敬的關系,紀律的制定是平等協議的結果,也同樣會有助於學生產生自律的品格。 3.引導學生從「小我」走向「大我」 主體性的發展,核心是價值意識的發展,共生性存在時代所需要的紀律,要被學生確實掌握,也需要有一個從「小我」走向「大我」的過程。 因為「主體性不但包含有主動性,同時還包含有受動性和為我性。尤其要看到未成熟主體的受動性和為我性也有其特點。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利己性和利他性矛盾沖突、自主性和依賴性的矛盾沖突里,年齡越小利己性和依賴性越容易占據支配地位,這點應該引起教育者的格外重視。當然,通過教育與自我教育,使他們的目的性(價值性)得到發展後,最終可以超越為我性、受動性」。 所謂「小我」就是未成熟主體處在為我性、受動性支配時候的表現,當他們的主體性發展到理解了個人與社會的正確關系的時候,理解了自己只能有「存在於關系中的獨立」,是在與他人互動中獲得獨立人格的尊嚴,這時他們就走向了「大我」。 從「小我」走向「大我」的人,在理解了「自由是對必然的認識和世界的改造」之後,就能自覺地認識紀律對主體性發展的必要性,這時候他們不但能自覺愉快地遵守紀律,而且當他們一旦發現紀律不利於集體與個人發展,就必然會超越它,制定新的紀律。 新的時代,成長著新人,探索新的紀律觀,是我們新的任務。

問題九:如何對待不遵守紀律的學生 一個學生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不但會影響他個人的學習和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甚至會影響老師的教學質量。也就是說,學生這種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和傳染性病毒一樣,是可以傳染的,它能波及全班同學,影響課堂組織紀律,破壞了整堂課的連續性,使教學計劃不能順利進行。那麼,老師應該如何做,才能防止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呢?下面這篇文章對我們會有所啟發。 孫翠紅下課後,我十分疲勞,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著學生期中考試的成績,有的學生成績很差上課時也不遵守紀律,要麼打瞌睡,要麼看著窗外,要麼你講這里,他看哪裡。一個學生有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不但會影響他個人的學習和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甚至會影響老師的教學質量。也就是說,學生這種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和傳染性病毒一樣,是可以傳染的,它能波及全班同學,影響課堂組織紀律,破壞了整堂課的連續性,使教學計劃不能順利進行。那麼,老師應該如何做,才能防止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呢? (1)加強對學生的紀律教育。 ①增強學生的紀律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紀律,將無法正常進行教育教學活動。因此,老師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只有遵守課堂紀律,正常的教學活動才能進行。 ②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 新課改強調課堂必須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但是在互動的過程中,難免會讓一些愛講話、經常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趁機搗亂。 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應該注意在平時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意識和習慣,具體地說,就是嚴格要求學生遵守發言紀律,有秩序地發言,不能隨意插嘴,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 在進行班級討論時,則要求老師一旦發現不好的苗頭時就及時處理。這樣時間一長,學生就能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識,並且強化成為一種習慣,而學生一旦形成這樣的習慣,自然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 (2)將一般的行為規范演變成課堂行為規則。有效的課堂管理是建立在有序的課堂行為規則上的。老師每天面對的是一群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學生,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課堂行為規則,就不可能把學生有序地組織起來進行教學活動。 實踐表明,如果老師適時地把對學生的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課堂行為規則,並且在課堂上嚴格監督學生的執行隋況,當這種規則行為一旦成為學生的習慣後,就可以長久地發揮作用,產生積極的管理效益和教學效益。 反之,如果一個老師不注意建立課堂規則,而單靠要求、指令維持課堂秩序,不僅效率低、浪費時間,還容易引起學生新的不遵守紀律的行為發生。 (3)減緩學生的課堂焦慮情緒。 焦慮是一種情緒狀態,是一個人自尊心受到威脅時產生的情緒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學習,而過度地焦慮則可能影響學生學習並引發問題行為。 因此,老師在課堂上要想有效地管理學生,就應該幫助學生在過度焦慮尚未形成問題行為前降低其焦慮的強度。比如,通過交流,誘導學生宣洩造成焦慮的煩惱,或者針對焦慮的原因,適當調整教學情境。 此外,在課堂上存在焦慮情緒的不僅有學生,還有老師。而學生的課堂違紀行為就是引起老師焦慮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的老師,尤其是新老師,由於缺乏課堂管理經驗,經常擔心學生的紀律問題,擔心課堂上有學生搗亂,於是就採取生硬的措施控制課堂,頻繁指責、訓斥學生。但這樣做的結果,不僅沒有管理好課堂秩序,而且進一步加劇了自己的焦慮。 實際上,要想讓學生很好地遵守課堂紀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及師生關系。如果老師能真正關心、愛護學生,學生不僅會遵守課堂紀律,還會維護、支持老師的工作,幫助老師維持課堂紀律。 (4)審時度勢地提問,靈活控制課堂。 提問,不僅是教學的需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