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之聲直播中國主持人老梁的資料
梁宏達 男,1972年出生在黑龍江哈爾濱。1992年畢業於黑龍江大學新聞專業,進入某正統媒體當記者。1995年加盟《當代體育》雜志。1998年南下北京。自此奔波在北京、上海、杭州之間,為多家報紙、雜志寫稿、策劃。2003年,進軍廣播、電視,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直播中國》、《體育沙龍》、《新聞觀察》的主持人,2004年,直播雅典奧運會。2005年,兼教育電視台《第一觀察》主持人。 個人著裝史是近代男士時裝史 梁宏達,腋下夾著他的黑色袖珍公文包,身體前傾,大步流星,在復興門的人群中,如一截高速移動的斜塔。傾倒在星巴克的沙發椅上,揮汗如雨,頭發濕得比打了摩絲還服帖恭順。一坐下就四處尋找一個冷氣更足的地方,人多,沒找著。 他蹺起二郎腿,露出閃亮潔白的運動鞋,身體慢慢舒展,胸前和褲腳分別浮現狐狸或盾牌的刺綉商標,一副成功人士正在休閑的派頭。這是老梁的近期造型,他的個人著裝史也是一部近代男士時裝史,先是長袍馬褂、中山裝,自稱因四年如一日地穿著中山裝而成為黑龍江大學里的風景;畢業以後才逐漸西化,愛上了T恤、短褲的舒服放鬆,此外,還家藏了幾身高檔西裝,以備出席正式場合的經常性需要。 口音變色龍 他端起桌上的袋泡紅茶,只啜了一口,再不舉杯,點起一支煙來,吞吐雲霧。盡管在他的家鄉哈爾濱,老毛子(俄羅斯人)的西餐館遍地開花,但他對咖啡、西餐從不買賬。對家鄉和對異鄉北京一樣,滿腹牢騷,把自己區別於典型的跟誰都熱和的哈爾濱人,但卻刻意留住了濃重的地方口音,當主持人的時候說標准普通話,當嘉賓或在台下就換哈爾濱話,嚴重鄙視學說京腔,有變節之嫌的外地人。幾年前,有段時間,他遷徙於北京、杭州之間,在「天堂」有一固定住所,和一位湖邊伊人發展了一段談婚論嫁的感情,每每和北京的哥們提起,都稱那位是他以前的老婆。感情無果而終,老梁卻習慣了南方的功夫茶,有事兒沒事兒,自己在家裡茶道一番。 梁粉隊伍又添新成員 咖啡館里禁煙,老梁沒能為那一截夾在指間的煙屁爭到特權,帶著它移居室外的陽傘下。鄰座的男子,選錯了一張壞椅子,忽然連人帶椅翻倒。一陣忙亂重新落座,老梁不動聲色,冒出一句:「所以說選對位置非常重要。」隔了一會兒又補充:「在社會上,選對位置更重要。」跌倒的那位報以不大自然的笑,老梁繼續:「你是廣東人吧,廣東人和四川人受客家話的影響,說普通話都比較吃力,比如……(模仿川味普通話)」老梁的這次以方言為題的演說持續了三分鍾左右,方言論結束後,老梁又再接再厲,攻向中西方法律觀念的差別:「一分天才+九十九分努力=成功」的斷章取義的翻譯誤區(其實原話後面還有一句,意思是一分天才是成功前提);蘇格拉底、孔子、莎士比亞、莊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每一段都言之有理、言之有據。 在演講與演講的間隙,還有相聲、大鼓、二人轉的段子串場,廣東人的目光已經游向別處,與他同座的那位女子似乎有所感,投來信服的目光,莫非梁老師的Fans隊伍就此又添新成員? 其實還是花樣年華 鄰座的人換了幾批,老梁在演說結束後,眼望著天哼起了羅大佑的某首歌,2000年,他特地去上海聽了羅大佑的演唱會,結結實實地緬懷了一把青春年代。 雖然總有人因為他的諸多老年化愛好(比如京劇、相聲、大鼓、象棋)而質疑他的年齡,但他其實還是花樣年華,33歲,有點兒啤酒肚(在飲酒方面,梁宏達顯然傳承了東北人的豪爽),但臉上沒皺紋,自稱是越活越年輕,反正現在比他的同學們、發小兒們都顯年輕,他們成家立業早,孩子都大了。老梁不太喜歡小孩,只對他弟弟的兒子愛心泛濫,可惜那小子認生,不領情。上次結婚未果後,老梁也有過不少寫情書的機會,連上他隨身攜帶的寫字板(老梁的鍵盤輸入停留在二指禪的水平上,久未進步),以他自做古體詩「我醉歸來卿已去,為誰涉江采芙蓉」封箋,但一直沒再傳出喜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