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讓孩子學會吃飯
讓孩子學會吃飯不僅是寶寶健康的基本保證,而且是發展孩子手的小肌肉動作能力,培養他獨立生活和責任感的重要課堂,也是培養自信心第一課。許多孩子從小不好好吃飯,每餐靠大人喂或者邊玩邊吃,跑來跑去大人追著喂,有的家長為此傷透腦筋。怎麼哄騙、威逼、利誘、打罵的手段都用上了,孩子還是不好好吃飯或者挑食、厭食。還有的孩子由保姆撫養,保姆怕擔誤工作和休息,每餐必喂,孩子到5歲仍不會吃飯。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後,什麼都消極、被動、懶散、做事慢慢吞吞。這種消極性格不久將遷移到孩子的其他發展上而造成終生遺憾。試問:當一個孩子的潛意識里認為連吃飯都是他人的事、是父母長輩的責任、是別人央求他吃,那麼他長大起來還對什麼事情能主動進取、承擔起責任來呢! 所以要高度重視孩子的吃飯問題,要從小培養、鼓勵孩子吃好每餐飯食,這也是給孩子一生的「飯碗」。 1.成年人圍著桌子吃飯,寶寶稍大時,媽媽拿一張高椅子讓寶寶坐到桌邊上高興地看大家吃飯。開始大人一邊吃一邊喂寶寶,同時逗起他自己吃飯的要求。當寶寶抓勺子有自己吃飯的意識時,媽媽就鼓勵他自己吃。大人給他幫助和表揚。注意不能讓寶寶一人坐在小凳子上用茶幾當飯桌吃飯,這樣既不平等、不文明,也失去了親情融和的生動課堂。 2.一家人准備吃飯時,媽媽給寶寶洗手,抱他坐上高椅子。此時要營造吃飯的歡快氣氛。可親切地背吃飯兒歌,慢慢地寶寶參與了一起背: 小兔兔,吃飯羅, 洗小手,高高坐 爸爸來,吃饃饃, 媽媽來,吃肉肉 我吃青菜又吃肉, 又吃饅頭又喝粥。 吃得快,真不錯, 小兔兔一家真快活! 3.當寶寶兩歲前後就應當獨立吃飯了,並鼓勵他使用筷子,指點他拿筷子的方法;孩子撒飯菜時家長不要責備,鼓勵孩子用手指撿進碗里,這都是動作和責任心的訓練,也可背誦"鋤禾日當午"的古訓,要知道:「教育無小事」! 4.飯前要洗手,飯桌上不準帶任何玩具。吃飯時,大人們要說這也好吃,那也好吃,做出吃得很香的樣子並引導孩子吃各種食品(除了他的年齡段不適合吃的以外),低鹽、低糖、不偏食的良好習慣從此時開始培養。 5.注意不讓孩子在飯前吃零食,保持他旺盛的食慾。給孩子盛飯要估計他剛好能吃飽吃好的份量,不讓他養成剩飯菜的壞習慣;同時也利於他吃完飯後的表揚和誇獎。 6.隨著孩子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飯桌上逐漸增多輕松愉快的話題,以保持吃飯心情的愉悅,增加食慾和消化能力,同時也不知不覺豐富孩子的知識。摘自《兒童健康紅寶書-學齡前兒童篇》,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年,王新良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