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幫孩子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
第一、安撫孩子
孩子被人欺負了,首先要安撫孩子的情緒。
要告訴孩子,你一直都在他身邊,給他力量和支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重建孩子的安全感。
等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才有助於後續教育孩子如何處理此次事件。
第二、問清原因
安撫好孩子後,就要了解事情的原因。
讓孩子如實說清楚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明辨是非,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事情的起因,要清楚對方是有意欺負孩子,還是孩子相互之間嬉戲打鬧引起的誤會。
弄清楚原因後,先詢問孩子自己要准備怎麼解決問題,再正確引導和鼓勵孩子去合理解決問題。
第三、切忌只觀一面
孩子年齡還小,跟小夥伴玩耍的時候發生爭吵甚至打架時有發生,父母也無需過分擔心,更不要把孩子之間的小矛盾上升到家長之間或者家長和對方孩子之間的矛盾。
家長作為大人,對小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威懾,不要以恫嚇或者訓斥的方式教育對方的小孩,只要清楚的告訴對方這樣做是不對的。
如果對方小孩子聽不進去,就可以告訴老師或者找他的家長進行溝通。
第四、探討解決辦法
當孩子告訴父母自己的遭遇後,作為父母一定要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
先讓孩子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法?是否需要爸爸媽媽進行協助?慢慢引導孩子自己想出解決辦法。
03
當孩子被欺負了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些事
第一、打人是不好的
孩子被欺負了,內心肯定也很生氣。
這時,父母要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打人是不對的,打人是不被認可的。
如果對方打你了,肯定會受到大人的批評教育。
第二、學會勇敢面對
其實,大部分調皮的孩子在欺負別人時,有可能是無意的行為。
但是,當他發現你家的孩子不像其他人一樣會反抗,很好欺負後,對方就會從這種行為中得到滿足感,從而得寸進尺,變得有意欺負你。
所以,家長要正確教育孩子勇敢面對,要敢於反抗,表達自己的不滿,從而制止對方再次傷害。
同時,也要教會孩子進行適當的反擊行為,有時候,被欺負的孩子表現出的勇敢反擊行為,會讓對方感到震驚,從而停止欺負行為。
第三、學會寬容
孩子受欺負後,要給孩子上一堂思想教育課,這是培養孩子學會寬容的好時機。
要告訴孩子,被欺負後不要怕他,因為你越怕,對方就越容易欺負你;更不要以暴制暴,因為打人是不對的,如果你也打人,那你也做錯了。
如果對方因為欺負行為已經道歉了,這時候孩子要學會寬容和諒解。
Ⅱ 該如何處理小學生之間的沖突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情緒穩定性差,情緒波動幅度大而且變化速度比較快,比較好動,自控力不足,自尊心和自主慾望強烈,所以小學生之間經常會打打鬧鬧也就會產生很多沖突。我在當班主任期間,把因打鬧引起的小沖突和及時制止沖突的權力交給了班長,讓班長及時解決。如果班長解決不了的,或者解決後雙方不服的,再來找我解決。我解決沖突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4 如果雙方都是初次沖突,就讓雙方就各自的錯誤彼此道歉,然後再表揚一下各方的優點,引導雙方成為好朋友。
如果一方不是初犯,那麼就需要通過適宜的懲罰來規范這一方的行為。如果行為惡劣的話,就需要和家長溝通來教育這個學生了。
Ⅲ 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應該如何處理
同學在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發生矛盾,那麼同學之間發生矛盾應該如何處理?請看下文。
- 01
發生矛盾後先冷靜下來,分析產生矛盾的原因,如果發現是自己錯了,趕緊跟同學道歉,取得對方的原諒。
- 02
發生矛盾後要想方設法解決矛盾,可以找對方聊聊,雖然雙方有不愉快,但是還是同學,大家靜下心來好好談,矛盾會容易解決一些。
- 03
發生矛盾後不要想著報復,不要辱罵對方,也不要動手打人。找個沒人的地方靜靜,或者跟其他同學說說你的不愉快,把不愉快說出來心情會好些。
- 04
做人大度一點自己才會好過一些,發生矛盾後不管是對方的錯還是自己的錯,都要主動跟對方說話,能對話了矛盾也就解決了。
Ⅳ 如果孩子和同學之間有矛盾,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首先,家長要認真傾聽。聽孩子說事情的經過,聽孩子對同學的評價。第二,事情有輕重,如果不是主觀意識發生的矛盾,比如說是誤會的,可以幫孩子解釋、說明,把誤解弄明白就可以了。
2 如果是自己孩子做錯了,不必大喊大叫,要用平緩的語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承擔錯誤。要是對方是個正宗熊孩子,那麼請孩子遠離這類人。如果他理虧時,可帶上孩子向人家道歉。如是占理且吃了虧,可與老師或班主任溝通,請他們出面協調,並且能以後不再發生類似情況。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以拳相加,也不能得理不饒人糾纏不休。同時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怎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學相處的時機很長很多,禮讓不代表懦弱,只是顯示自己高素質的象徵。
3 父母應要求孩子頭腦冷靜地分析誤會產生的根源,找到症結之所在。如果自己有錯,就要勇於改正,「有則改之」;如果對方有錯,就要學會寬容。如果責任不在自已,那也不必著急,「時間是澄清誤會的最好證明」。等孩子待人處世的態度有正確的認識以後,再鼓勵孩子正確地處理矛盾。
4 為了取得好的和解效果,讓孩子學會容納對方的缺點,又讓對方能接受自己的道歉。可以先讓孩子多反省自己的不足,多想想對方的優點,把它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認識到矛盾對學習和生活產生的影響。然後讓孩子尋找機會向對方說聲「對不起」並把自己所寫的認識給對方看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孩子因為看到自己的不足而誠心道歉,而對方則因為孩子心誠而容易接受道歉。這樣自己的不足而誠心道歉,而對方則因為孩子心誠而容易接受道歉。這樣就會取得良好的和解效果。
5 當孩子抱怨時,家長應該耐心一些,先不要著急,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話語,了解孩子的想法後再慢慢和孩子講道理。如果家長急躁了,對孩子進行訓斥,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厭煩情緒,更不會聽家長的話。所以對待孩子的抱怨,家長應該有耐性,而且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過分的對待孩子。
6 孩子畢竟是一個孩子,不要總是認為孩子自己抱怨一會兒就會忘記這件事情,這是錯誤的。家長要弄清孩子是為了什麼事情而抱怨,為什麼會抱怨,然後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引導孩子發現事物積極的一面。作為父母,要積極鼓勵孩子,改變孩子對事情的態度,幫助孩子樹立積極陽光的心態。
7 父母面對孩子苦悶、委屈,不要批評,也不要憐憫。批評會使孩子更加難過,更加困惑;憐惘會使孩子無法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會使矛盾加深。應該跟平常一樣和孩子談心,可以以一些孩子熟悉的事,說明團結意義的重大。也可以引導孩子設想工作後和同事不團結、生活中和鄰居不和睦,一起相處時的尷尬以及由此造成的影響,再引導孩子回想和同學不團結後,給學習、生活帶來的煩惱,使孩子認識到鬧矛盾是不好的行為,產生和解的心理動力。
8 父母要配合孩子與朋友及時消除誤會,解除矛盾。其實可以採取多種方法。比如,讓孩子對他產生誤會的人平心靜氣地面談,也可轉托其他人作解釋。若這些方法仍不能消除誤會,則可請老師或讓家長出面解釋問題。
Ⅳ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之間的矛盾有哪些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之間的矛盾有:意見不統一鬧矛盾,搶玩具,爭搶零食等
同學之間交往時,難免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小磨擦,小碰撞,俗話說的好:時間長了,哪有勺子不碰鍋沿的。那麼面對這些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小學生們之間的矛盾呢?有時小學生之間的矛盾可以自生自滅,但有的不可以,需要老師去解決。就自己工作實踐談幾點解決小學生之間矛盾的常用方法。
一、先查清原因。
了解是教育的鑰匙,是公正客觀解決問題的前提。更何況現在的小學生見多識廣,犯了錯誤,輕易不會認錯,除非你拿出強有力的證據。為此,老師只有深入實際了解情況,才能有分寸地對症下葯,解決好矛盾
二、端正自身態度。
小學生之間發生矛盾之後,會出現告狀現象。老師此時應耐心聽完雙方的辯解,認真對待,會增加學生對老師的信賴。因為在成人看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在小學生的心目中卻是大事。學生往往把向老師告狀當做解決問題的方式。因此,學生傾吐時。老師如果認真聽了,學生對老師的信賴,矛盾也就解決了一半。
三、批評與自我批評相結合
學生發生矛盾,雙方都有責任。老師吧對方找在一起,讓他們先說說自己做錯的地方,再說說對方錯在哪裡。錯了向對方道歉。當對方做自我批評時,另一方的氣也就消個差不多了。藉此機會,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引導雙方明白搞好團結的重要性。
另外,對個別學生批評教育、發揚相互謙讓也是處理小學生之間矛盾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