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人到中年,不要參加同學聚會了
時間匆匆,不容細算,眨眼之間,人到中年。
年紀越來越大,越來越喜歡簡單,不喜歡所謂的復雜的那些關系。
一直以來,同學聚會都是大家溝通感情,緬懷過去時光的一種最常見方式。
畢業之後,大家分散各地,幾年甚至是十幾年都難得一聚,因此畢業之後能夠再次相聚是一種不容易的緣分。
同學聚會本來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同學間真情流露,再敘情誼。然而,越來越多的同學聚會似乎不再「單純」…
01 攀比炫耀
人生一輩子,年紀越大,越懶得費心去維護一段關系。
彈指一揮間,一晃畢業多年。
曾記得,畢業前,淚眼揮手相送;現如今,同學聚會已經「變味」了,曾經那種最純真的友情,也變得不復存在。
同學多年未見,其實每個人心中都多少有點虛榮,不想被別人比下去,因此同學聚會慢慢地就成了攀比炫耀的場所。
男人們都在聊誰的職位高低,誰的事業成功,誰又賺了多少錢;女人們都比誰嫁的老公好、賺錢多,開什麼豪車,孩子讀了什麼名校。而一些混得比較普通的人自然插不上話。
原本溫馨的同學聚會竟成了大家攀比炫耀的平台。
在這樣的氛圍下,同學聚會變得再沒有了溝通感情的初心,從而讓人想要退而遠之。
實際上,參加同學會的人,80%的人回來都表示:很後悔。
為什麼?
因為好好的同學聚會,漸漸變成了吹牛、炫富大會。
早就應該明白,許久未見的老同學,哪有什麼真情在。 多年未見,物是人非, 社會 的洗禮,人性的改變,就連自己,也不再是當年的模樣。
人到中年才明白,風花雪月,一曲人生,滄海桑田,當初的情誼早已物是人非。
02 利益牽扯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漸漸開始討厭同學聚會,三五個知心朋友聊聊天可以,但是大聚會真的不想參加。
很多人參加同學聚會,也不是單純地就想著要一起聚聚,而是想要通過相聚,拉關系,走門路。
同學之間,相隔的不僅是時間,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
很多時候,我們看那些混的風生水起的人身邊會變得非常熱鬧,而那些混的差的,就會遭到冷落。
那些八百年不見的老同學還會留給你比較尷尬的時刻:
你幫吧,他後面還有數不清的「義務勞動」安排給你,你不幫吧,他們會說:現在混得好了,就看不起我們這群老同學了。
一場同學聚會,見證了人性的薄涼。
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則新聞,吉林省四平的一場同學聚會,看的人心寒且憤怒。
本來這場聚會是眾人為了紀念 38 年的同學友誼。
但沒有想到的是,在聚會過程中,一位女子在站著講話時,突然倒下了。
有同學上前查看情況。更多的,則繼續埋頭吃飯,互相說笑,毫不關心。
甚至,還有一名男子看熱鬧不嫌事大,拿出手機拍視頻,邊拍邊笑著和旁邊人討論死狀:
一群看客骨子裡的冷漠讓人脊背發涼。
有人說,她不去聚會,在路上暈倒,估計都會有人救。可那一群人是她認識了38年的昔日老同學啊,怎麼可以冷漠成這樣?
所以 ,留不住的同學情,就讓它逝去吧。
昔日的同學啊,很高興能遇見,也不遺憾再分開。
03 多了曖昧
同學之間聚會,異性之間必然需要有一種界限感。
然而,很多人卻會在因為再次見到曾經深愛的人,而被一種慾望沖昏頭腦。
許多人都說「同學會啊同學會,拆散一對是一對」,這話說的並不是沒有道理。
雖然曾經的豆蔻少年已漸漸成長為中年人,但他們也開始抱怨生活的瑣碎、婚姻的平淡。面對昔日的校園舊愛,難免會有出軌的悸動。
我有一個同事參加完同學聚會後和她的初戀情人好上了,兩人都已經是各有家庭了,但還是禁不住誘惑。後來同事的老公知道後,可想而知,肯定是離婚收場。
當兩個人無法控制自己,或者是本就抱著一種曖昧的目的參加,那麼不僅會把同學聚會弄得烏煙瘴氣,而且有時候還會破壞兩個家庭的安寧。
還有一種情況是,女人雖已結婚,但女人的老公對之不好,或女人的老公經常出差,女人此時感到空虛寂寞。
而聚會上見到昔日的初戀,想起了當時這位男同學得好,而男同學此時也主動或因酒而醉時,不免為產生出軌心理。
以同學聚會的名義出軌、偷歡的,真的就不要再去了……同學聚會的潛台詞,千萬要看懂了!
04 遠離低質量社交
現在的同學聚會總是很自然地分成兩桌人:有錢的和沒錢的。男人比的是車房,女人比的是老公。
一切不是以炫富、攀比為目的的聚會都不是現在流行的同學聚會。
能成為同學是一種緣分,因此在同學聚會中,希望所有人都能夠變得單純一點,也只有如此,才能夠讓你們的聚會變得有意義,才會讓更多人願意參加同學聚會。
人到中年,同學聚會對於你而言並沒有太多的營養,它的存在只會使你浪費光陰和虛度年華,與其把時間浪費在這些人和事情上,進行低質量的社交,還不如一個人靜靜的待著,閱讀一本好書,或是和家人共渡美好時光。
今日話題:
同學聚會你們會去參加嗎?
Ⅱ 為何現在很多中年,都漸漸消失在同學聚會里了
變了味的同學聚會,其實就是一個爾虞我詐的社會,除了知道名字而外,除了有過那段共同的記憶而外,大家其實都是陌生人。
許久不聯系的人突然湊在一起,根本就找不回曾經的那些感覺。這樣的同學聚會,還不如不去參加。
越來越多的中年人明白了生活的意義,知道青春不是用同學聚會來懷念的,所以漸漸“消失”在同學聚會里。
越來越多的中年人知道自己的存在的價值,不需要在同學聚會里尋找,所以漸漸“消失”在同學聚會里。
有些同學,就真的只是同學,變不成知心朋友。有些同學,就真的只能陪你走一程,不會陪你走到最後。
真正留在你身邊的人,才值得你去珍視和維護;許久不見,感情已逝的老同學,就別再去打擾了。
各自過好各自的生活,就讓曾經的美好留在記憶深處,別讓同學聚會毀掉過去的美好。
Ⅲ 為什麼到了中年,越來越不願意參加同學會了呢
中國有句古話叫「此一時,彼一時也」,不同時期出場的人,會有不同的特點,你在不同時間遇到的人,都有它的道理和意義。
在學校學知識,這樣的同伴叫同學;而步入社會,在同一個地方做事的人,則稱同事。但不管同學也好,同事也罷,似乎都有它的特性,偏偏人又是喜歡群居、找相同共鳴的人,即使分開多年,總會念舊,想回到原來的那種氣氛里,再一次感受那曾經的溫暖,於是有了同學聚會。
可惜,令人遺憾的是,此一時彼一時,原本「重溫舊夢」的同學聚會,在物質社會觀念的驅使下,已經面目全非,人事皆非。不信,就看下面這些:
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的理由很多,尤其是到了中年,感覺目前生活很平靜,自己也適應了這種平靜,不想被誰打擾,心如止水的寧靜,不想因為對過去的追憶,心中再起漣漪。而最主要的是,一個階段做一個階段的事,同學已經是過去式,懷念歸懷念,人還是要活在當下,至少,不能讓現在去承受已經過去的缺憾。
Ⅳ 為什麼一般步入中年的人,都不會再想去同學聚會了
05
人到中年,有一些同學,懷念不如不見。
把同學情,留在回憶之中,或許才是最應該做的事情。
看清現實,不要去妄想,在每個人的人生都發生改變之後,那段純真的情還在,還不會變。
人走茶涼,我們應該向前看,在生命中,終究有一些朋友,永遠不會離去。留不住的,就不要強留。
人到中年,要學會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煮酒賞花,偷得些許閑暇時光,也有其美妙滋味,值得自己享受。
變了味了感情,就不要再去打擾,讓它保持以前的那份美好吧,內心還能有一絲懷念。
人到中年,放棄一些無意義的社交,靜下心來,享受美好時光吧!
Ⅳ 同學聚會是大家都很喜歡參加的,可為什麼說到了中年要盡量少參加同學聚會
相信許多人在小學畢業,初中畢業,高中畢業甚至大學畢業,都會舉辦同學聚會,在學生時代的同學聚會,大家都感到十分的有意思,沒有那麼多的小心思,有的只是在一起的歡聲笑語,但是到了中年,卻沒有多少人願意參加同學聚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飯局結束後,一個個高談闊論的人卻不主動買單。雖說沒什麼,但是他們在顯擺的時候怎麼不低調一點,往往最後還是沒什麼能力的人買單,或者大家一起湊錢買單,所以說很多中年人不願意參加同學聚會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