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同學群里沒人跟自己說話,其他同學會怎麼看怎麼想,我該退群嗎
其實呢,我也備受冷漠,我說話別人都置之不理,這已經不止一次了,我的同學總是聊王者榮耀沒用的東西,我越看越心煩,我就給群屏蔽了,如果故意
冷漠你的話,你就可以退群
❷ 微信同學群,大家沒了共同話題,活躍度越來越低,都是什麼心理
就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微信群:
我研究生同學群一年也沒人說話;
大學同學群就像死火山偶爾爆發,某個話題一出,班級一半同學(共35人)都會來插一嘴,然後迅速消聲匿跡,歸於沉寂;
高中同學群每天總有聊天,然而說話的老是那七八個,二級活躍十來個,從不發言的五六個。
初中同學群最活躍,每天圖片語音不斷,因為不喜歡語音交流,因此我基本不發言。
01 發言少的原因是物理距離拉開了心理距離,對原班級的歸屬感越來越弱 。
畢業後,開始時大家對原來班級的感情都比較濃,因為有幾年共同生活的經歷絕,以及對這段經歷的美好回憶,因此對原班級的歸屬感也很強。
而且剛剛工作, 工作上的人脈拓展不寬,有什麼苦惱都想在群里跟原來的同學說一說以得到慰藉。
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過去的記憶越來越模糊,人脈拓展更寬,與同學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 物理距離拉開了心理距離,你的世界我不懂,我的世界跟你說了你也沒法理解, 在這個繁忙打拚的時代,誰又還有那麼多閑工夫浪費呢?
%
一是高中學歷以下的同學群
初高中時代是最讓人難忘的,同學感情比較深, 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地域歸屬,家鄉是一個人心中的安全島,出門在外都想聽到自己家鄉發生的有趣軼事,可以讓人工作之餘放鬆心神,減緩焦慮 ,而微信群總有在家鄉工作的同學,經常在群里發家鄉發生的新鮮事兒。
二 是微信群的 活躍度跟群里有沒有三四位逗比非常重要 ,如果只有一兩位也很難把氣氛搞起來,我高中同學群,每天話題不斷,炒菜,房子,孩子,認親家認得不亦樂乎,神奇的是,這么多年這個群就沒冷清過,那幾個逗比真是居功至偉。
不單單是微信,QQ也是。很多的同學群都這樣,剛開始我以為只是我自己的同學群會這樣,後面發現好多朋友的同學群也都這樣。
不知道聊什麼
這些同學群無一例外的都是剛建群的時候都還挺熱鬧,過個幾天就開始沒有人說話了。就我個人來說,我不在群里聊天是因為大家都很久沒有聯系了,在群里也不知道說什麼。相信大多數人不說話的人都和我一樣,就是不知道說些什麼。
同學們已經出現不同的層級了
相信大多數班級都會出現所謂的「優、中、差」的層級。不管你的班級有多優秀肯定會出現成績相對有好有壞的,這也將會是每個未來發展的不同方向。有人繼續深造、有人出來工作、有人從政當兵、有人做生意。大家都是在不同的領域工作生活,共同話語不再像學生時代,大家都是同學都很聊得開。
只是班群不活躍而已
相信很多的同學都是這樣有班級同學群、宿舍群,幾個好的又有一個群。大家也只是班群偶爾說一下話,但各自的小群小圈子還是很活躍的。就像我自己的宿舍群還是每天都有聊各自的生活、經歷和將來的打算的。
其實,不聊也不意味著感情關系變差。我自己遇到幾年不見的同學依舊很親切、對話語氣還是和從前一樣。我也更喜歡這種方式,「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大家平時沒事可以不怎麼聯系,但是相見相遇相聚時依舊可以向從前一樣親切
人們之所以會相互走到一起,其心理學的根源是相互依賴。 何謂「依賴」?這既可以指物質層面的,也可以指精神層面的。說得庸俗一點,就是如果你想擁有朋友,你就必須擁有被別人「利用」的價值,一個毫無利用價值的人是不會獲得友誼的。
人們常說,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最無私的,這其實是人們對於親情的一種美化和神話。 嚴格說來,父母與子女之間之所以是世上最親密的關系,就是因為他們之間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密切的利害關系。 想想看,如果孩子不利用自己的父母就能自己獨立生存,父母不指望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基因,延續自己的生命,他們之間的這種關系還會是親密無間的嗎?如果我們還不相信,那我們不妨看看新聞報道上那些從小就被父母拋棄的孤兒,當他們被別人領養在養父母的家庭裡面長大成人之後,他們有幾個會反過頭來認自己的親生父母呢?
以這種經濟人的視角來看微信群里的同學關系,大家之所以有共同的話題,有話可說,不外乎這兩種可能: 第一, 情感 羈絆 。畢竟,同窗的那些年,正值大家青春年少,風華正茂,同學們之間的關系純潔友愛,少受世俗的污染。正是由於這一點,這種關系才被許多人所珍惜。人們總有念舊情的時候,當我們撫今追昔,有時心中難免柔情似水,真的會和有幾個同窗好友把酒言歡,共同追憶似水流年的沖動。
但當我們真的在網上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發現大家早已經是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我們的模樣也許依稀還有舊時的影子,但我們的思想,我們的精神,我們的心理狀態,卻早已經是昨日黃花,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了。 同學之間有的是農民,有的是工人,有的經商,有的當官,有的撿破爛,有的做學問,有的還在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有的卻已經在大西洋的彼岸悠哉游哉。大家的生活圈子各不相同,所關注的事情,包括對事情的見解千差萬別,如何說得到一起去呢?如何有共同語言呢?又如何會產生感情的共鳴呢?
第二,把微信同學群里的同學看作一種人脈資源,相互利用,相互扶持。但利益的交往總是相互的,當利益相關的一方只是單純的付出,另一方只是單純的索取,這種關系肯定是會分崩離析的。 比如張三畢業之後成為一個打工仔,李四畢業之後卻成為一個官員,他倆之間的能力和資源是如此的不對稱,以至於從人際關繫上來說張三對李四毫無價值,李四對張三卻也是高不可攀。
最後,成人之間都是要面子的,特別是同學之間,因為以前的關系,現實中的落差會加倍的令人難堪和失落。 比如在學校里的時候,張三的學習成績不錯,那個時候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目空一切。但走向 社會 之後,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生活和工作並不如意,人到中年一事無成,灰頭土臉。反觀李四,在學校里的成績雖然不好,被老師和同學看不起,但到 社會 上之後,因為會來事,左右逢源,如魚得水,賺得萬貫家財。這個時候張三和李四還能不能愉快的坐在一起,朝花夕拾,舊事重提,那就絕對是一個問題了。
這個問題提得好,也是我想問的,我也是同學群的群主,我有時候真的想解散掉算了, 但是想想呢,太情緒化傷感情。
我的同學群也就為數不多的幾位同學能夠有效互動,大多數一年能有一次互動就不錯了,還有幾個是從來不互動的。我相信多數的同學群是這樣的。
為什麼熱度會直線下降呢?我想:
一、同學群剛建的時候,大家相互熱情也是人之常情,畢竟久別「重逢」,年少時的一幕幕湧上心頭,不停地寒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說的說了,蜜月期過了,新鮮度下降,「同學群」也就是個普通群了。 二、理性的人多於感性的、戀舊的人。我人個覺得活躍的,經常希望和同學溝通的,都是相對感性的人,也是戀舊的人。像這樣的人,把一切的美好都記在心中,認為大家的感情還是原來那樣的,認為記憶深處存在的美好其他人也一樣存在。然而事實是,很多人的記憶功能沒那麼強,也許也沒覺得多美好。
三、相對成熟。有些人很成熟,深知沉默是金,言多必失。所以呢,盡量不說話,只是保持圍觀。
四、相對不成熟。有些人覺得群里有不喜歡的人就不想說話,把年少時候的「仇恨」帶過來,區別於那些記住美好的人。
個人感受,供您參考。
不僅是微信,QQ也是這樣的。現在的群裡面發的都是廣告的多,真正交流的沒幾個。我自己在各種群裡面基本都是從不發言論,頂多就是看看,好像不想去參與那些跟我沒關系的人事物的話題,估計很多人都是這樣的吧。
很簡單,這就是人生啊
人生如旅程,你的列車上,有人上來,有人下去,他們有的陪伴你幾年,有的跟你擦肩而過
同學也是如此,因為大部分都在自己的軌道上,很難再有交集,所有的同學群都難免沉寂的命運
我們沒必要去哀傷,人生就是在不斷失去和獲得中慢慢到老
雖然不再聯系,但只希望再見時,能脫口而出:人生軌跡中,能擁有過共同的時間和歡笑,真好。
謝謝!可能是各自忙各自,沒有時間。
同學群就像個家,雖然不活躍了,時不時地都看一下。感覺不遙遠,息息相通,都有個相互的存在感,這就是同學群的真實體驗。
1.有「共同話題」的前提是,得先有共同的環境,經歷共同或相似的事及人,或者做著同樣或類似的事,才能產生的出共同的話題;
2.大家都有各自的生活和責任,以及要照顧的人,很難在分出精力來維持這個圈子;
3.大家都忙於眼前的苟且,沒有時間顧及和互相問安和互動;
4.大家都開始不在主動維系這些關系了,彼此也就漸行漸遠了。
還是心裡的問題吧。同學一場,大家相互了解。走出校門M年後再相聚,才發現,彼此之間已經相差甚遠,不由得內心五味雜陳,漸漸的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❸ 為什麼你的同學群忽然就不熱鬧了
為什麼你的同學群忽然就不熱鬧了?
半塘37℃
隨著互聯網各種社交網路平台的的高速發展,大家的溝通交流非常便捷,一個號碼一串數字就鏈接上你了。各種QQ群,微信群也是層出不窮。而作為同學這樣一個特殊而重要的人群關系,一路走來自然會有很多群。可是,你會發現,當熱鬧一陣之後,絕大多數同學群到最後都沉寂了,變成通訊錄里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
1. 話說建群之初,總是熱鬧非凡
一般剛建群,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畢竟多年的同學,很多都是幾年甚至好幾十年沒有見面,忽然有了聯系,那確實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前一陣咱們小學同學建了一個群,大家同一個地方走出來的,除了有兒時校園的搗蛋記憶和各種趣事,彼此的老屋和親人大家也都相互熟悉,這似乎更多了幾分親情。
剛開始那幾天群里也是特別火爆,每天晚上都會聊到十二點。95%的同學都出來打了招呼,相互問候。記得一個當年特別調皮的男生,他說他原本是一個不太愛玩手機的人,現在每天也開始忙了,一有空閑就在關注群里的動向,甚至剛加上的那幾天晚上,他都激動的睡不著覺。我相信這是真的,因為我也一樣啊,我也在忙著群聊,甚至都把許多重要的事都給整耽擱了。可是你卻還戒不了,只要聽見群里的消息聲,總忍不住去瞅兩眼,一瞅便又接上話了,一接上話一時半會兒還走不開了。忙亂但開心著,畢竟,好久好久你的生活都是在往前走,幾乎沒有回過頭,而進了這個群,過去的那一段時光瞬間回放,一張張鮮活的笑臉,一件件成長感動搞笑蠢萌甚至令你羞憤的事情,像放了場電影一切都回來了,那種感覺真是非常奇妙!
可是,畢竟你已長大,或者人到中年,那些事兒總有聊完的時候吧!你的房貸你的車貸你的水電煤氣你孩子的作業你愛人的嘮叨你單位的對手你事業的瓶頸你創業的迷茫,這一切都還在,它絲毫沒有因為過去的純真開朗過去的豪情萬丈過去的青春貌美過去的高分學霸而有任何消減,最多算是短暫性呼叫轉移罷了!
寒暄之後,你,還想說點什麼?
誰都要回到自己的生活里去,按照以往的節奏開始以往的生活,不是嗎?
畢竟,你已是成年人,潮起潮落,都該明白的,過去它回不去,未來它摸不著,現在才是屬於你的生活。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所以,你不必失落,好好生活,友情它永遠都在!
2,群聊中,熱鬧的好像總是那幾個
為什麼呀?
首先,有人鬧騰就有人安靜。
有些人可能從未沒出現過,或者僅僅打了個照面。可能,他們是真的是太過忙碌,忙到連一日三餐都無法准時,他又怎麼可能有空參與同學群聊,而這樣的人大部分屬於自主創業或企業骨幹,時間於他們就是業績就是金錢,不分重點的瞎侃那真是一件浪費時間又毫無意義的的事情。第二類人可能屬於性格內向或孤僻型的,也許當年在學校他們的成績就是平平或者較差,而現在的生活似乎也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甚至滿地雞毛!那樣的內心始終藏有一隻自卑的貓,走到哪裡都顯得特別乖巧溫順不鬧騰。
可是,那又有什麼關系呢?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礙你事!
其次,總有些人聊著聊著就不想聊了
無外乎,這種情況與聊天的內容和對象直接有關。
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矛盾有比較,一個群體上了幾十號人,自然是各種參差不齊,就像當年上學也總會有成績好的和成績差的,但是,幾十年後的同學聚首,常常你會發現一個怪現象,那就是往往當年成績爛的愛調皮搗蛋的,今天他卻干成了某一領域的土豪或者大老闆,當然這並非絕對,也有許多優秀的同學他一直都很優秀,這里不過是一個概率問題罷了。
每個人都有自尊有臉面,遠處的人成功發大財那是別人,可兒時熟悉的同學兄弟發了,那隻能說自己沒出息!這種刺激感遠不是一般的難受!再加上,有一些優秀的或者發了大財的同學一不小心流露出些微的得意,在哪裡買了幾套房,最近又買了什麼牌子的豪車,家裡娶了多麼漂亮的姑娘,事業創造了什麼樣的輝煌!說者也許無心也許就是有意,但無論如何,在這樣一個環境里,曾經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同學群里,聽者一定會有心,甚至會各懷心事。懷心事的也許是當年的初戀抑或暗戀,也許是干過仗的死對頭,也許是曾監督過他學習的小組長,也許是曾經咬破指頭點血發誓的兄弟,總之曾經有過諸多關聯的人現在活的毫無關聯了,甚至是一個你完全淌不進去的陌生世界!
這時,你還想說什麼?
以笑臉以眼淚?
大概除了沉默,哪個表情都不自然吧!
可是,為什麼要那樣呢?多麼尷尬!
試想如果他不是你同學,你一定能夠接受陌生人比你強吧?明明今天你就是活的不如別人啊,為什麼不蹲下來分析原因想想出路?逃離能有用?今天逃掉了十年後你確定你們不會再見面?所以,調整思路,努力生活,這才是你的重點!你們之間,你需要記得存有一份深厚的同學情誼,足矣。
當然,如果你過得春風得意,幸福美滿,為什麼你就不能些微顧慮一下其它同學的感受呢?世間最寬廣的體諒是體諒別人的自尊,世間最動容的情感是我還在原處。低調一點,謙卑一點,你不會失掉什麼,但你會更加強大!
你們之間,你需要記得存有一份深厚的同學情誼,是的。
第三,關於聊天內容。
說到聊天內容,每個同學群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大學群可能多數在聊工作聊專業聊戀人,中學時代聊青春聊拼搏聊暗戀聊影響你人生的中高考,而小學群則聊打架斗毆聊三八線聊家鄉趣事聊兒童味道。然後你會發現,這些聊天內容,若要從雅俗的角度來講,那一定是文化程度越高,所聊的內容越深刻大家越關注社會性問題,越注重個人談話的水準。再往回走,比如小學群,這個群里可能差異就會大一些,有的同學也許只是念到初中,有的卻可能念到了博士,有的是土豪,有的就是一名乖乖小職員,這時候的群聊,你會發現若是你聊的東西文縐縐高科技,那我聽不懂,可我聊的內容你又覺得低級趣味庸俗無營養。也許你講話含蓄委婉顧慮所有人,而我講話就是喜歡簡單粗暴隨性情。群聊之初也許大家還會相互照顧,可久而久之只怕是都累了,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是說著玩的,你的圈子不在同一頻道,又怎能看見同樣的風景?
哪怕就算是沒有文化的差異,沒有圈子的不同,你又怎能確定每個人的趣味愛好都同你呢?有的人就是喜歡一本正經,有的人就是熱衷赤裸裸的來點兒葷段子!怎麼著,你管得著嗎?
好在,我沒事愛寫點東西,我需要明白很多人知道許多事,所以你來哪樣我都愛聽,我都需要吸收。那麼親愛的,我來個王婆賣瓜,向我學唄!這個群里,你最關心的不還是同學們如今的生活狀態嗎?認真傾聽,好好說話,也是一種珍惜!
最後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有些人在群里發了一條消息,結果過去半天了還沒人回應,也許大家都上班忙碌著,也許有人看見了卻不知如何作答,心想總會有人去回復的吧!然而等來等去,終是錯過了最恰當的回復時間。或者終於有個人反應,卻又是一句話便把天給聊沒了的那種。鬧心啊!
世界很繁榮,你我的心臟卻很脆弱,誰都怕被冷落,尤其在一個熟悉的同學群里,沒人理睬,看來自己很不受歡迎,難道先前的發言很幼稚無趣?一次兩次,有點黯然神傷,三次四次大概想退群了吧。。。。。
要我說,沒事兒,群聊它畢竟不是一對一,況且大家還都分布在天南海北的虛擬網路,冷場疏漏會有的。入了群,咱就別那麼玻璃心好不好?大家可能真不是故意的,也許真的只是在忙!好嗎?
當然要我說,入了群你熱情一點好客一點,好不好?無論他是誰無論他在說什麼,若你剛好有空若你剛好看見了,接個話茬又不會懷孕!
3,努力維持後來的我們
每個群到了後來,也許都沒有了後來,一般剛開始倦怠,還會有一些熱心的同學比入群主,偶爾整個搞笑的視頻,段子,發個紅包之類的來活躍活躍氣氛,這樣確實也有一定效果,尤其是紅包,不是誰真的差那麼一點點錢,而是紅包不搶心裡都會癢,可是拿人家的手短,你搶了紅包總得說聲謝謝吧,這是禮貌!於是群里又會出現短暫的熱鬧。但是你知道,那終究只是迴光返照,熱鬧還是要掉下去的!
這,不光是一個小小同學群的命運,它是萬物發展的規律。
那麼,一個同學群真的就沒辦法長久嗎?真的到最後只能目送嗎?
也不盡然。
只要你用心記住那份深厚的同學情,只要你正視一個群的潮起潮落,只要你定位好屬於你自己的生活!然後熱情,誠懇一點,再誠懇一點!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❹ 這三種同學群,拉多少次也別進,早晚要吃虧
這三種同學群,拉多少次也別進,早晚要吃虧。
自從有了微信,就有了同學群。
十幾年沒聯系的同學,一個微信都可以組織到一個群里,但說實話,很多人在上學的時候就看不慣,處不來,難道在微信里就處的來嗎?
好的同學群能寄託感情,回憶青春,互幫互助,這是一筆難得的感情和人脈。
但不好的同學群也沒有必要糾結,該退就退,否則不僅給自己添堵,別人遭雷劈的時候,很容易傷到自己,這三種同學群少往來。
第一種,組織收錢。
粉絲小西講了他們高中同學群的故事。
他們高中同學裡面有個人工作中出了意外事故,於是班長就組織同學們每個月在群里捐款幫助這位意外的同學每月過日子。
由於出意外的那個同學並沒有在群里,所有的東西都靠班長來傳達和轉交,後來同學們問班長出意外同學的情況,班長每次都不理會不回復,
大家心裡也就不爽,甚至起了疑心,後來才知道捐的錢大多進了他個人的口袋。
大家還別說,同學裡面有幾個三觀不正,品行不端的人很常見,各種搞收錢的活動還是留個心眼。
還有那種搞個同學聚會一個人交1000的,還以為是富豪聚會呢。
第二種,嫌貧愛富。
工作幾年以後,大家的差距就愈加明顯,住的什麼房子,開的什麼車子,小孩上的怎樣的民辦學校,同學群里總是討論這些。
很多人鼻孔朝上,拜高踩低,嫌貧愛富。
對混得好的同學阿諛奉承,極盡巴結,對混亂的同學冷眼相看,十分冷漠。
如果一個同學群里大多數人都是這樣,這樣的群也沒什麼好獃的,
我們把同學看作感情,他們卻沒有把你當同學看。
想把同學當人脈,也得要自己經營好,誰也不欠誰的。
第三種,愛從大群里拉小群。
最開始建一個同學群,所有的同學都在裡面,
但慢慢的就會發現很多人會拉一些小群,如果是上學時候玩的比較好的幾個同學拉個小群,這倒也沒問題。
各樣跟你不相關的人也總把你拉進一些小群里,比如讓你幫忙捐款的,美其名說福利群實際上是發廣告的,還有各種大小群議論別人的,如果總是被拉小群,這樣的大學就別待了,直接退群。
大家總是擔心退群會傷到同學,如果真的是你在乎的人,你們只要加了私人微信不就行了嗎,該聊就聊,也沒有什麼傷不傷人的。
傷到的不過是那些想利用微信群看熱鬧,占你便宜的人。
❺ 為什麼我在同學群里似乎很不受歡迎
有事沒事經常抱怨或者在群里顯擺或者巴結他人。
1、有事沒事經常抱怨
每一天跟群里的同學聊天,說的話都是抱怨工作和生活,抱怨環境,抱怨其他同事,這樣做其實就是往別人的耳朵塞垃圾。群里的同學不是爸媽,沒有那麼多耐心聽這么多廢話。越說的多。他們都就越厭惡,最後就敬而遠之。
所以,大家在參與全班同學聚會算是一種「出席形式」,很多人參加可能就是為了湊熱鬧,感受一下在一起的氣憤,甚至是感覺自己現在混得好了,很想在同學面前顯擺顯擺,出點風頭,滿足一下虛榮心。
甚至有個別的還想琢磨點歪心思,想點花哨事,未必真都是想去找找當年在一起的那份純勁。
在這樣一個情形下,雖然建了一個同學群,把天南地北的同學聚攏在一起,但聯繫上了,往往也就不太當回事了,在相互知曉了各自的現狀和生活狀態之後,伴隨著新鮮感的慢慢散去,然後也就漸漸回歸平靜和平淡,也就越來越沒人說話了。
❻ 為什麼很多同學群變成了僵屍群,一個說話的也沒有,大家都很忙嗎
沒有了共同生活的圈子,大家也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多共同話題可以聊。
生活就是如此無奈,當我們從學校踏進社會之後,曾經的同學群,從開始的活躍會慢慢變成沉寂,直到很久都沒有人說一句話。
同學的情誼當然還存在,只是在時光中慢慢被消磨,慢慢的在變淡。也許當多年之後,你連同學群里的人都已經認不全了。
同學情誼是真摯的友誼,可是架不住社會太現實。人總歸會為了自己的未來著想,該散的就讓它散了吧。人生總歸要有一段路自己走,哪怕再辛苦。
❼ 同學群里不說話也不退群的人,大多是什麼心態
現在的同學群,早就不那麼純粹了,基本都是在炫耀,要麼就是吹牛,總之是很沒有營養的,能夠互相激勵和幫助的情況,很少,所以也沒有多大的意義了,其實人應該學會往前看的,過去的歲月放在心裡就好,不必時時刻刻念著,畢業了那麼多年,各自也成家了,有不同的交際圈子,安心過好當下的生活就好。
人總歸要學會享受安靜的,同學群里剛加的時候,彼此寒暄,追憶過去,好是熱鬧,給你一種大家都在的印象,後面往往就越發的安靜,彼此之間都在,但都很少說話了。
同學群里既不退群,但是也不說話的人,往往是真正懂得自處的人,不會刻意追求喧鬧,接受平淡,只願意在現實中一點點過好自己的生活,其實合不合群真的不重要,經營好自己,隨著自己的心走,才是正解。
❽ 小學同學群有必要存在嗎我們的境遇差不多,平時也比較聊得來,但不知為什麼,平時比較活躍的人居然退群
如果你喜歡這項工作不倫工資低但我覺得你還是應該堅持幹下去,因為不倫做啥工作都可以做行行出壯元,我相信總有一天你會出人頭地。如果你女朋友真心喜歡你,那她應該理解和支持你的。
❾ 微信同學群是退還是留
同學群退無可退,尤其是大學同學群,高中同學群,哪些人就是你的成長經歷的見證者,雖然這一段時間不活躍,肯定會有活躍的時候。雖然這段時間沒聚會,肯定會重新聚會的時候。
倒是一些培訓班的群,一些上了幾天也堪稱同學的群,或者為了裝門面上的一些看似高大上的集訓啥的,沒有基本的感情連接,只是當時興致勃勃,當時頗受蠱惑鼓舞,時間長了, 那一點點的連接也斷了。之後也不可能重新聚集的,那麼,該退出就退出吧。
別以為什麼都是人脈,別以為加了微信好友就是真的好友,別以為吃了一次飯就是朋友了,或者表揚了一句,認可了你一時就是自己的朋友了。
即便真正的朋友,不同階段,不同時間,也會有濃淡之別。我們不必強求,不要認為有什麼是永恆的。
而那些不是你朋友的,只要事情做對了,服務做對了,自己所提供的,正是對方所需要的,也會在不斷互動中加強聯系,加深感情,也有可能成為生意生活中的朋友。
不設限,不攀緣,事情就這么動態發展著。當下,你糾結著各種同學群的時候,我建議那小班裡的同學,尤其是大學及高中初中同學群,還是保留著吧,那是不可磨滅的青春見證呢。
我都54歲的人了,一直都沒什麼同學群的,去年年底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在一次宴席上,我和一個在經信委工作的老同學遇上了,老同學當場很熱情的把我邀請到了一個中學同學群裡面去了。
剛開始進去的時候,我還興致很高的,很多好多年沒有聯系過的老同學都在裡面,好多都記不起名字了,聊了一兩句之後,馬上想起來了。都是五十好幾的人了,一下子有一種又重新回到了十幾歲時候的感覺,特別是有幾個是一直在小學、初中、高中一直都是同學的人在裡面,在群里聊起來,感覺的特別的親切,兒時的夢中情人、天才少女,還有兒時的玩伴、哥們、穿開襠褲一起長大的發小,都在裡面找到了。
後來呢,發現很多人在裡面是長期潛水的,不怎麼發聲的,發言的老是那幾個,而且發言的內容除了報道一些大眾傳媒也在報道的內容以外,還真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在哪裡傳播;再後來,有人在群里發起聚會的邀請了,在武漢的那幫同學也還真的三天兩頭聚會了,聚會的時候一般都是遵循先吃飯、喝酒、然後唱歌、KTV的老調子,好像每次都是這幾個人,每次都是走的這個程序,久而久之,那些視頻、那些照片我也就懶得看了。
從高中畢業以後,我們這幫同學真可謂是天各一方了,遠的在美國的有四五個,在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的也有五六個,然後混得比較好的,都是名牌大學的教授、專家了,清華、北大、武大、華科的都有,還有幾個是國家級的、省一級的學科帶頭人了。有一次,我跟一個在我們這個小城市做郵政快遞公司老總的同學見面聊天,同學說,那些人混得好,整天在哪裡顯擺,其實我們沒有必要去湊那個熱鬧,我們去了,大家說不到一塊去,沒什麼意思。
也是的,人都是分階呈的,不同階呈的人自有不同的興趣和話題,別人都事業有成了,別人都是談論那些高大上的話題,我們去摻和又有什麼意識呢?
於是,進去了四五個月以後,我也開始潛水了,一直沉默至今,至於題主所問,同學群,是退還是留?我倒覺得,退也沒必要,留著倒還是一份美好的記憶,是青春的回憶,是留住了一個永恆的、美好的芳華!
前幾年加入了一個初中群,真是相見不如懷念,時間一長,因覺得呆在群里沒意思,我第一次選擇退群了。退群後結果被某位周姓同學在群里不斷地諷刺,我私聊他說有意見可私聊我或找打電活罵我,但請不要在群里對我公開諷刺,他說在微信上從不私聊,包括與其他人,呵,這是我聽到我人生中最大的謊言。
不久後群主重新拉我入群,我潛水了一段時間。期間那位同學又偶爾指桑罵槐地對我冷嘲,我本想在群里直接跟他對罵,又怕影響不好,又默默地選擇了忍讓退出,過了一年後又有另一位同學又拉了我入群,我本想秒退,但群里有其他兩位同學發言說歡迎我重新加入,我只好回應一下又留下來了,不過之後都是潛水為主。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時間左右,某天周姓同學又說了一句很難聽的說話,雖沒有指名道姓說我,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話是針對我而言的。這次我終於忍不住在群里回擊與他對罵,有一位關系很好的同學為了支持我也與他開成戰了,結果之後持續幾天我和關系好的同學與他在群里不斷互相攻擊。罵戰期間他還截圖發上群顯擺他與客戶做生意時聊天時的紀錄,說掙了多少多少,平時很忙,不能馬上回應我們的還擊,還說我們連好些的貴酒也買不起,說幫我的同學人格陰暗,很多人身攻擊的話簡直超出了我的想像。更奇怪的的是這幾天互相攻擊的時間里大部份人保持沉默,有幾個是出來看熱鬧的,只有一兩個是來勸和的,最終約一個星期後班長才出來發言,制止這場罵戰。
幾天後我再次選擇了退群,這次退群前並不象之前是無聲無息地退出,而是發表了一些感想,內容大意說成立同學群本來是一個溝通的平台,無奈現在卻成為製造矛盾的平台,進群退群是個人自由選擇,何必要對這種行為要進行公開攻擊。很懷念那個沒有智能手機的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簡單純朴,還會經常互相牽掛,為什麼通訊越發達,人與人之前的距離卻越來越遠呢?
退,果斷地退。
曾經加過一個中學同學群(初中、高中同學均有在內),也加過大學班級群。都退了。
中學同學群,是因為年代久遠了,人生走向差異太大,彼此完全沒什麼共同話題。
想說說大學班級群,簡直被惡心到了,所以很快就退了。
本來我讀的就是個爛電大(全脫產班),全班同學,基本上都是被高考分數淘汰又淘汰下來的學渣,而且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市內各區縣的農村學生(我也是)。所以,各種土氣、各種短視,各種怯生生,在所難免。畢竟,奮鬥了一二十年才跨進城的嘛。
學制兩年,然後就各回各家,基本都是到了戶籍所在地就業了。
除了把關系最好的那個男生拐來做了老公,天天在床上開同學會外,我跟大學同學幾乎沒有任何往來。
前幾年,當年的班長召集大家開同學會,讓交會費,一人1200元。我們兩口子,就是2400元。會費除了承擔大家兩個晚餐,一個早餐一個午餐外,還要承擔其他外地來的同學在本城的酒店費用。雖然我們倆口子不用住宿,我們還是交了2400元。
費用不是讓我惡心的事,讓我惡心的是那種中年人的膨脹和油膩。
當年那些土土的,但好像還算純朴的男女們,好像格外地放得開,各種使勁喝酒、逼酒,各種摟摟抱抱。彷彿當年沒有得逞的最陰暗的念頭,現在一定要把它付諸行動。居然還有醜醜的男生,借著酒勁,抱住當年的班花啃!也有女生,就那麼坐在男生的腿上!
問題是,現場還有人帶了孩子來,女孩!十來歲的女孩!
我簡直不理解,這些人,不過就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男男女女,既沒有大富,也沒有大貴,到底是哪裡來的底氣,讓他們這么囂張,覺得可以摟盡天下女人?!又是哪裡來的膽子,覺得是個男人的腿,都可以坐?!
吃了午飯後,我和先生就扯個拐,退場了。然後,隔了幾天,我們就退群,因為懶得看他們在群里各種惡心的話語(一旦話題總是圍繞下三路,就實在是不可忍啊)。再說,我們不求人富貴,也無力幫人富貴,所以,拜拜吧。
關於同學會,同學群,我的理解是,當年滿懷赤子之心的時候,都沒有整攏的人,隔著多年的時光重聚,也未必能整攏。所以,相見不如懷念吧!
目前本人微信上有三個同學群,一個是小學同學群,一個是初中同學群,還有一個是現在的大學同學群。按理來說同學群的意義是用來聯系感情的,大家畢業了沒有辦法像在學校時天天見面,所以一個微信群就可以把天南地北的同學們聚在一起,隨時進行感情的溝通了。
但實際情況是,我微信上加的三個同學群,現在沒有群里有人冒泡的,大家都很默契在潛水,就算是平常過年過節也沒有人出來說話,或者說組織聚會,同學群徹底成為一個潛水群,安靜得可怕。更不要說平常會有人在群里聯系感情,回憶當年的校園生活了。
同學群只是一個象徵,一個儀式而已。它提醒著群里的人,大家曾經都是同學,也讓大家覺得自己也是有同學的人。聊不聊無所謂,大家加進來就行了。而且每個加群的人都會有這么一個心理,先加進去嘛,說不定哪天就有用了。
就算群里有人說話,說來說去也都只是那幾個人,幾個人在那裡尬聊。如果他們不說話我都忘記我還加有這么一個同學群。但同學群里更多的是打廣告,拉票,砍價,分享 游戲 的聖地,不管是什麼,都一股腦的先分享到群里再說。許久沒有人發言的群里突然冒出消息通知多半是以上的行為。
至於微信同學群的退或者留,我的看法是如果群里整天發廣告,拉票,讓你看的心煩,那就馬上退了吧。如果群裡面都沒有人發言,那你就留著吧,反正影響不到你,你也潛水好了。說不定哪天哪個同學在群里發紅包了,你還可以搶一個。
我忘記了是去年過年,還是今年過年,參加了一個初中同學群,剛開始加入的時候,還是挺開心的,雖然上學的時候不太來往,群里的聊天也不參與,但是只要靜音設置,也不會干擾自己的生活。
忘記了是哪位同學遇到了一些事情,與法律相關,群主就@了我,我覺得是同學嗎,就很熱心的給了全方位的解答,然後……
誰們家親戚發生了交通事故,會在群里@我,
誰們家親戚離婚了,要咨詢法律問題,會在群里@我,
誰們家親戚打架了,要在群里@我,
……
講真,就算我一腔熱情,我也顧不過來啊,果斷退了群。
現在高中同學群,大學同學群都保留著,因為大家都比較忙,很少在群里發言,偶爾有事情也會私下加上,不會在群里各種@,且覺得能夠互幫互助的吧。
有時候,我也覺得自己是不是特別勢力,但是講真,我又不是哪位同學的管家,我真是招架不住呢.
碼字不易,敬請關注,謝謝!
很肯定的回答是:留著,別退!以前對同學群我也是很不以為然,覺得很多年都不見了,彼此都很陌生了,有時在群里說話都是敷衍幾句,後來乾脆保持沉默啥也不說了!直到最近發生的事才明白了同學情是何等的珍貴!
因為平時大家都是各忙各的,閑暇時就在群里說幾句話,有的在群里就沒說過話,所以誰咋樣了也都沒注意,有件事我知道,就是有個同學車禍導致癱瘓的事,可我只是私下和幾個同學說過,因為大家都很忙,也都沒說啥,又過年了也就放下了,直到昨天下午,同學群的群主發了消息,晚上要去看出事的同學,消息一發出立即得到大家的同意,約好晚上一定去!真的,別看平時都不說話,有事了還是記得這份情!還是懂得這份情是何等多的珍貴!
就在今天早上,大家又得知,一個已故同學的女兒得了小腦萎縮急需用錢,於是大家分分捐款,毫不猶豫,真的,這兩件事我感觸很深,雖然分開多年,但是這份情永遠大家記在心裡!
微信同學群是退還是留?這可根據各人的愛好,喜歡來決定,如果影響到你的工作,休息等情況,你就是把它退了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我是75年高中畢業生,那時候沒有現代化的通迅工具,畢業後要好的幾個同學也只是偶爾有點書信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結婚成家後由於生活的家庭壓力,各人都忙著自已的工作,僅有的書信往來也中斷了。直到去年在幾個已退休的同學努力下,具辦了一次同學聚會,建了一個同學群。
剛進群幾天,同學之間交流非常涌躍,還跟當年同學時一樣,無話不說,浪漫天真。隨著時間的推移聊天的人逐漸減少,有的偶爾冒個泡就沒了,有的成月也不冒個泡,剩下每天成上線的就那麼幾個。
不管什麼地方都會有活躍的,沉默的,同學群里一些活躍分每天都會不厭其煩的發送大量圖片,廣告,視頻等,晚上到10一一11點,凌晨4一一5點嚴重影響他人休息,不少人怨聲載道,甚至有人退了群。後來我們幾個有共同語言的,在同學群外又建了一個小群,這樣就可以想什麼時聊天就什麼時候聊天,時間一長還有一種上癮的感覺,每天晚飯後8.30分到9點幾個人正常視頻群聊,新聞,熱點, 健康 ,燒菜,帶孫子等話題,還跟當年一樣,口無庶擋,無話不說。都是夕陽西下的人了,過一天賺一天,有網路這個平台能把天南地北的老同學天天集中在一起談天說地,何樂而不為呢?同學群我不會退!
我絕對不會退出微信同學群的。玩微信好幾年了,同學群也建了好幾年了,雖然此時的話題和興致沒有當初的高了,或者大家都比較忙吧,但也阻隔不了同學之間的情啊!
就如昨天的同學群團年飯,由早上的10點飲早茶、中午的麻將局、再轉場地晚飯、唱K、至凌晨兩點一起去吃豬雜粥,嬉笑「怒罵」玩瘋了足足一整天!人生沒多少個十年的,古語有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既然玩得來、聊得來的也是一種緣分,我們大家還是會好好珍惜的!微信群也從來沒有同學退出過。
微信同學群看起來很容易,但是真正能夠進入,其實不是現在而是許多面前就有了緣份。想想看人海茫茫,為什麼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麼一群人從四面八方走到一起。
這個問題就是再有有學問的人,也一定回答不了。這就是同學群得重要性以及神秘性個唯一性。
因此,我們沒有理由就像開始我們成為同學一樣,那時神秘的力量文化,使命,緣份。
那時,我不知道你的未來,那時候你不知道我的心思,但是我們都還是彼此尊重老師與同學.也正是沒有世俗的眼光,沒有利害關系的扭曲,我們大家曾經是純潔的友誼。有可能更多的是當我受到批評時,在我情緒低落的時候,你還記得給我安慰,雖然過去許久,但是當年的那個小小的安慰就如同千金難買的磐石。
再後來我們都離開了那個曾經同窗幾年的同學與老師。但是馬空氣,那曾經生火爐子,吹火苗把臉蛋蹭黑的煙灰。沒有忘記夜晚回家害怕,是你暗中送我回家得往事。也有你的調皮,為何不知為你保密。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情澀的味道。
幾十年彈指一揮,生活,工作可能早就抹去我們大家青春的影子。但是同學往事,是永遠記得的故事。就要退休或者已經退休。但是歲月力曾經一起學習過的經歷,還有後來離別,還有求學之路,工作之路,當一切 社會 角色退去的時候。我們不是由回到一起。
正想目前 社會 上流傳的一樣。無論正部,副部,無論正廳,副廳……退休大家一樣,只要身體 健康 ,高興得生活。生活的有質量那才是最幸福的人。
是的有時同學群,早上無晚上總是又同學,不辭勞苦,一次由一次的噓寒問暖。想想看是形式主義多於,實際用途。但是又想想沒有這樣一些同學的堅持,那群那還像①個家。其實許多時候,我們不都一樣無形中,把群當成自己的家!雖然,有些同學我們未必喜歡,但是人家何嘗不是一樣的心理?所以還是看大局。
至少我們還能知道這個世界上,我們曾經的同學或者混的人模狗樣的,或者生活艱辛還不如咱,這樣也讓咱有了分自信不成,有些驕傲之人,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人呀就是生活在一切屬於你的圈子。
但願老了都放下心裡得芥蒂,放飛心情,做個好心人吧?因為生命屬於我們自己得東西畢竟有限。還是不退群為好。那就是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