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哈爾濱哪家飯店有適合同學聚會的30~40人大包房~~~
上遊街有家一品薛府醬骨,環境不錯,有包房。人均消費45—50元,酒水另算。
紅霞街有家武林飯庄,地下沒有大包房,但你們可以拼桌,特點是很有武林特色,小二很熱情,人均消費40元左右,酒水另算。
如果不用在一桌的話可以選擇到道外景陽街的利達宮酒店,有大房間,可以放兩桌,特點是菜挺好、價不高,音響好,我和朋友們去過幾次,印象不錯。電話可以從114查。
道里工程街一號的天天漁村也可以是一個選擇,有大房間,每個房間里都有衛生間,但如果不是會員的話菜價我感覺有點偏高。訂餐電話是84634888。
先提供這些,僅供參考。祝用餐愉快!
新陽路安發橋頭有家雙新酒店,開了很多年了,他家地下最裡面有個包房可以放三桌。
巴蜀蝦,道里撫順街就有 連吃蝦再涮鍋子 前幾天剛剛去過 蝦的味道沒得說 不過蝦的數量好像有點抽調
同學聚會可以去紅專街和中央大街交口的圓緣園,他家的黃花魚做的特別好吃.
或者是上遊街的非嘗食間港式餐廳,環境好價格還不貴.
還有安發橋附近那新開了個川菜館叫麻滋辣味,也不錯的.
滿漢樓(撫順街連鎖店)
菜品不錯,價格也可以,環境優雅,單間配有高檔音響設備
日月潭
雖然老了點,但是價格還算合理
也算是哈爾濱一個牌子了
或者吃烤肉也比較有情趣,考慮一下吧
去樂松廣場附近的好望角吧 ,在哈爾濱出了名便宜,檔次也夠,而且有大包房
1.哈爾濱市道里區玉京飯店
2.哈爾濱市道里區新鄉飯店
3.哈爾濱市道里區安國飯店
撫順街的滿漢樓。或者他對面的炭火樓
兆麟公園對面鑫鵬酒
哈爾濱美食小吃推薦版
小吃類
文景街有一家『利華餐廳』他家的山東包子還有嗆土豆絲都超好吃.
也是文景街有一家尜尜香竹筍鵝,朋友都說不錯,他家是苗族的。價錢也不貴!
花圓街的馨悅,以前是山東包子,溜雙段,排骨燉豆角
花圓街的尹記餐館的紅燒肉,菜碼小了點。
從大成街往宣德街走大約78十米,208有一站。就會看見牛記骨頭館。他家牛鞭,牛炸彈不錯。女孩子就免了吧。羊蠍子十元一盆,那附近的東西很多都論盆。旁邊一家羊骨8元一盆,但沒有吃過。他家的羊蠍子不能帶走,聽說陪錢賣的。
遼陽街過了東大直街那個街口往前走一塊,有一家叫做「老媽滋味館」的飯店吃的。他家店面不大,吃飯很便宜,當然味道很好!推薦菜是:油悶大頭菜、骨架、炒黃豆芽
食堂地點推薦
遠大6樓
大家一致認可的好地方,但飯口人太多
教化電子大世界6樓
船舶電子大世界5樓
泰山電子城地下
哈爾濱普爾斯馬特長江店的快餐,
服裝城樓上(環境口味不佳)
華融飯店地下室
奧麗斯六樓環境不錯
慧海圖書大廈樓上(環境好,人少,東西好吃)在電表廠轉盤道
工大食堂公認好吃的多
海鮮類
日月譚海鮮,公濱路
紅霞街105#百順海味坊
廣式點心
開發區的「小南國」,廣式小點心非常好吃。
和興11道街黑天鵝家電旁的阿杜粥鋪(東西小而貴)
比薩
地球人都知道,必勝客在南崗狗不理包子旁
名典咖啡語茶名典的9寸的比薩在40——60元,很多口味,個人認為水果的不可以吃,肉的比較不錯,要是你胃口好,海鮮的可以試一下。兩個人的話,大概100元左右。
法米利 位於名人俱樂部樓上,避風塘旁邊
中山路的夏威夷
中央大街的聖安娜挺不錯的,比薩味道好極了。另外比薩麥的比薩也很好,口味也多
愛弗爾麵包坊,套餐才15一位.現磨的藍山咖啡才12元(在上島咖啡可是50元啊)
夏天的時候,一次看到2個12歲左右的女孩在吃比薩餅,感覺好溫馨.地點在黑大學府書城旁.
補充2個小店 比較不錯的
1 在和平小區院內有家「亮亮小吃「他加的沙鍋/烤燒餅和壇肉絕對值得品嘗,附近的老百姓都知道.我是一個月不吃2頓不快啊.不信你去嘗嘗.哈爾濱的沙鍋沒一家能有他家的味好 ,記得提前去,要不飯口去了的話 10幾張桌你都搶不到
2 在漢光街上有家「國勝「燒烤,那裡的味絕對的原始,就像我們小時候在大街上吃的地攤一樣,非常好吃,那個香啊..............經常我們一起開車從道理或南剛專門去吃
3 水煮魚我吃的不多 但我吃「辣婆婆「的絕對比八大碗,鼎新一類的強很多.
將美食進行到底!
哈爾濱的高檔次飯店就不說了
這里主要介紹一下個人認為不錯的小吃
哈爾濱的小吃也不是太多,知名的又未必名實相符,比如華梅的俄式西餐,馬迭爾的麵包和冰糕,未必讓人找到值得一書的地方,倒是華梅門口須發潔白有紳士風度的引導員和二樓有三米高的開闊大廳,讓人有吃飯之外的舒服,至於真正說到吃,還須鍥而不舍,慢慢挖掘,堪稱"可遇而不可求",須十年如一日,分外留心。
中央大街側面有一條大安街,好吃的東西實在多,最值得一吃的是"毛毛熏肉大餅",門臉不大,進去還有地下室,卻分外干凈,實木做的暖氣罩每天都要卸下來擦一遍,令人嘆為觀止。熏肉大餅是用豬油烙的,皮嫩黃薄脆,餅芯卻有厚度,懶洋洋軟綿綿的在皮里躺著,等待人夾進去蔥啊、甜面醬啊,最重要的是,還有熏得有了靈魂的薄薄肉片,半張半張捲起來(象孩子鼓鼓囊囊的口袋),吃一口實在充實。店裡小菜也好,比如毛毛自灌血腸,6塊錢一大盤,煮的恰到好處,放到嘴裡才知道什麼是地道的東北血腸,又不用為衛生擔心。毛毛熏骨架我倒是沒什麼深刻認識,只記得有一次一個客人和服務生吵起來,嫌人家骨架賣完了,據說是老遠打了車專來吃骨架的,也很痴心。還有一道海魚燒茄子,不知道是什麼魚,片成片碼在燒得軟爛的茄子上,入嘴香滑。
毛毛熏肉大餅前面有一家純地下室的馬家館,盤子大的出奇,許多人去這個店專為吃20多元一盤的"溜雙段",豬肉段和蝦段也,看著酥脆誘人的要命,吃多了還是有點膩。對面街還新開了一家道外昇平老街老字型大小火勺,拿小鐵爐子烤的一個一個小起酥烤餅,看著和西點一樣,餅內卻另有玄機——是燉得入味的肉塊,還有一條條的蔥,都化了,吃起來很特別,但還是不如直接去道外臟兮兮的老店去吃。
再有尚志大街(?)上還有一家老昌鍋烙,皮子薄的都軟癱透明了,三鮮餡卻精神挺刮著把一個個鍋烙撐的硬硬實實的,鍋烙底子烙的有一層焦黃的硬皮,是自成一體的,把鍋烙一個一個的連起來,味道自不在話下(妹妹從南方回來,惦著要吃卻沒成行,很是遺憾)。
索非亞大教堂斜對面有一家朝鮮館子日日爆滿,都做朝鮮小鹹菜,只這一家味道實在在行,辣白菜尤其出色,腌的就胸有成竹的樣子,紅的亮亮堂堂的,入嘴鮮辣爽脆,把味蕾伺候的實在舒服,不知不覺,倒比主菜吃的要多,還有一個個小土豆也腌了,皺皺的黑黑的,大塊牛肉也按朝鮮方法腌制了,和小土豆一起,真是交關好味道。風味鱈魚是把鱈魚和土豆塊用辣椒醬湯燉了,吃第一口但覺平常,再吃下去感覺一種需要深入探尋的層次豐富的味道,希望把它把握清楚了,再吃,舌頭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受不了,但是,還想再吃。這家店很值得一提的還有堪承物美價廉,貨真價實的石鍋拌飯,好象是8塊錢一份,上桌時石鍋吱吱作響,配料鮮香熱辣,外形無懈可擊的半熟煎蛋。
說到朝鮮館子,南崗通達街有一家虎鷹,據說在朝鮮人里很有影響力,去吃了感覺一般般,倒是有一天在門口外賣隨便買了一斤打糕,粘的和筷子纏綿的緊,吃起來才發現米可以有這么濃厚的香氣。還有大學時候師大側門口有一家小館子,朝鮮老太太天天就著自來水做簡易冷麵,狗肉湯1塊1碗,鱈魚用澆汁的方法做,有一種特別的味道。當時吃著不覺怎麼樣,畢業後卻想的要命,也不知道是懷念菜還是懷念當時的自己。江北的朝鮮館子也不錯,冷麵現壓的,酷暑里吃起來呀的一聲,從里到外都熱辣辣的涼快了,真是神奇。
說到吃不可不說道里安升街口的小白臉烤串,店主將近50,做燒烤卻穿件白上衣,帶頂白前進帽,長的又分外白凈,慈眉善目的,故名小白臉。從在路邊支個鐵架子到今天百十米的店面,還真是有一套的。他的烤串都是小塊小塊的肉,因而容易入味,用最普通的炭火把腌漬進肉里的味道誘導出來,因又加了肉的濃厚味道,反而有些脫胎換骨,輕靈得讓人滿口生香。雞頭和雞脖子烤的也好,尤其雞脖子,把雞脖子剖開了骨頭向外烤,骨頭脆的糊香,里頭卻還是少女樣的嫩,不知道這兩種感覺怎麼綜合到一起,不可多得。這里還提供一種涮肚,一直詫異這種本應是川味的小食怎麼在哈爾濱如此火暴(就想南京滿街熱鬧的酸菜魚一樣),估計當年是從四川傳入,在哈爾濱得以改良,從而發揚廣大。即把牛毛肚煮熟了穿成串,放在一鍋糨糊糊的四川麻辣料里涮,還和著香菜、干豆腐、鮮蘑一起涮(鍋燒滾熱了上來,現吃現涮,底下沒有火),也值得一試。哈爾濱的燒烤很紅火,只這一道街就有十幾家,多少年前支個鐵架子現在還是個鐵架子,小白臉在味道上還是有過人之處的。據老公講,最地道的燒烤在道外三道街,有一次暮名去了,煙氣罡罡的大黑門洞子,兩邊都是燒烤,半米內基本看不清人的面目,摸進一家去吃了幾串,但是整個氛圍太混沌,吃到嘴裡味道也有些曖昧,鮮都讓人不太敢確認,下一次,還是不去了。在哈爾濱吃涮毛肚另有一個好去處:爐具廠一帶,一色的小門面,簡單的擺設,同樣的好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