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何同學是哪個區的up
何同學是科技區UP。
在B站2、3、4級的小萌新可能還不認識何同學,畢竟除開節假日,很難看到他的投稿,但是這位UP卻坐擁B站198萬粉絲,而且是以5個視頻5個專欄,強行斬獲如此的龐大的粉絲群體,並且被粉絲戲稱為B站教父,在他的推薦下無數草根UP也能在B站的這個大舞台嶄露頭角。
何同學之前一直做科技區做著一位小透明,畢竟投稿的視頻實在是有點少,但是當他的那期5G的應用視頻出了之後,何同學真正的火了,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說何同學只是偶然蹭了5G的熱點而變的爆火的。
何同學簡直就是科技區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讓大家知道B站科技區不單單是講參數說性能的枯燥視頻,並且何同學對於自己的每期視頻的主角,了解得十分透徹,而且想法十分新穎!簡單的說就是讓一個沒有怎麼了解過電子產品的人也能瞬間了解到產品實用與否。
⑵ B站UP主何同學的成功,是靠那個2000萬的5G視頻嗎
要問有質量的長視頻去哪裡看,肯定有無數人表示出門左拐到B站。作為一個視頻分享平台,B站更注重的是內容輸出,只有那些有亮點、有內容的視頻才可以在B站生根發芽。就比如人氣很高的老番茄,lex,每個人都有著精湛的視頻後期技術與個人創意標簽。
如今,何同學已經是B站里比較知名的UP主了,雖然沒再有視頻達到之前的千萬播放,可有了粉絲基礎後,播放量相對於之前也更穩定一些。那各位小夥伴,覺得何同學的成功是不是只是運氣好呢,還是有其它因素?
⑶ 22歲何同學爆火!與蘋果CEO交手,一個視頻播放過億,還在杭州開公司
中國的「後浪」可以是什麼樣子?
何同學(@老師好我叫何同學)漸漸成了很多人心中的答案。
最近,由於和蘋果CEO庫克在線對談,這個來自山西太原的22歲男生徹底火了。這個視頻微博播放超2500萬次,B站播放超700萬次,年輕人們在評論區大呼瑞思拜:吾輩楷模!
何同學本名何世傑,是北京郵電大學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大四的學生,也是B站上數碼領域的up主,單B站賬號就有680萬粉絲,堪稱數碼視頻創作領域的「頂流」。
很多人認識他始於兩年前一期「測評5G速度」的視頻。這個視頻在B站上播放量超過2500萬,累計播放超過1億,人民日報、央媒等官媒紛紛轉發。何同學因此還收到了來自OPPO、華為、小米等大佬的橄欖枝。除了庫克,他的訪談名單中還有「Surface之父」、微軟副總裁Panos Panay以及雷軍等。
雷軍說:彷彿在他身上看到了30多年前的自己。
庫克說:沒有什麼挑戰是年輕人無法解決的,新鮮的視角帶來的創造力是無限的。
這個年輕人到底做對了什麼?
今年是何同學拍視頻的第五年。
取名「老師好我叫何同學」,是因為想向B站上很多優秀的up主學習,但如今,他已是一股令人敬畏的「後浪」:坐擁B站600多萬粉絲,去年獲得「B站2020百大up主」以及「2020年度最佳作品獎up主」。
何同學曾回顧自己的成名經歷,有三個階段:
2019年6月,5G測評視頻的發布讓何同學第一次大范圍「出圈」,全網播放過億。
彼時,關於5G的討論熱烈,研發端供應端熱情高漲,但由於5G信號覆蓋率低,很難有切身感知。何同學從普通人視角出發,針對「5G到底有多快」拍了測試視頻。視頻中,下載歌曲幾乎是「秒下」,在線看視頻也幾乎可以像看本地視頻那樣流暢。
在最後,何同學貢獻了全視頻最燃的一句話:「希望5年後再點開這個視頻發現速度是5G最無聊的應用。」
行雲流水的剪輯、風趣幽默的解說,是何同學視頻的特色和優點,但顯然,這個視頻得以破圈的核心在於何同學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式。
很多人都對5G充滿懷疑,認為其只不過會帶來速度的提升,何同學卻反向思考,搜索4G普及以前人們的想像,發現沒有一個人能預測到4G帶來的顛覆:短視頻爆發,掃碼支付興起,全民直播,打車軟體火了……
「五年前的文章都沒有預測到4G栽培出了移動互聯網這棵參天大樹,那麼5G這塊肥沃的土壤里,會開出什麼花?」彈幕有人刷:「一秒封神。」
在數碼測評這一小眾領域,何同學給出平等的觀察和對未來的暢想。
在最近與蘋果CEO庫克的對話視頻中,何同學大方熱情,用流利的口語提出了許多宏大同時具有人文關懷的問題,比如蘋果的創新、老年人使用手機的體驗、以及教育公平,年輕人對未來的選擇等。
有人說,「何同學與其他up主最大的區別,是他能跳出 科技 這個框框去思考一些 社會 和人文的問題」,「不僅有才華,很多思想和想法也是現在的很多大學生沒有的」。
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5G視頻出圈之後,何同學在學校經常會被人認出,但是他的朋友並沒有變多。經常發生的場景是:他在食堂吃飯,被人認出來,然後問他:你就是那個做視頻的?他說是的,對方說「哦」——場面一度變得尷尬。
「也可能是我自己比較自閉,比較孤僻。」
何同學很早就開始關注數碼產品,喜歡在社交平台上發一些數碼資訊。比如「iPhone SE 太像 iPhone 5」「2499 這價格我一看就樂了,錘子葯丸」「三星S7太酷了,感覺能幹翻蘋果」……類似的狀態,他發了數百條。
事實上,在那時候,他就開始拍些數碼測評視頻,不過他從來沒有給同學看過。那時的他還有點鏡頭恐懼症。
直到高中的一次文藝晚會,他偷偷錄下同學們看錶演時候的場景,簡單剪輯後發在QQ空間。沒想到,這個視頻被同學轉發在朋友圈,最後有3000多次播放。
普通的何同學第一次被人看到。他說,這是他高中三年裡最有成就感的一天。
他意識到自己喜歡拍視頻,並且可能在拍視頻上有一些天賦。高考的前幾個月,他就考慮未來自己要去拍視頻,於是開始偷偷學剪輯,看各種數碼測評,拍一些VLOG。
從拍視頻開始,何同學把自己的房間用300多張卡紙貼成了純黑色,「完全沒有光的房間,感覺舒服和自由。」
何同學習慣一個人,認為與人相處很麻煩。於是視頻腳本、鏡頭設計、場地設計、拍攝、剪輯幾乎全是單打獨斗,只有一隻叫做「椰子」的貓陪伴。
做一個視頻,他要用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他被粉絲們稱為「何鴿」——經常放鴿子,因為他總是會為拍好一個鏡頭讓視頻「難產」。
為了更好地拍視頻,他從宿舍搬出來,在北京租房子,過上了獨居生活,而他也似乎更「孤僻」了。
他每天熬夜剪視頻,房間堆滿了拍攝器材和道具,越來越亂,懶得收拾。懶得想每天穿什麼,於是買了6條一模一樣的褲子。懶得拿快遞,於是一個快遞在櫃子里寄存了一個星期。懶得想吃什麼,於是一年點了200多次麥當勞。
「因為生活中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做任何一件與之無關的事情都無法專注。那就是做視頻。」
2020年,何同學積累了600萬粉絲,他搞了一波特殊的「寵粉活動」——把所有粉絲的ID用最小的字型大小列印出來,用了300張A3紙,每張A3紙有20000個ID,最終做出一張2000億像素的360度全景照片。他與「600萬粉絲合影」,每個粉絲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名字。
「有人給青春打樣,有人將青春打烊。」何同學是前者。
在何同學采訪蘋果CEO視頻評論區,不少同齡人留下了「嫉妒」的言論,一個熱評是:「別人的大學生活:采訪Apple CEO;我的大學生活:在宿舍混吃等死。」
當很多年輕人痛斥資本的壓迫,熱衷飯圈的浮華時,何同學出現了:坦誠、清醒,充滿思辨力。有年輕人的迷惘,但更多的是經過思考後的樂觀與積極。
何同學正在鼓舞無數年輕人,他被很多同齡人稱為「吾輩楷模」,「當代大學生最好的打開方式」。
「一個22歲的大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才華與努力,采訪到蘋果CEO,能讓人在無趣的生活中點燃起熱血與希望。」
在與雷軍的交談中,何同學問他願不願意拋下現在所有成就,重新做回一個大學生?雷軍沒有猶豫:當然願意,青春是最好的東西。在何同學身上,雷軍「彷彿看到了30年前的自己」。
何同學們處在最好的時代。
作為Z世代,何同學是網路原住民,甚至一開始就接觸的是移動互聯網,以至於他曾經發出疑問:為什麼要加個「移動」,網路不就是移動的么?
何同學大概率出身在一個寬松自由的家庭,從小就接觸電腦,小學時就有了MP4和手機,六年級時獲得了一台iphone4。那一年,他同時讀完了《喬布斯傳》。而僅僅在數年後,他就與蘋果CEO交談,與庫克一起懷念喬布斯。
年輕人是這個世界的未來。過去蘋果CEO庫克的專訪寥寥,為什麼願意接受何同學的采訪?
這次簡短的對話,較少提到蘋果的產品,但是提到了很多價值觀:創新、用戶體驗、 社會 公平、年輕人的選擇。這一次對話,不僅是何同學的出圈,更是蘋果的再一次破圈。
有人調侃:恭喜蘋果CEO采訪到了何同學。
也有人表示,這並非是一次采訪,而是雙方事先溝通好的「營銷」。蘋果要借何同學打開年輕人的市場,作為「蘋果粉絲」的數碼KOL何同學正是最好選擇。而熱度證明,這次營銷很成功。
無論如何,何同學又一次上了熱搜。
剛開始做視頻的時候,何同學對選擇仍有懷疑:做視頻花去了太多的時間。「真的不知道我投入這么多的時間,做這些視頻,到底是成功人生的開端,還是惡性循環的一個開始。」
而恰恰是因為做視頻,何同學實現了彎道超車,不僅收到各種頭部 科技 企業的橄欖枝,還在2020年12月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杭州何同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何同學成了「何總」。
「我有個非常宏偉的夢想,就是把自己的人生過成一個非常完整、跌宕起伏的故事。」他說。
這個故事才剛剛開始。
編輯 徐藝婷
⑷ 何同學是哪個學校的
何同學是北京郵電大學的。
何同學的網名叫「老師好我叫何同學」,本名叫何世傑,是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2017級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學生,是一個自媒體人。何同學從上大學開始,就在B站上傳與數碼科技類有關的視頻。
走紅經歷:
2019年,何同學以一部視頻《5G在日常使用時的真實體驗》在B站走紅。2020年,他創作的視頻《我拍了一張600萬人的合影》將600萬粉絲的ID用一張360度全景照片連在一起,獲得B站頒發的2020年度最佳作品獎。2021年獲得bilibili 2020百大UP主稱號,深受廣大網友喜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⑸ 何同學是哪個學校的
b站何同學是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原名何世傑。2017年10月,何世傑通過賬號「老師好我叫何同學」在B站上傳視頻,內容主要與數碼科技相關。
2019年6月6日,何世傑以一條關於"5G到底有多快」的投稿讓他收獲了全網的關注。
2021年2月17日,何世傑放出了與庫克的一段專訪。分享了他對於創新的理解和對中國的印象,並且向畢業生提供了有益的建議,最後還向中國人民致以了新春祝福。
何同學視頻介紹。
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為數碼科技類自媒體,B站認證信息為「2020年度最佳作品獎UP主、bilibili2020百大UP主」,微博認證信息為「知名數碼博主」,創立時間為2017年10月,由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2017級電信工程及管理專業學生何世傑運營。
2021年2月17日,何同學放出了與蒂姆·庫克的一段專訪。在專訪中,可以看到蘋果公司和庫克對於中國用戶消費者們的一些看法和見解。在對話中,庫克首先分享了對於創新的理解,他堅持認為,創新沒有唯一的公式,創造和合作的文化會碰撞出巨大的創新能量。
⑹ b站何同學是哪個學校的
b站何同學是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的學生。
何同學個人資料如下:其真名叫何世傑,山西太原人,17年畢業於實中,現是北京郵電大學國際學院的學生,專業是電信工程及管理。
網友之所以對何同學贊不絕口,顯然不是因為他北郵的光環,亦或者是出眾的顏值、健碩的身材,而是他的才華、清晰邏輯以及深度的思考。何同學的視頻作品可以說是一流剪輯、一流製作、一流文案。
(6)何同學哪個平台擴展閱讀:
老師好我叫何同學於2017年10月開始在B站上傳視頻,內容主要與數碼科技相關。
2018年,何同學上傳了18條視頻,最忠實的一位粉絲總共看了545次,平均每條觀看30.2次。那是他的小號,登錄在媽媽的手機上。他在B站和微博上感謝了媽媽,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從來沒有聊起過這件事。
2019年6月6日,何同學以一條關於"5G到底有多快」的投稿收獲了全網的關注。截至2020年4月,該視頻播放量近2000萬。
網路——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⑺ 微博何同學,微博大V何同學是如何成為行業頂流的
10月17日,微博大V @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在微博發布了一條數碼科普類視頻《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
7分鍾的視頻中,「何同學」以蘋果放棄的AirPower為靈感,用輕松風趣的語言,講述了他花兩個月時間打造的一款可以無線充電、具有智能信息提示等功能的升級版產品AirDesk。
該視頻發布後,瞬間刷爆網路,#何同學 Airpower#很快登上微博熱搜。截止目前,這條視頻在微博的播放量超過2500萬次。
「何同學」在微博視頻號發布的視頻內容
「何同學」靠一條視頻拉升了超5億的市值,這一營銷效果大大驚艷了資本圈,激發了新一輪網路討論。
有基金經理估算,「何同學」此條視頻的報價在300萬到500萬之間,而且處於被廣告主爭搶的狀態。
而「何同學」影響力成功破圈,影響了二級市場、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也讓「何同學」的品牌商業價值再次大幅提升。
那麼,「何同學」到底是何許人也?其商業價值是如何積累和爆發的?
何同學,本名何世傑,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他在微博的昵稱是「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2019年,他發布了一則主題為《5G在日常使用時的真實體驗》的視頻,在微博和B站一炮走紅,被大眾熟知。依靠這則視頻,何同學還登上了青年大學習的講堂,還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甚至CCTV點名表揚,稱其為新時代青年的典範。目前,這條視頻在微博視頻上的播放量已經超過4200萬次。
2021年2月,22歲的「何同學」還作為中國青年人代表、知名數碼博主采訪了蘋果CEO蒂姆·庫克。
不過,提起「何同學」的網路成名,便離不開他在微博平台的曝光。
@老師好我叫何同學 於2018年5月11日發布第一條微博至今,已經積累了346.5萬粉絲,共榮獲「微博2020十大影響力數碼大V」、「微博2020年度百大視頻號」等榮譽。
「何同學」相關詞條登上微博熱搜十幾次,除了前述的兩條視頻外,還有多條播放量超千萬次的爆款微博視頻,例如:《80年代的電腦能做什麼?蘋果麥金塔深度體驗》(微博播放量2922萬次)、《我拍了一張六百萬人的合影》(微博播放量4317萬次)、《和蘋果CEO庫克的采訪》(微博播放量3875萬次)、《畢業表演》(微博播放量4544萬次)等等。
「何同學」在微博視頻號發布的《畢業表演》主題視頻內容
「何同學」的作品在自我探索和科普觀眾之間有很好的平衡,他依靠清奇的邏輯分析、讓人拍手稱贊的奇思妙想以及豐富的人文情懷,用有趣易懂的語言進行硬核科普,吸引了一大批年輕人的喜愛,得到了眾多高度評價。
可以說,「何同學」的成功離不開在微博的積累。與此同時,也為同類博主的商業化提供了一個範例,為行業的未來創造了更多想像空間。
⑻ 何同學與600萬粉絲ID合影是怎麼回事
8月2日晚上8時10分,B站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發布了一條名為「我拍了一張600萬人的合影」的視頻,截至3日早上7時,經過一晚上的發酵後視頻的播放量達到281.7萬,並有6.3萬條彈幕留言,網友紛紛在社交平台曬出了自己在照片中的「合影」區域,直言被感動到了。
談起製作視頻的初衷,何同學有個「甜蜜的煩惱」,就在近期,他的微博和B站粉絲總數突破600萬,如何答謝粉絲的支持讓他犯了難。尋常的抽獎答謝活動只有少數幾個人獲益,那麼有沒有方法可以讓所有人都有參與感。
理科生何同學給出了專屬於他的浪漫答案:拍一張自己和全體粉絲的合影,並且讓每一個人都能在合影中找到自己。
經過復雜的計算,何同學決定將粉絲的ID列印在A3紙上,一張紙可以容納2萬個ID,600萬個ID就是三十多頁,將A3紙貼在一面46平方米的牆上就能實現這一目標。
這時候問題又來了,家裡並沒有這么大面積的牆來容納300多頁A3紙,苦思冥想下他還是將主意打到了自己的卧室里,最終運用4億像素的相機拍攝了一張360度的全景照片,完美容納自己和600萬粉絲入鏡,只要放大就可以看清楚每個人的ID。
(8)何同學哪個平台擴展閱讀
何同學的視頻堅持內容為王:
其實在打開何同學的B站主頁後不難發現,這三年來他的更新速度一直保持在月更或是兩三個月一更,視頻總數僅有36個。
一次好的視頻創作不是比誰的用詞更華麗,而是看誰的思考更深刻,並且能用簡潔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
例如他曾經在視頻中說過的「只是一款剪掉線的Earpods(蘋果線控耳機),其實是對Airpods(蘋果藍牙耳機)的最高評價。」 「沒創新、沒突破,沒對手。 —— iPad mini & iPad Air」,語言平實卻一針見血,保持穩定高質量的視頻輸出,堅持內容為王,這就是何同學的創作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