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會孩子如何與自己厭惡的同學交往
要想讓孩子和同學和睦相處,首先讓孩子學會寬容和大度,
懂得關心和幫助同學,在小事中不要和同學斤斤計較,
要懂得謙讓.要想讓孩子做到這些還需要家長在平時正確教育和引導.
如果你的孩子能夠做到這些,得到同學的喜歡,自然就可以和同學好好相處了。
教會孩子如何與自己厭惡的同學交往
自私的人有一個共性,他們大多數從小嬌生慣養,不太善於考慮別人的感受,所以既然你接受了她,就必須接受她這種自私的習慣。也並不是說所有自私的人都罪大惡極,他們他們的這種自私的品行跟他們的成長環境有關系,所以只要他們沒有惡念時,是可以通過溝通和調教來改變這種品行的。其實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有他不好的一面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面,當你發現自私的人身上諸多缺點時,其實他們就像一面鏡子,時刻在提醒我們
要告誡孩子同學樣都是我們的朋友,我要和每個同學友好相處,因為每個同學身上都是或多或少地有我學習的長處。鼓勵支持孩子們多參與集體活動,在集體生活中,使孩子多接觸外界,讓他們體驗活動的樂趣,開闊眼界,心胸開闊。
其次,教育孩子在和同學相處時,不但要敢於競爭,還要樂於相讓,正確地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即競爭與合作的關系。
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意味著其他人的失敗,而是對他人的鼓勵和激勵,在學習上要爭取好成績,勇於超越好同學,但當好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也應幫助。
在競爭中,對自己取得的成績不能沾沾自喜,驕傲自滿,而對別人取得的成績都置之不理,嫉妒滿懷,在同學中既要謙虛做人又要謙讓他人。
最後,教育孩子在和同學相處時,要求自己做到的「心中有他人」,要學會關心同學,盡自己的力量來幫助有困難的同學,培養自己的高尚品德。
『貳』 孩子遇到不喜歡的同學怎麼辦
孩子遇到不喜歡的同學怎麼辦?中學生上學後,會遇到很多同學朋友,有些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有些則是自己非常看不慣的。當孩子經常告訴你他非常討厭班上某位同學時,家長應該如何教導?
方法/步驟分步閱讀
1
/6
了解原因。
首先應該和孩子談心,了解他到底為什麼討厭哪位同學。是因為他被欺負了,還是因為他看不慣某人的所作所為。通過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也可以了解到孩子是個怎樣的人。
2
/6
教會發掘。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孩子討厭某個人,是不是孩子沒有真正了解到那個人。如果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是不是會有另一番景象?
3
/6
敬而遠之。
既然是自己不喜歡的類型,那就敬而遠之唄!沒必要把自己的要求強加給別人,大不了只做最普通的同學關系了。
4
/6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孩子說某個人很討厭,可是每個人的性格養成都是和她的成長經歷有密切關系。正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也會有可憐的一面。
5
/6
孩子說得對嗎?
討厭一個人,並不一定是那個人的錯誤,說不定是討厭的這個人的錯誤。孩子正在成長的過程中,犯錯誤在所難免。家長應該給予及時的更正,讓他更加正確。
6
/6
當成鏡子。
教會孩子把每個人當成一面鏡子,尤其是自己討厭的那個人。把他當做一個警惕自己的鏡子,避免讓自己沾染上那些惡習,這同樣是一種成長。
『叄』 孩子處理不好同學關系怎麼辦
1.
加強交流 良好的同學關系全賴互相了解,要達到互相之間彼此了解,就要加強交流,在思想和態度方面加強溝通,課余時間多搞一些社交活動,如打球、下棋、郊遊等,增進了解,友誼。
2.
關心他人 希望得到人的關心是基本需要,你愈關心別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將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會轉而關心你。
3.
寬容別人 「人無完人」,任何人總是有缺點的,也總會做錯事的,這些都是正常的,要學會寬容。
『肆』 如果孩子和同學之間有矛盾,家長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首先,家長要認真傾聽。聽孩子說事情的經過,聽孩子對同學的評價。第二,事情有輕重,如果不是主觀意識發生的矛盾,比如說是誤會的,可以幫孩子解釋、說明,把誤解弄明白就可以了。
2 如果是自己孩子做錯了,不必大喊大叫,要用平緩的語氣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承擔錯誤。要是對方是個正宗熊孩子,那麼請孩子遠離這類人。如果他理虧時,可帶上孩子向人家道歉。如是占理且吃了虧,可與老師或班主任溝通,請他們出面協調,並且能以後不再發生類似情況。切不可不問青紅皂白,以拳相加,也不能得理不饒人糾纏不休。同時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怎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學相處的時機很長很多,禮讓不代表懦弱,只是顯示自己高素質的象徵。
3 父母應要求孩子頭腦冷靜地分析誤會產生的根源,找到症結之所在。如果自己有錯,就要勇於改正,「有則改之」;如果對方有錯,就要學會寬容。如果責任不在自已,那也不必著急,「時間是澄清誤會的最好證明」。等孩子待人處世的態度有正確的認識以後,再鼓勵孩子正確地處理矛盾。
4 為了取得好的和解效果,讓孩子學會容納對方的缺點,又讓對方能接受自己的道歉。可以先讓孩子多反省自己的不足,多想想對方的優點,把它寫下來,並寫一寫自己認識到矛盾對學習和生活產生的影響。然後讓孩子尋找機會向對方說聲「對不起」並把自己所寫的認識給對方看看。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孩子因為看到自己的不足而誠心道歉,而對方則因為孩子心誠而容易接受道歉。這樣自己的不足而誠心道歉,而對方則因為孩子心誠而容易接受道歉。這樣就會取得良好的和解效果。
5 當孩子抱怨時,家長應該耐心一些,先不要著急,不要隨便打斷孩子的話語,了解孩子的想法後再慢慢和孩子講道理。如果家長急躁了,對孩子進行訓斥,反而會加重孩子的厭煩情緒,更不會聽家長的話。所以對待孩子的抱怨,家長應該有耐性,而且要多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要過分的對待孩子。
6 孩子畢竟是一個孩子,不要總是認為孩子自己抱怨一會兒就會忘記這件事情,這是錯誤的。家長要弄清孩子是為了什麼事情而抱怨,為什麼會抱怨,然後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引導孩子發現事物積極的一面。作為父母,要積極鼓勵孩子,改變孩子對事情的態度,幫助孩子樹立積極陽光的心態。
7 父母面對孩子苦悶、委屈,不要批評,也不要憐憫。批評會使孩子更加難過,更加困惑;憐惘會使孩子無法正確看待自己和他人,會使矛盾加深。應該跟平常一樣和孩子談心,可以以一些孩子熟悉的事,說明團結意義的重大。也可以引導孩子設想工作後和同事不團結、生活中和鄰居不和睦,一起相處時的尷尬以及由此造成的影響,再引導孩子回想和同學不團結後,給學習、生活帶來的煩惱,使孩子認識到鬧矛盾是不好的行為,產生和解的心理動力。
8 父母要配合孩子與朋友及時消除誤會,解除矛盾。其實可以採取多種方法。比如,讓孩子對他產生誤會的人平心靜氣地面談,也可轉托其他人作解釋。若這些方法仍不能消除誤會,則可請老師或讓家長出面解釋問題。
『伍』 孩子在學校與同學關系很差,家長該如何去引導他
1、平時在家和孩子交流是因為太害羞不敢和同學一起玩,是因為被同學起外號不想和他們玩,還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和同學交流。建議家長可以相對固定一個「聊天時間」,比如回家路上接孩子,睡前等。,並詢問孩子在學校的一些情況以了解更多;或者,周末和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和孩子聊聊大人這周做了什麼,解決了什麼,引導孩子說說在學校做了什麼,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2、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和集體文化活動,培養興趣。當一個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一定的優勢和特長,那麼他在人際交往上就有了突破。在這些活動中,他有了自信,更容易融入集體,找到朋友。此外,其他班級集體活動,如出版黑板報和打掃衛生,也鼓勵孩子們更多地參與。「勞動鍛煉人,實踐帶來真知識」對孩子也是一樣。各種班級集體活動不僅培養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而且給孩子交流的機會。釀酒需要空間,孩子的友誼也需要空間。班級集體活動是最好的醞釀裝置。
3、孩子在七歲之前的模仿是無意識的,我們很多好的品質都是在人生早期無意識地模仿家人的行為而習得的。所以作為成年人,父母要給孩子樹立好榜樣,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比如父母回家,主動在家問候老人;當我們發現家裡有客人時,父母會主動禮貌地和客人打招呼,等等。這些都是孩子眼中的東西。一個家庭是一個整體,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4、問孩子有什麼愛好想相處。喜歡多讀書,讓孩子帶書一起讀;更多的人喜歡運動,讓孩子帶工具(比如籃球,足球,乒乓球)。大家一起打球,是集體活動,盡量增加一起活動的可能性。多培養孩子沒有的能力,比如孩子的相聲,比如機器人編程...大多數人羨慕別人沒有的能力。這使得孩子比其他人具有更強的互補能力。也可以增加孩子的相處能力。
『陸』 孩子在學校不愛學習,總與壞學生一起玩,家長應該如何教育
孩子在學校如果變得不愛學習,還經常與壞學生一起玩,作為家長不能直接阻止孩子,並且斷絕孩子與壞學生一起玩耍。更不能告訴孩子,你的朋友是一個壞學生,你應該遠離他,以後不要再與他來往了。家長應該正確引導孩子交友,並讓孩子知道什麼樣的朋友值得深交。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參加活動,結交更多朋友
很多孩子喜歡與壞同學在一起玩,很可能自己沒有其他朋友,只有壞同學願意和自己玩,這也孩子在心裡產生了信賴。所以家長應該在周末的時候,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活動,讓孩子結交更多高質量的朋友,而且好的朋友,也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孩子。可以讓孩子多與好學生接觸,學習他們身上的良好品質,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明白交友是為了提高自己,而不是讓自己變得萎靡不振。
真正的朋友會督促你的學習,不要沉浸為虛無的友誼當中,這樣只會讓自己變得墮落。家長也可以開導孩子,讓孩子的性格變得開朗一點,並且讓孩子在人際交往中找到自信,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雖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長平時也要多關心孩子,在孩子交友上面,也要多加觀察,避免孩子會變壞。尤其是家長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交友圈,不要讓孩子交到損友。而且孩子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家長也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盡量避免孩子交到一些壞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