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生調節情緒的方法
1.認清有壓力的先兆
有壓力必然產生某些先兆,但並非像我們希望的那樣一目瞭然,因此要提高自己對消極壓力的警惕性。比如情緒波動、睡眠不穩、體重迅速下降等,都是有壓力的先兆。
2.積極參加鍛煉和保持良好的膳食習慣
不能低估鍛煉身體對調節情緒的作用,因為鍛煉可以使體內釋放內啡呔,它與人的信心和自尊有直接關系,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在信心與自尊的協調下,人將得到更大的激勵。營養同樣不應被忽略,如果人們每天吃高質量的食品和新鮮的蔬菜,將大大緩解所承受的壓力感。
3.尋找產生壓力的根源
首先,看看自己與家人、同學、老師、朋友等的關系是否融洽,不正常的人際關系往往容易造成消極的壓力反應。其次,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常對自身提出無理要求,如要求自己各方面都優秀,希望自己永不犯錯誤或不允許自己失敗。要知道,人應該學會在不失去自我價值的情況下去承受,即使失敗時也通過回顧過去的成績來增強成就感,把失敗看作人生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並視之為成功之母,並且要學會審時度勢地去奪取目標或減少失敗。再次,檢查一下自己是否是個愛妒忌、愛追憶不愉快的事的人。妒忌可以無謂地耗盡有限精力,為了自己、為了重新振作,應從充滿敵意、對抗和報復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4.集中精力做一些事情
計劃並且做必要的學習活動可以減輕壓力。比如空閑時可以看書,學習時不要開小差,做事井井有條並善始善終,集中精力成功地完成一件學習活動可以幫助自己樹立信心。
5.按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對一些中學生來說,安靜的學習工作可能壓力更大,而寧可選擇強度更大的體育活動,但無需確定哪種方式最合適。因為人們需要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多彩的生活比徹底的休息更使人輕松。
6.不要人雲亦雲,應重視自己的選擇
人有權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和開創自己的學習生活之路,而無需考慮別人的學習生活方式是怎樣的。具有創造意識的人,才能得到機會去創造。同時要樹立自己的目標。父母、老師、長輩都認為他們有責任提供幫助,這沒有錯,但更應該樹立自己的目標,該目標應是明確的和可以達到的。
7.當面臨壓力時,學會放鬆
中學生應果斷採取行動,不顧一切地去排除造成壓力的原因。當感到壓力時,應使自己坐下來10-15分鍾,集中精力於呼吸上,記數每一次的呼和吸,這樣可以放鬆全身,減少壓力感。
8.尋找有益的夥伴
在與人交往中,應做到對他人來說是有益的,並且自己也從他人那裡獲得幫助與支持,人們的友好接觸可以減輕心理壓力和增強自我激勵。
9.對不當情緒的控制
消極的爆發性情緒事前都有一定的徵兆,由活潑開朗突然沉默寡言,由溫柔文靜突然狂言亂語,出現暴飲暴食,焚書毀物等行為變態,便應引起高度警覺,要採取有效方法,或勸慰,或解釋,進行控制。當學生產生了強烈消極情緒,勸說無效,處於爆發狀態時,則採取強制措施,如嚴厲批評,採取必要的行政措施等;控制情緒,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
10.對憂郁情緒的釋放
有時,學生產生了不良情緒,可以創設條件,使其不良情緒有機會釋放出來。痛苦時,有地方傾訴,憂郁的愁雲就會消散;不滿時,有地方訴說,憤怒的情緒就會緩和下來。這種適度的情緒釋放會起到"降溫"、"減壓閘"的作用。當然,這種情緒的釋放應當有所節制,並加以引導。
11.對不良情緒的轉移
不良情緒具有排他性,導致思路狹窄,心思重重。一個人越往憂愁方面想就越憂愁。當學生遇到了困難、挫折,產生了不良情緒,可以用移情的方法,幫助學生實現情緒轉移。一是轉移環境。如因學生緊張產生郁悶心情時,最好領他們到山青水秀的野外去散散心,談談心裡話,這樣做有助於心靈窗扉的開啟;二是轉移注意力。例如當學生因同學關系而苦惱時,不妨給學生講講幽默的故事,做做游戲,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愉快的活動上來,從而減輕或消除苦惱而產生的心理壓力;三是事件轉移。當學生考試失利,情緒低落時,則可組織參加文體競賽,讓他們露一手,以得到心理上的補償。
12.對不安情緒的勸說
中學生的焦慮不安等緊張情緒的發生,或是因對某些問題缺乏認識和了解,或是因為心胸狹窄,在某些方面產生思想疙瘩。有的放矢做好疏導工作,彌補其思想上的塌方,拓寬其心理空間十分重要。教師要善於用擺事實、講道理方法,講清事實真相,作入情入理的分析,用富於哲理的名言警句去啟迪學生深層思維,引導學生識大體,顧大局,望得遠,想得開,消除曲解和誤會,走出感情困境。
13.對沖動情緒的冷化
冷化是使強烈的消極性情緒處於消退性抑制狀態。如當學生因沖突而憤怒不已時,可以不忙於勸解,而是敦促他們坐下,使其心情平靜下來,經過冷化處理之後,學生的情緒便會慢慢和緩,在這個時候進行勸說和教育,效果會好得多。
『貳』 教會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
(1)教會學生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教會學生調節情緒的緊張度,就要使他們學會按自己的意願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比如,有人用座右銘「忍」字來時刻告誡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以防止或緩和激動的情緒;沮喪時,想一想過去愉快的情景,消極的情緒也能得到一些緩解.
(2)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學生不適宜情緒的產生,往往是由於缺乏一定的情緒經驗引起的.學生考試、公開發言都容易引起情緒波動,這是臨場經驗不足造成的.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種過渡性情景,即從不緊張到較為緊張,最後再到更高一級的緊張環境,使學生積累各種情景下的情緒體驗.
(3)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不完善,對一個問題往往只從一個角度解釋,所以 容易遭受挫折.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以發現問題的積極意義,從而產生健康的情緒.多角度、多側面地幫助學生提高認識,有助於學生的情緒情感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4)教會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教師的「教」最終是為了學生能夠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因此傳授學生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當學生被不良情緒困擾時,可以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暫時離開引起不良情緒的情境;如果學生的情緒反應超過了適度的量,這時與其「堵」,還不如「疏」,即可採取合理宣洩法,還可以採取自我暗示法等.
(5)通過實際鍛煉提高學生情緒調節能力.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克服不良情緒狀態,養成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同時注意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體驗不良情緒的困擾,從而找到合理的宣洩渠道,這也有助於增強其心理抗壓能力. 易考題型: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
學完了上面關於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知識點,同學們可以坐下對應的練習題:教師如何幫助學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練習題,考察下自身對這塊知識點的掌握程度。
『叄』 如何幫助學生疏導負面情緒
1、身體放鬆並盡量轉移注意力
過分緊張、恐懼的時候,可通過身體的放鬆來緩解心理的緊張。可以深深地呼吸一口氣,然後慢慢地呼氣,這個過程能使肌肉很快地放鬆。同時不斷地提醒自己「放鬆、放鬆」,可以從頭到腳慢慢的放鬆,避免再想剛才產生不良情緒的事,同時把注意力集中在有趣的事物上並停留一段時間,或推開窗向遠處望去看看藍天、綠樹,聞聞花香。或是聽音樂,不論是古典、民族還是流行音樂,或去和同學們打打籃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都有助於你緩解緊張的情緒。
2、採用恰當方法適當地進行宣洩
(1)打沙袋:中學生正處在情緒變化比較激烈的時期,很容易為一些小事情怒氣沖天。當與同學產生矛盾時,不必整日將此事耿耿於懷,悶在心裏面長吁短嘆、自我責難,強壓怒火對身體有害,任其發泄有時會害人害己,這時就可以找一個沙袋來讓自己發泄一下,你可以把他當做你發生沖突的對象,發泄過後你會冷靜下來,然後在客觀地分析事情的原因,是自己錯了還是對方誤會了自己,必要時可以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
(2)找合適的地方,大吼幾聲。 常言道,「大吼解千愁」。各種原因引起的情緒波動,精神抑鬱,有時只要大吼一聲或幾聲,頓時會感到心平氣和、精神振奮、充滿活力。這是因為通過大吼,加快了血液循環,並能使大腦皮質處於中等興奮狀態,令身心健康處於最佳水平。
『肆』 談談如何幫助一個遇到不良情緒的同學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首先你要有良好情緒,起碼帶給他一種輕松愉快舒服的環境,自然而然多多少少也會影響他。接著要好好開導,讓他忘卻不好的事情,記住所有美好,珍惜時光
『伍』 教師應如何幫助學生調節情緒
教師幫助學生調節情緒:
1、教會學生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
教會學生調節情緒的緊張度,就要使他們學會按自己的意願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
2、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
教師應給學生創造一種過渡性情境,從不緊張到較為緊張,最後再到較高級的緊張環境,使學生借了各種情況下的情節的情節的情節。
3、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
因為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還不完善,對一個問題,王某隻從一個角度解釋,所以容易遭受挫折,因此,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以發現問題的積極意義,從而產生健康的情緒。
4、都會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
認知調節法;
合理宣洩法;
意志調節法;
轉移注意法;
幽默法。
5、通過實際鍛煉提高學生情緒調節能力
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教師要不斷鼓勵學生克服不良情緒狀態,獎懲積極樂觀的心理品質,同時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不良情緒的困擾,從而找到合理宣洩的渠道,這也有助於增強他們的心理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