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很多人,沒事就喜歡組織同學聚會,他們圖什麼呢
同學是我們成長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他們陪我們一同成長,一起打鬧,畢業分別,再相聚都是別樣的情懷。我們的同學中會有一些人很喜歡組織同學聚會,他們到底圖什麼呢?
身邊喜歡組織同學聚會的這類小夥伴大致分為兩類人,而這兩類人所圖的也就不同了?
第二個目的,他們為了籠絡那些混的還不錯的同學,讓自己的交際圈更廣。而他們所看重的這類同學基本上也是很有分量的,對他們今後有所幫助。
『貳』 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的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
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的人,一般都有哪些特徵呢?
可能不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的人,更容易看出哪些人熱衷於同學聚會。
1、第一類就是原先班裡混得好的。
班委會成員,班級里幹部,哪怕是學生科代表等等。此類人參與同學聚會的頻率比較高。
這類型人原先就屬班級裡面的佼佼者,不是在某行業得風順水,就是善於處理同學師生關系。
一個因為這類型人本身有社交偏好,並且能力並不弱。另一個因為這類型人,也有重拾當年輝煌的嫌疑,所以主動呼朋引伴召集老同學聚會,非他們莫屬。
當然,他們也是常把「同學情深,天長地久」之類口號掛在嘴邊的人。
2、社會上的後來居上者。
他們若非某單位領導,就是某行業暴發戶。打著同學聚會的幌子,實為空前自我宣揚,或者有某些合作意圖的企圖者。
同學圈當然也屬於社交圈。那些走到社會上混得順風順水,功成名就者,當然需要宣揚自己的成就,更需要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於是,同學圈就成了名正言順的陣地。
假如有原先平庸無奇者,後來卻發達了。這類型人是最需要猛刷存在感的。牽頭老同學聚會,非他們莫屬,甚至能夠做到全程獨家贊助,他們需要場面,更需要出風頭,還需要業務的延伸。
這類型人也會和第一類人結合起來,用他們的領導力來宣揚自己的經濟能力。
3、對老同學圈某個個別人有接近意圖的人。
異性之間也好,同性之間也罷,如果真想深入聚會,老同學聚會是最好的選擇。名正言順,順理成章。
異性之間呢,熱衷同學聚會的,不排除有別的想法的可能。對同學聚會樂此不疲,總有這樣幾位女性,生活不如意了,情感不溫馨了,工作很無聊了,人生太平淡了,同學聚會成了她們吐黑泥的最佳場所。
並且,同學聚會能使她們找到那個最願意傾訴的對象,一吐為快,兼而重溫友情。
其中出格者,不乏其人。
4、打得明,叫得響,找老同學辦事兒的。
好多人走到社會上,才發現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於是乎,想到了當年純真的同學友情。於是乎,踴躍到同學聚會上拉人情,找贊助,找關系,操辦自己具體事宜,甚至搞眾籌。
這類型人很多。即使沒有如此鮮明目的的人,冥冥當中,參加幾次同學聚會以後,好多人也有這方面的企圖。
尋求利益關系,要麼就是報團取暖。
這樣的人往往會掃興而歸,因為聚會好多次以後,他們便會發現,友誼是當年的,回憶是美好的,所謂同學之間能夠辦點兒什麼事兒?基本做不到了!
因為什麼?因為一個沒有價值的人,基本是不會得到想要價值的。即使同學關系,說白了,也盡是些利益關系,同學聚會,也成了利益交換。別被那些影視劇里的故事忽悠了。
5、不痛不癢,出於不好意思屢次被邀請者。
這類型參加聚會的人大有人在。
他們也不是很喜歡同學聚會的,但是常常被請,常常去。因為什麼?因為不好意思。
參加過幾次同學聚會的人都應該知道,唱主角的就那幾位,再把當年的老師請幾位。他們是有意圖有組織的,而捧場的呢?卻需要很多。所以,一些被邀請者是被曉之以情、動之以理說服而來的。
他們成了同學聚會的大多數綠葉。是來陪襯紅花的,當年班裡的紅花需要陪襯,現在班裡的紅花更需要陪襯,於是,就有了大量的由於愛面子,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積極參與同學聚會的人。
總之,現在的同學聚會基本變了味道。本人也基本不參加。同學之間,談得來的,關系好的,即使不聚會依然有聯系。拿自己時間給人捧場,實在是沒那個必要了。
作者阿尚青子
圖片源於網路
『叄』 為什麼總有一些人就特別稀罕和同學一起參加聚會
熱衷同學聚會是因為畢業了基本上是見不到老同學的,都各自奔波,而同學聚會能把以前關系好的同學都叫來一起,這會讓人覺得開心。
『肆』 經常組織同學聚會的人是哪樣的心理
對於同學聚會,無外乎有三種人,一種人非常積極,只要有同學聚會他都會去參加,而且還在積極地組織聯系,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總去參加聚會的人;第二種人是「可有可無」型的,對於同學聚會,他們一般持著平常心,有時間就去,沒時間就不參加,對這種聚會不置可否,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在一種人就是不喜歡同學聚會,對這種聚會持有一種反對心理,甚至是害怕的心理,一聽說同學又要聚會了,他們就會愁容滿面,不去吧還覺得不好,去吧又違背了內心的真實感受,這種聚會令他們心神不寧坐卧不安。
那麼「總去參加同學聚會的人」,也就是上面所說的第一種人是什麼心理呢?其實這種人還是比較「簡單」的,他們的內心比較陽光樂觀,就是喜歡湊熱鬧的人,而且應該是熱心腸、很講情誼的人,他們覺得同學情很真摯,很值得珍惜,能有機會敘敘舊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這種人要麼很樂觀,要麼就是「心很大」,平日里很容易滿足,沒有過重的功利心。當然了,這其中也不乏一些成功的人,這種人的心態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覺得自己就是榜樣,自己應該出現在大夥面前,讓別人來羨慕一下,但這類人還應該佔少數吧,多數喜歡聚會的人還是很直白的。你也應該多與此類人交往而不是遠離。
第二類也就是「可有可無」態度的人,這類人應該是最好相處的,也是你最值得珍惜的,通常情況下他們比較容易滿足,對任何事都不會過得的斤斤計較,更不會在意誰好誰壞了,這類人的性格比較溫和,做事也比較穩妥,沒有太大的功 利心,與同學相處純粹是出於情感,雖然有些時候看著不是很積極,但這是最真實的體現。往往過於熱情的情感並非是發自人的內心。所以說,這類同學還是你應該交往的對象。
對於第三類人,心思比較縝密,屬於爭強好勝但又沒有取得成功,這類人的自尊心很強,內心想法也比較多,所以說,與他們交往時,言語表達要經過深思熟慮一下,否則的話,很有可能你的一句「不走心」的話,就容易傷害到他們的自尊心,從而引發沒必要的誤會。雖然說這類人有些偏激,但他們的內心往往也很真誠,沒有太多的不好的想法。
總之,同學之間的情感還是很真誠的,大家盡量多參加聚會,讓這種真摯的情感永遠保持下去吧。
『伍』 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的人,他們的心中都是如何想的
我認為喜歡參加同學聚會的人內心開朗健康,更加喜歡結交朋友。雖然現在很多人都對同學聚會比較反感。但是如果我們細心觀察的話,就可以發現那些經常組織同學聚會的人往往在自己的社交圈吃的比較開。他們的情商和智商都比較高,而且一般情況下他們也擁有更好的社會地位以及經濟條件。這跟他們的性格有很大的關系,同時也是他們為什麼舉辦同學聚會的原因。
對於那些經常參加同學聚會的人,一方面我認為他們對於友誼非常的看重,另一方面他們也更加註重同學這種關系所帶來的現實反應。他們的心思非常縝密,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非常的樂觀開朗。對於同學聚會,我們要辯證的看待,而不是一味的否決。
『陸』 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這么喜歡組織同學聚會
找存在感的一種方式
同學聚會,多半是胡吹自擂的場所。有高調出席的,有盡量表現一下自己的成績。還有真正工資高,國家待遇高,地位高的人,卻不說話,只吃飯的。
我更喜歡小學同學集會;和大學同學集會。小學時代的同學,當時家都住的很近,從小玩到大,知根知底,是真朋友,至今都來往密切,一人有事,大家幫忙。大學同學,都成了各個單位,部門的主力軍,在工作上,都是互勉的。一人有事,大家幫忙的。
好同學,就是誰有困難,大家都伸把手,互相幫忙的。同學不用總聚會,尤其是同學已成為朋友的,平時來往就挺好的。
我們同學聚會並沒有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顯擺,以及其它一些不正常的交往,大家都覺得珍惜時光,保重身體。今年元旦又舉行了第二屆聚會。總之,我覺得做自己喜歡的事,別理會別人怎麼說。活出自我。
總之,同學聚會本來是追憶青春、暢談友誼的機會,有人組織聚會就挺好,但出於炫耀目的,其他同學難免心裡不爽快,必然會導致越聚人越少。建立一個良好的聚會機制,有利於促進同學友情、促進聚會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