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同學們漸漸都疏遠我了,怎麼辦,我感覺見到他們沒話說
那是你太內向吧 給你改變內向的方法好不好?
性格在心理學上是指對現實的穩定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行為方式,是人格的一個最重要的方面。內向是一種用於區分人格類型的簡單方法。最早由榮格所提出,他認為這是一種可能導致以自我為中心定向以及圍繞個人內在世界的主觀知覺與認識占優勢的人格類型。現在一般認為,內向人的興趣與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觀世界;除了親密朋友之外,不易與他人隨便接觸,對一般人顯得冷漠;待人含蓄、沉思、嚴肅、敏感;缺乏自信與行動的勇氣;喜好幻想;情緒活動比較穩定;喜歡有秩序的生活。
1.性格內向者的內心世界是什麼樣的呢?
有一位性格內向的人說:"我並不是厭世,但我確實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義。我對人對事都沒有特殊的愛戀,我希望可以躲起來不必面對這個世界。我每天早上都賴在床上不肯起來,外面的世界對我來說太難應付了,每天由辦公室回到家裡的時候,我都有如釋重負的感覺。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一定要留在家裡,無論如何也不肯出去。我最怕的是人,我覺得自己什麼都比不上別人,所以為了逃避與別人比較高低,我在盡可能范圍之內都避免與別人接觸。我很怕向別人提出問題,我怕被人罵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許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過且過就算了。可是我又怕別人識穿我的無知,因此我加倍謹慎,避免與人接觸。雖然我躲在自己的'一人世界'里覺得很安全,但同時我也覺得孤獨。我嚮往能多幾個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這么怕與人接觸,我希望可以仔細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環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
2.內向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1)由於自我意識敏感而產生對人的"緊張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學生與異性接觸時,過分強烈地意識到對方是異性,造成情緒緊張過度,陷入尷尬局面。
(2)家庭背景這往往是造成內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屬於較為冷漠的人,他們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從性,身為父母必須與子女保持一定的距離。一位患者說:"小時候,爸媽從來不鼓勵我有好奇心,他們對我的問題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閑事,做好份內的事。"家長不鼓勵子女去結交朋友,或參加任何課余活動,他們認為這類活動會使兒女"分心",對正常的學習失去興趣,所以在踏入社會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於學校及家裡。在缺乏與人溝通的環境里成長的兒童,對於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說是一無所知的,他在剛踏入社會做事時,無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這些人對患者所表現出來的反感,使他從此不敢再嘗試與別人溝通,同時完全退縮入自己的個人世界。
(3)與經歷有關性格是人在生活實踐中,在人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環境,具體地講,就是人的家庭、學校、工作等,人與環境關系發展的過程便是經歷,經歷也是性格形成的條件。
3.怎樣正確對待與改變過於內向的性格?
(1)應當認識到:性格的內向與外向各有優缺點。研究表明,內傾與外傾型在學習中的表現是不同的。內傾型的最主要優點是遇事沉著、善於思考,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基本條件;但內傾型的人思想較狹隘,容易產生自卑感,愛摳小事,忽視大局,這也會影響學習。外傾型的最大長處是性格爽朗、倔強,遇事不怯場,反應;較快,學得也較快;但外傾型的人往往從興趣、情感出發,缺乏計劃性和堅持性,影響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Ⅱ 一到同學聚會運動會這種熱鬧的場面我總是會冷場,怎麼辦啊
沒事兒的就是因為害怕,所以要多多參加,就算是不說話,在裡面聽別人說話,時間長了也行的,可能是自己陽氣不足,不夠活潑吧,可以艾灸一下喲
。平時多運動就好了忘採納。
Ⅲ 為什麼高中同學感覺像是陌生人,同學之間都是很冷漠在班上也很難遇到和自己三觀相似的人,每天又要忙於
高中同學學習壓力大
一心只在學習上
沒有時間和精力去交往
看起來很冷漠
其實也不是內心真的冷漠
是環境的影響
現在的孩子們都有壓力
不像以前的學生那麼輕松
你自己也是學生
要努力學習
不要想太多
感情的事情
朋友的事情
隨緣就好
不用刻意去追求
好好學習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