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學生校園藝術節應該跳什麼舞蹈
中學生校園藝術節可以跳街舞,爵士,現代舞,扇子舞或者跳健美操。
這些舞蹈都具有簡單易學的特點。也有很多教學類的視頻可以供學習。只要多加訓練即可。
或者有創意的同學可以選擇自己選好音樂和主題進行創作。只是耗費時間較長。以下就介紹一下創作舞蹈的一些技巧:
1、將生活體驗融入舞蹈主題。
舞蹈的主題將是整支舞曲的靈魂,一旦舞蹈的主題確定下來,整支舞的風格也便確定下來。不同於寫作與唱歌,作品的主體能夠通過文字以及言語准確地表現出來,在舞蹈藝術中,每一個舞者必須清楚所表演舞曲的中心主題,而後才能在肢體語言中向觀眾透露這個信息。
對於中學生來說,在其舞蹈創作過程中,理應確定一個與中學生生活體驗緊密相關的主題。例如對於中學生而言,友情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那麼在其舞蹈創作中可以以友誼為主題,描述一個一對同伴如何相互扶持,積極向上的故事;又例如中學生在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倡的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亦可將拾金不昧、助人為樂等傳統美德設立為舞蹈主題,在中學生通過其肢體表演想大家傳輸中華美德。只有選取了與中學生的身心生活緊密貼近的主體,才能讓中學生在其舞蹈表演中自然地流露情感,並從表演中得到藝術的享受。
2. 針對中學生特徵設計舞蹈動作。
在有些中學學校的藝術節目中,不難發現一群中學生敲著鼓在舞台上表演秧歌節目,雖說藝術互通,秧歌表演也是舞蹈節目的一種,但是不得不說讓中學生扭秧歌就好似於讓老年人跳街舞,都是與其本身年齡特徵不符的節目選擇。但是如果夠改編動作,小范圍融入也不是不行。
3. 選取與主體呼應的舞蹈配樂。
觀眾在欣賞中學生的舞蹈表演時,將會同時結合來自舞蹈動作的視覺效果與來自現場配樂的聽覺效果,因而如何選取與舞蹈動作完美融合的配樂也是中學生舞蹈創作過程中的重要任務。古人雲琴瑟和諧是一種來自兩種樂器的和諧,而在舞蹈表現中,也必須達到「舞樂和諧」,讓舞蹈跟著音樂走,音樂同時也與舞蹈動作齊步。
對於中學生來說,他們往往都有自己喜歡的歌唱明星,例如幾年前幾乎全國中學生都比較痴迷於台灣男歌手周傑倫,另外的同學也有較為鍾情的音樂作品,因而在中學生的舞蹈創作環節中,編舞者可以事先對目前中學生普遍的音樂喜好進行調查,盡量地安排廣受中學生歡迎的音樂曲目作為其舞蹈配樂。因為當中學生處於其喜愛的音樂背景下,更能夠舒松心態,敞開心扉地融入所要表演的舞蹈節目,從而能夠向觀眾表現一場真正屬於中學生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