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同學友情 » 劉裕同學是哪裡的
擴展閱讀
歌詞我愛他是什麼歌曲 2024-11-20 07:15:16

劉裕同學是哪裡的

發布時間: 2022-04-25 20:21:19

① 劉裕為什麼國號不叫漢呢

導入語: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知道劉裕在選擇國號之時有哪些比較好的選擇,個人認為不外乎:漢、楚和宋。我們再來對比分析它們對於劉裕分別會有哪些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3、彰顯功業,劉裕自幼貧苦,但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比任何人都渴望成功,現在他成功了,不得用個還沒有皇帝用過的國號才能彰顯自己的千秋功業。

結語:備選方案里的“漢”、“楚”和“宋”經過綜合對比後,劉裕最終選擇了“宋”作為國號。當我們設身處地地站在他的立場去琢磨會發現這是最佳選擇!

②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東晉開國國主司馬睿,我同學老把這三人搞混,該咋辦

。。你這個問題好奇怪。。
三家歸晉。三家中的蜀是姓劉的。劉家敗了。。所以晉的皇帝肯定不姓劉。而是司馬懿的後代。所以姓司馬。
東漢的那位。你就記住是一個秀才最後把綠林好漢給騙了。這個人叫劉秀(才)。

③ 中國古代的十大軍事家都有誰

1、孫武

孫武,字長卿,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惠民縣)人,祖父田書為齊大夫,攻伐莒國有功,齊景公賜姓孫,封采地於樂安。公元前532年的齊國內亂後,孫武毅然到了南方的吳國,潛心鑽研兵法,鑄成兵法十三篇。

公元前512年,經吳國謀臣伍子胥多次推薦,孫武帶上他的兵法十篇晉見吳王。在回答吳王的提問時,孫武議論驚世駭俗,見解獨特深邃,引起了一心圖霸的吳王深刻共鳴,連聲稱贊孫武的見解,並以宮女180名讓孫武操演陣法,當面試驗了孫武的軍事才能,於是任命孫武以客卿身份為將軍。

公元前506年,吳楚大戰開始,孫武指揮吳國軍隊以三萬之師,千里遠襲,深入大國,五戰五捷,直搗楚都,創造了我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跡,為吳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2、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以其卓越的才能,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戰略上重視聯遠攻近,力避樹敵過多;用兵注重詳探敵情,善於運用分割包圍、遠程奇襲、佯退誘敵、運動中殲敵等戰法,史稱「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他知人善任,曾起用一大批傑出的軍事、政治人才。

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對蒙古民族的形成有巨大意義;攻金滅夏,為全中國一統王朝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建立橫跨亞歐的大帝國,打開了東西方的大通道,推動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

3、白起

白起,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卓越的軍事統帥,也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的軍事統帥。他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等。

白起最突出的軍事思想是善於野戰進攻,戰必求殲,以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他是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作戰的無與倫比的統帥。是中國戰爭史上三個最善於打殲滅戰的軍事統帥之一(另外兩人是成吉思汗和粟裕大將)。

4、韓信

韓信以項羽帳下執戟衛士的低微身份,幾年內登壇拜將,屢建奇勛,終至成為左右楚漢戰爭的一方諸候。蒯通以「略不世出」來贊譽這位叱吒風雲的軍事人物。其用兵之道,為後世兵家所推崇。據《漢書·藝文志》記載,他曾著有《韓信兵法》三章,可惜已經失傳。

韓信的軍事才能令劉邦極度不安,故在項羽敗亡後,即奪其兵權,徙為楚王,繼又黜為淮陰侯,軟禁於劉邦身邊。一天,劉邦問韓信:「你看我能帶多少兵?」韓信答「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之軍。」劉邦又問:「那末你呢?」

韓信怔了一下,突然狂傲的大笑:「我是多多益善啊!」 韓信的絕世軍功和才華終於招來了殺身之禍,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呂後和蕭何誘韓信至長樂宮的鍾室,以謀反罪名殺之。一代名將,死非其所,實堪哀傷。

5、項羽

項羽在中國從來都是成者王敗者寇,成功的讓後世景仰,世人稱道,而失敗者則會萬夫所指被世人所不霄,但項羽卻是一個例外,項羽最後敗在了劉邦的手下,自刎在烏江邊上。

6、霍去病

西漢著名將領。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衛青外甥。善騎射。 初為武帝侍中。 元朔六年 (前 123),隨大將軍衛青參加漠南之戰,以票姚校尉率800輕騎遠離大軍數百里尋殲匈奴,斬獲2000餘人,戰績卓著,封冠軍侯。

7、李世民

李世民是那種中國歷史上罕有的軍事天才。從十八歲起(現在高中畢業生的年齡)就統帥數萬大軍南征北戰,攻無不勝,戰無不克。只是由於後來當了皇帝,治國才能過於突出,後人往往津津樂道於「貞觀之治」,而忘了他的赫赫武功。

8、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軍制。八旗制度是由氏族公社的生產組織演變而來的。女真人的習慣,每逢出師打獵,全族的壯丁都要出動。

八旗士兵平時狩獵耕種,戰時上馬出征。八旗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侄,而努爾哈赤則是最高統帥。八旗制度的實行,提高了女真人的戰鬥力,入關前的八旗兵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所向披靡,為清朝統一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9、曹操

曹操(155—220)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史稱魏武帝。曹操祖籍安徽亳縣,小名阿瞞,字孟德。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過程中,擴張了自己的軍事實力,又於建安元年(196年)把漢獻帝迎至許昌,遂「挾天子以令諸侯」。

建安13年做了丞相,赤壁之戰被劉備孫權擊敗後回北方重整勢力。公元216年自封魏王,曹丕繼位後追封其父為武帝。曹操精通兵法,又長於詩歌,以詩抒發報負,今存詩20餘首。其詩被譽為「漢末實錄,真詩史也」。

10、岳飛

岳飛(公元1103年一1141年),字鵬舉,生於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隨父親在農田勞動,體格健壯,臂力過人。他沉默寡言卻很有志氣,勞作之餘師從射箭名師周侗和槍手陳廣,練得武藝超群。

④ 劉義慶是哪裡人

劉義慶,彭城(今江蘇徐州市)人,南朝宋文學家。他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長沙景王劉道憐的次子,後來又被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襲封為臨川王。與南朝其他王室相比,劉宋宗室人才俊傑較少,而臨川王劉義慶,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史稱劉義慶自幼聰敏過人,受到伯父劉裕的賞識。劉裕曾誇獎他說:「此我家之豐城也。」

劉義慶年輕時曾跟從劉裕攻打長安,回來後被任命為東晉輔國將軍、北青州刺史,徙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劉宋建立後,他以臨川王的身份歷任侍中、中書令、荊州刺史等顯要職務。當時「荊州居上流之重,地廣兵強,資實兵甲,居朝廷之半」。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中極其重視門第閥閱的時期,在那個時候,只要是士族出身,就一定能夠身居要職,享受榮華,因此,士族中多有一無所能的紈袴子弟。但劉義慶不是這樣,之所以能夠被朝廷選任如此顯要的職位,是因為他被認為是宗室中最優秀的人才。後來,劉義慶又曾擔任散騎常侍、衛將軍、江州刺史、南兗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等一系列重要職務。

劉義慶為人「性簡素,寡嗜欲」,「受任歷藩,無浮淫之過,唯晚節奉養沙門,頗致費損」。「奉養沙門」即捐贈錢財給佛家寺院,這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是很普遍的事情,像梁武帝蕭衍就曾向佛寺捐獻大筆錢財,甚至自己也出家當了和尚。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勢力很大,這在《世說新語》當中也有很多體現。

贍養文學之士則是當時流行於皇族巨室的另一種風尚。劉義慶性愛文藝,喜與文學之士交遊。在他的周圍,也聚集著一大批名儒碩學。他自己也創作了大量著作,著有《徐州先賢傳》10卷,又曾仿班固《典引》作《典敘》,此外還有《集林》200卷,《世說新語》10卷。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那部千古流傳的《世說新語》。這部書不僅保留了大量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珍貴史料,而且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還是一部文學價值極高的古典名著。自問世以來,便得到歷史文士階層的喜愛和重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流傳。後世筆記小說記人物言行,往往模仿其筆調。直接仿照其格式的著作,也有很多。

劉義慶在公元444年去世,終年42歲,謚為臨川康王。

⑤ 劉裕是哪裡人

生平介紹
劉裕(363年4月—422年6月),字德輿,小名寄奴,生於興寧元年三月。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市),後來遷居到京口(江蘇鎮江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稱宋武帝。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劉裕隆安三年(399年)參軍起義,413年,劉裕滅割據益州的譙縱。在朝廷內排除劉毅、司馬休等異已於。義熙十三年(417年)滅亡後秦,420年7月10日(宋武帝永初元年六月十四日),劉裕廢東晉恭帝司馬德文,自立為帝,國號宋,都建康,南朝開始。

⑥ 鎮江劉裕故居在哪裡怎麼去啊

在江蘇大學夢溪校區裡面,從中山東路東門坡,或者正東路夢溪園巷都可以進。不清楚歡迎再問

⑦ 古代山東為什麼出很多軍事家,比如孫武,蒙括,吳起,孫臏。。。為什麼

中國古代最卓越的13個軍事家:

孫武、吳起、
孫臏、白起、韓信、劉裕、拓跋燾、李世民、李靖、岳飛、成吉思汗、朱元璋、努爾哈赤

1、孫武(約前535-?)偉大的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我國軍事理論的奠基者,我國古代軍事謀略學的鼻祖,被後世譽為「兵聖」。

2、吳起(?~公元前381)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繼孫武之後,既善於用兵同時又具有高深軍事理論的第一人。

3、孫臏(約前380-前320)中國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點評:孫臏無論是指導田忌賽馬還是指揮桂陵和馬陵之戰,都顯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在戰略上能正確地選擇作戰時間、空間,在戰術上因勢利導,製造假象,用圍魏救趙、批亢倒虛、減灶示敵等謀略使敵產生錯誤判斷而自動就範,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特別是其創造的「圍魏救趙」的戰法,為歷代兵家所借鑒。

4、白起(?—前258)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統帥。白起是繼孫武之後,中國戰爭史上又一個偉大的軍事統帥,也是秦國歷史上戰功最為卓著的將領。白起一生善於用兵,征戰沙場達37年之久,戰勝攻取者七十餘城,殲敵百萬,未嘗敗績,為秦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史學家司馬遷稱贊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

5、韓信(?—前196年)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其用兵之道,為歷代兵家所推崇。作為軍事家,韓信是繼孫武、白起之後,最為卓越的將領,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用兵靈活,是中國戰爭史上最善於靈活用兵的將領。

6、劉裕(363.4.16—422.6.26)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兩晉南北朝時期兩個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另一個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與很多歷史人物不同的是,劉裕是從一個社會底層的平民百姓,用二十年的時間,憑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所以更令人欽佩。劉裕的軍事生涯,指揮了無數次作戰,最大的特點是以少勝多,而且作戰中常身先士卒。劉裕的北伐,是中國戰爭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就成就上而言,僅次於朱元璋北伐。此外,劉裕還長於水戰。

7、拓跋燾(408~452.3.11)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拓跋燾雄才大略,聰明雄斷。借二世之資,一舉統一了中國北方,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飲馬長江的少數民族統帥,當時也是北魏武功鼎盛的時期,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在中國歷史也極為罕見。

8、李世民(599.1.23—649.7.10)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李世民雄才大略、智勇兼備。精於戰法,善於運用騎兵,出奇制勝。臨戰身先士卒。

9、李靖(571—649)唐朝偉大的軍事家、軍事理論家、統帥。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

10、岳飛(1103.2.15—1142.1.27)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他數次北伐中原,特別是最後一次大規模北伐中原的軍事行動,使金軍遭到沉重打擊。「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是金軍對岳飛部隊的高度評價。

11、成吉思汗(1162-1227.8.25)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戎馬生涯近50年,在戰爭中充分顯示了其雄才大略和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其特點為軍事、政治、外交綜合運用。成吉思汗創造了震撼世界的業績,他的軍事思想和指揮藝術,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有重要地位,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

12、朱元璋(1328.10.21~1398.6.24)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朱元璋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善於駕馭戰爭,掌握主動權。其軍事思想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13、努爾哈赤(1559-1626)中國歷史上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統帥。努爾哈赤自二十五歲以遺甲十三副起兵,經過36年的艱苦征戰,由小到大、由弱變強,最終統一了女真各部(成吉思汗統一蒙古用了21年)。其馳騁疆場四十多年,一貫以少勝多。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7-05 12:42
比較權威的中國十大軍事家排名
①入選者必須在軍事領域有為人稱道的戰績,並且明顯強於同時代的同行或之對壘的對手,對於社會的發展起過推動或者影響的將軍或指揮官。
②入選者不能只是匹夫之勇,要有能統領三軍,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

③入選者在軍事理論上有較深的造詣或獨創,並在軍事實踐中得到了驗證,最好有兵法流於後世,在兵學造詣很高!

10.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
,愛國英雄,民族英雄,抗金英雄,軍事家、抗金名將。字鵬舉,謚武穆,後改謚忠武。漢族,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城東30里的菜園鎮程崗村)人。

岳飛20歲投軍抗金。紹興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檜以'莫須有'(或許有)的罪名將岳飛治罪,在臨安大理寺獄中被獄卒拉肋(猛擊胸肋)而死,時年三十九歲。乾道五年(1170年),宋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建廟於鄂。六年,賜岳飛廟曰忠烈。淳熙六年(1180年),謚武穆,嘉泰四年(1204年)宋寧宗,追封高宗的抗金諸將為七王,岳飛封為鄂王。岳飛留有《岳武穆集》(又稱《武穆遺書》)。

岳飛作為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報國的精神深受中國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至今仍是令人士氣振奮的佳作。其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金人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9.司馬穰苴

司馬穰苴,生卒年不詳,姓田,名穰苴,春秋時期齊國人,是齊景公時掌管軍事的大司馬,所以後人稱他為司馬穰苴。是我國早期的著名軍事家、軍事理論家。

司馬穰苴是田完的後代。司馬穰苴所在的齊國,是太公呂尚的封國,後來又滅掉了萊國,土地擴至千里,公元前685年至643年齊桓公在位時,國力強盛,曾經第一個成為中原霸主。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矛盾加劇,國力稍減,失去了霸主地位。

齊景公時(公元前547-前490年),晉國於公元前531年派軍侵入齊國的阿(今山東省西部東阿縣)、甄(今山東省甄城縣的濟陰)地區,燕國軍隊也同時乘隙攻入齊國河上(故黃河南岸地區)之地,齊國守軍屢屢敗退。軍事上的失利,使齊景公深為憂慮。為了扭轉敗局,急需選拔和任用智勇雙全的將領。當時擔任相國的晏嬰,向齊景公推薦了司馬穰苴。晏嬰說:穰苴系田氏遠族子孫,其人很有才能,長於謀劃,且熟知兵法,'文能服眾,武能威敵',如以他為將,必能改變目前的形勢。齊景公聽了晏嬰的介紹,立即召見司馬穰苴,請他談了有關治軍、用兵的方略和法則。司馬穰苴在軍事上的傑出見解,贏得了齊景公的贊賞,遂拜他為大將,命他率軍抵禦晉國和燕國的軍隊,穰苴說:'我的身份一貫卑賤,你把我從鄉里中提拔起來,位在大夫們之上,士卒還不擁護,百姓還不信任,人微權輕。我想請你選派一個親近的大臣,又在全國享有威信的人做我的監軍,這樣才好。'景公允許了,就派自己的親信大夫庄賈去擔任監軍。

穰苴辭別景公,率軍出發前,司馬穰苴對庄賈說:'明天就要點兵出發,請監軍中午准時在軍營會齊。'第二天司馬穰苴提前來到軍營,叫軍士立起標竿,以測量太陽的影子,記錄時辰。

庄賈是齊景公寵臣,一貫驕傲自大,以為統率的是自己的軍隊,而自己又是監軍,所以不急不忙。只顧與為他送行的同僚、親友飲酒行樂,根本沒把集合報到的命令和司馬穰苴放在眼裡。日至中午,庄賈還未到。穰苴就命令放倒木表,停掉'滴漏',進入軍營調度部署軍隊,申明軍紀法令。一切規定完畢,已到黃昏,這時庄賈才到。穰苴問他:'為什麼遲到?'庄賈抱歉地說:'我因為大夫們和親戚來相送,就耽誤了時間。'穰苴說:'將帥受領任務時就該忘記家庭,置身軍隊,受軍紀約束,就該忘記親人,擊鼓指揮軍隊作戰時,就該有忘我的精神。如今敵軍深入國境,舉國騷動。士卒風餐露宿於邊境,國君寢食不安,百姓的命運,都操在你的手裡,怎麼還去談什麼送行呢?'於是召來軍法官問道:'按軍法誤了規定時限而遲到的,該怎麼處理?'軍法官說:'應該斬首。'庄賈害怕了,急忙派人飛馬急報齊景公,請景公救他。他派去的人,還未回來,穰苴就把庄賈斬了,在全軍中示眾。全將軍士都大為驚懼。過了些時候,齊景公派的使者拿著符節來赦庄賈。由於事急,齊景公使臣竟驅車直入軍中,司馬穰苴高聲問軍法官:'在軍營里駕車橫沖直撞的,應當如何處治?'回答:'當斬'。來使大懼,懇求饒命。司馬穰苴說:'既是國君派來的使者,可以不殺,但必須執行軍紀。'於是命令軍士把車拆了,把馬砍了,以示三軍。從而,一掃齊軍疲敝之風,使軍威大振。

司馬穰苴整軍之後,齊軍面貌立刻改觀,成了紀律嚴明,軍容整肅,令行禁止,悉聽約束的能戰之師。然後,他立即率師出發,奔赴前線。在軍旅中,他對士卒們的休息、宿營、掘井、修灶、飲食、疾病、醫葯,都親自過問和安撫,把供給將軍的全部費用和糧食,都用以搞賞士卒,自己與士卒吃一樣的伙食,對體弱士卒特別親近,很快就取得了將士們的信任。三天後部署調整軍隊時,病兵都要求同行,士卒都爭著奮勇參戰。晉軍得知這個消息,就撤兵走了。燕軍得知這個消息,也回渡黃河而取消了攻齊計劃。司馬穰苴率齊軍乘勢追擊,殲滅部分敵軍,全部收復了已失去的齊國城邑和土地,然後率兵回來。未到國都就解散軍隊,廢除軍令,誓盟之後進入城邑。齊景公和諸大夫都到城郊迎接,舉行慰勞部隊的儀式後回到住所。隨後接見穰苴,提升為掌管全國軍事的大司馬。田氏家族在齊國也日益受到尊敬。

以後,齊國大夫鮑氏、高子、國子之輩陷害穰苴,在齊景公那裡進讒言,景公罷了穰苴的官,穰苴離職後一心撰寫兵書戰策。不久病發而死。田乞、田豹等由此怨恨高子、國子等。其後田常殺了簡公,盡滅高子、國子的家族,直到田和自立為齊君。

他的孫子稱為齊威王(公元前356-前302年)。齊威王命大夫們追論古時的《司馬兵法》,並將他的遺著附在其中,稱《司馬穰苴兵法》,後世稱之為《司馬法》。《漢書·藝文志》記載為150篇,《隋書·經籍志》和《唐書·經籍志》都注為3卷,而今本只有5篇:仁本、天子之義、定爵、嚴位、用眾,其核心思想是治軍以'仁、義、禮、讓'為本。書中論述了統率軍隊和指揮作戰的經驗,以及指揮員應具備的條件。同時也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的某些軍事制度和戰爭觀點。它是我國古代戰爭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也是早期兵法理論的繼承和總結,歷來為兵家所重視。

8.孫臏

孫臏(?-前316年),其本名不傳,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在今山東鄄城人,漢族。孫武後代。身長七尺約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與龐涓同學兵法,後龐涓為魏惠王將軍,誑他到魏,處以臏刑(挖去膝蓋骨),故稱孫臏。後經齊國使者秘密接回,被齊威王任為軍師,馬陵之戰,身居輜車,計殺龐涓,大敗魏軍。著作有《孫臏兵法》,久已失傳。1972年銀雀山出土,有一萬一千餘字。其事跡大家都知道。

7.諸葛亮

諸葛亮(181.4.14~234.8.28),字孔明,號卧龍,琅邪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漢族,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戰略軍事家、發明家,著有《孔明兵法》。蜀漢丞相。謚曰忠武侯,他的事跡大家都應該知道。

6.曹操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瞞、吉利,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漢族。也是東漢奸臣,在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孟德新書》等書

5.張良

張良(約前251-前186)字子房,漢族,漢初三傑之一,偉大的謀略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傳為漢初城父(《後漢書注》雲:'張良出於城父',即今安徽亳州市東南)人。先世原為韓國貴族。秦滅韓後,他圖謀恢復韓國,結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陽東南)狙擊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秦末農民起義中,率部投奔劉邦,不久游說項梁立韓貴族成為韓王,為韓司徒。後韓王成被項羽殺害,復歸劉邦,為其重要謀士。楚漢戰爭期間,提出不立六國後代,聯合英布、彭越,重用韓信等策略,又主張追擊項羽,殲滅楚軍,劉邦西入武關後,在嶢下用計破敵;鴻門宴上幫助劉邦脫離險境;'為漢王請漢中地';在楚漢戰爭中'長計謀平天下',都為劉邦所採納。漢朝建立,封留侯。見劉邦封故舊親近,誅舊日私怨,力諫劉邦封夙怨雍齒,釋疑群臣。劉邦曾贊其'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外,子房功也'。

4.李靖

李靖(571-649),字葯師,原名葯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唐初傑出的軍事家將領、軍事理論家。李靖軍功卓越。上元元年(760),唐肅宗把李靖列為歷史上十大名將之一,並配享於武成王(姜太公)廟。他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的統一與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唐太宗曾給予高度評價:'……尚書僕射代國公靖,器識恢宏,風度沖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運始,效績邊隅,南定荊揚,北清沙塞,皇威遠暢,功業有成。'同時,他治軍、作戰又積累了一套成功的經驗,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我國的軍事思想和理論。他寫有《李靖六軍鏡》等多部兵書,大都已經失傳,後人編輯了《唐太宗李衛公問對》,在北宋時期列入《武經七書》,是古代兵學的代表著作。

3.吳起

戰國初期著名的****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後世把他和孫子連稱'孫吳',著有《吳子》,《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2.孫武

這不用我多說了吧,他排第二,因為第一是百家之祖

1.姜尚--百家宗師

姜太公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⑧ 劉裕恆是我小學同學,當時我們都在北京萬泉寺小學上學,後來還沒畢業他就離開學校了,因為當時沒有手機所

這樣啊,可以去問問當時和她要好的同學問問,或者去學校查一下,要是能知道對方家長電話的話也可以去問問

⑨ 陶淵明的故事 5個小故事

1,葛巾漉酒

陶淵明正在釀酒。郡將前來探望。適值酒熟,陶淵明順手取下頭上葛巾漉酒,漉完之後,仍將葛巾罩在頭上,然後接待他。

2,無弦琴

陶淵明有一張不加裝飾的琴,這琴沒有琴弦,每逢飲酒聚會的時候,便撫弄一番,來表達其中意趣。

3,白衣送酒

王弘做江州刺史的時候,重陽節這天,陶淵明沒有酒喝,就在東籬采了一把菊花,又坐在東籬旁邊。過了一會,陶淵明望見一個穿白衣的人過來了,原來是刺史王弘給他送酒來了。淵明當即小酌一番,大醉而歸。

4,量革履

陶淵明沒有鞋子,王弘吩咐下的人幫他做鞋子。手下的人請示他陶淵明腳的大小,陶淵明便坐下來伸出腳讓他們測量。

5,我醉欲眠卿可去

不論貴賤,只要有人拜訪陶淵明,只要他有酒,就會和客人一起喝酒。陶淵明若先於客人醉了,就會對客人說:「我醉了想睡了,你離開吧。」淵明的率真就在此處。

(9)劉裕同學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陶淵明是中古時代的大思想家。他的文學思想是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真的理解,既注重歷史與生活的真實,更注重思想情感和襟懷抱負的真實,是較完美的藝術真實。

同時,他對自然的理解也表現其文學思想的獨特性。他不言教化、不事雕鑿,注重情感的自由抒發,注重詩文的自然天成,這是一種非常高的境界。

然而,無論是提倡藝術真實,還是推崇文學的自然,都是為了酣暢淋離地表現人生。這是陶淵明文學思想的靈魂。

⑩ 劉裕的人物生平

劉裕家族在早年隨晉室南渡,長居京口,自稱是漢高祖劉邦的弟弟楚元王劉交第二十二世孫。
劉裕於晉哀帝興寧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時家境貧苦,母親更因分娩後疾病去世, 父親劉翹無力請乳母給劉裕哺乳,一度打算拋棄他,只因劉懷敬之母伸出援手,養育劉裕,才得以活下來。
劉裕長大後,為人雄傑,氣度宏大,身高七尺六寸,風神奇偉,不拘生活小節,侍奉繼母以孝順聞名。 據載劉裕早年因家境過於貧寒,落魄到靠砍柴打漁和賣草鞋為生,有時為補濟家用而去賭博樗蒲。由於一向貧窮,遭鄉里賤視,當時的人多不能賞識他。 不過,劉裕才能出眾,且有大志,當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謐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說:「你應當會成為一代英雄。」 劉裕後從軍,最初就任北府軍將領冠軍將軍孫無終的司馬。
晉安帝隆安三年(399)十一月,孫恩在會稽(今浙江紹興)起兵反晉,東南八郡紛起響應,朝野震驚 。晉廷忙派衛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前往鎮壓。謝琰是著名的陳郡謝氏家族中的人物,劉牢之則為淝水戰役中大破前秦苻堅的北府名將。大概因為孫無終的薦舉,劉裕轉入劉牢之的麾下,當了一名參軍。
十二月,劉牢之率部抵吳,劉牢之派劉裕領幾十人偵察起義軍的動向。不巧碰上了幾千起義軍,劉裕率眾迎戰,隨從戰死大半,而他還在酣戰,手舞長刀,殺敵甚多。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擔心劉裕久沒音訊,恐怕是被起義軍圍困,就率輕騎尋找他。後來騎兵主力也到了,起義軍逃退,斬殺俘虜千餘人,劉裕乘勝追擊,平定山陰(今浙江紹興),孫恩逃回到海上。
隆安四年(401)五月,孫恩又攻克了會稽,殺掉了謝琰。十一月,劉牢之再次領兵東征,孫恩敗退。劉牢之駐紮上虞,派劉裕戍守句章城(今浙江寧波)。句章城矮小,士兵又不到數百名,劉裕常常披堅執銳,身先士卒,每戰都沖鋒陷陣在前,起義軍這才退回浹口。
隆安五年(402)春,孫恩頻繁進攻句章,每次都被劉裕擊敗。三月,孫恩北擊海鹽,劉裕跟蹤追擊,在海鹽縣城舊址築起城池。起義軍白天來攻城,城內兵力空虛,劉裕就挑選數百人組成敢死隊,都脫掉盔甲,手持短兵器,擊鼓吶喊沖出城,起義軍被震懾得喪失了士氣,丟盔卸甲逃散,大帥姚盛被斬。雖然連戰連勝,但眾寡懸殊太大,劉裕私下甚為憂慮。劉裕設計假裝棄城而逃,起義軍信以為真,蜂擁進城,劉裕乘其懈怠,伏擊大敗起義軍。
孫恩感到城攻不下來,就率部向滬瀆進發。劉裕棄城追擊。海鹽縣令鮑陋派其子鮑嗣之領吳兵一千,請求打先鋒。劉裕說:「起義軍很精幹,吳兵又不擅戰,如若前鋒失利,必會導致我軍潰敗。吳兵殿後作聲援吧。」鮑嗣之不聽。當晚,劉裕四處設伏兵,又置備旗鼓,但一處不過數人。次日,孫恩率萬餘人接戰。前鋒遭遇後,伏兵齊出,舉旗擊鼓。起義軍以為四面都有伏兵,急忙撤退。鮑嗣之趁勢追趕,被起義軍所殺。劉裕邊戰邊退,由於起義軍人多勢眾,所率士兵幾乎都戰死、受傷。劉裕考慮到可能難免一死,跑到設置伏兵的地方,停下來,命令隨從脫下死者的衣服穿上。起義軍以為劉裕本當逃走,現在反倒停下來,懷疑設有埋伏。劉裕乘機高呼再戰,英姿颯爽,英勇無比,起義軍以為真的設有伏兵而離去。劉裕慢慢地撤退,再將沖散的士兵漸漸地集合起來。五月,孫恩攻陷滬瀆,殺吳國內史袁山松。同月,劉裕在婁縣打敗起義軍。
六月,孫恩乘勝渡海,突然進軍丹徒(今江蘇鎮江),士兵多達十餘萬人。劉牢之還駐在山陰,京師震動。劉裕日夜兼程,與起義軍同時抵達丹徒。當時敵我眾寡懸殊,又加上長途急行軍十分疲憊,而丹徒守軍又無鬥志。孫恩率兵數萬,擊鼓吶喊攻打蒜山,蒜山居民都拿起扁擔准備抵抗。劉裕率部猛烈攻擊,大敗起義軍,起義軍跳崖投水而死者甚眾。八月,朝廷加封劉裕為建武將軍、下邳太守,派他帶領水軍追到郁洲討伐,劉裕又大敗孫恩。孫恩南逃。十一月,劉裕追擊孫恩到滬瀆,在海鹽,又大敗孫恩。三戰三捷,俘虜的起義軍數以萬計。起義軍自此之後,由於飢餓、疾病、瘟疫,死了一大半,從浹口逃到臨海。
在轉戰三吳的幾年中,劉裕屢充先鋒,每戰挫敵,其軍事幹略得到初步顯露。他不僅作戰勇猛,披堅執銳,沖鋒陷陣,且指揮有方,富有智謀,善於以少勝多。當時諸將縱兵暴掠,塗炭百姓,獨有劉裕治軍整肅,法紀嚴明。因討亂有功,劉裕被封為建武將軍,領下邳太守 。他率水軍繼續追討孫恩,迫使其投海而死。 孫恩起兵,消耗了晉廷兵力,造成京防空虛,這給盤踞長江上游軍事重鎮荊州、虎視三吳、伺機而動的桓玄以可乘之機。元興元年(402),司馬元顯率軍西進討伐桓玄,桓玄也率荊楚大軍南下討伐元司馬元顯,司馬元顯派劉牢之抵禦,劉裕協助劉牢之。劉牢之率部到達溧州(今江蘇溧陽)。桓玄軍至,劉裕請求發起攻擊,沒得到同意,劉牢之打算派兒子劉敬宣到桓玄營中講和。劉裕與劉牢之的外甥何無忌聯袂堅決諫阻,劉牢之不聽。桓玄攻入建康,殺司馬元顯,收奪劉牢之兵權,以其堂兄桓修代之 。劉牢之懼禍而逃 ,後自縊身亡。劉裕審時度勢,暫投桓玄以行韜晦。由於劉裕屢建軍功,於北府舊部中頗有聲望,故桓玄也不敢小視他,任命他為中兵參軍。
元興二年(403),孫恩的妹夫盧循再次起事,桓玄派劉裕討伐,殺盧循大帥張士道,盧循渡海南逃,劉裕加封彭城內史。十二月,桓玄篡位,見過劉裕後,對司徒王謐說:「昨日看見劉裕,氣度不凡,是人中豪傑。」於是更對劉裕款待備至,恩寵有加。
桓玄的妻子劉氏頗能識人。她多次對其夫說:「劉裕行止有龍勢虎志,看問題不同凡響,不會久居人下,宜盡早除之。」桓玄卻說:「我欲盪平中原,非此人不行,怎好殺他?等關隴平定,再作計議。」正在桓玄盤算之際,劉裕也在暗中圖謀桓玄了。他約何無忌、劉毅等人於廣陵(今江蘇揚州)、歷陽(今安徽和縣)、京囗、建康四處舉事,剋期齊發。
元興三年(404)二月,劉裕以打獵為名,聚集百餘人首先在京囗發難,殺死桓修。劉毅也於廣陵得手,誅桓修之弟桓弘。接著,眾人推劉裕為盟主,傳檄四方,各地紛起響應。桓玄自從獲悉劉裕率眾起義後,成天憂心忡忡,想不出對策。有人說:「劉裕等力量弱小,哪裡具備成氣候的力量,陛下何必擔憂呢?」桓玄回答說:「劉裕堪稱當代雄才;劉毅家無多少儲蓄,卻像擲骰子一樣捐出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的外甥,很像他舅舅。他們聯合起來,共舉大事,怎能說他們不會成功呢?」
桓玄先派手下猛將吳甫之及皇甫敷帶領精兵抵抗劉裕,劉裕先於江乘殺吳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羅落橋時奮力作戰,又殺皇甫敷,繼續進攻。三月己未日(3月28日),劉裕進攻覆舟山,並命弱兵登山,持著旗幟分道而行,營造四周皆有士兵,數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軍大多是北府軍出身,面對劉裕都沒有鬥志,劉裕於是與諸軍進攻,順利以火攻擊潰桓玄守軍,而桓玄亦棄城西逃。
劉裕於三月壬戌日(3月31日)獲王謐等人推舉為使持節、都督揚州、徐州、兗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並州八州諸軍事、鎮軍將軍,徐州刺史。不久其又奉武陵王司馬遵承製總百官行事。東晉末年,政治混亂,百官放縱,百業廢弛,桓玄雖然也想整治,但眾人都不聽他的,劉裕以身示範,先以威嚴約束宮廷內外,百官皆認真供職,二三天時間內,風氣大變。
劉裕在進建康城後派諸將追擊桓玄,終於當年六月誅殺了桓玄,晉安帝在江陵復位。然而,桓氏勢力仍在荊州盤據,並反攻江陵,直至義熙元年(405年)才再收復江陵,擊敗桓謙、桓振,驅逐當地桓氏勢力,並自江陵迎晉安帝回建康,不久劉裕還鎮丹徒。
義熙二年(406年),劉裕因功受封為豫章郡公,食邑萬戶,賞絹三萬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謝安府的僚佐低一等。義熙四年正月(407年),因王謐去世,劉裕聽從劉穆之勸言入朝議繼任人選 ,終獲授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權。 東晉自偏安以來,時時面臨著北方的威脅。祖逖、庾亮、殷浩、桓溫都曾先後北伐,但無一成功。為了宋朝的強大,劉裕決定興師北上。
義熙五年(409年),南燕主慕容德死,其侄慕容超襲位,縱兵肆虐淮北,俘虜陽平太守劉千載、濟南太守趙元,驅掠百姓千餘家。劉裕為抗擊南燕,外揚聲威,於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師溯淮水入泗水。 五月,進抵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留船艦、輜重,改由陸路進至琅邪(今山東臨沂北)。為防南燕以奇兵斷其後,所過皆築城壘,留兵防守。南燕鮮卑人恃勇輕敵,對晉軍進入其境不以為慮。慕容超沒有採納征虜將軍公孫五樓「憑據大峴山(今山東沂山)之險,使晉軍不能深入」或「堅壁清野」、「斷晉糧道」之良策。六月,劉裕未遇抵抗,過莒縣(今屬山東日照),越大峴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孫五樓、賀賴盧及左將軍段暉等,率步、騎兵5萬進據臨朐(今屬山東濰坊)。慕容超得知晉兵已過大峴山,自率步騎4萬繼後。燕軍至臨朐,慕容超派公孫五樓率騎前出,控制臨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東彌河)。與晉軍前鋒孟龍符遭遇,公孫五樓戰敗退走。劉裕以戰車4000輛分左右翼,兵、車相間,騎兵在後,向前推進。晉軍進抵臨朐南,慕容超派精騎前後夾擊。兩軍力戰,勝負未決,劉裕採納參軍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諮議參軍檀韶、建威將軍向彌率軍繞至燕軍之後,乘虛攻克臨朐。慕容超單騎逃往城南左將軍段暉營中。劉裕縱兵追擊,大敗燕軍,段暉等十餘將被斬。慕容超逃還廣固(今山東青州西北)。劉裕乘勝追擊北上,攻克廣固外城。慕容超退守內城。劉裕築圍困之,招降納叛,爭取民心,並就地取糧養戰。慕容超被困於廣固內城,先後遣尚書郎張鋼、尚書令韓范,馳往後秦求援。
七月,後秦主姚興派衛將軍姚強率步、騎兵一萬,與洛陽守將姚紹匯合,統兵共救南燕。並遣使向劉裕宣稱,後秦以10萬兵屯洛陽,若晉軍不還,當長驅而進。劉裕識破姚興虛張聲勢,不為所動。不久,姚興被夏主劉勃勃擊敗於貳城,遂令姚強撤周長。慕容超久困於廣固,不見後秦援兵,欲割大峴山以南與東晉為條件,稱藩於東晉,劉裕不允。南燕大臣張華、封愷、封融及尚書張俊相繼降晉。九月,劉裕截獲為借兵去後秦的韓范,使其繞城而行,以示後秦救兵無望,城內南燕守軍驚恐。十月,燕臣張綱被俘,晉軍製成飛樓、沖車等各種攻城器具,加強攻防能力。
義熙六年(410年)二月,南燕賀賴盧、公孫五樓率軍挖地道出擊晉軍,被擊敗,退回內城。劉裕乘機四面攻城,南燕尚書悅壽打開城門迎降,晉軍攻入廣固內城。慕容超率數十騎突圍而走,被晉軍追獲,送至建康斬首,南燕滅亡。劉裕以廣固久守不降為由,入城後,盡殺王公以下、以及俘虜的人口一萬多,馬二千匹以泄憤。 慕容超被押送回師,在建康街頭斬首。 盧循、徐道覆趁劉裕領兵在外,於義熙六年(410年)起兵,進攻江州。當時朝廷急征劉裕,而當時劉裕剛滅南燕,收到詔書就撤還建康。劉裕至山陽(今江蘇淮安市)時知江州刺史何無忌已戰死,於是加速回防建康,並於四月趕至。五月,豫州刺史劉毅大敗於盧循,盧循繼續東下,而劉裕當時就招募兵眾,修治石頭城並於當地聚兵。不過,由於劉裕急急南返,士卒多有傷病,而建康兵力亦不過千人,面對有十多萬人的盧循大軍顯得實力懸殊,然而劉裕堅決不肯接受諸葛長民及孟昶奉安帝北歸廣陵避敵的建議,決意死戰。
盧循軍到後停駐蔡洲(今江蘇江寧縣西南江中),劉裕就以木柵阻斷石頭城及淮口,修治越城(今江寧縣南)並建查浦、葯園、廷尉三個堡壘,分兵戍守以御盧循,盧循曾分疑兵進攻白石及查浦,自率大軍進攻丹陽郡,但都沒有取勝,而且在各縣中都無法搶掠到物資,被逼於七月退兵江州。同年十月,劉裕率劉藩、檀韶、劉敬宣等人進攻盧循,並於十二月以火攻擊敗盧循船隊。盧循敗後試圖於左里(今鄱陽湖口)擋住劉裕,但劉裕率軍奮戰,盧循軍無法阻擋而大敗,盧循因而南逃廣州。劉裕早於盧循撤出蔡洲後就已派了孫處及沈田子經海路攻佔了盧循根據地番禺,盧循敗逃廣州後於義熙七年(411年)又於廣州敗於沈田子等人,終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殺。 劉裕於義熙七年(411年)班師回到建康,受太尉、中書監職位。次年(412年)四月,朝廷以劉毅為荊州刺史。此時,劉毅還割據著豫州、江州,都督荊寧秦雍四州及司州之河東河南廣平、揚州之義城四郡諸軍事,雄兵一方,其弟劉藩同時還占據著兗州,勢力范圍包括長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區。而劉毅自以能力不亞於劉裕,甚不服在劉裕以下,他表面上擁戴劉裕,內心卻極度妒恨,劉裕雖每每以寬柔隨順他,但劉毅驕縱跋扈越加嚴重 ,多次阻擾劉裕推行政令和布置人事。並打算擴充自己勢力,伺機打垮劉裕。 他亦得朝中有名望人士歸心交結,故此遷鎮荊州時就將大部分豫州府屬及江州的軍隊都帶去荊州,到任後又重新調度荊州郡縣首長,更以患病為由請堂弟劉藩去做他副手。劉裕知其有異心,於是假意答允其請求。但就乘劉藩自兗州治所廣陵入朝時就指稱他與謝混圖謀不軌,便上書奏報朝廷將二人賜死。接著劉裕就親自率軍自建康出發討伐劉毅。劉裕命王弘、王鎮惡、蒯恩等率兵進至豫章口,包抄江陵,切斷劉毅其他部首的前來江陵的援兵之路,並在江津燒毀舟船而向前挺進。劉毅參軍朱顯之與劉裕前鋒大將王鎮惡相遇,率領所屬一千人奔赴江陵保護劉毅。王鎮惡等攻克江陵外城,劉毅固守內城,精銳士卒尚有數千人,兩軍一直戰至太陽西斜。王鎮惡將劉裕招撫城內士兵和百姓的書信送進城內以示眾人,劉毅惱怒,不開啟書信且將其書信焚燒。劉毅一邊督促自己親信的援軍到來,一邊督促士卒死戰。眾士卒知道劉裕已到,無不失去鬥志。天色已暮,劉裕命王鎮惡焚燒四周城門,齊力攻打,劉毅部眾便紛紛逃散。劉毅從北門出城單騎而逃,在離江陵二十里處的牛牧寺自縊身亡。 劉裕隨後率軍攻克江陵,誅殺了劉毅親信郗僧施,隨後又逐步消滅了劉毅的殘余勢力,吞並豫州,江州。劉裕到江陵後,鑒於江州、荊州凋敝殘破,法令殘缺不全,百姓疲憊匱乏,為賦稅勞役所困,難以為生。下令減免稅役,並推廣到全國,同時對未作軍用的州郡縣的屯田、池塘、邊塞之稅,一律免除。對於那些原來因戰爭需要被征發的奴隸也一律放還。
劉裕征劉毅時以諸葛長民守留府事駐守建康,諸葛長民驕縱貪侈,多做不法之事,又聚斂珍寶美女、營建府第屋宅,都不知節制,更殘暴凶虐,百姓苦不堪言。但諸葛長民見劉毅敗死,擔心自己的那些行為不法,怕劉裕會因自己的罪責追究到自己,更意圖作亂,圖謀舉兵造反。不想消息泄露,劉裕回建康時故意拖慢進度,讓等待迎接他的諸葛長民及其他官員接連幾日都等不到劉裕。劉裕卻乘輕舟快快進城,進入了官邸東府。諸葛長民知道劉裕突然回來了,於是拜訪,劉裕暗中命壯士丁旿埋伏,故意和諸葛長民閑話家常,乘諸葛長民警覺性下降時命丁旿將其殺死,接著又誅殺了長民弟諸葛黎民等人。劉裕接著就加鎮西將軍、豫州刺史,接掌諸葛長民的原職。 義熙八年(412年)征討劉毅時,晉宗室司馬休之占據荊、揚,繼續接替荊州刺史,擁兵自重,由於先前就長期經營荊州,頗得當地人心。東晉荊、揚二州,地廣兵強,又是建康門戶,往往是野心門閥作亂的大本營,對中央形成巨大威脅,這不得不讓劉裕有吞並荊、揚的雄心。義熙十年(414年),司馬休之之子司馬文思在建康招集輕俠,令劉裕十分厭惡,後司馬文思欲謀殺劉裕,被劉裕發覺,劉裕將文思交給司馬休之,讓他處置,實質就是要司馬休之將其處死。然而,司馬休之並沒有殺文思,只是上表廢掉文思的譙王爵位,並寫信向劉裕道歉。這舉動令劉裕對其大感不滿,立刻就命江州刺史孟懷玉戒備。
義熙十一年(415年),劉裕收殺司馬休之在建康的次子司馬文寶及侄兒司馬文祖,並出兵討伐司馬休之,自加黃鉞,領荊州刺史。司馬休之則上表劉裕罪狀,派兵抵抗;當時雍州刺史魯宗之自感不被劉裕所容,故與司馬休之聯結,合兵反擊劉裕。劉裕前鋒徐逵之初戰敗於魯軌,眾將除蒯恩外皆戰死,劉裕大怒。然而當他到時,魯軌及司馬文思率軍在懸岸峭壁上列陣,令劉裕難以登岸,劉裕與部將胡藩率兵冒險攀登,司馬文思等竟不能抵擋,劉裕就乘對方後撤的機會登岸進攻,終擊潰司馬休之的軍隊,義熙十一年( 415年)四月,劉裕擊敗司馬休之四萬軍隊,攻克江陵,直搗襄陽,荊、揚二州盡被劉裕吞並,司馬休之及魯宗之北投後秦。
自桓玄作亂以來,南方各大割據勢力,全部滅亡,南方歸為一統。東晉境內,全由劉裕勢力統治了。
劉裕在消滅司馬休之後獲劍履上殿、入朝不趨、贊拜不名的崇禮,次年(416年)正月更獲加領平北將軍、兗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諸軍事,至此其一人已經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兗、南兗、青、冀、幽、並、司、郢、荊、江、湘、雍、梁、益、寧、交、廣、南秦共二十二州。 義熙十二年(416年)一月,後秦主姚興死,姚泓繼位,內部叛亂送起,政權不穩。劉裕認為這是滅亡後秦的良機。八月,劉裕以劉穆之任尚書左僕射,內總朝政,外供軍糧,自己率大軍分四路北伐。
九月,劉裕扺達彭城。龍驤將軍王鎮惡、冠軍將軍檀道濟領兵由淮、淝轉向許、洛,後秦諸屯守皆望風降附,晉軍進展神速。十月,王鎮惡軍佔領洛陽。

義熙十三年(417年)次正月,劉裕留其子劉義隆鎮守彭城,自率大軍北上。此時北魏派十萬重兵駐守河北,並以游騎騷擾晉軍。劉裕在行軍中,雖常設奇陣或用大弩強槊擊敗魏軍,但進軍速度緩慢。王鎮惡軍由洛陽進抵潼關後,為後秦主力守險以阻,檀道濟軍的糧道也為秦將姚紹截斷。晉軍一時處於危境。幸得當地百姓的幫助,潼關晉軍才轉危為安。王、檀向劉裕求援,而劉裕卻為北魏軍牽制,自顧不暇。三月初八,劉裕以左將軍向彌率部分兵力屯於黃河重要渡口碻璈(今山東東阿西北),自率大軍進入黃河;魏軍為防止晉軍於黃河北岸上陸向魏進擊,也以數千騎兵沿黃河北岸跟隨劉裕軍西行,凡漂流至北岸的晉軍人員,均被魏 軍擒殺。劉裕數次派兵上岸攻擊魏,剛一登岸, 魏軍便逃離岸邊。為擊敗魏軍的襲擾,劉裕命數千勇士,車百乘,由丁旿和寧朔將軍朱超石率領,攜帶強弓利箭,登上黃河北岸,列陣而進。魏軍立即前來進攻,魏將長孫嵩率騎兵3萬四面圍攻晉軍。晉軍拼力死戰,魏軍被利箭射殺者甚眾,死屍堆積遍地,魏將阿薄幹被斬,魏兵敗退走。朱超石率寧朔將軍胡藩、寧遠將軍劉榮祖追殺,又斬俘1000多人。四月中旬,劉裕進至洛陽,為防止魏軍的襲擊,在洛陽停軍兩個月,部署後方的防衛。七月,劉裕全面擊退魏軍,十萬魏軍幾乎全軍覆沒,河南全境被收復,劉裕大軍隨後進至陝城;前鋒沈田子攻入武關,進屯青泥。八月,劉裕至潼關,與諸部會合。 此時,王鎮惡請求率領水軍從黃河入渭水,逼向長安。劉裕採納了他的建議。王鎮惡軍出發後,正值後秦恢武將軍姚難由香城(今陝西大荔東)率軍西撤,王鎮惡跟蹤追擊。姚泓率兵由霸上到達石橋(長安城洛門東北),接應姚難;以鎮北將軍姚疆和姚難合兵守衛涇上(今陝西高陵境),迎擊王鎮惡軍。王鎮惡命將軍毛德祖率部攻擊,將秦軍擊敗。姚疆戰死,姚難逃回長安。東平公姚贊得知晉軍迫近長安,便率軍由定城退往鄭城(今陝西華縣)。劉裕大軍隨之逼近。
秦主姚泓為緩解兩面受敵的危局,謀劃先消滅沈田子軍,再抵禦劉裕,於是率步騎數萬急趨青泥。沈田子軍本為疑軍,不過千餘人,但各自為戰,驍勇異常,數次出擊竟使姚泓敗還長安。此時,王鎮惡突破潼關防線,率師直進,一舉攻陷長安,姚泓率群臣投降,後秦滅亡。 巨大的軍功,使劉裕在朝廷的地位顯赫無比。義熙十四年(418年),劉裕接受相國、總百揆、揚州牧的官職,以十郡建「宋國」,受封為宋公,並受九錫殊禮。同年,劉裕命令中書侍郎王韶之與晉安帝左右侍從謀以毒酒毒殺安帝,王韶之於是乘司馬德文因病出宮的機會下手,縊殺安帝。當時劉裕因為相信預言書說:「昌明(晉孝武帝)之後尚有二帝」,於是聲稱依照遺詔,立司馬德文為帝,即晉恭帝。
元熙元年(419年),劉裕進爵為宋王,宋國又加十郡增益,使宋國包括了二十郡。年末劉裕又獲加皇帝規格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殊禮。元熙二年(420年),劉裕入輔,傅亮知劉裕想要晉恭帝禪位於他,但難於啟齒。於是代為向恭帝暗示,恭帝於是在六月禪位給劉裕,東晉滅亡,劉裕即位為帝,改國號為「宋」,改元永初。劉裕在稱帝之後,為了斬草除根,一年後殺掉了晉恭帝。同年,劉裕命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萬人南征林邑,殺死了林邑國的大半士兵,林邑請降,並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銀、古貝等禮物。次年,林邑王遣使到宋廷入貢,並獲劉裕冊封。
即位之後,以司馬氏前車之鑒,劉裕削弱強藩,集權中央。有鑒於荊州屢為禍亂之源,便裁並荊州府的轄區,限制其文武將士的額員。為防止權臣亂政,他特下詔:凡日後大臣外出征討,一律配以朝廷軍隊,軍還交回朝廷。世族隱匿戶囗,減少官府收入。 劉裕下令整頓戶籍,厲行土斷之法。規定政府所需物資,不準像過去那樣濫行征發,而是派有關官員以錢購買。適當降低農民租稅,廢除苛繁法令,讓百姓在寬松的環境中休養生息,發展生產。魏晉以來,皇室、官府崇尚奢華。由於是孤寒出身,劉裕知道稼穡艱辛。他平時清簡寡慾,對珠玉車馬、絲竹女寵十分節制。一次,長史殷仲文陳述朝廷應備音樂,劉裕以沒有閑暇、且不會欣賞為由予以推脫。殷仲文勸他經常聽聽自含欣賞,得到的回答是:「正以解而好之,故不習之。」寧州進獻琥珍枕,光潔華麗,劉裕聽說琥珀可以療傷,令人搗碎分發將士。他平時穿著十分隨便,連齒木屐,普通裙帽;住處用土屏風、布燈籠、麻繩拂。為了警誡後人,他在宮中懸掛了少兒時使用過的農具、補綴多層的破棉襖。後來,他的孫子孝武帝劉駿看見這些東西,譏誚祖上是鄉巴佬。 永初三年(422年),劉裕患病,五月病重時遺命司空徐羨之、尚書僕射傅亮、領軍將軍謝晦及護軍將軍檀道濟四人為顧命大臣,輔助太子劉義符。劉裕於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去世,享年六十歲。廟號高祖,謚為武皇帝,葬在初寧陵。
《宋略.總論》記載:劉裕曾計劃在422年出征北魏,結果422年五月劉裕病卒,北伐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