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如何讓中學生講一講經典
擴展閱讀
mk托特哪個經典 2024-12-25 15:04:47
原歌詞什麼意思 2024-12-25 15:03:28
動漫星城在哪個社區 2024-12-25 15:01:21

如何讓中學生講一講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3-08 14:14:05

1. 如何讓學生「想說」、「敢說」、「會說

學生說話能力在語文能力結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語文教學中,說話教學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是現代社會,處處需要與人溝通交流,語言表達更為重要,重視說話訓練也是社會發展向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說」的能力,成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研究內容。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語文教師無疑擔負著非常重大的責任,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問題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說」、「 想說」 、「敢說」、 「會說」應用能力: 一、激發學生「說」的興趣,使他們「想說」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要想使學生說出來,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觀上有「說」的願望。興趣能使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達到較高水平。這就需要老師努力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論的精神,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體驗到口語交際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厭說」的學生看到「愛說」的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逐漸提高,在逐漸贏得別人的贊揚和肯定。自然而然地,他們也想加入到「說」的隊伍中來,也想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時候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對學生最好的鞭策,是促使他們肯說並說好的最大動力。 實習的時候,我跟隨的老師是一位很有經驗的老班主任,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教學藝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選班幹部的方式——先自薦後民主,就是想當幹部的同學必須得大膽地在講台前說出自己想擔任的職務和擔任此職務的原因。在自薦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有些本來不善言談的同學,看到通過這種方式「推銷」自己,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風采,另一方面有可能當上班幹部鍛煉自己的能力,便都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結果大家表現非常積極。所以我覺得學生有了這種「想說」的願望,就是「說好」的最堅實的基礎。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就會使他們逐漸地由「想說」變成「敢說」直到「會說」。 二、培養學生「說」的膽量,使他們「敢說」 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想說而不敢說。那又是為了什麼呢?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傳統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師道尊嚴」、「大人說話小孩聽」,反映在課堂上便是「我講你聽」的教師「一言堂」。另外,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生理變化,導致了學生自我封閉心理的產生,因而,學生不敢也不願多說話。高中生較初中生和小學生來說,在心理上成熟了很多,同時顧慮也會比較多,有時顧及到面子問題,說出來怕出錯,怕別人笑話。有的同學怕自己語言表達得不夠好,乾脆不出聲,別人也就無從評判,這種心理長期持續下去就會造成學生從「不敢說」到「不說」最終到「不會說」。 據此,為鼓勵學生敢說,我們必須創造良好的「語境」,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於發言。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膽量,鼓勵學生去「說」。 首先,教師要實行民主教學,注意調動和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擺架子,要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和「副語言」,鼓勵學生,允許學生平等地與自己討論。 其次,要引導學生打破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自覺「對外開放」,訓練學生適應「語境」的變化,大膽發言。有些學生在小「語場」敢說,大「語場」不敢說;熟悉「語場」敢說,生疏的「語場」不敢說……。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使「語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內外結合,反復訓練,使學生「敢說」。這是從外因入手,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所以在課堂上當學生被叫到回答問題想說又不敢說的時候,我總會加上一句「不要怕,錯了也沒關系」 。看似平常的一句話,我感覺每次我話音剛落,學生都會放鬆很多,從而說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再及時地加以肯定,一定能起到給學生加油打氣的作用,使他們樹立自信心。我自己在教學中就很注意這一點,不管是哪位學生回答問題,不管是怎樣的答案,我從不吝惜贊美之詞,我總會努力找出他答案的閃光點,讓學生知道他有這個能力,下次還敢說。 三、教會學生說話的基本技巧,使學生「會說」。 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知識、能力、智力的綜合體現,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淵博的知識、牢固的記憶能力、豐富的聯想力、想像力、縝密的思維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現力。說話技巧的訓練內容大體有如下幾點: 首先是語音和語調。語音語調的變化會帶來語義的變化。語調的不同,語音輕重位置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便有較大差別。所有這些,應訓練學生注意准確運用。 再次便是語速的訓練。說話的快慢、急緩與表達的語意關系密切,喜、怒、哀、樂,各有所異,說話對象不同、內容不同,語速更應有異。所有這些,都應具體訓練。 四、給學生提供「說」的環境,使他們「有機會說」 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多提供一些「說」的環境,使他們「有機會說」。讀完一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說故事、說中心、說感想,每一次表達都是學生內部思維的外化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毫不吝嗇每節課前的三分鍾,一如既往地進行著課前三分鍾演講。三年下來,一些原來膽小、靦腆的同學在經過了幾輪的鍛煉之後,面對幾十雙眼睛的注視也自然了,講普通話的的聲音也響亮了,他們感覺那個講台再也不那麼高不可攀了。 五、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有「有話可說」 俗話說:「只有見得多,識得廣,才有說的材料。」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教師必須先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素材,形成較深的文學底蘊,這才有說的基礎,才能「有話可說」。所以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推薦一些關於口語訓練方面的書籍,當然還有一些經典的中外名著和報刊雜志等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增加了閱讀量,自己的文學底蘊自然也深厚了,「說」起來也成竹在胸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學生是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的,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和同齡人的肯定,為了說好,展現出自我的風采,他們就會認真地去讀那些文學作品。所以,「說」又帶動了「讀」。我想,這充分體現了四種語文能力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聯系。我們應把說話能力的培養與聽、讀、寫的培養相結合,整體培訓,才會真正使學生「會說」。 六、堅持不懈地訓練,才能使學生「說好」 「說」不僅僅是為了傳達信息,「說好」才是目的。怎麼樣才能把信息表達得更好,讓聽者聽懂、愛聽,這不僅需要長時間的語言積累,平時還要多多鍛煉自己的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說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說好」了。「說」還要「投其所好」,要根據你說話的場合、說話目的、聽者的身份等等來組織語言、來表達信息。作為語文教師也要將這種「說」的訓練進行到底,相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我們常聽說學英語最忌諱「啞巴英語」,學漢語也如此。除了掌握必要的語音和表達技巧方面的知識以外,多說——無疑是一種鍛煉口語的最好方法。總之,口語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不能將 「說」的訓練僅僅停留在英語和語文兩個學科,我們要把「說」滲透到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滲透到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不斷鼓勵學生,鍛煉學生,這樣才能「說」出精彩!

2. 中學生怎樣學習古詩詞和經典名著

網路文庫




中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古詩詞
2016-05-25 1008人 3頁
4.9分
用APP查看
中學生應該如何學習古詩詞? 下面我們介紹一些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要領。中國是詩的國度, 五千年的優秀文化熔鑄了不計其數的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 是我國極其珍貴的精神財富。中學生學習古詩詞, 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也是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我們在教學中教學生學習古詩詞、誦讀古詩詞, 要著力於整體感知, 充分發揮詩詞所蘊含的豐富的育人功能, 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審美素養得到提高。在長年的語文古詩文教學一線工作中,我努力總結經驗,有了一些心得和啟發,試表述如下,以期交流。
一、多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
古人對讀,有經典概括和詮釋——兵不厭頻讀,詩須放淡吟,讀書破完卷,下筆如有神,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等,可見讀是詩歌教學的靈魂。讀一首好詩,相當於聆聽一首美妙的旋律; 讀一首好詩,相當於欣賞一幅悅耳的圖畫; 讀一首好詩,相當於與一位藝術家促膝談心。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如此,處理好一個讀字,可以讓學生領悟詩歌美的旋律,融入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意境,達到審美愉悅的良好境界。梁實秋先生說過:詩不僅供閱讀,還要發出聲音來吟,而且要拉長聲音來詠,這樣才能陶冶性情。吟詠詩歌,不僅可以使人博聞強記,積累文學素養,更重要的是在反復吟詠中能受到詩歌的熏陶和感染,與詩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詩歌中的每一個字都飽含著詩人的感情,詩人在詩中所描繪的每一個客觀事物都融入了詩人的主觀情感。在誦讀時,應抓住情境的特點,聲音要富於變化,如壯闊的景物要顯得慷慨激昂,清新的景物要讀得流暢安寧,明媚的景物要表現得平緩自如。總之,誦讀要充滿感染力,使學生感受詩歌意境的獨特魅力。

3. 中學生誦讀經典演講稿

  1. 誦讀中華經典 傳承愛國之情

小的時候,爸爸便讓我誦讀經典。我背誦了《三字經》中的許多句子,卻往往一知半解。隨著時間的流逝,才慢慢懂得了其中的意思。再就是閱讀唐詩、宋詞,背誦一些著名的詩篇。

再大一些,我的興趣便集中到了閱讀歷史著作,從《史記》到《漢書》,一直到唐宋元明清各各朝代的歷史著作,凡是能找到的,我都願意去讀。我從這些經典中,感受最深的便是我們中華民族愛國之情。

愛國之情,人皆有之。因為國家不僅是每個人的歸宿,更是我們的尊嚴。國家強盛,在外國人面前就能挺起腰桿,反之,就會覺得自慚形穢。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熱愛自己的國家;誦讀經典,也進一步培養了我的愛國之情。有了愛國之情,才有了屈原「雖九死猶未悔」的執著,才有了岳飛「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雄心壯志,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錚錚鐵骨,才有了袁崇煥「南天撐一柱,其上有青雲」的凌雲之志。

當年戚繼光與倭寇浴血奮戰,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張輔與安南大軍奮戰,是為了國家的尊嚴;鄭成功驅逐荷蘭入侵者,收復台灣,是為了國家的統一。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星,永遠留在了歷史的天

空中,讓我們仰望,讓我們為之感動。

閱讀經典,彷彿讓我一下子長大了許多歲,懂得了許多道理,也讓我反思了許多身邊的現象。

現在,有些中國人以擁有外國貨為榮,在娛樂節目中時不時的冒出幾句可有可無的外語;廣告里,產品名稱明明是中文,卻非要加上幾句英文,來顯示自己的產品的與眾不同。真不知道我們的先賢,知道了他們的做法,會怎麼想。

我希望更多的人,都加入到誦讀經典的行列,好好的了解我們偉大的祖國,了解我們燦爛的文化,增加自己的愛國之情。

前不久,我參加家鄉舉辦的運動會,在候場區,居然看到了令人寒心的一幕:許多人們買了的小國旗,被丟在地上,有的還被踩上了腳櫻我又想起,在網上,國旗被惡搞成許多怪異的樣子。盡管《國旗法》明令禁止,可許多人卻不屑一顧,還說,不就是一張紙嗎,用的著嗎?

而在美國,許多電影中,國旗總是占據顯著的位置,甚至會搶了主角的戲。君不見,《巴頓將軍》開頭就是巴頓站在一面巨大的美國國旗前演說;而在《超人》中,還有超人在月球上扶正美國國旗的鏡頭。這也許會讓許多國人看了,會心生慚愧。

為什麼現在許多年輕人愛國之情越來越淡薄?我認為,其中一點就是,他們不讀經典,不懂中國歷史,以為這些老東西已經過時。說到底,是他們目光短淺,只看到了眼前的東西:時尚提包、外國名車„„殊不知,中國的發展不能只靠這些東西,而是需要汲取中華五

千年歷史的營養,需要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需要一顆顆熾熱的赤子之心。

與經典同行,典藏歷史文化;與經典同行,傳承愛國之情。讓我們都來加入誦讀經典的行列,讓民族精神在我們的血脈中永遠流淌。

2.經典誦讀演講稿

經典誦讀,愛我中華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經典誦讀,愛我中華》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斗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著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裡,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4. 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敢說,會說,說精彩

學生說話能力在語文能力結構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語文教學中,說話教學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尤其是現代社會,處處需要與人溝通交流,語言表達更為重要,重視說話訓練也是社會發展向語文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說」的能力,成為語文教學中重要的研究內容。在學校教育中培養學生「說」的能力,語文教師無疑擔負著非常重大的責任,這篇文章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語文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問題闡述了自己的一些觀點。「說」、「
想說」 、「敢說」、 「會說」應用能力:
一、激發學生「說」的興趣,使他們「想說」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要想使學生說出來,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觀上有「說」的願望。興趣能使學生的學習自覺性達到較高水平。這就需要老師努力在課堂上培養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敢論的精神,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體驗到口語交際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要讓「厭說」的學生看到「愛說」的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逐漸提高,在逐漸贏得別人的贊揚和肯定。自然而然地,他們也想加入到「說」的隊伍中來,也想品嘗到成功的喜悅。這時候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是對學生最好的鞭策,是促使他們肯說並說好的最大動力。
實習的時候,我跟隨的老師是一位很有經驗的老班主任,在他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教學藝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選班幹部的方式——先自薦後民主,就是想當幹部的同學必須得大膽地在講台前說出自己想擔任的職務和擔任此職務的原因。在自薦的過程當中,我發現有些本來不善言談的同學,看到通過這種方式「推銷」自己,一方面可以展示自己的風采,另一方面有可能當上班幹部鍛煉自己的能力,便都有種躍躍欲試的心理,結果大家表現非常積極。所以我覺得學生有了這種「想說」的願望,就是「說好」的最堅實的基礎。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就會使他們逐漸地由「想說」變成「敢說」直到「會說」。
二、培養學生「說」的膽量,使他們「敢說」
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想說而不敢說。那又是為了什麼呢?其原因主要是由於中國傳統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師道尊嚴」、「大人說話小孩聽」,反映在課堂上便是「我講你聽」的教師「一言堂」。另外,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生的生理變化,導致了學生自我封閉心理的產生,因而,學生不敢也不願多說話。高中生較初中生和小學生來說,在心理上成熟了很多,同時顧慮也會比較多,有時顧及到面子問題,說出來怕出錯,怕別人笑話。有的同學怕自己語言表達得不夠好,乾脆不出聲,別人也就無從評判,這種心理長期持續下去就會造成學生從「不敢說」到「不說」最終到「不會說」。
據此,為鼓勵學生敢說,我們必須創造良好的「語境」,使學生在課堂上敢於發言。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膽量,鼓勵學生去「說」。
首先,教師要實行民主教學,注意調動和保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擺架子,要充分利用「身體語言」和「副語言」,鼓勵學生,允許學生平等地與自己討論。
其次,要引導學生打破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自覺「對外開放」,訓練學生適應「語境」的變化,大膽發言。有些學生在小「語場」敢說,大「語場」不敢說;熟悉「語場」敢說,生疏的「語場」不敢說……。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使「語場」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內外結合,反復訓練,使學生「敢說」。這是從外因入手,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所以在課堂上當學生被叫到回答問題想說又不敢說的時候,我總會加上一句「不要怕,錯了也沒關系」 。看似平常的一句話,我感覺每次我話音剛落,學生都會放鬆很多,從而說出自己的看法。另外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後,教師再及時地加以肯定,一定能起到給學生加油打氣的作用,使他們樹立自信心。我自己在教學中就很注意這一點,不管是哪位學生回答問題,不管是怎樣的答案,我從不吝惜贊美之詞,我總會努力找出他答案的閃光點,讓學生知道他有這個能力,下次還敢說。
三、教會學生說話的基本技巧,使學生「會說」。
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人的知識、能力、智力的綜合體現,它需要高尚的情操、淵博的知識、牢固的記憶能力、豐富的聯想力、想像力、縝密的思維能力以及出色的表現力。說話技巧的訓練內容大體有如下幾點:
首先是語音和語調。語音語調的變化會帶來語義的變化。語調的不同,語音輕重位置的不同,表達的意思便有較大差別。所有這些,應訓練學生注意准確運用。
再次便是語速的訓練。說話的快慢、急緩與表達的語意關系密切,喜、怒、哀、樂,各有所異,說話對象不同、內容不同,語速更應有異。所有這些,都應具體訓練。
四、給學生提供「說」的環境,使他們「有機會說」
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給學生多提供一些「說」的環境,使他們「有機會說」。讀完一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說故事、說中心、說感想,每一次表達都是學生內部思維的外化過程,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毫不吝嗇每節課前的三分鍾,一如既往地進行著課前三分鍾演講。三年下來,一些原來膽小、靦腆的同學在經過了幾輪的鍛煉之後,面對幾十雙眼睛的注視也自然了,講普通話的的聲音也響亮了,他們感覺那個講台再也不那麼高不可攀了。
五、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有「有話可說」
俗話說:「只有見得多,識得廣,才有說的材料。」培養學生說的能力,教師必須先引導學生多讀,多積累素材,形成較深的文學底蘊,這才有說的基礎,才能「有話可說」。所以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推薦一些關於口語訓練方面的書籍,當然還有一些經典的中外名著和報刊雜志等等。「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增加了閱讀量,自己的文學底蘊自然也深厚了,「說」起來也成竹在胸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些學生是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慾望的,他們渴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和同齡人的肯定,為了說好,展現出自我的風采,他們就會認真地去讀那些文學作品。所以,「說」又帶動了「讀」。我想,這充分體現了四種語文能力聽、說、讀、寫之間的相互促進和有機聯系。我們應把說話能力的培養與聽、讀、寫的培養相結合,整體培訓,才會真正使學生「會說」。
六、堅持不懈地訓練,才能使學生「說好」
「說」不僅僅是為了傳達信息,「說好」才是目的。怎麼樣才能把信息表達得更好,讓聽者聽懂、愛聽,這不僅需要長時間的語言積累,平時還要多多鍛煉自己的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俗話說「熟能生巧,巧能生精」 ,說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說好」了。「說」還要「投其所好」,要根據你說話的場合、說話目的、聽者的身份等等來組織語言、來表達信息。作為語文教師也要將這種「說」的訓練進行到底,相信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我們常聽說學英語最忌諱「啞巴英語」,學漢語也如此。除了掌握必要的語音和表達技巧方面的知識以外,多說——無疑是一種鍛煉口語的最好方法。總之,口語訓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不能將 「說」的訓練僅僅停留在英語和語文兩個學科,我們要把「說」滲透到各個學科,各個領域,滲透到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不斷鼓勵學生,鍛煉學生,這樣才能「說」出精彩!

5. 求一篇關於「中學生是否有必要讀經典」的辯論文章

長沙一所中學投票評選「我最喜歡的十本好書」,《哈利·波特》系列排名第一。一位中學黨委書記用「切膚之痛」四個字形容對於學生疏遠經典的感受。可我看了具體書目,卻搞不明白這位校領導切什麼膚,痛什麼痛。

這十本書分別是《哈利·波特》、《傲慢與偏見》、《大地之燈》(七堇年)、《最後的演講》(蘭迪·鮑許)、《狼圖騰》、《追風箏的人》(卡勒德·胡塞尼)、《肖申克的救贖》、《不朽》(落落)、《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米奇·阿爾博姆)、《窗邊的小豆豆》(黑柳徹子)。假如這份書單具有代表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學生閱讀水平的話,教育界人士應該喜極而泣才對。

別以為《哈利·波特》就那麼容易閱讀,要真正讀懂也要下不少工夫的。實際上,別看只有《傲慢與偏見》是傳統經典名著,還有《大地之燈》和《不朽》屬於青春小說,其他幾本即便不算經典,也是經得起讀者檢閱的好書。中學生要讀這些書,既要對作品事先有一定了解,更需要具備相當審美能力。特別是以我這個還算比較喜歡讀書,從中學開始買書起至今藏書不下2000冊的人看來,現在的中學生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我甚至懷疑,那位中學領導究竟懂不懂這些作品。

擔心有人不知道,我在括弧里加註了作者姓名。但我相信,許多人仍然未必全都了解,或者都閱讀過這些書。很慚愧,這也包括我在內。比如那本《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如果不搜索一下,根本不知道作者就是寫《相約星期二》的。拿這問題來考考中學老師,情況恐怕也差不多。曾聽說,一位中學老師問學生讀什麼書,學生回答正在看清少納言的作品。這位老師很不屑地說:「怎麼會有人起清少納言這么奇怪的網名?」這個不算笑話的冷笑話,說明現在有些老師的閱讀視野確實還不如學生。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中學生一定要讀經典嗎?支持這一觀點的人肯定振振有辭。可在我看來,這些道理都是陳腐不堪的廢話。依我之見,中學生能讀經典當然不錯,但更重要的還在於培養閱讀的興趣。如果對閱讀不感興趣,書再好也是一堆廢紙,更別說藉助閱讀樹立什麼崇高的人生理想了。恰恰這一點,不一定非要閱讀經典才能獲得。事實上,興趣是靠慢慢培養出來的,一旦被宏大敘事嚇壞了膽、敗壞了胃口,往往很難再找回閱讀的快感。

有一個朋友的兒子正在讀初中,前兩年瘋狂迷戀郭敬明之流,最近已經開始看《朗讀者》、《挪威的森林》和岩井俊二的作品。你說,一旦踏上正確的閱讀道路,以後他還會倒退回來讀「最小說」嗎?想想,初中的時候我們還在看瓊瑤金庸古龍三毛席慕容呢,現在不也人模狗樣讀起孔子老子錢穆顧准德錢鍾書福柯德里達哈耶克弗里德曼?

好為人師的某些人某些部門,從來就沒能為中學生找到合乎年齡、性格和興趣特點的閱讀之路。有位國家級教育類出版社的朋友告訴我,出版社為中小學生提供的課外閱讀資源不僅少得可憐,而且形式和當前的時代嚴重脫節,根本不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樣一本經典,哪怕你換個活潑點的方式推介也行啊。遺憾的是,教育部門只會下指令、提要求、列書單,而不願意站在中小學生的角度想問題。這無疑是把學生推向離經典越來越遠的路上。

6. 如何激發學生誦讀經典古詩文的興趣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

睢寧縣李集中心小學

張輝

中國是詩的國度,以《詩經》、《離騷》、唐詩、宋詞、元曲等
為代表的詩詞文化源遠流長,意蘊悠遠,內涵豐富,名篇佳作、不勝
枚舉,彰顯泱泱大國的文化精髓,它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誦讀古詩詞
,
可以使師生耳濡目染於聖賢的智慧
思想之中
,
在汲取中華文化精華的同時
,
培養其的高雅氣質
,
使其終生
受益。

愛因斯坦說過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准》也明確
指出:
「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加強誦
讀涵泳,在誦讀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獲得情感的體驗,心
靈的共鳴和精神的陶冶。」
如何激發學生誦讀古詩文的興趣,引領學
生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暢游呢?我認為,
誦讀古詩詞的關鍵是
動之以趣、曉之以情、踐之以行。

一、從改變教育教學方式入手,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

1
、自主式。即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自讀自悟、
小組交流合作等形式理解內容淺顯易懂的古詩詞,如:《靜夜思》、
《古朗月行》、《春曉》等。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的古詩文,教師可
以在疑難處適當地加以點撥,扮演好合作者、引路人、導師的角色,
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
、賞識式。學生學習古詩詞有良好表現時,要及時地給予肯定
與鼓勵,
讓學生感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喜愛,
使他們獲得心理上的
滿足,充分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產生喜歡誦讀的動力。逐步樹立
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信心。

3
、直觀式。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於直觀的事物學生既容
易理解也容易記住。古詩詞時空跨度大,語言精煉含蓄,意蘊深沉,
這些都給學生學習古詩詞設置了巨大的障礙。
對於一些很難理解的古
詩詞宜採用直觀手段輔助教學。
如在教學李白的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
廣陵》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再現送別畫面,並通過語言描述、音樂渲
染等手段,
營造了大詩人李白與孟浩然依依難舍的動人情境。
在充滿
詩意的情境中,孩子們很快進入角色,彷彿自己就是李白,正佇立江
邊,深情地目送友人遠游,學生的情感被激活,產生移情效應,他們
思緒飛越時空,神遊文本,
與聖賢心心相通,充分激活了原本凝固的
語言。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培養學生誦讀的興趣

1
、創新誦讀形式,不斷開展誦讀比賽。善於發現和總結,把一
些好的、快樂的學習方法推廣應用。如:表演背誦法、熟讀成誦法、
吟唱結合法等等。
每學期開展
「經典誦讀比賽」

「親子誦讀活動」

「誦讀擂台賽」等。通過以上開展的各項活動,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誦
讀中華古詩文的快樂,從而對「國學經典」產生濃厚的興趣。

2
、開展詩詞游戲。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小學生喜歡做游
戲的心理出發,
將學習積累古詩詞融入游戲活動中,
既能調動起學生
的學習興趣,
又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讓學生在輕輕鬆鬆中
積累了古詩詞。適合開展的游戲有:①對詩。前一個學生背誦一首詩
中的上一句,指名另一人接著背誦出這首詩,背出者勝一步,可接著
自己出一句,讓其他學生繼續背。②古詩、成語配對。很多古詩詩句
涵義與成語涵義一致,讓學生將詩句與成語配對,看誰配得多。③古
詩詞接龍。即先出示要求,
例如,背誦唐代詩人寫的描寫自然景觀的
詩文,或是背誦送別詩,或是出示詩人的名字,要求學生背誦他的詩
等等,學生按要求接背。

3
、開展師生共讀活動,要求所有語文教師、青年教師參加誦讀
活動,學校於期中前後舉行青年教師國學誦讀比賽。

4
、「講一講」活動。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班級、年級、校級「三
級」講故事比賽。讓《推敲》、
《黃鶴樓送別》、
《每逢佳節倍思親》
等經典小故事,使學生受到熏陶。

5

「古詩詞創新活動」
初步嘗試。
為了配合我縣創建江蘇省
「詩
詞之鄉」活動,我校成立了「取慮詩社」,廣泛吸納學生為我校詩詞
協會會員,
要求會員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每月創作兩首詩歌,
擇優刊
登在校刊上。
我校還開展了
「據詩作畫」
的動手做創新體驗活動。
如:
古詩文中有很多像《村晚》、《山行》、《江雪》、《清明》等寫景
名篇,學校就組織「為古詩文配畫」的活動,並舉辦了古詩文配畫特
色畫展。另外,
還舉行古詩文手抄報比賽。一張張圖文並茂的手抄報
在孩子們的精心設計下誕生。

6
、結合傳統節日,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我國傳統節日很多,
有關傳統節日的古詩詞也非常多,如蘇軾的《水調歌頭

中秋》、杜
牧的
《清明》

王維的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等,
誦讀這些古詩詞,
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還可以使他們接受中國的傳統文化教
育,
是開展古詩詞誦讀活動的好內容。
學生在不同的節日誦讀不同的
古詩詞,不僅興趣高漲,而且記得扎實,體會地深刻。

7
、開展古詩詞誦讀、創作活動,激發學生誦讀古詩詞的興趣。
結合我校「國學與教育」課題研究,和我縣爭創「詩詞之鄉」活動,
多開展古詩詞誦讀、
創作活動,
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古詩詞文化的豐
富多彩,博大精深,培養學生對誦讀古詩詞的興趣。

7. 如何指導學生積累和運用經典詩文

語文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進行積累,感悟和運用中能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讓學生誦讀欣賞「經典詩文」並加以運用,既能使學生從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挖掘詩文的內涵,又能繼承發揚這份不可多得的傳統文化,但當前「經典詩文」誦讀存在拔高了讀經教育的功能,脫離學生實際,過深過難,脫離教學實際,誦讀不可持續等隱患,讓學生愛上「經典詩文」,語文老師的引導尤為重要。
一 、積小流匯成江海——重視「經典詩文」的日積月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一步兩步的積累,「經典詩文」的學習亦是如此,實際的運用,需要長期的積累作保障,讓學生寫出好的作文,要從積累「經典詩文」開始,穩扎穩打,走好第一步。
(一)詩文背誦
蘇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作為老師要為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學習課文之餘,背誦一定數量的「經典詩文」,增加學生的語言積累,提高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這個道理。
什麼時候讓學生背誦詩文,既能有效利用時間,又不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呢?我習慣做法是每天早晨抽出5分鍾向學生推薦一首(篇)好詩文來誦讀,中午上課前的幾分鍾進行工整地書寫,對於基礎好的學生一天背一首不是問題,鼓勵多背,但對於記憶較差的學生來說並不能實現,所以我以一周為期,定為「每周一詩」(文)
至於要選什麼經典詩文呢,可以結合文本,在文本學習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六年級上冊第五組課文中寫中國大文豪——魯迅先生,那麼這周的每周一詩(文)可以選用魯迅寫的詩篇來進行誦讀,這樣既學習了課文,又豐滿了魯迅高大的形象,真是一舉兩得。在選文上還可根據學生的學情,低段的學生和中高段的學生分別推薦《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唐詩宋詞》。對於中高段學生,老師推薦一部分經典詩文,可以根據朝代的不同,推薦名人名詩,可以隨著時節的變化推薦描寫春夏秋冬的詩文,只要內容豐富點就好;或是由學生推薦,說說推薦的理由,老師審核,根據學生的喜好,選擇喜歡的詩文去積累,貼近他們的生活,才能讓「經典詩文」走近他們心中。
(二)詩文歸類
中國的「經典詩文」太多,對學生來說這種機械的背誦無法形成系統,作為語文老師可以幫助學生來梳理,歸類,讓學生對「經典詩文」瞭然於胸,為運用打下基礎。
其一,結合文本進行誦讀,例如教學到《春夜喜雨》時,讓學生回憶有關「雨」的詩文,全班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樣既起到了復習的作用,又能對所學「經典詩文」進行梳理,也是一舉兩得的事。
其二,結合其他教材進行誦讀,作為語文老師不能只停留在課文中的詩文教材,要用慧眼去挖掘教材,整合運用。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我們看到了堅強不屈的李大釗,可以復習一下有氣節的詩,比如李清照的詩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文天祥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詩文游戲
反復地誦讀「經典詩文」有時是件枯燥的事,如何讓枯燥的「經典詩文」經常得到復習,而又讓學生「樂」於去鞏固,做游戲,詩句接龍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為了降低難度,讓全員參與,老師也必須參與其中,也要接受學生的挑戰,只要能接出前一句詩中的任何一個字為開頭即可。也可以以組為單位,互相挑戰,對於優勝者,優勝組,設置獎項,評出「我是誦讀王」,「我是吟誦家」「小小藏詩家」,學生的興趣會更濃。
詩文接龍看似一個游戲,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在一定形式上是學生積累詩文的一種動力。無形之中讓學生鞏固了經典詩文,有種讓積累信手拈來的感覺。
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來積累「經典詩文」,貴在持之以恆,要一步一個腳印。學生有了日積月累的沉澱,語文能力才會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二 、必經階梯是練習——加強「經典詩文「的銜接內化
學生通過不同的形式已經積累了不少「經典詩文」,練習是個必不可少的平台來喚醒學生的沉澱。如果積累沉澱了很多詩文,都無法展示,那麼積累和運用只是一個分割體,無法融會貫通。我們該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一個表達的氛圍,一個銜接的階梯,讓積累的詩文得到有效的鞏固。
(一)詩文填空
「經典詩文」的運用,最簡單的練習就是老師給出一個語境,讓學生在積累的經典詩文庫中搜索,找出合適的語句填入語境中,當然這個答案可以是唯一的,也可以是多種答案,開放性的答案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興趣。
練習題:劉偉成天玩,不好好學習,功課也不做,你作為朋友會用( )的詩句來勸他。
這個答案不是唯一的,可以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可以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也可以是「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樣的練習,不光是讓學生對所積累的「經典詩文」的活用,也是對「惜時」主題詩文的梳理,歸類。
(二)趣味改編
經典詩文填空是一種直接引用的練習,而經典詩文的趣味改編是詩文化用的一種練習。六年級下冊回顧拓展二中的趣味語文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練習內容。有趣的標點,把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改寫成了小令,改寫成了小劇本,這樣的「經典詩文」進行改寫,讓學生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是個興趣,通過練習為學生寫作時化用詩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訓練點。可以讓學生改成三言詩,四言詩,五言絕句,六言詩,但這樣的練習必須根據詩文原意的基礎上,老師要規定一些模式讓學生去練習,學生不能信口開河。讓學生對「經典詩文」這樣的改寫還可以從寫景詩,敘事詩開始,例如《宿新市徐公店》、《涼州詞》。
(三)詩句組文
如果說「經典詩文」的填空,改編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大,創作性不強,那麼,找到合適的訓練點,讓學生寫一段話,更具挑戰性,也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
例如:離畢業還有幾個月,學生已經開始互寫同學錄了,相處六年的同學,幾個月後即將各奔東西,何不讓學生以「別離」為,用上一些「經典詩文」寫一份詩意的離別贈言。
學生贈言:六年的時光,悄然溜走,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我們是否可以找回那屬於我們的快樂時光。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雖然我們要分開,但我一定會記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同學送我情」,我們會是一輩子的好朋友,不管以後我們在哪裡,希望我們可以「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平時一起學習,一起嬉戲,吵吵鬧鬧,面對離別,學生心中的確有很多話要對彼此說,有了這樣真實的情感體驗,就會有表達的慾望。而且學生平時積累了很多關於「友情」「別離」的詩文,可以引用詩文通過這份贈言表達彼此的不舍和濃濃的友情。
《課標》指出:「寫作要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為了讓學生得到有效的訓練,對於學生樂於表達,暢快表達,給予肯定,但是要引導學生明白引用經典詩文能夠提升文章的語言魅力,但並不是多多益善,而是要根據文章內容的需要,恰當地引用。
三 、絕知此事要躬行——實現「經典詩文」的自主運用
語文課程標准對學生的的習作能力也作出了「嘗試在寫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的要求。學生平時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怎麼樣,需要通過寫作去檢驗學生。當學生看到周圍的一景一物一事都能通過久釀心底的詩文表達出來,才是積累「經典詩文」的真正目的。利用好「經典詩文」這座豐富多彩的作文庫素材,把千百年來歷經歲月磨煉至今仍然光彩奪目的「經典詩文」恰到好處地運用到作文中,定能讓文章文采斐然。
那麼,這些「經典詩文」用在什麼地方呢?沒有老師的引導,對於學生來說也是無從下手的。
(一)用詩句點題
古詩文語言精練,言簡意賅,意蘊深遠,往往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就讓人回味無窮,所謂「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如能將古詩文恰如其分地用在點題上,則能一語中的、點明題旨。
開學初教室布置評比,每個版塊用什麼樣的主題呢,原先的學習園地,圖書角顯得比較普通。如何讓主題新穎些,學生來出謀劃策,小荷才露尖尖角代替了園地,書山有路勤為徑代替了圖書角。用「經典詩文」做主題,激活了文字表達,彰顯班級個性,讓教室增添了幾分詩的韻味。
「經典詩文」可以作為文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經典詩文」可以用在文章開頭,有先聲奪人的作用;「經典詩文」還可以用在結尾,有歸納深化的意蘊。這些用法都和標題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老師要做的是引導學生用上恰當的詩句即可。
(二)用詩句描繪意境
詩歌的語言非常精練,往往一句詩就是一幅畫面,就蘊含著一片深情。借詩入文,不僅能增添作品的詩情畫意,而且能給人美的享受。
學生在《月夜》中寫道:中秋節的夜晚,月亮如一顆銀光閃閃的珍珠嵌在寧靜的天幕中,我沿著蜿蜒的小路,漫步徐行,聽著小溪嘩嘩地流淌,歡笑著,觀賞著月亮奔向遠方,真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我陶醉在這迷人的月色中。
學生把「經典詩文」巧妙地運用到寫作中,表達了學生的心中所想,用詩的語言營造詩的意境,讓作文中的景物頓然生色,文筆清新,更展示了學生的文化底蘊。
(三)用詩句抒情
中心是文章的靈魂,情感是文章的血液。「心」明才能「眼」亮,情真方可動人。靈活運用「經典詩文」,既能巧妙揭示文章中心,又能恰當地抒發自己的情感。
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作文要求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基礎上寫一件令你感動的事。學生交流的最多的是母親對自己的愛。一學生在作文的結尾處這樣寫:媽媽在我生病的時,無微不至地照顧我,在我傷心的時候安慰我,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我。但每每看到你那粗糙的雙手,熬得通紅的眼睛,我的心頭總是酸痛,莫名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真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一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歌頌了天下最偉大的母愛,還有什麼樣的文字比這樣詩句更能表達學生想要表達的這種情感呢?善用詩句,使文章情感豐富了,也讓文章更感染人了。
(四)用詩句喻人
借物喻人是古代詩人常用的寫作手法,引導學生把經典詩文巧妙地應用於習作中,便可妙筆生花。
班裡的數學老師即將退休,學生在作文中寫道:相處了六年的數學老師即將退休,看到她的滿頭銀絲,不禁讓我想起了唐代詩人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啊,這正是老師的寫照。她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在平凡的崗位上任勞任怨地工作,付出了多少心血,培養了多少莘莘學子。
這樣的比喻還有很多,「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些都可以用來刻畫人物,學生巧妙地借用古詩文比喻身邊的人,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用詩句說理
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藉助古詩文敘事說理,能使得你的觀點找到一個強有力的後盾,起到了 「如虎添翼」的作用。
品德課中,說到勝利這個單詞時,為什麼用「V」來表示,我隨口拼出了這個英文單詞,是英文單詞的首個字母。一學生便問:「老師,您是教語文的,怎麼把英語單詞記得那麼清楚呢?」我笑笑說可以請教班裡英語學習比較好的同學,記單詞有什麼竅門嗎?」班裡的英語課代表便說說:「口而誦,心而惟,朝於斯,夕於斯。是讀書的好方法,也是背書的好方法……。瞧,一件小事,用上一兩句古詩文,言簡意賅,恰到好處。
作為老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每一種用法都教給學生之後,再長期堅持下去,隨著積累的「經典詩文」不斷增加,教師的滲透熏陶,學生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自主運用了。

傳承我國五千年優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修養,是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作為語文老師,要用大語文的視野來看待,不可以就教材中的古詩文教學進行古詩文教學。從「課內經典」到「課外經典」從積累到運用,老師要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就像送給學生一根「魔法棒」,讓學生自己敲開中國傳統文化的大門,讓學生在傳統文化下浸染成長。

8. 如何讓經典真正走進學生心間

陶行知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擁有心對心的尊重,才會具備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和化險為夷的教育智慧。
現代的學生獨生子女較多,這些學生的心理素質往往比較脆弱,情感的依賴性比較強。不少學生過於嬌慣,很多家長不敢說不敢管,都依賴於老師教育。其實孩子也渴望著自己的老師,既是師長,更是朋友,期望與心目中尊敬的老師有朋友式的感情交流。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用愛心去培育心靈;在傳播知識的同時,也逐步增長教學技能;在播撒愛心的同時,我也收獲著一份份愛的回報。一個學生就是一個十分豐富,十分復雜的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我認為最美的方式是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琴弦,要想真正撥動這根心弦,教師就要尊重學生,以平等的地位去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學生才會把他們心思告訴老師。通過交流互動,加深了師生之間的理解和溝通,也加深了師生之間的友誼,從而老師更能走進學生心靈。
一、要有作為教師的愛心與責任心
愛心是走進學生心靈的保證,教育是愛的藝術,是心與心的認同,是心與心的升華,是心與心的溝通。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情感,沒有愛沒有感情,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馬卡連柯說:教師的心應該充滿對每個他要打交道的具體的孩子的家,盡管這孩子的品質已經非常敗壞,盡管他可以給教師帶來許多不愉快的事情,教師都要以自己的美好的感情去教育他。這都說明教育需要愛,只有愛,教師才能真正地走入學生心靈。
在平時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們要充分體現了愛心和寬容。如我班的一位同學,總是不愛上學,有逃學行為。我就耐心的教育,走近他和他主動交談,以真心打動他,讓他感覺此時的我不是老師而是特殊的朋友。經過多次交流我終於找到了事情的原因,由於父母的溺愛和嬌寵,到學校住宿吃不了苦,針對這種情況我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辦法,從而轉變了他的觀念,現在此學生再也不逃學了,學習成績也趕上來了。教師的關愛,換取了學生的認同,師生關系的融洽,相對地也樹立了班主任的威信。
二、詳細的了解學生的一切情況
我最深的體會是:班主任了解學生的底細,教師的工作才能對號入座、對症下葯,才能由外在的表現洞察學生的內心深處,教師主要應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性格、興趣愛好、對學習的態度、習慣養成等方面。我充分利用一切時間,走訪或電話聯系了全班學生家庭,和一些他們以前的老師。走近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只有這樣教師的教育才能知己知彼。教師知曉了這些,就為走進學生的心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此基礎上,真實而准確地了解學生個體隨時的反應並給予及時的指導和反饋,注重與學生情感的溝通與交流,無論是對學生個體的關注,還是整體的管理,都依賴於這種交流和相處的方式,和學生溝通的方式,我常用的是交談。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求在學生管理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教育導人、鼓舞人和鞭策人的工作,更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做到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和幫助人。這是以人為本理念在學校的具體體現,也是辦學必須遵循的原則。談心工作,它細膩、實用、有人情味。我在發現學生的問題時,一般不會粗暴地亂批評一頓,而是找學生耐心談話,以心交心,如我班的董秀、唐中和同學,在一段時期成績明顯下降,我了解情況後發現,均是由於心理、家庭與情感引起。我一面與家長溝通,一面與他們多次溝通,使他們從感情的旋渦、家庭的復雜關系和眾多的心理問題中很快的走出來,他們的家庭關系跟和諧、把握感情更成熟和學習成績上升更快了。
三、平等的尊重與理解學生
教師,一種光輝的職業,被社會各界譽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在學生的心目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是敬而生畏的對立面。每一位學生在尊敬的基礎上都渴望教師能放下尊貴的身架,坦誠、平等地走進自己的心靈,成為可以傾訴的朋友。也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們更自覺地認同你,並接受你的教導。
要想贏得學生的尊重,也要學會尊重學生,讓學生做什麼一定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這樣做;班級的事讓學生自己干,例如我班的班會、黑板報等。要充分信任學生,並能寬容學生,我經常給學生說:我允許你們犯錯,你們畢竟是孩子,但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遍,如果一不小心犯了但決不允許犯第三遍,因為事不過三,到那時,你們一定覺得沒有尊重我,因為尊重是相互的。我班有一個A同學由於眾多因素,導致與家長、同學關系緊張,成績直線下滑,後來我了解情況後找他的家長和同學面談多次,並幫助他分析他所面臨的狀況和回出現的後果後,現在A的變化真的很大,對家人,對同學,對老師,對朋友,她都能以禮相待,學習態度也更好啦。因為我經常會參加學生的一些活動,因此他們也把我當成了最好的朋友,有什麼心裡話總會對我說。身上長痘痘,今天遇到了一件什麼高興或煩惱的事,某某說話不文明,誰進了網吧,大事小事,不要我去問,我都會了如指掌。從中我也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老師只有放下姿態,平等地對待和尊重每一個學生,才能受到學生的尊重。也只有平等對待學生,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
四、不斷的學習
與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班主任要有閃亮的人格魅力,能用自己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用自己的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學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調節學生的意志,用自己的個性影響學生的個性,用自己的心靈呼應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學生的人格。以自己的青春譜寫著輝煌的教育詩篇,以自己的忠誠和執著維系著綿長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繪著斑斕的成長手記,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鑄造著堅強的未來人傑等都要求我們要深厚的文化功底、高深的專業水準和全面的知識,這些要靠我們不斷的學習而來。
五、絕對保守我所知道的學生的秘密
五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感悟到:班主任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凈化一片藍天,綠化一片沃土,這是我們神聖不可推卸的職責。讓我們用用知識武裝自己,以心換心,維護學生自尊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陽光,灑向每一個學生心靈的角落,如春風,拂去學生心靈的每一粒塵埃,如細雨,滋潤學生的每一寸心田. 正是由於走進了學生了心靈,了解了學生,理解了學生、關心了學生,和學生一起成長,和學生有了共同的話題,共同的心聲,學生主動的參與到課堂中去,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提高。雖然班主任的工作很辛苦,但在這辛苦的工作中融入了我的愛,伴隨著學生成長,所以我又感到很快樂。我就是這樣懷著對每一位學生的愛,對每一位學生的情,慢慢地走進了學生的心靈,在師生之間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中,我看見了愛的火花,也看見了教育者的希望。每當我看到我深愛著的學生們健康成長時,我就感受到了我活著的價值、工作的意義。

9.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一、興趣導入法:
興趣是閱讀的前提,學生沒有興趣的閱讀只能是應付差事,收不到什麼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促使學生搞好課外閱讀的關鍵。教師可利用課堂有意識地講一講名著的精彩之處,講得越生動,越能把學生閱讀原著的胃口吊起來,若是能和正在學的課文結合起來就更為有效。如講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可以向學生推薦魯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典故聯系法;
語文課文教學中會牽涉到大量的背景知識,不講透就會影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這其中涉及到的一些典故正是調動學生閱讀的好機會。我在講《驛路梨花》一課的背景時,講到了課文標題的出處——陸游的《聞武均州報已復西京》,原詩有一句「懸知寒食朝陵使,驛路梨花處處開。」我不但把有關寒食節的來歷和介子推的故事渲染一番,還趁機把歷史內容豐富的《東周列國志》推薦給了學生。
三、巧設謎團法:
中學生正處在求知慾很強的年齡段,利用其喜歡探究問題的特點,在介紹課外書籍的時候可以故意不把精彩的內容講透,留一些懸念讓學生課下解決。在講讀《范進中舉》一文時,我故作神秘地告訴學生:「范進中舉以後還發生了一件好笑的事,你們可以下去找來讀讀……」結果很多學生不但很快找到了「范進不顧母喪去打秋風」的鬧劇,還有興趣地讀起了全書。
四、設題助讀法:
近來各地的中招考試,頻頻出現涉及指定課外閱讀名著的填空題,在平時的練習中,我也經常設計一些類似的題型,來幫助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課外閱讀。如為幫助學生熟悉《水滸傳》的人物,我就設計了題,讓學生找出水滸108將中的三位女將,找出原來是軍官後被逼造反的將領;為幫助學生熟悉《西遊記》的情節,就讓學生畫出唐僧取經的過程圖等等。學生在查找答案的同時,基本上也把原著速讀了一遍。

10. 如何指導中學生閱讀經典名著

經典名著具有不朽的藝術魅力,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促進人不 斷地成長。學生在書海中遨遊,能采擷到文學之浪花,仙露之瓊漿,使其不斷地成長,心靈不斷地美化。那麼如何指導學生閱讀長篇名著,我認為應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做。
一、選取適合學生的名著來閱讀,激發學生對名著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剛開始閱讀課外長篇名著時,學生可能會表現出不耐心,不細心,此時教師應首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後,讓學生懂得,名著經過了時代的考驗,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藝術上都是很有價值的,對自己的一生起決定性的作用,給學生們講一些中外許多名人的成長都與青少年時期愛讀名著有密切關系的例子。激起學生對名著的興趣。
古今中外的名著,卷帙浩繁,不可能全部讀過來。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年級不同,給學生確定閱讀范圍和時限,選擇《語文新課程標准》建議的有品位的經典作品,如《西遊記》、《水滸傳》、《駱駝祥子》、《格列佛游記》、《名人傳》、《童年》、《簡·愛》等,來讓學生閱讀,這些長篇名著比較適合學生的心理和情趣的需求。讀時應合理安排時間,可以指導學生以周為單位,規定每周讀多少回或多少字,如每周讀一萬字。另外,寒暑假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好時機,教師可以將長篇閱讀與假期作業相掛鉤。
二、合理安排閱讀時間,課外閱讀與課內閱讀相結合
閱讀長篇名著最難解決的就是時間問題,都在課堂完成肯定是不現實的,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他們在周六、周日等較長時間的就閱讀一些篇幅較長的,養成習慣,才能完成閱讀任務,我的一些小做法是,製作一個「名著閱讀大擂台」給出一周的時間,不規定必須讀多少,一周後先在「擂台表」上,填寫自己閱讀了幾頁,然後閱讀課上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效果較好。為提高名著閱讀的效果,老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度,適時向學生推薦名著。如學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介紹讀他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兒》等童話故事。學習了冰心的《荷葉母親》,我就讓學生去讀她的《再寄小讀者》,《小桔燈》、《櫻花贊》等兒童文學作品及詩集 《繁星》、《春水》;在學習吳承恩的《小聖施威降大聖》,我就讓學生去讀《西遊記》。
三、以作業促閱讀,讀寫結合
布置讓學生讀了還不行,還需要老師的適當督促,有所反饋,不能放任自流。可以利用課前簡單提問一兩個問題;可以讓學生把最近的閱讀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體現;也可以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做作業,讓學生找自己感興趣的精彩片段、好詞佳句、各類描寫和精彩的情節等,並加以適當點評,利用自習課讀給大家聽聽。這樣能大大調動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加深了對名著的理解。 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有些長篇名著內容復雜,篇幅較長,學生往往難以理解,老師可以對重要情節加以點撥,教給學生適當的閱讀方法,往往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另外老師要經常與學生交談,了解閱讀進展情況,
交換對讀物的看法,解答學生的問題。最後老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圈點勾畫、作批註、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提高他們讀長篇圈、畫、點、注、評、摘的能力。
經典名著是仙露瓊漿,讓人回味無窮,經典名著是良師益友,讓人不斷地成長,心靈不斷地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