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韓信有過多少經典戰役
擴展閱讀
qq音樂藍牙怎麼沒有歌詞 2024-09-20 00:16:20
寫作業的歌詞有哪些 2024-09-20 00:03:33

韓信有過多少經典戰役

發布時間: 2022-03-05 23:00:36

A. 韓信參與了哪些著名的戰役

井陘之戰,韓信以三萬劣勢兵力大破趙軍二十萬,背水列陣,置之死地而後生,拔旗易幟,殺掉陳餘,趙王歇,活捉李左車,滅了趙國。井陘之戰是韓信用兵的經典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最後的垓下之圍,雖然是漢軍六十萬對楚軍十萬,有人可能會說,同等兵力下韓信不是對手,這個我不清楚,歷史上同等兵力下他倆沒打過,但是垓下之圍韓信最終勝了,順便說一句,有優勢兵力不用那是傻子,這場戰例也很經典,四面楚歌攻心,十面埋伏殺人,最終逼得項羽烏江自刎。不要說,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能勝利的都不是偶然!韓信是中國歷史上繼孫武,白起之後最會用兵的軍事家,是謀戰派代表人物,兵仙神帥,國士無雙,王侯將相,功高無二,略不世出,連百萬之眾,攻必取,戰必勝,可見韓信的軍事才能不是吹出來的。軍師才能固然是學習的結果,但也有先天因素,韓信就是二者兼有。項羽是勇戰派代表人物,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彭城之戰,同樣是三萬,大破劉邦五十六萬聯軍(此時韓信無指揮權,甚至可能不在彭城,史書未提及),羽之神勇,千古無二,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但是項羽和韓信都有一個致命缺點,不懂政治,所以最後都玩不過劉邦。劉邦打仗不行,滎陽,廣武對峙,敗多勝少,出兵匈奴,被圍白登,但確實天生的政治家,多少能人為之驅使,最終成就了漢朝。

B. 韓信的軍事才能和經典戰役有哪些

井陘之戰

井陘之戰是公元前204年漢軍與趙軍之間的戰役,韓信是在獲得劉邦的允許後,為了進一步擊垮項羽在國內的割據勢力,在井陘口一帶和趙軍交戰,最終以少勝多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此戰中漢軍統帥韓信表現出了「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其戰績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井陘之戰則是他戰例中的代表作。

C. 韓信著名的幾個戰役是什麼

  1. 暗度陳倉,揚名天下,人生第一戰。

  2. 井徑之戰 以少勝多,大破趙軍,收李左車,平定北方,有了三分天下的實力。

  3. 攻齊破龍且 擊敗了項羽的主力精銳部隊,可以說是威震天下,之後被封為齊王。

  4. 垓下之戰 功成名就,令史上第一武將項羽自殺。

D. 韓信指揮的經典戰役,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哪些呢

韓信這個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人物。他既自負又自卑。而且他的一生非常的波瀾壯闊。並且在軍事上,他做到了巔峰。可以說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幾個能夠比得上韓信的名將。由此可見韓信的實力和地位。首先,韓信是一個真正的儒將,而不是一個上陣殺敵的武將。像是項羽那樣的人,才是當之無愧的武將。而韓信一生的征戰中,只是指揮,並沒有上陣殺敵,所以他的這種是將領之中的最高層次,就是以謀得勝。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項羽。因為這兩個人實在是很有比較的地方。

而且以韓信的能力,是絕對擔得起先賢這個稱呼的。畢竟韓信不只有戰功,還有各種具體的實戰方式和謀略。據說,韓信還和謀聖張良編寫過一本兵書。在中華歷史上,只有是編寫過兵書的,都是偉大的戰略戰術家。更何況像韓信這樣偉大的實戰名將!所以韓信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E. 韓信一共打了多少場仗,其中最經典的是

陳倉之戰

漢高帝元年(前206)六月,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以「漢中策」幫助劉邦確定「東向爭權天下」的方略。八月,韓信乘項羽進攻齊地(今山東大部)田榮之機,出兵東征。出征之前,韓信先派樊噲、周勃率兵一萬多人佯修已被劉邦進漢中時燒毀的棧道,擺出要從褒斜道出兵的架勢。關中守軍聞訊,密切注視修復棧道的進展情況,並派主力部隊在這條路線各個關口要塞加緊防範,阻攔漢軍進攻。韓信「明修棧道」之策吸引了敵軍注意力,當敵軍的主力被引誘到了棧道一線時,韓信卻率大軍西出勉縣轉折北上,順陳倉小道入秦川,渡渭河於陳倉古渡口,倒攻大散關,對敵人發動突然襲擊,輕而易舉地拿下了陳倉城(項羽所封雍王章邯屬地),打開了守衛關中平原的大門。章邯從廢丘(雍都,今陝西興平東南)倉促率軍馳援陳倉,被漢軍擊敗,逃至廢丘、好峙(今陝西乾縣東),漢軍分路追擊,在壤東(今陝西武功東南)、好峙兩地再敗雍軍,進圍章邯殘部於廢丘。緊接著漢軍主力揮師東進,佔領了三秦,奠定了與項羽爭雄天下的基礎。
這就是韓信生平所指揮的第一個戰役,韓信初出茅廬,一鳴驚人,成功地創造了我國戰爭史上由漢中進奪關中的戰例。韓信出其不意奇襲陳倉,爾後分兵略地,連續作戰,迅速佔領關中大部地區。在這一過程中,韓信的指揮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顯示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華。

京索之戰

漢高帝二年(前205)四月,劉邦彭城潰敗後,留守關中的韓信迅速趕到滎陽前線,利用滎陽有利地形,組織多層次的戰略防禦體系,多次擊破楚軍於京(今河南滎陽南)、索(今河南滎陽)之間,殲滅了不斷西進的楚軍前鋒,止住了戰略潰敗的頹勢。
韓信不僅阻止了楚軍的追擊和進攻,還不時抓住戰機,組織起必要而適當的反攻。他派曹參、灌嬰、靳歙等將領分別出擊,先後奪回了雍丘(今河南杞縣)、外黃(今河南蘭考東南)、燕縣(今河南長垣西北)、衍氏(今河南鄭州市北)、武強(今河南鄭州市東北)、菑南(今河南民權東)、昆陽(今河南葉縣)、葉縣(今河南葉縣西南)等地,消滅了這些地區的楚軍以及叛漢投楚的勢力。
韓信把戰線由滎陽向東推進,協助劉邦,重點部署了由滎陽至成皋(今河南滎陽汜水鎮)、鞏縣(今河南鞏縣西南)、洛陽的縱深防禦。依託這一帶的有利地形,組織起多層次的堅固防禦體系,准備抵抗項羽新的進攻,阻止其連續突破。這樣,北起滎陽南至南陽,西起洛陽東至外黃,構成一個縱橫各數百里的正面戰場,項羽西進的兵鋒頓挫,戰線最後在滎陽穩定了下來,楚漢斗爭形勢由漢的極度劣勢進入到了相對峙的狀態。
韓信在劉邦彭城慘敗之餘,阻止了楚軍乘勝入關,穩定了戰局,經營一個強大的正面戰場,使劉邦轉危為安,為奪取下一階段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所有這些,都是在漢高帝二年(前205)五月至七月之間完成的,充分顯示了韓信扭轉乾坤的軍事指揮才能。

安邑之戰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在楚漢戰爭中,韓信擊敗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魏王豹於安邑的一次渡河進攻戰。
漢高祖二年五月,楚漢兩軍在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古滎鎮)、成皋(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一線形成對峙後,魏王豹反漢。豹踞河東,南下可切斷關中(指函谷關以西地區)與滎陽、成皋一線漢軍的聯絡,與楚軍形成對漢軍的前後夾擊之勢;西向則可直取關中。為解除側翼威脅,八月,劉邦先遣謀士酈食其游說魏王豹未成。即以韓信為左丞相,率騎將灌嬰、步將曹參等攻魏。魏王豹陳兵蒲坂(今山西永濟西蒲州),封鎖黃河渡口臨晉關(今陝西大荔東),以阻止漢軍渡河。韓信採用聲東擊西、避實就虛戰術,集結船隻,佯作由臨晉關渡河,主力卻直奔臨晉關上游百餘里處的夏陽(今陝西韓城西南),乘魏軍無備,用木柙縛罌缶(一種簡易渡河器材)迅速渡過黃河,直搗魏軍後方重鎮安邑。魏王豹率軍倉促迎戰,並急調蒲坂之兵北上救援。九月,漢軍在安邑西南擊敗救援的魏軍,並俘獲魏將王襄,襲占安邑。魏王豹率敗軍東奔曲陽(今河北曲陽西)。漢軍乘勝追擊,再破魏軍,生擒魏王豹。
此戰,韓信出其不意滅魏,使劉邦得魏降卒補充前線,加強了對楚正面防禦,並為爾後韓信滅代、破趙、降燕、克齊,開辟北方戰場創造了條件。

破代之戰

安邑之戰勝利後,鑒於黃河以北代、趙、燕三國和佔有今山東大部的齊國的向背直接關繫到楚漢戰爭全局,劉邦採納韓信「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漢書•韓信傳》),對楚實施戰略包圍的建議,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給韓信增兵3萬,命其率軍東進,開辟北方戰場。
漢高帝二年(前205)後九月(即閏九月),韓信率軍開始進軍攻代。他針對代、趙聯軍的部署,決心以突然襲擊的手段,長驅直進,快速行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代軍,消除自己東下破趙時來自側翼的威脅。
此戰,韓信的作戰目標是首先殲滅代軍,然後奪取鄔縣。韓信率領漢軍自平陽沿汾水河谷北上,秘密行進,直奔鄔縣之東,突然向夏說軍發起攻擊,當即將其擊敗。夏說率軍東逃,企圖越太行山向趙軍靠攏。漢軍置鄔縣城的代軍於不顧,全力猛追,追至閼與(今山西和順),終於全殲代軍主力夏說部,擒斬夏說。接著,韓信、張耳麾軍東進,去攻趙國;由曹參率兵回師,包圍鄔縣。這時,由於夏說部被殲,鄔縣成為一座孤城,代將戚公不敢堅守,棄城而逃,被曹參迫斬。至此,代國的武裝力量基本覆滅,代國滅亡。
這次作戰的規模不大,代軍的力量也比較弱小,但仍然體現了韓信用兵的一貫特點,即先消滅敵人的軍隊,而後再解決攻城問題,即使作戰的對象兵力弱小,也要突然襲擊,出奇制勝。因此,漢軍進展十分順利,既未頓兵於堅城,也未被阻於險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殲敵,致使代軍既未能屏蔽趙軍,也未能遲滯漢軍,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井陘之戰

韓信滅亡代國以後,由於西線正面戰場受到楚軍強大壓力,劉邦收取韓信的精兵充實成、滎防線。韓信從長遠打算考慮,堅持要開辟北面戰場進取趙國(位於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
漢高祖三年(前204)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韓信與張耳統兵數萬越過太行山攻趙。當時,趙王歇和趙軍統帥成安君陳余集中20萬兵力於太行山區的井陘口(今河北省鹿泉市土門關),占據有利地形,准備與韓信決戰。趙國謀臣李左車建議陳余派精兵3萬,繞路截斷韓信軍輜重糧草,正面趙軍則高築營壘,拒險堅守,使韓信進不能戰,退不能還。陳余以「義兵不用詐謀奇計」(《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兵少而疲,避而不擊會貽笑諸侯,拒不採納李左車建議。韓信率軍在距井陘口30里處扎營。夜半,令2000輕騎每人手持一面紅旗,沿小路隱蔽前進至趙軍大營附近設伏。隨後,韓信又根據敵強我弱,士卒多數未經訓練,運用「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史記•淮陰侯列傳》)的戰術,以萬人在綿蔓水(今綿河)東岸列背水陣。翌日拂曉,韓信率軍向井陘口進攻。經激戰,韓信軍丟旗棄鼓佯敗至背水陣。陳余中計,誤以為韓信不懂陣法,遂命壁壘內士卒傾全力追擊。依山隱蔽的漢軍輕騎,乘虛沖入趙軍營壘,更旗易幟。趙軍攻漢軍背水陣不勝,突見壁壘上漢軍旗幟擺動,頓時一片混亂,士卒爭相逃命。漢軍乘勢兩面夾擊,大敗趙軍。趙王歇及陳余率殘部向南逃抵邯鄲(今屬河北)。漢軍轉入追擊,在郎北(今河北高邑東南)再敗趙軍,斬殺陳余,生俘趙王歇。
此戰,韓信奇正並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光輝的篇章,是我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脅燕之戰

平定趙國之後,北方諸國只剩下燕、齊兩國。韓信下一步要須考慮繼續東進的問題了,他的目的是要繞到項羽的彭城側後去打項羽,而不是平定了趙國就算完事了。燕國雖然沒有像太行山這樣的險阻,但是它國大兵眾,城池堅固,而這時的漢軍由於遠離後方,又連續征戰,士卒疲憊。在這樣的情況下,用什麼樣的戰法去降服燕國,是韓信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韓信採納李左車「先聲後實」的計謀,將軍隊屯住趙地休整,並擺出要大舉攻燕的態勢。與此同時,韓信遣使者入燕,致書燕王臧荼,說以利害,勸其歸降。燕王臧荼見到韓信派來的漢使者,很是恭敬。臧荼聞知韓信取三秦、平魏、破代、滅趙,勇略過人,所向無敵,早已嚇破了膽,不敢與韓信交鋒。鑒於魏、代、趙等國敗亡的教訓,懾於漢軍的強大和韓信的聲威,燕王果然如李左車所言,韓信一紙書信,便納款投降,背楚歸漢。
韓信沒有費一兵一卒,也沒有動一槍一刀就迫降了燕國,這固然是李左車的計策高明,但同時我們也看出韓信不愧為名將,有勇有謀,有膽有識,能慧眼識英雄,更能尊重賢能之士,辨別出計策的好壞,果決地採納別人的良謀妙策。

破齊之戰

漢高祖四年(前203)十月,率軍北攻代、趙、燕、齊開辟漢軍北方戰場的大將韓信,已先後滅代、破趙、降燕,兵鋒直指齊地(今山東)。齊王田廣派部將華無傷、田解率重兵屯守厲下,以備韓信軍。是時,劉邦恐韓信不能迅速克齊,遣酈食其游說齊王田廣。齊王同意與漢媾和,撤歷下守備。韓信未接到劉邦停止攻齊之令,採納謀士蒯徹建議,乘田橫、田廣正和酈食其縱酒作樂,疏於戒備,迅速率軍從平源津(今山東德州南)渡過黃河,襲占歷下,由於齊軍主力在歷下被殲,齊國已無力防守都城臨淄,其領導集團遂倉惶出逃,齊王田廣逃往高密(今山東高密西南);相國田橫逃往博陽(今山東泰安東南);守相田光逃往城陽(今山東菏澤東北);將軍田既逃往膠東;將軍田吸逃往千乘(今山東高青東北),整個齊國陷入崩潰和混亂之中。韓信乘勢攻佔齊都臨淄,並分兵追擊,灌嬰追田橫至博陽,大敗田橫所率的騎兵;又追至嬴縣(今山東萊蕪西北),再次擊敗田橫,田橫脫身而逃。接著灌嬰揮軍北上,擊斬田吸於千乘。曹參進軍濟北,連克各城。韓信率軍東下,直逼高密,去追擊田廣。各路齊軍一敗再敗,整個齊國很快就掌握在了韓信的手中。

濰水之戰

韓信襲破齊軍,進占齊都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田廣敗走高密(今山東高密西南),向楚求救。項羽為保側後安全,急遣將軍龍且救援。楚軍號稱20萬,與田廣會合於高密(今高密西南)。時有人向龍且獻策:堅壁勿戰,聯絡齊地諸城困擾漢軍,使其無處得食,不戰而潰。龍且以為韓信不足畏,急於一戰成功。
漢高帝四年 (前 203年)十一月,楚齊聯軍20餘萬與漢軍數萬對峙於濰水兩岸。韓信鑒於敵眾己寡,遂令所部乘夜在濰水上游以沙袋壘壩塞流。拂曉,親率一部兵力渡河進攻,隨又佯敗退回西岸。龍且以為漢軍怯弱,率軍渡河追擊。漢軍乘其半渡,決壩放水,將楚軍分割在濰水兩岸。漢軍回擊西岸楚軍,殺龍且。韓信率漢軍渡過濰河,分兵略地,追擊至城陽(今山東鄄城北老城鎮東南),俘齊王田廣。灌嬰俘獲故齊王廣之相田光,進至博陽(今山東泰安市東南)。曹參率軍追擊至膠東,斬殺齊將田既。齊相國田橫聞齊王田廣被擒殺,自立為齊王,攻灌嬰軍,兵敗。灌嬰擊殺齊將田吸於干乘(今山東高青東南高苑城北)。至此,漢軍盡定齊地(今山東),直接威脅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完成了對楚軍戰略包圍。
此戰韓信靈活用兵,以囊沙堵水,誘敵半渡而擊,出奇制勝,是我國古代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彭城之戰

漢高帝四年(前203)八月,被迫與劉邦訂立和約,以鴻溝(古運河名,位於今河南滎陽東)為界,東歸楚、西屬漢。九月,項羽按約東歸。劉邦採納張良、陳平建議,乘項羽無備,楚軍飢疲,突然對楚軍發動戰略追擊。並約韓信從齊地(今山東),彭越從梁地(今河南東北部)南下合圍楚軍。
五年十月(漢初承秦制,十月為歲首),劉邦追擊項羽至固陵(今河南淮陽北)。楚軍反擊,漢軍大敗。韓信接到劉邦的馳援固陵的命令後,統攬全局,認真分析戰場形勢,沒有揮師徑馳固陵,而是作出了佔領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的戰略決策。當時,楚軍主要兵力集中在固陵和壽春等戰場,楚都彭城防守比較薄弱,韓信命曹參留守齊國,自己親率大軍南下,如一柄利刃從項羽的背後直插而來。
韓信率領數十萬齊師南下,戰局為之一新。韓信與灌嬰在下邳擊敗項聲、郯公,接著斬殺薛公,攻克下邳。再克薛(今山東滕縣南)、留(今江蘇沛縣東南)、沛(今江蘇沛縣)等縣,一舉攻佔彭城,俘虜了項羽的柱國(相當於宰相)項佗。韓信轉鋒西上,勢如破竹,連克蕭(今安徽蕭縣西北)、相(今安徽濉溪西北)、酇(今河南永城西)、譙(今安徽亳縣)、苦(今河南鹿邑)等縣,與劉邦會師於頤鄉(今河南鹿邑東)。
固陵解圍,韓信不徑趨固陵而首攻楚都彭城,既解了固陵漢軍之危,又打破了項羽的持久戰略。彭城之戰前,項羽圍劉邦於固陵,雖兵少食盡,其力量尚存,仍可與劉邦相持。然而,彭城一失,楚軍便失去了戰略依託,根本已亡,人心渙散,項羽極為驚慌,立即解固陵圍兵向垓下(今安徽靈壁南)撤退。漢軍同項羽在垓下展開最後決戰的時機終於成熟。

垓下之戰

漢高帝五年(前202)十二月,雄姿英發的韓信與拔山蓋世的項羽在垓下譜寫了一篇壯麗凄絕的英雄史詩。韓信與項羽,兩位卓越軍事家的激情碰撞,是智慧的交集,也是命運的對決。
漢軍兵力約有七、八十萬人,項羽只也約十萬人。韓信自率三十萬大軍為前陣,正面迎擊對楚軍;將軍孔熙率軍一部為左陣;將軍陳賀率軍一部為右陣;劉邦率其大軍為中陣;將軍周勃與柴武率軍一部為後陣;英布和彭越的軍隊,部署到了楚軍的側後,主要用以牽制楚軍的行動,機動應戰。
韓信親率漢軍發動攻勢,初戰詐敗而退,避開楚軍銳氣。韓信引兵後撤,他一後撤,項羽就向前追擊,這時,事先安排好的接應部隊立即從左右兩邊突然殺出,猛攻楚軍側面。韓信在項羽大軍窮於應付兩側的進攻時又引兵殺回,將楚軍三麵包圍,雙方激戰一日,楚軍終於失敗,大部被殲。韓信又用「四面楚歌」瓦解敵人的鬥志。楚軍在夜間聽到四面皆楚歌,以為漢已盡得楚地,士氣崩潰。項羽率八百人乘夜向南突圍,漢軍發覺後,派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擊。項羽敗退至烏江,被迫自刎。
垓下之戰,是楚漢相爭中決定性的戰役,它既是楚漢相爭的終結點,又是漢王朝繁榮強盛的起點,更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轉折點,它結束了秦末混戰的局面,統一了中國,奠定了漢王朝四百年基業

最經典的是垓下之戰 !

F. 韓信的著名戰役

經典之戰 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

G. 中國偉大的軍事家韓信最著名的戰績是什麼

韓信(約前231-前196),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曾先後為齊王、楚王,後貶為淮陰侯。為漢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勞,但後來卻遭到劉邦的疑忌,最後被安上謀反的罪名而遭處死。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經典之戰:
一、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
楚漢之爭時,項羽倚仗兵力強大,違背誰先入關中誰為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自封為西楚霸王。劉邦聽從謀臣張良的計策,從關中回漢中時,燒毀棧道,表明自己不再進關中。後來,劉邦拜韓信為將軍,他命士兵修復棧道,裝作從棧道出擊進軍關中,實際上卻和劉邦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守將不備,佔領陳倉。進而攻入咸陽,佔領關中。
二、京索之戰,
三、安邑之戰,
四、井陘之戰(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爆發的井陘之戰,是楚漢戰爭中漢大將韓信指揮的,在井陘口(今河北井陘東)一帶對趙軍的一次出奇制勝的進攻作戰。在這次戰役中,韓信以不到3萬的劣勢兵力,背水列陣,奇襲趙營,一舉殲滅號稱20萬的趙軍,陣斬趙軍主將陳余,活捉趙王歇,滅亡了項羽分封的趙國,為劉邦最終戰勝項羽、統一全國創造了有利的戰略態勢。
五、濰水之戰
濰水之戰是楚漢時期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此戰漢大將軍韓信不但消滅了齊楚僅余的一隻有生力量,斬段西楚之右臂,並且佔領三齊之地,實現迂迴到西楚後方並對其戰略包圍的有利局勢。可以說此戰扭轉了楚漢之間的根本局勢,使楚漢之爭逐漸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勢。項羽再無能力滅漢,已經到了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劉邦則進入全面戰略大反攻的時刻。
六、垓下之戰
齊王韓信親率大軍從齊地南下,佔領楚都彭城和今天蘇北、皖北、豫東等廣大地區,兵鋒直指楚軍側背,自東向西夾擊項羽;梁王彭越率軍數萬從梁地出發,先南下後西進,於劉邦本部軍共同逼楚軍後退;漢將劉賈率軍數萬會同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發,從西南方發動對楚地的進攻,先克壽春,再攻下城父並將此城軍民全部屠盡;而鎮守南線的楚將大司馬周殷卻在此時叛楚,先屠滅六縣,再與英布、劉賈會師,隨後北上合擊項羽;同時,得到關中兵丁補充的劉邦則率本部軍二十多萬出固陵東進;漢軍五路大軍、合計近七十萬之眾,形成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率十萬楚軍向垓下後撤。漢五年十二月,劉邦、韓信、劉賈、彭越、英布等五路大軍於垓下(今安徽靈璧南,一說今河南淮陽、鹿邑間)基本完成了對10萬楚軍的合圍。劉邦立刻任命韓信為聯軍統帥,指揮大軍作戰。韓信命劉賈、英布軍自南將楚軍外圍出路全部封閉,命彭越軍自北封閉通路,韓信親率自軍主力三十萬與劉邦本部軍二十萬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萬楚軍發起進攻,展開決戰!

H. 西漢時期韓信一生最經典的四場戰役是哪四次

近些日子,一則“西漢時期韓信一生最經典的四場戰役是哪四次”的問題,有不少的人都在問,我來說下我的看法。第一是陳倉之戰,歷史八個月,韓信幫助劉邦占據秦國的地盤,使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謀略。第二是井陘之戰,韓信3萬人,打破趙國的20萬人大軍。第三是濰水之戰,這一戰,韓信也只有數萬人,也是打破了楚國20萬人的隊伍。第四是垓下之戰,這是讓項羽自刎於吳江的一場戰役,也是最終的決戰。那麼具體的情況是什麼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一.陳倉之戰

第一是陳倉之戰,歷史八個月,韓信幫助劉邦占據秦國的地盤,使用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謀略。自此,劉邦也有了像秦國一樣的基礎,也有了掃六合的開端。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哦。

I. 韓信一生最經典的四大戰役兩次以少勝多,最終消滅項羽嗎

公元前202年2月28日(按西漢前期以十月為歲首,同年二月在十月之後),劉邦在山東定陶汜水(今山東曹縣北)之陽舉行登基大典,定國號為漢,是為漢高帝。對於劉邦來說,之所以可以消滅項羽,建立西漢王朝,韓信這位名將,無疑是功不可沒的。秦朝末年,韓信一開始投奔項梁、項羽,未得到任用。轉投劉邦,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經蕭何保為大將,為劉邦制定了漢中對策。

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井陘之戰中,韓信奇正並用,背水列陣,拔幟易幟,靈活用兵,出奇制勝,速戰速決,最終以少勝多,譜寫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光輝的篇章。進一步來說,對於井陘之戰來說,堪稱教科書式的戰爭典範。在雙方兵力懸殊的背景下,韓信背水一戰,驗證了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一兵家理論。井陘之戰的結局,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局上漸獲優勢,即消滅了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敵手,從而造就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

J. 韓信的成名戰

韓信的經典之戰有:暗渡陳倉(出陳倉定三秦之戰),京索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背水一戰),濰水之戰,垓下之戰!要說成名戰的話,按時間順序和規模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暗渡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