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相聲鬥法哪個版本最經典
擴展閱讀
無職轉生動漫能出多少集 2025-02-13 18:35:38
同學聚會如何寫申請書 2025-02-13 18:20:10
陳情令動漫哪個平台 2025-02-13 18:16:39

相聲鬥法哪個版本最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5-27 20:26:53

⑴ 誰看過一個相聲,講的是一個鄉野屠夫與宮廷法師鬥法的故事,最後法師輸給了屠夫

您說的這是《鬥法》,又叫《山東鬥法》。表演者:劉寶瑞先生。還有一個版本是常連安先生的。已發送,希望採納。另外 @王34冥 你打錯名字了,不是李寶瑞,是劉寶瑞。

⑵ 有什麼經典的相聲啊

經典相聲太多了: 傳統相聲 《找堂會》、《大保鏢》、《文章會》、《誇住宅》、《開粥廠》、《當行論》、《報菜名》、《地理圖》、《黃鶴樓》、《八大改行》、《八扇屏》、《三近視》、《白事會》、《扒馬褂》、《論捧逗》、《繞口令》、《關公戰秦瓊》、《蛤蟆鼓》、《金殿鬥智》、《珍珠翡翠白玉湯》、《山東人鬥法》、《假行家》、《金剛腿》、《反七口》、《批聊齋》、《批三國》、《歪講三字經》、《歪講四書》.《韓信擊缸》.《小神仙》.《反四輩》.《丟驢吃葯》.《雙槐樹》.《碩二爺》.《君臣鬥智》.《楊乃武寫狀》.《口吐蓮花》.《醋點燈》.《賣五器》.《邵康節測字》.《字像》.《大相面》.《大西廂》.《對對子》.《怯拉車》.《怯賣菜》.《揣骨相》.《大上壽》.《對對子》.《化蠟扦》.《波斯貓》.《訓徒》.《老老年》.《窩頭論》.《歪批百家姓》.《五百出戲名》.《洋錢傷寒》.《賊說話》.《三節會》.《哏政部》.《麥子地》.《巧嘴媒婆》.《楊樹標》.《槍斃劉漢臣》.《白宗巍墜樓》.《熬柿子》.《賣布頭》.《找五行》.《黃半仙》.《風雨歸舟》.《日遭三險》.《黃鶴樓》.《捉放曹》.《打燈謎》.《古董王》.《賣掛票》.《韓復榘演講》.《朱夫子》.《汾河灣》.《康熙私訪》.《開茅房》.《吃餃子》.《揭瓦》.《打油詩》.《粥挑子》.《戲迷擺壽》.《戲迷砸砂鍋》.《戲迷入洞房》.《傻子轉文》.《傻子拜壽》.《紀曉嵐》.《百獸圖》.《小諸葛測字》.《山東跑堂》.《山西家書》.《買估衣》.《三性人》.《買賣論》.《怯跑堂》.《傻子進城》.《偷斧子》.《怯跟班》.《讀祭文》.《道光吃熱湯面》.《五人義》.《娃娃哥哥》.《贊馬詩》.《三瘸婿》.《三怪婿》.《吃西瓜》.《小淘氣》.《王二姐思夫》.《張飛爬樹》.《酒令》.《學四相》》.《學四省》.《學梆子》.《玉堂春》.《四大名旦》.《訓子》.《賣葯糖》.《財迷還家》.《切糕架子》.《學滿語》.《怯洗澡》.《戲迷遊街》.《武訓徒》.《學京話》.《戲迷轉》.《改良拴娃娃》.《說樂夢》.《庸醫》.《點痦子》.《渭水河》.《姐夫戲小姨》.《賣黃土》.《增和橋》.《問路》.《避雨》.《行話》.《說大話》.《磕巴論》.《中秋節的生日》.《忌字》.《跑媒拉纖》.《買金筆》.《江南圍》.《借轎子》.《討軍餉》. 《九頭案》(注 : 此傳統相聲已失傳下半部分,殘存上半部分) .《數來寶》.《學唱數來寶》.《對坐數來寶》.《找陳宮》.《雜學唱》.《追柳》.《戲曲哭笑論》.《山東二黃》.《哭四齣》.《烏龍院》.《學漢劇》.《學墜子》.《學大鼓》.《學唱太平歌詞》.《學英語》.《洋鼓洋號》.《外八扇》.《朋友論》.《聖賢愁》.《傳代錢》.《怯算命》.《賭論》.《反正話》.《聚寶盆》.《算人口》.《兩頭忙》.《扭嘴兒》.《改良數來寶》.《賣馬》.《法門寺》.《草船借箭》.《戰長沙》.《攜琴訪友》.《屬牛》.《二十四孝》.《杜十娘》.《下神兒》.《糊塗一輩子》.《一妻一妾》.《熟了就好了》.《送媒》.《大力丸》.《翻跟頭》.《皇帝選陵》.《十二缺》.《灶王爺》.《白蛇傳》.《假斯文》.《借火兒》.《兄妹聯句》.《孟姜女》.《競水》.《暴發戶》.《家務事》.《慈禧入宮》.《學行話》.《黃白胖子》.《九月九》.《閻王請醫》.《看葡萄》.《乘嘴衙役》.《家兄》.《文廟》.《雙音字》.《倒坐觀音台》.《刮眉毛》.《東坡魚》.《俏皮話》.《幫廚》.《寫對聯》.《竇公訓女》.《連升三級》.《天文學》.《大娶親》.《學西河》.《稱謂》.《金龜鐵甲》.《傻子學乖》.《打元宵》.《答非所問》.《樹沒葉》.《獻地圖》.《揭醜》.《學徒》.《羅成戲貂蟬》.《失空斬》.《英台修書》.《學京劇》.《五行詩》.《雞冠花》.《哭當票》.《人情話》.《珍珠倒卷簾》.《五興樓 》.《 洪鸞喜 》.《吃月餅》.《過關》.《南方話》.《 故事謎語 》.《迷信論》.《天王廟》.《扒員外皮》.《雜學唱》.《萬人迷》.《哭論》.《滑油山》.《梁祝哀史》.《夢中婚》.《燒骨記》.《遇皇後》.《四管四轄》.《洪洋洞》.《南彈北弦》.《斷弦》.《武松打虎》.《方言誤》.《弦子書》.《江湖口》.《八大吉祥》.《打醋》等等。 現代相聲 《似曾相識的人》、《八十一層樓》、《買猴》、《釣魚》、《夜行記》、《訓徒》、《五官爭功》、《虎口遐想》、《小偷公司》、《老鼠密語》、《很難說的國語》、《真真假假》、《肉爛在鍋里》.《77號》.《北京話》.《不宜動土》.《串調》.《打百分》.《方言》.《非洲獨立進行曲》.《服務態度》.《規矩套子》.《婚姻與迷信》.《酒鬼》.《開場小唱》.《砍白菜》.《空城計》.《寬打窄用》.《離婚前奏曲》.《買佛龕》.《妙手成患》.《南來北往》.《南腔北調》.《普通話與方言》.《謙虛》.《全家福》.《謙虛》.《三棒鼓》.《似是而非》.《抬杠》.《談規律》.《體育和廣告》.《跳舞迷》.《萬噸水壓機》.《我是家長》.《武松打虎》.《戲劇與方言》.《戲曲雜談》.《戲迷》.《戲與歌》.《向您道喜》.《橡皮膏》.《笑的研究》.《新式馬甲》.《夜行記》.《一頓飯》.《一貫道》.《找調》.《醉酒》.《窗口》.《虎年談虎》.《巧對影聯》.《求全責備》.《生日祝詞》.《無所適從》.《亞運之最》.《辦晚會》.《拍賣》.《點子公司》.《最差先生》.《明天會更好》.《兩個人的世界》.《坐享其成》.《瞧著兩爹》《我要讀書》《我要上春晚》《我要幸福》《我要奮斗》《我要反三俗》《我要旅遊》《我要鬧緋聞》《我要玩網游》《我要結婚》《我是黑社會》《我是科學家》《我是文學家》《我這一輩子》《我要吃餃子》《我要下春晚》《我的大學生活》《我是收藏家》《我的奮斗史》《我要戀愛》《你這半輩子》《你要鍛煉》等等,這些都是相當經典的。

⑶ 我想問問劉寶瑞大師的相聲都有哪些經典的。

《珍珠翡翠白玉湯》、《山東鬥法》、《豆腐侍郎》、《日遭三險》、《賈行家》(《假行家》)、《酒迷》、《傻子學乖》(《學乖》)、《贖驢》、《窮不怕巧斗賈仁義》、《皮匠招親》、《四子科考》(《一字詩》、《打油詩》 )、《趕考》、《化蠟扦兒》、《火龍衫》、《大腦袋》、《贊馬詩》、《灶王爺》、《孟姜女》、《白蛇傳》、《蕪湖關帝廟》、《泰山石敢當》、《三吃魚》、《兄妹聯句》、《君臣鬥智》(官場斗)、《紀曉嵐》、《慈禧入宮》、《知縣見巡撫》、《假斯文》、《全上來》、《翻跟頭》、《畫賬》、《朱夫子》、《天王廟》、《文廟》、《畫扇面兒》、《暴發戶》、《兌水》、《韓復榘講演》、《家務事》、《善意惡語》、《講字》、《一字讀》、《草船借箭》、《書迷鬧洞房》、《打砂鍋》(《書迷打砂鍋》)、《張飛爬樹》、《跑海》、《空城計》、《兵發雲南》、《「講」戲》、《紅先黑後》、《貓蝶圖》、《風雨歸舟》、《偷斧子》、《增和橋》、《和尚開葷》、《法術》、《當行論》、《扎針》、《宋獻策測字》、《測字》、《先寫後問》、《求財》、《黃半仙》、《無鬼論》、《學徒》、《上學》、《狗噘嘴》、《小「zi」兒》、《神童解縉》、《漫話燕京》、《皇帝選陵》、《十二缺》、《扇子規律》、《底漏》、《勸架》、《要賬》、《賣柿子》、《白吃猴兒》、《糊驢》《連升三級》、《大鬧縣門》、《神兵天降》、《大水壺》、《消炎妙方》、《爬窗戶》《當行論》、《打燈謎》、《好啊好》(《奉承人》)、《高人一頭的人》、《找對象》、《做大褂》、《走馬觀碑》、《坐汽車》、《八扇屏》、《九點鍾開始》、批《聊齋》、《值班醫生》、《猜地名》、《吃飯我掏錢》、《寸步難行》、《飛油壺》、《趕考》、《蛤蟆鼓》、《買猴》、《繞口令》、《說字》、《我的歷史》、《西行漫記》、《學叫喚》、《支援新廠》、《住醫院》、《歪批三國》、《韓復榘講演》(對口版)、《投其所好》、《乘客之家》

⑷ 誰知道一些經典的相聲

1. 八大改行 (郭德綱/張文順) 2. 論50年相聲之現狀 (郭德綱/張文順) 3. 大保鏢 (郭德綱/於謙)
4. 壽比南山 (郭德綱/於謙) 5. 八貓圖 (郭德綱/於謙) 6. 列寧評戲 (郭德綱/於謙)
7. 西征夢 (郭德綱/於謙) 8. 羊上樹 (郭德綱/王文林) 9. 歪批三國 (郭德綱/李菁)
10. 古董王 (郭德綱) 11. 解學士 (郭德綱) 12. 滅鼠軼事 (馮鞏)
13. 我的兒子 (馮鞏) 14. 拆字 (劉寶瑞/馬季/郭啟儒) 15. 一匹馬 (劉寶瑞/郝愛民/於世尤)
16. 八扇屏 (劉寶瑞/郭全寶) 17. 猜地名 (劉寶瑞/郭全寶) 18. 吃飯我掏錢 (劉寶瑞/郭全寶)
19. 寸步難行 (劉寶瑞/郭全寶) 20. 當行論 (劉寶瑞/郭全寶) 21. 飛油壺 (劉寶瑞/郭全寶)
22. 趕考 (劉寶瑞/郭全寶) 23. 高人一頭的人 (劉寶瑞/郭全寶) 24. 韓青天 (劉寶瑞/郭全寶)
25. 好啊好 (劉寶瑞/郭全寶) 26. 買猴 (劉寶瑞/郭全寶) 27. 批聊齋 (劉寶瑞/郭全寶)
28. 繞口令 (劉寶瑞/郭全寶) 29. 說字 (劉寶瑞/郭全寶) 30. 我的歷史 (劉寶瑞/郭全寶)
31. 西行漫記 (劉寶瑞/郭全寶) 32. 找對象 (劉寶瑞/郭全寶) 33. 支援新廠 (劉寶瑞/郭全寶)
34. 值班醫生 (劉寶瑞/郭全寶) 35. 兵發雲南 (劉寶瑞) 36. 測字 (劉寶瑞)
37. 打油詩 (劉寶瑞) 38. 鬥法 (劉寶瑞) 39. 風雨歸舟 (劉寶瑞)
40. 狗噘嘴 (劉寶瑞) 41. 官場斗 (劉寶瑞) 42. 畫扇面兒 (劉寶瑞)
43. 黃半仙 (劉寶瑞) 44. 假行家 (劉寶瑞) 45. 假灶王 (劉寶瑞)
46. 解學士 (劉寶瑞) 47. 金剛腿 (劉寶瑞) 48. 九點鍾開始 (劉寶瑞)
49. 連升三級 (劉寶瑞) 50. 日遭三險 (劉寶瑞) 51. 書迷打砂鍋 (劉寶瑞)
52. 天王廟 (劉寶瑞) 53. 文廟 (劉寶瑞) 54. 學乖 (劉寶瑞)
55. 學叫喚 (劉寶瑞) 56. 學徒 (劉寶瑞) 57. 扎針 (劉寶瑞)
58. 珍珠翡翠白玉湯 (劉寶瑞) 59. 知縣見巡撫 (劉寶瑞) 60. 對對子 (馬三立/趙佩茹)
61. 賣掛票 (馬三立/趙佩茹) 62. 三字經 (馬三立/趙佩茹) 63. 開粥廠 (馬三立/張慶森)
64. 拉洋片 (馬三立/張慶森) 65. 白事會 (馬三立/王鳳山) 66. 大上壽 (馬三立/王鳳山)
67. 黃鶴樓 (馬三立/王鳳山) 68. 講衛生 (馬三立/王鳳山) 69. 誇住宅 (馬三立/王鳳山)
70. 拉洋片 (馬三立/王鳳山) 71. 練氣功 (馬三立/王鳳山) 72. 買猴 (馬三立/王鳳山)
73. 偏方 (馬三立/王鳳山) 74. 情緒與健康 (馬三立/王鳳山) 75. 十點鍾開始 (馬三立/王鳳山)
76. 西江月 (馬三立/王鳳山) 77. 相面 (馬三立/王鳳山) 78. 相聲的魅力 (馬三立/王鳳山)
79. 迎春曲 (馬三立/王鳳山) 80. 扒馬褂 (馬三立/郭榮起/趙佩茹) 81. 81層樓 (馬三立)
82. 查衛生 (馬三立) 83. 吃元宵 (馬三立) 84. 汽車喇叭聲 (馬三立)
85. 說瞎話 (馬三立) 86. 開會 (馬三立) 87. 老頭醉酒 (馬三立)
88. 美容院 (馬三立) 89. 找糖 (馬三立) 90. 追 (馬三立)
91. 算卦 (馬三立) 92. 逗你玩 (馬三立) 93. 賣五器 (馬志明/謝天順)
94. 文章會 (馬志明/謝天順) 95. 報菜名 (馬志明/黃族民) 96. 大保鏢 (馬志明/黃族民)
97. 拉洋片 (馬志明/黃族民) 98. 論拳 (馬志明/黃族民) 99. 茅房話 (馬志明/黃族民)
100. 數來寶 (馬志明/黃族民) 101. 拴娃娃 (馬志明/黃族民) 102. 太平歌詞 (馬志明/黃族民)
103. 百吹圖 (馬季/趙炎) 104. 兒女贊 (馬季/趙炎) 105. 鬧公堂 (馬季/趙炎)
106. 攀親 (馬季/趙炎) 107. 特種病 (馬季/趙炎) 108. 繞口令 (馬季/趙世忠)
109. 英雄小八路 (馬季/趙世忠) 110. 反正話 (馬季/於世猷) 111. 哥倆好 (馬季/於世猷)
112. 畫像 (馬季/於世猷) 113. 哭的藝術 (馬季/於世猷) 114. 勞動號子 (馬季/於世猷)
115. 女隊長 (馬季/於世猷) 116. 學評戲 (馬季/於世猷) 117. 裝小嘴 (馬季/於世猷)
118. 彬彬有禮 (馬季/唐傑忠) 119. 成語新篇 (馬季/唐傑忠) 120. 多層飯店 (馬季/唐傑忠)
121. 講禮貌 (馬季/唐傑忠) 122. 戲劇雜談 (馬季/唐傑忠) 123. 新地理圖 (馬季/唐傑忠)
124. 新桃花園記 (馬季/唐傑忠) 125. 學越劇 (馬季/唐傑忠) 126. 友誼頌 (馬季/唐傑忠)
127. 找舅舅 (馬季/唐傑忠) 128. 老少樂 (馬季/劉偉) 129. 拔牙 (馬季/劉寶瑞)
130. 找堂會 (馬季/劉寶瑞) 131. 傳謠 (馬季/姜昆/趙炎/劉丹) 132. 賣布頭 (馬季/郭全寶)
133. 妙語驚人 (馬季/郭全寶) 134. 萬紫千紅繞營房 (馬季/郭全寶) 135. 打電話 (馬季/郭啟儒)
136. 王金龍與祝英台 (馬季/郭啟儒) 137. 五官爭功 (馬季) 138. 五官爭謙 (馬季)
139. 訓徒 (馬季) 140. 一個推銷員 (馬季) 141. 一仆二主 (馬季)
142. 賣馬 (侯寶林/劉寶瑞/高鳳山) 143. 講帝號 (侯寶林/劉寶瑞) 144. 賣包子 (侯寶林/郭全寶)
145. 武松打虎 (侯寶林/郭全寶) 146. 學大鼓 (侯寶林/郭全寶) 147. 陰陽五行 (侯寶林/郭全寶)
148. 北京話 (侯寶林/郭啟儒) 149. 不宜動土 (侯寶林/郭啟儒) 150. 串調 (侯寶林/郭啟儒)
151. 打百分 (侯寶林/郭啟儒) 152. 改行 (侯寶林/郭啟儒) 153. 關公戰秦瓊 (侯寶林/郭啟儒)
154. 規矩套子 (侯寶林/郭啟儒) 155. 婚姻與迷信 (侯寶林/郭啟儒) 156. 空城計 (侯寶林/郭啟儒)
157. 離婚前奏曲 (侯寶林/郭啟儒) 158. 買佛龕 (侯寶林/郭啟儒) 159. 賣布頭 (侯寶林/郭啟儒)
160. 妙手成患 (侯寶林/郭啟儒) 161. 批三國 (侯寶林/郭啟儒) 162. 三棒鼓 (侯寶林/郭啟儒)
163. 抬杠 (侯寶林/郭啟儒) 164. 戲劇與方言 (侯寶林/郭啟儒) 165. 戲劇雜談 (侯寶林/郭啟儒)
166. 戲迷 (侯寶林/郭啟儒) 167. 橡皮膏 (侯寶林/郭啟儒) 168. 陽平關 (侯寶林/郭啟儒)
169. 夜行記 (侯寶林/郭啟儒) 170. 電梯奇遇 (姜昆/唐傑忠) 171. 虎口遐想 (姜昆/唐傑忠)
172. 家庭喜劇 (姜昆/唐傑忠) 173. 節日 (姜昆/唐傑忠) 174. 省略語 (姜昆/唐傑忠)
175. 特大新聞 (姜昆/唐傑忠) 176. 棒打與溺愛 (姜昆/李文華) 177. 如此照相 (姜昆/李文華)
178. 我與乘客 (姜昆/李文華) 179. 想入非非 (姜昆/李文華) 180. 嚴重警告 (姜昆/李文華)
181. 合家歡 (姜昆/戴志誠) 182. 辦晚會 (牛群/馮鞏) 183. 猜歌 (牛群/馮鞏)
184. 出口成章 (牛群/馮鞏) 185. 點子公司 (牛群/馮鞏) 186. 假話世家 (牛群/馮鞏)
187. 兩個弄潮兒 (牛群/馮鞏) 188. 兩個人的世界 (牛群/馮鞏) 189. 明天會更好 (牛群/馮鞏)
190. 拍賣 (牛群/馮鞏) 191. 瞧這倆爹 (牛群/馮鞏) 192. 小偷公司 (牛群/馮鞏)
193. 最差先生 (牛群/馮鞏) 194. 坐享其成 (牛群/馮鞏) 195. 搞對象 (李金斗/王文友)
196. 武松打虎 (李金斗/陳湧泉) 197. 亂形容 (蘇文茂/朱相臣) 198. 論捧逗 (蘇文茂/朱相臣)
199. 批三國 (蘇文茂/朱相臣) 200. 說一不二 (蘇文茂/朱相臣) 201. 維納斯的遺憾 (蘇文茂/於世猷)
202. 汾河灣 (蘇文茂/王佩元) 203. 紅樓網路 (蘇文茂/馬志存) 204. 順情說好話 (蘇文茂/馬志存)
205. 所答非所問 (蘇文茂/馬志存) 206. 文章會 (蘇文茂/馬志存) 207. 含梨片 (蘇文茂)
208. 別扭話 (高英培/張振鐸) 209. 魚兒問答 (高英培/孟凡貴) 210. 表態 (高英培/范振鈺)
211. 貼膏葯 (高英培/范振鈺) 212. 財迷丈人 (侯耀文/石富寬) 213. 洞房破迷信 (侯耀文/石富寬)
214. 反正話 (侯耀文/石富寬) 215. 侯大明白 (侯耀文/石富寬) 216. 火紅的心 (侯耀文/石富寬)
217. 見義勇為 (侯耀文/石富寬) 218. 口吐蓮花 (侯耀文/石富寬) 219. 鄰里之間 (侯耀文/石富寬)
220. 認親 (侯耀文/石富寬) 221. 糖醋活魚 (侯耀文/石富寬) 222. 戲曲雜談 (侯耀文/石富寬)
223. 學裘派 (侯耀文/石富寬) 224. 學外語 (侯耀文/石富寬) 225. 一封公開的情書 (侯耀文/石富寬)
226. 雜談地方戲 (侯耀文/石富寬) 227. 雜音博士 (侯耀文/石富寬) 228. 侯式發音法 (侯耀文/石富寬)
229. 學演日本戲 (侯耀文/師勝傑) 230. 白吃 (奇志/大兵) 231. 百家姓 (奇志/大兵)
232. 喜喪 (奇志/大兵) 233. 治感冒 (奇志/大兵) 234. 報菜名 (李伯祥/杜國芝)
235. 交地租 (李伯祥/杜國芝) 236. 走向世界 (李伯祥/杜國芝) 237. 家庭糾紛 (李伯祥/杜國之)
238. 羅成戲貂嬋 (王謙祥/李增瑞) 239. 學模特 (王謙祥/李增瑞) 240. 打金枝 (劉文亨/王文玉)
241. 評書漫談 (劉文亨/王文玉) 242. 請劇團 (劉文亨/王文玉) 243. 勸架 (劉文亨/王文玉)
244. 王寶釧 (劉文亨/王文玉) 245. 王金龍與祝英台 (劉文亨/王文玉) 246. 獻地圖 (劉文亨/王文玉)
247. 學京劇 (劉文亨/王文玉) 248. 學越劇 (劉文亨/王文玉) 249. 如此典禮 (笑林/李國盛)
250. 打牌論 (郭榮起/馬志存) 251. 奉承人 (郭全寶/劉寶瑞) 252. 做大褂 (郭全寶/劉寶瑞)
253. 八扇屏 (趙振鐸/趙世忠) 254. 比翼雙飛 (群口) 255. 馬年賽馬 (群口)
256. 愛的挫折 257. 八十一層樓 258. 北海游
259. 哺乳詩 260. 猜謎語 261. 成語連篇
262. 傳搖 263. 大會見聞 264. 大鬧縣衙門
265. 倒字 266. 道德法庭 267. 對春聯
268. 多此一舉 269. 翻跟頭 270. 廢話趣談
271. 風格贊 272. 富了以後 273. 改歌
274. 改名 275. 杠刀子 276. 蛤蟆鼓
277. 狗熊大象 278. 侯扶倒 279. 胡不字
280. 轎夫新傳 281. 救救孩子 282. 開場小唱
283. 開會迷 284. 看山虎 285. 誇講究
286. 老人話時代 287. 老鼠秘語 288. 掄弦子
289. 賣估衣 290. 美麗暢想曲 291. 妙趣網生
292. 名師高徒 293. 男女有別 294. 男子漢宣言
295. 騎驢找驢 296. 牽牛記 297. 請醫生
298. 如此要求 299. 時間與青春 300. 誰怕貝勒爺
301. 說一不說二 302. 談美 303. 跳舞迷
304. 聽廣播 305. 我這一輩子 306. 五十子
307. 武墜子 308. 新編孔乙己 309. 新編女起解
310. 新潮商人 311. 學方言 312. 學墜子
313. 一樣不一樣 314. 影視歌迷 315. 游擊小戰士
316. 宇宙牌香煙 317. 賊說話 318. 招聘
319. 逐步升級 320. 屬牛 321. 住醫院
322. 祖爺爺的煩惱 323. 尊重人 324. 坐汽車
希望你能滿意我能拿小旗,呵呵。

⑸ 我看了一個相聲,說一個殺豬的喝醉了,和一個老道士鬥法,還有個人叫解縉,求相聲名字!

相聲《鬥法》
劉寶瑞http://www.tquy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09
常連安http://www.tquy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617
馬 季http://www.tquy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054

⑹ 相聲台詞《鬥法》

字數太多,給你個鏈接自己看吧,別忘了給我加分啊~~呵呵^_^
http://bbs.ydy.com/archiver/?tid-16910213-page-4.html

馬瘦毛長蹄子胖,兩口子睡覺爭熱炕。
老頭要在炕里頭睡,老婆死氣掰咧偏不讓。
老頭說是我揀的柴,老婆說這是我燒的炕。
老頭說偏睡偏睡偏要睡,婆說不讓不讓偏不讓。
老頭抄起了掏灰耙,老婆拿起了擀麵杖。
兩口子乒叮乓鐺打到大天亮,挺好的熱炕,誰也沒睡上。

明成化六年,正值明朝鼎盛之時,萬邦來朝。
北京前門外,五牌樓的第三根柱子上,貼著一張皇榜。皇榜一出,這附近的百姓都圍上來看,不到一個時辰,就驚動了整個北京城,什麼四門三橋五牌樓、八臂哪吒城的人都來看熱鬧,也不管是什麼五行八作、土農工商、回漢兩教、諸子墨家、三百六十行、街市上走的人,做官的、為宦的、背弓的、挎箭的、推車的、挑擔的,賣煤的、賣炭的、賣米的、賣面的、賣蔥的、賣蒜的、賣燒餅油條的、賣茶葉雞蛋的…,幾乎把全城的人都嚷嚷動了,這些人不知道國家出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貼皇榜,都爭先恐後圍著看。
就在這個時候,由北邊兒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名叫孫德龍,山東登州府文登縣的人,他是東四牌樓豬市大街賣豬肉的,會捆豬,也會宰豬,四十多歲。現在是冬天,他身上穿件棉袍,是件布棉袍,可讓他穿得都成了緞子的了,因為他是賣肉的,切肉、切油,切完了愛往身上抹,日子一久,棉袍上積滿了油,在陽光下一照,鋥光瓦亮,就成了緞子的了。他怕冷,在腰間系了根繩子,還好喝酒,於是在繩子上掛了一把錫鑞酒壺,他的酒壺特別,人家都是圓的,他這是四方的,也是擦得鋥光瓦亮。這繩子上還栓著一個錢口袋,左邊這胳肢窩下夾著根搭豬的鉤桿子,是根白臘桿子,有核桃粗細,五尺多長,頭里有兩個鋼鉤子,豬要是跑了,離著它五尺以內,一搭一鉤就能把豬逮回來,另一邊胳肢窩還夾著賬本,剛從肉市上算完帳回來。
他今天下了市,剛打酒鋪喝完酒出來,喝得酩酊大醉,走道腳底下直拌蒜,嘴裡說話也嘰里咕嚕,操著山東的口音道:「這個酒哇是高粱水兒,醉人先醉腿兒,眼睛看不見道兒,簡直是活見了鬼兒!」他走到皇榜前頭一看,見圍那麼多人,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想看看,就喝道:「咱借借光!咱借借光!」說著,直往裡擠,邊上的人見他莽莽撞撞,一聞這酒氣,就立馬給他讓出一條道,讓他進去了。
他到里邊一瞧是皇榜,不認識字,想要問問,可他不好好問,用胳膊肘拱了拱人家腰眼道:「怎麼回事?怎麼回事?」那位腰間吃痛,道:「唉!唉!你慢點你,什麼毛病?」孫德龍還道:「怎麼回事?」那位沒好氣道:「皇榜!」孫德龍一愣道:「什麼叫皇榜啊?」那位道:「皇上家貼的就叫皇榜!」孫德龍道:「嗯,你念念我聽聽,行嗎?」那位還真愛多管閑事道:「好好,我念給你聽聽,聽著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朕遷都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方仰德,萬國來朝,不想,今有琉球國派一了義真人前來進貢,實為進貢,暗為…」
孫德龍聽到這,截道:「唉,你別忙別忙!」說著將那位下巴頦給托住了。那位側頭一閃,埋怨道:「你這人怎麼竟是毛病啊?干嗎別忙啊?」孫德龍道:「你念嘛呢?念了半天,咱一句都不懂啊!」那位氣道:「說了半天你不懂,我白念了,什麼你不懂啊?」孫德龍理直氣壯道:「什麼不懂?我什麼都不懂啊!我先問問你什麼叫『奉天承運』?什麼叫『皇帝詔曰』?」那位道:「『皇帝詔曰』你不懂啊?告訴你,皇帝說話就叫『皇帝詔曰』。」孫德龍一樂道:「噢,皇帝說話嘛叫『皇帝詔曰』,那要是我說話呢?」那位道:「我哪知道去?我哪知道你那是什麼詔曰啊?」孫德龍道:「哦,好!你往下說。」那位道:「我別念了,念完了你不懂,我再講太麻煩了,乾脆我告訴你意思得了,這個琉球國啊,是咱們的附國,年年進貢,歲歲稱臣。今年派了個老道來,叫『了義真人』,他會打三十六手啞謎,會念七十部《金剛經》,找咱們中國人鬥法。如果誰會打啞謎,會念《金剛經》,能贏了他,賞千金封萬戶侯,就是要多少錢給多少錢,要多大官給大多官,他們還是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贏不了,或者沒人跟他鬥法,那就得他們琉球為上邦,我們大明為屬國。你問這個也沒用啊,你又不會打啞謎,你又不會念《金剛經》,問什麼勁啊?」
孫德龍有個外號叫「萬事通」,就是不論什麼事,你要是說他不行,當時就氣就惱,他聽那位說他不會、不懂,急了道:「你甭說了!你怎麼知道我不會打啞謎?你怎麼知道咱不會念《金剛經》?」那位一驚道:「噢!您會打啞謎?」孫德龍得意道:「那還用說哪?我不會我能長個腦袋嗎?」其實他會什麼啊?他喝醉了,你會得那是什麼啞謎,就是肉市上討價還價和人家拉拉手談斤兩、價錢的那種啞謎,和老道的啞謎完全不是一回事。那位一聽更是吃驚道:「哎呀!您會那更好了,那您怎麼不去找老道鬥法啊?」孫德龍道:「是啊,那我怎麼找啊?」那位道:「你去撕了皇榜就行啊。」孫德龍看了看皇榜道:「我啊,我撕不著啊,你替我撕。」那位道:「可以,我替你撕。」孫德龍跟著道:「你替我撕完了,你還得替我去。」那位一指自己道:「我呀!我又不會打啞謎,又不會念《金剛經》,乾脆你自己撕。」「對!」孫德龍剛要過去撕,那位道:「先別忙,我得給你念明白了,待會輸了可別怪我,皇榜上寫得明白,老道會打三十六手啞謎。」孫德龍喝醉了,問道:「老道會多少?」那位道:「三十六手。」孫德龍一撩袖子道:「咱會七十二手。」那位嚇了一跳道:「嚄!比他會的多一倍!老道會念七十部《金剛經》。」孫德龍腦袋一晃道:「我那個《金剛經》念起來莫完。」「沒完?」那位眼睛都瞪大了道,「沒完?那得念多少啊?」孫德龍一撇嘴道:「莫完,你管多少?」那位樂道:「好好,那您就撕皇榜吧。」孫德龍為難道:「我夠不著。」那位目光一掃,道:「您胳肢窩夾著這什麼?」孫德龍道:「搭豬的鉤桿子。」那位道:「您拿這個鉤啊!」「啊!對!」孫德龍一伸桿子,「嘩」!把皇榜給鉤了。
看榜兵丁一瞅有人撕皇榜,抹肩頭攏雙臂把孫德龍給綁上了,推著他去見榜官。那榜官是解學士解縉解大人,孫德龍到這兒立而不跪,沖解大人一撇嘴,一抬下巴頦道:「我說,你姓什麼?」解大人一聽心道:怎麼?要過我一堂是怎麼著?說道:「我姓解。」張德龍道:「解大人,你講理不講理?」解大人一愣,問道:「怎麼不講理了?」孫德龍高聲道:「你講什麼理啊?找老道鬥法,有捆著去得嗎?」解大人一聽,驚道:「哎喲!您是鬥法的法官哪,呵…」他趕緊一指兵丁埋怨道:「你們這些東西,怎麼把法官給捆上了?」解大人不知他有什麼能耐啊,心裡一怕,親自過來給鬆了綁,客氣道:「您請坐。」屋裡就這一個座,應該是帥不離位呀,孫德龍也不懂,一屁股就坐下啦,坐下不算,說得話還氣人,他看著解大人道:「哎!那你坐哪兒?」解大人心道:我坐哪你就甭管了,嘴裡客氣道:「那我就站著吧,您會打啞謎,會念《金剛經》?」孫德龍道:「那還用說,咱幹嘛來了。」解大人道:「那好吧,您跟我進宮吧。」孫德龍愣了愣道:「進,進哪個宮啊?」解大人道:「皇宮內院,見駕去啊。」孫德龍眨巴眨巴眼道:「見哪個駕?」解大人一聽心道:全不懂。於是道:「進宮見皇上去!」孫德龍一聽笑了,一拍大腿道:「啊哈,見皇上,對!我可得見見皇上啦,哎呀,我們哥倆老莫見了。」「啊?!」解大人嘴張得老大,心道:啥?跟皇上哥倆啊!奇道:「你們在哪見過?」孫德龍擺了擺手道:「莫見過,有過耳聞。」解大人心道:廢話!誰不是耳聞啊?又道:「好好,您跟我進宮,您是騎馬呀,還是坐轎啊?」孫德龍道:「不騎馬,不坐轎子。」解大人心道:法官,會用法術。忙問道:「那您怎麼去啊?」孫德龍道:「騎驢。」「騎驢?!」解大人道,「我哪給您找去呀?」孫德龍一翻眼道:「沒驢我不去了。」解大人聽他這話,口氣立刻軟了,道:「好好,我給你找去。」沒法子,他叫看榜的兵丁到張驛門里,花了兩吊二百錢給他雇了匹小毛驢。
解大人騎著馬,孫德龍騎著驢,一路走,嘴裡還嘀咕:「唉,咱哥倆老莫見了…」解大人一聞他酒氣噴噴,心道:現在還不能帶他去見駕,他一見皇上說『咱哥倆老莫見了』,得兒,連我的腦袋都保不住啊。於是把他帶到宮里頭,擱在東朝房,讓他在椅子上坐著休息,解大人自己去見駕。皇上一聽,真有這樣的能人,當天就來和老道鬥法,十分高興,吩咐即刻召見。解大人道:「起奏我主萬歲,法官是外省人,初到京城,未在禮部演禮,恐有失儀。依臣之見,找來老道先鬥法,鬥法之後再見駕也不為晚。要是贏了老道,見駕時倘有失儀,我主萬歲也能有個原諒,如果他贏不了老道,就甭見駕了,該殺了,就殺了。」皇上一聽道:「好,那麼找老道去吧。」當時就派人從金台館驛把老道找來,老道道:「要鬥法就現在斗,在太和殿前搭起東西兩座法台,都要三丈三高,上頭預備八仙桌子一張,太師椅一把,香爐、五供、蠟扦、黃毛邊紙、硃砂筆、五穀雜糧,一碗無根水。你家法官該用何物我不知道,你們去問他。」皇上一聽,問解大人道:「解愛卿,咱們家法官該用何物?」解大人一琢磨,乾脆也給他預備這么一份得了,回頭他還要也來得及。人多好做活,當時法台搭好,東西也預備齊了。老道來到東邊法台,道:「無量佛,貧道上法台等候你家法官。」說完一抖袍袖,腳底下升起一股黑旋風就把他托上了法台,文武百官看得目瞪口呆。老道坐在法台上,閉目養神。
皇上道:「解愛卿,叫咱們的法官去。」解大人跑到東朝房,進屋裡一瞧,呀?孫德龍不見了。解大人往地上一瞅,孫德龍從椅子上出溜下來,躺在地上睡著了,睡得還挺香。正那打呼呢。解大人趕緊道:「別睡了,別睡了,法官,快醒醒!」孫德龍迷迷糊糊道:「別鬧,別跟俺鬧!」解大人氣道:「誰跟你鬧了!」把孫德龍叫醒了。孫德龍揉了揉眼睛往外一看,皇宮內院,黃琉璃瓦,綠琉璃瓦,金碧光輝,富麗堂皇,他都沒見過,忙問道:「現在哪兒?」解大人道:「皇宮內院。」孫德龍糊塗道:「阿我,我上這兒干什麼來了?」解大人驚道:「啊!你忘了,你不是找老道鬥法來了嗎?若是贏了老道,要多少錢給多少錢,要多大官給多大官,現在老道來了,正在法台上等著你呢,皇上也到了,要看你二人如何鬥法。來來,跟我上台去吧。」孫德龍喝酒喝醉了,酒醉撕了國家的皇榜,那時他是十分醉,可一路進宮騎著小驢吹了風,又在地上睡了半天覺,冰涼的地,酒氣算醒過來了,剛才撕皇榜那碴兒全忘了。現在聽解大人說要和老道鬥法,酒醒啦,心裡害怕了,心道:我和老道鬥法?我會什麼啊我?再說這老道是打外國來的,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我可不能死在他手裡頭。他越想越害怕,咕咚一下,給解大人跪下了,哀道:「老大人哪,你救命啊!」解大人叫道:「唉唉!法官你這是怎麼說啊?意欲何謂?起來起來!你怎麼了?」孫德龍哭喪著臉道:「老大人哪,我不能起來啊,我跟你說實在話。」解大人道:「什麼話?你說。」孫德龍道:「我啊,我算是要死了。」解大人奇道:「這,這怎麼回事啊?」孫德龍老實道:「我根本就不會打啞謎,也根本不會念《金剛經》,我剛才撕皇榜是喝酒喝醉了,酒後無德,撕了國家的皇榜,我哪會打啞謎,哪會念《金剛經》啊,老道從外國來得,來著不善,善者不來,他有法術,我得死在他手裡啊!老大人啊,你還是受點累吧,叫皇上不要把我當人了,把我當個風箏放了好不好啊!」解大人一聽這話,「啊!」大叫一聲,鼻子都氣歪了,道:「赫!你這個人,往後這酒可不能再喝啦,你這種喝法,叫『凶飲』啊!可真是生事啊!」他又道:「怎麼著?你剛才酒後無德,撕了國家皇榜,這個事情有喝醉了鬧兒戲的嗎?你跟我這樣說還可以,我跟皇上怎麼說啊?難道就用你這套說詞,說你喝醉了,叫皇上把你當風箏放了,這,這行嗎?要是這么一說的話,咱們兩個全的死!」孫德龍不懂道:「你,你怎麼也的死啊?」「哼!」解大人冷哼一聲道,「我告訴你我們倆個這罪名:我是漫不經心,干預失察,引匪類人物入宮,我就的死;你的罪名是:酒後無德,撕了國家皇榜,戲耍看榜欽差大臣,誤入皇宮,該死!要說我們倆個死了,沒關系,是罪有應得,禍由自取!想不到,從今以後,認琉球國為上邦,我們大明為屬國,我們要給人家年年進貢,歲歲稱臣,我們做亡國奴,你知道嗎?就因為你!我們當了亡國奴了!」孫德龍一聽這話,心裡大驚,他這人可是個血性男兒,心道:怎麼著?這么一會當了亡國奴了,而且這國還亡在我身上,憑什麼啊?我憑什麼當亡國奴啊!他這么一生氣,一著急,一跺腳,「嗡」,剛才下去的那酒勁又撞上來了,這下可好,酒助人膽,跪得好好的,蹭楞一下,蹦來二尺多高來。解大人嚇一跳,心道:要打架啊!你把我放倒了你好跑啊?孫德龍一見他這樣,樂道:「老大人啊,我跟你鬧著玩呢。你想想,我不會打啞謎,敢撕國家皇榜嗎?」解大人一聽急道:「你到底怎麼回事情啊?你這么開玩笑誰受得了啊?」孫德龍笑嘻嘻道:「我不會打啞謎,我敢進皇宮嘛?」解大人鬆了口氣道:「那會再好沒有,你可別這么開玩笑啊!」孫德龍解釋道:「我莫開玩笑,我是有點喝醉了,不過有一點,我若是不找老道鬥法,我不是也活不了嘛,不但我活不了,你也活不了,有這么句話,叫:寧死陣前不死陣後,腦袋掉了碗大的疤瘌!就算我不能鬥法,我莫有法術,要和那個老道打架,他也未必打得過我啊!不然不就是死嘛,到底來了,你放心,走!找老道去!」解大人一聽,心裡又沒底了,緊張道:「你到底是會?是不會啊?你這話說得可含糊啊!這不是打架的事情,這是鬥法…」孫德龍不耐煩道:「你甭管了,走吧!」解大人一想,這也沒辦法,乾脆糟籬笆一撞,撞到哪算哪吧。
於是,兩人就到了西邊法台底下,解大人用手一指道:「上台吧。」孫德龍朝東法台上一看,見老道正閉目養神,道:「怎麼意思?這老道睡著了?」解大人道:「你就甭管了,快上台吧。」孫德龍搖頭晃腦,樂呵呵道:「他在這邊,我只能上那邊了,我們倆上一邊,爭地盤就打起來了。」解大人道:「你哪那麼多廢話啊,快上吧。」「好。」孫德龍應了一聲又道,「他怎麼上得?」解大人提醒道:「法官,你可多主意,他可有法術。」孫德龍問道:「什麼法術?」解大人道:「一抖袍袖,腳底有個小旋風,把他給托上去的,他可有能耐,你小心了。」孫德龍不是外號叫「萬事通」嘛,什麼事都不懂裝懂,朝解大人喝道:「你甭說了,你說什麼呢你,長他人威風,滅我的銳氣!」解大人道:「我哪滅你銳氣了?」孫德龍道:「老道有什麼了不起啊?

⑺ 劉寶瑞最最經典,最最搞笑的單口相聲叫什麼名字

《珍珠翡翠白玉湯》、《黃半仙》、《日遭三險》、《連升三級》、《賈行家》、《兵發雲南》\《學徒》、《測字》、《文廟》、《書迷打砂鍋》、《扎針》、《天王廟》、《解學士》、《官場斗》、《鬥法》、《打油詩》、《化蠟扦兒》、《風雨歸舟》、《狗噘嘴》、《知縣見巡撫》
都是單口的經典

⑻ ·劉寶瑞相聲鬥法的台詞

鬥法文本 (劉寶瑞先生述)

明朝永樂年間,北京前門大街五牌樓石柱子上頭,貼著一張皇榜。前三門外人煙稠密,商賈雲集,皇榜往外一貼,驚動了大街上過路的士農工商、五行八作。一百兩十行嘛,也有做官的、為宦的、背弓的、掛箭的、推車的、挑擔的,賣煤的、賣炭的、賣針的、賣線的,賣米的、賣麗的、賣蔥的、賣蒜的、賣燒餅油條的、賣茶葉雞蛋的……這些人不知道國家出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要貼皇榜,都爭先恐後圍著看。
就在這個時候由北邊兒來了一個人,這個人姓孫叫孫德龍,他是東四牌樓豬市大街賣肉的,也會捆豬宰豬,山東登州府的人,四十多歲兒,好喝酒。這天剛打南市上回來,胳肢窩夾著個搭豬的鉤桿子——這是白臘桿子,有核挑粗細,五尺多長,頭里有兩個銅鉤子,豬要是跑了,離著它五尺,一搭就搭回來——這手提溜個錢口袋,這邊胳肢窩還夾著賬本,腰裡系著根繩子,繩子上掛著一把錫蠟的酒壺,擦得是鋥光瓦亮,穿著個布棉袍,可已經變成緞子的了。怎麼回事哪?因為他切完肉也往上抹,切完油也往上抹,日子一長,就跟現在理發館那鋼(gàng)刀布一模樣了。
這天他下了市,剛打酒鋪喝完酒出來,喝得酩酊大醉,走道腳底下直拌蒜,嘴裡說話也不利落了(山東口音,下同):「這個酒哇是高粱水兒,醉人先醉腿兒,睜眼看不見道兒,簡直是活見鬼兒!」走到皇榜前頭一看,圍著一圈子人。「咱借借光!」他擠進去了,到里邊一瞧是榜,他不認識字,他要問問,撥拉那位。「哎!這是怎麼回事?」這位說:「你慢著點,欠點岔了氣!這是皇榜。」「什麼叫皇榜啊?」「皇上家貼的!」「你念念我聽聽好嗎?」「可以,你聽著啊:『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有琉球國前來進貢,明為進貢,實為派老道了義真人前來鬥法……'」「行了!行了!你別往下念了,你念了半天我一句都不懂啊!」「我白念了。」「我先問問你頭一句是什麼?」「『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怎麼叫『皇帝詔曰』?」「皇帝說話就叫『皇帝詔曰』。」「噢,皇上說話就叫『皇帝詔曰',那我要是說話呢?」「……那,不知道什麼曰了。」「好!你往下念吧。」這位想:我別念了,念完了再講受不了,乾脆我告訴他這意思得了。「琉球國年年進貢,歲歲稱臣。今年派了個老道來,他會打三十六手啞謎,會念七十多本《金剛經》,找咱們中國人鬥法。如果贏了他,他們是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贏不了,或者沒人跟他鬥法,那就得他們琉球為上邦,我們大明為屬國。現在皇上貼皇榜選能人,如果有人會打啞謎會念經,跟老道鬥法贏了的話,要多少錢給多少錢,要多大官封多大宮。你問這個也沒用啊,你又不會打啞謎,你又不會念《金剛經》。」
這句話行了,孫德龍外號叫「萬事通」,不論什麼事,你要是說他不行,當時就急:「你別說了!你怎麼知道我不會打啞謎,你怎麼知道我不會念《金剛經》?」「噢!您會啊?」「我不會我能長個腦袋嗎?」「哎呀!您會那更好了,您趕快撕皇榜找老道鬥法去。」孫德龍剛要過去撕,那位想:先別忙,我得給他念清楚嘍:「皇榜上寫著老道會打三十六手啞謎,您會那麼些個嗎?」「他會多少?」「三十六手。」「咱會七十二手。」「嚯!比他會的加一番!老道會念七十多本《金剛經》。」「我那個《金剛經》念起來沒完。」「那您就撕皇榜吧。」「我夠不著。」「您手裡拿的是什麼呀?」「搭豬的鉤桿子。」「您不會拿它鉤嗎?」「對!」嘶!他把榜給鉤了。看榜兵丁一瞅醉漢撕皇榜,抹肩頭攏雙臂給綁上啦,推著他去見榜宮。
榜官是解學士解縉解大人,孫德龍到這兒立而不跪,沖解大人一撇嘴,一抬下巴額:「我說你姓什麼?」解大人一聽:要過我一堂怎麼著?「我姓解。」「解大人,你講理不講理?」「怎麼回事?」「找老道鬥法去,難道說就捆著去嗎?」「哎喲!您是法官哪。」趕緊就埋怨看榜的兵丁:「你們這些東西真可惡,怎麼把法官給捆來了!」趕緊過去,親自松綁。屋裡就一個座兒,解大人道:「法官請坐吧。」應該是帥不離位呀,孫德龍也不懂,一屁股就坐下啦;坐下不算,他這話可氣。「哎!你坐哪兒呀?」解大人說:「那我就站著吧。」「我說大人啊!這老道咱上哪兒找他去?」「他住在江米巷金台館驛。走吧,你先跟我見駕去吧。」「見哪個駕呀?」「見皇上去呀。」「那太好了,我們哥兒倆有日子沒見了。」跟皇上哥兒倆!「法官,咱們進宮您是騎馬呀,是坐轎啊?」「全不用。」「全不用?用什麼法術?」「騎驢。」「騎驢哪給您找去呀?!」「沒驢我不去了。」解大人沒法子,打廣安門雇了匹趕腳的小驢兒。到了宮里頭,讓孫德龍到東朝房候旨。
解大人去見駕,皇上十分喜悅,吩咐即刻召見。解大人一想:不能讓他見駕——還沒到禮部演禮,嘴裡頭不定說出什麼來,回頭見了皇上一作揖,「咱哥們老沒見了」!我這紗帽也就丟了。趕緊就說:「萬歲!法官是外省人,初到京城,未在禮部演禮,恐有失儀。依臣之見,找來老道先鬥法,鬥法之後再見駕也不為晚。要是贏了老道,見駕時倘有失儀,我皇萬歲也能諒情一二。」
當時就派人從金台館驛把老道找來,告訴他,我國有人跟你鬥法。老道出主意,就在太和殿前高搭兩座法台,都要三丈多高,上頭預備八仙桌子一張,太師椅一把,香爐、五供、蠟扦、黃毛邊紙、硃砂筆、香菜、五穀雜糧,還有一碗無根水。「你家法官需用何物你去問他。」解大人一琢磨,乾脆也給他預備這么一份得了。人多好做活,當時法台搭好,東西也預備齊了。老道一抖袍袖,有一股黑旋風就把他托上了法台了,文武百官目瞪口呆。
皇上傳旨:「叫解大人去請咱們的法官眼老道鬥法,也讓咱們法官駕風或者駕雲上法台。」解大人趕緊跑到東朝房去找法官,進屋裡一瞧哇,法官躺在地上睡著了。解大人趕緊過去叫:「法官,起來!」「別鬧!」「誰跟你鬧了!把他攙起來。」孫掌櫃揉了揉眼睛往四外一看,這是皇宮里頭,金碧交輝,富麗堂皇。「哎,老大人!這是哪個場兒?」「皇宮內院。」「我上這個地方干什麼來了?」「啊!你忘了,你不是找老道鬥法來了嗎?現在老道在法台上等著你呢。皇上寶座升到殿外,要看你二人如何鬥法。」孫掌櫃一聽可嚇壞了:「怎麼回事啊?」剛才他撕皇榜的時候酒喝得十成醉,在地上睡了半天覺,酒氣兒冰下去了,把剛才撕皇榜那碴兒全忘了。現在聽解大入這么一說,自己一想:我喝酒喝得太多了,酒後鬧事撕了皇榜,我是買賣人,賣豬肉的,哪兒會跟老道鬥法呀!再說這老道是打外國來的,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我這不是捅漏子嗎?想到這兒,左右開弓,啪啪啪啪!自己打了四個嘴巴:「我胡塗,我胡塗!」往後一退步,咕咚脆下了:「老大人哪,我喝多了,我撕皇榜是耍酒瘋兒,我是個買賣人,就懂得賣豬肉。鬥法這個事兒乾脆你找別人吧!這個事兒,我是辦不了啊。你若不出氣的話,你給我倆嘴巴,你拿我當個風箏——把我放了吧!」啊!?解大人一聽連生氣帶害怕,渾身直抖,帽翅亂動。趕緊就說:「哦,你喝多了,你這個酒喝得太凶了,你摸摸你還有腦袋沒有?我給你倆嘴巴把你放了就完啦?你跟我這么說行了,我在萬歲駕前要是這么說呀,是欺君誤國,欺君事小,誤國事大。現在老道已經來了,皇上拿什麼話來回答他呀?這么大國家因為你失了信用,咱倆人全活不了,你是酗酒鬧事撕皇榜,戲耍看榜欽差大臣;我是辦事不力,錯引平民入宮,欺君誤國。咱兩個人的死,罪有應得,禍由自取,皇上跟著丟人!偌大中國失去天威,琉球為上邦,我大明為屬國,咱們就全成了亡國奴了。」孫德龍跪著這么一聽,他可急了:「哎,這不是沒有的事嗎?我這點酒怎麼惹這么大禍呀?哼,不單皇上丟人,連全國老百姓也跟著丟人。咳!」啪!他一拍胸口,剛才喝的那點酒又都撞上來了,跪著好好的,蹭楞他蹦起來了:「老大人呀!不要緊!照你這一說咱倆不就沒了命了嗎?沒命就好辦了,我不找老道鬥法不是也活不了嗎?這叫寧死陣前不死陣後,腦袋掉了不是才碗大的疤瘌嗎?別看跟老道鬥法不行,打?他還不準是個兒那!咱找他去。走!」解大人一聽:「你到底會不會呀?」「咳,你就走吧!」
解大人也沒辦法了,只好把他領到法台下邊,用手一指東邊的這座法台:「你看!老道已經在上邊打上坐了。」孫德龍一瞧:「老大人,他上那邊,我就上這邊兒了,我們倆要是上一邊兒,那為爭地盤兒不就打起來了嗎!」「快上吧!」「這法台有多高?」「三丈三!」「三丈三哪?九丈九也不要緊哪。來人!」「干嗎呀?」「搬梯子。」「搬梯子可不行,皇上已經傳過旨了,或是駕風或是駕雲,因為老道是駕風上去的。」其實呀,老道也不是駕風。那末你剛才說,不是一抖袍袖有股黑旋風裹著老道上去的嗎?那是個戲法兒。在他袖口兒里邊有個鐵筒兒,鐵筒里頭裝的是狼糞、大青、炭餅,把它點著了。用的時候,他一抖袍袖,就把那蓋兒打開了,你想他穿的是道袍,大領兒,這些個黑煙,順脖子、大襟、底襟全冒出來了,狼糞點著了不散,大青這昧葯點著了凈冒黑煙,好象黑旋風裹著他一樣。手上腳上都有小鐵鉤,他是順著法台的杉籬爬上去的!孫德一聽說駕風駕雲,就問解大人:「老大人,我駕什麼風呀?」「趁腳風唄。」「我會抽羊角瘋。」「那沒用。」「咳,乾脆,沒梯子我不去了。」「哎,別價呀。」孫德龍著急了,就要往法口前邊轉。「別往前邊去,皇上在前邊哪。」「我嘍嘍。」解大人一聽,有嘍皇上的嗎?「坐那兒那個人兒是誰呀?」「那就是皇上啊。」「旁邊那站著八個大個兒,是干什麼的?」「那是保駕的,金瓜武士。」「他手裡舉著的那是什麼?」「那就是金瓜。」「你把那頭一個頂高個兒的叫過來我有事兒。」解大人過去一瞧,這位是太和殿頭等侍衛白文元白老爺。「白老爺,過來我給您引見個朋友。這位是來鬥法的孫法官。這位就是太和殿頭等侍衛白文元白老爺。」「哦,白大人,你好啊,請你幫忙吧。」「什麼事哪?」「我上法台。」「與我有什麼關系呀?」「沒你我上不去呀。」「怎麼哪?」「你想啊,這法台三丈三,你多高身量?」「我呀?皇上選最高個兒的,身高九尺。」「你手裡舉的這個金瓜多長?」「一丈四的瓜把兒,一尺的瓜頭,一共一丈五。」「啊,對呀!一丈五,身高九尺,就是兩丈四,胳膊伸長了二尺,兩丈六、三丈三一一差不離兒了。」白大人一聽:他這兒算什麼哪?「啊,你把這瓜放平嘍,你兩手攥住瓜把兒,我坐在瓜頭上你不能把我扔上去呀?」「這……沒聽說過。」「你要是不扔我可走啦!」解太人趕緊跑過來說:「白大人,您受累試試看吧。」白文元氣得直抖手,這叫什麼事啊!也沒辦法,只好試試看,就把金瓜放平嘍,兩手抓住瓜把兒,說:「來吧!」孫德龍坐到瓜頭上,自老爺說:「您提著點氣可別往下墜。',白老爺運足了氣力:「我可要扔了啊!啊嘿!」這一下子真不含糊,法台三丈三,扔上有四丈四去。過了法台還一丈多哪。就由這一丈多高掉下來呀,法台都是二寸多厚的板子,摔不死也得摔個半死。該著這個老道倒霉,孫德龍沒摔著,不但沒摔著,並且還站到法台上去了。那位說,你說的這個不合理,他扔上去往下落,怎麼也得腰朝下,那就是躺到那兒了,怎麼能站著呢?這里頭有個原因:他胳肢窩夾著一個搭豬的鉤竿子,有五尺多長,您想啊,他過了法台一丈一,從這一丈一往台上落的時候,落下五尺多,鉤竿子把兒就戳到台板上了。胳肢窩夾著鉤竿子往下一出溜,腳就踩著台板了。手一擰鉤竿子,嗨!他站住了。
這個老道啊,就在對面法台上閉目合睛打坐養神,孫德龍怎麼來的,怎麼坐著金瓜往上扔,他全不知道。他睜眼的工夫,正是孫德龍由一丈一往下落的時候,老道一看就害怕了:哎呀,了不得,中國真有高人。貧道駕著風上法台,怎麼中國的法官會從;天而降哪!——扔上來的他沒瞧見。老道再一看孫掌櫃,他更害怕了:這位法官是足踏祥雲,金光護體呀!——足踏祥雲那是孫掌櫃沒站穩,把香爐撥拉到台上了,香灰這么一撲,跟雲彩-樣;那金光護體呢?是孫掌櫃那件油棉袍,太陽一照豬油放光!您說這老道不是倒霉催的嗎?!打仗是怯敵必敗,他嚇得直哆嗦,肝兒都顫了。老道一想:這可得多加留神。越留神越壞。老道單手打稽首,口念:「元量佛!」別看他身量矮,聲如銅鍾。老道一念佛,孫掌櫃一想我也得說一句呀:「啊,好傢伙!」人家念無量佛,他念好傢伙。老道又念了一句:「無量……壽佛。」孫掌櫃一聽:噢,加字兒啦?我也加字兒:「一大堆破爛傢伙!」
老道一聽:他這傢伙還真不少,我沒那麼多傢伙,乾脆跟他打啞謎得了。沖孫掌櫃伸出一個手指頭去,這就是啞謎。老道是說:你別瞧不起我,我有「一佛頂禮」。孫掌櫃不懂啊,他撕皇榜的時候不是說會打啞謎嗎?可是他打那啞謎跟老道這個不一樣啊,他是肉市上賣豬肉的,這個豬多大分量、多少錢、多少整、多少零,兩人拉拉手兒,是這個啞謎。他一看老道伸了一個大拇指:這是干什麼?伸一個手指頭……噢,要跟我喝酒劃拳哪!沒關系,來,你看這個!——他伸出倆手指頭來,他是什麼意思哪:你「獨佔一」呀?我「哥倆好」——嘿,他劃上拳啦!這下老道可害了怕啦!哎呀!我伸一個手指是「一佛頂禮」,他伸倆,是「二聖護身」哪——讓他給蒙上來啦。老道又伸了三個手指頭,那意思是說「三皇治世」。孫德龍這兒又琢磨了:什麼?「三大元」?好,「五魁首」!——他伸了五個手指頭!老道一看:嗯,對!「三皇治世」正對「五帝為君」哪。——全弄到兩下去啦!老道一拍心口,他是說:「佛在心頭坐」。孫掌櫃一瞧:好小子,你拍胸口,怎麼,你還不服氣?(手拍腦袋一下)啊嘿!他那意思是說,我也不怕你!老道一看:喲,我「佛在心頭坐」,他「頭上有青天」哪。——滿弄擰了!
老道一看,打啞謎我贏不了他了。拿過一張黃毛邊紙來,嗤楞一下,把寶劍拉出來了。孫德龍一看:「干什麼?要抹脖子呀?」老道把紙裁了三條兒,用硃砂筆刷刷刷畫了三道符,火絨火石打著了,把蠟點著,用寶劍尖兒紮起一道符來,在蠟火上一點,口中念念有詞,一晃這寶劍,這團火越晃越大,他要火燒孫德龍。孫掌櫃還開玩笑哪:「嚯嚯嚯嚯嚯,老道,那麼大個子別玩火呀,玩火睡覺尿炕,媽媽打屁股。」老道這個氣呀!這團火光有茶杯粗細,晃來晃去就有冰盤大小了。按理說,這道符就那麼一個紙條兒,沾火就完了。為什麼這火越晃越大呢?其實並不是念咒念的,畫符的硃砂里頭有葯材,所以火越燒越大。到了冰盤大小,這團火就甩過去了,直奔孫掌櫃面門,孫掌櫃往旁邊一斜身兒,一歪腦袋:「好小子,燒人哪!」明朝人是攏發包巾,這團火擦著孫掌櫃的耳根檯子,過去的,磁啦一下,燒去了半邊發罄。孫掌櫃用手一胡嚕,把手也燙了。桌上有一碗無根水,這碗涼水救了命啦!往腦袋上一澆,嘩!火滅了。老道一看頭道靈符沒成功,再來一張,把第二道符點著了,孫掌櫃一瞧:「好小子,得理不讓人啊,燒完這半拉再燒那半拉,一根頭發沒有了。你當老道,讓我當和尚,咱倆一塊兒化緣去。我不想出家呀!別等他再燒我了,我先給小子一鉤竿子吧。」順手抄起鉤竿子來,沖著老道面門瞄準。老道裝模作樣,閉著眼睛,搖晃腦袋,嘴裡嘟嘟囔囔裝著在那兒念咒,他這一閉眼睛,孫掌櫃得摟了。怎麼?他好瞄準呀!拿著鉤竿子來回悠達,悠達歡了,這叫桿兒朝前,鉤在後,覷著目,往對過兒瞅,對准了前拳撒後手兒。他說:「著傢伙!」他要是不喊這句呀,正打到老道的面門上;他這一喊,老道睜眼一看,直戳戳一儼柵門而來。「無量佛!」往旁邊一斜身兒,還算好,沒打著。您可聽明白嘍,桿是沒打著,後頭這倆鉤兒可不饒人哪,嘍哧一下正鉤到腮幫子上。往下一撥鉤竿子,帶下兩條子肉來,疼得老道捂著腮幫子直念:「無量受不了的佛!」孫掌櫃還跟著起鬨哪:「不留神,挨傢伙!」老道這個氣呀!再一看鉤竿子,他不知道干什麼用的,心裡更害怕了:「哎呀,我太不識時務了。剛才那位法官來的時候,足踏祥雲,金光護體,從天而降,這一定是十八羅漢大羅金仙。現在一看果然是大羅金仙,若不然怎麼能把西天如來佛的八寶如意紫金鉤拿來?!」其實,那是搭豬用的!
孫掌櫃可樂了:「小子,你把我頭發燒了還能長啊,你這腮幫子破了,鍋碗的不會補啊!」他這心裡一痛快,可高興了。老道更害怕了:頭道符我燒了他半邊發害,二道符未曾發用,他就打了我一八寶如意紫金鉤。再一瞧孫掌櫃那兒提溜著一個錢口袋,老道更嘀咕了:他還帶著百寶囊哪!再一看,孫掌櫃腰裡頭拴著把酒壺。好傢伙!還掛著翻天印哪!這不是倒霉催的嗎?他瞧什麼都有用啦!越琢磨越害怕,乾脆,三十六著——走!「無量佛,貧道我要回國交旨。」「哎!你要是走我可祭法寶!」「別價!我先去見你家萬歲爺。」說完這話一抖袍袖,冒出黑煙,變了個戲法就下台了。老道走到太和殿前往那兒一跪,磕頭如同搗蒜:「天邦大國萬歲開恩,小國使臣前來請罪。」皇上那兒看得明白呀!可是他倆打的啞謎念的什麼「無量佛」、「好傢伙,,這全不懂;又瞧老道拿火燒人,孫掌櫃拿水把火燒滅了,皇上高興了:「好!水能克火。」再看老道又點起火來了,心想:討厭的東西,你已經贏了何必趕盡殺絕。皇上凈顧瞧這火了,沒看見鉤竿子怎麼過去的,一瞧老道腮幫子流血了,皇上拍著巴掌直樂:「我國法官得勝了。好法寶!好法寶!」現在一看老道下來了,皇上明白,這是他輸了,說:「了義真人,現在你還有什麼話講?」「啊呀!天邦大國萬歲開恩。敝國認輸,情願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嗯!我得問問你,你們倆見面說『無量佛,這是怎麼句話?」「這是我們出家人的見面禮兒。」「那麼他說那『好傢伙,哪?」「那我實在不懂,不知道什麼叫好傢伙。」「那麼你說那『無量壽佛,哪?」「這是問候。」「那我國法官說那句『一大堆破爛傢伙,哪?」「那想必是貴國法官傢伙太多了。」一指腮幫子,「我這不挨了一傢伙嗎!」「後來你不說話,伸出一個手指頭是怎麼回事?」「是打啞謎,我說的是『一佛頂禮』。」「我國法官伸倆呢?」「他說他有『二聖護身'。」「你伸仨呢?」「『三皇治世'。你家法官又伸五個,他說有『五帝為君』;我一拍胸口說『佛在心頭坐',他一拍腦袋,說他『頭上有青天』。」——嘿!全蒙對了!皇上說:「那麼你那火是怎麼回事情?」「萬歲開恩,我是想把貴國法官燒下法台。」「哼!出家人不講慈悲,臉上是被什麼傷的?」「八寶如意紫金鉤。」他就不知道是搭豬用的,跪在一旁聽候發落。
皇上往法台上一看,忙跟解大人說:「咱們的法官怎麼還不下來呀?」他得下得來呀!孫掌櫃在台上轉磨:「哎!這是怎麼回事?倒是輸了贏了?」他還不知道哪!皇上一瞧,說:「想必我家法宮、被魔火燒傷,趕快派人把法官接下法台。」皇上這句話積大德了。剛才扔上去的,這要是往下一跳非摔死不可。皇上一說把他接下來,有人立好了雲梯,孫掌櫃順梯子就下來了。解大人過來說:「走,跟我見皇上去,要多磕頭少說話。」怎麼哪?怕他見皇上再來個「咱哥倆老沒見了」!孫德龍到了太和殿前,沖皇上作了個大揖:「嗬!」皇上一瞧:你要咬我是怎麼著?「咱給老皇上磕頭了。」他這一贏,皇上高興:「法官抬起頭來。」別人都得說「有罪不敢抬頭,',等皇上說「恕你無罪」,這才抬頭,孫掌櫃滿不懂,一抬頭直眉瞪眼瞧著皇上:「干什麼?」上人見喜,皇上樂了:「法官你鬥法是輸了是贏了?」孫掌櫃就怕問這句,輸贏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低下頭去,裝沒聽見。他這一低頭,皇上又問:「你輸了你贏了?」他往旁邊一看,正瞧見老道。正趕上這時候皇上問第三句:「法官!你跟老道鬥法是輸了是贏了?」「我說皇上,你老人家問我輸了贏了,這個話我不好說呀!怎麼呢?我要是說我贏了那叫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可我要是說我輸了吧,我干什麼來了?沒有金鋼鑽就不敢攬瓷器!」解大人一聽:你哪兒那麼多俏皮話呀!「你老人家問我輸了贏了,你別問我。」一指老道,「你問他!他說我輸了就算我輸了,他說我贏了就算我贏了。老道!你要是說我輸了,咱倆上台再來來!」老道一捂腮幫子:「別來了!他贏了。」「皇上聽見了吧?我贏了!我贏了!」皇上問:「法官,你叫什麼名字?」「我姓孫,叫孫德龍。肉市德龍館那個小買賣是我開的,咱是准斤十六兩絕不少給分量。」——誰問你這個了!「你們倆一見面,他說『無量佛;是怎麼回事?」「這『無量佛』是怎麼句話?皇上,這個老道我認得。」老道一聽嚇了一跳:他認得我,我怎麼不認得他呀?你哪兒認得去,他是賣豬肉的!「這個老道是化緣的。」「化緣干嗎說『無量佛』呢?」「我開肉館子,他們化緣,和尚念『彌陀佛',老道念『無量佛』,就是跟我要錢哪。」「那麼你說那『好傢伙』哪?」「我說『好傢伙』,是心裡想,怎麼剛走倆化緣的又來一個?」老道聽著這通窩心哪!「那麼你們倆人打啞謎,他伸一個手指頭是怎麼回事情?」孫掌櫃一聽:這回可糟了,怎麼說呀?老道伸一個手指頭,是「獨佔一」,我「哥倆好」,「三大元」、「五魁首」?合著我們倆沒鬥法,在哪兒劃拳哪!這不象話呀。得啦,乾脆我瞎編個詞兒吧。這一編詞把老道給送下來了。「皇上,他沒跟我打啞謎!」皇上說:「怎麼?,他伸一個你伸倆,他伸仨你伸五個,他一拍心口你一拍腦袋,這不是打啞謎嗎?」「不!我倆是講買賣呢!」「講什麼買賣呀?」「老道知道我是肉市上賣豬肉的,他廟里頭辦喜事,他想買我一口豬。」老道心說:我多咱想買他一口豬哇!皇上問:「那麼你伸倆手指頭呢?」「我說別說你買一口豬,買倆我也有啊!他說要個三十來斤的,我想,我那兒頂少也有五十多斤呀;他說可得帶下水——心肝肺,我一拍腦袋,那意思是說:甭說心肝肺,(手拍腦袋一下)連豬頭都是你的呀!」
得,滿擰!

⑼ 各位相聲大師的經典作品!

馬三立
馬三立是深受廣大民眾喜愛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相聲「泰斗」。祖籍甘肅省永昌,生於北京,回族。他12歲跟父親馬德祿學藝,後拜著名相聲演員周德山(周蛤蟆)為師,演出的傳統相聲有200多個,其中主要有:《吃元宵》、《賣掛票》、《黃鶴樓》、《相面》、《賣五器》、《開粥廠》等。他創作、改編並演出新的相聲節目六七十個,包括《買猴》、《十點鍾開始》、《偏方治病》等。多年來他還培養了閻笑儒、班德貴、連笑昆、方笑天、常寶華、高笑林等許多相聲演員。2003年2月11日6點45分因病在天津辭世,享年90歲。

侯寶林
侯寶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02月04日),滿族,中國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1917年出生於天津。因家境貧寒,四歲時被舅舅張金斌從外地送到北京地安門外侯家。養父在濤貝勒府當廚師,家境清貧。從懂事起,就飽嘗了城市貧民生活的艱辛。1929年,他剛剛十一歲,就拜閻澤甫為師,學京戲。整天打雜、燒水、做飯、看孩子。同時,每天到天壇溜嗓子,練「雲手」、「起霸」等京劇表演程式。

77號(侯寶林、郭啟儒)、北京話(侯寶林、郭啟儒)、不宜動土(侯寶林 郭全寶 )、猜謎語(侯寶林 郭全寶 )、猜謎語(侯寶林、胡仲仁)、猜謎語(侯寶林、姜寶林)、猜謎語[全本](侯寶林、姜寶林)、猜字(侯寶林、郭啟儒)、猜字(侯寶林、姜寶林)、曹操打嚴嵩(侯寶林、張傻子)、串調(侯寶林 郭啟儒 )、打百分(侯寶林、郭啟儒)、打燈謎(侯寶林、郭啟儒)、方言(侯寶林、郭啟儒)、非洲獨立進行曲(侯寶林、劉寶瑞)、汾河灣(侯寶林、郭啟儒)、服務態度(侯寶林、郭啟儒)、改行(侯寶林、郭啟儒)、改行(侯寶林、胡仲仁)、關公戰秦瓊(侯寶林 郭全寶 )、關公戰秦瓊(侯寶林、郭啟儒)、規矩套子(侯寶林、郭啟儒)、黃金台(侯寶林、張世芳)、婚姻與迷信(侯寶林、郭啟儒)、講帝號(侯寶林 劉寶瑞 )、講帝號(侯寶林、郭全寶)、交地租(侯寶林、郭啟儒)、交租子(侯寶林、郭全寶)、酒鬼(侯寶林、郭啟儒)、開場小唱(侯寶林、劉寶瑞、郭全寶、郭啟儒)、砍白菜(侯寶林、郭啟儒)、空城計(侯寶林、郭啟儒)、寬打窄用(侯寶林、郭啟儒)、離婚前奏曲(侯寶林、郭啟儒)、買佛龕(侯寶林、郭啟儒)、賣包子(侯寶林 郭全寶 )、賣布頭(侯寶林、郭啟儒)、賣馬(侯寶林、劉寶瑞、高鳳山)、妙手成患(侯寶林、郭啟儒)、南來北往(侯寶林、郭啟儒)、南腔北調(侯寶林、郭啟儒)、批三國(侯寶林、郭啟儒)、普通話與方言(侯寶林、郭啟儒)謙虛(侯寶林、李國盛)、謙虛[又名《打呼嚕》、《打不好瞎打》]、(侯寶林、郭啟儒)、全家福(侯寶林、郭全寶)、三棒鼓(侯寶林、郭啟儒)、似是而非(侯寶林、郭啟儒)、抬杠(侯寶林、郭啟儒)、談規律(侯寶林、李國盛)、體育與廣告(侯寶林、郭啟儒)、跳舞迷(侯寶林、郭啟儒)、萬噸水壓機(侯寶林、郭全寶)、王二姐思夫(侯寶林、劉寶瑞)、文昭關(侯寶林、郭全寶)、我是家長(侯寶林、郭啟儒)、武松打虎(侯寶林、郭全寶)、戲劇與方言(侯寶林、郭啟儒)、戲劇與方言(侯寶林、郭全寶)、戲劇雜談(侯寶林、郭啟儒)、戲迷(侯寶林、郭啟儒)、戲與歌(侯寶林、郭啟儒)、相面(侯寶林、郭啟儒)、向您道喜(侯寶林、於世猷)、橡皮膏(侯寶林、郭啟儒)、笑的研究(侯寶林、郭啟儒)、笑的研究(侯寶林、郭全寶)、笑的研究(侯寶林、李國盛)、新式馬甲(侯寶林、郭啟儒)、學大鼓(侯寶林、郭全寶)、學越劇(侯寶林、郭全寶)、陽平關(侯寶林、郭啟儒)、夜行記(侯寶林、郭啟儒)、一等於幾(侯寶林、郭啟儒)、一頓飯(侯寶林、郭全寶)、一貫道(侯寶林、郭啟儒)、一匹馬(侯寶林、郝愛民、於世猷)、陰陽五行(侯寶林、郭啟儒)、陰陽五行(侯寶林、郭全寶)、陰陽五行(侯寶林、姜寶林)、英台弔孝(侯寶林、常寶華)、賊說話(侯寶林、郭啟儒)、賊說話(侯寶林、郭全寶)、找調兒(侯寶林、郭全寶)、捉放曹(侯寶林、郭全寶)、醉酒(侯寶林、郭啟儒)、醉酒(侯寶林、郭全寶)、醉酒(侯寶林、李國勝)

劉寶瑞

劉寶瑞1915年生於北京。自幼家境貧寒,曾向崇壽峰學藝,十三歲拜張壽臣為師,學說相聲。十四歲赴天津,與馬三立、趙佩茹、李潔塵等在南市聯興茶社相聲大會演出,並在廣播電台播音,開始嶄露頭角。1940年從濟南回北京,在啟明茶社相聲大會演出,聲譽鵲起。後去南京、上海等地演出,被譽為「單口大王」。四十年代末,赴香港演出,首先把相聲藝術介紹給予港澳觀眾。

珍珠翡翠白玉湯、風雨歸舟、假行家、兵發雲南、學徒、學乖、連升三級、日遭三險、打油詩、狗噘嘴、翻跟頭、扎針、書迷打砂鍋、官場斗、天王廟、文廟、測字、黃半仙、解學士、鬥法、化蠟釺、要賬、大鬧縣衙門、知縣見巡撫

馬季(1934-2006),中國新相聲的代表人物,著名相聲大師,表演藝術家。近現代相聲藝術承前繼後的關鍵人物,他繼承發展了侯派風格,走出了自己的創作道路,為大多數相聲後來者所遵循,為中國相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供獻。

代表作

《五官爭功》、《找舅舅》、《英雄小八路》、《登山英雄贊》、《畫像》、《新桃花源記》、《女隊長》、《白骨精現行記》、《舞台風雷》等。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

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曾受到許多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 園,工文丑、工銅錘,對豐富自己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郭德綱的我字系列:
《我要上春晚》、《我這一輩子》、《我要幸福》、《我的大學生活》、《我是黑社會》、《我要反三俗》、《我要結婚》、 《我要旅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