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什麼是傳統經典和紅色經典
擴展閱讀
兒童每天睡覺多久最好 2025-02-13 01:59:18
雨蝶這歌詞是什麼意思 2025-02-13 01:45:28

什麼是傳統經典和紅色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5-27 07:09:18

❶ 紅色經典是指什麼

紅色經典
紅色經典這本是一個後文革詞彙,卻蘊涵著與現實相連的文革記憶。最初(1980年代)被用來指稱文革中出現的樣板戲;後來(1990年代以後)被懷舊情緒驅使著的人們,泛化推廣到用它指稱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稱呼,說明兩者在其基本理念、價值取向(社會理想、道德繼承)、創作範式、美學風格上存在某種內在同一性。

屬於前者的有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主演劉慶棠)《白毛女》、現代京劇《紅燈記》(主演錢浩亮、劉長瑜)《智取威虎山》(主演童祥苓)、《沙家浜》《奇襲白虎團》《海港》。後加上《龍江頌》《杜鵑山》(主演楊春霞)《平原作戰》《磐石灣》、交響音樂《沙家浜》、鋼琴伴唱《紅燈記》(鋼琴演奏殷承宗)、鋼琴協奏曲《黃河》(同前)。

屬於後者的有小說《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柳青)《山鄉巨變》(周立波)《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被合稱為「三紅一創,山青保林」)《上海的早晨》(創作於1950年代)《太陽照在桑乾河上》(1949年以前),電影《中華兒女》《鐵道游擊隊》《烈火中永生》《紅色娘子軍》(導演謝晉)《英雄兒女》(創作於文革前)《閃閃的紅星》(文革中)《開國大典》《解放戰爭三部曲——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周恩來》《焦裕祿》(文革後),歌曲《義勇軍進行曲》《東方紅》《保衛黃河》(1949年以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歌唱祖國》《唱支山歌給黨聽》(文革前)《黨啊,親愛的媽媽》《春天的故事》《我的祖國》《走進新時代》(文革後)。

新中國的文學史上,有一句行話叫「三紅一創,山青保林」,指的是產生過重大影響的八部長篇小說:《紅岩》、《紅日》、《紅旗譜》、《創業史》、《山鄉巨變》、《青春之歌》、《保衛延安》、《林海雪原》,它們與寫於四十年代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主要寫於五六十年代的《上海的早晨》構成了「紅色文學經典」,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在成長壯大的歷史中方方面面的社會生活。

❷ 紅色經典的由來

紅色經典的產生是歷史的必要,在那個由傳統經典文化導致政局動盪的年代,紅色經典就是對傳統經典的批判和否定,但只是局部的否定,可以說紅色經典是基於傳統經典文化而超越於傳統經典文化。歷史的車輪在轉,一個時代更替又一個時代,前一個時代在傳統經典的掌控下走向了滅亡,而新的時代要靠新的經典來開啟,紅色經典就這樣應運而生。可以說紅色經典創造了一個時代的思想,沒有了封建思想的束縛;沒有了陳腐的世界觀、人生觀的禁錮;沒有了腐朽的三大主義的羈絆。剩下的是思想的解放、言論的自由和與這個時代的相契相和。
《毛澤東詩詞》,這是毛澤東同志一生戎馬的見證,也可以說這是整個紅色經典的演變。詩詞中包含了太多的紅色革命、紅色精神以及紅色經典中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毛澤東思想的完全體現。像《沁園春·雪》中寫的那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雖然他們有無數的輝煌但終化作塵土、成為過去,而我們要向前看,實力在發展當下最重要,故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又像「紅旗捲起農奴戟黑手高懸地主鞭」則反映了農民翻身做主不畏強暴鬥地主的豪邁激情。還有「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 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候 曾記否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還有「問蒼茫大地 誰主沉浮」……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或許有人會覺得《毛澤東詩詞》的文學成就高於紅色經典的成分,它不像其他的所謂紅色經典的書籍《紅岩》、《林海雪原》一樣,能夠很好將紅色經典的部分表現出來。但我總覺得《毛澤東詩詞》確實跟隨著紅色經典成長的,從開始的革命思想的引入、思想解放的宣揚,到後來的革命的發展壯大、敵後根據地的形成。從紅軍長征的艱苦到土改時農民的歡心鼓舞。一本詩詞,一段歷史,一種精神,一個時代。 經典不是真理,只能說它有某些優越性,不一定是完全沒有缺點錯誤的。就像傳統經典文化一樣,它的優越性絕對要高於紅色經典,因為它傳承了幾千年。但紅色經典有它的先進性,因為它是在與時俱進中產生的,但並不表明它是完全的正確,真理是要靠時間來檢驗的。正確的精華我們要保留,錯誤的糟粕我們要堅決剔除,來保證紅色經典的純粹性。
一代又一代過去了,紅色經典傳承的重任又落在了我們的肩上,不知道我們是否有能力喚起紅色經典時那激情燃燒的歲月,也不知道我們是否能保證嚴肅的歷史記憶和反思不完全演變成脫離現實的懷舊時尚。但我堅信這樣的時代、這樣的經典、這樣的一群人會創造別樣的輝煌。

❸ 紅色經典/傳統經典讀後感

最近,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讀完了《紅岩》這本書。《紅岩》是一部中國軍事文學名著。它描寫了眾多革命英雄:成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許雲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江姐受盡酷刑,從不畏懼;劉思揚出身豪門卻參與革命;成瑤在共產黨的熏陶下,漸漸成長,懂得處理各種事;渣滓洞的難友們,相互幫助,智斗敵人;白公館的人們戰勝敵人,迎來新中國。

在紅岩里,我最欽佩江雪琴江姐。紅岩開頭不久,江姐的鋼鐵形象就已經在我心中樹立起來。當她知道丈夫犧牲了,她不像普通女性一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擦幹了淚水,重新站起來了,因為她知道共產黨託付給她的命令還沒完成,要舍小家為大家。而在渣滓洞監獄的生活過程中,她還是穿著那藍色的旗袍,始終以干凈的面貌迎接大家。當敵人拷問她時,她不透露黨的任何秘密,當敵人用竹簽釘她的手指,她堅強地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鐵做的。」最後江姐將要犧牲,她也讓大家不要哭。

面對這些敬佩的同志,國民黨只能給他們肉體上的折磨,卻動搖不了他們精神上的一分一毫。現實生活中,在他們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會想到放棄。讀了紅岩之後,我知道了越是充滿困難的路我們越要走,越是艱巨的任務我們更要堅定不移。

「晨星閃閃,迎接黎明。林間,群鳥爭鳴,天將破曉。 東方的地平線上,漸漸透出一派紅光,閃爍在碧綠的嘉陵江,湛藍的天空,萬里無雲,絢麗的朝霞,放射出萬道光芒。」這是紅岩中新中國成立一個黎明的描寫。這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是無數位戰士用鮮血換來的,血染紅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更因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永遠不忘那些偉大的戰士,將他們銘記在心
參考資料:網路_讀後感吧_紅岩讀後感

《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著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並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並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為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瓮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http://www..com/s?bs=%BA%EC%D1%D2%B6%C1%BA%F3%B8%D0&f=8&wd=%C8%FD%B9%FA%D1%DD%D2%E5%B6%C1%BA%F3%B8%D0

❹ 什麼叫紅色經典、那些屬於紅色經典.急求

紅色經典釋義:這本是一個後文革詞彙,卻蘊涵著與現實相連的文革記憶。最初(1980年代)被用來指稱文革中出現的樣板戲。

後來(1990年代以後)被懷舊情緒驅使著的人們,泛化推廣到用它指稱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

屬於紅色經典的作品:

1、《紅岩》

《紅岩》是1961年12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民黨集中營的倖存者羅廣斌、楊益言。

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書重印113次,再版2次,冊數則超過了一千萬。作為紅色經典作品,轟動一時。作者於1957年寫出了革命回憶錄《在烈火中永生》,隨後在這個基礎上創作了此長篇小說《紅岩》,後改編為紅色電影《烈火中永生》。

2、《紅日》

《紅日》是上海電影製片廠(天馬電影製片廠) 拍攝的戰爭故事片,由湯曉丹執導,張伐、高博、中叔皇、李農等主演,於1963年5月1日上映。

該片根據吳強的同名小說改編,以漣水、吐絲口、孟良崮三次戰斗為主線,描寫了人民解放軍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條件下消滅國民黨王牌軍74師的故事。

3、《紅旗譜》

該片人物眾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編導者將農民與地主之間不可調和的階級矛盾作為主線,並多層次、多側面地表現了其他各階層人物及其矛盾,在諸多矛盾斗爭中使人物形象得以確立。

4、《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學生運動、塑造革命知識分子形象和成長命運的優秀長篇小說。

作者楊沫,出生於北京一個沒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縣等地教書,後又在北京做過家庭教師和書店店員,在此期間接觸了馬列主義思想,並加入了共產黨。這種個人的生活經歷對她的小說創作有很大的影響。

5、《保衛延安》

《保衛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紅色經典」、「英雄史詩」,作者杜鵬程從基層寫起,描寫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在敵人以十倍於我軍的絕對優勢兵力發動瘋狂進攻的情況下。

由防禦轉為進攻,取得西北戰場輝煌勝利的故事。贊頌了無數解放軍戰士奮不顧身、視死如歸的精神和許多解放軍指戰員鎮定自若、運籌帷幄的大將風度。

❺ 什麼叫紅色經典

  • 紅色經典,(1980年代)被用來指稱文革中出現的樣板戲。

  • (1990年代以後)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

❻ 紅色經典指什麼

紅色經典,這本是一個後文革詞彙,卻蘊涵著與現實相連的文革記憶。最初(1980年代)被用來指稱文革中出現的樣板戲;後來(1990年代以後)被懷舊情緒驅使著的人們,泛化推廣到用它指稱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稱呼,說明兩者在其基本理念、價值取向(社會理想、道德繼承)、創作範式、美學風格上存在某種內在同一性。
簡單來說,就是指主旋律作品,內容主要以弘揚革命精神為主。例如《紅岩》之類的作品

❼ 急需幾篇紅色經典、傳統經典和富有貴州人文特色的多人名作,希望大家幫下忙

紅色經典首推毛澤東的《憶秦娥 婁山關》
內容是: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改革篇章次推辜星健的《憶秦娥 馬鞍山》內容是:
唐蒙道,
太白夜郎馬難立。
馬難立,
鞍前馬後,
凡人登天。

雄關四道真如鐵,
而今遂道龍穿越。
龍穿越,
蒼山隱隱,
高樓林立。

❽ 紅色經典小故事

小英雄雨來雨來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雖年紀不大,但非常熱愛中國共主黨、熱愛八路軍,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動,積極支持八路軍抗戰,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為打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無限熱愛黨,積極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為和愛國奉獻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因此,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我給大家講幾個小英雄雨來的故事,希望你們╠╠生活在幸福之中的孩子們能夠記住,在偉大的抗日戰爭中有這樣一個可愛可敬的小英雄,我們要永遠記著他,永遠學習他的可貴精神,努力學習,做好准備,將來長大了,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們的一切。

❾ 鋼鐵是怎樣煉成紅色經典意義是什麼

為了共產主義理想獻身的精神,為了革命勝利堅貞不屈的品質;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他勇於獻身,拚命工作;他酷愛學習,如飢似渴;他不畏艱難,挑戰。他永不言敗,頑強樂觀的生活,他為革命事業不斷的奉獻。

他的精神讓我想到為了人民的安全,守護國家邊防的戰士,面對外軍的不斷的越界挑釁,戰士們毫不畏懼,成功擊退了敵人,他們堅貞不屈,即使自己喪失自己的生命,也不會祖國的山河一寸丟掉,

他們吃苦耐勞,面對艱苦的環境他們仍然心系革命工作,他們擁有鋼鐵般的意志和毅力,一直為人民服務。沒有他們的負重前行,哪裡有我們的安居樂業,向戰士們致敬!

(9)什麼是傳統經典和紅色經典擴展閱讀

紅色經典產生原因

紅色經典的產生是歷史的必要,在那個由傳統經典文化導致政局動盪的年代,紅色經典就是對傳統經典的批判和否定,但只是局部的否定,可以說紅色經典是基於傳統經典文化而超越於傳統經典文化。

歷史的車輪在轉,一個時代更替又一個時代,前一個時代在傳統經典的掌控下走向了滅亡,而新的時代要靠新的經典來開啟,紅色經典就這樣應運而生。

可以說紅色經典創造了一個時代的思想,沒有了封建思想的束縛;沒有了陳腐的世界觀、人生觀的禁錮;沒有了腐朽的三大主義的羈絆。剩下的是思想的解放、言論的自由和與這個時代的相契相和。

❿ 紅色經典指的是什麼

紅色經典,這本是一個後文革詞彙,卻蘊涵著與現實相連的文革記憶。最初(1980年代)被用來指稱文革中出現的樣板戲;後來(1990年代以後)被懷舊情緒驅使著的人們,泛化推廣到用它指稱在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精神指導下創作的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政治運動和普通工農兵生活的典範性作品。不同時期的作品被冠以相同的稱呼,說明兩者在其基本理念、價值取向(社會理想、道德繼承)、創作範式、美學風格上存在某種內在同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