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孩子怎樣掌握國學經典誦讀的方法
第一,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保證發音的標准;
第二,在學習的黑板上對國學經典進行介紹,並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材料;
第三,在語文課上或者是音樂課上都可以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
第四,在上課之前進行朗誦,有利於提起學生的精神;第五,父母可以跟子女一起進行誦讀,能夠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
國學經典誦讀方法大致如上,在此,要注意對老師進行良好的培訓,注意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學生的誦讀興趣。
2. 學齡前的孩子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1. 什麼是「讀經,讀國學經典」? 讀經就二個字,一個是「讀」,一個是「經」。讀,就是讀,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著行動。你讀就好了,堅持去讀,一天二天,沒有什麼效果,沒關系;一周二周,沒有什麼效果,也沒有關系。你就是讀,讀熟,讀透。總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讀到一定層次就有自己的悟性和理解,這個時候參考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你的認識有提升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永遠也不明白一點點的。要不然古人也不會那麼看重讀書了。 「經」就是指六經四書的簡稱。六經四書是著名國學家、累積式教育法創始人賴國全老師首先提出的國學經典的簡稱。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樂經》,有所不同。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賴國全老師認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2、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國學經典? 我們都知道結交朋友的重要性,聰明的父母一定會鼓勵和支持孩子與一些品質端正,成績優秀的同學交朋友。我們也經常把書比喻成良友,其實像人一樣,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良友,其中有好書,也有不好的書。 經典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好書,與這樣的朋友相交相識,自然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 我們也知道,一個人必須上大學,去學習科學知識,比如數學公式,物理定律等等,這些公式和定律,是前人為我們留下來的科學經典,很難想像,現代人如果不學習這些科學經典,怎麼能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們現在主張讓孩子學習的經典,是人文領域里的經典,是做人的公式和定律,同樣,如果不學習這些經典,也是不可想像的。 3、學齡前的孩子如何讀國學經典? 學習國學經典最簡單、最科學的方法是運用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的,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讀經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更多內容請搜索網路-累積式教育法。http://ke..com/view/3202483.htm 3歲以前的孩子,按照累積式教育法的要求,聽就可以了,不要求指讀。如果父母配合讀經或全家讀經,效果會更好! 4、學習國學經典的十大好處: 記憶能力:輕松背誦大量經典; 識字能力:輕松認識數千漢字; 閱讀能力:建立廣泛閱讀興趣; 理解能力:增加綜合理解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鍛煉良好的口才; 行為習慣和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 道德修養:道德修養自然薰陶; 外貌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 正音訓練:普通話流利標准。 思維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
3. 怎麼樣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國學教育
家長可以讓孩子讀一些唐詩宋詞,感受漢言語的音律美和意境美。但是國學的形式絕不僅僅局限於誦讀。
1.國學經典要有選擇地吸收
以國學經典對寶寶進行道德教育,要有選擇地吸收。畢竟,國學經典中有一些不能與時俱進的內容,"有鑒別"地吸收,才能使寶寶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2.讓寶寶在特定場景中理解國學
我們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要讓國學規范寶寶言行,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讓寶寶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寶寶原本答應媽媽的事,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動畫片不再看第二集,結果又反悔、耍賴。這時候媽媽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來教育寶寶,意思是說話要講信用,做事要果斷。這些格言言簡意賅,讀來朗朗上口,寶寶在記誦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接納它們,逐漸養成好習慣。
3.興趣是需要培養的
有人說國學很枯燥,可是學英語、學彈琴也很枯燥,為什麼寶寶照樣也能學習呢?可見興趣是需要培養的。家長們應該以身作則,靜下心來每天誦讀一段國學經典,配上古典音樂。時間長了,寶貝自然就配合了,這時家長們也要給寶寶鼓勵。
4. 剛接觸國學經典不久,請問如何教孩子讀經典
您好,因為我和孩子接觸了經典教育差不多兩年了,也許我的回答對您有些幫助,一直是用深圳育心經典賴國全老師獨創的累積式教育法來讀經典的,效果非常好,我自己讀了幾十本經典,而且有五樣經典已經過百遍了,比如《易經》,《孝經》、《老子》、《大學》、《中庸》,孩子這些經典也讀完了,我的孩子才四歲哦,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易操作,每個家庭都非常容易實施,相信您家一定能做到。我現在把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育法向您介紹一下吧。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的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讀經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學習內容(讀哪些經典):
A、六經四書:賴國全老師提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有所不同。
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謂小菜?如唐詩,宋詞,莊子,墨子。
B、經典按功能分類: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結構類: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C、三個線程的學習: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線程的學習。
第一個線程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線程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線程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線程,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如果不明白,還可以加入我們的育心經典大易社網站,只要網路一下就出來了。
5. 孩子學國學該如何啟蒙
近兩年,隨著《中國詩詞大會》的走紅,興起了全民國學熱。特別是武亦姝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讓很多家長躍躍欲試。然而,一道難題擺在了大多數的家長面前,那就是該怎麼樣給孩子啟蒙國學。國學經典千千萬,到底該從哪本開始。
到底該怎麼啟蒙國學,爭議蠻多的。有的人認為應該先學詩,有的人認為應該先學《論語》,而有的人又認為該先學經。個人認為,十歲以下的孩子,應該先學《三字經》,很多人說三字經是糟粕,是教條。不能再拿它來坑孩子了。不否認,《三字經》部分內容,已經不適合現在這個社會了。但是大部分還是好的,我認為作為孩子的國學啟蒙,《三字經》是最好的。主要有幾個理由:
古詩詞應該怎麼學?先學誰的詩?《唐詩三百首》應該是大家先想到的。但是,我不主張先學《唐詩三百首》,因為,《唐詩三百首》裡面有很多像《將進酒》、《琵琶行》這種排律詩,太長了孩子會望而生畏。還有就是《唐詩三百首》相對於學某一個人的作品來說,也會顯得有些雜。我主張先學王摩詰,王摩詰五言居多,而且王摩詰的詩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更貼近生活。王摩詰學個150首,再學杜甫100左右,再回過頭學《唐詩三百首》,再學點孟浩然,李白,再學蘇東坡。詩學這么多開始學詞,詞學蘇東坡、李清照、辛棄疾。學完這些,其他的詩看孩子喜歡自己讀就行了,就不用家長再指導了。詩應該孩子先背誦,家長解釋基本詩句意思。並做一些簡單的賞析講給孩子聽。讀完王摩詰,就可以給孩子講四聲、平仄、押韻、對仗詩的格律,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寫,不怕牛頭不對馬嘴,就怕不敢動手。在創作中尋找到詩詞學習的樂趣,在創作中熟悉平水韻,入聲字。
一般到這個階段,孩子的國學自學能力就很強了,可以開始讀《四書》、《五經》、四大名著。
國學的學習方法,我認為都是從背誦開始,有個台灣的教授說過:「背誦是種子,理解是發芽,能使用到學習和生活上是開花,通過國學學會如何做人才是真正的結果」。
6. 教小孩子讀國學經典有什麼好方法
我在2010年8月,結緣了育心經典,找到了一種好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每天半小時,讀經典也變得特別簡單。這個方法就是137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的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
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學習內容(讀哪些經典):
A、六經四書:賴國全老師提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有所不同。
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謂小菜?如唐詩,宋詞,莊子,墨子。
B、經典按功能分類: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結構類: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C、三個線程的學習: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線程的學習。
第一個線程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線程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線程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線程,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7. 小學生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小學生學習起來比較有難度。建議家長先學習一下,然後再教孩子。你可以參加方太的「青竹簡國學推廣活動」,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中有專門針對中小學生的國學學習活動,比較通俗易懂。
8. 孩子學國學啟蒙,從哪裡入手最好
國學啟蒙》網路網盤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P11feEqJP2bmxY0OEw1X-A
提出了簡單有效的「累積式」教育法,並利用嫻熟的計算機技術,獨自編整套的中國傳統文化朗誦跟讀有聲讀物,包括《啟蒙經典》、《詩詞經典》、《古文經典》、《文學經典》等系列叢書,為0-12歲兒童的成長提供豐富的優質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