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什麼是經典卡爾維諾
擴展閱讀
動漫切入主題有哪些方式 2025-02-10 22:54:39

什麼是經典卡爾維諾

發布時間: 2022-05-24 20:06:09

⑴ 為什麼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是經典

《樹上的男爵》是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的長篇小說,屬於《我們的祖先》三部曲之一。主要的故事情節是:出身於貴族的男孩克西莫,因為家庭氣氛與自己格格不入的關系,成長過程中一直過得十分壓抑和叛逆。後來因為不滿家中姐妹對動物的殘忍,爬到了樹上,過起了遠離地面的生活。

克西莫在樹上創立了屬於自己的王國,收獲了屬於自己愛情,卻最終在這種原始的輝煌之後,因為愛人的離去而孤獨著衰老。

⑵ 【卡爾維諾哪部作品最具其特色】


《寒冬夜行人》
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因當年去世而與這個獎項失之交臂的卡爾維諾是義大利二戰後最具實力的一位作家,他以融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於一體的創作風格著稱於世,而《寒冬夜行人》正是卡爾維諾風格的經典體現。

⑶ 卡爾維諾的主要作品及簡介

本頁的封面是英文第一版精裝本的封面,文字介紹來自書籍包裝。

《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這是一個關於皮恩的故事,他是皮匠的學徒,二戰時在海邊一個古代利古里亞人的要塞長大,當時德國軍隊駐扎在鎮里,而游擊隊正從山區打回來。皮恩是個瘦小的孩子,為了生存下去,他要削尖腦袋去想辦法。與其他那些有家的孩子相比,他是個社會的「棄兒」:除了一個當妓女的姐姐,他沒有親人沒有家。在「煙霧騰騰,混暗的小酒館」里,皮恩"被迫在成人的世界裡尋找避難所」,那裡他聽見那些引起了猥褻笑聲的談話,他能模仿那些談話,但不知道它們的意思。他唱傷感的歌,學會侮辱和詛咒他人--但沒有一刻他不在期待成為游擊隊的一員,「和年輕的夥伴們在一起,他會給他們看蜘蛛建巢的地方,或者和他們在河床上的竹林里戰斗。」故事的一部分是他如何加入游擊隊,並和另一個社會的"棄兒"結為朋友(這是《人鼠之間》之後最奇特的結合之一);但這個故事更主要的是一個男孩的一幅既粗獷又溫情脈脈的肖像,這個男孩生活在一個從不需要他參與,也從未打算讓他參與的世界裡;作者敘述時絕不帶有任何多愁善感。事實上,
Sean
O'Faolain發現作者「對Pavese的性格和Vittorini的硬朗和天真多少有一些主觀上的認同。」第一版由Einaudi在1947年出版。1957年由Beacon
Press出版英文版,Archibald Colquhoun翻譯。

《樹上的男爵》

故事梗概:

本書寫了17世紀義大利貴族少年隆多男爵因與專制的父親發生沖突而爬上樹,且以後再也沒有回到地面,過了50多年的樹棲生活。小說描寫了50多年中發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來反映隆多獨一無二的樹棲生活,這種生活多姿多彩,充滿挑戰。小說中「樹上的生活」與「地上的生活」是兩個對立的概念,前者高於後者,它象徵理想、高尚、富有精神性。

1767 年,柯西莫(Cosimo Piovasco di Rondo)12歲,他是一個具有反叛精神的義大利貴族。一天,他魔鬼似的姐姐貝蒂斯塔做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菜,比如被砍去頭的蝸牛,他父親命令他把這些菜吃下去。為了對抗父親的專制和不公正,柯西莫象同齡的孩子會做的那樣,他爬到了樹上。但和別的孩子不一樣,從此他拒絕再下來。

《樹上的男爵》是一部關於柯西莫獨一無二的樹棲生活的小說,書中的想像力和智慧令人嘆服。柯西莫說,在樹上他可以將地面上的事情看得更清楚。從地上那種單調乏味的生活中擺脫出來以後,柯西莫男爵有了和海盜,美女,間諜在一起的傳奇經歷,還有時間來讀書,學習,並且思考一些他那個時代深層次的問題。他和狄德羅和盧梭有書信往來,在軍事戰略上成了專家,當拿破崙來看他的時候,他令拿破崙也招架不住。

無論何時何地他都在傳播真理和正義,他對偷水果的小偷和貴族都同樣友好。他將當地一個最讓人害怕的大盜變成了孜孜不倦的書迷,大盜對文學的熱情導致了最終他本行的荒廢。女人們也很願意來到樹枝上和柯西莫在一起。她們中最勇敢的是維奧拉,她出生在義大利以外,金發碧眼,她和柯西莫的感情糾葛是小說中最激烈,最不同凡響的一部分。

這部優美的小說對18世紀的生活和文學進行了充滿想像的諷刺。對比伏爾泰諷刺性的虛構作品,卡爾維諾的《樹上的男爵》在對崇高和荒謬的把握上展示了非凡的效果。1959年Einaudi出版社第一版。1959年蘭登書屋英文第一版,
Archibald Colquhoun翻譯。

《不存在的騎士》和《分成兩半的子爵》

這兩個中篇,加上早先的《樹上的男爵》,組成了一套充滿智慧的寓言似的幻想小說三部曲。它們後來在義大利以「我們的祖先」為標題,重新出版。《不存在的騎士》故意對騎士小說進行了笨拙的模仿。故事中不可能的英雄阿格利魯爾夫是一套空的盔甲,但又確確實實有英勇的戰斗表現,這招來其他騎士的憎恨,以及一個活躍的女騎士布蕾達美特的愛,此外一個對戰斗著迷的理想主義者兼志願者雷姆巴特則對他無比崇拜。阿格利魯爾夫為了保住騎士的名譽,被迫找遍歐洲以證實他十五年前救過的一個處女的清白。在他的尋找中(對中世紀傳奇小說的必有情節的滑稽模仿),他躲開寡婦普蕾斯茜爾拉的勾引,從蘇丹的後宮里救出那個不情願的處女。

《分成兩半的子爵》發生在中世紀後期,是一個關於泰拉爾巴的梅達爾多子爵的令人恐怖的故事,子爵在他第一次和土耳其人作戰中被一枚炮彈正好炸成兩半。他回到奧地利的領地--從字面上說,是半個人--,成為了邪惡的化身,他送給孩子毒蘑菇,將忠心的奶媽趕到麻風村,對一個美麗的牧羊女進行吸血鬼似的求愛。當子爵的另一半奇跡似的出現,並試圖消除這些傷害時,宿命中的沖突就不可避免了,小說皆大歡喜的結尾和故事本身一樣令人驚奇。作為一個現代人的寓言(被孤立,被傷害),這部小說有深刻的寓意。作為對有關好人與魔鬼的基督教寓言的故意模仿,這部小說也是機智和清新的。Einaudi出版社1951年和1959年初版,1962年蘭登書屋英語第一版,Archibald
Colquhoun翻譯。

主要人物簡介

惡的一半的梅達爾多子爵:只保存右半邊身體,完整的身體被土耳其人大炮分為兩半,被醫生救活。當時另一半身體不知去向。回家時間比善的一半的梅達爾多子爵早而繼承了爵位。拄著拐杖,披著一件戴帽子的黑斗篷,性情惡毒狡黠,濫殺無辜,將遇到的鳥兒、青蛙、瓜果、蘑菇、花朵等動物植物的身體分成一半,將犯罪嫌疑人和貓一起絞死,處死交不起稅的農民,對平民的房子縱火,將批評自己的奶媽賽巴斯蒂姬娜送到麻風村隔離,搞惡作劇作弄人,多次暗算善的一半的梅達爾多子爵,在爭奪情人帕梅拉的決斗中,惡的一半的梅達爾多子爵與善的一半的梅達爾多子爵合為一體。

善的一半的梅達爾多子爵:只保存左半邊身體,遺棄在戰場上,被隱士救活,樂善好施,助人為樂,回來後是平民身份,性格有些迂腐虛偽,不善解人意,弄巧成拙。

《宇宙奇趣》

《宇宙連環畫》是創造力的高度發揮,它獨特的,引人入勝的宗旨是將宇宙進化的理論轉變成故事,並從數學公式和單細胞生物中創造角色。敘述者Qfwfq在沒有聲音沒有時間的真空里度過了他的童年;在宇宙大爆炸的火焰中,他玩弄象彈子一樣的氫原子,騎在銀河上,滿天的追著他的朋友 Pfwfp。後來,作為新誕生的地球上的一個青年,他有了同Ayl, Lll,和Vhd
Vhd夫人的羞澀的初戀;當一架梯子出現在他夢里的時候,他順著它爬到了月亮上;他觀察地球上的洪水,以及由此形成的地球大氣的第一道色彩;作為一個有冒險精神的年輕脊椎動物,他從海里移民到陸地上;作為一條最後的孤獨的恐龍,他漫步在荒蕪寂靜的高原上,拚命的尋找自己的歸屬。最讓人驚奇的是,Qfwfq
回憶他還是軟體動物的情景,那時他還在進化中,沒有眼睛,可是他的樣子卻讓所有的眼睛都睜開了。

這些數學和詩化的想像力結合的結果讓人無比興奮。但更深的含義是,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成為了一個有限生命的瞬間記憶,讀者由此一瞥人作為復雜巨大宇宙的一份子的極端渺小。Einaudi出版社1965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 World出版社1968年英語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譯。

《時間零》

《宇宙連環畫》中變來變去的主人公Qfwfq巧妙的穿越時間,空間,太陽系和地質年代,在這些新的故事中又以嶄新的面目出現。雖然他還是那樣玩世不恭,但是他加深了史前和當今時代之間人類的共同經歷是有聯系的感覺,也就是對人這個物種在生物學上的更深的認識。他時而是新澤西的上班族,用身邊的現狀來歪曲一個地質事件的發生可能性;時而在周末的旅行中考察懸崖,在遠古和現代交織的經歷中,回憶海水變成血水,以及血水又變回海水。在巴黎
Qfwfq同一個叫普蕾斯茜爾拉的長雀斑的女孩墜入情網,這也許可以被稱作一種細胞間的關系。

在這本書的後半部分,Qfwfq從視野里消失了,卡爾維諾將小說進一步推向邏輯和數學的王國。人,獅子和弓箭一起糊里糊塗的對付時間/空間問題;在交通高峰時間的追殺反而最終在瘋狂中找到了一個解決辦法;關系復雜的戀人們被高速公路上的瘋狂駕駛搞得關系更加復雜,以及諸如此類的故事。

卡爾維諾將科學概念幻想似的運用到現代生活和文學中,用一種輕盈的明晰無暇的散文體,輕松的將人的思維拓展,令人著迷。Einaudi出版社1967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 World出版社1969年英文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譯,他因本書的翻譯獲得了國家圖書獎。

《看不見的城市》

在這部奇特的挑戰客觀現實的想像性作品中,威尼斯的愛好幻想的旅行家馬可波羅和韃靼國年邁憂郁的統治者忽必烈汗進行了一次對話。馬可波羅對可汗回憶了他訪問過的城市的景象,那些城市都有著誘人的女性的名字。馬可波羅講述它們的時候,這些城市就如同在中世紀手稿中那樣,看上去非常華麗。逐漸的,他的故事中開始包含了現代世界的東西。當旅行家穿越時間和空間,明亮的畫面變得不那麼賞心悅目了。最後可汗陷入了對那些現在還不存在,但將來會出現的城市的沉思中,這些將來臨的噩夢中包括雅胡和勇敢新世界。

「形式的清單是永無窮盡的:只要每種形式還沒有找到自己的一座城市,新的城市就會不斷的產生。一旦各種形式窮盡了它們的變化,孤立出來,城市的末日就開始了。」這句關鍵的句子最好的描述了作者安排的這個微妙的游戲,以及他魔術般喚起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各種幻象。戈爾·維達爾寫道「要講清像《看不見的城市》這樣一本具有不可思議創造力的書的內容,是所有任務中最困難的,也是完全不必要的。」Einaudi出版社1972
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74年英語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譯。

《觀察者》

《觀察者和其他故事》包含了3篇中篇小說。在小說《觀察者》里,寫實重於想像。故事發生在都靈裡面的科托萊果城,一般人看不見那裡,因為那裡居住著被人類所遺棄的瘸子,白痴和畸形的人,他們自己組成了一個小天地,教堂負責照顧他們。選舉日的時候,一個左翼政黨的成員阿梅雷格。奧米歐潛入對手的據點,去看是否存在競選舞弊。兩種人的觀念互相碰撞,既令人感動又有揭露性,同時不乏一種巧妙的含糊其辭。

在其他小說里,想像在寫實的基礎上進一步被發揮。《煙霧》寫於1958年,驚人的預言了上升到瘋狂高度的對污染的關注。《阿根廷螞蟻》是一部有調侃語氣的關於難以平息的恐懼的傑作,形象的寫出了人類面對一個太微小又無處不在,以至無法征服的敵人時的失敗。《觀察者》
Einaudi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阿根廷螞蟻》1952年發表於Botteghe Oscure
X,英語版本則收於1957年Collins出版社的《亞當,一個午後》;《煙霧》和< <阿根廷螞蟻》也被收錄於 Einaudi出版社1958年的《I
Racconti》;《觀察者和其他故事》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71年出版,William Weaver翻譯。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其實不是一部小說,而是十部,每一部都有不同的情節,作者,氛圍和風格;每一部都在第一章後嘎然而止,留下懸念。兩個讀者,一男一女,在這個迷宮中追蹤著激起他們興趣的故事線索。這樣下去,《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就和另一本書,來自波蘭的有洋蔥燒焦氣味的《在馬爾堡鎮外》,不可避免的糾纏在一起了。

當這本書進展下去,又接觸到了其他已知和未知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了一種從已滅絕的語言翻譯過來的作品,作者從全能鑒賞家的角度調侃的指出了現代文學的變化。那兩個暈頭轉向的讀者被緊緊聯系在一起,最後他們在一張大床上互相閱讀。他們才是這個故事真正的英雄:如果沒有能起反應的讀者,寫作又是為了什麼呢?
它會變得毫無意義。Einaudi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1年英語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譯。

《命運交叉的城堡》

卡爾維諾以他不可思議的機智,用塔羅牌的圖案和上面的原型人物創造了一系列短篇的幻想故事。在一個童話般的環境--位於茂密森林的腹地中的一座城堡和一個客棧--一群男人和女人偶然的遇在一起。他們被這種奇遇搞得心煩意亂,並且發現他們都失聲了。為了交流他們的命運--愛情,戰斗,征服,背叛--他們必須一個接一個的用玩游戲的塔羅牌的組合來暗示自己命運中幾個場景。一些故事是真正的民間神話傳說--帕西發爾(亞瑟王傳奇中尋找聖杯的英雄人物),俄狄浦斯,哈姆雷特--但其他完全是卡爾維諾自己的創造。所有這些故事都象一個混合著古老和現代的多棱鏡;作者精確的揭示了我們狂熱,不穩定的二十世紀世界中的潛在的神話元素,用古代的符號對我們現在的樣子進行諷刺挖苦。

卡爾維諾從一套十五世紀漂亮的塔羅牌(其中有八張是按照實際的尺寸和顏色進行了復制的)中得到靈感。一套十八世紀塔羅牌的圖案被黑白的復制在這些故事的頁邊,聯起來顯示故事的進展。他使用方法正是算命的人使用的方法,但他的方法更復雜;他創造的實際上是一種填字和填圖的游戲。這本書在它的創造性上,在對塔羅牌的使用上,在它既優雅又微妙的寫法上,都是令人著迷的。Ricci出版社1969年第一版,Einaudi出版社1973年再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76年, 1977年英語版,William Weaver翻譯。

《馬可瓦多》

天生的夢想家馬可瓦多,智多星馬可瓦多。作為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義大利北部一個乏味的工業城市的低級工人,馬可瓦多善於發現自然美,並熱切的渴望更靠近他想像中未受到破壞的世界。他追尋他的夢想,為了減輕身上的負擔,他用他的直率,而不是世故的方法,來壓制他的幻想和嘗試,他的舉動另他的妻子,孩子,老闆和鄰居都大惑不解。他帶來的結果永遠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

在20 個有著迷人魅力和非凡創意的故事中,伊塔羅。卡爾維諾創造了一幅令人難忘的肖像,敘述了智勇兼備的馬可瓦多的經歷:他策劃在自家屋頂上誘捕鳥雀,他為了找到木柴砍下高速公路上廣告牌,他為了照顧一株辦公室里的植物(他背運時的夥伴)不惜走極端。無論是對「合成食品」進行一個人的戰爭,還是帶著他的一家在一個他一件東西也買不起的超級市場里的夢幻旅行,馬可瓦多都顯示了獨一無二的本性。Einaudi出版社1963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3年英語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譯。

《困難的愛》

除了卡爾維諾還有誰能如此准確和優美的捕捉普通人生活中的一個個瞬間,並將現實和幻想熔於一爐?一個麵包店裡的小偷,一個小酒館里的狂熱夜晚,一個陷入性幻想的年輕士兵,一個游泳時發現比基尼泳衣掉了下半截的中產階級婦女--所有這些都被卡爾維諾的如花妙筆寫成了一篇篇傑出探索人類內部復雜世界的小說。在這些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傑作中,卡爾維諾描寫了當對愛的自我欺騙和幻覺(經常是自我戀愛)被揭破時,那些覺悟和警醒的瞬間。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3年英語第一版,William Weaver, Archivald Colquhoun, 和Peggy
Wright翻譯。

《文學的作用》

在這些散文中,卡爾維諾對文學進行了反思,他把文學看作一個巨大的敘述游戲,在這個過程中作者和讀者被挑戰去理解世界。他討論了文學和科學,哲學和政治的關系。他分析了過去經典作家著作的各個方面--荷馬和《奧德賽》,亞理奧斯多(Ariosto)和《奧蘭都的瘋狂》(Orlando furioso),巴爾扎克和城市。 文集的最後是對當代作家的贊美:歐金尼奧。蒙塔萊,羅蘭。巴特,和梅瑞安·穆爾。

從卡爾維諾的文學批評中可以看到很多他編織進自己作品的主題:城市的形象,控制論,神話和民間故事,英雄文學的冒險旅程。在《電影和小說》中,卡爾維諾甚至透露了一個關於他小說的很有意思的小秘密:「如果說有電影事實上曾經影響過我的一些小說的話,那麼它就是卡通片。」

卡爾維諾自己編選了這部文集。它所傳遞的文學興趣和批評洞見對於從一個新的角度理解文學的作用,以及對一個現代大師作品的全面理解,是一個重要的貢獻。
Einaudi出版社1980年, 1982年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6年英文版,William
Weaver翻譯。

《義大利民間故事》

除了卡爾維諾還有誰能挑選出200個義大利民間故事,並如此出色的復述它們?讀者被引入了一個極富義大利特色的世界,那裡皇帝和農夫,聖徒和魔鬼,以及一系列最奇特的植物和動物,在充滿當地風俗和歷史的背景上演出了一個個生動的故事。無論敘述是幽默的還是質朴的,是玩笑的荒謬的還是貴族的神秘的,這些故事都是嚴格按照想像的邏輯有趣的展開的。

《義大利民間故事》被紐約時報評為當年的十佳新書之一,並立即贏得了童話愛好者們的心,也使卡爾維諾進入了象格林兄弟和安徒生那樣偉大的童話作家的行列。在這本書里,卡爾維諾將豐富的想像與非凡的捕捉人之夢境和幻想的寫作能力結合在一起。Harcourt
Brace出版社1980年英文第一版,George Martin翻譯。

《帕洛馬爾》

《帕洛馬爾》是卡爾維諾最出色的作品之一,《樹上的男爵》和《宇宙連環畫》後又一部傑作。它的名字和一架著名的望遠鏡相同並非巧合。帕洛馬先生是一個知識的探索者,一個在神聖和荒謬的世界裡的夢想家。帕洛馬先生利用假期對自然現象進行了考察:海龜交配的沖動,白天的月亮,晚上的天空。回到城裡後,他又去了商店,被凍肉卷,黃油,沙鍋燉肉所吸引。它們的名字和標簽使他聯想到了草原,打獵,和畜牧業的各種禁忌。帕洛馬先生真正感興趣是思想。一家熟食店就是一座文明的博物館。他對社會上的事沒有興趣也不參與,寧願在內心裡交談,傾聽無限空間的寂靜和鳥雀動聽的鳴叫。但時時來打攪的,文明化的"自我"堅持要成為一個保守的彬彬有禮的紳士,這對一座望遠鏡來說是失敗,對帕洛馬先生卻又值得高興。這是一個機智,優雅,充滿幻想的故事。Einaudi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5年英文第一版,William Weaver翻譯。

《在美洲豹太陽下》

在這些機智,幻想的小說中,感覺--味覺,聽覺,嗅覺--主宰了主人公的生活。《在美洲豹太陽下》里一對夫妻為了在一種辣椒和外國香料做的菜餚中,找到性愛和精神戀愛的微妙的結合,去墨西哥旅行。《國王在聽》里登基的暴君既是他權利的囚徒,也是他耳朵的囚徒,因為他巨大宮殿里的回聲帶來各種關於判決,愛情和陰謀的相互矛盾的信息。《名字,鼻子》里一位見多識廣的男士苦苦琢磨時髦的香水,為了找出一個戴面具的神秘女郎留下的香味,而在倫敦一個吸毒的搖滾歌手則象一隻發情的野獸,一位女士的氣味使他展開了瘋狂的尋找。

這些感覺看似可以促使慾望得到滿足,自我得到發泄,但最終卻只滿足了它們的來源:品嘗的嘴巴,傾聽的耳朵,嗅味的鼻子。

三種感覺,三篇義大利大師用藝術語言才華橫溢的再現的奇遇。《在美洲豹太陽下》1983年第一次發表在《紐約人》上;《名字,鼻子》1976年第一次發表在《安泰》(Antaeus)上。Garzanti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出版社1988年英文第一版。

《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伊塔羅·卡爾維諾在動身前往哈佛大學前夕去世,他本來要在那裡主講1985-1986年度的查爾斯·艾理奧特·諾頓講座。由於天性沉默,他總是不願意談他自己,但他對談文學的發展很有興趣。在准備他的演講過程中--他妻子回憶說這「困擾」了他生命的最後一年--他不可避免的要提及他自己的作品,他的方法,意圖和希望。這樣,這本書就成為了卡爾維諾留給我們的遺贈:他為未來的人們指出的要重視的那些普遍的文學標准,也成為我們進入卡爾維諾自身世界的暗號。

寫作應該重視哪些問題?卡爾維諾用非常簡潔的安排,為五種必不可缺的文學標準的每一種都准備了一次演講(對讀者來說就是一個備忘錄)。第一個是「輕盈」,卡爾維諾引用了盧克菜修,奧維德,薄迦丘,卡瓦爾康蒂,列奧帕第,和昆德拉--還有其他一些作家,都是用來--表明他的意思:如果要顯示生存的重負,那就應該輕盈的顯示。另一個必要的文學標準是「迅捷」,一種將行動(用諸神的使神墨丘利象徵)和沉思(用克羅諾斯農神象徵)聯系起來的敏捷。下一個是「准確
」,語言的精確和明晰。第四講是「可視性」,作為了解世界和自身的一種手段的視覺意象。然後是獨具匠心的「繁復」,卡爾維諾出色的描述了一些文學怪人(福樓拜,加達,穆希爾,佩拉克,和他自己),以及他們試圖表達人類面對既痛苦又誘人的無限的可能性的努力。第六講也是最後一講--已計劃還未完成--叫做「連貫」。也許一開始我們感到意外,但接著我們就會思考卡爾維諾會如何講這一講,就象他的其他作品一樣,這樣的思考總會產生更多的思考。通過這本書,卡爾維諾給了我們在本世紀撰寫的最雄辯的,最少防禦的「文學辯護詞」--它也是給下一個千年的合適的禮物。埃斯特·卡爾維諾指導了這本書的出版預備工作。她是伊塔羅·卡爾維諾的阿根廷出生的妻子,擔任過好幾個國際組織的翻譯。哈佛大學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 Patrick
Kreagh翻譯。

《通向聖吉瓦尼之路》

這本二十世紀一位必不可少的作家所做的重要自白,包含了五篇有關他生活和工作的打動人心的優美的「記憶練習」。《通向聖吉瓦尼之路》中卡爾維諾痛苦的回憶了他的童年環境,「站在聖皮爾切山腳的最後一個斜坡上,就好象站在兩個大陸的邊界上」。《觀眾回憶錄》給出了一段對卡爾維諾青少年時代迷人的描述,那時他去電影院「幾乎每天一次,有時甚至一天兩次」,被加里·古柏扮演的孟加拉騎兵的生活和查理斯·蘭頓和克拉克·蓋博為獎金而發生的叛變所牢牢吸引。《一場戰斗的回憶》尖銳的聚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和法西斯戰斗的經歷,但隨後又變成了一段對記憶中真實和想像的成份所扮演角色的感人的反思。《La Poubelle
Agréée》是巴黎生活的一段插曲,《出於模糊》則表達了作者的信條。

在《通向聖吉瓦尼之路》中,原創性,優雅,機智和智慧這些被我們認為與卡爾維諾聯系在一起的東西,隨處可見。Mondadori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Pantheon出版社1993年英文第一版,Tim
Parks翻譯。

《黑暗中的數字》

這本優美的選集收錄了一些才氣橫溢的小說,寓言和「不可能的訪談」,它的出版是一個重要的文學事件,進一步鞏固了卡爾維諾作為一個二十世紀必不可少的作家的地位。在一幢房子燒焦的廢墟里發現一張「可惡契約」的清單,裡面還有四具屍體,一個計算機程序員決定去找出誰列了這張恐怖的清單,但他自己也不知不覺陷入了這個致命陰謀。一個旅行者遇到了一架為了達到平等主義而造出來的全新的機器:它用來在任期結束的時候砍去國家官員的頭。一個3萬5千歲的尼安德特人從杜塞爾多夫城外的美麗的尼安德山谷來到現代社會,一個訪問者要求他證實他之所以能活這么久,僅僅是因為他渴望成名。傳奇風流高手卡薩諾瓦講述一個逃跑者的故事:那個將她的每一個部分--精神上的或者其他方面--都貢獻出來的女人,是否事實上是在使用一種狡猾的策略來逃避追捕?

這幾十篇寫於1943年至1984年間的短篇小說中,既有古怪恐怖的故事,又有興奮愉快的,既有悲劇扭曲的,又有甜蜜殘忍的--有時它們交替出現,有時又一起出現。這些小說涉及很多主題--政治,權力的性質,技術無情擴散的影響,對真理的探索,人類溝通的困難--它們全是純卡爾維諾式的。
Mondadori 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Primal che tu dica "Pronto"),Pantheon出版社英文版,Tim
Parks翻譯。

《幻想故事》

卡爾維諾編輯的《幻想故事》是從許多引人注目的十九世紀歐洲和美洲的作者的作品中,選出的26篇經典的神秘故事組成的一本內容豐富范圍廣泛的集子。本人就是傑出作家的卡爾維諾為這本集子寫了一篇幫助理解的導言,並為每個故事寫了吸引人的綱要。

《幻想故事》整理了這種類型作品的發展演變,從它在德國浪漫主義的起源一直到亨利·詹姆士的鬼故事。卡爾維諾寫道「幻想故事是十九世紀敘述體作品中最有特色的品種之一。對我們來說,它也是意義最重大的那類作品之一……當用我們今天的眼光去看它們時,這些故事核心中的超自然元素無一不帶有含義,就象意識中那些被忽略的,被壓抑的,被忘記的東西的反抗……在這里我們看到了它們現代性的一面,這也是它們在我們這個時代勝利般的復甦的原因。」
《幻想故事》是一本規范奇特的文集,由這樣一個編輯者編選,用賽爾曼。盧士達的話來說就是「他擁有看透人類意識最深處,並把那裡的美夢帶回現實生活的能力。」包含在這本獨特的文集中的十九世紀作家有安徒生,巴爾扎克,安布羅斯·格威納特,狄更斯,吉卜林,莫泊桑,艾倫坡,沃爾特·司各特,以及許多其他作家。Mondadori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為獨立的兩卷本,原名"Racconti
Fantastici Dell'Ottocento: Volume Primo, Il Fantastico Visionario and Volume
Secondo, Il Fantastico Quotidiano",蘭登書屋1997年英文版

⑷ 結合伊塔洛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談談對於經典的理解和思考

卡爾維諾一生作品的寓言所指,最為關注的莫過於對秩序感的追求,這在他早期的《通向蜘蛛巢的小路》就己有所體現,到其晚期的後現代實驗式小說更是形態各異。這種秩序感結合了卡爾維諾對宇宙物理科學的好奇心,上升到對世界存在形態的一種認識論高度,形成了他獨有的時空觀念,反映了卡爾維諾眼中破碎化、復雜關聯且相互指涉的世界關系

⑸ 為什麼讀經典卡爾維諾 mobi

鏈接:https://pan..com/s/1EJ2M5WtvgHFW_f4-1Ck8PA


提取碼:tqr8
《為什麼讀經典》的第一版由埃斯特爾·卡爾維諾編輯,在蒙達多里出版社的「伊塔洛·卡爾維諾的書」叢書中出版。除了給予這本書以書名的那篇文章,這個在作者死後出版的文集包括了三十五篇絕大多數是上世紀七十和八十年代的文章(只有四篇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兩篇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談論了那些在不同程度上並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對卡爾維諾有重要意義,或是激起他的欽佩的作家—從荷馬到格諾。

⑹ 關於『卡爾維諾』 是什麼意思

關於卡爾維諾: 卡爾維諾,全名:伊泰洛·卡爾維諾(1923—1985),義大利新聞工作者,短篇小說家,作家,他的奇特和充滿想像的寓言作品使他成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義大利小說家之一。 卡爾維諾作品: 《通向蜘蛛巢的小路》 《樹上的男爵》 《不存在的騎士》 《分成兩半的子爵》 《宇宙奇趣》 《時間零》 《看不見的城市》 《觀察者》 《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命運交叉的城堡》 《馬可瓦多》 《困難的愛》 《義大利民童話》 《帕洛馬爾》 《在美洲豹太陽下》 《通向聖吉瓦尼之路》 《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黑暗中的數字》 《幻想故事》 其中卡爾維諾的《我們的先人》三部曲:《分為兩半的子爵》(1952)、《樹上的男爵》(1957)、《不存在的騎士》(1959)。

⑺ 卡爾維諾《為什麼讀經典》 讀後感

卡爾維諾屬於文學的范疇,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其知之甚少,這是我這代人的通病,對文學或文藝知道的不多(讀文學的例外)。知道卡爾維諾是在蕭瀚或者阿花的伊薩卡島的微博上。5月中去中大聽講座,順便去文津閣書店逛的時候發現了卡爾維諾的《為什麼讀經典》,毫不猶疑地買下了。
這本書的閱讀是斷斷續續的,最終耗時兩個星期看完。

為什麼看這本書?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彌補我的文學知識。文學代表著什麼,上個星期在和一位師妹的交談中,她認為文學代表的是生活,換句話說或許我所學的專業法學很重要,但是它並非每個人隨時隨地都能用到與體會到的,而文學本身就是生活,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某種程度上都是文學,問題是有沒有反映在文字中。我贊同這么一種說法。如果我們認同這種說法,那麼無論所學的是什麼學科,最終都要回到生活之中即文學之中去。在學法學的過程中,主要是閱讀法學的經典著作(因為本科學生很難有實際的司法經驗),我的一個很重要的感悟是學好法學的前提是要有生活經驗。生活經驗何來?在我所處的這個階段,得到生活經驗除了自身的生活體驗更多的應該是從文學著作中尋找。懷著這么一個目的,我在慢慢的補充文學知識。之前我也閱讀了一些文學作品,有奧威爾的《動物庄園》、《1984》,茨威格的《異端的權利》等。

卡爾維諾是享譽世界的義大利文學家,在我看來,《為什麼讀經典》是卡爾維諾所寫的一系列書評,共有三十五篇。這些書評所圍繞的書,都是些經典的書,至少是卡爾維諾眼裡的經典的書。書是由人寫的,由書及人,最終體現出書作者的觀點。

我得承認這本書的書名《為什麼讀經典》很吸引我。大學三年來,如果說我有干一些正經的事情,那麼這事就是在閱讀課外書或者說讀經典。關於經典,我所在的讀書小組的指導老師曾作過解釋,只是這個解釋過於模糊。在閱讀本書之前,我對經典也有一些認識:經典是散發偉大的思想,感染人心的書籍,落實到法學類的書籍中就是西方法律思想史中那些偉大人物所寫的具有深刻洞見的思想的書籍。這樣的解釋應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還是不得經典的精髓。

讀完本書,我最大的收獲是明確了經典的定義。我不知道這個定義對其他人是否重要,但是對於我,這很重要。卡爾維諾在書中第一篇《為什麼讀經典》中對經典所下的十四種定義窮盡了我所能想像到的經典的所有含義。一個人對能經典作出如此全面與深刻的定義,即使他在其他方面毫無建樹,在我心裡他也是偉大的,卡爾維諾做到了這一點。(卡爾維諾關於經典所下的十四種定義我將放在文章最後)。

除了《為什麼讀經典》之外的三十四篇書評,帶給我的感受不多。原因在於我缺乏文學的底蘊。在我的認識里,這些文章大多屬於書評。所謂書評,概括的說就是作者對於書的評論。詳細的說就是書評人基於對書文本的理解將他所認為的書作者通過書所要表達的思想表達出來。如此一來,書評的基礎與要求就是對書文本的深刻理解。我得坦率地承認,卡爾維諾所寫的書評中出現的經典的著作,我基本上沒有看過,對那些著作的作者也了解不多,如此一來,所能理解的比較有限。不過我還是地感謝卡爾維諾,至少在他的這本書中我了解了一些之前所不了解的文學知識。這本書也只是我現在所進行的文學體驗過程中的一本,它會對我之後的文學閱讀體驗起鋪墊作用。

⑻ 卡爾維諾最著名的作品是什麼

卡爾維諾最著名的作品是:
《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通向蜘蛛巢的小路》、《我們的祖先》三部曲等。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義大利當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等。
卡爾維諾生於古巴哈瓦那,隨父母移居義大利。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積極參加反法西斯斗爭。戰後開始文學創作。194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通向蜘蛛巢的小路》。20世紀50年代起以幻想和離奇的手法寫作小說,或反映現實中人的異化,或諷刺現實的種種荒謬滑稽。《兩半的子爵》是他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同後來寫的《樹上的男爵》(1957)和《不存在的騎士》(1959)合輯為《我們的祖先》三部曲。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卡爾維諾創作了《看不見的城市》(1972)和《宇宙喜劇》(1965)等。他還搜集整理了《義大利童話》。1985年9月,卡爾維諾突患腦溢血在義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終年62歲,葬在地中海岸邊的卡斯提格連小鎮。
評價:
卡爾維諾的書是寫給智力過剩的讀者看的。他的小說可當得起「詭異」二字。一個故事到他筆下,總有一番折騰。他像害怕孤獨、恐懼、平庸一樣地逃離所謂客觀的描寫。當然,他首先是個素描功夫很扎實的作者,以後才弄出花招。這有點像畢加索。卡爾維諾用的是文字,他的小說常用上寓言的、童話的、科幻的筆法。情節的走向常常出人意料。

⑼ 什麼樣的書才算是「經典」

滿足具有通俗性、跨時代性、言近旨遠啟發教育性、涉及人類生活長期懸而未決的問題、讀者眾多的書才算是「經典」。

經典文學作品是最能代表這一個時代的文學作品,精品與經典是有區別的,精品只是指作品的質量,而並不需要有經典所據有的其它特性,所在行業的精品,或者說是一個時期里的精品,具有代表性質和意義。

從價值定位看,經典必須成為民族語言和思想的象徵符號。如「孔孟老莊」之於中國文化及傳統思想,伏羲周公文王之於最高哲學體系,沙翁之於英國和英國文學,普希金之於俄羅斯與俄羅斯文學,他們的經典都遠遠超越了個人意義,上升成為一個民族,甚至是全人類的共同經典。

(9)什麼是經典卡爾維諾擴展閱讀:

現當代經典作品:

1、《穆斯林的葬禮》(霍達)愛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東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種族的,雖然在現實中經常會被扼殺,而正因為現實的殘酷,才越發覺得這些東西的珍貴。一道門,隔著兩個世界。當她的愛情來臨的時候,她的生命已經開始一點點的走向終點……

2、《長恨歌》(王安憶)上海都市愛情精神史,一個女人一生的情與愛,被時代的變遷和男人的輪換交錯編織著。三個男人分別滌盪著她的少年、中年和老年,每個人都留下了承諾,但每個人走了都沒有回來,而第一個給她照相的男人,一生陪伴和牽掛,卻沒有得到她,也沒有得到她的心……

3、《平凡的世界》(路遙)它好像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悄無聲息的改變著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在這平凡的世界裡,那些絢麗的生命之花正在悄然地開放而並不為我們所知,平凡的世界令人感動,平凡的事和平凡的愛情,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積極對待,就不再平凡……

4、「三個城堡」——《邊城》(沈從文)、《圍城》(錢鍾書)、《廢都》(賈平凹)。

⑽ 什麼是「經典」,為什麼要讀「經典」

今天想來,不外乎以下幾個理由:【其一,經典質量高,相對於快餐文字而言,閱讀經典不僅僅可以產生更多的閱讀快感,尤其可以增長見識;其二,經典在文化交流和文化生活中運用得最多,讀經典本身意味著掌握來更為有效的交際工具;其三,對於正在求學的人而言,考試的題目往往要觸及經典.對於寫作的人而言,讀經典則意味著可以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此為概括性文字】
日本作家小泉八雲說:「不要買那隻讀一遍不能使人重讀的書.」他又說,「與其讀一百部好書,不如將五十部重讀一遍.」——好書,是需要反復閱讀的.
毫無疑問,當我們在書店裡隨手拿起一本新推出的書,那手頭的東西顯然還不是經典.經典的定義應該是這樣的:當越來越多的人不約而同地反復閱讀同一本書,這本書因此得以刻進更多人的腦海里.這樣,一本新的經典就誕生了.
讀書當度經典,讀經典猶如與大師對話.卡爾維諾、列夫.托爾斯泰、莎士比亞、馬克.吐溫、馬爾克斯……這些人在書桌上排成隊,他們有些頭角崢嶸,有些面目慈祥,有些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些人卻僅僅設置思考的路障,留給你足夠的空間去思索,去探險.當帕斯卡爾告訴你「人是會思想的蘆葦」,當雨果向你展示鐵面人殘酷的微笑,人生,或者超越人生的話題和思索,往往就此展開.至於那書桌上的一本本書,多像級級通往光明之路的台階.而經典的閱讀,也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