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讀經典,這15種方法可以幫助你
1/7
身教的作用。把這個作為第一點,也顯出了其重要程度,作為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好的榜樣和監督者,讓我們的孩子愛上學習,首先自己要積極地對待學習這件事。一個愛學習的孩子背後也會有一個愛學習、愛工作的家長的。
2/7
和孩子一起誦讀。誦讀的過程,只關注自己的,不要關注孩子的,自己做好了,孩子會照著樣子進行的。
3/7
制定誦讀計劃。強調制定計劃的作用,沒有計劃,盲目的安排,一部經典估計半年也不會讀完的,按照年、月、日來進行細化,做到每周內按照同樣的內同誦讀,下周再換新新內容,每天做到心中有數,通過這樣的細化,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7
固定時間進行誦讀,堅持每天誦讀半小時。和孩子約定一個固定的時間,也可採取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這樣幾部經典配合著進行,也用不了多長時間的,可選擇中午或者晚上,也可早上誦讀2樣,晚上誦讀1樣,都是可以的。
5/7
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可採取領讀和跟讀相互交叉的方式,讓孩子領讀,家長跟讀,使孩子感覺自己像老師一樣,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或者購買一個小型的擴音器,讓孩子戴著進行誦讀,用舉行節目的形式進行,可選擇室內或者戶外都可以的。
6/7
採取激勵的方式。在遊玩之前先完成經典的誦讀,你會發現孩子會有極大的積極性的,或是玩後進行,那你會發現有點難哦。在孩子誦讀一定數量的經典之後,可給孩子選擇出去遊玩自己喜歡的地方或者購買自己喜歡的學慣用具或者書籍等。
7/7
觀看相關國學經典類的節目,讓孩子從內心愛上誦讀經典。
② 怎麼引導孩子喜歡上國學經典,有好的方法讓孩子快速背誦古詩詞嗎
你可以學一下張秀紅老師的方法呀,帶著孩子一起海讀,使用歌訣法、定樁法、簡圖法來讓孩子快速背古詩,我自己也是參考張老師的方法跟孩子一起學的,孩子背的很快,多使用這種方法也能鍛煉他的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③ 如何教小孩讀國學經典
我在2010年8月,結緣了育心經典,找到了一種好的方法,這個方法非常簡單,每天半小時,讀經典也變得特別簡單。這個方法就是137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的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國學經典的學習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1」就是每天至少讀一遍,最多7遍;一樣約十分鍾,不超過十分鍾;
「3」就是一天可以選擇讀三樣,最多讀7樣;如同時讀《論語》、《易經》、《老子》;
「7」就是指連續7天重復相同的內容。如從星期一到星期日重復讀《論語》、《易經》、《老子》里相同的內容。不管孩子熟記不熟記,背誦不背誦,讀完7天就進入下周學習。如此,孩子兩年左右就可以熟記甚至背誦《論語》,《大學》,《易經》,《中庸》,《道德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對韻》等將近十多部經典。
學習量:累積法主張一天的學習量為400字左右。不過學習量是一個參考值,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學習階段,根據孩子的接受能力,可以靈活掌握。
學習時間:採用離散教學的原則,一次學習時間約十分鍾,一天二、三次,每天學習時間約為半小時。
學習內容(讀哪些經典):
A、六經四書:賴國全老師提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書》、《禮》、《易》、《樂》、《春秋》有所不同。
四書是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可吃些小菜。何謂小菜?如唐詩,宋詞,莊子,墨子。
B、經典按功能分類:培養一個人跟建房子一樣,要打地基,做結構,最後才是裝修。
1、基礎類:包含《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也包含《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經典都是教做人的,做人才是基礎,學知識學做事都是後面的事。
2、結構類:這就是經。《易經》、《孝經》、《詩經》、《道德經》、《金剛經》、《黃帝內經》等。
3、裝修類:先秦的詩、唐詩、宋詞、古文觀止、史記、資治通鑒等。
C、三個線程的學習:培養孩子應該要有一個總體規劃:到底怎麼樣把你的孩子完善地培養起來?「137學習法」中間是3,所以是有三個線程的學習。
第一個線程就是學這些「經」,《易經》+《黃帝內經》+《道德經》+《孝經》,這是經類的。
第二個線程是學「典」的,《論語》+《大學》+《中庸》+《孟子》這一類,難度也是介於中間。
第三個線程是學裝修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成語接龍》+《詩詞啟蒙》+《文學啟蒙》這一類的,裝修類的,比較基礎的。
遵守這三個線程,用兩年時間就可以學得非常扎實,如果擔心時間不夠,可以學三年,第三年鞏固,是可以學得非常好的。這樣,我們孩子人生的地基結構,我們用兩三年的時間就把他打下。
④ 如何開啟對孩子的國學啟蒙教育
鏈接: https://pan..com/s/1yXRL_XW3l2rNBAb40Y8FOA
啟蒙國學
⑤ 父母應該如何教小孩學國學呢
小孩子學國學,主要是父母帶讀,讓小孩子背下來,像《三字經》,像《弟子規》,小孩子由於閱歷不夠,很多都不能理解,等小孩子大了,閱歷夠了,就能理解了。當然有些地方跟生活有關,你們就可以聯系生活,用小孩子的語言,講解給孩子聽,即使似懂非懂,也沒關系。像竇燕山生五子,就是一個可以講解的地方。
⑥ 如何引導幼兒又興趣的跟讀國學經典
觀點一:「那些古文艱深難懂,別說寶寶,就連我們大人有時候都不明白,寶寶能理解嗎?而且很多觀念都已經過時了,這對他能有多大用處呢?」 觀點二:「現在,寶寶不但要學繪畫、鋼琴,甚至還有英語,負擔那麼重,哪裡還有時間再去學這些東西呢?」 觀點三:「我平時有時候也給寶寶將一些《百家姓》、《千字文》,可是小傢伙似乎沒多大興趣,我還應該繼續教嗎?」 面對這些質疑,我認為這並非是國學本身的問題,而是家長本身對國學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或者是教育寶寶的方法出現了偏差。 首先,要以國學經典對寶寶進行啟蒙教育,但要有選擇地吸收。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成為一個乖巧、懂事、有修養的人,與其天天教導孩子「這個要這樣做,那個不能那樣做」,重復嘮叨引起孩子反感,還不如讓孩子讀一讀教人「出門在家、待人接物、求學做事」的禮儀規范——《弟子規》,俗話說「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教孩子一事怎麼做,還不如教孩子一世怎麼處。有親子共讀的家庭,因為有了共同的行為准則作語言基礎,親子溝通也不容易出現問題。 再比如《三字經》,三字一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孩子容易記住且有興趣反復誦讀,並能從中學到不少好品質,而且書中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道德等等,包羅萬象,是歷史、社會、人生的網路全書。 國學啟蒙的發起者認為,兒童猶如一張白紙,處於生命中吸納力與記憶力最強的階段,而這一階段的人文教育,將形成其一生為人處事的底色。值得注意的是,以國學經典對寶寶進行道德教育,要有選擇地吸收。畢竟,數千年積淀形成的倫理道德體系中,也有一些不能與時俱進的內容,「有鑒別」地吸收,才能使寶寶得到更好的美德教育。 其次,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講國學,並讓他在特定的場景中理解國學。 在給寶寶講解國學時,我們根據他的理解能力,解釋的深度和廣度也應不一樣。比如「凡是人,皆須愛」,三歲孩子能明白「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別人」就夠了;五六歲的孩子可以跟他講懂得愛就是替他人著想;而十歲左右的孩子應明白尊重和理解一個人也是愛他的表現,愛不需要回報。 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應為了教國學而教,重要的是能在生活中切切實實地用國學規范寶寶的言行,或者說用國學里的格言指導我們做事。因此,讓寶寶跟讀、聽爸爸媽媽講解、背誦國學不是終極目的,關鍵是通過日常生活中具體的場景,讓寶寶感同身受,理解其中的意思。 比如,當寶寶說話不算數時,就可以講「言必信,行必果」。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事:寶寶原本答應媽媽的事,比如自己收拾玩具,或者看完一集動畫片後不再看第二集,結果又反悔、耍賴。這時候媽媽可以用「言必信,行必果」(出自《論語》)來教育寶寶,意思是說話要講信用,做事要果斷。還有《弟子規》中的「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意即凡是說出去的話,都要以誠信為先,欺騙矇混或花言巧語是絕對不可以的。這些格言言簡意賅,讀來朗朗上口,寶寶在記誦的過程中能潛移默化地接納它們、逐漸養成美德。等到寶寶六七歲時,再系統地教他們誦讀《論語》、《千字文》等典籍。讓孩子明白:誠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則,是道德的根本,正如荀子所說:「養心莫大於誠」。 最後,沒有寶寶天生就喜歡國學,興趣是需要培養的。 有人說國學很枯燥,很難學,可是學刷牙、學如廁很枯燥,學英語、學彈琴也很枯燥,為什麼寶寶也得學呢?為什麼寶寶也能學會呢? 興趣是靠培養的,沒有哪個寶寶天生就喜歡認字、彈琴。現在,大多數爸爸媽媽小時候也沒有讀過這些國學經典,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沒有父母的以身作則,家中沒有學習的榜樣,寶寶自然興趣也不大。如果父母能夠靜下心來,每天情感豐富、抑揚頓挫地讀半個小時書,每次都叫寶寶一起來讀,並配上古典音樂,雖然有些調皮的寶寶開始不配合,但是時間一長(父母一定要堅持,而且不能對寶寶發脾氣),寶寶一定會開始願意跟著讀了,哪怕他只跟讀5分鍾、10分鍾,家長也要給予適當的表揚、肯定,讓他有成就感。平時,可以隨身攜帶《笠翁對韻》、《唐詩三百首》等口袋書,在路上、在車里就可以給寶寶讀,充分利用這些時間,讓路上的時光也能進行國學教育。 如果寶寶對於誦讀不感興趣,家長還可以改變一下策略,將國學教育融入故事和游戲中,設計一些國學手指操、國學武功操;爸爸媽媽還可以表演一些國學故事情景劇,如孔融讓梨、黃香溫席,寶寶一定會興趣大增,並迫不及待地要求加入。 如此,寶寶就被你慢慢地「哄」進了文化的海洋。
⑦ 父母教育,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好國學
首先家長要提高對國學的認識
引導孩子學習國學,首先要有家長的支持。專家們認為,對國學的熱愛首先應來自家長,如果家長對國學沒有熱情,孩子自己是很難堅持學下來的。
國學教育在7歲前的堅持對孩子後來的學習十分重要。
在幼兒階段,作為家長可以每天抽出10分鍾左右的時間陪孩子溫習誦讀過的篇目,講解內容,通過一個個小故事讓孩子了解做人的道理。比如《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句子,家長可以找來《孟母三遷》、《斷機杼教子》的故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懂得環境影響人和做事要有始有終,不能半途而廢的道理。再比如讀「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時,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孫康、車胤刻苦讀書的故事,使孩子懂得勤學苦練才能有建樹。這種通過故事熏陶學國學的方法非常適合低年段的孩子。
另外,家長之間還可建立起國學經典學習的組織,幫助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共同堅持、共同熱愛,以期給孩子的人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國學精神財富。家長可以經常與幼兒園、學校溝通,把孩子將要學習的國學內容先學習一遍,有了感性認識後,就可以引導和督促孩子學習。心理學認為,孩子的學習是由於信任教師和家長而產生的,如果教師和家長都能把國學知識作為基本修養,言談舉止間能夠合理熟練地引用國學語句,孩子學習國學的熱情就會大大提高並為之努力。
⑧ 如何督促孩子在家進行國學經典誦讀
不知道孩子多大了。個人經驗,孩子的誦讀不要太教條進度,主要是讓孩子接受。 1、開始可以在孩子起床、洗漱等時間播放,當背景音樂即可,聽多了自然就會了。一次聽的內容不要多,可以重復播放,只到孩子朗朗上口即可。每天不要太長時間,開始總共不要超過30分鍾。其實,早晚空餘時間,有幾次,每次5分鍾,對初學的小孩子就很夠用了。 2、先選擇韻律性強的,如《笠翁對韻》、《弟子規 三字經 千字文 百家姓》;之後看孩子的接受程度,嘗試《唐詩、詩經、宋詞》等;等孩子接受能力提高就可以經、史、子、集了。 3、無論孩子多大,只要超過2歲,都建議親自共讀,邊看著字邊讀,千萬不要考認字,僅僅是讓字和誦讀對應起來,孩子自然就會認字了。 推薦育靈童系列的經典誦讀!兒子一直在用,感覺很好,不用花時間自己篩選。配套書字大、有拼音、配樂誦讀、專業播音員朗誦。如果感覺買著貴,網上可以下載PDF書和誦讀音頻,自己列印著看! 【內容介紹】 中國文化經典之經、史、子、集卷: 經部: 《論語》(上下2冊)、《孟子(選)》、《大學 中庸 》、《詩經(選)》、《左傳(選)》 史部: 《史記(選)》 子部:《老子》、《莊子(選)》、《孫子兵法》 集部:《唐詩選》、《宋詞選》、《歷代詩歌選》、《歷代美文選》 蒙學讀物:《笠翁對韻》、《弟子規 三字經 千字文 百家姓》 西方文化經典之詩歌、散文、戲劇、演講辭、兒童文學篇
⑨ 教孩子怎樣掌握國學經典誦讀的方法
第一,可以利用學校的多媒體設備,保證發音的標准;
第二,在學習的黑板上對國學經典進行介紹,並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材料;
第三,在語文課上或者是音樂課上都可以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
第四,在上課之前進行朗誦,有利於提起學生的精神;第五,父母可以跟子女一起進行誦讀,能夠增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
國學經典誦讀方法大致如上,在此,要注意對老師進行良好的培訓,注意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學生的誦讀興趣。
⑩ 學齡前的孩子如何學習國學經典
1. 什麼是「讀經,讀國學經典」? 讀經就二個字,一個是「讀」,一個是「經」。讀,就是讀,不是背,不是理解,更不是照著行動。你讀就好了,堅持去讀,一天二天,沒有什麼效果,沒關系;一周二周,沒有什麼效果,也沒有關系。你就是讀,讀熟,讀透。總有一天,你突然就明白了,突然就懂了。讀到一定層次就有自己的悟性和理解,這個時候參考一些有價值的觀點,你的認識有提升了。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永遠也不明白一點點的。要不然古人也不會那麼看重讀書了。 「經」就是指六經四書的簡稱。六經四書是著名國學家、累積式教育法創始人賴國全老師首先提出的國學經典的簡稱。六經是指《易經》,《黃帝內經》,《詩經》,《孝經》,《道德經》,《金剛經》。此六經,以儒家為主,涵蓋佛家、道家內容。與傳統的六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樂經》,有所不同。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與傳統的四書沒有區別。賴國全老師認為六經四書,是必須學的,是主糧,而且必須先學習群經之首——易經。 2、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國學經典? 我們都知道結交朋友的重要性,聰明的父母一定會鼓勵和支持孩子與一些品質端正,成績優秀的同學交朋友。我們也經常把書比喻成良友,其實像人一樣,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良友,其中有好書,也有不好的書。 經典是被歷史證明了的好書,與這樣的朋友相交相識,自然對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好處的。 我們也知道,一個人必須上大學,去學習科學知識,比如數學公式,物理定律等等,這些公式和定律,是前人為我們留下來的科學經典,很難想像,現代人如果不學習這些科學經典,怎麼能在科學上有所作為?我們現在主張讓孩子學習的經典,是人文領域里的經典,是做人的公式和定律,同樣,如果不學習這些經典,也是不可想像的。 3、學齡前的孩子如何讀國學經典? 學習國學經典最簡單、最科學的方法是運用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育法。 累積式教育法是著名國學專家賴國全老師首先系統提出的一種科學、簡單、高效的教育方法。賴國全老師根據自己的學習經驗,結合兒童心理學、生理學的特點,在培養自己女兒賴思佳學習國學經典時提出的,經過不斷完善,漸成系統。至今累積式教育法已經影響全球上百萬的家庭,成為風靡海內外的著名兒童教育方法之一。 累積式教育法應用在讀經上又被稱為「137學習法」。 更多內容請搜索網路-累積式教育法。http://ke..com/view/3202483.htm 3歲以前的孩子,按照累積式教育法的要求,聽就可以了,不要求指讀。如果父母配合讀經或全家讀經,效果會更好! 4、學習國學經典的十大好處: 記憶能力:輕松背誦大量經典; 識字能力:輕松認識數千漢字; 閱讀能力:建立廣泛閱讀興趣; 理解能力:增加綜合理解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鍛煉良好的口才; 行為習慣和自信心:良好的學習習慣; 道德修養:道德修養自然薰陶; 外貌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 正音訓練:普通話流利標准。 思維能力提升:大格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