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古典 » 四大名著如何成為經典
擴展閱讀
在河裡游的都有哪些動漫 2025-02-09 03:31:00
寄什麼歌詞 2025-02-09 03:22:17

四大名著如何成為經典

發布時間: 2022-05-23 13:19:48

⑴ 四大名著為什麼能獨占鰲頭成為四大名著

原因:
「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並把《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叫王世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書「這個名詞,但他講的「四大奇書」,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而馮夢龍在王世貞之後,也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而他指的則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漁則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 可以看出,李漁並不贊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貞)的說法,他認為《史記》、《南華》(即《莊子》)、《水滸傳》、《西廂記》並不是同類著作,其中《史記》為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集,《西廂記》則屬戲曲劇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並稱「奇書」;而馮夢龍所評「奇書」,則屬於同一個類型的書,都是長篇通俗小說,同樣反映了共同的社會文化特點和普通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可以放在一起並稱為「四大奇書」。 經過李漁的肯定,馮夢龍所提「四大奇書」,則開始廣為流傳,並被人們所接受。
「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由於有性的描寫,被視為誨淫小說,從清順治年間起,便先後頒布了十餘次法令,在全國各地查禁銷毀各種淫詞小說;而《金瓶梅》及其續書便在其中,別列為禁書 。後來,《紅樓夢》於清乾隆年間問世,雖與之類似,也有人認為《紅樓夢》是脫胎於《金瓶梅》,但由於《紅樓夢》相對問世較晚,並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紅樓夢》的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 。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 。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簡介:
《三國演義》
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作者:羅貫中[9] ( 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戲曲家。羅貫中生於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於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後,專心致力於文學創作。著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三國演義》,施耐庵合著《水滸傳》,另著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介紹:《三國演義》是綜合民間傳說和戲曲、話本,結合陳壽的《三國志》、范曄《後漢書》、元代《三國志平話》、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個人對社會人生的體悟寫成。現所見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則。清初毛宗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並成為現在最常見的120回本。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黃巾兵起義,結束於司馬氏滅吳開晉,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漢、吳三個政治集團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展現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並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

《水滸傳》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滸傳》的作者究竟是誰具有爭議,目前最廣泛認可的說法認為作者是施耐庵。歷史上還有其它幾種觀點,包括了羅貫中說,施惠說,郭勛託名說,宋人說等。
介紹:《水滸傳》的故事源起於北宋宣和年間,出現了話本《大宋宣和遺事》描述了宋江、吳加亮(吳用)、晁蓋等36人起義造反的故事,成為《水滸傳》的藍本。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
由於《水滸傳》版本眾多,流傳甚廣,其中也出現不同的故事,可大體分為「文簡事繁本」和「文繁事簡本」兩個系統,「文繁事簡本」較為細致,也流傳最廣,主要分為七十回本(無聚義後情節),一百回本(招安後,有徵遼、征方臘等情節)和一百二十回本(在一百回本基礎上增加征田虎、征王慶情節)。其中一百二十回本也被稱為《水滸全傳》 ,是水滸故事最完整的一個本。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中國明代傑出的小說家。他生於一個由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
《西遊記》作者也存在一定爭議,但目前普遍認為作者為吳承恩。
介紹:西遊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
《西遊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後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並且《西遊記》富有濃厚的佛教色彩,其隱含意義非常深遠,眾說紛紜,見仁見智。可以從佛、道、俗等多個角度欣賞,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
《西遊記》在明代剛出現時曾被列為禁書,因為書中充滿了崇佛抑道的思想,與當時的明朝皇帝所信奉的道教思想有沖突。

《紅樓夢》
原名:《石頭記》《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鑒》等
作者:曹雪芹(約1715-約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清代小說家、詩人、畫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堅韌不拔的毅力,歷經多年艱辛,終於創作出極具思想性、藝術性的偉大作品——《紅樓夢》。

高鶚(1758年—約1815年),字雲士,號秋甫,別號蘭墅、行一、紅樓外史。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出版史、傳播史上首個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兩位主要編輯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漢軍鑲黃旗內務府人,籍貫沈陽三檯子,亦自署鐵嶺高鶚、奉天高鶚,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鶚於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舉,乾隆六十年(1795年)進士及第,歷官內閣中書、漢軍中書、內閣典籍、內閣侍讀、江南道監察御史、刑科給事中等職。有《月小山房遺稿》《硯香詞·簏存草》等作品傳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鶚應友人程偉元之邀協助編輯、整理、出版《紅樓夢》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適作考證,紅學界長期認為《紅樓夢》後四十回系高鶚續成。進入21世紀,這一說法遭到越來越強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學出版社新版全本《紅樓夢》停止使用「高鶚著」「高鶚續」等字樣,更新為「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標志著「高鶚續書說」發生動搖。紅學家俞平伯臨終遺言:「程偉元、高鶚是保全《紅樓夢》的,有功!」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指出:「高鶚不應該是《紅樓夢》續作者,他應該是《紅樓夢》最後出版的整理者……《紅樓夢》能夠流傳,高鶚是第一功臣。」

介紹:《紅樓夢》是一部章回體長篇小說。早期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傳,八十回後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程偉元邀請高鶚協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紅樓夢》。亦有版本作《金玉緣》。

《紅樓夢》講述的是發生在一個虛構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三個人之間的感情糾葛為主線通過對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體現了在賈府的大觀園中以金陵十二釵為主體的眾女子的愛恨情愁。而在這同時又從賈府由富貴堂皇走向沒落衰敗的次線反映了一個大家族的沒落歷程和這個看似華麗的家族的醜陋的內在。
《紅樓夢》還是一部網路全書式的長篇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充分運用了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
《紅樓夢》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僅在國內成為"中國小說文學難以征服的頂峰"。而且在國際上也受到許多國家學者的重視和研究。更是成立了中國紅學會以深入了解《紅樓夢》。

⑵ 四大名著為何能成為四大名著

  1.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漢語文學史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作品,是中國乃至全人類共同擁有的寶貴文化遺產。

  2. 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很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3. 四大名著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 。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⑶ 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依舊被稱為經典,你知道原因是什麼嗎

娛樂至上的年代,娛樂節目、真人秀、電影、電視劇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只是在看過這么多節目之後,能在人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想要重復觀看的依舊是那些經典影片,其中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就是其中不朽的篇章,會被電視台拿來反復播放。

為了電視劇的完美呈現,劇組精雕細琢

那個年代電腦技術還不是很發達,特效無法像現在一樣逼真,可是如今我們再拿出八幾年拍攝的《西遊記》來觀看,那些特效處理也依然很棒,可以說是做到了那時候能做的極致。另外,劇組對道具的認真程度讓人感嘆。《紅樓夢》的各種衣著佩飾,《西遊記》里飽滿明亮的色彩搭配,都是劇組的人親手繪制親手製作的,比起現在一件衣服幾個角色來回穿影片,可謂誠意滿滿。

正是因為有這么多誠意與付出,作品才能流傳下來,成為經典。

⑷ 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是如何成為我國四大名著的

「四大名著」是個約定俗成的說法,因為並沒有誰公開提出這個概念,並把《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部小說叫做「四大名著」。

明代「後七子」的領袖人物,著名的文學批評家叫王世貞,他最先提出了」四大奇書「這個名詞,但他講的「四大奇書」,指的是《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而馮夢龍在王世貞之後,也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而他指的則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到清代初年,李漁則在醉畊堂本醉畊堂《四大奇書第一種》(《三國演義》)卷首作序:「昔弇州先生有宇宙四大奇書之目,曰《史記》也,《南華》也,《水滸》與《西廂》也。馮猶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兩人之論各異。愚謂書之奇當從其類。《水滸》在小說家,與經史不類;《西廂》系詞曲,與小說又不類。今將從其類以配其奇,則馮說為近是。」可以看出,李漁並不贊成昔弇州先生(即王世貞)的說法,他認為《史記》、《南華》(即《莊子》)、《水滸傳》、《西廂記》並不是同類著作,其中《史記》為歷史散文,《莊子》是哲學散文集,《西廂記》則屬戲曲劇本,因此不能放在一起並稱「奇書」;而馮夢龍所評「奇書」,則屬於同一個類型的書,都是長篇通俗小說,同樣反映了共同的社會文化特點和普通民眾的文化消費需求,可以放在一起並稱為「四大奇書」。經過李漁的肯定,馮夢龍所提「四大奇書」,則開始廣為流傳,並被人們所接受。

「四大奇書」之一的《金瓶梅》由於有性的描寫,被視為誨淫小說,從清順治年間起,便先後頒布了十餘次法令,在全國各地查禁銷毀各種淫詞小說;而《金瓶梅》及其續書便在其中,別列為禁書。後來,《紅樓夢》於清乾隆年間問世,雖與之類似,也有人認為《紅樓夢》是脫胎於《金瓶梅》,但由於《紅樓夢》相對問世較晚,並且未被完全禁止,所以《紅樓夢》的逐步取代《金瓶梅》,形成了新的「四大奇書」。

而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這個說法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並出版,並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⑸ 四大名著為何會成為我國的經典

我不認為以上"王仕節 "所說是它們的主體性太明確了. 如<紅樓夢>一個"情"字,並不是它成為經典的原因,這是由多方面因素的造成的
<紅樓夢>打破了我過2000多年的封建傳統,揭示了腐敗的封建思想,象徵著一個歷史的里程碑,在我國的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傑作.<紅樓夢>是女性的悲劇,女性的頌歌.賈寶玉對女性的尊重,實質上是對"人"的尊重.是人的覺醒
有著深刻的涵義,將多種藝術融合在一起..
以下是一篇獲獎作文
07年寒假讀書活動獲獎徵文:讀書與成長

讀書與成長
高09級9班 倪嘉倫

《紅樓夢》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並稱為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其實中國古典文學稱得上名著的不少,為什麼加上「大」?不是因為規模巨大,題材重大,而是因為「四大名著」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具有經典之處,所到達的高度也是古代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而《紅樓夢》又超過另外三部。
《紅樓夢》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如果只看過電視連續劇而沒有讀過原著則不算是真正的接觸過《紅樓夢》這部小說。《紅樓夢》成功塑造的藝術形象之多之復雜和深刻,作品所蘊涵的文化底蘊也是十分深的。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藝術至清則無味。古今中外的偉大著作幾乎都有些復雜的藝術形象經得起人們反復琢磨和推敲,對古今中外的藝術形象,讀者盡管對他們的理解不一,但在人物的道德評價上一般不會出現分歧。《紅樓夢》卻截然不同,不僅不少藝術形象的內涵很難說清楚,有時候連人物的基本品質是好是壞都難以判斷,比如薛寶釵,襲人就屬於這一類情況。清代的兩個文人是好朋友,一個擁護林黛玉,一個擁護薛寶釵,結果老拳相向,後來相約見面時不在談及《紅樓夢》。為了作品的人物評價而幾乎動手,毀了友誼,這大概也是世界首例了。
就拿薛寶釵來說,有人認為他的一大罪狀是「兩眼緊盯寶二奶奶的寶座」,「一心一意要和林黛玉爭賈寶玉」而在現在看來她的爭奪卻又是合理,合法的。再說薛寶釵的罪狀在不少的人眼裡則是「虛偽」,但偏有一些人認為她十分的真誠。《紅樓夢》之所以能夠吸引讀者不斷的翻閱,研究,爭論完全是因為有一些情節不斷的引來讀者的猜疑卻得不到准確的答復,就如同睛雯之死襲人究竟有沒有責任這個問題自清代以來就一直受到人們懷疑一樣。懷疑襲人事出有因,因為襲人曾經向王夫人建議將寶玉遷出大觀園,寶玉被賈政打得半死之後,襲人曾向王夫人進言:「論理,我們二爺也需得老爺教訓兩頓。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麼事來呢。」襲人「克盡職守」到了極點,她一直希望寶玉能讀聖賢書,將來有出息,不願意寶玉和戲子混在一起,所以她建議王夫人「怎麼變個法兒」讓寶玉搬出大觀園外來住,對此王夫人深受感動。再來王夫人說自己在怡紅院有耳報神,對其中發生的事一清二楚,曾還在怡紅院內公開聲稱:「我身子不大來,我的心耳神意時時都在這里。」簡直就是在暗示襲人。甚至到了最後連寶玉都懷疑是襲人將他們平時說笑的私話拿去打了小報告。寶玉說:「咱們私自頑話怎麼太太也知道了?又沒外人走風的,這可奇怪」。這還不算,寶玉又說:「怎麼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挑你和麝月秋紋來?」即使有如此之多的懷疑理由但是事實的真相卻無從查證,因為襲人原名「珍珠」從將如此好聽的名字留給她可以看出曹雪芹對其的喜愛,而且對人物輕易不多做介紹的曹雪芹對襲人的敘說也是最多的。不僅介紹了她的本名還有姓氏,還有賈母對她的良好印象,還特地的描寫她對主人的「忠誠」,由此可見襲人在曹雪芹心目中的地位。脂批有「襲乃釵副」的說法,的確、丫鬟襲人在許多方面都與寶釵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襲人和寶釵都是封建禮教的擁護者,都自覺的遵守並且也督促別人也遵守,而襲人卻又不是寶釵簡單意義上的復制,他們的身上也存在著不同之處,寶釵冷漠無情她在面對金釧之死和尤三姐之死這些問題上所表現出來的無所謂令人吃驚。襲人聽說兩人的事情之後,作者並沒有對其的表現進行描寫,但在聽說金釧投井自殺時,「點頭贊嘆,想平日里同氣之情,不覺留下淚來。」而寶釵則說:「金釧不過是一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從情感上襲人要比寶釵重情義。平日里晴雯脾氣火暴,對襲人也是持著一種奚落的態度,但真正面對「撕扇」問題時襲人卻能不記舊仇為睛雯下跪求情可見襲人是一個識大體,善良的人。從這一點一滴無不難看出沒有一個人敢斷言襲人就是一個告密者。
《紅樓夢》就是這樣一部小說讓人能從無數個形象復雜的人物中窺視人內心的本質和被人們厭惡卻又不得不面對的晦暗面,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不用去經歷一個家族從繁盛到衰落的過程卻能獲得一種經驗,這種經驗會在我們漫長的未來之路上一一得到實踐。
(一等獎)

⑹ 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無人超越,它們為何能成為經典

有一種東西叫做回憶,有一種東西叫做經典,有一種東西叫做無法超越,而老版的四大名著,這4部電視劇就是我們70後80後乃至90後這三代人的回憶,他們在我們的心中就是經典,他們在我們眼裡的地位就是無法被超越,他們為什麼能夠成為經典的真正原因。

我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只要是放暑假就一定會在電視當中看到西遊記這部最經典的四大名著的電視劇在電視台上放映,很多人跟我有著共同的經歷,每年的寒暑假我們都會看一遍西遊記,水滸傳或者是三國演義,當然了紅樓夢很少人去看,但是它還是會每年都會播,這同樣也證明它是經典的存在。

老版的三國演義,動用的人員過萬人,有4~6個拍攝組同時進行拍攝,試問現在有哪個製片公司能夠有如此大的手筆卻來拍攝這樣一部電視劇呢?很多人會說這些我們眼中所謂的經典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了,但是我想說的是名著的魅力永遠不會受時代的限制。

⑺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為何被稱為四大名著

我們熟悉的 "四大古典小說",其實是基於一種 "四種寫法",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上世紀50年代整理中國古代經典小說時選擇了《三國演義》《西遊記》和《水滸傳》四部小說,對紅樓夢不斷修改整理收集,打著 "四大古典小說 "的旗號出版,沒想到大獲成功;到了七十年代,家喻戶曉,誰家裡沒有 "四大古典",都不好意思說是文化人 從此,沒有人知道 "四大奇書 "是什麼,只有 "四大名著",直到今天,它們是暢銷書,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必讀書目。

當然,"四大奇書 "的內容也有變化,直到近代才成為我們現在熟悉的 "四大名著"。尤其是 "四大名著 "的內容太豐富了,不僅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還包括飲食、服飾、戲曲、建築、醫葯等等。還有很多詩詞,我個人感覺裡面有很多詩詞沒有輸給唐詩,我們習慣於有些朋友說 "四大古典小說 "太難讀了,讀起來,人物裡面太多,大家都記得當年我們讀了那麼多任務,可想而知,當年的作者是多麼的不容易!"。更何況還有那麼多的文學筆法,預示著呼應。我們知道,"四大名著 "中的一個或一頁甚至一段,都可以單獨成為一個經典故事。可見作者的功力有多大!


⑻ 四大名著成為經典理由

1 紅樓:大部分是女人;水滸:大部分是男人;西遊:大部分不是人;三國:大部分全是人。 2、紅樓:丫頭臉皮厚;水滸:朝廷臉皮厚; 三國:軍師臉皮厚;西遊:神仙臉皮厚。 3、紅樓:妹妹救我;水滸:叔叔救我;西遊:猴哥救我;三國:軍師救我。

⑼ 古代四大名著是因為什麼原因成為的名著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並稱為「四大名著」由來已久,彷彿這四部書甫一出世便是「名著」的命,其實非也。小說在我國,自古被視為雕蟲小技,難登大雅之堂,故名之曰「小」,以致古時操刀小說的文人墨客,多化名以為,怕被世人恥笑。待到二十世紀初,西學東漸,國人才逐漸改變這個觀念,把小說奉為文學界的上賓,眾文人趨之若騖,於今時愈演愈烈。因此,現如今「國寶」級的「四大名著」,想當初也有過「下九流」的時候。不過「四大名著」的說法究竟由何人在何時提出已不可考。但據李漁記載,最早將四部小說放在一起並稱的是明末的馮夢龍,他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並稱為「四大奇書」。由此可知,馮夢龍的「四大奇書」便是現在這個「四大名著」的前世。因此我說,「四大名著」的叫法,四分之三的功勞應歸功於馮夢龍。只可惜馮先生早出生了200年,否則,這個功勞百分之百非他莫屬。有了馮夢龍的「四大奇書」,也就等於有了後來的「四大名著」,因為世情小說一路,《紅樓夢》與《金瓶梅》相比,的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取彼而代之順理成章。可問題在於,《金瓶梅》雖然不及《紅樓夢》,但較其他三大名著卻有過之無不及。原因很簡單,《金瓶梅》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僅此一點,便遠超前三大名著。前三部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或多或少都屬於累積型作品,是作家在收集正史、野史、民間傳說等基礎上改編而成,基本上可算是集體創作的產物。而衡量一部文學作品的好與壞,是否原創至關重要。因此,現今這個廣為流傳的「四大名著」說十分值得商榷。中國文學的發展,到明清時期迎來了小說創作的高峰,這一點眾所周知。馮夢龍將《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並稱為「四大奇書」,這本身無可爭議,因為他選中的這四部書確能代表明代小說的最高成就。但是,去掉《金瓶梅》,加上《紅樓夢》的所謂「四大名著」卻無法代表明清兩代小說的最高成就。綜觀明清兩代小說,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應數以下八部:明代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清代是《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紅樓夢》和《鏡花緣》。兩相對比,清代小說的總體成就要略高於明代小說。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里入選三部明代小說,卻只選一部清代小說,實在說不過去,何況又將明代最好的一部小說《金瓶梅》排除在外。「四大名著」里漏選了《金瓶梅》已很過分,沒有《儒林外史》則更不應該,這部諷刺文學的經典之作,把由《西遊記》開創的那種獨特的幽默與諷刺的筆法文風,發揮得淋漓盡致,與《紅樓夢》一道將中國古典文學推向了頂峰,並直接影響了後來的「四大譴責小說」,開創了晚清小說的新格局。所以,評選中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上述三部缺一不可。最後一部,在《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聊齋志異》裡面,我選《聊齋志異》,雖然這四部書整體水準難較高低,但是,既然選擇的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如果只選擇長篇小說和白話小說,難免有失偏頗。《聊齋志異》作為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集中最好的一部,入選「四大名著」理所應當。因此,真正能代表中國古典小說最高成就的「四大名著」應該是《金瓶梅》、《聊齋志異》、《儒林外史》和《紅樓夢》。

⑽ 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成為了經典,這背後是多少人的努力

其實如果說的四大名著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基本上會有所了解,作為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他也不局限於書本上的故事,四大名著不僅僅被拍攝了,出了電視劇,電影,還衍生出了很多的周邊。不僅如此,在很多的影視劇或者是一些話劇的舞台上,也有四大名著的身影出現 。而隨著多樣性的產生但是讓小編所以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初的四大名著的電視劇。

經典傳承是有道理的

其實說到四大名著已經被翻拍過了很多個版本,每一個版本都可以說是製作上都用了新但是就拿紅樓夢來說。最早版的紅樓夢可謂是一代人心中的紅樓夢的現實景象。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中,並沒有那麼多利益的權衡。第一版紅樓夢拍攝之初從選角上就是全國海選,而演員們多半也都是在一些非常著名的藝術學校表演專業的在校生的選取的。同時還有很多國家話劇團國家中央戲曲中的一些演員。選角確定之後也沒有開始拍攝反而是把演員問送到特定的地方去培訓。而這部電視劇中的賈寶玉的扮演者更是因為自己的形象和書中的賈寶玉有一些不符,公費竟然讓他去墊了個下巴。

經典都是歷史沉澱下來的

四大名著之所以被稱之為四大名著原因的。譬如紅樓夢它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史反映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充滿了十分大的諷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