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有哪些經典書籍
1、《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之一。
2、《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誕不經的奇書。該書作者不詳,古人認為該書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庄》、《列》、 《離騷》、《周書》、《晉乘》以成者」 。現代學者也均認為成書並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經》全書現存18篇,其餘篇章內容早佚。
3、《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
4、《周易》
《周易》是一部中國古哲學書籍,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書籍,其對於天地萬物進行性狀歸類,天乾地支五行論,甚至精確到可以對事物的未來發展做出較為准確的預測。
5、《金剛經》
《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
《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其他譯本則流傳不廣。
② 有哪些助於學習文言文的書籍
簡單推薦以下幾本:
一、王力的《古代漢語》
二、《古文觀止》
三、楊伯峻的《論語譯注》
四、楊伯峻的《孟子譯注》
五、楊伯峻的《春秋左傳注》
六、蔣錫昌的《論語新譯新注》
七、《初中文言文全解》
八、《高中文言文全解》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漢語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五四運動」以前漢民族所使用的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言。春秋戰國時期,用於記載文字的物品還未被發明,記載文字用的是竹簡、絲綢等物。隨著歷史變遷,口語的演變,文言文和口語的差別逐漸擴大,「文言文」成了讀書人的專用。
文言文是相對現今新文化運動之後白話文來講的,古代並無文言文這一說法。其特徵是注重典故、駢驪對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詩、詞、曲、八股、駢文等多種文體。經過歷代文人修飾越顯浮華,唐代起大文學家韓愈等發起「古文運動」,主張回歸通俗古文。現代書籍中的文言文,為了便於閱讀理解,一般都會對其標注標點符號。
③ 古代讀書人必讀的是那些書
參考《程氏家塾讀書分年日程》大概能得出元明清三代的古代文人要做的功課。
用紅樓夢影射的清代背景,權富人家比如賈府培養下一代的流程來簡單捋一下:
一、家學內容:
學齡前由內親內眷(姑、姨、姐)開蒙,教「字型大小」(即單字的大字)。【註:似乎別人家也有父母教的,但是這家只讓內親內眷教。】
六學入家學
1.念書:
六學開始:《三字經》、《小學集解》、《龍文鞭影》、《幼學瓊林》。
八歲開始:四書、《孔子家語》、《孝經》。
十歲開始:《詩義折中》、《書經圖說》。並開始學對對子與綴句,進而詩賦。
十二歲開始:《周易折中》、《禮記》、《春秋》、《爾雅》、《說文》。
十幾歲開始:《古文觀止》、《古文釋義》、《文章軌范》、《古文筆法百篇》、《古唐詩合解》、《賦學正鵠》、《駢體文鈔》、《六朝文絜》、《昭明文選》。
再之後:前三史、《資治通鑒》、《通鑒輯覽》、《綱鑒易知錄》、《史論》。
2.習字:
六學開始描紅,用自家某代祖先特製的四孔格,共三十二字。
八歲開始小楷行書:先選《詞林二妙》中一家學習,再臨唐晉小楷。
以清代家庭教育比較正統的漢族讀書人子弟為例說明,因為這個最為常見。(將家子弟另外有一套培養方案。還有些特殊出身的讀書人比如滿人考翻譯科的,學習的內容也不一樣。)
二、清代教育質量比較好的省份的童生考上秀才和舉人之前的訓練流程·是什麼樣的?
一個家長教育觀比較有追求(就是說至少培養出一個合格的儲備文官,不只是考上就好)的小孩,是這樣培養的:
四歲發蒙認字,用《千字文》等蒙學書籍。
認了字,開始讀《孝經》、《大學》、《中庸》,建設基礎三觀。每天先溫習舊書,能背誦串講則過關,舊書溫完,上新書。
其次《論語》《孟子》,建設深度價值觀和人生觀。七八歲左右要過學、庸、論、孟四書關。
先讀孝、學、庸,後論、孟,這個先後順序一般不能顛倒。
接著過五經關:《詩經》《尚書》《周易》《禮記》《左傳》,建設高階世界觀。這些讀完差不多就十五六歲了,可以去試試考秀才。個別奇葩會專攻一下禮學(把《周禮》《儀禮》都讀了)或者專攻春秋學(《左傳》外再合讀《公羊傳》《穀梁傳》)所以那種某清代名儒十幾歲就遍讀十三經的說法,只要這個學生比較勤快,家裡看得緊,不冶遊浪費時間,是很正常的。但是,家裡要管得足夠緊,對於沒有讀書傳統的人家,或者家長光掙嚼裹就不容易的人家,真的太難太難了。
三、日常生活:
先帶背書,背通了才能上新書。講解新書時,普通老師會給你講經書的朱熹註解,文藝老師會給你講經書的漢晉舊注和唐人義疏,二逼老師會夾帶點私貨講講國朝和前朝大儒的議論。
至於教科書,如果你是書院學生,不一定要自己家裡買套書,政府給各州縣書院都分發這套教材,可以到書院里去看的。再說了,沒有書可以去抄書借書蹭書啊!
書背完了,年紀小的小屁孩念對句;大孩子要學寫詩(因為無論考秀才舉人進士,都要考試帖詩的!規定很嚴格,要專門訓練,背韻部、歷代名作)那些蒙學小書之類其實是教人從淺到深學寫試帖詩的。為什麼以前科舉要考寫詩而今天不考?試帖詩格式既然有定規,考官細讀一下還是能批改得過來的;當代高考的考生那麼多動輒幾十萬,改格律詩改得過來嗎?
四、還有一些特殊小技能,比如:
記住本朝的諱字(皇上的名字和同韻部的字,用了同韻部的字考試時也要被斥退的),知道某些特定的格式怎麼寫(例如,知道提到「天神」「上帝」時要抬幾格,提到「皇帝」和「朝廷」分別要抬幾格)。
寫一手圓筋光黑大的小楷也很重要!非常重要!特別是會試和殿試。
反面例子:龔自珍因為字寫不好沒能進翰林,恨得不行。
正面例子:乾隆朝某年狀元秦大成會試倒數第一,因為房師的囑咐苦練寫字,居然殿試逆襲掄元。
讀經是輸入的話,寫文章就是輸出。記得以前看過的資料中,正式開筆寫文章(就是學做「制藝」),智商正常的同學,在十二三歲以後可以達成這個人生成就。個別十歲前能寫文章寫詩的小朋友,大家會頌稱之為神童。
五、下面是選修課:
小學(四部分類算在經部,但其實不是經學,是經學附庸,比如《說文》《爾雅》),子學(常用的是《老子》《莊子》《韓非子》《荀子》),和史學(前四史和國朝故事)。有追求的同學還是得學,因為越是高級別的考試,越要考策論甚至當朝政事!
(前朝末代探花商衍鎏先生說了,這種時間緊迫、書寫繁重、打腹稿時間有限的變態考試也有應付的辦法,就是提前分門類別押題,然後各題目預先擬個底稿,再寫點套話。無論如何總得有點料在胸中才能寫得來腹稿吧。)
數學?是重要選修課(文科生請勿抱僥幸心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簡單的平面幾何總要的,不然經書中涉及計算的部份怎麼辦?再高階一點的,下面請聽題:
」問:揚子雲不讀非聖之書。聖之訓通,其能成一家言者即聖也。諸子之學,亦宜涉獵。……天文之學,古重占驗,《黃帝》、《巫咸》、甘、石 《星占》 何不見於 《藝文志》《靈台秘苑》、《開元占經》 猶可循覽歟「
這是孫星衍在山東學政任上出的觀風題。
(觀風題性質類似於現代的高考模擬題,省學政大人到屬下各縣巡視所出,秀才在考鄉試前都要做。)
這個還不夠酸爽的話再來一個當時文風最盛的省份的鄉試真題,不是上面的模擬題了: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凡見於經傳者,其詞可舉歟?
眾星之名有以國與人為名者,有以官與爵為名者;中星之義,有以午為中者,有以未為中者,其故可考歟
占天以二十八宿為綱維,分度以赤道為則,而唐一行考四宿分度與古不同,至宋皇祐初又與唐異,紹聖間惟有四宿與舊法合。《宋中興天文志》 雲「黃道橫絡天體,列宿躔度隨歲差而增減」,顧有謂五十年退一度、百年退一度者,有取前二說中數謂七十五年退一度者,又有謂恆星東行、歲本無差者,其說可詳歟?
句股算術,西法較古術為密,言天得諸實測,言算取以捷法,如平圓渾圓、八線三角,其詳可推歟?
後有取古法 《九章》 句股測量與新法相較者,且有以西術易 《九章》 者,其要可稽歟?
伏讀 《御制數理精蘊》,通中西之異同,闡天人之微奧。宜何如悉心研究,以襄敬授人時之至治歟?「
這是嘉慶九年江南鄉試的第三場,經史時務策論體第三道,共六個小題,都做完才能給分。那一科的解元叫李兆洛,賞拔他的考官叫張敦仁。
物理的話考到的概率同數學,建議改用「博物學」這個概念,《詩經》、《爾雅》、三禮裡面很多有關內容,所謂「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基礎教育是開蒙到你考上秀才為止,執行者是家庭教師或者私塾(第一階段)。
高等教育是你成為秀才到考上舉人為止,執行者是縣立書院和私立書院(第二階段)。考秀才和舉人,訓練目標是寫制藝、試帖詩、策論。在清代的話,一般人參加科舉考試,考到舉人就妥妥地夠用了,個別文風不盛的邊塞之地,本縣能有考上秀才的考生就算勝利;會試和殿試真的只是少數人的事,不要以為全國生員都鐵了心要成進士。
一部份沒有經濟壓力的舉人(稱貢士)進京參加會試,這類考試性質是選拔有正式編制的國家公務員,不需要再專門接受教育了,只有臨考前的補習(第三階段)。
會試通過,成進士之後,才能沖刺高級政務官,不是進士出身,想做高官,非常困難。考會試和殿試,則專門訓練策論和書法。
相關用書有哪些?
明代主要是用國家官修的《四書大全》《五經大全》《性理大全》當基本教材。有明一代,治經取士,幾乎都以這套教材為根本。不過,後代學者們考證出來《大全》是抄襲元人成書,不但違反學術規范,而且有學無根底之嫌。考生也不認真讀四書原文,而是記誦經注,預先成文以備場中應試。簡直和現在的高考考生猛背一堆《讀者》《青年文摘》風格的範文預備高考作文一樣,對學養沒什麼好處。因此顧炎武吐槽:
《大全》出而經說亡。
《四庫提要》批評是:
《大全》出而捷徑開,八比盛而俗學熾。
另有選修課教材若干。《大明會典·學校》:
國家明經取士,說書者以宋儒傳注為宗,行文者以典實純正為尚。今後務將頒降《四書》、《五經》、《性理大全》、《資治通鑒綱目》、《大學衍義》、《歷代名臣奏議》、《文章正宗》,及當代誥、律、典制等書,課令生員誦習講解,俾其通曉古今,適於世用。
所以就不要批評當時考試不關心時務了!當然實際討論政務時,是筆硯黨還是真的能幹事的,那就兩說了。
清朝則稍微講點學術道德,雍正朝開始海宇平定後,另外編了本朝新定教科書。比如三禮類用欽定周官義疏(2冊) 、欽定儀禮義疏(2冊) 、欽定禮記義疏(3冊) ,這是《欽定國子監則例》里規定過的教材,不是說唐人疏比較綿密,宋人說義理可觀,格調比較高,你就能隨便用,不是這樣的!
儒家儒家...
④ 經典文言書籍
1.《浮生六記》浮生六記的話就相當於看一個故事,趣味性強,可以使你看下去。《浮生六記》這種有點小意趣的,每篇又很短,清朝人寫的,是很淺近的文言,讀起來完全沒有阻力,文字清新雅正,可以說是初學者完整讀完第一本古文的最佳選擇。
2.《戰國策》《左傳》這些書可以幫你積累素材增長知識,可以幫你增強文學素養。
3. 張中行《文言津逮》。介紹如何學習古文的。也介紹如何循序漸進挑選古籍和使用工具書閱讀古文。
4.《古文觀止》,收錄了從先秦到明朝的各種文體,根據注釋讀一遍會學到很多。推薦北京大學陰法魯《古文觀止譯注》。另外還有繁體豎排的吳楚材吳調侯的原本《古文觀止》,可以對照看看。
5. 歐陽修主持編撰的《新唐書》和《新五代史》,歐陽修是古文運動改良的先驅,他力求將古文通俗化,刪除了生僻晦澀的句子。歷史也是有一定故事性的,不會讓人看著看著睡著了。
⑤ 30部必讀的國學經典都有哪些
鏈接:
常青藤爸爸國學經典系列:
⑥ 各位古文入門看什麼書好
古文入門看:《三字經》、《千字文》、《詩經》、《山海經》、《世說新語》。
1、《三字經》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範,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
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⑦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文言文書籍
值得一看的文言文書籍:
1、《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於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選定的古代散文選本。二吳均是浙江紹興人,長期設館授徒,該書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此書是為學生編的教材。
2、《念樓學短》
《念樓學短》當得起有個性,有料還有思想這個稱贊。這本書的個性之處就在於短,不論是選材之廣泛,還是內容之簡短,亦或者翻譯與評語之精彩都能讓我們看到蘇軾的非凡和平凡。
這本書精選了530篇經典文言文,橫跨53項主題,從《孔子》到《莊子》從春秋戰國到明末清初,書中涉及多部著作和許多詩詞作家的作品。可以說這本書收錄眾多名作,其形似《古文觀止》,其意則更為簡煉。
3、《詩經的世界》
《詩經》是我國文學、文學、詩歌的發源地,是後世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無論在內容情思上,還是表達手法上,都是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
⑧ 古代所有文言文的書籍當中,最適合現代人尤其是青少年讀的是哪一本
詩經注析》《論語譯注》《孟子譯注》《禮記》之《學記》《樂記》《大學》《中庸》譯注本《史記》《漢書》中華書局綠皮兒《楚辭補注》難讀的話換今人譯注本《老子道德經注校釋》《莊子今注今譯》《文選》譯注本《文心雕龍》譯注本
一、《曾文正全集》
曾國藩先生是晚清時期著名的國學大師,他的傳奇一生令後世敬佩,也有許多人紛紛效仿他的修身之道。
曾國藩年輕時,也和許多年輕人一樣,初生牛犢不怕虎,以為自己可以一舉中第,卻沒想到連最基本的科舉門檻都沒有過,但曾國藩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一次不行,那就再試,再試不行,那就一直堅持!歷史上的曾國藩考了數次科舉,才真正走進自己理想的學府翰林院的大門。
你以為他從這里便開始平步青雲了嗎?其實並沒有,曾國藩先生出生在貧窮家庭,在官官相護的朝廷上,自然是被敵對的。但他從來沒有因此消極,反而隱忍,悶聲干大事,最終靠自己強大的業務能力,成功扳回了一局。
二、《道德經》
提及《道德經》,相信許多年輕人的第一感受會覺得頭痛。通篇的文言文無法直譯,頭疼要命,其實大家在選擇時,不妨看看帶有翻譯的版本,在閱讀國學的同時,學習更多文言文。
這本書中,出現了許多名流千古的名言警句,這些句子皆對人生有指導作用,比如老子這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透過一段話,便講述了一種人生態度,做人就應如此堅定不移,要有不服輸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有再次迎接挑戰的勇氣。老子提倡無為而治,是在告誡眾生,凡事不要鑽牛角尖,非要拼出個輸贏,在窮途末路之際,不妨換個角度思考,也許結果會大不一樣。
⑨ 推薦一些比較好古文書籍
《南懷瑾全集》、《論語》、《大學》、《老子》、《莊子》、《周易》、《禮記》、《荀子》
⑩ 中國古代的經典書有哪些
四書五經,四大名著,二十五史。